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旅游文化活力
『壹』 如何运用服饰文化知识为旅游业服务增加旅游文化内涵和活力
结合旅游工作实际深入贯彻全会精神,要着力在思想观念上树立文化之魂和融合发展理念。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没有旅游的文化就没有活力,没有文化的旅游就没有魅力。旅游与文化相得益彰、密不可分,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大势所趋、已成必然。因此,新时期新阶段发挥旅游业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重要作用,必须在思想观念上牢固树立文化是旅游之魂、旅游是文化之翼和加快推进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理念,积极探索旅游文化产业融合发展的思路和途径。
『贰』 涡阳县的旅游文化
梆剧
该剧是县境主要剧种,何时传入不详。解放前,由私人组织小戏班演出。本世纪年代,县境著名演员丁根,店集临湖北丁营人。二红脸、唱、做、念、打俱佳,口齿伶俐,吐字清晰。后因嗓子坏,改演丑角。杨马,义门人,嗓门豪壮宏亮,文、武功底厚实。40年代后,县境多战事,该剧团演员先后逃离。1952年冬,从界首县调来一批演员,梆剧才能在县延续和发展。1955年,为培养青年演员,县文化部门邀请演员来县授戏,并送部分青年到戏校进修。之后,县创办艺校。1960年,该校有23名梆剧演员毕业,“文革”中,禁演传统节目,道具服装被毁,梆剧衰落,演员改行。1977年,培养青少年演员40名,梆剧才重新得以发展。80年代起,绝大部分青年演员嫌戏曲情节进展缓慢,喜爱电影、流行歌曲、轻音乐,梆剧渐被冷落,很少在县城演出。农村演出的场次也比以往减少。
梆剧演出节目有《梁山伯与祝英台》、《小二黑结婚》、《罗汉钱》、《陈妙常追舟》、《西厢记》、《红楼梦》、《游西湖》、《画皮》、《双贵图》、《张乐行》、《穆桂英下山》等。
泗州戏
该戏为县内主要剧种之一,流入县境时间不详。1956年前,县境没有专业泗州戏演员。1958年,从蚌埠调入4名演员,辅导和培养演员。1959年成立县泗州剧团。1960年,因经费困难,专业演员下放至区。此后,泗州戏仅在民间流传,很少组织专场演出。
泗州戏演出节目有《王汉喜借粮》、《双下山》、《一文钱》等。
大鼓
解放前,大鼓名演员为张胖子,演唱“大红袍”等。1980年统计,县内有120人,会唱传统节目20余篇,各演出百余场。较有影响的鼓书艺人张志云、袁立廷、梅云龙等,出席过地区会演,曾获优秀演出奖。
琴书
1980年统计,县内琴书演员25人,会演传统剧目《张庭秀私访》、《三俊图》、《水浒传》等,及现代节目《平原枪声》、《破晓记》、《红色娘子军》等。主要琴书演员有刘兴华、任成美、丁广欣等。
坠子
坠子解放前有名演员马志贤。1980年统计,县内有演员18人。演唱传统节目有《再生缘》、《哞牛阵》、《十把穿金扇》等,及现代节目《革命烈火》、《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丁翠屏演唱《银簪记》,曾参加地区会演,并获优秀演出奖。
评词
解放前,评词演员以唐先生(外号黄鼠狼)、刘亚洲较有名气。1980年统计,县内有演员20人。演出传统评书《三侠五义》、《水浒传》、《西游记》等,及现代节目《破晓记》、《徐秋影案件》等。主要评书演员有李中信、张在民、马伯良等。 涡阳境内有道教祖庭天静宫、道源国家湿地公园、店集镇“柘王宫”遗址、东岳庙、东太清宫、尹喜墓、张乐行故居、陈抟卧迹等文物古迹。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市县、安徽历史文化名城、安徽科学发展先进县、安徽省直管县、安徽经济十强县、中国贡菜之乡、全国税费改革试点县、有“梁宋陈楚之冲,齐鲁汴洛之道”之称,为商贾往来之所,兵家必争之地 。
涡阳县是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全国首批生态示范县、捻军起义发源地、新四军第四师纪念馆、美丽赋予传奇的涡河、历史优久的店集镇柘王宫,得天独厚自然和人文资源对该县发展旅游业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涡阳县将以老子故里、安徽省历史文化名城为依托,以红色旅游和生态旅游为支撑,以涡河为纽带,以道家文化旅游为突破口,要高举旅游牌,做大旅游产业,从而使该县的旅游业得到了快速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涡阳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1 旅游发展定位:国家级道家文化休闲体验中心、省级红色旅游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2.旅游区布局:形成“一心两线二区六点”的布局框架。
“一心”:国家级道家文化休闲体验中心,建设成为国际性道家文化休闲旅游胜地和国家级道家文化体验旅游中心。
“两线”:涡河生态文化旅游线,构筑涡河生态文化及工业展览综合旅游线;
红色旅游线,构筑革命历史教育旅游线。
“二区”: 新四军红色旅游区, 建设一个融红色旅游、乡村风情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特色旅游地;
矿山工业旅游区, 深入挖掘煤矿的文化内涵,高起点、高标准地建设矿山公园和风景旅游区。
“六点”:义门镇、曹市镇、青疃镇、石弓镇、丹城镇和西阳镇六个文保集聚点。
3.旅游产品开发规划
(1)道家文化观光体验旅游产品——老子文化生态园;
(2)红色圣迹观光体验旅游产品——新兴红色旅游镇;
(3)矿山奇景和酒文化观光体验游。
景点推荐:有道教祖庭天静宫、道源国家湿地公园、店集镇柘王宫遗址、嵇康墓、陈传卧迹、范蠡冢、雉河楼、捻军会盟旧址、张乐行故居、新四军第四师司令部旧址和辉山烈士陵园、东岳庙、东太清宫、尹喜墓等景点。 东岳庙又称天齐庙,位于太清宫之东,为一独立庙宇,是道教宫观中唯一称“庙”的殿宇,也是太清宫庞大的建筑群中唯一幸存的古建筑,它是祭祀泰山神——东岳大帝的庙宇。
传说泰山神是冥司之主,掌管人间的贵贱高低、科禄长短和生死之期等。泰山神于唐玄宗时被封为“天齐王”。宋真宗祥符四年(1011年)又加封为“天齐仁圣帝”,自此以后,东岳庙遍及天下。元世祖至元二十八年(1291年)又尊其为东岳大帝。百姓对东岳大帝崇敬有加,每年夏历三月二十八要举办祭祀日,庙会十分红火。东岳庙虽经风雨侵蚀,其主殿五楹基本完好。屋脊上有元代建筑龙饰,龙身修长,线条粗犷,系用陶土烧制,形制十分浑厚。殿内还有上下两端较细、中段较粗的宋代木质梭柱2根。说明此庙始建于宋代,经元代重新修整。道光十八年再次重修。是我省少见的宋代砖木结构殿宇。现已按原貌修复加固,暂时在殿内陈列元至明清敕建和装修太清宫的石碑二十余块,其中较为著名的是元代翰林张起严的兴造碑和明代大儒方震孺的重修碑,及《古流星园》石匾额、“敕撰”、“混元降(诞)”残片、蟠龙碑帽、大型石桥拱圈、大批汉砖等。系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涡阳县店集镇西。传为古时候侯爵的封地,建有三宫六院、72眼井。考古证实为北宋时期遗址,现为涡阳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店集镇历史悠久,文物古迹较多。
战国时期店集属楚地,传说楚怀王为镇守边疆,以防齐患,封宗室于此地,建宫立殿,即柘王殿,又称柘王宫,有“三宫六院七十二眼井”之说。宫殿昔日的容颜随宦海沉浮被无情的岁月早已剥去,但遗址遗迹尚存,留下了大片庄阜高地和众多古井,足以想象当时宫殿的雄伟和浩大。1959年春地质勘探队曾在此高地上建铁塔一座,高30余米,引来众多人观看,并猜测其用意,但一直没有准确答案。50多年来,这座雄伟的铁塔却成了遗址的导向标,也给古老的店集镇增添了神秘的色彩。
1930年在此高地南、运粮河北60米处,还残存一处砖瓦结构的天齐阁(俗称“天阁”),1940年店集小学师生扒天齐阁残屋建校时,扒出一把七星宝剑;1958年秋,人民公社组织起“卫星田专业队”,数百名劳力在高埠废墟上搞深翻,挖出不少古砖瓦、石磨和毁坏的陶器等;1975年11月店中生产队社员程广林等4人在铁塔南边取土时挖出一青色古坛,坛内现大量金银器物。消息走漏后,被当时公社人员叫去训诫上缴,一直送到阜阳有关单位管理。据统计,挖出金钊3件,金泡、金器71件,银叉、碎银子计6240克。
至于那72眼古井,年长的老人还能说出一部分井的大致位置,有的年轻时为了抗旱还下去掏挖过这部分古井。他们盼望挖到宝物,所以争着下去掏井,并不准外村人下去。他们说,井口虽小,但下面很深很大,人下去磨锨绰绰有余。他们挖出过古砖古瓦、古瓷花罐、人的头骨、动物的骨头等,他们也不知是不是宝物,都不知去向。
古老的运粮河依然有美丽的传说。据说,住在店集镇的楚宗室的女儿嫁给高公崔老家一户官宦之家。为了向女儿家运送东西方便,楚宗室官员便令百姓挖一条河通往崔老家,取名运粮河。此河
历经2000多年,虽经局部改道,古河址断断续续仍在;它起于崔老家,穿过界洪河,流入干溪沟,长约5公里。在上世纪七十年代疏浚此河时,挖出了古沉船,一见风很快风化。离柘王殿遗址不远,现王寨村南运粮河边有一片洼地,原是大水湾,说是当年停靠船只的地方。至今清流不绝,绿波粼粼,一直哺育着两岸生灵。境内的干溪沟、罗沟、双庆沟等水系。给店集镇构成了丰富的水资源,经由西淝河流入淮河。 红城子遗址位于(北平城遗址)涡阳县曹市集北。汉代山桑城故址,夯土城墙,有东西二门。
始建于春秋,时名垂惠聚。东汉建武四年(28年),王莽部将苏茂、周建被刘秀军打败,逃至垂惠聚。次年,刘秀率军攻打垂惠聚,围困月余,后用火攻之,城土皆烧为红色,因此得名红城子。城址面积约1.3平方公里,长方形外城为夯土筑成,东西长约900米,南北长约1430米。西城墙今平整作大路,残高1.7米,上宽7米,下宽19米余。其余三面城墙均成农田。内城地势较高,俗名小城墙,面积约1897平方米。北面城墙残高1.5米余,于庄庄东200米处地势最高,当地群众呼为“金銮殿”。安徽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尹喜墓在涡阳县涡北街道,有座高大的坟墓土堆——尹孤堆,它就是埋葬着春秋末期与老子齐名的道家创始人尹喜之墓。相传尹喜曾经几次拜见过老子,与其共同探讨道教知识。然而,最后一次拜见,却病故于老子纪念地宋国的相县(今安徽省涡阳县)。宋国的国君就让人在此地安葬了他。为防止有人盗墓,就掩人耳目,埋了两个庞大的坟墓,即西尹孤堆和东尹孤堆(曹市集遗址)。两个孤堆相距三十里,也是古代一舍的距离。
涡阳革命烈士陵园的前身为革命烈士纪念馆,位于涡阳县城北,北邻涡河,于1951年始建。经两移馆址,至1976年与涡阳花园合并后,命名为涡阳革命烈士陵园。在纪念馆内陈列了22位英烈传略及1654名烈士的英名录。纪念馆囊括了四代烈士的光辉历程,包括:大革命时期、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以及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陵园的正门,一条南北向的主干道笔直伸向革命烈士纪念馆,道路两旁银杏古朴、雪松挺拔。陵园内按建筑物分为瞻仰区和游览区。瞻仰区包括革命烈士纪念馆、革命烈士骨灰堂和革命史料陈列室。游览区以荷花池、曲桥、亭子、回廊等建筑群体为中心。
园内种植着银杏、雪松、刺柏等植物,一片绿意让人赏心悦目。陵园在绿化上的设计是:看地上绿草铺地,望空中林荫蔽天,构成一幅幽静肃穆的自然画面,象征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革命业绩万古长青。
位于陵园内部的革命烈士纪念馆于1979年兴建,至1980年竣工。纪念馆共394平方米,馆外有可容纳千人以上的广场;馆内粉白天花,磨石铺地,在馆内正中间摆放着彭雪枫骑马的雕像。后方的墙上悬挂着“英灵不泯”、“万古流芳”字样的金字匾。纪念馆的墙上自西向东悬挂着各个时期先烈的照片和资料,在墙上布展着王崇典、张全贵、彭雪枫、杜选青等烈士的图文资料。
『叁』 修文县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怎么样
简介:修文县旅游文化产业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旅文投公司)是以修文县国投公司为母公司建立的具有独立法人的公司,注册资本金3亿元。公司成立于2011年3月,地址位于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体育馆南门二楼。公司下设6个部门:财务部、投融资部、行政人事部(办公室)、旅行社(贵州海峡阳光国际旅行社有限公司修文营业网点)、工程部。公司经营范围:广告设计、制作、代理、发布;文化创意设计;影视制作;文化产业开发;基础设施开发、建设;水利、市政配套设施;土地资源一级开发;管网工程建设;房屋租赁;物业管理;文物管理;酒店管理;劳务;旅游文化项目开发;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国家投资旅游文化项目的实施和旅游文化广告;旅游文化体育地产开发;旅游交通业投资管理;汽车租赁;导游培训;旅行社服务;票务服务;旅游商品开发投资、销售;会展服务;教育基础建设投资;教育培训;文化艺术服务;网络艺术服务;销售;文化体育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
法定代表人:余庆远
成立时间:2011-03-03
注册资本:30200万人民币
工商注册号:520123000039704
企业类型: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
公司地址:贵州省贵阳市修文县龙场镇体育馆
『肆』 青海省各县的旅游文化特色有哪些
你是做作业还是什么?要知道这么专业的去图书馆啊,看看青海省各县的县志不就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