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发展存在的威胁
Ⅰ 古镇想要发展乡村旅游有哪些威胁
古镇被破坏
Ⅱ 泸州旅游市场的威胁有哪些
算上春节黄金周,今年已经过清明、“五一”等3个适合集中出游的法定节假日。然而,泸州的本土旅行社却并没有迎来“火爆”的生意,相反,是一如既往的“冷冷清清”。前不久,泸州某旅行社还主动到主管部门申报并办理了“关门”的手续。
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泸州市外侨旅游局获悉,泸州去年共接待游客约2400万人次。可泸州全市现有18个A级景区,即使是节假日,算得上生意“火爆”的也寥寥无几。那么,游客都去哪儿了?该局相关负责人称,至少有1500万人次流向了乡村旅游市场。
景区游向左
乡村游往右
900万游客
“喂不饱”本土旅行社
从去年的年度统计数据来看,到泸州旅游的游客总量还是较大的,约2400万人次,但真正进入A级景区旅游的游客并不多,不到900万人次。
“我们的团队游价格是一降再降,但今年的生意一直都不好,主动前来报名跟团的散客数量也在明显下降。”泸州市联运旅行社相关负责人称,无论是清明还是“五一”,该旅行社都只有部分散客出游,且大多选择的是短线旅游,生意已大不如前些年。
泸州市春秋旅行社相关负责人也告诉记者,今年“五一”小长假,他们的的情况也不容乐观,团队游数量几乎为零。华西城市读本记者调查发现,为迎接即将到来的“5·19”中国旅游日和端午节小长假,泸州不少旅行社虽然已开始筹备各种各样的活动,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都普遍不高。
“如今,《旅游法》对我们的约束比较严格,政府部门也在规范整顿旅行社市场,这对于市场本来就不是特别成熟的泸州来说,生意是越来越难做了。”长期在泸州从事带团旅游工作的郑先生坦言,泸州本土旅行社今年的经营业绩都在下滑,大多数都“吃不饱”,不少优秀的导游也纷纷跳槽。
1500万游客
各地农家乐常常爆满
泸州市外侨旅游局规划科负责人李中华分析称,随着乡村旅游的快速发展,泸州旅游市场确实出现了冰火两重天的尴尬。记者根据官方数据测算发现,泸州去年接待的2400万人次游客中,流向乡村旅游市场的游客数量达到了60%以上,约1500万人次。
泸州市江阳区华阳街道的西岸村,最近两年来名声鹊起,这里的现代农业科技园,是泸州仅有的3个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之一。今年以来,无论是周末还是法定节假日,当地的农家乐几乎都是爆满,靠旅游走上致富路的新型农民,腰包也渐渐鼓了起来。像西岸村一样,泸州的32个乡村旅游示范乡镇村,以及45家星级农家乐(含星级乡村酒店),生意也越来越火爆。
与乡村旅游点的火爆场面相比,泸州市内的各大A级景区却格外冷清。今年清明和“五一”小长假,除了纳溪区的天仙硐风景区外,黄荆老林风景区、太平古镇旅游区、张坝桂圆林风景区和泸州老窖景区等4家4A级景区,接待游客的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都不是特别明显。“五一”专程来泸州自驾游的宜宾市民周先生曾这样调侃:“泸州的绝大多数景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清净。”
症结之问
优质旅游资源亟待整合利用
“我去泸州尧坝古镇,看见街上的茶馆里有一个老汉,头上包着白帕子,嘴里叼着旱烟,给人的感觉好像回到了一百年以前,而这种现象在尧坝到处都是。”今年春节,成都游客乌泰能到泸州旅游,平时只能在电影里、电视剧里看到的情景出现在眼前,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李中华告诉记者,我国的B类旅游资源总数为150个,而泸州就有121个之多,其中包含了8大主类和30个亚类。不过,如此多的旅游资源,已开发利用的大多是各自为政,且开发利用的水平也不够高,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李中华介绍,截至目前,泸州的
A 级景区有 18个,其中的 4A 级景区有
5个,3A级景区有5个,2A级景区有8个。“泸州虽然有5个4A级景区,但与川南其他城市相比,这些景区依然存在配套设施不够完善,旅游产品开发不够深入等问题。”李中华说,对泸州的优质旅游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并提高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水平,是泸州实现旅游产业突破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
“截至目前,泸州还没有形成一套成熟的一日游、二日游或三日游的精品旅游线路,这在客观上制约了旅游市场的繁荣。”泸州市外侨旅游局市场促进科工作人员称。
乡村旅游的比较优势更明显
3月,放眼望去,金龙乡金坝园区金灿灿的油菜花让人迷醉;4月,曹坝的梨花胜雪,引人向往;5月一到,金龙提子又开始逗得大家口水直流了。近年来,为了实现跨越发展,泸州市龙马潭区金龙乡大力发展本土特色乡村生态旅游产业,把短板变成了优势。
“与传统的观光型旅游产品相比,乡村旅游更具比较优势,它的廉价优势和休闲度假功能更容易凸显出来。”李中华认为,如今的游客对旅游产品的品质要求更加多样化,注重追求廉价和休闲度假体验,将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因为随着生活水平和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游客更容易在乡村旅游市场中找到自己的需求。
2008年到泸州考察时,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著名旅游经济和管理专家魏小安提出了一个观点:特色是旅游之魂,文化是旅游之基,环境是旅游之根,质量是旅游之本。“如果把乡村旅游比喻成村姑,那么传统的景区旅游就是城里的美眉。”李中华笑着说,无论是乡村旅游还是传统的景区旅游产品打造,最重要的就是提升品质。
“泸州在景区打造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同质化严重,特色不足,因此在市场竞争中不具备比较优势。”李中华说,到泸州旅游的游客,之所以有60%以上会流向乡村旅游市场,这是最主要的一个原因。因此,只有走差异化发展的道路,泸州的景区旅游才不会被市场抛弃。
破题之策
政府发文鼓励拓展市外客源
今年5月5日,泸州市政府下发《关于加快旅游产业突破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的通知》,决定从今年起,由财政划拨3000万元专项资金扶持泸州旅游产业发展。其中,对组织泸州市外游客来泸旅游10人以上团队的旅行社,政府将一次性给予旅行社
30 元/人的奖励。
该政策的出台,虽然提升了泸州旅行社的发展信心,但也引来不少争议。有业内人士认为,此举确实可以鼓励旅行社到市外拓展客源,从而刺激泸州本土的旅游市场消费,却不能从根本上解决泸州游客总量不足的问题。
昨日,华西城市读本记者从泸州市外侨旅游局获悉,目前,泸州正在着手设计相关的方案,编制完善泸州市内的精品旅游线路体系。这项工作完成后,将通过优质旅游资源的整合,帮助旅行社吸引更多的市内外游客进入泸州旅游市场。
与此同时,泸州还在提升景区品质上展开系列工作:通过招商引资吸引民间资本开发旅游资源,逐渐放开市场激发活力,鼓励景区打造精品产品和创新产品形式,探索旅游投资和城市化发展、景区建设、房地产联动等等。随着泸州旅游产业发展步伐的加快,一幅全域旅游的蓝图正在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