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ppt
❶ 我要写一篇经济论文,4000字,题目是汇率对于中国旅游业的发展,求思路,还有哪些网站有相关权威数据啊
首先明确lz要写的是经济论文,因此就难易程度考虑,lz应当用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来研究这个问题。另外,lz还得进一步明确题目中中国旅游业的定义,是仅指外国人的入境旅游还是包括国人的出境旅游,需要在前面加定语说明。
框架大体上是这样:
引言——写个现状背景,以及中国旅游业和汇率的变化历程。
综述——文献综述,以往研究现状和评论。本文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等。
模型——从文献出发,建立模型。当然lz也可以自己建个线性模型,考虑旅游的外汇收入和汇率变动,但能否通过检验就不敢保证了。
分析——就模型结构分析经济学意义,即汇率变动对旅游收入的影响。
政策建议——balabala
数据的话可以上中国统计局网上,或者国研网上查看
❷ 旅游业如何影响国家汇率
汇率变动对旅游业具有多重影响,最直接的就是本币升值,刺激出境旅游的发展;本币贬值,刺激入境旅游的发展,进而影响旅游外汇收支的平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外汇供求关系已经发生了根本的转变。旅游创汇在全国外贸进出口额已经占到相当大的比重,同时外汇储备一路跃升,这一现状使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将长期存在,本币升值将成为今后较长时期内我国旅游业发展的基本面,并将对我国旅游业产生众多影响。
1、有利于我国旅游发展模式的转变。过去在外汇短缺的大背景下,我国旅游业始终被委以创汇的重任,过于强调旅游的创汇功能导致对旅游的其他功能重视不够,不利于旅游业的和谐、全面发展。人民币汇率的改革和长期升值趋势的存在,首先会从客观上促使我们改变入境旅游的增长方式,从以流量增长为基础的粗放型向以质量增长为基础的集约型转化,从根本上增强我国旅游的国际竞争力,而不是单纯依靠价格优势来参与国际竞争;其次会促使我们将整个旅游业的增长重点转移到国内市场,加强对国内市场的培育。此外,本币升值还会刺激出境旅游的发展,使出境旅游市场进一步壮大与完善,最终形成入境、国内、出境三大市场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和完整的旅游产业体系。
2、有利于我国国际客源结构的调整。由于以前采用的是人民币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形成机制,使人民币与其他非美元货币间的汇率受美元波动的影响过大,非美元国家游客旅华的不确定因素增多。如今人民币不再单一盯住美元,而是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减少了人民币汇率的波动性,降低了以前非美元国家游客旅华的不确定性,有利于我国国际客源结构的多样化。
3、有利于我国旅游国际竞争力的提升。表面上看,价格优势的减弱会降低我国旅游的国际竞争力,但从长远看,却有利于加快旅游增长方式的转变,促使我国旅游企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市场竞争中以质量求生存、以创新求发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从而从根本上增强我国旅游国际竞争力。
4、有利于我国旅游企业跨国经营。跨国经营是建设旅游强国的必由之路。人民币的升值,一方面可以有力推进出境旅游的发展,在不同的目的地国家和地区建立跨国企业提供强大的市场基础;另一方面,可以使我国旅游企业境外投资成本下降、投资动机和投资能力上升。这两方面都会极大地促进我国旅游企业的跨国经营,加快我国旅游产业的全球化进程。
❸ 旅游收入的指标
旅游收入指标是了解、分析旅游经济状况的重要手段和依据,一般以货币单位来表示。
(一)旅游收入总额
旅游收入总额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销售旅游产品所获得的货币收入的总额,它反映了某一国家或地区旅游业总体规模和发达程度,是一项重要的综合性指标。在国际旅游业中,旅游收入总额用外国货币表示,也叫旅游外汇收入总额。在国内旅游业中,旅游收入总额用本国货币表示,仍叫旅游收入总额。
(二)人均旅游收入
人均旅游收入是指一定时期内每个旅游者在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的平均支出额,即某一时期旅游收入总额与旅游者人次数之比,它反映了旅游者的平均消费及停留时间,是我们了解某国或某地旅游业发展水平的一项重要指标。在国际旅游业中,人均旅游收入用外国货币表示,仍叫人均旅游收入。
(三)旅游收汇率
旅游收汇率是指一定时期内旅游外汇纯收入与旅游外汇总收入的比率,用公式表示为:
其中:RE——旅游收汇率;
R——旅游外汇收入总额;
E——发展旅游业所花费的外汇。
需要说明的是,发展国际旅游业可以赚取大量的外汇,但也需要支出一定数量的外汇,这些外汇支出主要包括:进口必要的设备和原材料、旅游宣传和促销的费用、外方管理人员的工资、偿还外汇借贷款的本息等。外汇支出过大,即表现为外汇漏损。旅游收汇率的高低同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体状况紧密相关,反映了某国或某地区旅游业的生产力水平和社会化程度。
(四)旅游换汇率
旅游换汇率是指旅游目的国或旅游目的地向国际旅游市场提供单位旅游产品所能够换取的外汇数量及其比例。通常,旅游换汇率与某国或某地区的汇率相一致,不同时期的外汇汇率不同,旅游换汇率也不同。
❹ 汇率的变化会对一个国家的旅游业有何影响
一国货币对外贬值(直接标价法下的汇率上升),在国内旅游价格不变的情况下,外国人用较少的外币就能够兑换到原来同样的本币,愿意到该国旅游,促进该国旅游业的发展,增加该国旅游业的外汇收入。
❺ 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我国旅游业的影响!!急!!!!
汇率变动是影响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前不久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有关人民币汇率改革的消息,立即震动了整个国际国内金融市场,当日人民币针对美元升值2%,并导致了全球外汇市场亚洲货币及欧元等对美元汇率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上扬。金融市场这一新的变化,无疑将对我国旅游业产生深远的影响。中国旅游业从此告别了本币长期贬值的发展背景,步入了本币升值这一新的发展环境。
在经济全球化的大趋势下,宏观经济中任何经济杠杆的运用,都会对经济形势和产业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开放性极高的旅游业更是如此。
1984年到1994年人民币的10年贬值历程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历史机遇。1994年以前,我国先后经历了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度和双轨汇率制度,然而无论是在哪一种汇率制度下,由于出口贸易创汇规模不大和改革开放初期进口技术装备所需外汇巨大,造成了很大的外汇供求缺口,导致以美元为主的外汇非常紧缺,人民币长期处于逐步贬值的态势中。1984年国家公布的外汇牌价为1美元兑1.70元人民币,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不变。1985年1月开始,人民币汇率逐步对外贬值,到1985年10月下调为1美元兑3.02元人民币,1989年12月又贬值为1美元兑4.70元人民币,1990年10月再次贬值为1美元兑5.22元人民币,1993年3月又下调为1美元兑5.75元人民币。而当年外汇调剂市场上的汇率已经贬值到1美元兑8.00元人民币,甚至出现过1美元兑11.00元人民币的调剂价。此后,国家通过干预市场,使人民币调剂价回升到1美元兑8.50元人民币左右[1]。从1984年到1994年10年间,剔除物价等因素,人民币针对美元的直接贬值率累计高达400%。在此阶段,我国入境旅游尚处于初始发展阶段,1994年接待入境旅游者仅有4368万人次,不足2004年的40%;出境旅游更是微乎其微,1994年出境总人数仅有373.4万人次,不足2004年的13%。在出入境旅游规模都非常小的情况下,汇率波动对旅游业的影响并未引起广泛关注,反而是在外汇紧缺的情况下,入境旅游的创汇功能得到了极大重视,人民币贬值和外汇紧缺,使中国旅游业获得了发展入境旅游的明显价格优势和有力的政策扶持,为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难得的机遇。
1994年至2005年7月人民币的10年低估历程有利地促进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经济实力和外汇储备高速增长,外汇供求矛盾得到明显改善,我国在此阶段实行了单一盯住美元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采取了较为审慎的小幅波动政策,汇率波动明显低于经济增长,造成了人民币价值被长期低估,客观上为我国入境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价格优势。1994年到1997年,随着外汇供求矛盾的缓解,人民币汇率稳中有升,但波动不大,中国旅游业的发展基本处于一个相对稳定的汇率环境中,保持着人数、创汇连年“双增”的格局。但此时由于人民币停止贬值,此前靠贷款建设起来的部分旅游企业,尤其是宾馆饭店,由于是将人民币按照当时甚至高达1:11的汇率调剂成美元来进口设备和材料,而此时其创汇所形成的美元收入仅能按1:8.50左右的汇率兑换成人民币还贷,汇率升水高达2.50元人民币,造成了这类企业长期经营良好,却亏损严重的特殊现象,汇率风险可见一斑。1997年以后,由于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我国主动收窄了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人民币汇率基本保持在1美元兑8.27元人民币这一水平,而此时我国经济发展更加迅速,人民币价值低估特征更加明显。在此阶段,我国入境旅游连年高速增长,到2004年入境旅游人数达到了创纪录的1.09亿人次,跃居世界第4位。
2005年7月21日的汇率改革使我国旅游业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该日,中国人民银行发布公告称,为建立和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建立健全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经国务院批准,即日起我国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参考一篮子货币进行调节、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不再盯住单一美元,形成更富弹性的人民币汇率机制。当日19时,美元对人民币交易价格调整为1美元兑8.11元人民币,人民币针对美元升值2%。今后,人民银行将根据市场发展状况和经济金融形势,适时调整汇率浮动区间。这一新形势,必将对我国旅游业,尤其是出入境旅游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