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丝绸之路旅游业发展状况
Ⅰ 丝绸之路旅游开发的看法
丝绸之路旅游产品需要深度开发西部地区是我国旅游资源的富集地,也是21世纪我国旅游业保持高速增长的战略接续区。培育特色产业经济,将西部地区旅游资源优势转化为旅游产业优势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要形成旅游产业优势,实现区域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西部丝绸之路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是一个关键着力点。 丝绸之路旅游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伊始向海外重点推介的15条黄金线路之一,也是世界旅游组织向国际旅游市场着力推介的世界级旅游线路产品之一,我国旅游业的象征性徽标“马踏飞燕”即源自丝路名城甘肃武威。丝绸之路蕴含着享誉世界的资源品位和厚重久远的人文精神,具有承继性的主题积累与线性资源区域分布的特征,因此完全可能成为推动我国西部地区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的桥梁和纽带。 然而丝绸之路旅游目前现状却不容乐观,不仅沿线各省区旅游业发展相对滞后,旅游产品本身对旅游业发展的纽带作用也远未发挥。有关统计数椐表明,丝绸之路旅游沿线各省、区的客源流失比例高达40%—70%,而真正最后完成全线丝路产品的购买者不足总数的20%。 旅游产品销售的内在规律是“卖线不卖点”,对于中长线游客来讲,这个规律所显现出来的作用更为突出。丝绸之路旅游发展滞后的一个深层次原因是未能建立起围绕产品线的区域合作机制。面对潜在的合作利益空间,却缺少进行整体规划与开发的行为主体。区域内沿线各省区在资源互补的背景下缺少深层次的相互合作,游客所购买的产品是松散性的景点组合,而不是有机结合为整体的丝路旅游线路产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旅游合作的内在动力是不同行为主体对一种潜在的利益空间的追求。由于丝绸之路沿线各省区旅游资源禀赋具有高度的互补性,区域间存在着通过合作可获取的巨大的利益空间,由此奠定了区域合作的坚实基础,目前缺少的是行为主体对合作前景的前瞻性的认识和实现合作目标的有效途径。 在丝绸之路合作机制的参与主体中,应明确政府和企业的不同职能和分工。政府的作用应突出地体现在建立跨区域政府协调机制和运用政府引导企业合作行为方面。旅游企业的作用则主要体现为在政府的规治下,自发地在成本分摊、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合作框架下构建与实现共同的利益空间,通过反复的“博弈—均衡”,形成一种“竞争—合作—共赢”的内在机制。通过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理分工与定位,最终可以构建出以政府为主导、以企业为主体的合作框架,而区域性合作组织在合作机制中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将政府规治和市场机制有效地结合在一起,发挥区域优势资源整合的功能。
与“长三角”与“珠三角”等经济与旅游业发达的地区不同,丝绸之路旅游沿线区域缺乏强有力的区域经济支撑,基础设施欠发达,同时沿线区域市场化程度不高,依托城市明显不足。丝绸之路旅游沿线景点众多,也不乏世界级与国家级景点,但分散在绵延近4000公里的线路上,旅游者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支出用于交通,因此开发丝路旅游产品,首先要构建立体无障碍交通网络。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过程中,西部各省都加大了基础交通设施的投资,公路、铁路和航空三维立体交通形成了现代丝绸之路旅游的支撑。为了进一步减少旅游者在交通过程中的时间耗费,丝路沿线区域要加快高等级公路的网状布局与对接,进行沿线支线机场的布点建设。目前丝绸之路旅游者大都沿陇海铁路集散,铁路仍然承担着游客运输的主要任务。所以要进一步完善陇海铁路的复线建设,同时非常有必要从满足游客需求出发,设计推出丝绸之路星级旅游定期专列,这需要沿线各省区旅游和交通部门进行密切的配合和有效的合作。形象塑造是旅游目的地占领市场制高点的关键。整体形象的定位和推广不是依靠单个地区或企业所能完成的,丝绸之路产品整体形象的树立过程实质上表现为一种区域公共产品的生产过程,所以必然要依靠沿线各省区政府及企业联合进行开发投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产品的生产往往会出现供给不足的现象,所以进行丝绸之路形象塑造需要建立选择性激励机制,对那些品牌建设和市场开发中投入较多的企业要给予相应的激励和回报。在丝绸之路产品形象定位中应该突出个性,并且做到整体定位和分段定位相结合,整体形象应以其厚重的人文精神为基调,分段定位要突出区域特征,构建成资源互补、相得益彰并极具市场吸引力的旅游路线产品。 丝路旅游产品要有明晰的市场指向。鉴于散客旅游已经逐渐成为我国旅游客源的主体,丝路旅游在巩固团队旅游的同时,要着力于应对散客旅游快速增长的趋势,加强和完善与散客旅游相适应的设施和服务,尤其要加强旅游信息与旅游解说系统的开发建设,以满足日益个性化发展的游客需求。 综上所述,通过建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实现丝路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与共建,提高丝绸之路旅游在国际旅游市场上的形象和地位,有助于将丝绸之路打造成西部旅游产品第一品牌和世界旅游黄金路线,更有助于推动旅游业在西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Ⅱ 一带一路是什么意思 对旅游业发展自身而言有何意义
“一带一路”(One Belt And One Road,简称OBAOR;或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或 Belt And Road简称,BA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
“一带一路”不是一个实体和机制,而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
Ⅲ 要开发古代丝绸之路的旅游业,为什么新疆的楼兰遗址不能作为沿途景点
古时的楼兰城已完全变为一片废墟,要知道现在的社会属于商业性的社会,发展旅游业的人完全是从纯商业的角度考虑的,有几个旅游者是真正做学问的?人家游客花了大笔钱去看一堆废墟甚至连废墟都没有,未免会失望,看过圆明园吧,大家什么感想,圆明园大家至少还带着点爱国主义思想看呢,因为距离我们毕竟不很遥远,而楼兰呢,除了一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还能为我们留下什么,毕竟年代有点久远!
Ⅳ 今年世界旅游日主办国和主题口号是什么
今年世界旅游日主办国和主题口号
主办国: 中国
其立意是人文关怀。”世专界旅游组织专属家委员会委员徐泛表示,中国旅游日也应每年推出主题口号,该口号不仅要让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感到耳目一新,也要具备前瞻性,并起到统领全局、引领中国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的作用。
在确立5月19日为中国旅游日后,社会各界对中国旅游日的主题口号充满期待。徐泛认为,中国作为一个旅游大国,中国旅游日的主题口号可以多一些心灵感受。她表示,中国旅游日主题口号是面向全国的主题口号,希望提出后能让旅游从业人员、旅游者感到耳目一新,让更多的人能够感受到旅游的快乐并对旅游充满期待。
徐泛认为,口号要具备前瞻性与统领全局的作用。徐泛建议,可以围绕中国旅游业中长期发展目标,前瞻性、系统性地提出中国旅游日的主题口号,关注旅游发展的各个方面,从而更好地推进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Ⅳ 毛概中的一带一路与旅游业在哪
2015年3月28日下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在博鳌论坛期间如期发布了《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规划中许多重磅内容将极大推动沿线国家及城市旅游业长足发展。
对于中国旅游业来说,该《愿景与行动》是“牵一发而动全身”、“以线带面”,将带来五大“利好”。
首先,基础设施联通将大幅提升旅游可达性。尤其是深处内陆的丝绸之路沿线的中国中西部地区将极大改善交通条件,极大促进东部主要旅游客源市场进入中西部旅游资源集中的目的地,同时也将显著提升周边国家与中国边境省份之间的边境旅游。一带一路沿线各省份应当积极利用新建的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已有的国开行、亚开行等资金渠道推动基础设施建设,并积极吸引各大实力雄厚的国内外企业。
其次,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签署合作备忘录,简化人民往来的签证手续,将极大促进入境旅游和出境旅游。对于连年停滞不前甚至略有下降的入境旅游能起到力挽狂澜的作用。而蓬勃发展的出境旅游则将以更高的速度狂飙突进,增加更多异域风情的旅游目的地国家和旅游产品。尤其是中亚和东盟除新马泰之外的其他各国,将是中国旅行社企业、投资商和线上旅游OTA、APP的最新拓展方向。
第三,合作重点中专门提出打造具有丝绸之路特色国际精品旅游线路和旅游产品,将是未来几年丝绸之路沿线地方政府和企业进行旅游策划、规划、设计、投资、建设和运营的一个重要方向。过程中急需突出特点,融合协调。目前丝绸之路各省份已然提出各自定位,各省份的旅游产品也需要差异定位,避免重复。
第四,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合作。海上丝绸之路涉及东部沿海各港口城市,将促进邮轮旅游、海上旅游一跃而上一个大台阶。通过简化签证手续、通关手续,甚至互惠免签,不仅吸引世界三大邮轮公司入驻开辟更多母港和停靠港航线,还将为中国政府和企业投资邮轮港设施、中国企业组建邮轮船队和航线创造一个更加光明的前景。南海海域也能够通过越来越多的中国人上岛旅游而继续宣示主权,掌握更多国际话语权。
第五,地方开放态势方面,进一步加大海南国际旅游岛开发开放力度。海南作为中国最热门的海滨度假岛,除了现有的旅游城市和旅游产品外,仍然极度欠缺度假旅游产品,与世界知名的海岛旅游目的地仍有不小差距。海南应当抓住一带一路的建设机遇,继续打通入岛陆海空大通道,与大陆连为一体,重点打造海洋旅游、购物旅游、主题公园旅游、养生旅游、生态旅游等旅游产品,努力恢复并提升入境市场,建设配套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和教育设施,提升旅游教育水准,为旅游业提供专业的人才。
“一带一路”建设给旅游业带来的挑战,则主要体现在:旅游安全指数、文化冲突和产品的价格竞争力等三方面。中亚各国的旅游产品尤甚。丝绸之路的中亚各国与中国的国情迥异,以往交流也偏少,难以避免文化冲突,甚至安全系数也较低。丝绸之路沿线的旅游产品,短期内仍然是价高人少,不可能像东南亚旅游一样甚至比三亚更便宜,但仍然有细分市场可以细水长流地经营。所有这些挑战需要法律保障、文明教化和精心运营,而非回避和模糊焦点。
Ⅵ 【丝路智旅】【行业分析】全域旅游背景下本地旅游发展有何诀窍
全国全域旅游示范区特点分析
1.知名景区是示范区的“金名片”
知名景区能直接提升城市的知名度,带动示范区旅游资源优化配置。以黄山为例,其独特的自然风光蜚声海内外,有着巨大的品牌价值。1987年国务院批准成立黄山市,城市名称挂钩知名景区,提升了黄山市的知名度,带动了旅游经济。目前,黄山市以黄山为中心,以徽文化为特色,并将齐云山、花山谜窟等徽文化景点申报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屯溪老街申报为全国唯一的历史文化保护街区,黟县西递、宏村作为“皖南古村落”申报为世界文化遗产。建市20多年来,黄山市在现代国际旅游城市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黄山作为“金名片”带动了整个黄山市整合并优化配置徽州旅游资源,为全域旅游夯实了基础。
2.交通布局是示范区的“生命线”
交通是构建全域旅游的脉络,其便利程度是考量全域旅游发展水平最直观的维度之一。全域旅游示范区内由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组成的综合交通网络,是保障全域旅游发展的“生命线”。完善的交通布局,应以各城市重要枢纽为节点,实现省域间、市州间、城乡间的高效无缝衔接,构建铁路、公路、水路和航空等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为全域旅游发展提供保障。
以吐鲁番为例,2016年5月23日,吐鲁番开通第一条国内定期航线北京—哈密—吐鲁番航线,7月10日,新疆首次支线航线阿勒泰-吐鲁番旅游包机进行首航,吐鲁番在兰新高铁、高昌故城-吐峪沟景区旅游道路、坎儿井等主要景区景点周围“驴的”线路基础上,依托多条航线,初步建成了铁路、公路、飞机三位一体的交通网络。立体化、集约化的交通布局,解决了以往因没有形成交通枢纽地位、旅游交通和时间成本较高等制约吐鲁番旅游产业发展的突出问题,未来将在带动旅游客流量、提升交通网效率等方面发挥巨大作用,从整体上带动旅游经济跃上新台阶。
3.抱团集群是示范区的“增值术”
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开展半年来,部分示范区积极探索与地缘相近的示范区抱团发展,发挥集群优势,进一步增强示范区旅游品牌吸引力。似“1+1>2”的模式,比较适合在地缘相近、优势互补性强、经济社会融合度较高的示范区之间尝试推广。
以目前全域旅游发展较好的云南为例,如诗如画的丽江、风花雪月的大理、世外桃源香格里拉、理想乐土西双版纳,任何一个示范区都构成了优质旅游目的地。在此基础上,又有数量繁多的旅游路线将各个示范区连接起来,在更大区域内形成新的整体,强化了云南本身的旅游标签,放大了云南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品牌效应。
4.政府扶持是示范区的“蝶变力”
发展全域旅游示范区离不开党政机构的支持,如山西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高度重视,提出把加快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七大非煤产业之首给予重视,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为山西旅游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如何打造龙头,找到“快进键”,跑出“加速度”,实现企地共赢,“政府搭台景企唱戏”的山西思路值得借鉴。2016年,山西省11个地市书记、市长通过《人说山西好风光》电视真人秀,对旅游城市进行品牌推介,受到全国舆论广泛赞誉的同时,也为山西旅游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此外,依托金融创新和资本运作促进旅游振兴也是山西的重要举措。为配合山西旅游振兴试点工作,在山西省旅游局和山西证监局的指导下,高新普惠旅游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成立。该公司与高平市、阳高县、浑源县政府达成战略合作协议,深度挖掘当地旅游文化资源。7月以来历山景区接待游客13350人,环比增长175%,增加8500人;同比增长128%,增加7500人。井喷的游客数量,背后是党政领导的大力支持,以及高效的营销策略。
京津冀全域旅游综合分析
(一)示范区核心影响力分析
1.京津交通优势远超河北
三地全域旅游资源禀赋差异主要体现在交通便捷度方面,北京作为首都的交通枢纽位置绝非河北可比拟,而天津除航空和陆上交通之外还拥有发达的海上交通,这对两地示范区建设无疑具有先发优势,而河北多个示范区远离中心城市,基本不具备空中和海上交通优势,与京津两地得分整体差距较大。具体来看,北京市内均有旅游专线直达三个示范区及景区,旅行社也有很多相关线路供游客选择。
2.三地旅游资源禀赋差异大
三地在A级景区分布上则互有优劣,北京昌平、平谷、延庆和天津蓟县,以及河北承德、平山和涞水A级景区保有量得分均在1.5分以上,其中承德为2分居首,显示出其A级景区在京津冀旅游大格局中的突出影响。此外,张家口蔚县和张北A级景区保有量得分为0分,旅游资源基础还十分薄弱,全域旅游建设需要打好基本功。
整体上,京津示范区的核心影响力排名大多高于河北,这与三地国民经济发展水平以及第三产业比重有一定相关性,如北京第三产业比重显著高于天津、河北,为全域旅游建设提供了良好支撑。
(二)代表性景区影响力分析
代表性景区是示范区建设的基础和“排头兵”,是衡量示范区影响力的关键点。根据人民网舆情监测室相关监测数据,京津冀三地示范区的代表性景区影响力与示范区核心影响力之间有较大差异,如该项得分在7分以上的8个景区
Ⅶ 新疆旅游业工作前景怎么样
随着 2015 年 7 月全国旅游援疆会议的召开,根据旅游援疆会议精神,各省区市都有责任和义务组织更多游客入疆旅游,掀起“送客入疆”的热潮;积极推动内地的企业、资金与新疆高品位旅游资源有机结合,开发新疆旅游产品,推进新疆旅游多样化、特色化发展;强化人才扶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