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旅游产品单一的对策

旅游产品单一的对策

发布时间: 2020-12-28 05:39:16

A. 讨论改善我国旅游景区服务管理的对策

我国旅游景区景点管理的存在的问题:
1、旅游景区政企不分,政事不分现回象普遍
2、缺答乏对旅游景区科学的综合规划及管理,基础设施不完善
3、生态环境管理不善,资源恶化,环境破坏
4、忽视游客体验,产品过于雷同只为赚钱 是吧
5、可持续发展的后进不足也是为了赚钱
6、门票经济现象突出,旅游产品特色性不强
至于改善景区管理的对策 个人认为的
明确行政主体加强统一管理旅游景区的管理机构必须实行政企分开的改革,还原明确的行政主体,建立行政意义上的管理机构。
再就是得有个长远的规划吧 加强宣传 重要的一点需要改革门票制度 而且旅游 的法律制度 可以自己部门制定签合同让顾客更有安全感
希望帮到您

B. 旅游商品化的对策及思考

传统文化是促进丽江旅游发展的催化剂,纳西族的人文精神是吸引全球目光的亮点。丽江保存了完整而丰富的民族文化,是世界级的人类文化财富。文化资源是丽江最大的优势资源,丽江最大优势也就是文化优势,如果丧失了这一点,丽江旅游也就失去了应有的价值,世界文化遗产将会名不副实。因此保护民族传统文化势在必行。
(一) 加强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增强纳西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
保护传统文化的途径是多方面的,但是加强民族传统教育,增强纳西人民的自我保护意识尤为重要。在世界一体化的今天,纳西人民在享受现代文明的同时,也要考虑怎样使传统与现代整合,怎样才能使自己优秀的传统文化得以保护、发展和传承。但只有政府和相关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最重要的是必须唤醒纳西人民的保护意识。首先,在各机关单位、农村和学校加强民族传统教育,培养纳西人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二是加强农村学校的双语教学,使学生在学习汉语的同时,更加丰富自己的母语词汇,更加热爱自己的民族。三是通过社区的教育,鼓励家长主动承担起向子女传承文化的责任,鼓励人们以讲纳西话为荣,以维护传统文化为己任。四是通过有关部门开发和规范民族传统节日和服饰、歌舞、饮食等,使纳西族灿烂的民族传统文化得以进一步的发扬光大。
(二)进一步规范旅游市场,严控无度的文化开发
旅游业波及的地区,作为旅游资源的地方文化不可避免地要被商品化。虽然丽江依托文化创出了品牌,获得了丰厚的利润,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但同时也引来了更多的外来开发商打文化的主意,使当地文化商品化的趋势愈演愈烈,文化也就被大量的涂改,变得面目全非。作为纳西人,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开发商以优势文化的习惯整理、加工、包装民族文化,使民族传统文化舞台艺术化、商品化甚至庸俗化。这实际上是对民族文化进行掠夺式开发,已成了一种假造的民族文化,从而破坏了民族文化的变迁轨道,极不利于民族地区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文化开发必须严格控制,有关部门应该作好以下工作:一要规范旅游市场,坚决杜绝短期行为的所谓“文化”开发。二要正确引导,让当地人民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旅游之中,自觉担当起维护传统的使者。三是继续发挥好民族研究专家和学者的作用,为政府进一步规范文化市场献言献策。
(三)保护古城,保护古城的人文景观
丽江古城是纳西族传统聚居地,是纳西族传统文化最重要、最具有代表性的载体。数百年来,纳西人世世代代在此居住,享受着宁静安详的生活。这座“活”着的历史文化名城,是由世代以古城为家的居民们创造出来的,他们的日常生产生活构成了独树一帜的“活”的古城文化。因此保护古城文化最重要的是留住当地的土著居民。之前政府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和办法都是较有效的,但这项工作必须抓住以下几个方面:一要动员社区参与,把社区居民作为旅游发展的主体进入旅游规划,旅游开发等涉及旅游发展重大事宜的决策、执行体系中。将社区的环境、社会和文化背景都纳入旅游发展规划之中,使旅游发展的整体目标和重点与本地居民的目标和重点相互协调一致,正确引导当地居民在依靠旅游获得利益的同时,自觉维护传统习俗和生活习惯,主动参与到维护传统的行列中。二要关注古城居民的生活状况,切实为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如果对古城居民的要求和困难视而不见,让大多数居民眼睁睁看着旅游经济所带来的种种好处自己不能从中受益,反而还要忍受由于旅游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及承担旅游发展的各项成本(包括环境、社会成本等)。这种矛盾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不可避免地产生抵制、消极和敌对情绪。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充分考虑当地居民的愿望、要求、态度、看法和权利,从他们的切身利益出发,要尊重当地的意识形态,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通过运用当地的知识,吸纳当地的做法,将当地的文化价值观和传统与民俗旅游开发相结合,使推出的旅游活动能获得当地居民的认同与支持。不断地征询并采纳当地社区的意见和建议,使之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使居民都能从旅游收入中体现出在古城居住的优越性,成为旅游开发的主人,而非旁观者或受害者。三要不断提高居民的文化素质和商品经济意识,逐步增强他们适应市场和保护自己文化的能力。
(四)宏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传统道德教育
由于外来文化的影响,使纳西族传统道德伦理体系受到了强烈冲击,导致一些诸如传统道德失落、秩序失控的现象发生,给人一种人心不古、世风日下的消极印象,极大地损害了丽江原本良好规范的旅游氛围,直接影响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所以我们应大力发扬民族精神,使纳西族传统道德得以恢复,使纳西族的优良传统能够继续传承和发展。在弱小民族面临强大主流文化进入而处于困惑时,宏扬民族精神,加强民族传统道德教育的工作显得更加重要。应与时俱进,将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与传统美德教育相结合,用良好的道德风尚树立纳西人的形象。现代物质文明的发展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生存危机,同时也恶化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导致了信仰危机、道德危机、情感危机、家庭危机。纳西社会却是一个重视情感生活的社会,老人受到爱戴,亲情与友情是维系社会存在发展的基本手段,它营造的温情笼罩着每一个社会成员,使他们从生活中找到幸福。人伦与亲情是人类存在的精神支柱,呼唤人与人之间的爱,应该是人类永远的精神财富,而纳西文化却恰巧具备了以人为本的精神品质,是对现代文明的重要补偿。因此,发扬民族精神并不是回头路,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要求与选择,将会有利于丽江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五)重视教育,不断提高纳西族的整体素质
教育是一个民族的希望所在,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自古以来,纳西人民就有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历朝历代的杰出人物和“天雨流芳”的牌坊,给我们留下的不是吃祖宗饭,走回头路,而是一种警示和激励。在所谓纳西族先进、文明的赞誉声中,我们应该多关注农村教育,重视各中学的辍学现象。一是进行升学教育,激励学生热爱家乡,热爱民族,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志向。二是不断提高旅游业的服务档次,提高用人的标准和要求,逐步提高人们对教育的长效投资与现实经济利益的认识。
四、小 结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历史生命在现实社会中的延续,它负载着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影响着一个民族的生活方式,凝聚着一个民族在其历史的自我生存发展中不断形成的智慧、理性和创造力以及自我约束力。它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已成为引人注目的一个热点问题,大力加强纳西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工作,应成为全社会共同关注的问题。
注释:
[1]张波.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J].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2]郭大烈,和志武.纳西族史[M].成都 :四川民族出版社 ,1994
[3]张波.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J].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4]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 [J].旅游学刊,2000
[5]张波.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J].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6]李颉.纳西族传统文化功能的转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7]和爱红.丽江古城的保护和开发研究[J]. 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参考文献:
[1]马晓京.西部地区民族旅游开发与民族文化保护[J].旅游学刊,2000,.
[2]王岚.云南民俗旅游资源开发中的几个问题[J].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003,
[3]和爱红.丽江古城的保护和开发研究[J]. 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
[4]张波.论旅游对接待地社会文化的影响[J].丽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
[5]李颉.纳西族传统文化功能的转移[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
[6]方慧,黄琪,周芳,熊琼芬.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法律保护[M]. 北京:民族出版社 ,2002.
[7]郭大烈,和志武.纳西族史[M].成都:四川民族出版社,1994.
[8]陶伟.中国“世界遗产”的可持续旅游发展研究[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2001.
[9]肖星.严江平 .旅游资源与开发[M].北京: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0.

C. 深度旅游开发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一、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
既然保护区内开展旅游是可行的,随着大量游人的涌入,必然导致环境的污染和破坏,
即旅游与环保之间的矛盾不可避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游人超负荷的活动以及各种有损社会公德的行为给保护区带来的破坏。如游人过量
所造成的三废污染,拆木损花,狩猎禽兽等,都使生态环境质量下降。黑龙江省五大连池自
然保护区,近几年游人大增,有的人为取盆景石,随意砸坏熔岩,使台地上有的地段变得百
孔千疮。
2.在保护区修建宾馆等服务设施,由于工程大,占地面积也大,必然要破坏周围一些景
物。保护区内修建道路,需要大量土石方,也将破坏道路两侧的植被,而且公路一开,曲径
通幽的野趣会变成车辆来往的闹市景象,失去游览观赏环境。目前,这种现象在长白山自然
保护区北坡已经出现,在岳烨幽谷中修建宾馆和停车场,砍伐了大片岳烨林;在修建冰场到
天文峰公路的过程中,破坏了大片苔原景观,致使有的地段发生水土流失现象。
3.对保护区管理人员来说,如何协调旅游与环保之间的关系,的确是一个很难处理的问
题,既要保护环境,保护自然,又要向游人开放,这个方针本身很可能使管理人员无所适从,
一旦处理不当,往往带来灾害性后果。特别明显的例子要数四川九寨沟自然保护区,这个被
称为“神话世界”、“人间仙境”的全国重点保护区,开放旅游后,游人蜂拥而至,而保护
区缺乏科学管理,环境污染日益严重,加上过量砍伐森林,水土流失加重,泥石流加快活动,
使晶亮透明的湖泊开始淤塞。此类教训,其他保护区当引以为戒。
二、自然保护区如何开展旅游
自然保护区怎样开展旅游,涉及到方方面面的问题。首先应对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
有清醒的认识,在此基础上,确定正确的开发策略,最后采取必要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
确保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事业健康稳步地向前发展。
1. 充分认识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前提。作为经营旅游业
务的保护区,既不是原始的禁区,更不是热闹的娱乐场所,而是能够显示自然和历史风貌的
为人们提供适当旅游项目的自然环境。这是与一般的保护区、普通的旅游区的根本区别。要
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广泛宣传保护区开展旅游的特殊性,提高管理人员、厂矿企业及广大群
众的认识水平。在此基础上,正确处理自然保护与仟展旅游的关系,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
经济效益的关系,长远利益与当前利益的关系。如前所述,自然保护区的首要功能是科研功
能,因而必须保护好各类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而同时资源与环境又是旅游业赖以生存与发
展的基础,保护资源、环境就是保护旅游,毁掉资源、环境就是毁掉旅游。理论与实践都表
明,保护与旅游之间的关系,只能是以保护为主,旅游服从保护,以生态效益为主,社会效
益、经济效益服从生态效益,以长远利益为主,当前利益服从长远利益。果真如此,那么自
然保护工作开展得越好,保护区的地位就越高、对游人的吸引力就越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
社会效益就越高。继而再将经济收益反馈到保护区的建设方面,即可使保护区走上一条保护
——开发——增值——保护的良性循环之路。
2.摸清旅游资源特色,制定正确的开发策略。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大政方针。特色是
旅游的基础。有特色的保护区才有生命力与竞争力,才能吸引更多的游人。例如笔者经过多
年的调查研究,概括出长白山自然保护区的旅游资源特色,即:①世界级自然保护区;②神
奇的火山山水游览胜地;③满族的发祥地,朝鲜人民心目中的圣山。针对长白山旅游资源的
特色,笔者认为长白山旅游开发的策略应是:以保护为前提,以生态效益为主,有理、有利、
有节地开发旅游资源,重点突出野趣之山、神奇之山、神圣之山的特点,其战略目标是将长
白山建成世界著名的火山风光保留地。
3.采取必要的措施。这是保护区开展旅游的有效途径。
①进行功能分工。应根据保护区的具体情况,在充分调查研究的基础上进行综合规划,
尤为重要的是要做好功能分区工作,如长白山自然保护区可划分为核心区、缓冲区和试验区。
核心区是整个保护区的绝对保护地段,除进行巡护和定期资源普查外,不准进行任何其
他活动,以保持自然状态和储存物种,缓冲区是核心区与试验区的过渡带,主要作用是保护
核心区,使其免遭破。试验区是保护区内综合利用自然资源的地段,试验区内可以开展科学
考察、研究和试验以及教学实习,亦可结合自然风景划定区域,开展不影响自然保护的参观
旅游活动。
②健全环保机制。保护区开展旅游,应尽快建立健全三种环保机制:
行政立法机制。包括对到保护区旅游的单位、个人的一系列限制性规定,如人员定额、
禁令和制裁措施等。美国是个发展自然保护事业较早、经验较成熟的国家,在一些自然保护
区的入口,常常立着一块很醒目的标语牌:“进去,只许留下脚印;出来,只许带走照片。
”很值得我国借鉴。
经济计划机制。按时间尺度划分,包括近期、中期、长期规划,它补充行政立法机制,
以经济计划为手段,对保护区旅游事业的发展规模与速度进行宏观调控。
旅游开发的经济核算和有偿使用机制。即补偿因利用自然资源开展旅游所造成的损失。
目前国内大多数保护区采取发售门票的办法,而且价格偏高,游人意见大。解决的办法是,
保护区经营、管理人员应以劳力、知识和技能为消费者提供服务,以此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如可为一定数量的游人配备一位导游兼环保工作人员,可谓一举数得。
③慎重对待土木建设。如果说架桥、筑路、修宾馆、建索道等工程项目在一般的旅游区
是可行的话,那么在自然保护区应另当别论,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动辄在保护区核心地段
大建楼堂馆所,然后公路、小径密如蜘蛛网,于是保护区成了现代化闹市,等到该风景城一
建成,风景的生命也就结束了,关于建造索道的问题,更应引起保护区经营管理部门的高度
重视。建造索道,必须先修路,修路必先伐树、炸山,因此建索道通缆车对自然资源与环境
的破坏是极其严重的,所以国外像美国的黄石公园、大峡谷都是绝不允许建造索道的。
④加强科学管理。如何提高保护区经营者的管理水平,是保护区旅游事业成败的关键因
素之一。在经营思想上,应改变目前“粗放经营”的作法,而以优美的自然环境、优质服务
取胜,必要时可适当限制游人人数,以利于资源、环境的保护。例如厄瓜多尔政府便对到科
隆群岛(即加拉帕戈斯群岛)旅游的人数严格限制在每年2.5万人以内,任何一个岛上的每
日游客数不得超过90人。在管理方面,保护区可以和附近的乡、镇共管旅游业,做到有责大
家尽,有利大家图,旅游、环保齐头并进。旅游项目的选择,应以知识性旅游为主,在一些
景点挂牌介绍该景点的内容,向游人传授科学知识。保护区内一定要采用线性开发的方式,
严禁游人到处乱跑。主要开展一日游,以减轻游人对自然资源与环境的破坏。
总之,只要自然保护区经营管理部门在旅游开发的实践过程中实施科学的严格的管理,
加上其它部门以及广大游人的密切配合,相信我国自然保护区的旅游事业定会出现新的局面。

D. 请问大家旅游旅游景区存在的问题可以从那几个大方面写呢还有对策。谢谢。

最大的就是几年下来没有什么变化, 没有创新, 总是按部就班的,
这个年代最重要的就是创新了,
还有就是服务~~~
人家是花钱消费区的, 服务人家的时候跟讨债的似的。。。
简单说韩国的济州岛吧,
每次去有有很多没有见过东西出现, 而且不管你消费不消费, 人家反正服务的很是周到 ,
想【MARINEPARKE 海豚公园】就是因为不断改变,所以人家仅仅不到两年就有很多游客慕名前去。 从刚开始简单的抚摸海豚,到现在的, 像驯养员一样和海豚互动,喂食。
还有和海豚一起游泳。潜水 。 到最近,韩国最火的 海豚胎教 。。。等等, 其实在国内,很多人都想过的, 但是很少有人去尝试 , 但是人家就是大胆尝试,才到今天 。。。

E. 请分析当前我国各大旅游区的旅游发展优劣势及其对策

景区内的楼堂馆所及生活设施也随之巨增。而且、旅游资源的粗放开发和盲目利用 许多地区的政府有关部门在开发旅游资源时

F. 论述我国旅游立法存在问题,原因及对策

我只想说:旅游是一个软性的服务产业,与城市建设,经济发展都息息相关,但也存在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复杂关系网。
旅游的问题是不可遇见性的,不同情况,问题是多种多样的。
旅游法规,只是一种规则。

G. 就是温州旅游的发展现状 还有存在的问题,以及研究对策

1、管理体制不顺。温州拥有国家级旅游风景区北雁荡山和中雁荡山,但目前却连一个市级风景旅游管理局也未成立,只有北雁有中雁两个景区管理局分管两个景区,而大荆、虹桥、乐成、城北、柳市、七里港、北白象等绝大多数集镇的旅游管理没有主管局,其旅游社等旅游服务和餐饮宾馆服务更是缺乏统一管理,成为全市旅游管理的盲区和死角,在乐清经济最为发达的四大集镇,旅游管理一片空白。

2、交通不便。旅游交通线路的开发尚不完善,景区的公路路况较差,很不适应旅游发展的需求,且各景区间尚未构成旅游交通回路,以便利通车。

3、规划滞后。规划是龙头,建设紧跟走。该市目前毫无旅游发展规划动作,以至各景区欲编制次总体规划、详细规划或旅游发展局部规划等都无“规”(全市总规划)可依。

4、经费投入不足。风景区的开发、管理和保护工作,需要投入大批资金,而全市旅游业收入仅为5.1亿元, 仅占全市国内生产总值的3.1%,没有引起市政府的高度兴趣和重视,加之其他客观原因,市政府全年对旅游业的投入更是少得可怜,而在基础设施建设如通信、保险、金融、饮食、住宿、导游、娱乐及购物等方面,也没有形成配套服务需要水平,旅游业的行业带动功效和劳动力就业吸纳等社会效应性作用没有得到应有的开发。

5、开发利用乏力。温州的旅游资源在世界范围内可属佳品,但由于开发利用不力,温州至今未评出旅游景点质量等级评定AAAA级、AAA级、AA级和A级风景区。至于星级宾馆饭店更是少得可怜,三星级仅两家,且档次不高规模过小。温州的各旅游社也习惯于各自为政,不走集团化、规模化经营之路,出团业务多,接团业务少,使本地财源大量流往外地,缺乏汇聚外地客源来旅游消费的能力和机制。
6、旅游体系不健全。旅游景观以峰、洞、水、瀑等特色为主景观的观赏性旅游是明显的,但也明显缺乏以知识传播精神文化享受为内容的参与性休闲旅游要素,包括佛教道教等传统文化、区域民俗活动和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具有地方特色的工艺品、旅游纪念品、土特产品的开发,以及观光农业(观赏、劳作、品尝等项目)的开发等。

7、队伍结构不合理。旅游业各管理机构人员配备不合理,其中行政人员多,专业技术人员少;不懂专业的多,懂专业的少;年龄偏大的多,中青年干部少;从业人员半路出家的多,旅游科班出身爱岗敬业的少。旅游管理和服务人员队伍素质普遍低,知识结构单一,服务质量和效益难尽人意。

8、宣传重点不突出。旅游业在经费短缺的情况下,宣传策略出现偏差,犯了“面面俱到”的毛病。没有抓住重点,而是四面出击,“天女散花”,全国市场眉毛胡子一把抓。没有以沪宁杭、粤闽和港澳台市场为中心,细分“银发市场”、“中年市场”、“青少年市场”、“妇女市场”和“侨属市场“,也没有根据目标市场的对象特征,以针对性较强的宣传方式和手段吸引各方客源。

H. 浅谈旅游业发展对策研究

(一)强化旅游大管理意识
贵州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就必须对旅游业实施全面、全方位、权威性的管理,覆盖全行业,对市场的多层次发挥作用,形成调控体系,实现由单一部门管理旅游向相关部门共同管理旅游的方式转变。旅游的综合性 和依托性使行业跨度大、行业界线模糊,旅游市场管理涉及的管理部门多,旅游管理部门不可能包揽其它管理部门的职能,对旅游市场的有效管理必然是一种联合管理,应处理好旅游管理部门与相关部门管理的关 系。相关部门必须把涉及到本部门旅游方面的管理作 为自己份内的事来抓.职责到位.形成有效的旅游管理体制 。
(二)塑造旅游形象,加强宣传促销力度
尽管贵州在塑造旅游形象的道路上走得很艰难,而且成效甚微。但笔者认为贵州还是必须坚持塑造出一个鲜明、易记的旅游形象,因为形象树立对于贵州旅游持续发展的确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我们发现几乎所有旅游业发达的国家或地区在旅游开发时都是追求一种将整体而非若干景点作为旅游吸引力因素来推动市场,依靠形象吸引旅游者前来旅游。贵州过去塑造的旅游形象、打出的宣传口号变化太多、特色不明。如今贵州旅游形象定位应站在全国这个角度,从旅游者心理感应和市场需求的角度来考虑,贵州旅游形象设计既要符合自己的资源特色和历史文脉,又要对市场有吸引力。在对外进行旅游宣传时,应在建立一个总体旅游形象的基础上再针对客源市场的特征予以区划。如贵州的总体旅游形象可定为“神奇贵州多彩风”,然后针对沿海地区推出“原生态自然风光、五彩民族风情”形象;www.bfblw.com/lw1.asp?ID=177对中原市场推出“绿色喀斯特王国、秀美山水之乡”形象。诸如此类,让贵州首先在世人心中留下一个深刻旅游形象后,又在不同的客源市场拥有独具特色、不可替代的旅游吸引形象。
(三)突出旅游文化内涵,打造特色旅游精品
当前在文化与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新形势下,旅游经济注入的文化内涵越多,开发出的旅游产品档次和附加值越高,竞争力就越强。贵州的旅游文化本底是丰富的,拥有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和特色文化资源。但现在缺乏挖掘、整合及宣传。贵州可在红色文化、古镇文化、夜朗文化、民族民俗文化、屯堡文化、酒文化等方面深度挖掘,让贵州的自然景观和人文内涵紧紧缠绕在一起。在挖掘整合基础上,要将贵州旅游文化性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方式推广出去。其中,举办文化节就是一个很好的方式,文化节是结合地方特有人文资源与文化资产所举办的节庆活动,唤起民众对本土文化的认同,更成为观光客的主要吸引力,2005年中国·贵州黄果树瀑布节所推出的大型民族歌舞“多彩贵州风”就是一个成功的示例,它为贵州旅游注入了厚重的文化元素,提升了贵州旅游的文化和品位,但该节目在画面精致性、市场运作等方面还需进一步提升。要想打造贵州旅游品牌,提高贵州旅游经济效益,仅凭一个黄果树瀑布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我们贵州拥有一批在国内乃至国际上具有吸引力、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产品。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