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现状
A. 怎样看待中国出入境旅游发展特点与趋势
中国目前出境游是迅猛增长的,旅游人群的年龄段也会慢慢扩大。
B. 中国入境旅游市场的特点
1、入境旅游市场的属性构成分为三部分,其份额以港澳同胞最大,外国人次之,版台湾同胞权再次之,但结构随时代发展而变化。
2、海外入境旅游市场的洲籍构成。以亚洲为主体,欧洲和美洲为两翼,非洲的旅游市场份额最小。
3、入境旅游市场的国别构成以洲内国家和欧美经济发达国家为主,洲内国家最多,其次是欧洲、美洲和大洋洲。
中国出境旅游的试点工作起步于1998年,主要是赴“新马泰”三国的旅游。“16年过去了,我国已成长为全球消费量最大的旅游客源国,成长非常迅速。”
中国人早已走出亚洲,将足迹延展至全球。这个以中文为交流语言的群体,辐射的半径正逐渐加大,形成一个日益广泛的中文旅游圈。
(2)中国出境旅游发展现状扩展阅读
多年来,中国旅游业的入境旅游市场主要由两大部分构成,即港澳台市场和外国人市场。进入21世纪以后,中国旅游业主要国际旅游客源国的构成范围和排序情况基本.上已经趋于稳定。目前我国旅游业主要国际客源市场的构成,已呈明显的近程化。
C. 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多少人次
近日《中国出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7》(以下简称报告)在京发布。报告显示2016年我国共有1.22亿人次出境旅游,共花费1098亿美元,出境旅游市场增长呈趋缓态势。
收入的增长让中国游客的旅游消费从“买买买”向“游游游”转变。调查显示,游览观光和休闲度假是出境旅游的主要目的。其中广州和重庆的游客对旅游景点及目的地吸引力最为看重,上海游客对旅行费用和景点吸引力较为关注,北京游客对旅行费用敏感度较低、对休闲的环境要求较高,而成都游客对旅游地交通、住宿及饮食的要求相对更高。
D. 简述我国近十年来公民出境旅游概况
进入21世纪以来,中国出境旅游业继续高速发展,中国成为亚太地区最大的客源国和世界旅游最为活跃、发展速度最快的市场。本文通过对大量数据的统计和梳理,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其特点作了较为深入地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国出境旅游市场的发展趋势做出预测。
中国出境游市场现状分析
1.出境游市场需求旺盛
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中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出境旅游市场呈现出旺盛的需求。据国家旅游局的统计数据,2001年,中国公民出境总人数为1212.31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人数为694.54万人次。2004年,中国公民出境的总人数上升到2885万人次,其中,因私出境的人数为2298万人次,分别比2001年增长了137.98%和230.87%。2001年,因私出境的人数占出境总人数的比重为57.29%,2004年,这一比重上升为79.65%,增长了22.36个百分点。
由此可见,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存在着巨大的消费需求和发展潜力。
出境游的发展势头迅猛近年来,中国的出境旅游市场发展迅速。2001-2004年,国内旅游、出境旅游和入境旅游三大市场的年平均增长率分别为10.8%、29.3%和7.3%。其中,2003年受非典的影响,国内旅游市场和入境旅游市场均出现了负增长,只有出境旅游市场仍保持了21.80%的增长率。由此可见,出境旅游市场的增长率远远超过了国内旅游和入境旅游,成为增长势头最猛的旅游市场。
我国的出境旅游客源主要来自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和东部地区。2004年,来自北京市、广东省、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等5个省市的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占当年全国旅行社组织出境旅游总人数的72.16%。其中,北京市是我国第一大出境旅游客源地,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占全国当年出境旅游总人数的29.93%,其次是广东省,占21.9%。位居第三、四、五位的上海市、浙江省和江苏省旅行社组织的出境旅游人数分别占11.70%、4.31%和4.25%。
另外,随着我国西部地区开发进程的加快,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较大的提高,刺激了当地居民出境旅游的动机,从而导致我国西部地区的出境旅游客源以较快的速度增长。
2 .亚太地区为主要的旅游目的地
按出境的首站目的地统计,2005年上半年我国公民赴亚洲旅行的人数为1310.4万人次,赴美洲旅行的人数为36.27万人次,赴欧洲旅行的人数为82.04万人次,赴大洋洲旅行的人次为21.55万人次。从接待的人数上看,亚洲显然是我国公民出境旅行的主要目的地,占全部出境人数的90.4%。
另外,在我国公民出境旅行的前10个目的地国家和地区中,有8个是亚洲的国家和地区。这些情况均反映出我国公民出境旅行主要以周边国家和地区为主。
从增长率的角度分析,距离我国较远的大洋洲和美洲成为我国公民出访人数增长最快的地区,而欧洲和亚洲的增长速度较低。一方面,作为我国公民出境旅行的主要目的地,亚洲接待我国出境旅游者的基数巨大,导致其增长率相对较低。另一方面,随着我国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的增加和余暇时间的延长,更多的旅游者能够进行远程的洲际旅行,从而使美洲、大洋洲等距离我国较远的地区成为更多旅游者出游的首选目的地。
购物消费是境外的主要消费项目我们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对前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澳大利亚等我国公民出境旅游的主要旅游目的地国家进行了消费项目的抽样统计和分析。本次抽样统计的样本数为128人。从中发现,我国的出境旅游者在境外的人均消费为8879元人民币(不包括飞机票、酒店和参加旅游团所包含的其他费用)。其中购物消费占71.2%,娱乐消费占12.9%,参观游览占11.6%,餐饮消费占1.2%,其它消费占3.1%。在支付方式上,使用现金消费的游客占76%,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信用卡消费的游客占24%。
通过对抽样调查数据的分析,可以看出,在我国旅游者的境外自主消费中,购物是最重要的消费项目。这种现象既显示出我国出境旅游者的强大购买力,也反映出当地导游人员对我国出境旅游者的自主消费具有较大的诱导作用。
另外,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出境旅游者往往需要购买礼品或纪念品以馈赠其家庭成员或亲朋好友,亦是其购物消费较多的一个重要原因。
3.团体旅游为主要出游方式
我们在对前往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韩国和澳大利亚的128位旅游者进行的问卷抽样调查中发现,在出境旅游者中,选择团体旅游方式出游的人占59.4%,选择自助游方式的人占26.6%。这表明目前大多数旅游者在出境旅游时选择团体旅游的方式,即参加旅行社组织的旅游团到境外进行旅游活动。
造成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我国的旅行社主要经营团体出境旅游产品,而自助游产品相对较少。另外,我国的多数出境旅游者对境外情况不熟悉,旅行经验少、外语水平低等也是导致我国出境旅游以团体旅游为主要出游方式的重要因素。
然而,随着信息技术应用的普及以及人们旅行经验的丰富和外语水平的提高,将会有更多的旅游者通过互联网选择境外旅行社的全套旅游服务或直接预订境外单项旅游服务。
出境旅行社业的业态分析
1.出国组团社的数量有较大增长
近年来,我国的出国组团社数量有较大的增长。2002年,全国共有528家出国组团社。2005年,国家旅游局再次对出国游组团社进行了调整,取消了5家组团社资格,并批准新增143家,出国组团社的总数达到672家,比调整前增长了25.84%。
截至2005年8月,出国组团社已占全国国际旅行社总数的43.75%,占全国旅行社总数的4.37%。出国组团社数量的较大增长,既反映了我国出境旅游市场对更多从事出国旅游业务的旅行社的迫切需求,也说明了我国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旅行社队伍在不断壮大。
2.批发零售体系正在形成
我国的旅行社行业采取水平式分工体系,按照业务范围划分为国际旅行社和国内旅行社,而没有像欧美国家的旅行社那样,采用垂直式分工体系,将旅行社划分为旅游批发商和旅游零售商。然而,由于各地的旅行社业发展水平和旅游市场的发育程度不一,导致我国许多地方存在着旅行社经营地域的局限性和客源分散性之间的矛盾。由于单体旅行社独立完成销售、组团、操作全部业务程序的运营成本很高,而我国出境旅游的业务资源(如航线、签证、信息等)主要集中在一些大的口岸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一些口岸城市的旅行社凭借其得天独厚的业务资源以及境外畅通的接待服务体系,以有竞争力的出境旅游产品批发价向客源地旅行社进行推广,形成客流数量的规模效应,成为全国性或区域性的批发商。
与此同时,内地许多拥有出境旅游经营权的组团社实际上已成为这些批发商的代理商或零售商。从利润和成本两项指标来评价,对许多出境旅游线路产品,内地旅行社独立操作出境旅游团所获得的实际收益还低于作为代理商所获得的收益。因此,受旅游市场内在经济规律的影响,我国的出境旅行社行业已经自发地形成了批发零售营销体系,出现了一批经营出境旅游业务的专业批发商。但是,这种批发零售体系仍处在初级阶段,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3.市场营销方式趋向差异化
我国的旅行社在进行出境旅游的市场营销时,一直沿用入境旅游和国内旅游的传统营销方式,即由单体旅行社独立开展和完成全部的市场营销任务。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资金投入和高素质的作业人员,导致旅行社的营销效果差强人意,规模化运用的程度较低。随着我国出境市场的扩大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旅行社开始重新审视出境旅游的市场营销方法问题。
近来,我国的一些出国组团社开始尝试在线营销与传统营销相结合,根据我出境旅游市场中存在着因私出境旅游市场和公务出境旅行市场的现实,根据自身的特点,采取直接营销、企业对企业(B-to-B)在线营销、人脉关系营销等营销方式,使出境旅游的市场营销方式朝着差异化方向转变。
目前,在因私出境旅游市场上,大型旅行社多采取直营为主,充分利用企业品牌的营销策略,专业批发上则利用产品的品牌,通过拥有地方性企业品牌和人脉关系的代理商进行营销。在公务旅行市场上,旅行社主要采取人脉关系营销方法。
出境游市场的发展趋势
1.出游人数继续增长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出境旅游人数将继续增长。通过对我国国民经济增长和出境旅游人数增长相关关系的分析预测,在今后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保持10-15%的年增长率。2005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突破3200万人次,2010年,中国出境旅游人数将突破5600万人次。据世界旅游组织(WTO)的预测,到2020年,中国出境旅游将超过1亿人次,成为世界第四大出境旅游客源国。
2.周边国家(地区)为主要目的地
自从中国公民出境游市场以来,中近程的出境游产品一直是我国出国组团社经营的主要产品。在今后的一个时期内,我国旅游者受支付能力、余暇时间、文化差异等因素的影响,仍将选择中近程的周边国家和地区作为出游的主要目的地。
3.远程目的地最受欢迎
近年来,前往美洲、大洋洲等远程目的地国家的中国旅游者的增长率高于中近程的周边国家和地区。另外,前往欧洲的旅游者人数占全部远程旅游者人数的59%。这些情况说明,远程目的地已经越来越受到我国出境旅游者的青睐。
可以预见,随着我国出境旅游者的支付能力的提高,人们余暇时间的延长和对欧洲、美洲和大洋洲等国家了解的加深,远程目的地将会成为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
4.分销渠道竞争将逐步代替产品竞争
出国组团社之间的竞争将从目前的产品竞争逐步向分销渠道竞争过渡。由于多数出境旅游者尚不成熟,对旅行社的依赖程度较高,因此,在未来的一个时期内,旅行社仍将是出境旅游的主要运营渠道。但是,随着我国出境旅游市场的日渐成熟和信息技术的不断更新和完善,企业对企业(B-to-B)、企业对顾客(B-to-C)、在线营销等新的出境旅游产品的分销渠道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并将逐步形成对传统的以旅行社为主的出境旅游产品分销渠道的威胁和挑战,并将对中国出境旅游的分销渠道形式产生深远影响。
E. 日本出境旅游情况与中国出境旅游市场进行对比分析
一、出境旅游者人数
1.出境旅游人数发展趋势
2000年日本出境人数为1781.9万人,比上年增长8.9%,增长146万人,比1997年的1680万人增加了100万人,创造历史最高纪录。
日本自1964年取消对海外旅行的限制后,在1965年出现了第一次海外旅行高潮,达到了15.9万人;1970年大型喷汽式飞机的使用使当年海外旅行人数达到 66.3万人,比上年增长34.6%;1971年出现第二次海外旅行高潮,达96.1万人,比上年增长44.9%;1974年第一次石油危机使当年的赴海外旅行人数比上年仅增长2%,结束了连续多年的高速增长势头,出境人数为 233.6万人;之后进人平稳增长阶段。到 1980年遇第二次石油危机,使当年出境游人数比上年减少 3.2%,为 390.9万人;1986年日元升值带来了第三次海外旅行高潮,当年出境人数达551.6万人,比上年增长 11.5%;次年又增长 23.8%,达682.9万人;第三次旅行高潮因1991年的海湾战争而结束,当年出游人数下降3.3%,为1063.4万人;1994年关西机场投入使用,使当年出游人数增长13.8%,为1357.9万人;1995年日元汇率达历史最高点,出游人数为1529.8万人,增长12.7%。
从上述情况可以看出,影响日本出游人数的主要因素为经济因素、安全因素和交通状况。无论如何,持续或高速增长是日本出境游市场的总趋势。
2.各县的出游人数及出游比例
秋田县、山形县和新渴县的出境游人数在1999年均是负增长,在2000年实现了正增长。2000年各县的出游人数增幅为5%-16%,显示出全国范围的增长趋势。大京都区(由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的首都圈)占了最大的市场份额(39.2%),出游人数为699万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自1994年关西机场投人使用以来,关西地区(由京都、大阪、兵库组成的京阪神)的出游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达278万人,占全国的 15.6%。
2000年日本各都道府县中出国旅游涨幅超过全国平均数(8.9%)的有北海道、福岛、群马、石川、福井、山梨、长野、歧阜、静冈、爱知、三重、滋贺、奈良、鸟取、冈山、山口、德岛、香川、高知、福冈、熊本、大分、宫崎、鹿儿岛、冲绳。
对出游比例的分析显示,2000年全国的出游比例为14%,比上年增长1.1个百分点。对各县数字的分析显示,东京地区出游比例最高,为25.4%;秋田县最低,为4.2%。大东京都区的出游比例为20.9%,关西地区的出游比例为16.4%。结果显示大都市地区出游比例高,日本各地区出游比例差距明显。
3.各月出游人数
2000年除1月外各月人数均比1999年有所增长。l月因千年病毒影响下降1.3%。以前游客较少的月份 4月5月在月、10月、11月出游人数有所增长,出游高峰月份( 8月3月)峰值减缓。
4.各机场出境人数
机场离境的分析显示,5l%的游客,即908.8万人从成田机场出境;26.l%的游客,即464.7万人从关西机场出境;近80%的游客从上述两个机场出境。名古屋机场出境172.8万人;福冈机场出境94.l万人;上述4个机场共出境1640.3万人,占92.l%。
所有4个机场出境人数均有增长,成田机场增长7.6%;关西机场增长9.9%。所有机场(高松机场除外)的正常国际航班均比1999年有增长。
5.出境旅游者的目的地
对2000年出境旅游市场的细分显示,47.6%的游客去了亚洲(比 1999年增加 2个百分点),31%去了北美洲和中美洲,去欧洲的占13.3%,去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的占7.l%。
去往亚洲的游客人数增长了13.6%,去往欧洲和中北美洲的游客人数分别比上年增长了8.6%和4.3%,转变了前一年的下降趋势;去往大洋洲和南太平洋岛屿的游客与1999年基本持平。
连续两年韩国都是日本游客的第一目的地,2000年达247.2万人,比上年增长13.2%;去往中国的游客为220.2万人,增长18.7%,取代美国大陆成为第二目的地;之后是美国大陆和夏威夷,增长率只有5.6%和1.7%。
去往亚洲的游客继续保持着高增长,中国香港增长17.7%,泰国增长13.2%,新加坡增长8.4%,中国台湾增长11.l%。
1997-2001年日本出境、来华及来京旅游者人数
出境人数来华人数(人)来京人数(人)来华占出境%来京占来华%来京与上年相比%
1997 16803000 1581747 430439 9.4 27.2 0.22
1998 15806000 1572054 435156 9.9 27.7 1.10
1999 16358000 1855197 456451 11.3 24.6 4.89
2000 17819000 2201528 543319 12.4 24.7 19.03
2001 2385700 506662 21.2-6.75
二、海外旅行方式
1.市场组成与规模
据"海外旅行状态调查"对2000年出境游客的目的和性质的调查(答卷者按性别、年龄、就业状态、婚姻状态和其他标准分成12组),中年男性组所占份额最大,为18%,其次为已婚男性和中年女性。2000年,60.4%的答卷者出行1次,26.1%的答卷者出行2次,平均1.7次,多次出游率比上年有所增长。市场细分显示,中年男子出游次数最多,为2.3次;其次是已婚男子1.8次;单身男子和老年男子都是1.7次。6%的游客是初次出行;16%是第二次或第三次旅行;16%是第四次或第五次旅行;20.4%是第六次至第九次旅行;40.2%是第十次或更多次;平均为第 12.2次。
2.旅游目的地与市场
东亚地区如韩国是大众趋向,但对中年男性市场显示出不均衡性。中年女性和老年女性更趋向于欧洲,有很强的偏好性。单身男性和已婚男性去美国西海岸的比例较高;家庭主妇去澳大利亚、夏威夷、关岛、塞班的比例较高。
来中国的游客中,中年男性占30.7%;老年男性占15.l%;中年女性占10.8%;老年女性。已婚男性、未婚男性均占8.8%;未婚女性、女学生、男学生、职业妇女、家庭主妇分别只占4.4%、2.8%、2%、1.6%和 1.2%。
去往欧洲和俄罗斯的以老年、中年和单身女性居多,家庭主妇、单身和已婚男性较少。家庭主妇和已婚男性喜欢海滨度假地,如夏威夷、关岛和塞班。男学生去大洋洲的比例高。女学生、单身和已婚男性去美国大陆的多。
3.旅行目的
2000年主要的海外旅行以旅游为目的,占65.8%(含蜜月旅行);商务旅行占11.5%;探亲访友占6.l%。1997年以来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比例从70.4%开始下降,商务出行比例上升。70%的女性游客(女学生除外)和老年男性游客的出游目的是旅游;男女学生修学旅游的比例超过15%;30%以上的已婚男性和中年男性是商务旅行。
近80%的到访关岛/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游;访问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商务旅游比例较高,赴中国商务旅游的比例为30%。访问美国大陆的目的是多样化的,探亲访友的比例达13.8%。
4.旅行时间和住宿地的数量
海外旅行l-4天的占22.3%;5-7天的占35.9%;8-14天的占33.6%。大部分出游5-14天。尽管如此,4天以内的短途旅行年年增多。超过15天的长途旅行和最近流行的5-14天旅行呈下降趋势。
5.在目的地的活动
以旅游和度蜜月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在目的地的活动,购物占58.5%;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占58.1%;参观文化和历史古迹占44.6%;之后是品尝美食和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近年来,购物、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一直是海外旅行的主要活动,购物跃升为首位。赴韩国和亚洲国家旅行的增多导致了购物活动的增多。女学生、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购物比例高。老年人组购物和品尝美食的比例低,参观自然景观和景点、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等观光活动占很高的比例。家庭主妇和已婚男性休闲比例高,占40%。
赴中国、欧洲/俄罗斯游客的80%是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比例也较高。日本游客在中国旅游景感兴趣的是文化遗产,主要以万里长城和故宫为代表;其次是大自然馈赠的众多自然遗产,山水风光、自然风景;各地有特色的美味佳肴,对于日本游客来说尤其具有吸引力。此外,以笔墨纸砚为代表的旅游纪念品、华丽的民族歌舞和各种戏剧为代表的娱乐,作为中国旅游的魅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据日本旅行业协会调查,近80%的旅华日本游客集中到以北京、上海为代表的中国东部地区旅游,其余的约20%则以中西部地区为目的地,这其中又有80%到西安旅游。来中国的游客中,82.l%是历史文化观光;64.3%是自然风景观光;44.6%是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33%是品尝美食;31.3%是购物;观看戏剧、表演、音乐会和电影的占17.9%;休闲的占5.4%;探亲访友和打高尔夫球的各占3.6%。
6.旅行花费
2000年海外旅行人均花费30.9万日元,比上年下降l.7万日元。总花费中含参团费16.9万日元(比上年下降8000日元);5万日元当地旅行费用,含当地食宿、交通费(下降9000日元);7.5万日元购物支出和 1.4万日元杂费。 1997年以来参团费和当地旅行费用连续下降,购物支出从1999年的占23.l%上升到24.4%。2000年赴中国的游客参团费占总花费的63.2%;购物费占26.4%;当地旅行费占8%;其他费用占2.5%。日本游客在华购物最多的品种依次是茶叶/食品,占 18.6%;丝绸/服装/棉毛织品占 14.2%;纪念品/手工艺品占 12.8%;中成药/保健品占10.7%;酒类/香烟占9.7%;字画/文房四宝占7.4%。
7.目的地与重游者
赴夏威夷和美国大陆的重游率最高,分别为63.1%和59.8%;重游3次或以上的占40%。重游率次高的是东亚、中国和欧洲/俄罗斯。调查问卷显示,初次访问中国的占36.3%;来过两次的占11.2%;来过3次或以上的占36.8%;未回答的占15.7%。
三、旅行动机与旅行社的选择
1.海外旅行动机
调查显示,到海外旅游25.9%的人是出于对目的地的向往;20.l%是出于家庭或朋友的邀请;19.4%拥有假期;15.7%经常旅行。出于对目的地向往的老年人最多,占40%;其次是男学生、中年妇女和单身妇女,占30%。拥有假期是单身女性、职业女性和单身男性的主要出游动机;学生和中年妇女受家庭或朋友邀请的比例较高。不同的细分市场显示出不同的出游动机。
影响旅游目的地选择的最大因素是阅读小册子和受亲友的推荐。传媒影响也起了一定作用。来中国的旅游者中33.9%是阅读了小册子;30.4%是亲友推介或邀请;11.6%是通过看电视、报纸、文章或其他;1.8%是通过旅行社介绍;0.9%是定期旅行;15.2%是其他;6.3%没有回答。
制约海外旅游目的地选择的第一要素是安全,第二位要素是卫生条件,第三位要素是对餐饮卫生、旅游购物环境的放心,第四位是住宿饭店、客房情况,如卫生间、浴室、床单的卫生状况,第五位是交通的效率和安全。
2.来中国旅游的原因
日本旅华客源市场的蓬勃发展,是因为中日两国之间有着深远的历史交往。日本社会在众多领域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其中的精华部分在当今日本社会依旧得到了很好的继承。目前,大部分日本访华游客是中老年客源层。这一客源层的特点是:对学习非常热心。近年来,通过各种媒体渠道,日本接触、了解中国诗歌、电影、音乐、戏剧等的机会大大增多。在这样一个游客对旅游目的地有所认识,又非常向往的外围环境完善以后,游客好不容易来到目的地,对粗泛的解说是不会满意的。满足日本游客的求知欲望,就要求导游员掌握较深的文化知识和日语能力。
3.选择旅行社
通过旅行社预订的占44.l%;通过邮寄或电话预订的占21.9%,两者合计为66%。通过因特网预订的只占3.2%,上一年占1.4%,有显著增长。单身男性用因特同预订的较高,占7%。人们出游愿意选择旅行社,大部分老年人的回答是"提供满意的旅行"。海外旅行的主要方式是包价旅行,占50.8%;其次是自助旅行,占34%;团体旅行占7.8%。与上年相比,自助旅行的下降了,包价和团体旅行的略有增多。女性选择包价旅行的多,超过60%(不含女学生)。男性自助旅行的多,超过40%(不含老年男性)。中老年旅游者选择全包价旅行的多,老年人高达80%。女学生、青年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选择自由行程的超过60%。赴中国旅行的包价旅行占39.5%,自助旅行的占36.8%;团体旅行的占10.8%;其他占9.4%。来中国的包价旅游游客中,87.5%采用全包价旅游;9.8%采用自由行程;0.9%采用其他方式。
四、今后海外旅行倾向
1.海外旅行需求
调查显示,希望赴海外旅行的人占66.8%,比上年增长3.4%。明确在当年旅行的占26.2%,比上年增长0.3%。被动旅行的(例如回答如有机会的)占40.7%,增长3.8%。否定回答的(不是很想去和不想去的)占24.5%,下降0.6%。单身女性、已婚男性和18-39岁的女性的80%有出游兴趣。女性出游兴趣较强,40.8%的单身女性和46.4%的已婚女性(18-39岁)有出游兴趣。单身男性的出游兴趣较低,持否定态度的占19%。在40岁以上者中,男性、女性倾向相似,否定回答的占30%,肯定回答的占20%,被动需求的占40%。
2.阻碍海外旅行的因素
37.5%的没有出游需求的人是考虑安全因素;考虑语言障碍的占33.9%,下降了7个百分点。其他阻碍因素有不喜欢当地饮食、健康因素、不喜欢乘坐飞机、费用过高等。
3.旅游目的地倾向
多项选择调查显示,自1995年以来澳大利亚(占5l.4%)和夏威夷(占50.8%)一直是主要的旅游倾向。排在第3-6位的是加拿大、瑞士、意大利和法国。1996年以来这4个国家都是受欢迎地区,各占约40%,四者之间的顺序有所变化。中国在1999年排在第16位,占21.8%;2000年排在第17位,占22.5%;2001年排在第15位,占21.9%。
4.旅行方式倾向
对"旅游次数"的重视超过了"行程长短"。倾向于较少的旅行伴侣,而不愿随大旅行团。讲求住宿设施的质量与状态,而不是仅仅满足居住舒适。希望餐馆豪华而不仅仅是在当地人吃饭的地方。上述一切反映出人们在追求高档次的旅行。希望"旅行伴侣越少越好"和"方便的包价旅游"的超过70%。18-39岁的已婚者只希望停留l-2地;男人倾向于旅行次数少而停留时间长;女性希望停留时间短而出行次数多。除单身男性外,80%的人希望包价旅行;单身男性的此一比例不到60%,他们更愿意自己安排行程。18-39岁年龄组中,男人希望获得"当地的体验";女性希望"享受旅行伴侣"。40岁以上的已婚者中,情况刚好相反。
五、加强日本客源市场开发的对策
1.应重视青年女性游客市场的开发
在2000年的 1782万出境旅游者中,男性为 953万人,占 53.5%;女性为 829万人,占46.5%。男性年增9.5%,女性年增8.2%。就市场规模来讲,占份额最大的仍是20-29岁的女性游客,为265万人。2001年l-11月日本来华旅游者中,男性占73.5%,女性占26.5%。女性所占比例明显低于其占出境旅游者总数的比例,具有市场开发的潜力。
2.重视回头客
初次访问中国的占36.3%;来过两次的占11.2%;来过3次或以上的占36.8%;未回答的占15.7%。日本游客尤其是中老年游客很喜欢重游。提高重游率一是要注重产品的质量,树立好的信誉;二是要不断开发新产品,吸引回头客。
3.开发以旅游为目的的市场群体
近80%的到访关岛/塞班和夏威夷的目的是旅游;访问中国、东亚和东南亚的商务旅游比例较高,赴中国商务旅游的比例为30%。商务旅游是比较稳定的客源市场,也是需求弹性较小的市场。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弹性最大,要加强这一层次的宣传促销。
4.针对日本各区域进行重点促销
大东京都区(由琦玉、千叶、神奈川组成的首都圈)占了最大的市场份额(39.2%),出游人数为699万人,市场份额略有下降。年出国人数为278.3万人次,占总量的 15.6%。自 1994年关西机场投入使用以来,关西地区(由京都、大阪、兵库组成的京皈神)的出游人数一直保持稳定增长,2000年达278万人,占全国的15.6%。东京地区出游比例最高,为25.4%;大东京都区的出游比例为20.9%,关西地区的出游比例为16.4%。所以,大都市地区应作为我们市场开发的重点地区。
5.扩大旅游购物消费
以旅游和度蜜月为目的的海外出行者购物占58.5%。女学生、单身女性和家庭主妇的购物比例高。老年人组购物和品尝美食的比例低。增加购物消费,一是要开发女性市场,二是要保证旅游购物的信誉和服务。
6.增加旅游活动的内容
中国游客的80%是参观历史和文化古迹,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的比例也较高。我们应增加游客在京的活动内容并重点宣传,如品尝北京美食,欣赏京剧,来北京购买特色商品等。
7.开发修学、蜜月旅行
从出游目的上看,海外修学旅行花费最高,为48.9万元;其次是蜜月旅行,为46.5万元。因修学旅行的停留时间较长,所以当地旅行花费和其他花费上涨。要加强相关旅游产品的开发。
8.加强宣传品制作
来中国的旅游者中33.9%是阅读了小册子;30.4%是亲友推介或邀请;11.6%是通过看电视、报纸、文章或其他;1.8%是通过旅行社介绍;0.9%是定期旅行。因此,注重宣传册的质量,选择合适的媒体进行宣传能起到好的效果。
9.做好对旅行社的工作
赴中国、欧洲/俄罗斯、中东/非洲的包价旅游和团体旅游所占比例高,合全包价旅游在内,比例超过80%。来中国的包价旅游游客中,87.5%采用全包价旅游;9.8%采用自由行程;0.9%采用其他方式。所以旅行社仍掌握着来华的大部分客源,做好旅行社的工作意义重大。
10.增强旅游产品的针对性
从今后的趋向看,"欣赏自然景观"和"参观历史遗迹"是总的旅行目的。40岁以上的已婚者修学旅行的偏好较强,含参观美术馆和博物馆。18- 39岁的已婚者休闲旅游的较多。单身男女更希望接触新的文化,与当地人交流和接触。女性购物需求较强。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客源市场需求,开发出不同的产品。
F. 为何说中国出境旅游消费市场有巨大的潜力
据报道,11月6日,在2017年世界旅游交易会(伦敦)召开之际,论坛邀请联合会专家、会员代表探讨了世界旅游发展趋势下的中国市场特点,中国公民出境旅游消费市场份额巨大。
专家表示,2016年中国出境游达1.22亿人次,占世界出境游总消费的20%,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各国应该适应中国出境游的新特点,发掘自身文化特色,为中国游客提供独特的旅行体验,提供个性化的、量身打造的产品和服务,加强线上服务,改善游客的线上体验。
希望中国的市场的经济的潜力可以不断被发掘!
G. 文化和旅游部:2018年中国出境游人数逼近1.5亿人次,为什么我国出境游人数持续增长
因为中国的总人口在增长---虽然增速减缓了。新出生的小孩、正在长大的小孩也被带着一起回去旅行了答,这部分新增的人贡献了一些增长率。这就像坐火车,你看新闻报道,做火车的人每年也是增加的。
另外,人民的生活水平、爱好旅游的人数也在增长,多方面因素叠加导致旅游的人数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