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馆旅游发展报告
A. 旅游时逛当地博物馆需要注意什么
1、注意是否可以拍照
古迹名胜、世界级大馆或新展览,往往人山人海,大多数人前往拍照,是为了晒朋友圈,还有文博爱好者拍照是编辑资料。大部分博物馆的公开展品,在不用闪光灯、三角架、自拍杆的情况下是可以拍照的。
一般国际间的交流展览或文物等级比较高的展览都会禁止拍照,所以这种情况下,拿眼睛或纸笔纪录是最佳选择。
尤其是遇到节假日、大型展览或搞活动,每个人的工作量都相应会增加,再遇到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更是不得有一丝懈怠,所以,每一位参观者都应该尊重工作人员的辛劳付出。
B. 去大埔博物馆和旅游中心逛的作文300字
香港黄石码头、赛马会黄石水上活动中心海下湾海岸公园、北潭坳(麦理浩径第三段起点)、水浪窝、嘉里白鹭湖互动中心、大尾笃及船湾淡水湖、新娘潭、吐露港公路单车径、大埔海滨公园,园内竖立了香港回归纪念塔、香港铁路博物馆(旧大埔墟火车站)、林村许愿树、嘉道理农场、塔门、东平洲、慈山寺。
C. 中国科技博物馆旅游攻略
中国科学技术复馆
1978年由茅制以升、钱学森等著名科学家倡议,在邓小平同志的亲切关怀下,开始筹建。全馆占地面积5.8公顷,总建筑面积为6.5万平方米。
主要功能是:展览教育、培训教育、实验教育。教育特点是:反映科学原理和应用,注重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鼓励观众亲自参与;不仅传播知识,更重视科学精神、科学思想、科学方法的培训。
主要设施有:展厅、穹幕影厅、培训教室、图书馆、声像室。展厅设计的主要内容包括:生命与环境,声、光与信息技术,能源与交通,材料与制造技术等各学科不同领域的展品500余项,还有中国古代科技成就展品约400项。
中国科学技术馆是中国国家综合性科技博物馆,是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普及科技知识,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的大型公共科学教育设施。
D. 博物馆何时撬动旅游经济
一、旅游景区发展与人文博物馆之间的关系
人类的一切经济活动同时都具有文化的价值。先进文化是推动经济发展不竭的精神源泉,同时又彰显着经济发展的成果。经济与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共生互动的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
(一)博物馆撬动旅游经济
博物馆是深厚的文化缩略,是立体的“网络全书”,可为旅游景区提供一种软性的文化类旅游资源,在旅游市场具有普适性。博物馆虽为非营利性机构,但它们的存在提升了城市的人文价值,进而使城市的旅游经济勃兴起来。博物馆是城市或国家的历史缩影,而不同的历史孕育的不同文化则让博物馆聚集了独特的精神气质。要真正了解或融入一个城市或者国家,最简单也是最重要的途径就是到博物馆“取经”。
(二)旅游景区经济的发展为博物馆带来新的增长空间与市场契机
随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型,博物馆由享受国家计划内投资逐渐进入市场轨道成为历史必然。博物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接轨,其实质是效益性接轨,这就对博物馆在新形势下的生存与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而蓬勃的旅游经济则为博物馆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增长空间和市场契机。
目前大多数博物馆的主要资金来源还是财政拨款,适当地引入经营已成为博物馆面临的问题。与旅游联姻,旅游纪念品的开发销售,都是博物馆在不同领域和角度对于文化产业开发的有益尝试。在我国,旅游纪念品,特别是博物馆纪念品的开发还具有较大空间,异地文化的巨大吸引力促使人们把旅游业发展成世界上最大的产业。然而,规模巨大的旅游活动给旅游者留下的绝大多数是回忆,所付出的代价能够物化的只有旅游商品,旅游商品的主要构成是旅游纪念品。旅游者大都有一个共同的心理特点,即购买有特色的旅游纪念品,送亲朋好友或纪念此行。由此可见,旅游纪念品在旅游活动中扮演着无可替代的重要角色。博物馆开发旅游纪念品,应该寓各地特有的历史精华于物化,寓各自独具的审美情感于物化,才会大大提升旅游纪念品的文化性和个性,满足旅游者游一方山水,知晓一方风物的美好愿望,满足旅游者动机中潜在的文化心理需求,发思古之幽情,了解异质文化,体验异域风情,感受先人对美的创造,增进旅游者对博大精深的中国历史文化的认识,使旅游活动成为文化交流活动。即使在旅游结束后,触物仍能唤起人们的回忆,激发人们的情感,陶冶人们的情操,使文化弥漫于旅游之中,促进旅游文化的发展,提高旅游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二、旅游景区与人文博物馆工作结合的途径
(一)博物馆要转变观念,立足改革,适应旅游业的发展
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是博物馆领导者必须解决的的首要问题。改革就是打破旧的管理体制,实行垒员聘任制。通过竞争、择优上岗,因职选人,人尽其才,使人材资源得到合理配置,同时最大限度地调动管理人员、研究人员和服务人员的积极性,把博物馆业做大做强做优。
(二)参观博物馆的陈列是旅游者的主要目的,陈列是否具有特色,能否适应旅客需求,是博物馆旅游能否发展的关键
博物馆旅游要以多样化的形态吸引游客。首先要改进陈列展览形式,要生动灵活的与旅游业接轨。受社会制度的影响,一直以来我们国家的博物馆、纪念馆大多是带有政治倾向的,是为了配合宣传工作服务的,因而无论从形式到内容,都显的有点严肃有余而生动不足,多以文物、图片和固定的摆放格式来展示,没什么奇特的东西。在当今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形式下,博物馆的改革就势在必行。要改革陈列形式,以适应旅游观众“快餐式”的需求,把最精华、最娱乐、最通俗的部分推到最前沿,详细的而过于专业的展示留在后面,使旅游观众得到更快的信息和更大的选择余地。其次博物馆应根据藏品和文化旅游举办一种主题集中、内容专一、规模较小的项目,即对文化史上的专题举办陈列,这种专题陈列适应文化旅游的需要,对国内游客来说,由于其知识水平、文化层次、工作内容的限制,也不可能对中国文化的具体内容了解的十分透彻,所以应该在各馆基本陈列的基础上,搞一些主题鲜明、具体、系统、形式生动、活泼、新颖的专题陈列,使游客对某一具体文化内容有比较清晰、明了、完整的印象。
(三)搞好博物馆的市场网络建设和市场推广
博物馆在市场经济中要有所发展必须走市场化这条路,而要想市场化必须“以人为本”,以市场化的方式组织观众,以观众的需求搞好展览创新,以内部管理结构调整和运行机制的改革为重点,转变传统机制。借鉴现代企业市场运作的方式,搞好博物馆的市场网络建设和市场广告推广。
三、总结
总之,对任何一个旅游景区而言,博物馆都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它能促进旅游者对当地文化、民族、历史、自然和道德等方面的理解,让旅游者深刻感受到旅游目的地的风格之美,满足好奇心和发现欲,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和同行者朋友分享参观、参与的乐趣。在币场化的背景下,博物馆只有提升旅游服务质量,调整与旅游的契合度,才能真正成为旅游经济的新坐标。
E. 成陵博物馆一日旅游作文300字左右怎么写四年级
成吉思汗来陵位于鄂尔多斯市伊源金霍洛旗阿腾席连镇东南约15公里处,地处甘德尔草原之上。现今的陵园建于1954年,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成吉思汗当年金戈铁马征战一生,并一度把蒙古的疆域向西延伸到中亚地区,他的陵墓规模宏大,建筑雄伟,一如他的骄人战绩,让人过目难忘。
F. 求旅游策略
必到的西安旅游景点:
大慈恩寺(玄奘法师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大雁塔(安置玄奘法师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大雁塔北广场(亚洲最大的喷泉广场和最大的水景广场)、陕西历史博物馆(陕西出土文物精品藏地)、小雁塔(建于唐代景龙年间,是唐代精美的佛教建筑艺术遗产)、西安博物院(是一座集博物馆、名胜古迹、城市园林为一体的博物馆)、曲江遗址公园(目前西安市最大的游乐公园)、大唐不夜城(中国第一文化MALL)、西安碑林博物馆(全国最多的碑石藏地)、明城墙(中国现存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钟楼(我国古代遗留下来众多钟楼中形制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一座)、鼓楼(比钟楼大四岁,迄今已有625年历史)、曲江寒窖(是传说王宝钏苦守寒窑十八年等待丈夫薛平贵的地方)、曲江海洋世界(海洋动物)、西安秦岭野生动物园(西北首家野生动物园)、翠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南五台(佛教圣地之一)、太白山(关中八景之一)、大唐芙蓉园(盛唐风貌的大型皇家园林式文化主题公园)、大明宫国家遗址公园(唐朝盛世的皇宫)、西安汉城湖(西安汉文化、水文化为主题的旅游景点)、西安世博园(展出中国当代工艺品及具有陕西本土历史特色的古代文物)、西安半坡博物馆(原始社会母系氏族聚落遗址)、蓝田猿人遗址(旧石器朝代猿人遗址)、华山(五岳之一)、秦始皇兵马俑(秦始皇陪葬陶俑)、华清池(唐玄宗和杨贵妃的行宫别墅)、大唐华清城(人文景观的历史遗迹)、秦始皇陵、兵谏亭(西安事变时蒋介石藏身处)、临潼博物馆(地方志历史博物馆)、骊山(被称为关中八景”之一的“骊山晚照”;烽火戏诸侯的“烽火台”;纪念西安事变的兵谏亭;纪念女娲补天的老母殿)、法门寺(供奉释迦牟尼佛舍利之处)、法门寺博物馆(收藏、展示法门寺唐塔地宫出土珍贵文物之处)、乾陵(唐高宗李治和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则天的合葬陵)、永泰公主墓(武则天之女永泰公主)、懿德太子墓(武则天之子懿德太子)、章怀太子墓(武则天之子章怀太子)、黄帝陵轩辕庙(中华民族始祖轩辕帝的陵园)、茂陵博物馆(汉武帝刘彻的陵墓)、昭陵博物馆(唐太宗李世民的陵墓)、汉阳陵(汉景帝刘启及其皇后王氏同茔异穴的合葬陵。到汉阳陵博物馆必看幻影成像)、大唐西市(丝绸之路的起点和中心)、书院门步行街(古文化一条街)、钟鼓楼广场(西安市中心广场)、都城隍庙(明朝天下三大城隍庙之一)、回民街(西安回民聚居之地和回民小吃街)、化觉巷清真寺(西安建筑最早、规模最大、保存较完善的清真寺)、德福巷、西安事变张学良公馆旧址、西安事变杨虎城公馆旧址、八路军驻西安办事处旧址、兴庆公园(唐玄宗朝政的重心,唐玄宗和杨贵妃长期居住的地方)、青龙寺遗址公园(中国佛教密宗寺院,西安最大赏樱花地方)、罔极寺(太平公主为母后武则天祈福而修建的皇家寺院)、广仁寺(喇嘛寺。是康熙1703年来陕西巡视时拨专款敕建。为全国唯一绿度母主道场)。
G. 博物馆的特色
1、博物馆的公益性质
博物馆的性质决定了博物馆具有公益性质的特点。很多博物馆管理者把公益性视为博物馆进入市场的包袱和束缚。其实博物馆公益性可以使博物馆具有良好的公众形象,获得更好的税收优惠,也使博物馆能够更容易进行公关宣传,能够更直接的和教育、环保、旅游等部门联系,开展合作。
旅游业是一项靠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认知度来吸引游客的特殊产业,只要善于利用,博物馆的公益形象就是博物馆长远发展的独特优势。博物馆在旅游运作过程中,应该更加珍惜自己的公益形象,把握商业化运作的尺度,避免负面消息,更不要利用负面消息炒作。
2、博物馆的研究功能
博物馆的研究成果是藏品的历史、艺术、科技等领域的价值的深度挖掘,是提供深层次、高品位旅游产品的基础。
中国的旅游市场慢慢成熟,人们在旅游过程中对文化性休闲和知识性消费的需求迅速提高,很多文化旅游景点正在遭遇旅游产品“深度”开发不足的发展瓶颈。
拥有对文物和文化深入的研究是博物馆开发文化休闲旅游产品得天独厚的优势,来博物馆的游客中不可否认的存在相当数量的因猎奇心理而单纯看一看的普通观光者,但“中坚力量”还是那些文化爱好者,博物馆可以通过俱乐部、会员制、论坛等多种性形式,使这些人成为博物馆长期的游客。
3、藏品展示作为博物馆的主要方式
人们的传统印象里博物馆就是“收藏各种文物,然后用柜子摆出来”而已。造成这种印象的主要原因是很多博物馆忽略了“藏品”背后所代表的丰富文化的展示和展示模式的呆板。
史密森尼博物馆根据博物馆展品制作了各种电影,通过细致的市场调查,在该主题爱好者集中的地方放映,不但获得了利润而且受到了各类爱好者的追捧。台湾国立故宫博物院的网站将藏品分成钧窑之美、明清珐琅工艺、佛经图绘像说等十几系列,每个系列都有自己的个性化的主题网站,主题网站下设不同栏目通过生动形象的动画和小游戏,介绍藏品和相关知识。
4、博物馆的旅游产品设计
陈列展览:陈列展览是博物馆提供的最基本的产品,陈列和展览要注意,任何技术都只是手段,博物馆所承载的文化才是其真正的魅力所在。国内很多博物馆追求声、光、电甚至3D、4D等科技效果的运用,但展示内容却缺乏新意。
娱乐项目:博物馆的参与性、娱乐性项目是使游客提高对文物兴趣和“体验”文化的手段,是把文化主题通过创意性设计与喜闻乐见的娱乐方式结合,如果舍本逐末地单纯开发一些和博物馆本身没有任何关系娱乐项目,结果会适得其反,很快陷入同质化竞争。
休闲活动:现代的博物馆通常综合了餐饮、购物、文化演艺等多种功能于一身,休闲活动不仅仅是博物馆的服务配套设施,是在形成的历史或艺术氛围下,具有独特魅力的旅游产品。
旅游商品:旅游商品作为一个景点的特色,越来越受到旅游界的重视,所见到的博物馆纪念品往往缺少特色,没有新意。博物馆依托自身的文物和文化,还应该在旅游商品的开发和经营上面多下功夫。
H. 游客在旅游中去博物馆与画廊的概率有多大
伦敦全年天气都不太好,经常下雨,风也很大,挺冷的。旅游建议夏天去最好,暖和,雨少。伦敦游玩圣地主要是和文化有关,画廊美术馆博物馆居多,观光客必去的是大英博物馆,V&A博物馆,国家画廊,Tate凯特现代画廊。其他必去景点有:伦敦蜡像馆,LondonEye摩天轮,大笨钟,白金汉宫,Harrods(戴安娜情夫的商店),鸽子广场,伦敦塔桥。如果还有空,可以看看当地歌剧,逛逛露天集市。伦敦所有的东西都很贵,包括吃住行,也不适合购物,因为太贵了。住酒店最好不要在市中心,市中心很贵,而且人杂,很挤。然后买一张周票作为旅行用,可以座巴士,地铁和火车。没必要做的士,不见得快多少。天天买票也贵好几倍。购物的话,全年两次大甩卖,圣诞节前后两周和夏季甩卖(6月底七月初),几乎所有的东西都打折,包括名牌,而且折打得狠。如果你是学生签证,只要是你最后一次离境,就是回中国再也不回来了,买的东西都可以退税,一般是17.5%的税。如果是旅游签证,回国出境的时候退税就行了,需要注意的是留好发票和商品。比如买台手机,那么很有可能检查发票和实物是否一致。电子产品最好不要在伦敦买,不会便宜只会贵。最后,来了想吃中餐千万不要去唐人街,不是一般难吃。总结一下,伦敦开销很大,不适合购物。 我住在伦敦7年,专业和艺术有关,以上情况比导游书上准。
I. 如何发挥博物馆在城市文明中的作用
博物馆文化既是人类社会财富,又是人类历史进程。所谓社会财富,是指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非物质财富的总和,其中包括历史遗留的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所谓历史进程,是指人类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不断地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素质不断提高的文明化过程。
博物馆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文化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在近代,博物馆文化的产生与发展,标志着人类文化的发展逐步走向成熟。进入现代社会以来,以欧美发达国家博物馆为代表的博物馆文化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使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成为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伴随着社会和城市文化的快速发展,也促使了博物馆和博物馆文化得以迅速发展和提高。
博物馆文化主要是以藏品文化为主体、职能文化为辅助的博物馆综合性文化。藏品文化是指以文物标本所渗透或代表的历史文化,它不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具有固有的稳定性;职能文化是以博物馆人的工作为表现所反映出来的博物馆对社会所承担的责任和职能,它主要是以藏品文化为基础,并围绕藏品文化这个核心而开展和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它因人而异,因社会环境而异,具有可变性。两者相比,博物馆的藏品文化不应社会(特别是社会政治)的变化而随意变化,职能文化在传承和传播方式、方法上却应随社会需求的变化而变化。因此,博物馆文化在现代社会和城市文化建设中具有如下方面的极其重要的作用。
一、在社会和城市文化教育中的辅助作用。
博物馆文化是社会和城市文化的象征之一。在社会发展和城市建设中具有极为重要的辅助教育作用。它虽与专业教育不同,但它具有社会化教育、辅助性教育、业余知识型教育等特点。从教育的角度讲,虽然它不是专业性的学校教育机构,但它可以起到学校教育中同样学习知识的作用;从科研的角度讲,它不是专门的科研单位,但是它所研究的对象,对社会科研工作者可以起借鉴的重要科研分支作用;从资料的保存角度讲,它不是公共图书馆,但是它具有可以给社会各界查找历史资料的人们提供实物标本的功能作用。因此,博物馆文化社会教育的特殊作用,是任何专业化的教学单位都不可取代的。
二、在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中的传承作用。
博物馆是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专业收藏、陈列展览、宣传教育机构。一是博物馆对藏品的收藏和通过博物馆职能对藏品文化的正确发展,为保护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打下了坚实基础,为传承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发挥着宣传教育作用。二是本着对社会和历史文化负责的态度,为确实保护好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见证物,认真做好博物馆的藏品收藏、征集工作,发挥着博物馆的职能作用。三是通过对藏品文物的科学研究工作,把文物知识传播于当世,传承于后世,对于全民保护文物和学习、了解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知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四是运用博物馆公共文化场所的社会化职能,随着博物馆免费开放的需要,结合实际改变和改革传统的方式、方法,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要求,实现征集社会化、科研专业化、传播与宣教市场化,对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的传承起着服务作用。
三、在社会和城市旅游文化中的观赏作用。
博物馆文化是旅游和旅游文化的重要人文景观。旅游及旅游文化是近代兴起,现代发展的一种新的现代产业文化。博物馆之所以能够在现代迅速繁荣和发展,是与旅游业在现代经济中的崛起分不开的。尽管博物馆不是旅游业,但是博物馆灿烂的历史文化和丰富的历史文物实物资源,对游客具有挡不住的诱惑。因此,博物馆作为现代旅游业异常重要的人文景观和不可回避的旅游资源,是旅游业经营精英们的重要发现。
四、在社会和城市科学文化中的研究服务作用。
博物馆的主体文化是藏品文化。就是说博物馆最主要的功能是记载和研究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历史文化,没有藏品文化的基础,就没有其它职能文化的开展。围绕藏品和藏品文化,博物馆需要做的就是收藏、研究和教育三项基本工作。收藏是对文物、标本等实物资料进行更好、更科学的保护和管理。研究是对藏品文化的发掘和历史文化的总结。教育是围绕藏品文化进行宣传,使人们更多的了解社会的进步,人类历史文化的发展过程。而作为主体文化的博物馆藏品文物、标本是科学研究的珍贵资料,对社会和城市科学文化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研究和服务作用。
五、在社会和城市建筑文化中的示范作用。
博物馆收藏的历史文化遗产包括建筑文化遗产,特别是一些遗址博物馆,是历史遗留的具有较高价值的艺术文化和建筑文化。在现代的城市建筑中,一方面通过城市规划,用法律手段来保护和保留这些建筑物和艺术文化,同时,又通过复原、仿制,在城市房屋规划建设中追求这种历史特有的文化风格。欧洲国家特别注重这种建筑文化的保护,如法国、意大利、英国都保留着14―17世纪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文化,德国城市曾饱受二战的破坏,但在恢复性的建设中,也借鉴了本国和欧洲其它国家的艺术文化和历史建筑文化,这都反映了在社会文化建设中对历史文化,其中包括历史艺术文化和历史建筑文化的尊重和保护。
综上所述,博物馆文化在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了更加合理的利用和发挥博物馆文化资源的作用,现代博物馆的发展应着眼未来,要从物所表现的知识转向物所反映的社会和城市历史文化生活,要从对博物馆内部的完善追求转向博物馆文化与社会和城市文化、旅游、教育等方面的协调发展,既要努力构建博物馆文化与社会和城市文化之间的融洽关系,又要在社会发展的大环境、大背景中对藏品文物进行研究、保护和利用,以务实的态度开展促进社会发展的各项活动。为促进博物馆文化的更好发展,博物馆应根据社会需求,在加强藏品文化的专业学术研究的基础上,应把研究成果运用于博物馆文化的宣传教育工作之中,大力开展文物知识普及,帮助公众进一步的了解博物馆藏品的历史、社会和文化意义,使博物馆文化发展更加贴近社会,更加充满活力,为促进博物馆文化事业发展和为人类社会的健康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