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旅游业发展前景
1. 县旅游产业发展办公室是什么性质的单位,行政,还是公益还是生产经营类,2015年改革会把它改成企业吗
这是国家规定在编的全额拨款事业单位 全国都有编制 随着事业单位改制 可能会变成企业 但是这种企业的垄断性是不容置疑的 换汤不换药
2. 2015年旅游业相关政策和法律制度
你上网搜一下《旅游法》和《旅行社管理条例》。网络就可以哦。希望帮到你。
3. 到2015年国内旅游人数将达多少亿人次,旅游业总收入达多少万亿元
1月18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在北京发布中国旅游经济蓝皮书《2015年中国旅游经济运行回分析和2016年发展预测》。
蓝皮书答显示:2015年中国接待国内外旅游人数超过41亿人次,旅游总收入突破4万亿元,比2014年分别增长10%和12%。入境旅游在近3年来首次出现增长,2015年接待入境旅游1.33亿人次,较上一年增长4%,入境旅游外汇收入1175.7亿美元,同比增长0.6%。
4. 2015中国旅游发展论坛的论坛主题:开放与共享,其中开放指的是什么,共享指的是什么,我想知道这个主
随着大众旅游从初级阶段向中高级阶段的持续演化,无论是宏观数据还是微观动态都在反复证明这样一些源于生活的朴素论断:旅游已经融入了国民大众常态的日常生活,成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指标”,或者说旅游已经对社会生活全面开放了;自助旅行者和休闲旅游者越来越多地介入目的地城乡居民的生活空间,游客开始分享过去面向市民工作、生活和休闲的公共服务和商业要素,或者说,社会生活已经为旅游经济活动所共享了;受益于持续繁荣并日渐变化的国民旅游休闲市场,旅游正在成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最为活跃的领域,也可以说传统观念中区分旅游产业与非旅游产业的“柏林墙”已经不复存在了。
一个游客与居民共享生活空间,背后是一个旅游与其它产业边界相互开放的时代,旅游集团的成长面临了全新的战略机遇。外来游客的消费增量和居民生活的消费存量的叠加,让我们的市场基础变得更加坚实。与此同时,更多的资本、技术和企业家的介入,特别是方兴未艾的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也在倒逼旅游经济供给面以变革对开放,以提升对共享,从而在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持续拓展旅游集团的成长谱系。
5. 求《2015年中国旅游业统计公报》或者2015年中国旅游业国内旅游和出境旅游数据
旅游抄业的年度统计公报出来较晚,袭一般在下半年,下面的数据来自国家统计局《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全年国内游客40亿人次,比上年增长10.5%,国内旅游收入34195亿元,增长13.1%。入境游客13382万人次,增长4.1%。其中,外国人2599万人次,下降1.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10783万人次,增长5.6%。在入境游客中,过夜游客5689万人次,增长2.3%。国际旅游收入1137亿美元,增长7.8%。国内居民出境12786万人次,增长9.7%。其中因私出境12172万人次,增长10.6%;赴港澳台出境8588万人次,增长4.4%。
6. 2015中国国家旅游地行象
“做崇尚文化的中国人”、“做优雅谦和的中国人”、“做践行环保的中国人”、“做乐善好施的中国人”,文明出游,从我做起。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中国旅游业实现了快速发展。每年近2.4亿人次的出入境旅游市场,使得旅游业成为展示中国形象、传播中国文明、增进与世界各国交流的重要窗口与平台。但与此同时,频频曝光的旅游不文明行为不仅破坏了当地的旅游资源,干扰了正常的旅游秩序,更对中国文明礼仪之邦的国家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第一,西方社会对中国的“误读”与“歪曲”。西方社会对中国国家形象的误读、曲解、歪曲屡见不鲜,加之中国国家形象塑造的国家机制落后以及国家品牌的缺失使得中国国家形象摇摆不定。特别是西方国家长期推行遏制战略、冷战甚至敌视政策,肢解、丑化、妖魔化中国国际形象,中国国家旅游形象自然也受到影响。正如约翰?李所言,“这就是中国的困境:它越努力示好,看起来就越可疑。”“它越努力和世界接触、想给世界留下深刻印象,看起来就越具威胁性”。
第二,中国“原产国”形象无孔不入、无时不在、无人能避。随着“中国制造”融入全球民众的日常生活以及各式中国符号的全球化呈现,国际社会往往对中国“爱恨交织”,对其感情更加微妙,国家旅游形象的情感成分也因此更加复杂和难以言表。
第三,中国在地理层面与精神层面的独一无二。而这两者的独一无二导致旅游形象的生成与构建费力又耗时。中国作为举世无双的旅游大国,疆域辽阔、历史延绵、文化独特、信息庞杂、产品高度异质,凡此种种,对潜在旅游者而言都是一道道无法逾越的厚实的形象“屏障”。正如旅游学者埃莉奥特所言,“目的地实体愈大,形象概念就愈难达成,诱导形象构建也愈耗时费神,需要耐心”。
第四,中国固有的营销理念与推广措施还相对落后。多年来中国目的地营销机构的现实行为与惯性思维,多指向提高公众认知推广与传播等战术操作层面,缺乏系统的国家旅游形象管理和清晰的国家旅游品牌,国家旅游整合营销行为被牢牢束缚,国际旅游市场上的中国主调含糊、杂音充斥。尽管营销机构对此已有觉悟,但浸淫多年的惯性思维以及由此生成的行为倾向,短时期内难有根本改观。
此外,尚有其他一些影响国家旅游形象塑造的抑制力量,譬如中国的旅游市场秩序尚欠规范,影响了旅游者对中国国家旅游形象的现场验证效果;中国国内旅游消费客观上对在华国际游客形成空间挤兑;中国缺乏国际强势媒体,旅游目的地形象主体信息的发送效率、覆盖范围、传播效果都受到制约;中国公民出国旅行的部分陋习广受诟病,等等。
7. 2015年中国500强企业里旅游业相关企业有多少家
美国《财富》杂志发布了2015年世界500强企业名单,中国上榜企业继续保持强劲增长态势,达到106家,比上年度增加6家,上榜企业数量稳居世界第二,其中有52家总部位于北京。美国上榜企业128家,数量与上年度持平。 http://www.mnw.cn/news/china/949633.html
8. 2015我国旅游基础设施有何变化
2015年中国旅游业有哪些值得关注的趋势或模式?
1)在线旅游创业公司面临洗牌
旅游领域是最近两年互联网创业最火爆的方向之一。资本的不断涌入让这些创业公司在发展初期可以“野蛮生长”,凭借新颖的概念和不停歇的大促,收获了大量用户,也制造了天价的估值和不小的泡沫。但差异化和变现能力弱仍然困扰着这些创业公司,一场大洗牌或将不可避免。
2)出境游批发商的整合风潮
随着携程入股华远国旅、众信并购竹园国旅,欧洲旅游批发商格局重新划分。大型旅游企业为了全球化布局,其触角或将向其他出境游目的地的旅游批发商延伸。欧洲之后,下一个战场会是哪里成为了业内探讨的焦点。
3)分享经济引领旅游业变革浪潮
Uber和Airbnb所引领的分享经济已经风靡全球, P2P租车、P2P导游也正在逐渐流行,它们所代表的分享经济模式正在渗透并颠覆着传统的旅游服务模式。Uber和Airbnb甚至与Concur合作,为传统的商务旅行带来新的体验。
4)旅游金融方兴未艾
旅游巨头纷纷开始试水旅游金融,其中包括将旅游产品与互联网理财结合的“旅游宝”,针对C端的免息分期旅游贷款和针对B端中小旅行社或代理人的短期资金周转的小额贷款,但旅游金融如何走出变现“理财和贷款“的影子将决定这一行业的健康发展。
5)周边游迎来大发展
用户基数大,消费频次高,再加上有车一族对周末自驾出行的诉求强烈,周边游正在成为成为旅游细分市场最受瞩目的领域之一。在组织城市周边旅游资源,打造有吸引力的产品方面谁能推陈出新,谁就能脱颖而出。
6)UGC模式变现能力将承受考验
在募集了大笔的资金后,UGC模式的代表穷游和蚂蜂窝纷纷开始了商业化的尝试,但如何在产品推荐和预订之间找到一个准确的切入点将是这种模式的变现能力的试金石。是否继续纠结,还是要大胆地卖出那一步将考验他们管理团队的智慧。
7)PMS将在旅游分销中扮演重要角色
甲骨文以53亿美元收购全球最大的酒店PMS软件厂商Micros,Priceline收购PMS服务商HotelNinjas,阿里巴巴入股石基信息,在大数据技术的催发下,巨头频繁投资PMS厂商,预示着酒店PMS在旅游产业链的战略价值正在被重新认识。
8)酒店后付
阿里与石基合作后,推出了酒店后付产品,即客人可以在酒店享受进店时免收预付款,离店时由淘宝旅行通过支付宝直接代收代付房费总额,客人无需排队结账等候,这是有别于传统的现付、预付的一种创新的酒店预定模式,但是否能被酒店和用户接受,还有待观察。
9. 在哪个网站上能查看行业市场规模,和渗透率。比如要看(2015年到2017年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规模
综合性还是选网络也可以选单独名字网
10. 已知2010-2015的国际旅游收入及入境过夜游客人数,求用SPSS趋势外推预测20
基于SPSS|的桐庐旅游市场|分析摘要:桐庐旅游资源丰富,旅游业发展迅速。为了更好地迎合市场需求,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需要对旅游市场有明确认识。通过对桐庐主要景点3000位游客的问卷调查和访谈,应用spss软件深入分析了桐庐旅游市场的现状及其特点,并为加快桐庐旅游业的发展提出了相应对策。关键词:桐庐;旅游市场;发展战略一、桐庐旅游市场现状桐庐具有优越的地理条件和丰富的旅游资源,每年吸引着众多游客前来旅游。目前,桐庐的旅游市场主要集中在长三角地区,交通上的便利为桐庐旅游市场带来了客源。2007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15.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9.2%;2008年,全县共接待游客44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3%;2009年,共接待游客477.0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1%。数据显示桐庐游客人数逐年增加,但是增长率逐年减少。在这样的发展形势下,总结桐庐现有旅游市场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桐庐旅游业未来的开发方向具有实际意义。二、桐庐旅游市场特点该调查问卷集中在桐庐主要景区发放,共发放3000份。收回问卷2995份,剔除漏题严重和结构不合理的问卷,有效问卷共2989份。之后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总结桐庐旅游市场特点。1.长三角地区为游客主要来源市场,江苏游客比重加大。根据调查显示,来自浙江的游客所占比例最大,为48.9%;其次来自江苏游客,有24.1%;再次为上海地区游客,占18.2%。除上海、浙江、江苏外国内其他省份的游客只有8.8%。省内游客来桐庐旅游人数仍占大部分。有关专家对杭州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研究时发现,大部分居民喜欢在市区周边游憩[1]。杭州到桐庐交通便利,形成巨大游客市场。江苏游客人数增多,一方面因为该地游客对山水风光感兴趣;另一方面由于长距离旅游盛行,游客到周边省市旅游人数逐渐增多。2.逗留时间短,平均消费低,多为顺带旅游。目前来桐庐旅游大多将桐庐作为过路市场,在桐庐逗留时间相对短暂。到达桐庐选择驻留天数在两天以内人数占大多数,达到54.1%,其次是驻留天数在3到4天的游客,占27.9%,选择7天及以上的人数占到6.9%。目前桐庐游客市场大致分为三部分:(1)游览杭州和千岛湖景点时,将桐庐作为过路景点的游客;(2)从江苏,上海等临近省市来桐庐游客;(3)本地游憩市场。目前桐庐游客市场构成中,第一部分游客占较大比例,形成桐庐过路市场的原因有以下几点:(1)桐庐周边景区如西湖等游客数量众多。桐庐地处杭州、千岛湖中间地段,全县分布有多处景点,一部分游客在游览西湖、千岛湖途中会选择在桐庐游玩。(2)减少旅行成本。杭州和千岛湖等景区提供的食宿较贵,游客考虑成本问题,会在周边选择合适地区替代。(3)旅行社为了提高旅游产品竞争力,选择增加桐庐景点。从桐庐整个旅游业发展来看,目前桐庐旅游市场仍是以过路市场为主。3.单位组织出游比例较高,合作性项目倍受青睐。调查中关于旅游组织形式的选择有29%选择单位组织,有19%选择随旅行社出游,有29%选择个人或亲朋好友结伴,另有14%选择自驾游。对比周边景区数据发现桐庐旅游市场中选择单位组织形式人数比其他景区高。桐庐游客大部分来自浙江,其中杭州市区游客占据了绝大部分。杭州市区有众多企业落户,企业经常组织外出旅游来促进员工间的交流合作。杭州到桐庐交通方便,一日游行程紧凑合理,适宜公司组织员工活动。同时在对游客喜好情况调查中发现:游客希望桐庐以后开展户外运动的人数最高,占样本人数的21.68%,其次是开展文艺表演,占到总数的18.85%,选择度假项目占总数的16.64%。结合该地旅游市场的组织方式特点发现户外运动等这些交流合作比较多的项目将是游客的偏好点,因此一些参与合作性的旅游项目是这一部分客源市场青睐的活动。三、桐庐旅游发展对策(一)扩大旅游市场半径,增强旅游吸引力目前,桐庐游客来源集中在长三角地区,全国范围内的辐射半径比较短。即使在长三角也存在着很大的市场空间。应针对不同的地理细分市场,根据其特点采取不同的发展策略。1.增强桐庐旅游吸引力,扩大长三角客源范围。长三角是桐庐主要客源市场,但来源地区分布相对集中。如,江苏游客主要来自南京、苏州、扬州这些地区;浙江游客来源主要是杭州、宁波、温州等地区。总体而言,桐庐目前在长三角旅游吸引力不是很强,像常州、镇江、舟山和台州这些地区来桐庐旅游人数并不多。针对这部分游客市场,我们应加大宣传力度,注重游客口碑效应,提高旅游产品在长三角地区的竞争力。2.依托闽、皖、赣,拓展京、津、冀。作为桐庐地理二级市场,临近省市安徽、江西等来浙江旅游人数不是很多,仅占到总量3.45%。根据旅游客流规律,旅游流向以近距离旅游为主,并由近及远。近几年,旅游发展态势显示,越来越多游客开始流向远距离景点。桐庐拥有丰富旅游资源,对于周边省市吸引力较大。随着区域旅游合作的加强,桐庐旅游辐射半径的加大,这些省来桐庐旅游的人数必将增多,形成一定影响力。北京、天津、河北距离安徽、江西都较近,容易获得当地旅游信息,并且经济水平相比周边省市较高,因此具备远距离旅行的客观条件。桐庐旅游发展要注重拓展旅市场半径从而获得多方面客源。3.依托富春山居,拓展台湾、日本、韩国市场。日本和韩国来华旅游人数众多,自1985年以来,日本一直是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同时,自1992年我国与韩国建立外交关系以后,韩国旅华人数也由最初十几万人增长到2004年的285万人,短短13年就增长了18倍[2]。2005年韩国更是取代日本成为我国最大旅游客源国。韩国和日本的旅游市场存在很大的潜力,这一部分市场是桐庐客源市场的机会市场。依托富春山居图的契机,打开国际市场,将会为桐庐旅游业发展带来另一个机会。(二)丰富旅游形式,延长逗留时间桐庐旅游市场一个明显特点就是游客到达该地停留时间短暂,旅游花费低。为了使其在桐庐停留时间变长,必须要丰富旅游形式,提供多样的旅游活动。结合桐庐的旅游资源情况和目前的旅游发展形势,提出三个方向。1.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山水城市是具有山水文化精神内涵和中国特色的高生态环境的理想城市。由于山水城市拥有优美山水自然景观和丰富历史文化积淀,因而具备了游憩开发的资源基础[3]。桐庐旅游资源丰富,在地域分布上具有一定集聚性:主要集中在富春江、天目溪沿岸的桐庐镇、富春江镇、瑶琳镇等乡镇。它们各具特色,有利于资源优化配置,形成统一的旅游开发体系[4]。从桐庐旅游资源构成来看主要以山水景色为多,拥有丰富游憩开发资源基础。做大山水游憩市场,加强景区合作,形成一定规模的游憩市场,将会延长游客逗留时间,增加平均消费,从而加速桐庐旅游业发展。2.做精乡野度假市场。随着工业化、城市化的加剧,枯燥的生活环境使城市居民产生脱离模式化生活、寻求田园风光的需求。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国家新的假日制度的实施,也使得这一需求在经济和时间上得到保障[5]。乡野度假市场巨大,同时竞争也很激烈。开发乡野度假产品要注重城乡联动,如果要吸引游客前来桐庐观光体验,必须要有独具特色的乡野产品。3.做专商务休闲市场。据预测,中国可于2020年超过美国而成为世界第一大商务旅行目的地,我国正在成为全球商务旅游消费的重要市场之一[6]。桐庐有许多金名片,每年来桐庐进行商务活动的游客占很大一部分。在商务休闲市场中,桐庐应该看重会议旅游市场。会议游客旅游淡旺季不明显,存在着巨大的发展空间。目前桐庐具备接待商务会议旅市场的景点并不多。要想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对于商务会议一定要重视专业化的服务,与其他竞争者拉开差距,从而获得的市场客源。(三)优化旅游产业要素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旅游业主要有三大支柱产业:一是旅行社,二是饭店业,三是交通运输业,主要通过这三者来满足游客吃、住、行、游、娱、购等各方面的需求,以此为旅行者提供便利服务来获取收入[7]。旅游者到某个城市去旅游,除了要接触旅游行业的各个部门、参观旅游景点、参与旅游活动外,还必然会看到城市的方方面面[8]。问卷显示,游客对于桐庐的餐饮满意度不高,在总共2989份的有效样本里有1250人选择餐饮服务需要改善,占总数20.07%。桐庐的餐饮服务情况需要得到提升以配合旅游业的发展。从交通角度来看,桐庐县城新区与老城区道路条件和交通状况反差较为明显,老区道路设施水平相对低下,但集中了大量车流、人流,交通显得略为拥挤,新区道路宽阔整齐,但车辆稀少,道路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并且,据了解,近几年桐庐县机动车呈逐年增长趋势,汽车增多但泊位却没有相应增加,占道停车现象普遍。桐庐的旅游市场中有很大一部分自驾游市场,因此,交通道路及一些公路配套设施的建设要跟上旅游发展的需要。四、结语目前,桐庐旅游业发展的明显现象就是作为一个过路市场存在。从长远的角度来看:一个地区要想发展好旅游业,必须成为一个目的地市场。桐庐旅游业的一个战略性指导思想,就是要从过路市场向目的地市场转型。因此,首先要明确桐庐客源市场目标层,有针对性地进行宣传,在此基础上丰富旅游产业形式,创新发展,提高吸引力,从而早日实现市场定位的转变。参考文献:[1]吴必虎,伍佳,党宁.旅游城市本地居民环城游憩偏好:杭州案例研究[J].人文地理,2007,(2):27-31.[2]张佑印,马耀峰,李小亮.旅华日本?韩国游客旅游决策影响因素分析[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2-115.[3]宋秋,帅希权.山水城市的游憩开发——以乐山为例[J].四川烹饪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2):63-65.[4]黄瑾如,董洁霜.以“大旅游”战略格局发展桐庐旅游业[J].浙江大学学报,2007,(1):75-78.[5]乔花芳,曾菊新,李伯华.乡村旅游发展的村镇空间结构效应——以武汉市石榴红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0,(3):101-105.[6]胡建杭.义乌商务旅游发展前景初探[J].义乌工商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17-21.[7]李虎.旅游业的主要特点[J].地理教育,2010,(4):13.[8]姚伟,郑俐.创建桐庐优秀旅游城市的思考[J].浙江建筑,1999,(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