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岩市旅游业经济数据
『壹』 理论分析旅游业对经济的影响有什么问题
在当今社会,旅游业已成为重要的第三产业,在有些国家或地区旅游业甚至成为经济收入最大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开放政策和经济的高速发展为我国旅游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我国旅游业得到了迅猛的发展.并由此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而旅游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产生的一种社会经济现象,是以满足人们休息、消遣和文化需要为主要目的的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所引起的一切现象和关系的总和.在旅游活动及旅游业给人类带来许多有利影响时,同时也带来了对环境的不可低估的破坏性.旅游是经济、社会、文化等现象的综合反映,这一特性决定了旅游的发展必然给旅游地带来经济.环境、社会等一系列积极的与消极的影响.在发展旅游的道路上普遍存在着这样一种现象:在其初期阶段,人们往往只注重旅游事业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而忽视对综合效益的研究;虽然认识到旅游与环境的密切关系,却忽视旅游的发展给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其结果便是人类在发展旅游的同时也在破坏着旅游赖以存在和发展的环境,并且影响到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为使旅游业持续、协调发展,有必要分析旅游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影响方式和所造成的结果,为我国旅游业发展的管理、决策提供服务,对旅游环境影响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将对我国旅游事业的管理以及充实旅游学有关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旅游环境与旅游业的关系
一般意义上的旅游环境,指对于具体的旅游客体——旅游区,影响旅游活动的主体——游客的旅游行为的各种外部因素,包括社会环境、自然生态环境、旅游气氛环境和旅游资源等.这里仅指旅游区的旅游资源、自然生态及相应的旅游气氛.与之相联系,旅游环境问题也就指由于外界作用使上述因素受到影响和破坏,使游客旅游活动的满足程度受到影响.旅游区的旅游资源是游客观赏的对象.对于游客而言,旅游资源本身蕴含的各种美学特征及其历史、文化、科学价值是旅游行为的直接激发者,资源的破坏将直接影响旅游者的满足程度.
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是旅游区地貌、空气、水和动植物等生态因子的总称,这些生态的有机结合形成了旅游区环境的优美与愉悦.从人类审美的心理需求来看,自然景观美是基础,在一个空气污浊、水体污染、四周嘈杂的环境中,游客是无法去领略、欣赏、体会具体游览对象的各种美学特征的.特别是随着生产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人们的闲暇时间逐步增加,城市居民进行旅游、回归自然,借自然环境的洁净达到锻炼和疗养身心的愿望正日益高涨.由此看来,旅游区的自然生态环境从某种意议上来说也是一种旅游资源.
旅游气氛环境指旅游区所特有的地方特色、历史、民族风情及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氛围.旅游环境美是形象与意境的双重美,而每一具体的游览对象,其对游客旅游行为的激发,很大程度上是它反映出的特殊的历史、地方、民族特点或一种异国、异地的特殊情调.所以,旅游区环境状况的好坏对旅游者旅游效果的影响是不可忽视的,游客旅游的满足程度与旅游区环境条件息息相关,直接影响旅游业持续发展,必须充分认识到保护旅游区环境的必要性与重要性.
二、旅游对环境的有利影响
1. 旅游对经济环境的有利影响是最为显著的,旅游业和其他产业相比,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无污染的产业,同时,旅游业还能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这就使旅游业对于该地区国民经济收入具有重大的意义.
2. 发展旅游业,还能增长当地的就业机会,使更多的人有业可从,解决了社会中就业的一大难题,降低社会制安事件的发生频率.同时,各地游客的进入,增长了当地居民和外地人的接触和交往,促进了相互间的文化交流,扩大了视野,提高了文化素养.
3. 旅游业对生态环境也有明显的有利影响.随着旅游业的日益发展,不断地开发旅游资源,其中有不少旅游资源原来就存在一些生态问题,在旅游资源开发中,便可采取旅游生态建设和污染治理的措施,使开发出来的旅游资源比原来的生态环境质量更高,即旅游开发美化了生态环境.旅游业还能保持生态环境.旅游资源开发出来进入利用阶段,若能科学地管理,能使当地生态环境进入良性循环.
三、旅游对环境的不利影响
旅游对环境的消极影响主要表现在:对大气的影响、对水体环境的影响、噪音污染、对动植物的破坏和干扰、对景观环境的破坏等方面.大量事实表明,旅游已成为环境污染源之一,因此有必要对于旅游污染环境的主要途径及其特殊性做一总结,归纳出旅游影响环境的基本规律,从而为从旅游管理角度加强环境保护提供依据.
旅游文化的产生和发展,时刻都离不开环境的影响,同时旅游文化也在时刻影响环境.旅游文化的发展对环境的负面作用和消极影响,日益显现出来,已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旅游文化活动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近年来颇受重视的研究课题,国内外有不少学者对此作了相关研究.我们这里介绍的是国际自然保护联盟(IUCN)归纳的八个方面的负面影响,具体如下:
(一)对地表和土壤的影响
随着各自然区域内旅游活动的开展,旅游设施开发与日俱增,已使很多完整的生态地区被逐渐分割,形成岛屿化,使生态环境面临前所未有的人工化改造,如地表铺面、植被更新、外来物种引入等.无论是陆地还是水域表面都可能受到旅游活动的影响,岩岸、沙滩、湿地、泥沼地、天然洞穴、土壤等不同的地表覆盖都可能承受不同类型的旅游冲击,尤其是地表植物所赖以生存的土壤有机层往往受到最严重的冲击.如露营、野餐、步行等都会对土壤造成严重的人为干扰.土壤一旦受到冲击,物理结构、化学成分、生物因子等都会随之发生变化,并最终影响土壤上植物的种类与生长,昆虫、动物也会随之迁徙或减少.
(二)对植物的影响
人类的旅游活动对地表植被和植物的影响可分为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大类.直接影响行为包括移除、踩踏、火灾、作为营火材料采集和对水生植物的危害.间接影响财包括外来物种引入、营养盐污染、车辆废气、土壤流失等问题,这些都会间接地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健康.
1.大面积移除
这是人类旅游活动对植物的最直接伤害.比如,为兴建宾馆、停车场或其他旅游设施,大面积的地表植被剔除,甚至还从外地搬来其他土壤进行客土,以符合工程上的要求,这无疑是对植物族群抄家灭族的行为.
2.游客践踏
旅游活动对植物的影响中,游客践踏是最普遍的形式.只要游客一踏上公园或绿地,他的双脚就可能施压于植物身上.游客观赏自然风景区后,势必产生植物种群的改变,即使是轻度的使用,有时也会造成重大的变化.游客对植物践踏行为会引起一系列的相关反应.如会影响到植物种子发芽,因土壤被踩实而导致幼苗无法顺利成长;对于已成长的植物,则可能因踩踏而导致其生理、形态等发生改变;步行道规划设计不合理,也可能影响到濒危植物物种生长;游客所搭乘的交通工具常会留下车痕,造成植物组成的改变.
3.采集
采集也是对植物的一种伤害行为.游客最常见的采集动机是想摘下某朵漂亮的花,或想尝尝果实的滋味,或是想带一部分植物回家种植.此外,许多游客迷恋植物的神奇疗效,一到野外看见药用植物就摘,使许多药用植物的天然族群愈来愈少.此外,由于旅游者不慎或管理不善可能导致的森林火灾,致使植被覆盖率下降;任意砍伐树、竹作木屋、竹屋和烧柴等,毁坏了一些幼木,改变了森林树龄结构;大量垃圾堆积,导致土壤营养状态改变,还会造成空气和光线堵塞致使生态系统受到破坏等.
(三)对动物的影响
旅游区的开发可能会破坏野生动物的栖息地或庇护所.游客到达旅游区后,无论是旅游活动本身或是游客所制造的噪音都会干扰野生动物的生活和繁衍.而且一般游客总喜欢“有吃又有拿”,嗜吃各种山珍海味,又偏爱收集各类野生动物制品,以显示自己的霸气,这样野生动物的生命就受到了威胁.
1.干扰
游客从事户外旅游活动时,不可避免地会对生存其中的动物尤其是较为敏感的鸟类和哺乳动物造成干扰.如西双版纳的象谷,由于大规模游客的进入,影响了野象的生活规律,使经常出没于原始森林溪水旁的野象,现在只是偶尔有一两头到此活动;游客从事水上活动也可能对水鸟族群造成威胁,使水鸟不能好好孵蛋、导致失温,天鹅或水禽还可能对被钓客的钓钩挫伤,或食入钓鱼用的小铅块而丧命.游客使用各种旅游设施时所产生的噪音也是其中的一大影响因素,如手提音响、水上摩托车、汽艇均产生极大的噪音,这对动物的影响相当大;同时,水上各种船舶还可能产生油污污染,从而影响水中生物的生存.此外,游客在沙滩上的活动也会影响动物的生长,如影响海龟产卵行为等.
2.对野生动物的消费
旅游活动对野生动物的影响,其中游客对野生动物的消费行为最为严重.我国的游客不仅吃海鲜,更爱吃山珍,各种珍禽异兽只要没有毒,都有可能成为游客猎食的目标,造成这些族群数量的下降甚至绝迹.除了吃之外,游客还喜欢购买野生动物的相关制品,如动物毛皮、象牙等;许多海域原本有各式各类的贝类,但大量供人食用以及被制成各式纪念品后,贝类的数量锐减.
(四)对水体环境的影响
水体环境在旅游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因而旅游活动对水体环境的影响也是相当广泛而严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船舶油污、垃圾污染
旅游水体污染的重要原因之一是旅游船只所排放的垃圾、油污的污染.如桂林漓江,每逢旅游高峰季节,旅游船只几乎是首尾相接,组成浩浩荡荡的“船队”,不仅破坏了游江意境,而且船舶排放的污物大大超过漓江的自净能力,造成江水污染.很多水边地区,如海滨、泉点、河边等地为发展旅游业而修建度假村、休闲中心,其餐厅、宾馆等排放的污水和垃圾也是水体的污染源.
2.水上运动
随着度假旅游活动的日益兴盛,湖畔、河边、泉点等地水上运动项目,如水上摩托艇、划船、踩水、游泳、垂钓、跳水、潜水、驾驶帆船等,极大地丰富了人们的度假生活内容,同时也给水体环境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如水上摩托车活动不仅对沙滩及海岸线产生侵蚀作用,而且其产生的涡流也会影响海域生态如珊瑚礁内的浮游生物和鱼类,漏出的油污还会污染水体,甚至会散布化学物质威胁水体生物的健康. 后面还有,字太多粘不下,请上网看吧: http://www.studa.net/Travels/100210/10403850.html
『贰』 旅游业对经济影响的有哪些数据
建省办经济特区17年来,海南旅游业从一个哇哇待哺的幼小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优势“朝阳”产业。初步测算,2004年,全省旅游业直接创造或通过传导链间接创造的增加值为86.8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11.0%。其中,旅游业直接创造的增加值为48.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3%,对GDP的贡献率由上年的5.6%上升至6.2%。2004年,全省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11.01亿元,比1987年增长96.4倍,年均增长30.9%。其中,境外旅游收入6.77亿元,比1987年增长15.5倍,年均增长17.9%;国内旅游收入104.24亿元,增长141.8倍,年均递增33.3%。旅游业增加值率为42.5%,比上年提高2.17百分点。
初步测算,2004年旅游业通过传导链影响关联产业间接创造增加值为37.96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4.8%。按旅游业每收入1元间接影响关联行业增收4.3元和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间接带动关联行业增加4.5个就业岗位的研究资料测算,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11.01亿元,由此影响关联行业实现总收入477.34亿元,比1987年增长96.7倍,平均每年增长30.9%。2002年,全省旅游企业从业人员6.58万人,带动关联产业就业23.03万人,传导影响社会劳动就业29.61万人。旅游产业传导链进一步拉长。
『叁』 龙岩市的最大经济来源是哪里
龙岩烟草创的产来值最大,源08年龙岩全年税收84亿左右,烟草贡献了46亿。
还有就是机械制造业,龙岩民营企业占龙岩企业总数的百分之95.5,其中,机械制造也占了85百分之。另外就是环保产业,还有资源型企业,水泥业,矿业。
『肆』 海南岛旅游业对经济增长有多大影响(需要具体数据)
建省办经济特区17年来,海南旅游业从一个哇哇待哺的幼小产业迅速发展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优势“朝阳”产业。初步测算,2004年,全省旅游业直接创造或通过传导链间接创造的增加值为86.80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11.0%。其中,旅游业直接创造的增加值为48.8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1.3%,对GDP的贡献率由上年的5.6%上升至6.2%。2004年,全省旅游收入突破100亿元大关,达111.01亿元,比1987年增长96.4倍,年均增长30.9%。其中,境外旅游收入6.77亿元,比1987年增长15.5倍,年均增长17.9%;国内旅游收入104.24亿元,增长141.8倍,年均递增33.3%。旅游业增加值率为42.5%,比上年提高2.17百分点。
初步测算,2004年旅游业通过传导链影响关联产业间接创造增加值为37.96亿元,对GDP的贡献率为4.8%。按旅游业每收入1元间接影响关联行业增收4.3元和旅游业每增加1个就业人员间接带动关联行业增加4.5个就业岗位的研究资料测算,2004年,全省旅游总收入111.01亿元,由此影响关联行业实现总收入477.34亿元,比1987年增长96.7倍,平均每年增长30.9%。2002年,全省旅游企业从业人员6.58万人,带动关联产业就业23.03万人,传导影响社会劳动就业29.61万人。旅游产业传导链进一步拉长。
『伍』 发展旅游业对经济社会的影响
旅游业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旅游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新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为解决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可以起到重要的作用,为社会带来巨大的帮助。
旅游业所需的人才类型是多样的,大多数从业人员的技术要求较低,培训掌握难度比较容易。因此,就能为一部分文化水平较低的失业人员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为社会的稳定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旅游对经济 旅游时第三产业,世界促进经济发展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对社会开拓人们的精神视野 提高人文素养,有利于社会的和谐 。
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摆脱地区贫困,因其投入一般较低,因此对贫困地区的帮助是巨大的;促进了商业消费,加速了经济增长;合理和优化了产业结构部门,作为非生产性行业,带动了其它的相关产业;跨国旅游的飞速发展对本国的外汇收入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陆』 旅游业有什么经济特性
旅游业,国际上称为旅游产业,是凭借旅游资源和设施,专门或者主要从事招徕、接待游客、为其提供交通、游览、住宿、餐饮、购物、文娱等六个环节的综合性行业。旅游业务要有三部分构成:旅游业、交通客运业和以饭店为代表的住宿业。他们是旅游业的三大支柱。
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属于新兴产业,都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优势,都具有扩大国内消费需求,促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推进产业结构优化提升的重要作用。它们的共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1.都具有消费性,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能够为人们提供物质和精神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精神需求。
2.都具有消遣性,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能够满足人们在工作之外对物质文化的需求,是丰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重要内容。
3.都具有娱乐性,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是以人们的身心体验为内容,为人们提供各种文化了解、体验和娱乐消遣服务。
4.都具有益智性,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能够增加人们的科学文化知识,促进人们综合素质的提高。
5.都具有经济性,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不仅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在现代产业结构中都是具有创新的新兴经济产业。
6.都具有关联性,即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都具有很强的关联带动效应,随着它们的迅速发展,能够带动相关产业发展,促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由于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和重要内容,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和传播渠道,因此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也是相互促进、协同发展的。通过文化产业的发展,必然进一步丰富旅游产品的内容,增强旅游活动的魅力,提升旅游目的地的影响力,扩大旅游市场的范围,促进旅游产业的发展;通过旅游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带动文化产品的开发,拓展文化市场的空间,提升文化活动的水平,扩大文化传播的影响,从而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因此,在大力发展国际国内旅游过程中,必须高度重视旅游与文化的相互关系,积极促进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协同发展,进一步提升旅游的文化内涵和品位,提高旅游目的地的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促进旅游产业快速健康地发展。
『柒』 龙岩发展旅游怎么样
福建龙岩2005年旅游业发展情况
2005年,全年接待游客389万人次,旅游总收入35.2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0%和32.8%。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旅游业发展得到更加重视。2005年,龙岩市委、市政府提出 “十一五”新一轮大发展中主抓“10+3”重点产业,旅游业被确定为“10+3”重点产业之一,在“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旅游业的发展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专门成立了市旅游产业协调小组,由副市长任组长兼办公室主任,赋予“协调小组”在推进旅游产业发展中的事务协调权、资金裁量权和人员调配权,及时研究解决旅游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推动有关政策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红色旅游迅速升温。龙岩市红色旅游列入了《2004--2010年全国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成为全国12个重点旅游区中湘赣闽旅游区和全国30条红色旅游精品线的重要组成部分,红色旅游系列景点也列为全国100个红色经典旅游景区之一,并得到了资金、项目、政策上的大力扶持。2005年3月底,省旅游局在上杭古田举行福建省红色旅游启动仪式,近万人参加了红色旅游启动仪式的签名活动,声势浩大地掀起全省红色旅游高潮。2005年10月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印发《2005—2010年福建省红色旅游发展规划纲要》,明确了龙岩红色旅游作为全省红色旅游龙头的地位。
——旅游配套设施得到加强。投入大量资金对古田会议旧址群环境进行整治。新成立永定土楼和上杭红古田等2家旅游专业运输车队,全市旅游专业运输车队规模达到5家,共投入运营的大小运输车29辆,可一次性运载900 名游客。新成立龙岩新中旅行社、龙岩中元旅行社等7家国内旅行社;龙岩山水旅行社晋升为国际旅行社;省旅游公司、厦门旅游集团也在我市设立了国际旅行社分社,全市旅行社总数量达到40家。第一家按四星级旅游饭店标准建设的龙岩中元大酒店的施工进度加快,计划于2006年4月份试营业。
——旅游项目开发有新的进展。景区项目方面,冠豸山经营权项目成功进行招投标,福建恒宝建设开发集团有限公司出资6266万元,获得连城县豸龙旅游发展有限公司65%的股权。漳平九鹏溪水上茶乡旅游区由本市私营企业建设,一期投资1580多万元进行开发,2005年“五一”期间正式对外开放。由市外资金投资开发的连城文亨温泉汤头旅游度假村项目已开工建设。
——旅游宣传促销成效显著。2005年8月在深圳举办了龙岩特色旅游推介会,龙岩市旅游局与深圳旅游局结成友好局,并联合举办了“红色旅游一线牵,特区老区共发展”系列活动,加强了珠三角、长三角市场开发。2005年11月举办了龙岩市第三届旅游节暨长汀红土地文化节,期间开展了中央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学术研讨会、“长征从这里开始”广场文艺演出、汀州客家美食擂台赛及汀州客家美食品尝会等活动,各级领导,各地旅游界人士、旅行商和新闻媒体近千人参加,产生了良好的宣传效应。
——旅游市场进一步规范。着重规范旅游经营和从业行为,规范市场秩序,严厉打击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大力整治出入境旅游市场、一日游市场、旅游购物市场、旅游运输市场等。推进旅游企业“诚信”建设,制定下发了诚信旅游活动方案和诚信公约,倡导公平合理竞争理念。2005年,在“福建省百佳诚信旅游企业”评选活动中,龙岩康辉旅行社、龙岩山水国际旅行社、连城冠豸山旅行社、龙岩山水大酒店、连城邮电度假村、冠豸山风景区、连城新泉旅游购物商场等7家单位榜上有名。
『捌』 旅游业平衡地区经济发展,缩小地区差别的相关资料
地区的复旅游业发展固制然能带动地区经济增长,但也不能盲目的生搬硬套别人的发展模式。盲目的复制其他地区旅游项目的开发模式,可能会造成地区旅游业的坏帐。只有不断挖掘地区自身优势,竭力开发,才能是缩小同其他地区旅游业的差距,近而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你的问题深度太大,我怎么看怎么觉得是两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