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发展的论文
『壹』 关于旅游方面的毕业论文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
a.提出-论点;
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
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
d.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
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
(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
(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贰』 求一篇关于旅游的论文
促进旅游文化产业全面发展
一、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经过改革开放近30年的发展,我国旅游业实现了由旅游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转变。2006年,我国入境旅游人数为1.25亿人次,其中过夜旅游人数达4991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达339亿美元, 入境旅游接待位居世界第四位;国内旅游13.9亿人次,市场规模位居世界前列;出境旅游3452万人次,居亚洲第一位。旅游业总收入达8935亿元人民币,比上一年增长16.3%%。全国旅游直接从业人员1000多万人,间接从业人员4900万人。世界旅游组织预测,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全球第一大入境旅游接待国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届时,入境旅游人数将超过2亿人次。据国家统计局、国家旅游局编制的旅游卫星账户测算,2004年旅游业增加值占当年全国GDP的4.05%%。旅游业具有综合性强、关联度大的特点,在加快发展服务业的战略中将发挥重要作用。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发展旅游业,把它列为国民经济的重要产业加以培育。
二、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促进,共同繁荣
旅游是人们离开家门,求新、求知、求乐的一种社会活动,而文化则伴随着旅游的全过程。通过旅游,既能满足人们精神与物质的享受需求,又能满足人们的发展需求。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旅游越来越成为现代社会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作为全球发展最快的新兴产业之一,旅游业因其巨大的市场需求、良好的发展前景,被称作“朝阳产业”,受到世界各国和地区的高度重视。
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密不可分。自有旅游活动以来,旅游与文化就从未分离。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而没有旅游的文化则缺少活力。旅游的优势体现在市场,文化的优势体现在内涵。站在旅游的角度看,抓住文化就抓住了核心价值;站在文化的角度看,抓住旅游就抓住了一个巨大市场。旅游产业和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相得益彰,共同繁荣。
随着旅游与文化的有机结合和不断发展,产生了旅游文化演出这一新的业态。近年来,我国旅游文化演出市场欣欣向荣,演出规模稳步扩大,演出水平不断提升,资本和优秀人才不断聚集,形成了百花竞放的崭新局面,展示了十分美好的发展前景。据不完全统计,2006年在全国各重点旅游城市和旅游景区定时定点上演的、投资在百万元以上的旅游文化演出有153台,资金投入达17.9亿元,参加的专业和业余演职人员1.76万人,观众达1.67亿人次,实现演出收入26.8亿元。涌现了一批场面宏大、制作精美、演艺精湛、格调高雅的优秀作品,吸引了海内外广大旅游者,并得到广泛好评。
三、旅游文化演出的成功经验给予我们的启示
旅游文化演出取得的成功,是旅游产业与文化产业相互融合的结晶,对我们进一步促进旅游与文化的繁荣发展,提供了诸多启示:
第一,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市场是关键。从地域分布看,旅游经济越发达的地方,旅游与文化结合得越紧密,旅游文化演出市场相对就越繁荣,如北京、上海、杭州、广州、深圳、郑州、西安、成都、昆明、桂林等城市。从产品特征看,对文化和艺术内涵阐释得越有特色、越通俗,受众面就越大,越容易取得成功。这是因为,相对于城市常住居民来说,大多数旅游者对一个国家或一个地区文化产品的需求往往表现为民族性、多样性、特色化、大众化。抓住这一潜在的观众流,就抓住了一个大市场。
第二,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培育精品是方向。所谓精品,是指精良、上乘的作品。旅游文化精品就是制作精良、演艺精湛、能够代表当地文化艺术水平、深受广大旅游者欢迎的优秀文化产品。旅游文化精品不仅能提升旅游城市和企业的品质,其本身也构成新的旅游吸引力。河南推出的“禅宗少林·音乐大典”,从策划之初就致力于要把这台节目打造成艺术精品和河南的知名文化品牌,经过前后二年的精心设计、制作和市场营销,已经打开市场,取得了成功。上海的“时空之旅”,集中了三方投资者的优势资源,精心策划、精心编排,至今已连续演出700多场,有的观众甚至专程去看这场演出。这一系列的精品,包括在会议上介绍经验的云南的“丽水金沙”、广西的“印象·刘三姐”、杭州的“宋城千古情”等,不但本地观众爱看,各地来的游客也爱看;不但国内游客爱看,外国游客看了也赞不绝口。因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和经济效益。
第三,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独具特色是重点。因为旅游者具有“求新、求知、求乐”的愿望和需求,如果没有特色,就难以对他们产生吸引力,也就无法形成市场竞争力。这次会上六家单位的典型经验就各具特色,除此之外,还有陕西西安的“大唐乐舞”、深圳华侨城的“龙凤舞中华”、山东曲阜的“杏坛圣梦”、山西太原的“晋商歌谣”、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婚礼”、河北吴桥的“杂技大世界”、三峡大坝的“盛世峡江”、湖北的“夷水丽川”、贵州的“多彩贵州风”、安徽的“绿水青山”、西藏的“雅龚盛情”等,都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和地域文化特色,许多作品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民族的就是世界的”,从这一意义上讲,这些作品拿到世界上去,也一定能以鲜明的特色占有市场。
第四,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体制机制是保障。旅游文化产品要进入市场,必须有一套适应市场经济特点的经营管理体制和市场运作机制。有了与市场接轨的体制和机制,才能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才能实现文化演出资源、资本和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旅游文化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将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经济优势,实现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比如,有些剧目的初次投资高达上亿元,有些剧目每天动用演员四五百人,有些剧目当年就能收回数千万的成本,还有一些剧目已经连续演出了十多年仍然在市场上大受欢迎。
第五,打造成功的旅游文化产品,改革创新是动力。艺术的生命力在于创新。从旅游业来看,旅游产品的生命力同样在于创新。我国悠久丰富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传统的音乐、舞蹈、戏剧、曲艺、杂技、马戏、武术等文化艺术,通过设计理念上的创新、编排组合上的创新、高科技演艺手段的采用以及经营管理体制机制的变革等,便焕发出蓬勃生机,引起市场的热烈反响。广东番禺的“森林密码”,这个节目综合投资3亿元,仅灯光一项就投入2000多万。舞台宽度达100米,布景层次达11层,中外演职人员300多人,参加表演的动物400多只。虽然演出内容也是常见的歌舞、杂技、马戏等,但由于大量地采用创新手段,使人感到耳目一新,自2006年1月开演以来,平均每场观众超过3000人,最多时达到8000人。
『叁』 旅游专业论文
我也正要写这样一篇论文呢,哎,可怜啊,绞尽脑汁了啊。。正在收集资料中,先开始写开题报告。。。。。话说,估计是没有人会给你写了啊,这个太费神了啊。。。。网上有买哦,大概300到500块钱一篇吧。。。
你还是自己稍微费点心思吧,网上收集下论文的范文,模仿着写写吧。。
祝你好运喽。。。
我们也可以私下交流啊。。。
『肆』 世界旅游业的发展趋势论文800字
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度假的主要选择方式之一。旅游业的发展不仅给许多国家提供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而且还为它们带来丰厚的外汇收入。因此,旅游业日益引起各国政府的重视。
据世界旅游组织今年年初发表的年度报告统计,2002年世界各国和地区入境旅游人数达7.15亿人次,创历史最高记录。其中,欧洲入境旅游人数仍居世界第一位,为4.11亿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57.5%。近年来,亚洲旅游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全球旅游业最兴旺的地区之一。2002年前往亚太地区的国际游客达1.31亿人次,仅次于欧洲。美洲地区也是世界旅游的热点地区,2002年入境旅游人数为1.21亿人次。非洲的远古文明和原始风光也开始吸引游客的视线,去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2410万人次。
世界旅游组织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法国仍是世界第一旅游大国,2002年法国接待的外国游客人数突破了历史记录,达7670万人次,占世界旅游市场的10.7%。其次是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接待人数分别为5130万人次、4540万人次和3950万人次。中国的悠久历史、秀丽风光、博大精深的文化和多样化的民风民俗以及安全的旅游环境等,产生了巨大吸引力,使得去年中国入境旅游者总数达到3680万人次,居世界第五位。
今年上半年由于受伊拉克战争和非典疫情的影响,全球旅游业一度疲软。从下半年开始,欧洲旅游业增长较明显,非洲和美洲也有增长。亚洲一些地区的旅游及相关服务行业也开始逐步恢复正常。世界旅游组织乐观地表示,亚洲支柱产业之一的旅游业将会在今年年底全面复苏。
目前,世界旅游业正朝着区域化、多样化趋势发展。多年来,世界旅游业主要以欧洲为主体,现在逐渐形成欧洲、亚太地区和美洲三足鼎立的局面。在旅游方式的选择上,一些国家采取以“新”、“异”取胜的战略,除一些传统旅游项目外,文化旅游、商务旅游、生态旅游和网络旅游等特色旅游,以其新颖、别致、时代性强和内容丰富多彩等特点吸引游客,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另外,由于受世界经济因素影响,未来国际旅游市场的竞争亦将日趋激烈。
如何更好地开发旅游资源、吸引更多旅游者、增加本国的外汇收入和就业机会,已经成为各国共同面对的问题。许多国家通过颁布旅游组织法或旅游基本法、直接投资或减税、设立旅游发展基金、制定休假制度、实行“低门槛”入境和“低门槛”收费政策等,以保证和支持本国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伍』 关于旅游的论文3000字
城市旅游圈竞争力研究
摘要:城市旅游圈是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一个国家或地区来说,城市旅游圈是否具有竞争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决定其旅游业的生存和发展。因此,城市旅游圈竞争力在国内外都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更多旅游论文相关范文尽在top期刊论文网。
关键词:旅游论文
一、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与竞争力要素优化
(一)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类型分析。城市旅游圈是由跨行政区域的不同城市组成的圈层结构,每个城市所在的行政区域都是一个独立的利益主体。不同的利益主体意味着各城市之间必然存在博弈行为。博弈的结果则会使城市旅游圈内部形成三种不同的关系模式:竞争、合作以及介入两者之间的竞合关系。
1、竞争关系。在以行政边界为单位,考察地方政府政绩,而不是以城市旅游圈为单位考察区域旅游整体竞争力的情况下,行政区经济利益大于圈域经济利益,各地为争项目、争资金等展开激烈竞争便在所难免。
2、合作关系。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趋势下,具有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经济结构相似或互补的城市为了在激烈的全球角逐中增强自己的竞争力,在某一阶段、某些方面采取类似“正和游戏”的合作战略。
3、竞合关系。在通常情况下,不同地方之间是一种“正和但可变的游戏”的竞争合作的关系。因为不同地方之间的利益目标不完全一致,它们之间的合作虽然能够产生价值,但这个价值的总量是与合作的性质密切相关的。
(二)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因素组合。城市旅游圈内部各地区之间在博弈过程中到底是走向合作还是竞争,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因素:一是合作能否创造额外价值。预期创造的价值越高,不同地区就越能选择合作。如果预期创造的价值不多,不同地区就会考虑零和游戏的竞争策略,哪怕形成报复性的恶性循环也在所不惜;二是城市旅游圈中核心城市(即领导者)的行为方式。如果核心城市的先发行为不仅能给自己带来利益,同时也给城市旅游圈带来整体利益,它的先发行为虽然可能导致其他地区的直接利益损失,但如果这种先发行为带来整体利益能够给其他地区形成溢出效应(即间接利益),而间接利益又大于其他地区所遭受的直接损失,其他地区会选择合作的态度接受核心城市的行为,而不采取对抗性竞争的方式;反之,如果核心城市的先发行为只给自己带来利益,无法增加整个城市旅游圈的整体利益,就会导致其他地区的对抗行为;三是带领者之外的普通参与者的行为方式。在博弈过程中,为了增进自己的利益,核心城市以外的副中心城市或者其他普通城市也可以采取先发行动,这种行动同样会给包括核心城市在内的其他地区带来竞争和间接利益,并有可能让这个先发行动者成为新的领导者。
二、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与旅游竞争力提升
武汉城市旅游圈是指以武汉为核心旅游集散地,以孝感、鄂州为副旅游集散中心,以黄冈、黄石、咸宁、仙桃、潜江、天门等城市为次级旅游集散中心,即以武汉为首的城市体系为基础,以武汉周边100公里范围内的多个旅游景区为依托所组成的多层级的空间旅游合作联合体。这个联合体能为游客一次有效用的出游活动提供足够的产品供应。目前,武汉城市旅游圈作为我国重要旅游目的地的轮廓已初现。
(一)武汉城市旅游圈内部关系分析
1、武汉处于绝对核心地位。2007年《湖北省统计年鉴》、《武汉市统计年鉴》的统计数据显示:武汉城市旅游圈9市2006年共接待海外旅游人数48.8万人次,其中武汉市2006年接待海外旅游人数为41.2万人次,其他8市仅有7.6万人次,平均不到1万人次。这说明武汉城市旅游圈内,武汉处于绝对核心地位,其他各城市间海外旅游者的流动并不活跃,武汉的国际旅客人数远远高于其他城市。在国际旅游方面,武汉作为旅游核心城市的辐射作用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缺乏区域旅游协调的带动机制。
2、其他8城市处于均质状态。根据武汉城市旅游圈9个城市2006年旅游统计数据,国内旅游收入除排名首位的武汉与排名其次的黄冈之间的比值高达11外,其余相邻位次城市间的国内旅游收入比值均在1~2.2。(表1)这表明武汉旅游业的产业规模在9市中是鹤立鸡群,而其他城市旅游产业发展还处于均质状态。这表明,城市圈内除武汉之外的各城市间,旅游发展合作关系淡漠,旅游发展缺乏层次性,结构较为松散。
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长期以来该旅游圈内9城市的旅游产业发展,都是依靠本市经济发展水平,依据自己的旅游规划进行。各城市旅游发展的均质状态,使圈内各城市旅游发展缺乏层次性,造成旅游产业结构松散,难以形成统一的旅游形象,影响了武汉城市旅游圈的品牌建设及市场竞争力。
(二)提升武汉城市旅游圈竞争力路径研究
1、旅游城市体系空间组织优化。发展武汉城市旅游圈,首先应优化武汉旅游城市体系空间组织。武汉城市旅游圈按旅游地域系统分解为以武汉为中心的一级都市旅游区、以鄂州为中心的东翼城市旅游和以孝感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游副圈。
武汉是整个城市旅游圈旅游发展的增长极。我们首先要加快武汉旅游集散中心的建立,发展都市旅游,形成武汉都市旅游区。以武汉这个增长极为中心,以长江黄金水道和京珠高速公路为区域旅游拓展轴线,以点连线带面,充分发挥出武汉作为一级中心旅游城市所具备的辐射功能。
以鄂州为中心的东翼城市旅游链,包括黄冈、黄石、咸宁和鄂州四个城市。其中鄂州是区域型旅游中心城市。这4个城市在接受武汉旅游辐射功能的同时,应加大彼此之间的旅游合作,协调开发,构建武汉城市旅游圈生态旅游区。
以孝感为中心的西翼城市旅游副圈,包括孝感、仙桃、天门、潜江等4个城市。其中,孝感旅游经济最为发达,为本区的旅游中心城市。该区域旅游资源丰富,但是城市化进程相对落后。因此,应首先加快城市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构建4城之间的交通网络,连手开发特色旅游资源,形成武汉城市旅游圈楚文化故里旅游区。由此建立一个空间结构合理的旅游城市网络体系,会大大加强圈内各城市间的社会经济联系,使旅游合作在武汉城市旅游圈的不同层面上合理开展,各利益主体的利益得以实现,必定将有力推动城市圈旅游竞争力的提升。
2、政府主导,统一规划,推进武汉城市圈旅游一体化发展。湖北省、武汉政府是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的主导者。有关部门应在优化旅游城市网络体系的基础上,加快编制《武汉城市旅游圈发展规划》,协调各城市旅游产业发展,建立良好的竞争合作关系。
3、加强旅游精品建设,努力实现品牌形象一体化。武汉城市旅游圈应增强整体吸引力,努力实现品牌形象一体化。武汉城市旅游圈是一个整体,通过挖掘文化内涵来体现城市体系的特色,尽快形成武汉城市旅游圈的统一品牌形象,编制出具有武汉城市旅游圈特色的精品旅游线路。
『陆』 旅游产业的发展之路 600字小论文
要使抄用规范化的名词术语,不袭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和术语。新术语或尚无合适汉文术语的,可用原文或译出后加括号注明原文。
6、除了实在无法变通以外,一般不用数学公式和化学结构式,不出现插图、表格。
7、不用引文,除非该文献证实或否定了他人已出版的著作。
8、缩略语、略称、代号,除了相邻专业的读者也能清楚理解的以外,在首次出现时必须加以说明。科技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其他事项,如采用法定计量单位、正确使用语言文字和标点符号等,也同样适用于摘要的编写。摘要编写中的主要问题有:要素不全,或缺目的,或缺方法;出现引文,无独立性与自明性;繁简失当。
『柒』 写一篇关于旅游业的论文3000字左右
这次是我们首次采取自助的形式出游,因此不像从前跟团那样省时省力,凡事都需要亲力亲为,好在有网络,给我们提供了许多快捷的帮助。
首先我们通过网络查询了旅游当地的许多相关资料,如天气情况、景点分布,食宿介绍等等,然后再参考一些去过该地的游客所写的游记及相关书籍,再搜集几个旅行社的出行线路安排,对要去的地方在心中有个大致了解后,再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好相应的出行工具,制定了具体的出行路线。并根据当地天气准备了所需要的衣物,带上充足的食品、水、现金和银行卡以及一此常用的如感冒、肠胃、跌打酒之类的药品。OK,一切准备就绪,炎炎夏日,开始我们期待的旅程。
石林之旅
我们这次的第一站是石林,从柳州到昆明我们先选定了两趟车,即上海----昆明,桂林北----昆明。前者从乘坐环境来说比较好,但相对较贵。从时间上考虑,我们选择了后者。由于当时正值学生放假,我们只买到了坐位票。上车时经过一番搏斗与混乱后方能安然就坐。而最痛苦的是上车好长一段时间以后,准备吃饭时才知道,因为人员太多,列车无法正常供应开水,这就使我们所准备的方便面成了摆设。(在此提醒各位,去的时候最好要买卧辅票,因为能休息一个晚上,精神状态会好许多。而且卧辅的服务条件相对好一些,另外,如果你不打算吃列车上难以下咽的盒饭的话,最好准备多元化一点的食品。)。忍受着饥肠辘辘,日晒雨淋的折磨,在穿越了无数个深远幽长的隧道,16小后,在隆隆声不绝于耳中我们终于到达了石林火车站。
清晨5点的石林火车站静谧一片,我们的到来让它暂时的热闹起来。乘坐站外搭客的面包车我们来到了石林景区附近的青年旅行社的宾馆,稍事休息、填饱肚子、寄存好行李。等到7:30景区开门后我们便开始了今天的旅程。
石林的天气要比柳州凉了许多,带来的厚衣服正好派上用场。在这里,我们结识了两个也是自助游的女孩子。特别有一个是从俄罗斯来的女孩子,在一句中文不懂的情况下居然独自游了中国的许多地方。真是不得不佩服外国人的独立性。
石林号称天下第一奇观,俗称“李子箐”,整个景区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步哨山、李子园箐等。游览此地也有一种套票(面值100元),可以游包括石林在内的三个景点,而且还包括一年的会员费(即你或者你的朋友在一年内持此票来游览石林就再不需要再购买门票了)。如果单游石林的话门票是80元,人多的话在石林湖畔的街上请个导游也是不错的选择,大约60元左右,保证让你在充分游览石林的同时少走不少冤枉路。
石林以喀斯特地形为主,形成于古生代时期。但这对于我们生长于南方的人来说算不上是很奇特的地貌,只是这里相对集中一些。步行其间,四周怪石嶙峋,群峰壁立,造型千姿百态。峰回路转间,步步有景,或如利剑,或如母子同游,或如唐僧入定,令人浮想联翩,不禁惊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从高处望去,只见一只只巨大的灰色石峰、石柱拨地而起,直刺云宵,如一片莽莽森林,蔚为壮观。石林间不时有身着民族服装的导游在为游客讲解,为石林增添了不少民族风情。远处,似有若隐若无的歌声传来,让人不禁想起传说中美丽的阿诗玛和情深一片的阿黑哥之间凄婉动人的爱情故事。
我们从望峰亭到双鸟渡食,穿大石林到小石林,反反复复,兜兜转转的花了将近四个小时才出了景区大门。从石林到昆明白天有三趟火车经过停靠,最后一班是13点钟到。我们吃过午餐时间也就正好合适。因为听说这个期间昆明到大理的票非常紧缺。所以我们通过联网售票,直接在石林火车站就把车票买好了。后来我们才知道,我们的决定是正确的,这是最后的6张票了,而且还是昆明站因为旅客太多,加了一节厢的结果。
『捌』 关于旅游的论文
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对策研究(希望对你有帮助)
生态旅游是建立在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自然旅游,生态旅游产业是一项科技含量较高的绿色产业,已经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我县要按照“自主开发和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打造精品景区”的思路,加快黑竹沟旅游资源开发,着力塑造“甘嫫阿妞”文化品牌和“神秘黑竹沟”原始生态旅游品牌,加快建成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
一、优势
(一)我县旅游资源现状。我县被誉为“竹笋之乡”,境内有林地面积277万亩,天然竹林6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40多条大小河流和3900米的相对高差,铸就了沟壑纵横、峰峦叠嶂、苍山翠绿、靓丽诱人的独特地貌和“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的独特气候。我县原始生态旅游资源丰富,幅员575平方公里的黑竹沟被称为省级风景名胜区、国家级森林公园。景区资源丰富,集雄、险、奇、秀,原始、珍稀、神秘、清幽于一体,拥有奇峰、异石、岩溶、花海、冰斗、海子、泉水、瀑布、云海、佛光、高山草甸、奇花古木、珍稀动物等多种不同类型的景观景点,以其特有的原始古朴和神秘清幽享誉中外;天然温泉更以水质优良闻名遐迩。
(二)温泉山庄开发现状。1999年到2002年,投资2000多万元,建成集餐饮、住宿、娱乐、会议于一体的黑竹沟温泉山庄,对外接待能力较强,收益较好,是我县旅游开发的重头戏。
(三)黑竹沟开发现状。黑竹沟资源丰富,声名远播,具有浓厚的神秘色彩,被称为“魔沟”、“恐怖死亡谷”、“中国百慕大”。近年来,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着力点,加快黑竹沟开发,投资2500万元,完成《黑竹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黑竹沟第一期开发初设方案》,拍摄制作了黑竹沟风光片、宣传画册等,修建了黑竹沟景区进出口公路、游人人步道及观景亭,建成了黑竹沟彝族风情酒店,修建了木屋别墅、游客接待中心等,完善了引用水、化污设施等配套设施,沟口景区设施基本完善,初具接待能力,2007年“五一”黄金周实现对外开放,实现了旅游资源向旅游市场的跨越,我县旅游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
二、问题
(一)接待能力不足。我县境内现能接待游客的地方主要是黑竹沟沟口景区和温泉山庄,旅游路线单一,景区面积广阔,资源丰富,景点分散,只有两条旅游路线能接待游客;两个接待点只是初具接待能力,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硬件设施、娱乐设施不健全,不能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不能长时间留住游客。
(二)建设资金紧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从1993年开始,由于资金严重不足,招商引资成效不好,实质性进展缓慢。黑竹沟管理委员会成为黑竹沟景区的开发业主,县财政借资启动开发,走边开发边招商、以开发促开放、以开放促发展的道路。但景区刚实现对外开放,经营收入微薄,只能基本维持景区运营,县财政资金有限,黑竹沟景区融资非常困难,开发资金不足,严重制约旅游开展步伐。
(三)交通设施滞后。县城至黑竹沟景区是我县旅游主干线,全程共63公里,目前尚无班车,游客需自驾车或包车前往观光游览,不能满足中低档消费游客的需求。黑竹沟进出口公路全是碎石路面,弯多、山高、坡陡、安全系数小,不能满足游客旅行的需求。
(四)旅游环境有待改善。县城至黑竹沟景区公路沿线有些房屋离公路很近,有些房屋屋檐靠近路缘,存在安全隐患,严重影响旅游公路交通和旅游环境。个别群众敲诈游客而发生争执,以压死一只猫、一条狗、一只鸡等理由,围攻游客,强行要求游客高额赔偿,严重损坏了黑竹沟景区形象,影响了峨边旅游形象。
三、对策
(一)合理开发生态旅游资源。围绕建设四川原始生态旅游县,按照“科学规划、合理开发、持续发展、永续利用”的原则,尽快完成全县旅游资源调查和《旅游发展总体规划》的编制,明确旅游发展目标,搞好《黑竹沟开发详规》和大渡河峡谷、夏家沟水库、毛坪小河子、平等石林、大堡古镇、杨河团岩等景点旅游规划,合理整合旅游资源,推进我县旅游业迅速发展,做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
(二)全力打造精品旅游景区。坚持文旅互动,深入挖掘景区景点,形成黑竹沟生态旅游核心吸引力,积极融入乐山“一区两线”精品旅游建设项目,重点开发原始生态观光、休闲度假、科考探险、温泉洗浴、民族风情等旅游,努力将峨边建设成为新兴的生态风情旅游区。加大景区开发力度,完善黑竹沟一期开发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加快“沟口—荣宏得景区”、“荣宏得—特克马鞍山景区”旅游线路建设,加快温泉山庄二期工程建设。通过3-5年的努力,将黑竹沟建成集观光、游览、休闲、度假、科考、探险等于一体,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国家级4A原始生态旅游景区。积极稳妥的推进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改进旅游景区的交通条件、通讯条件,改善旅游环境,开通县城至景区的旅游班车,解决旅游交通问题,提高旅游效率和接待能力。
(三)积极做好对外宣传促销。认真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加大黑竹沟宣传,不断更新旅游宣传册和宣传品;广泛学习和借鉴各地旅游发展先进经验,加大寻求合作,争取引进有实力的商家,在黑竹沟修建特色宾馆、彝族部落、索道、滑雪场等,不断完善黑竹沟景区旅游设施。加强与成都、重庆、乐山、峨眉山景区和旅行社的战略合作,联合打造黑竹沟精品旅游线路。
(四)积极拓宽融资渠道。按照“自主开发与招商引资并重,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建设精品景区”的思路,组建黑竹沟旅游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负责黑竹沟景区的开发建设和经营管理工作。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变被动为主动,实行边开发边招商的原则,不断拓宽融资渠道;加大对旅游产业的投入,实施投资主体多元化,使其向产业化、集团化方向发展。
『玖』 急需一篇关于旅游的论文
关于民俗旅游的论文
【摘 要】 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 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业的发展.本文采用 SWOT 分 析法(优势—劣势―机遇-挑战分析法)分析了南宁发展民俗文化旅游的优劣势,机会以及威 胁, 从而认识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发展现状, 明白发展民俗文化旅游对拓展南宁旅游的重要 意义.
【关键词】 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开发;
近年来,随着中国旅游业的发展以及对中国传统民族,民俗文化的重新认识与重视,旅游 业迎来一个新的增长点——民俗文化旅游.所谓民俗是指一个民族地区的人们,在文艺,语 言,信仰,服饰,饮食,居住,娱乐,节庆,婚恋,生丧,交通以及生产等方面,民间所特 有,并广泛流行的爱好,风尚,传统和禁忌.而民俗文化旅游则是指人们以观赏,了解,领 略,参与风土人情为主要目的的旅行活动.民俗作为无形文化资源,在现代旅游中的价值正 日益展现出来,民俗文化旅游目前已成为最具吸引力的旅游项目之一. 2003 年,广西制定了迈向旅游先进省区的发展规划,横县,上林,马山,隆安,宾阳五 县划归南宁,南宁市也提出了"把南宁市建设成富有壮民族特色,南国园林化,面向东南亚 的区域性国际旅游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民俗文化作为地区最具特色的文化,是旅游文化 中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开发地区民俗文化旅游,打造民俗文化精品,必然会推动旅游产 业的发展.因此,有必要加强对南宁民俗旅游资源的了解和分析,加快民俗旅游的产品化, 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1、旅游开发优势
1.1 南宁的区位优势 南宁市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处于中国华南,西南和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是环北 部湾沿岸的重要经济中心,具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和地缘优势.南宁具有"两近两沿"的特 点."两近":一是近海,距钦州港,防城港,北海港等港口最远的也就 204 公里;二是近边, 距中越边境的东兴市,凭祥市不超过 230 公里."两沿":一是沿线,湘桂,黔桂,黎湛和南 昆铁路在南宁交汇,是西南地区重要的铁路枢纽;二是沿江,邕江是西江的支流,而西江又 是珠江的干流,西江二期整治工程完工后,1000 吨级内河船舶可以从南宁直达港澳.据此, 南宁成为广西旅游网络体系的重要核心节点, 是广西南部旅游的中心, 也是中国连接东盟的 重要的陆路接合部,客观上具有南联北引,东西辐射的旅游集散地功能.
1.2 资源优势 南宁具有丰富的,独具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例如,顶蛳山贝丘遗址,1997 年发掘出一 千多件史前人类使用过的生活用具和生产工具,包括石器,骨器,蚌器和当时人类遗弃的水 类动物, 牛, 鹿, 象等动物的骨骸, 并且在顶蛳山发现了标志人类文明的石锛和杆栏式建筑, 以及奇特的屈姿葬葬俗, 被评为全国文化内涵丰富的史前人类生活贝丘遗址, 被国务院列为 全国第五批国家文物保护单位. 上林大明山地区有着丰富的龙母文化资源, 流传着别具特色的壮族文化习俗; 宾阳的炮龙 节,马山的壮族三声部民歌,武鸣的壮族三月三歌圩,都是南宁极富特色的民俗旅游资源; 而且借壮族"三月三"歌圩为原型的南宁民歌艺术节以打造新民歌,弘扬民族文化,扩大中外 文化交流的办节宗旨, 经过几年的发展已成为南宁市的一个城市品牌. 扬美古镇始建于宋代, 至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是南宁市明清古建筑保留得最为完整的地方,现有二百多处;黄氏 家族民居是南宁市清朝建筑物中保护提最完好的一处古建筑群, 从中清朝建筑的特点可见一 斑,具有较高的人文景观价值.
1.3 市场优势 随着南宁的对外交通条件的改善,境内旅游热潮的兴起,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影响 不断扩大,选择来南宁旅游,体验异质文化的游客与日俱增.南宁作为广西旅游及东南亚跨 国旅游集散地的功能地位已逐步显现,以商务,会展,购物为目标的客源市场不断扩大. 2006 年,南宁市全年接待入境游客超 10 万人次,接待国内游客超 1800 万人次,旅游总收 入在广西率先突破百亿. 从南宁稳步增长的游客数量可以看出, 发展南宁的民俗旅游是有广 阔的市场和客源基础的.
2、旅游开发劣势
2.1 缺乏旅游精品 南宁的旅游资源中并没有闻名世界的世界文化遗产, 虽然旅游产品很多, 但缺乏高品位的 旅游精品,从市区到周边地区都缺乏稳定的旅游热线,只有市区的青秀山和动物园,郊区的 伊岭岩,周边地区的德天瀑布拥有较稳定的客源,而大量的景点远远达不到其旅游阈值.以 体验民风民俗的旅游景点来说,景区,景点级别相对偏低,规模较小,景点的文化内涵没有 得到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缺乏文化内涵,因此没有突出的资源优势和鲜明的个性特色.长期 以来,南宁旅游建设投入不足,对景区景点建设投入偏低, 配套设施建设滞后, 缺乏精品景区, 已严重影响到南宁旅游的增长后劲,近两年来南宁入境旅游市场增速缓慢是这一影响的表 现.
2.2 整体开发层次低 目前南宁市旅游资源缺乏深层次的开发, 尤其是旅游资源的利用流于表面化和随大流, 缺 乏独特的文化底蕴.旅游业是以特色取胜的产业.根据旅游资源的普查,南宁市拥有众多文 化独特的旅游资源,如壮民族风情,顶蛳山贝丘遗址,大明山,扬美古镇等.但这些体现南 宁历史文化,民俗风情,而且潜力巨大的旅游资源至今仍没有得到有效的开发.南宁的民俗 旅游景点的开发,多处于自然状态,局限于原有的物质载体范围,并且由于产品单一,旅游 空间容量小,旅游活动少,游客停留时间短暂.很多旅游产品都是一日或半日游,可参与性 的活动不多见.而缺乏可参与性无疑使民俗文化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大大降低了. 顶蛳山贝丘遗址,南宁市惟一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其内涵,意义和科学价值完全可以 和西安半坡遗址博物馆, 长江下游的河姆渡文化博物馆相媲美. 建立起以顶蛳山贝丘遗址为 轴心的文化旅游点,对提升南宁市历史文化品位,建设文化南宁,促进南宁文化旅游业的发 展,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至今遗址保护总体规划仍未出台,影响了这一旅游景点的深 入开发. 又如中山路位于南宁新城区外滩附近,是一条保留最完整,规模最大,最热闹的老街,这 里有许多清末, 民国时期的古建筑. 每一个到南宁来的人要品尝南宁美食, 首选就是中山路. 命名已有 81 年的中山路是历史沿袭下来的美食夜市街,不仅南宁人都懂,在全区甚至全国 也小有名气.目前中山路夜市依然红火,但骑楼老化,电线线路复杂,食品卫生状况堪忧等 问题却困扰着它.
2.3 部分旅游资源可开发性不高 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开发不仅要体现壮乡的民族特色, 还应在开发中关注南宁城市的历史 文化发展过程,凸显城市的文化底蕴.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南宁保存下来的古代建筑,近现 代重要史迹,名人故居也不少.如共青团南宁地委旧址(原为清朝右江镇总兵马盛治的祠堂 "回春阁"),中共广西省第二次代表大会旧址,雷沛鸿故居,梁烈亚故居,孔庙,邕江防洪 古堤,新会书院,粤东会馆,安徽会馆等等.它们是南宁不可再生的文化资源,也是南宁市 城市亮点的一个潜在优势.但作为旅游资源它们分散在南宁的各大街小巷,规模也小,从民 俗资源旅游开发可行性来说,其可观性,可娱性和可参与性等条件并不是很充分.它们的零 星分布使得彼此之间相对比较孤立,难以开发成具有影响力和竞争力的高品位旅游线路产 品,旅游资源和产品的整合提升力度不够强.
3 旅游开发机遇
3.1 大旅游社会气候的形成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使得它已渗透到工业,农业,交通运输业,商贸餐饮业,市政基础设施 等方方面面.大旅游,大市场,大产业的方向已基本形成.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 进入了大众化消费的新阶段. 旅游已经从社会时尚发展成为社会生活, 旅游支出在社会公众 消费支出所占的比例也不断提高, 旅游已经成为我国居民的重要生活方式之一. 国际民俗文 化旅游的快速发展和国内少数民族文化旅游不断升温, 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改善, 假日不断增 多,人们出游去体验异质文化,放松身心的愿望和要求越来越强烈.这些都将为南宁民俗旅 游的进一步开发提供机遇.
3.2 政策的重视 近年来,南宁市委,市政府加大了对旅游业发展的力度.为保证"十一五"期间南宁市旅游 业的加快发展,南宁市委,市政府已经出台了《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 宁市加快旅游业发展实施方案》 《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若干规定》 , 三个配套文件, 在人, 财,物和政策上配套支持, 优化发展环境, 发展大旅游,要把南宁建设成为旅游强市. 为突出"壮乡首府,绿城生态,会展商务"三大旅游主题,重点打造旅游吸引物及以旅游吸 引物为核心依托的旅游景区点, 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拳头旅游产品, 南宁市政府提出要深度开 发壮乡文化风情旅游产品,重点开发建设广西民族博物馆,广西少数民族生态博物馆,刘三 姐剧场,东南亚美食街,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等为代表的民族文化旅游产品,突出地域的文 化,饮食,旅游商品特色,展示壮乡民俗风情文化,丰富旅游产品文化内涵.
3.3 区域经济合作的不断加强 随着"一轴两翼"区域合作战略的推进和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快速推进,中 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以及泛珠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合作框架的逐步构建, 为南宁旅 游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契机. 尤其是从 2004 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每年秋天在南宁举办.中国—东盟博览会是伴随 着中国大力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发展而产生的一个成果, 是连接中国与东盟国家之 间关系的一座桥梁,更是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进行经济,社会和文化交往的一个平台.中国 —东盟博览会的举办,不仅提升了南宁的知名度,更带动了南宁与东盟区域旅游的发展. 2005 年南宁入境旅游前 10 名的客源国中,有 4 个是东盟国家,越南排在第一位.作为每 年举办一次的中国—东盟博览会的举办地南宁市, 将发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前沿城市的作 用,有条件建设成为面向东盟国家,西南经济圈和华南经济圈的区域性国际化的旅游基地.
4 旅游开发威胁
4.1 周边省市旅游业蓬勃发展,造成南宁客源市场分流 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地位确立以后, 各地纷纷出台旅游发展规划, 挖掘和创造旅 游产品.南宁周边省旅游的迅速发展和同类资源的激烈竞争都从一定程度上分散了客流. 旅游业作为新兴产业,市场广阔,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一种投资小,风险低,见效快的 产业.然而,由于各地对旅游业发展普遍看好,旅游开发的热情高涨,这就导致了旅游业竞 争加剧, 旅游业投资风险增大和发展成本提高. 尽管南宁的旅游资源有其自身的特点和优势, 但总体来讲知名度,产品的规模,质量都有一定的欠缺,在区内外竞争力都不算很强.例如 省内的桂林,这几年不仅继续大打"山水甲天下"这张王牌,还大力开发民族民俗旅游资源, 拓深桂林的文化内涵, 对于南宁在同类资源产品开发方面就形成一种竞争态势. 还有云南的 西双版纳,石林以及贵州等地的旅游资源与广西又形成省与省之间的竞争.
4.2 旅游人才匮乏 旅游业对从业人员的知识和修养都要求比较高. 目前南宁市旅游业的从业人员, 从旅游管 理部门到旅行社, 都存在着专业人员数量不足, 素质不均的严重隐患, 缺乏创新意识和能力. 要发展南宁的民俗文化旅游, 不仅要求从业人员具备基础的专业知识, 还要对广西的历史文 化以及南宁本地的历史文化, 风土人情有一定的了解. 目前, 这方面旅游人才是十分匮乏的, 它极大地阻碍了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另一方面,缺乏战略性旅游策划经营人才,特别 是旅游营销行家, 使南宁市的旅游营销, 旅游线路设计, 旅游服务质量难以适应市场的需要. 通过 SWOT 模式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南宁民俗文化旅游在发展中具有一定的资源优 势,主要表现在资源的多样性与独特性保存较好,对南宁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促进作用;而劣 势主要表现在如何深度开发民俗文化旅游资源, 打造旅游精品方面, 面临的机会有人们强烈 出游的愿望和要求, 政府的对旅游业高度重视和引导以及中国—东盟博览会的召开给南宁旅 游带来的机遇等;存在的威胁主要有来自省内省外同类旅游产品的竞争以及旅游人才匮乏 等.通过比较分析,在大环境下,南宁民俗文化旅游的发展优势大于劣势,机会多于竞争. 发展民俗文化旅游是南宁拓展旅游业的一种现实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