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天津市旅游业
① 天津为什么是北京的海上门户
第一章 滨海森林公园旅游项目综述 可以吗??还很多~~我怕发不过去
一、滨海森林公园来源
天津市塘沽区是个新兴的旅游城市,但是目前尚无满足市民及周边游客日常休息、娱乐、游览的大型公园绿地。当地政府通过分析规划用地与周边环境的区位关系、旅游市场及塘沽区的经济发展状况,确定将塘沽中心区以北,创业村以东,占地600公顷的农业用地规划为塘沽地区唯一一处一流的以人工再造自然山水风光为主的休闲度假及文化游憩的郊野公园,以富有特色的森林野生动植物、文化娱乐、体育健身活动来吸引游人。
二、滨海森林公园发展及现状
滨海森林公园于2001年2月10日破土动工,截至2002年底已开发公园西北、东南部分共130万平方米,接近总面积的四分之一。已经投入建设资金13,000万元,完成的主要施工项目有:平整土地,更换栽植土75.04万平方米,埋设淋碱芒管1万米,铺自来水管道3.12万米,挖排水沟3600米,建蓄水池一座,开河挖湖9万平方米,堆丘陵土方量38万立方米,植树18.05万株(树种为乔木、果木、灌木等),移栽大树1300余株,平均成活率90%。经过两年的建设,森林公园已初步显现出树种多样、丘陵起伏、道路蜿蜒、湖面开阔、河流环绕的郊野公园特色。
滨海森林公园工程分别被列为2001年、2002年度塘沽区重点工作目标和三年“创模增绿”的重点项目。连续两年在滨海森林公园组织春季万人植树活动,对滨海森林公园的建设起到了关键作用。
三、滨海森林公园项目的优势分析
1、 便利的交通环境
塘沽位于天津市东部,距天津市中心45公里,距北京160公里,是首都北京的海上门户。塘沽地处水陆要冲,交通十分便利。津京塘高速公路将塘沽与天津、北京密切相连。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距塘沽38公里,现正在进行扩建。中国铁路主动脉之一——京哈线从塘沽区内穿过。位于塘沽东部的天津港是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水运除天津港的远洋和沿海运输外,北塘港的内海运输不断发展,海河内河航运也十分发达。
塘沽区具有吸引游客重要的区位优势和交通优势,因此拥具有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
滨海森林公园项目用地位于天津市塘沽区北部,距区中心约9公里,东为北塘镇,东南临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区,南为天津技术开发区,交通优势十分明显。
2、 完善的基础设施
塘沽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很完善,全区拥有变电站8座,水库18座。滨海森林公园项目开发的主要水源来自北塘水库,充足的水电资源为滨海森林公园的开发提供了完备的外部条件。
塘沽区公路设施完善,建设了津蓟高速公路、丹拉高速公路天津支线,津晋、津沪高速公路天津段;市和各区县公路四通八达;即将完成的地铁一号线和津滨轻轨工程,以及即将启动的地铁二号线,将为进一步完善市区快速路交通系统,提供便捷的城市公共交通。
塘沽市容环境整洁美丽,海河蜿蜒流经城区,更为这座滨海城市增添了无限风情。
3、 丰富的自然资源
塘沽所处的地理位置,使其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
海产品资源——塘沽有丰富的海洋化工资源,海水含盐量3.5%,宜于制盐,并可提取钾、锂、溴、硝等90多种化工原料,塘沽所产的长芦盐是全国知名的优质盐。塘沽海滩长91.2公里,高潮带盛产蟹类,中潮带是鱼虾、蟹、贝类自然繁殖区,低潮带为鱼虾回游区,著名的渤海对虾、梭子蟹享誉国内外,海水养殖业和以海鲜为特色的餐饮业非常发达。
石油天然气资源——渤海海域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渤海油田是我国第一个海上油气田,渤西天然气也已上岸利用。
地热资源——塘沽是全国少有的在海域内拥有地热资源的区域,当地的地热水出水温度可达65—78摄氏度,具有开发海滨特色医疗、保健温泉旅游项目的优势。
土地资源——塘沽现有的荒地和其他可供开发的土地约120平方公里,滩涂约130平方公里,可用于工业、仓储、旅游业的开发。
4、 优惠的投资政策
凡在塘沽进行成片土地开发的国内外投资者,可以享受土地出让金、能源供应及基础设施配套费用等方面的优惠政策。
5、 科学的产业导向
塘沽区从调整优化产业结构总体战略出发,充分发挥塘沽滨海资源和区位优势,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将大力发展旅游业放在突出位置,形成布局合理、特色突出、服务体系健全的基本框架,并促进投资环境、城市生活环境的改善和扩大对外开放,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并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确立“大城市、大旅游、大产业”的思路,把塘沽地区作为整体旅游吸引物,把旅游业培育成为塘沽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2010年力争使旅游业成为塘沽区属经济支柱产业之一。
表一 塘沽区旅游业发展目标
项 目
年 份
接待游客数
(万人)
营业收入
(亿元)
占GDP比重(%)
1999
213
3.2
7
2005
466
12.32
9.5
2010
909
24.6
12
6、 良好的经济环境
中国北方最大的国际贸易港口天津港位于塘沽东部,与世界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00多个港口通航,使塘沽成为华北、西北、东北地区重要的出海口和进出口贸易基地,年进出货物达7000多万吨,年外贸进出口额达200多亿美元。是我国连接海内外、辐射三北的主要海上交通枢纽。巨人般的港口向大海和腹地不断延伸,带动了区域经济的飞速发展。
塘沽是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天津港保税区、塘沽海洋高新技术开发区和正在开发建设中的临港工业区所在地,也是天津跨世纪战略发展区域--滨海新区的中心城区,具有高度开放的投资政策和环境,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是外向型经济的窗口和通往欧亚大陆的桥头堡。天津滨海新区的开发建设为塘沽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和发展机遇。在塘沽地区登记注册的外商投资企业达6000多家,投资的国家(地区)近70个,大批国际知名的大企业、大财团相继落户塘沽地区。塘沽区是全国外商投资回报率最高的地区之一。良好的经济环境为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和机遇。
塘沽区是天津滨海新区的商贸中心,商业服务设施星罗棋布,购物环境面目一新,塘沽证券、金融、保险等行业功能齐备,为贸易往来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7、 丰富内涵的文化底蕴
塘沽有驰名中外的国家级文物“大沽炮台遗址”,有始建于明永乐二年的潮音寺,建于1880年的“北洋水师大沽船坞”及中国化学工业的摇篮“黄海学社”等一批知名度较高的文物遗址,是开展近现代史为内容的文化旅游的主要载体。
四、 塘沽区旅游业发展现状、规划对滨海森林公园建设的辐射作用
1、 塘沽区旅游业发展现状对森林公园建设的作用
塘沽区旅游业一直为天津市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塘沽区委、区政府将旅游业确定为区属经济支柱产业积极加以培育,以“海”为特色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
1.1 塘沽区已建成大批特色旅游景点
被誉为“津沽宝滩”的天津海滨浴场,为市级大型旅游景点,规划面积23平方公里,是一个集旅游、度假、海水浴、温泉康复、水上体育、会议、展览、娱乐为一体的滨海游乐场。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国家级“4A”景区。
素有津门海防要隘之誉的大沽口炮台位于塘沽区海河与渤海的交汇处,已成为近代中国人民反对侵略战争的历史见证,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授予首批国家级“2A”景区。
始建于明永乐年间的潮音寺几经修缮,成为大沽口仅存的祭祀海神的庙宇。
塘沽区相继兴建、扩建了解放路商业购物街、新洋市场、北塘海鲜一条街、滨海世纪广场等一批旅游服务设施。
1.2 旅游产品开发形成系列规模
“洗海澡、浴温泉、品海鲜、赶海趣、逛洋货、观海港、看日出”等以“海”为特色的旅游活动深受各地游人的喜爱。“出海当渔民”、“驴驹河赶海”、“百年沧桑海河游”、“津沽海会”等独具特色的旅游活动和旅游品牌。
塘沽区的旅游景点特色不一,但目前尚无与滨海森林公园类似的生态旅游景区。闻名遐尔的旅游景区、经典品牌的旅游产品及完善的旅游服务设施也为滨海森林公园的开发提供了客源保障。
2、 塘沽区旅游业规划对滨海森林公园建设影响
《塘沽区“十五”期间至2015年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指出,塘沽区要以“海”为特色,积极实施“蓝色旅游走廊”工程(见图三),根据旅游资源的特点,将塘沽规划为H型的三大板块,即:以天津海滨旅游度假区、港湾游览区、大沽口炮台遗址、北塘旅游区为主线的东部板块,沿海岸线串联形成“蓝色旅游走廊”;以解放路商业街和新洋市场为中心的中部板块,形成现代化的旅游商贸区;以黄港生态旅游风景区馨桥农业科技园和滨海森林公园为一线的西部板块,形成自然生态游览区,逐步构建以港湾和海为优势,以滨海风情为特色,东西联动并进,南北均衡发展的布局:
② 天津发展旅游业的有利条件!急
1.天津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天津市旅游景点已达到60多处,其中A级景点30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到2005年底,全市拥有星级酒店11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家,客房总计1.52万间。旅行社26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8家,国内旅行社235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2.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显现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天津,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传统独特;文物古迹丰富;风貌建筑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境内山、河、湖、海、泉等多种自然地理特征具全。与北京市、河北省接壤,特别是京津两地直距百余公里,两市人口规模都在千万以上,客源人气旺盛。天津市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也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极大促进天津的发展并带动旅游业的繁荣。特别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天津与北京近在咫尺,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奥运经济带来的巨大商机会使天津市成为受益者,对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③ 天津旅游业的发展目标是什么
“近代中国看天津”,天津以老城津韵、杨柳古镇、欧陆风韵、意奥风情、小站练兵等12个文化旅游主题板块为核心载体,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带动了旅游经济的蓬勃发展。但总体而言,天津旅游业发展水平不高,在全国的影响力尚低(详见表3-2)。
表3-2天津市旅游业发展概况一览表
天津旅游业正在以“建设旅游强市,打造国际旅游目的地和集散地”为目标,大力推进“都市观光旅游、休闲度假旅游、商务会展旅游”三大支撑体系建设。按照新编制的《天津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滨海新区旅游发展规划》,开始实施“一带三区九组团”(一带,即海河旅游观光带;三区,即中心都市旅游区、东部滨海旅游区、北部山野旅游区;九组团,即东丽湖商务会展休闲组团、京津新城温泉度假组团、七里海湿地生态组团、大黄堡湿地度假组团、官港休闲游乐组团、杨柳青民俗文化组团、团泊湖生态休闲组团、津南历史文化民俗组团、天嘉湖生态旅游组团)的旅游发展规划,加快旅游产业转型升级。
④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天津旅游业的发展状况
旅游业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国民经济中关联性和综合性较强的产业。旅游业的效益不仅表现在旅游收入上,更多地体现在社会效益上。通过对旅游业的投入、开发,可以带动一定范围内国民经济相关行业的全面发展。在把天津市建设成为环渤海地区乃至我国北方重要的经济中心的宏伟战略中,加速旅游业的发展,必将为天津的改革开放注入新的活力。
一、天津市旅游业发展优势显著
1.旅游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随着“三步走”战略和五大战略举措的不断推进,天津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旅游业显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在居民收入逐年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的情况下,2005年国内游、出境游和入境游三大板块齐头并进,增势迅猛,主要经济指标连创新高。统计数据显示:2005年天津市接待人数达5013.4万人次;旅游收入达541.98亿元。与四年前的2001年相比,分别增长53.6%和61.0%,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双双创出新高。本市居民出境申请14.66万证次,同比上升59.7%,其中出境8.26万证次,同比增长1.5倍;赴港澳人数平均每年以55%的速度递增。入境游全年接待国际旅游者74.0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2%;旅游创汇突破5亿美元大关,达到5.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3.4%。今年“十一”黄金周期间,以海河为主旋律的津城新貌游客流量高达10余万人次,充分体现了海河综合开发改造对旅游业的巨大拉动效应。在五大道风情区游人如梭,随处可见打着小旗的旅游团队和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游客,人们乘马车观光欣赏风格各异的小洋楼和市容市貌,宛如一道风景线。滨海旅游品牌越做越大,人们前往滨海新区游海港、逛外滩、登航母、看炮台、当渔民,构成了独特的秋游图。汉沽区7天共接待中外游客17万人次,同比增长28.8%,滨海航母主题公园接待游人7万人次。塘沽区7天接待游客120万人次,同比增长17%。以蓟县农家乐为代表的乡村休闲游十分火爆,节日期间蓟县农家乐旅游共接待中外游客14万人次,旅游收入845万元。以杨柳青为重点的民俗风情游成为亮点,石家大院、峰山药王古寺、霍元甲纪年馆等景点接待人数屡创新高。西青区7天共接待中外游人65万人次,同比增长10%。天津市已逐步成为理想的城市观光休闲目的地。
2.居民旅游消费需求持续增长旅游业发展内在动力源于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消费观念的变化。数据表明进入“十五”时期,天津市城乡居民可支配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0.7%和10.5%。2005年天津市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12639元和7202元。今年头九个月,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0033元,同比增长10.3%,居民用于参观游览等文化娱乐服务支出人均达213元,同比增长近49.0%。收入的快速增长,带动居民的出游热情。“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市旅游观光购物总收入22.29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旅游总收入达到10.34亿元,同比增长14.1%。全市旅游接待总人数达386.9人次,同比增长9.6%。其中,本市居民游天津的人数253.01万人次,同比增长近11%;接待外地来津游客133.95万人,同比增长7.2%。其中,北京来天津旅游的人数达到52.72万人次,同比增长10.6%。七天长假,本市居民到外地旅游人数达到67.74万人次。
3.旅游资源丰富、基础设施日趋完善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天津市旅游景点已达到60多处,其中A级景点30处,全国工农业旅游示范点5个。到2005年底,全市拥有星级酒店110家,其中五星级酒店6家,客房总计1.52万间。旅行社263家,其中国际旅行社28家,国内旅行社235家,从业人员近3000人。基础设施的完善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4.悠久的历史文化、优越的地理区位优势显现有着六百年历史的天津,文化底蕴深厚;历史传统独特;文物古迹丰富;风貌建筑众多,历史文化资源丰富多彩。境内山、河、湖、海、泉等多种自然地理特征具全。与北京市、河北省接壤,特别是京津两地直距百余公里,两市人口规模都在千万以上,客源人气旺盛。天津市是北方的经济中心,也是北方最大的港口城市,滨海新区的开发开放将极大促进天津的发展并带动旅游业的繁荣。特别是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将极大地促进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天津与北京近在咫尺,作为北京奥运会的协办城市,面临极好的发展机遇。奥运经济带来的巨大商机会使天津市成为受益者,对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必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天津市旅游业持续快速发展 主要指标连创新高
二、天津市旅游业发展存在问题
尽管天津市旅游业发展较快,但存在的矛盾与问题依然明显。长期以来,天津市旅游业发展主要依赖于资源和资本的驱动,人员素质和科技进步的作用还不明显。旅游业的发展还存在着规模较小、品牌不突出等问题。旅游业对就业、文化、社会的促进作用彰显不够。
1.旅游产业规模偏小的特征突出天津市旅游产业规模同全国其他省市相比较存在着较大差距,大型骨干企业较少。据调查,天津市只有天津中国旅行社名列全国国际旅行社第29位,金龙天之旅位居开展国内旅游的旅行社第29位。景点企业规模小;高端酒店数量只有6家,仅相当于北京的1/6、上海的1/4。2005年天津市的国内游收入为541.98亿元,仅相当于北京、上海的41%。入境游外汇收入5.09亿美元,分别是北京、上海的14%,广东的8%,规模的局限桎梏了旅游业的发展,无法形成产业放大效益。
2.旅游业品牌效应不突出旅游行业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业,存在市场准入低,集中度差的特点。旅游行业竞争激烈,导致部分企业亏损。由于缺乏拓展、开发,使得天津市悠久的文脉,众多的自然地理特征,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未能得到充分利用,天津旅游品牌没有确立和突出。
3.旅游法规不能适应新的形势需要当前,相关旅游法律法规还比较滞后。全行业现有的《旅行社管理条例》、《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和《中国公民出国旅游管理办法》三个行政法规,严重不适应旅游市场的快速发展的要求,在处理违法、违规和纠纷时,难以适从,不能维护旅行社和消费者的切身利益。
三、优化资源,加快战略调整的建议
随着天津市旅游产业规模扩张和旅游市场客源结构的变化,天津市的旅游业发展进入了一个转型期。“十一五”时期天津市旅游业应向旅游大市、强市迈进,天津市旅游产业站在新起点,面对新形势,寻求新发展,必须进行战略调整。
1.大力突出天津文化多元兼容的品牌天津文化包含着宫廷文化、槽运文化、港口文化、民间文化和外国文化,天津市文化的多元兼容的特色。铨释这些文化的丰富内涵,展示津沽文化的美好画卷,才会使天津市旅游市场独具特色,令人神往。努力把文化资源转化成为有特色的旅游资源并最终打造为城市品牌,是我们战略调整的重点。
2.加快行业整合力度,提升天津市旅游业的地位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由大型旅游集团对中小旅游企业采取适当方式,进行兼并重组,可以达到“双赢”的目的。走整合之路是大多数中小旅游企业的必然选择。只有这样靠龙头集团带动,才能提升天津市旅游业在全国的地位。
3.整顿和规范市场秩序,做好诚信经营,维护消费者的权益旅游市场秩序混乱、时常发生价格欺诈等违规现象;旅游合同对游客的侵害较大,容易发生法律纠纷。针对上述问题,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大执法力度、大力整顿和规范旅游市场秩序,全面推进旅游诚信体系建设,为旅游者努力营造和维护良好的旅游环境。
4.打好服务品牌,提高服务质量提升服务质量是旅游的生命线。旅游业要突破要发展,关键在服务;要竞争要腾飞,基础在质量。细节决定成败,服务成就未来。旅游服务看起来很平常具体,但由具体求深入,于平凡见精神。这是旅游业的本质特征和必然要求,也是天津人民热情好客的传统体现,通过我们的良好服务,展示天津风貌。
5.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催生区域战略联盟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天津市旅游企业要走出津门,实行战略联盟。打破现有的行政区域为主的旅游分工,促进旅游要素的合理流动,谋求区域合作,推动资源整合,调整经济结构。(来源:天津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天津调查总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