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历程
❶ 简述旅游者产生的主要条件主要哪几个方面
个人旅游来需求的产生和实源现至少需要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就客观方面和主观方面而言:
1、是需要具备足够的支付能力。
2、需要拥有足够的闲暇时间;
3、必须要有外出旅游的动机。
不能说同时具备了这三项条件的人肯定都会成为现实的旅游者,但如不能同时具备这三项基本条件,就注定不会成为现实的旅游者。
(1)简述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个人旅游需求的主观客观条件是旅游动机,一个人心理类型:在影响旅游动机的个人方面的因素中,一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起着重要的作用。二其他因素:文化水平和受教育程度、年龄、性别、支付能力。以上关于旅游动机影响因素的择要介绍仅是针对旅游者的个人方面的因素外,很多外部因素,如社会历史条件、微社会环境等,也会对人的旅游动机产生某种或正或负的影响。
❷ 请结合案例试论述旅游的发展对区域产生的社会影响有哪些
1、积极影响:(1)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带动和完善第三产业的发展,促进社会版的权进步;(2)提升国家的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向世界输出本国本民族的文化,加深外国人对本国历史文化的了解。2、消极影响:(1)可能由于过度开发旅游资源而导致本国历史文化遗产的破坏;(2)片面追求旅游业可能会导致国民经济结构不平衡发展,使得国民经济受国际影响程度大,不利于国民经济的稳定。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❸ 旅游的发展史
推荐你看这本书《旅游的发展史>编辑推荐本书对跨越人类四个社会形态、长达数千年的世界旅游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历史上出现过的有影响的旅游活动、旅游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证,从旅游交通与设施、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景点的建没与开发,旅游中介机构和旅游组织、旅行家和旅游文献等多维的角度向人们展求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旅游史画卷。同时,作为国内第一部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著作,本书对“旅游产生于何时”、“工业革命之前有没有旅游”、“世界旅游史如何分期”、“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书对推进世界旅游史研究、构建世界旅游史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内容简介本书对跨越人类四个社会形态、长达数千年的世界旅游史进行了系统的梳理,对历史上出现过的有影响的旅游活动、旅游事件作了精心的考证,从旅游交通与设施、旅游活动的类型,旅游景点的建没与开发,旅游中介机构和旅游组织、旅行家和旅游文献等多维的角度向人们展求了一幅波澜壮阔的世界旅游史画卷。同时,作为国内第一部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著作,本书对“ 旅游产生于何时”、“工业革命之前有没有旅游”、“世界旅游史如何分期 ”、“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范畴是什么”等问题进行了有益的探讨,该书对推进世界旅游史研究、构建世界旅游史理论框架,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作者简介彭顺生,湖南宁远人。现任职于文州大学中法旅游学院,曾先后在北京大学旅游研究与规划中心、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系、意大利热那亚大学访学。自1990年研究生毕业以米,热衷于历史、旅游,家庭教育研究,共出版著作6部,在《世界历史》,《世界史研究年刊》、《北大史学》,《学术研究》,《思想战线》、《旅游学刊》等国家级和省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0余篇。学术研究方向为世界旅游史、旅游文化、旅游人类学。 目录序
绪论
一、旅游起源于何时
二、工业革命之前是否只有旅行没有旅游
三、世界旅游史如何分期
四、世界旅游史研究的范畴是什么
五、编撰方式与研究方法
第一章 世界旅游的产生
一、人类早期的生产与社会活动
二、商务旅行的产生
三、西方神话传说与旅行
第二章 古埃及旅行与旅游
一、古埃及旅行与旅游兴起的背景
二、古埃及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古埃及旅行旅游活动
四、古埃及旅游景观
第三章 古希腊旅行与旅游
一、古希腊旅行与旅游兴起的背景
二、古希腊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古希腊旅行旅游活动
四、古希腊旅游景观
第四章 古罗马旅行与旅游
一、古罗马旅行与旅游产生的背景
二、古罗马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古罗马旅行旅游活动
四、古罗马旅游景观
第五章 欧洲中世纪旅行与旅游
一、西欧中世纪旅行与旅游产生的背景
二、西欧中世纪旅游交通和旅游设施
三、西欧中世纪旅行旅游活动
四、西欧中世纪的旅游景观
五、西欧中世纪著名旅行家与旅游文献
六、西欧中世纪旅行与旅游的特点
七、西欧中世纪旅行与旅游对西欧社会发展的影响
八、欧洲其他地区的旅行与旅游
第六章 亚洲中世纪社会的旅行与旅游
一、阿拉伯帝国崛起前的西亚诸国的旅行与旅游
二、阿拉伯中世纪社会旅行与旅游产生的背景
三、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的旅游交通与旅游设施
四、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的旅行与旅游活动
五、阿拉伯中世纪社会的旅行家与旅游文献
六、亚洲其他主要封建国家的旅行与旅游
第七章 工业革命与世界近代旅游的兴起
一、17~19世纪中期工业革命结束前的旅游概况
二、工业革命及其对近代旅游兴起的影响
三、托马斯·库克与近代旅游业的诞生
第八章 世界近代旅游交通
一、近代道路系统的构建
二、蒸汽机与蒸汽机械交通工具
三、内燃机与汽油汽车、柴油汽车
四、汽车发明家时代
五、空中交通工具——飞机的发明
第九章 世界近代旅游住宿业的兴起与发展
一、近代大饭店的兴起与发展
二、近代商业饭店的涌现
三、其他类型的近代饭店与旅馆
四、近代新式饭店与古代客栈的差异
第十章 世界近代旅游活动
一、近代商务旅游
二、近代度假旅游
三、近代保健旅游
四、近代观光旅游
五、近代文化旅游
六、近代旅游活动的特点
第十一章 世界近代旅游景观
一、近代著名建筑景观
二、近代著名园林景观
三、古代历史遗址的开发
第十二章 世界近代旅游中介机构与旅游组织
一、世界近代旅游中介机构的产生与发展
二、世界近代旅游组织的出现
第十三章 世界近代旅行家与旅游文学
一、惊险刺激的南极探险旅行
二、探险中亚的先驱——阿特金逊与《欧亚纪行》
三、冈察洛夫与《冈察洛夫环球游记》
四、罗伯特·拜伦与《穿行内陆亚洲》
五、其他旅游文学作品
第十四章 现代旅游勃兴的背景
一、战后世界经济的增长
二、战后交通运输工具的进步
三、战后世界人口迅速增加与各国城市化
四、战后科学技术的发展
五、战后各国政府发展旅游业的态度与措施
六、战后教育、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他因素的作用
第十五章 世界现代旅游交通
一、陆上近、中距离旅游工具——汽车
二、空中主要旅游工具——飞机
三、陆上远程旅游的主力军——火车
四、水上旅游交通工具——轮船、渡船、豪华游船
五、特种旅游交通
第十六章 世界现代住宿业的蓬勃发展
一、丰富多样的现代旅游住宿设施
二、现代饭店集团的演进
三、现代饭店集团的经营与运作模式
四、世界现代住宿业的特点
第十七章 世界现代旅游新产品的开发
一、20世纪50~60年代:观光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兴起
二、20世纪70~80年代:旅游新产品开发的蓬勃发展
三、20世纪90年代至今:后大众旅游产品方兴未艾
第十八章 世界现代旅游景观
一、现代著名建筑景观
二、人造旅游吸引物
三、世界遗产景观
第十九章 世界现代旅游组织的发展
一、现代旅游中介机构
二、世界现代旅游组织的多元化
附录
一、古代迁徙、早期探险者和大旅行家纪事
二、旅行交通、设施、设备及供给纪事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❹ 旅游市场形成的条件。
1. 资源状况:旅游资源是旅游市场形成的首要条件。凡是世界著名风景名回胜和历史遗址答所在地区,必定会形成发达的旅游市场。
2. 经济发展水平:首先,旅游客源市场分布格局与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民人均收入水平是相一致的,并且这种客源市场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经济的发展是旅游市场形成的主要条件,凡是经济发达和经济看好的国家和地区都是发展最好和最快的旅游市场。
3. 人文地缘关系:许多地域接壤、相互毗邻的国家或者地区之间都有着不可阻隔的政治、经济、历史、文化、通婚等密切交往,形成比较大规模的、长期稳定的人员旅行往来。
4. 市场开发水平:许多国家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在竞争激烈的世界旅游市场成为旅游强国,靠的就是不断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加速更新和开发旅游产品,增加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增加旅游产品促销力度,提供并创造能够满足旅游者各种需求的旅游服务产品,使自己的国家迅速形成具有竞争力的旅游市场,并跻身于世界旅游强国的行列。
5. 政府发挥作用:积极的旅游政策将鼓励旅游经营者采取各种措施满足旅游市场的需求,简化旅游者的出入境手续,促进旅游市场的发育和形成;相反,则会抑制客源的增长。
❺ 影视旅游的形成和发展
影视旅游是一种新型的专项旅游形式,是旅游发展到一定阶段与影视产业相结合的产物。影视旅游最早产生于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美国,随后发展到世界各地,世界各地的影视拍摄地旅游、以影视内容为题材的主题公园旅游渐渐兴起并发展到今天。纵观国内外影视城,影视旅游已经成为影视城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借用影视城的影视拍摄资源发展旅游业逐渐盛行。
中国影视旅游产业发端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在这一过程中,影视城作为影视产业发展的必然产物,逐渐被人们所熟知,并且随着影视旅游的发展而成为一类特殊的旅游活动场所。
1987年,我国最早规划建设的影视拍摄基地在无锡落成,即中央电视台无锡影视基地。而这个影视城出人意料地成为轰动一时的旅游热点,自此,影视旅游开始在国内盛行,影视城建设项目也纷纷上马,掀起一股“造城”的热潮。据不完全统计,我国目前有各种影视城三、四十座,还有二十多座规划建设的影视城正在热火朝天的施工和招商之中。北京在建、河南在建、甘肃在建、云南在建、许多地方在建,大有每个省份都要有一座或数座影视城的趋势。仅仅就云南而言,目前已建成的影视基地有4个:大理的天龙八部影视城、曲靖的翠山影视城、昆明的玉龙湾影视城及丽江束河茶马古镇影视基地,这4个影视基地总投资已达5亿多元。然而,这样的影视基地云南仍在不断新建和扩建。
❻ 我国旅行社产生的历史背景
一、1949年以前:我国近代旅行社业的产生与发展
20世纪20年代,中国开始进入早期资本主义化进程,交通运输业和新式旅馆等设施也随之发展,为人们的出行提供了便利条件。经济的发展必然促进出于各类目的外出人群的流动,客观上需要专门的旅行机构为其提供服务,我国近代旅行社业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当时的中国已有几家“洋商”开办的旅行服务机构,包括英国的通济隆、美国的运通公司等,专门为“洋人”和少数上层社会华人服务,缺少专门为中国普通民众服务的民族资本旅行社。爱国民族资本家、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创始人陈光甫先生因在外资旅行代理机构购买船票受到冷遇,因而立志创办一家中国人自己的旅行服务机构。除了爱国和维护民族尊严之外,陈光甫创办旅行社的目的还在于让“国人及各国人士了解中国古老悠久的文化和名胜古迹”、“辅助工商”和“服务社会”。1923年8月15日,我国第一家民族旅行社——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旅行部正式成立。1927年初,旅行部与银行分立,改组为中国旅行社,成为独立的旅行商业机构。其经营范围从1923年旅行部设立之初的代售国内外火车、轮船客票及旅行咨询,逐步扩大到车站、码头接送和转送、行李提取和代运、发行旅行支票、为国人办理出国及留学事宜,以及观光游览等业务,还创办了深具影响力的旅游刊物《旅行杂志》。1927年至1937年间,中国旅行社在客运服务的基础上又开辟了货运服务和招待所业务,分、支社增加到49处,形成了覆盖全国并延伸到境外的服务网络。1937年至1945年抗日战争期间,中国旅行社在自身资产和业务遭受巨大损失的同时,本着爱国和服务社会的经营宗旨,将协助民众战时流动和物资转移作为其主要职能。抗战结束后,中国旅行社的业务虽然一度有所恢复,可随着国内战争的推进,旅行社的经营最终未能完全恢复。上海解放后,陈光甫离开内地去了香港,中国旅行社的重心也随之转移到香港。1954年7月1日,以香港中国旅行社为名向香港英国当局申请注册,后发展成为香港中旅集团公司。
中国旅行社的产生和发展,对我国近代旅行社业的发展具有极大的带动和示范作用,各地相继出现了一些地方旅行社及类似的旅游组织,但均规模较小,且适逢乱世,在历史上没有留下太大影响,大多在战乱中消亡了。只有中国旅行社作为我国近代旅行社业的典型代表,以其不凡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想,为我国旅行社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借鉴。
二、1949—1978年:行政事业导向的中国旅行社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为了迎接海外侨胞和外国友人,我国在政府主导下设立了中国旅行社和中国国际旅行社两大旅行社系统,负责组织相应的接待工作。
1949年10月18日,福建厦门中国旅行社成立,这是新中国第一家旅行社。同年11月和1951年12月,福建厦门和泉州华侨服务社成立。随着华侨来访人数的增加,广东、天津、杭州等地的华侨旅行社也相继成立。1957年4月22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华侨旅行服务社总社在北京成立,并明确其主要任务是为华侨等回国探亲、访友、参观、旅游提供方便,做好接待服务。1963年,国务院又将港澳同胞纳入华侨服务社接待范畴。1974年1月3日,经国务院批准,中国旅行社成立,与华侨旅行社合署办公,统称中国旅行社。
1954年4月15日,中国国际旅行社在北京正式成立,其主要任务是负责访华外宾的食住行游等事务,发售国际铁路联运客票。之后,在直辖市、省会以及其他重要城市和国境口岸陆续设立了分、支社。1958年1月9日,国务院发布《关于开展国外自费来华者接待工作和加强国际旅行社工作的通知》,决定将中国国际旅行社划归国务院直属,由国务院外事办公室领导,各地分、支社归当地省市人民委员会直接领导,且必须接受中国国际旅行社分配的接待外宾的任务,并在接待业务上接受指导。1964年3月17日,中共中央决定,改组和扩大中国国际旅行社为旅游事业管理局,负责对外国自费旅行者在华旅行游览的管理工作,领导各有关地区的国际旅行社和直属服务机构的业务,并在7月22日第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常务委员会第124次会议上,批准设立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直属国务院领导,对外仍保留中国国际旅行社的名称,局、社合署办公。中国旅行游览事业管理局的局本部机构,经国务院确定为行政单位。
这一阶段旅行社业的发展,是典型的政府主导下的行政事业导向,具体体现在:第一,旅行社的经营业务核心是进行外事接待,政治色彩浓厚,主要任务是“宣传社会主义建设成就,扩大政治影响,增进中国与世界各国人民了解和友谊,为国家吸收自由外汇”;第二,旅行社不仅仅是事业单位(对外可称为企业单位),还是政府机构,行使着行政管理职能,呈现出典型的“政企合一”状态。
❼ 产业革命为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与发展创造了哪些必要条件
产业革命也为旅游产生和发展以及旅游经济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具体表现为
1 、为人们外出观光、度假旅游奠定了经济基础
自1820年至1915年,世界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17%,其中在19世纪,欧洲的人均收入提高了2倍,美国人均收入提高了3倍,这是产业革命前的人类历史上所不曾有过的,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高使人们出外旅游具有了支付能力。到1875年英国全年客运周转量已超过6亿人/英里。
2、 迅速的交通运输为旅游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利
从1825年世界第一条铁路建成到1865年,英国铁路总长路已达2万多公里。截至1850年世界上已有15个国家建有铁路,开展了客货运营。
在水路运输上,1820年横跨英吉利海峡的蒸汽轮船正式开办了班期航运,1838年起英国开辟了横越大西洋、太平洋的定期航班,不仅为人们在英国国内旅游创造了良好条件,而且为欧美两大陆之间开展旅游活动提供了便利。
3 、 旅游服务机构和设施的完善、服务质量的改进和舒适 程度的提高
首先,在旅游服务机构方面,从1865年,托马斯·库克成立了第一家旅行社起,欧洲、北美,日本都先后组建了旅游机构。旅游业务从一日游发展成多日包价游,从国内旅游到国外旅游,各种旅游报纸、火车环游票,旅游住宿代用券和旅行支票的发行,不仅扩大了旅游规模和经营范围,而且为旅游业成为一个世界性的行业奠定了基础。
其次,在住宿业和餐饮业方面,;旅馆取代了旅店,在英国沿交通沿线出现了很多旅馆,各大城市也出现了很多,餐饮设施和服务也大为改善。自从1774年美国波士顿建成带有室内卫生间、私人餐厅、宴会厅、舞厅、弹子房等设施,并拥有300间客房的纽约城旅馆起,至1902年美国已建成50间客房以上的旅馆1500多座,在英国沿铁路车站附近也建有许多大的旅馆。
最后,在游乐业方面,随着旅游需求的增加,不仅一些旅馆有娱乐设施,如舞厅、弹子房等,而且开始了海滨度假的建设。它的建设为人们提供了观光和度假旅游的场所,而且进一步推动了旅游活动的开展。
❽ 旅游地理学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的
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与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又称娱乐地理学回。旅游地理学系指答观光旅游而言,娱乐地理学则包括康乐在内,是广义的旅游地理学,二者均为人文地理学的分支。旅游地理学不仅同地理学的许多分支关系密切,而且与社会学、民俗学、考古学、历史学、建筑学、园林学、经济学彼此渗透,因此它又是一门边缘学科。
❾ 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史是什么
新中国建设以来,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历程大体可以分为两个时期。第一个时期的起始时间为新中国建国至改革开放前。当时主要是对那些来华的外宾所展开的。中国旅行和游览事业管理局与1964年正式成立。
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的第二个时期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步入正轨和全面振兴的发展时期。1978年至80年代中期,及接待入境旅游为主的发展阶段。80年代至1997年,入境旅游和哪里有并行发展的阶段。1997年至今,入境旅游、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全面发展的阶段。
(9)简述旅游的产生和发展历程扩展阅读: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旅游业是以旅游资源为凭借、以旅游设施为条件,向旅游者提供旅行游览服务的行业。又称无烟工业、无形贸易。
狭义的旅游业,在中国主要指旅行社、旅游饭店、旅游车船公司以及专门从事旅游商品买卖的旅游商业等行业。广义的旅游业,除专门从事旅游业务的部门以外,还包括与旅游相关的各行各业。旅行游览活动作为一种新型的高级的社会消费形式,往往是把物质生活消费和文化生活消费有机地结合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