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区域地理中国商业与旅游业

区域地理中国商业与旅游业

发布时间: 2020-12-22 18:53:50

① 论述中国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特征及相应的开发策略。1500字左右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
中国旅游资源分布具有明显的地理规律,主
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集中分布在中国三大地形阶梯的过渡区

由中国地形图及旅游资源分布图(见文末附
图)可清楚地看到这是中国旅游资源分布最显著
的地理规律。在第一阶梯与第二阶梯交接区域,即
青藏高原的边缘过渡区的昆仑山—— 阿尔金
山—— 祁连山— — 岷山—— 邛崃山—— 横断山
脉,主要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鸣沙山—— 月牙
泉、敦煌石窟、麦积山石窟、九寨沟、黄龙寺、剑门
蜀道、四姑娘山、青城山—— 都江堰、西岭雪山、峨眉山、玉龙雪山、三江并流区、腾冲地热火山、瑞丽
江— — 大盈江、西双版纳等著名景区;在第二级阶
梯和第三级阶梯交界过渡区,即大兴安岭— — 太
行山—— 巫山— — 雪峰山一线,主要分布着五大
连池、承德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八达岭—— 十三
陵、恒山、五台山、野山坡、华山、洛阳龙门石窟、嵩
山、武当山、神农架、长江三峡、武陵源、漓江等著
名景区。第三级阶梯向沿海过渡区的山脉主要分
布在长白山山脉— — 千山山脉— — 武夷山脉一
线,著名景区有镜泊湖、松花湖、长白山天池、鸭绿
江、凤凰山、千山、金石滩、胶东半岛海滨、泰山、九
华山、黄山、齐云山、三清山、千岛湖、武夷山等景
区。其次,我国的海滨和海岛旅游资源主要分布海
岸线及其附近海域。
(二)三大纬向构造带也是中国旅游资源的富
集区
中国由北向南,三大巨纬向地形大约每隔8
个纬度分布着,居北的是天山— — 阴山— — 燕山,其中的重要旅游资源如天【l1人池、博恪达峰、吐鲁
番、长城、西夏王陵、秦皂岛北戴河 塔中的足昆仑
山—— 祁连山—— 秦岭—— 大别山,其中的重要
旅游资源有昆仑山、祁连山、华山、武当山、大洪
山、鸡公山等。居南的是南岭,著名的景区如丹霞
山。参见中国自然保护区和国家森林公园分布图,
可以发现它们的分布更是高度集中在以上区域,
构成山岳型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自然保护区、
国家森林公园同规律分布现象。如以加入联合国
“人与生物圈”的自然保护区为例,天山主峰博格
达峰、吉林长白山、浙江天目山、福建武夷山、湖北
神农架、贵州梵净山、四川的九寨沟、卧龙等莫不
如此。
(三)三大阶梯和三大纬向构造分割的网状低矮区是人文旅游资源相对富集区
这尤其表现在第一级阶梯以东以汉文化为主
的区域 历史文化名城、古村落、中国园林、爱国主
义教育示范基地以及现代经济文化景观的分布充
分地证明着这一点。
(四)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中国贫困人口集中区
中国旅游资源集中分布区,以及后备旅游资
源富集区正是中国贫困县域集中分布的区域。
中国贫困县在东中西三大地带都存在,其中
东部主要集中在交通不便、耕地少的低山丘陵地
区,如江西、福建的红壤丘陵、沂蒙山区、大别山区
等。中部为中国几大高原向平原过渡地区,地势
起伏大,地形复杂,自然要素呈过渡性,敏感而脆
弱。这里有一系列的贫困人口集中分布。秦巴山
地,位于陕、豫、川、鄂四省交界处,贫困县多大50
多个,横断山脉高山峡谷区,为怒江、澜沧江、金沙
江及横断山所封闭,大约有40多个贫困县集中于
此;西南喀斯特高原丘陵山地,包括以贵州为中心
的黔、滇、桂、鄂、湘的喀斯特地区,贫困县多大
130多个;北方农牧交错带,贫困人口集中在吉林
省的西部白城地区各县、内蒙古位于科尔沁沙地、
浑善达克沙地的通辽和赤峰市、辽宁省的努鲁儿
虎山的阜新地区等;黄土高原涉及山西大部、陕
北、内蒙古鄂尔多斯、宁夏南部、甘肃古东部和青
海东部,贫困县约130个。西部地区为荒漠和高
寒环境。新疆和内蒙古西部为重要的贫困区,尤
其是塔克拉玛干沙漠西部贫困县集中,另有一些
贫困县分布在新疆北部和东部;青藏高原的青海
南部和西藏的西部贫困人口较集中。贫困区又与
老革命根据地、少数民族聚居区、边疆地区在空间
上重叠。
(五)自然旅游资源富集区是中国的生态脆弱

由于以自然为主的景区,包括风景名胜区、自
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主要分布
在山区、高原、荒漠等区域,他们都是生态脆弱区
山区虽然还有较丰富茂密的森林,但受到多年砍
伐的威胁,以及本身地质构造的复杂活跃、谷深坡
陡,一旦破坏,恢复困难,而且地质灾害严重,如横
断山区。高原或因喀斯特或因黄土流失或因高寒
等原因植被稀少,地表裸露,农业生产力十分有
限。如黄土高原区地形破碎、沟壑纵横、土质疏松、
气候干燥、水资源缺乏而又易遭暴雨淋刷。西南喀
斯特地区溶洞、地下河发育,山丘崎岖、可供方便
利用的水资源较少等,生态环境十分脆弱。荒漠本
身就是恶生态区域。
二、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的成因
中国旅游资源的分布规律是自然和人文两大
因素通过长久的耦合作用决定的。旅游资源是环
境中具有突显价值的环境物质。其中环境包括自
然环境、文化环境和社会环境,旅游资源的吸引力
来自其价值。其中对旅游者的吸引力主要是通过
旅游资源的一系列美学效用特征表现出来,即自
然人文要素的珍、稀、古、名、特、奇;典型性、代表
性、多样性、原始性等引起人们的旅游动机,在条
件成熟时通过去实地旅游获得审美需求的满足。
大批人流的大范围暂时性的空间位移所引发的交
通、食宿等服务需求构成了旅游资源的间接吸引
力,对旅游企业产生吸引,它是旅游资源经济价值
的一种体现。因此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是寄生在
旅游资源美学效用价值之上的。旅游资源的美学
效用特征具有成因上的普遍一致性,即典型的地
质构造内在的决定了典型的地貌形态、地势特征。
地势地貌,特别是大型的地势地貌通过下垫面的
作用对气候要素的再分配进而形成典型的多生态
环境,决定生物资源的典型性和多样性,最终各自
然要素复合成具有典型性多样性的环境区域、旅
游景区点。国家定义的相关概念充分地说明了这
一点:风景名胜区是指具有欣赏、文化或科学价
值、自然景物、人文景观比较集中,环境优美,具有
一定规模和范围,可供人们游览、休息或进行科
学、文化活动的地域(《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
1985)。其中,具有重要观赏、文化或科学价值,景州独特.围内外著名,规模较大的定为国家重点风
景名胜区 森林公园是指森林景观优美、自然景观
邗人文景观集中具有一定规模,可供人们旅游、休
息或进行科学、文化、教育活动场所。
《自然保护区条例》规定,建立自然保护区必
须具备下列条件之一:(1)具有代表不同地带的典
型的自然地理区域、有代表性的自然生态系统区
域以及已经遭受破坏但经保护能恢复的同类自然
生态系统区域;(2)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的
天然集中分布区域;(3)具有特殊保护价值的海
域、海岸、岛屿、湿地、内陆水域、森林、草原和荒
漠,(4)具有重大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著名
岩溶、化石分布区、冰川、火山、温泉等自然历史遗
迹和重要水源地。
其次,集中分布区域受人文因素影响较弱而
得以保留至今。高大地形或自然条件较差的区域
在纯粹农业文明时期受的改造影响十分有限,工
业社会时期又相对远离工业文明的典型代表— —
城市这一社会经济文化中心。整体上,它们是工农
业文明视为的恶地区域。当工农业的生产力足够
强大到波及它们时,人们开始了足够的环境生态
觉醒。而平原丘陵或山间盆地等具有土地利用的
优适宜性,并通过农业文明、工业文明乃至信息文
明的历史沉淀,累积叠加不断强化人文影响,从而
在不断创造现代文明旅游资源的同时,既衬托出
自身区域内历史文明旅游资源的重要性,如北京
的四合院、上海的胡同、江南及各地的古村落、古
宅院;又衬托出边缘文明区残存古老文明的真实
淳朴与可贵、原始自然环境的珍奇稀有及其对人
类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三、中国旅游资源分布规律
对其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启示
以上分布规律对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
有多方面的影响。
(一)发展旅游业是合理保护中国生态环境。
有效利用中国生态资源的重要途径
虽然中国经济不够发达,但由于悠久的农耕
开发,可开发的后备耕地资源已十分有限,工业经
济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庞大的人El等因素的综合
作用,中国生态环境面临强大的压力。生态可持续
是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生态资源的匮乏是中
国将长久面对的现实。从森林、草原湿地等相对优
生态资源分布看,也主要集中在以上论述的区域,特别是森林资源更是盘【】此,中国三火森林 .第一
大东北林区集中在大小兴安岭、长白f【J;西南林区
集中在横断山区为中心的区域;南方林区分布:f
闽浙西部、江南低山丘陵和南岭。河源区和分水岭
叠置在以上大地型构造带,也正是中国实施生态
屏障或森林绿化工程的重点区域,如三北防护林
是华北平原、东北平原的生态屏障、太行山绿化工
程也是中国十大重点绿化工程之一,第一与第二
级阶梯过渡地带是长江生态屏障建设的主体。所
以,中国生态资源脆弱区又是中国现有自然生态
资源的富集区。土地不适宜开垦种植,适合森林与
草原建设。但这些区域的生态旅游资源的比较优
势越来越突出,因此调整产业结构除退耕还林还
草之外,重要的是发展旅游业,由于旅游业与工农
业相比对生态的破坏性要低得多,所以正确规划
建设,坚持“保护第一,合理利用”的方针就能兼顾
生态与发展,有效利用我国的有限的生态旅游资
源。在这些区域发展旅游业正式符合世界可持续
发展要求的,《关于旅游业的21世纪议程》—— 实
现与环境相适应的可持续发展”中认为:人类在实
现可持续发展战略中“旅游是开路先锋”,并倡导
“将旅游当作一种在敏感区域(诸如沿海区、山区
和具有大量生物种类地区)社会经济发展和环境
保护的工具”。
I二)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全面小康战略的
实现
消除贫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内
容。基于中国贫困人口分布的地理特点与中国旅
游资源分布地理特点的一致性,所以通过产业结
构调整,将旅游业作为相关地区的主导与支柱产
业培育,是打破PPE(Povert)r— —Population— —
Environment)怪圈的有效途径之一。中国全面实
现小康社会战略目标的重点在农村,农村的一个
重点必定是贫困地区。贫困地区脱贫致富,才能最
终证明中国全面建设成了小康社会。
(三)发展旅游业有利于中国多民族文化的保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俗”道明了大地理环
境对民风民俗形成的深刻影响。中国少数民族的
分布特征除历史上人为的因素外, 自然地理环境
的作用是显而易见的,横断山脉区就是一个典型
的例子。旅游业虽然对土著文化有负面影响的一
面,但又要求保持其原真性,展示其纯真性和典型性,、这些特性构成本地人文旅游资源不可替代的
陔心竞争力,是区域旅游的重要形象要素、所以,
发展旅游业有利于更加充分地认识各民族文化的
珍贵,激励大家去挖掘保护各民族文化精髓。
(四)指导中国旅游资源的勘察调查,为其旅
游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保障
中国是世界旅游资源大国,并已成为世界旅
游大国,正在向世界旅游强国迈进。但是中国历次
国土资源调查,无论是单项资源调查,还是新近完
成的综合地质调查,都没有开展旅游资源调查工
作。从中国大型的以自然为主的风景名胜区、国家
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国家地质公园的分布规律
而言,同时从地质作用对大地形的控制角度出发,
进而大地型对气象要素的再分配和土壤生物垂直
地带的影响分析,即从自然地理系统整体性和各
要素相互作用影响的角度考察,我们完全可以对
旅游资源进行预测调查分析,特别是在卫星图片、
航片、大比例尺的区域地质图的判读基础上,有重
点针对性的踏勘调查是可行的。调查的重点仍是
这些山地区,特别是中国的大西部,尤其是昆明一
兰州一线以西,因为从成因上讲,该县以西应具有
众多世界级的旅游资源,但现有旅游资源图反映
出的是更多的空白区。
(五)加强以交通为主的基础建设是实现以旅
游生态产业战略为带动,全面实现高地中国区域
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旅游最重要的是良好通达性。通过交通的改
善,以旅游的方式规模性的移入外地市场,培养新
的经济增长点,才能在产业结构调整的同时,保证
居民经济收入的增长,进而保证退耕还林还草的
退得稳,还得实,在创新和发展的基础上保护好生
态资源。由此使这些区域步入一个具有较强自身
造血功能的良性循环模式和新时期。
因为中国主力旅游资源分布区整体上担负着
中国未来可持续发展最主要生态屏障功能,或者
说从全国区域分工角度而论,这些区域首先承担
着生态分工的新职能。必须对其实施生态优先和
生态产业优先两大战略。自身处于世界公认的生
态脆弱地带,并集中了中国最广大的贫困人口或
相对贫困人F1,少数民族聚居,许多地域还兼有国
防安全意义。因此,它们是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最
关键基础核心的区域

② 中国旅游业为什么发展迅速

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的原因:
1、居民收入的增长与消费水平的提高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的收入出现了稳步的增长,与之相对应的是消费水平也有随之了明显的提高。而这些都对我国旅游业的发展有着推动的作用。
2、闲暇时间的增多对旅游业的影响
随着我国假日制度的完善,越来越多的公民就会有更多的闲暇时间,而闲暇时间的增多,使得人们“走出去看看”的期望值提高,可以性增加,旅游成为现实。
3、国家政策的支持
“黄金周”的出现,带薪休假制度的实施都极大地推动了我国旅游业的发展。
4、我国旅游资源丰富
作为一个面积大国和历史悠久的国家,我国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都很丰富,不同地区的景观差异大,旅游价值高,也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③ 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我给你一个我当记者采访伊春伊春时的稿件吧,或许对你有参考作用。
建设园林城市,发展生态旅游
——记祖国林都伊春 桐 源
在峰峦叠嶂的小兴安岭腹地,苍莽的林海之中,有一座山清水秀、景色宜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城市。这里四季分明:初春花团锦簇,生机盎然;盛夏千山滴翠,绿浪起伏;仲秋层林尽染,林果飘香;隆冬千里冰封,银妆素裹。这就是祖国林都、红松故乡、恐龙故乡伊春。
伊春市地处黑龙江东北部,纵贯小兴安岭山系,地域辽阔,幅员广大,行政区划面积3.3万平方公里,林业施业区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伊春的现行管理体制为市政府和林管局合一的方式。辖1市、1县、15个区和17个林业局。境内有汉、满、回、朝鲜、蒙古、鄂伦春等22个民族,全市132总人口万。自1948年大规模开发以来,共为国家生产木材2.3亿立方米,相当于国有林区建国以来为国家提供木材的六分之一。
伊春境内水系发达,有670多条河流,是黑龙江、松花江两大水系的重要源头,东南西构成三江平原的天然屏障,北部与俄罗斯隔江相望,边境线长249.5公里。嘉荫国际客货一类口岸是伊春连接俄远东地区的黄金通道和实施“南联北开”战略的重要门户,对俄边境贸易和经济技术合作具有十分便捷的区位优势。
由于远离喧嚣的都市,这里空气清新,水质洁净,环境静谧,置身其中,会让人深切的体会到回归自然的感觉。
伊春森林旅游资源非常丰富,森林覆盖率82.2%,拥有亚洲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红松原始林。五营丰林自然保护区和带岭凉水自然保护区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纳入世界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络。五营国家森林公园被评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在小兴安岭林海中,生物群落丰富多样,有1390多种植物、300多种野生动物。伊春地文景观奇特,小兴安岭经过亿万年的地质变迁,在大森林中形成了千姿百态的奇岩怪石:汤旺河林海奇石、朗乡石林、嘉荫茅兰沟、南岔仙翁山已成为中国北方罕见的地质奇观。在“恐龙之乡”嘉荫县,挖掘出我国第一具恐龙化石—黑龙江满洲龙,被称为“神州第一龙”。伊春冰雪旅游资源丰富,受气候影响,降雪量大,雪质好,雪期长,是黑龙江省重点开发的三大冰雪旅游线之一。伊春空气清新,大森林每年可以吸纳二氧化碳2400吨,吐出氧气3300吨。空气中含有丰富的负氧离子和植物芳香气,被誉为“天然氧吧”。
生态旅游——绿水青山任我行
小兴安岭是一座取之不尽的资源宝库,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了各种珍贵的野生动植物:红松籽、榛子、山葡萄、猕猴桃、都柿等山野果漫山遍野,刺嫩芽、猴腿、蕨菜等山野菜别具特色,还有东北虎、马鹿、黑熊、犴、猞猁等珍惜动物出没于林海雪原之中,巨大的宝藏等待着伊春人民开发。
目前,伊春的各类旅游景点初具规模,现已拥有桃山国际狩猎场、五营国家级森林公园、丰林自然保护区、日月峡滑雪场、汤旺河林中奇石园、美溪回龙湾、金山屯大丰河漂流、嘉荫茅兰沟、朗乡万松岩、上甘岭溪水森林公园等20个风景区,建成了闻名中外的恐龙地质公园、东北抗联遗址、火山岩地质公园、小兴安岭资源博物馆、小兴安岭恐龙博物馆、小兴安岭石苑、木雕园等一批人文景观。每年接待大量游人到这里参观、度假
伊春市委、市政府高瞻远瞩,牢牢抓住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和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契机,大力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把旅游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培育,优先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业的产业地位,力争旅游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十五”期间预计全市共实现旅游总收入15.5亿元,接待旅游人数626.4万人次,旅游直接就业人数达到6500人,使旅游业成为全市国民经济发展最快的产业之一。
“十五”期间,以“中国林都——伊春”为整体品牌形象,全市旅游宣传促销工作力度不断加强,先后承办4届中国黑龙江森林生态旅游节和1届中国黑龙江五花山观赏节。并结合伊春旅游资源特色举办了漂流节、冬季摄影节和杜鹃花观赏周。积极组织旅游企业参加国际、国内旅游交易、展览活动和国内主客源市场产品推介活动。
为进一步规范旅游行业,伊春市制定出台了《伊春市旅游区(点)开发建设管理办法》、《伊春市旅游家庭旅馆评定标准》等7个规范性文件、标准。按照国家和省市有关法规、规定,全市旅游管理部门大力开展旅游市场整顿和监督检查工作,严厉查处非法、违规经营旅游业务的行为,有效地维护了旅游市场秩序,保护了旅游者和经营者的合法权益。
伊春的旅游建设工作赢得了世人的认可,被国家旅游局命名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被黑龙江省定为重点建设的三条精品旅游线路之一。
城市建设:与大自然水乳交融
生态旅游的发展离不开园林城市的建设,生态旅游为园林城市建设提供强有力的经济后盾,园林城市的建设又会刺激生态旅游的蓬勃发展,这是一对相辅相成的孪生兄弟。 伊春市委九届十二次全会对中心城区建设提出了“山在城中、林在城中、水在城中、景在城中;城在山中、城在林中、城在水边、城在景中”的建设理念,并描绘了伊春、乌马河、翠峦、友好四区连片的建设蓝图,力争2010年使中心城区面积达到200平方公里,人口达到50万,发挥辐射牵动作用,形成人流、物流、信息流的聚集效应,把中心城区建设成为品位高雅、风格独特、功能完善、景观优美的生态园林城市。
伊春的地貌特征为“八山半水半草一分田”,城市建设要充分体现人造景观的自然和谐,人与大自然的融合贯通,所以提出了“依山就势造风景、就地取材建园林的”建设方法。这种做法既可以节省建设资金,又可以避免重复建设。充分利用现有的地形地貌,尽量保留湿地、林地,使自然景观纳入中心城区,达到生态环境与园林建设的有机结合,展现森林环抱、绿荫遍地的秀丽画卷;按动静分设的原则,在已形成或即将建设的道路两侧统一考虑设置主商业区、副商业区、居住区、别墅区、工业园区、养殖加工区、绿化区以及健身休闲等功能区,居住区内以五层建筑为主,点缀以适当的高层建筑,体现高低错落、景观别致的美景。同时树立建筑是形,文化是魂的科学理念,将建筑富与不同的文化内涵;将中心城区原有的代表性、标志性建筑翻新,精雕细琢,提升档次,使之成为人们休闲观赏的新景观;在中心城区边缘依山种植四季常绿树种,突出红松故乡的特色生态,并在中心城景区内仿北京香山移植规模比较大的达子香林,增加旅游景观,形成以街路绿化为骨架,以庭院小区绿化为基础,以公园、广场、园林绿地为景点的点线面环相结合的园林绿化体系。
为了有效积累建设资金,实现园林城市建设的宏伟蓝图,伊春市委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在保证人均用地、城市建设用地的基础上,将剩余土地通过竞争的方式出让使用权;将中心城区的户外广告牌经营权及路、桥、广场、雕塑的冠名权转让、租赁和拍卖,盘活资产,筹集建设资金。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伊春人民的辛勤耕耘下,林都伊春必将成为祖国北方一道靓丽的风景。

④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高中区域地理中国地理重点知识点:
一、中国的疆域
(1)位置
半球位置:东半球和北半球;
海陆位置: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2)疆域
北:漠河以北黑龙江主航道中心线 跨纬度近50度;
南:南沙群岛的曾母暗沙 南北相距5500千米;
东:黑龙江与乌苏里江主航道中心的相交处 跨经度60多度;
西:新疆帕米尔高原 相差5个时区相距5000千米;
陆地面积:960万平方千米,次于俄罗斯、加拿大居世界第三位;
五带位置:大部分在温带、小部分在热带、没有寒带.北回归线穿过台、粤、桂、云四省区;
优 越 性:纬度位置和南北气候差异,为发展多种农业经济提供条件;
(3)濒临的海洋
渤海、黄海、东海、南海;太平洋;
领海:海岸基线至12海里的海域,领土的一部分——约300万Km²
内海:渤海和琼州海峡;
大陆海岸线长18000千米,从鸭绿江口(中朝界河)到北仑河口(中越界河);
台湾岛、海地岛、舟山群岛、南海诸岛等6000多个;
海陆位置的优越性:东部深受季风影响,有利农业生产,沿海便于发展海洋事业同海外各国交往,西部陆上交通可同中亚、西亚和欧洲直接往来;
(4)陆界和邻国
陆界:长2万千米;
东:朝鲜;
北:俄罗期、蒙古;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坦、塔吉克斯坦;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
西南:印度、尼泊尔、不丹;
南:缅甸、老挝、越南;
东:韩国、日本;
东南:菲律宾;
南: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
二、行政区划
(1)三级行政区
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市)、乡(镇);特别行政区:香港和澳门
附1:我国邻国记忆
十五邻国陆上环, 朝鲜俄国和蒙古, 哈吉塔阿富汗,
印度尼不缅老南 ,隔海六国要记全, 印尼马文菲日韩。
附2:我国省级行政中心名称、简称和行政中心(略)
附3:中国省级行政区歌诀
东北三省黑吉辽,最东最北纬度高;华北山西内蒙古,京津之外河北包;
华东六省上海市,三江鲁皖闽台岛;中南五省加一区,两湖两广南到;
西南三省一区市,川云贵藏添重庆;西北三省加二区,陕甘宁青新疆好.
三、我国的人口分布和民族
(1)2000年我国总人口:12.95亿,平均人口密度:135人/ Km²
(2)人口分布很不均衡
东部人口多,人口密度较大;
西部人口少,人口密度小.
人口密度线:黑龙江的黑河至云南的腾冲一线.人口密度线东南——面积占43%,人口占94%;
(3)农村人口比重大,城镇人口比重小;
城市发展政策: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小城市,建设新型乡镇,大小城市有机结合,城乡人口合理布局.;
(4)华侨(中国国籍或双重国籍)与华人;
侨乡 :广东、福建;
(5)基本国策: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四、我国的民族
(1)分布:我国的民族分布我国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南、西北和东北地区.云南省、贵州省、广西壮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等是我国少数民族聚居的省区.
(2)分布特点:小聚居,大杂居;
(3)人口最多少数民族:壮族;
400万人口以上还有:满、回、苗、维吾尔、彝、土家、蒙古、藏等8个.;
(4)少数民族节日:
傣族——泼水节、孔雀舞 蒙古族——那达慕大会、摔跤;
五、地形
1.地形概况
(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三级阶梯的情况:
海拔(米) 主要地形类型
第一级阶梯 4000米以上 高 原
界线:昆仑山——祁连山——横断山
第二级阶梯 1000~2000米 高原、盆地
界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第三级阶梯 500米以下 平原、丘陵
①关注:阶梯交界处的水电站
②德国地形的三级阶梯:由南向北——阿尔卑斯山脉、巴伐利亚高原、北德平原
③我国沿不同经纬度的地形剖面图:
沿经线作剖面:30°N、38°N、45°N
沿纬线作剖面:90°E、100°E、110°E
大陆架的分布:黄海、渤海全部、东海大部(最宽广)、南海一部分;
利于湿润空气深入内地形成降水;
使许多大河东流、沟通东西交通;
河流从高一级阶梯流入低一级阶梯地段,产生巨大水能;
(2)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
五种基本地形齐全:为因地制宜、发展多种经营提供条件;
山区面积广大:占三分之二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在林、牧、矿、旅游等方面有优势;
2.地形分布
(1)主要山脉——构成地形骨架,成为地形区之间的分界线
东西走向:北:天山—阴山;中:昆仑山—秦岭;南:南岭;
东北—西南走向:东:台湾山;中:长白山—武夷山;西: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
弧形山脉:喜马拉雅山世界最雄伟,主峰珠穆朗玛峰位于中国、尼泊尔边境,海拔8848米;
其他走向:西北——东南走向:阿尔泰山、祁连山;南北走向:横断山脉、贺兰山;
注意:跨三级阶梯的山脉——秦岭;位于第三级阶梯的山脉:长白山、南岭、武夷山、台湾山脉.;
省区界线附近的山脉:太行山(山西、河北)、贺兰山(内蒙古、宁夏)、武夷山(江西、福建)、南岭(湖南、广东)、大巴山(四川、陕西)、巫山(重庆、湖北)、祁连山(甘肃、青海);
流域界线:巴颜喀拉山(黄河、长江)、南岭(珠江、长江)、冈底斯山(雅鲁藏布江、怒江)、唐古拉山(怒江与澜沧江、长江);
(2)四大高原和四大盆地
地形区名称 分 布 特 点;
青藏高原 我国西南部
①世界海拔最高的大高原;
②多大山,但相对高度较小;
③多雪山、冰川、大河源头、多湖泊;
内蒙古高原 我国北部
祁连山麓——大兴安岭 ①我国第二大高原
②地面坦荡
黄土高原 祁连山东端——太行山
长城——秦岭之间 ①世界上最广的黄土分布区
②地表千沟万壑,支离破碎
云贵高原 云南东部、贵州大部 ①地势西高东低
②石灰岩广布
③地面崎岖,有许多“坝子”
塔里木盆地
准噶尔盆地 新疆境内天山南北 ①周围高山环绕
②内部平坦、沙漠广布,边缘多绿洲
柴达木盆地 青藏高原东北部 ①典型的内陆高原荒漠盆地
②东部多沼泽、盐湖
四川盆地 四川省东部 ①周围山岭、高原环绕
②内部多低山、丘陵、西部有成都平原
注意:塔克拉马干沙漠是我国最大沙漠,世界最大流动沙漠.吐鲁番盆地我国大陆最低-155米.察尔汗盐湖——柴达木盆地;内蒙古自治区黄河几字湾内部分仍属于内蒙古高原;
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以东地区属于东北平原.
(3)三大平原和主要丘陵
三大平原:
名 称 分 布 特 点
东北平原 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之间
包括松嫩平原、三江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 ①我国最大
②海拔多在200米以下,地势坦荡
③黑土广布、低地多沼泽
华北平原
(黄淮海平原) 燕山—淮河、太行山—渤海、黄海之间 ①我国第二大平原
②海拔多在50米以下,地势平坦
长江中下游平原 西起巫山,东到海滨 ①我国第三大平原,东西呈狭长型
②地势低平,典型的水乡和“鱼米之乡”
主要丘陵:与平原交错分布在第三级阶梯上,主要有辽东、山东和东南丘陵
关注:①地形对气候的影响;
②各地形区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③泥石流:多发生在青藏高原边缘云南、四川等西部山区.东部低山丘陵与平原交界处也会出现.
六、气候
1.卫星云图
蓝色——海洋;绿色——陆地;白色——云雨区.白色愈浓,表明云层愈厚,雨愈大.
2.气温分布与温度带
(1)特点
冬季南北温差很大.原因:①南北太阳高度;②昼长时间;③地形阻挡冬季风南下,南方降温小(东北温低与西北风顺大兴安岭地势而下,冬季风风力大有关);④距冬季风源地远近.
夏季南北普遍高温(青藏高原和天山、大兴安岭除外).
读一月等温线图注意:
①0°C等温线——秦岭—淮河
②等温线的疏密(与7月等温线比)
③几处等温线拐弯处:
横断山山河相间处:山谷等温线向北凸,山岭等温线向南凸;
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向上游凸
兰州附近河谷
④地形对冬季风的影响:青藏高原、云贵高原、海南岛、台湾难以受冬季风影响.
⑤最低温处——漠河
读七月等温线图注意:
①汾河、渭河、黄河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等温线弯曲原因
②吐鲁番盆地高温、闭合原因
③台湾岛、海南岛等温线闭合原因
(2)比较我国冬、夏季风的区别:
分类
内容 冬季风 夏季风
源地 蒙古、西伯利亚 太平洋、印度洋
风向 偏北风 东南季风、西南季风
性质 寒冷干燥 温暖温润
影响范围 除青藏高原、云贵高原、台湾和海南岛以外的广大地区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以东
活动规律 每年9,10月至第二年4、5月,爆发式活动,快速南下 由南向北推进.5月到南部沿海,6月到长江流域,7、8月到华北、东北,9月南撤,10月退出大陆
对气候的影响 使大部分地区气温下降. 到达地区降水增多
(3)各温度带的积温和作物熟制
温度带 范围 ≥10℃积温 作物熟制
寒温带 黑龙江省北部、内蒙古东北部 8000℃ 水稻一年三熟.甘蔗.
跨温度带最多的省区:甘肃
比较秦岭、淮河南北的自然条件和农业差异.
秦岭、淮河以南 秦岭、淮河以北
温度带 热带、亚热带 暖温带、中温带
一月均温 大于0℃ 小于0℃
干湿状况 湿润地区 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年降水量 大于800毫米 小于800毫米
河流结冰否 冬季河流不结冰 冬季河流结冰
植被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温带落叶阔叶林
耕地类型 水田 旱地
粮食作物 水稻 小麦、玉米、高粱
经济作物 甘蔗、油菜、棉花 甜菜、大豆、棉花
1.降水
(1)地区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减少.800mm等降水量线.
读降水量分布图注意:
①东北800mm年降水量——长白山以东
②新疆西部迎风坡
③雅鲁藏布江谷地
④湟水谷地
⑤东南部湿润区的山地迎风坡
⑥台湾岛、海南岛东西部降水差异
⑦降水最多——台湾火烧寮年均6558mm.原因:地形、夏季风
降水最少——吐鲁番的托克逊年均5.9mm,原因:地形、内陆
⑧降水与建筑
(2)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一线.
(3)时间分配规律:降水集中在夏秋季节,多集中在5—9月.一般来说,南方雨季开始早,结束晚,雨季长;北方雨季开始晚,结束早,雨季短.
雨带的推移规律:
5月中旬:华南一带.注意南岭对雨带的影响
6月中旬:长江中下游.梅雨季节.注意湟水谷地.江淮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
7月中旬、八月:华北、东北.长江中下游——伏旱.注意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
9月:退至长江以南.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华南、西南和天山北侧——冬半年——地形影响——锋面坡度小,降水面广,强度小.
10月:夏季风在大陆消失.
(4)年际变化:南方小,北方大
(5)干湿区——根据降水量与蒸发量的关系.
读“我国干湿地区划分图”:
①东北湿润区面积比800mm降水量范围大的原因:蒸发量小
②湟水谷地、雅鲁藏布江谷地400mm降水量区面积大,但半湿润区面积小、半干旱区面积大,新疆西北部地区400mm、800mm降水量区均为半干旱区的原因:蒸发量大.
③海南岛西侧的半湿润区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
④跨干湿区最多的省区:甘肃、西藏、陕西、内蒙古
4.气候特征
(1)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同纬度地区多沙漠的原因.
(2)雨热同期.夏热是我国气候资源的一大优势.水稻、棉花种植界限偏北.
(3)气候复杂多样:适合多种农作物、动植物生长.
七、河流湖泊概况
1.内流区和外流区
外流河:最终流入海洋的河流(主要流入太平洋、怒江、雅鲁藏布江等流入印度洋,惟一流入北冰洋的河流是额尔齐斯河)
内流河:最终未流入海洋的河流,塔里木河我国最大的内流河.
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一线、南段与200mm等降水量线接近.
内、外流区
区 域 范围 占全国面积 占全国总水量
内流区 内流河的流域 1/3 不到5%
外流区 外流河的流域 2/3 95%以上
注意:黄河几字湾内的内流区;黑龙江省松花江与黑龙江之间内流区;阿尔泰山南侧的外流区.
2.水系形态
(1)影响水系形态的主导因素:地貌
黄土高原河网密度、树枝状水系与千沟万壑的地表形态
四川盆地的向心水系与盆地地形
横断山区南北状排列河流与平行状山脉
斯堪的纳维亚山脉的平行水系与冰川侵蚀地貌
(2)与自然灾害
扇形水系:水流汇集、易成洪涝
正常年份:可错开洪峰
南北对称状水系(长江)
异常年份:同时到达,易成洪峰
东西对称水系(黄河中游):易成洪涝
东西不对称水系(淮河):北部支流众多,南部支流较少,易成洪涝.
3.水文特征
(1)河流水文特征的含义:从水位、流量、含沙量、有无结冰期等方面来分析.
(2)外流河共同的水文特征及成因:
时间 水量 水位 结冰期
夏季风盛行时 大 上涨、形成汛期 无
冬季风盛行时 小 下降、形成枯水期 秦岭—淮河以北普遍有
(3)外流河水文特征差异及原因
地区 河流 流量 水位 含沙量 有无结冰期
东北 黑龙江、松花江 水量丰富(流经湿润半湿润区) 汛期较短(有春汛、夏汛) 少(森林茂密) 长(纬度高,位于寒温带、中温带)
秦岭—淮河以北 辽河、海河、黄河 水量较小(流经半湿润、半干旱地区) 汛期短(雨季短) 大(植被少,水土流失严重) 短(位于暖温带)
秦岭—淮河以南 长江、珠江 水量丰富(降水量大,流经湿润地区) 汛期长(雨季长) 小(流域内植被好) 无(亚热带,冬季均温0°C以上)
(4)内流河水文特征
①分布地区:西北内陆
水源补给: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
②主要特征 季节性河流:夏季为丰水期,其他季节水量少,甚至断流.
流程:不长(蒸发、下渗、灌溉用水多)
③ 塔里木河:7~9月为汛期
塔里木河、黑河的生态环境问题:
下游河段来水量锐减,河道干涸段流,土地撂荒甚至严重沙化,生态环境恶化.其原因是上游地区不断开垦土地,农业用水急增,加之温室效应,蒸发加强,导致下游河流水量减少甚至干涸.
塔里木盆地的坎儿井:
附:坎儿井的神奇
中国古代是科技大国,而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新疆、四川一带,其古老的科技成就更是名不虚传.坎儿井,《史记•河渠书》称为“井渠”.它是维吾尔等族人民利用地下水通过地下渠道灌溉农田的水利设施.坎儿井主要流行于新疆吐鲁番、哈密一带干旱地区.其流程样式如图所示:
坎儿井的开凿程序是:从山地水源挖一渠道,长度不一,最长可达20~30公里.每隔20~30米有一通地面的竖井,各个竖井的深度,沿山坡往下逐渐减小.暗渠水流近田庄处始经明渠流出地面,灌溉农田.勤劳智慧的维吾尔族人民发明创造了坎儿井技术后,又通过丝绸之路将它传入中亚和西南亚等国家.王国维的《西域井渠考》叙述了这一传播的概况.
开凿坎儿井的工程相当浩大,往往耗时好几年.要使坎儿并经久耐用,还要常年修理保养,要在暗沟清除淤泥,支撑梁柱,甚至还要加掘上游暗沟,以增加水源,工程极为艰巨.古代中国人民为获得水源,不畏艰难、坚持不懈地同大自然作斗争的成就堪称世界文明史上的一大奇观.
3.湖泊
分类(按湖泊所在流域特点)内流湖→内流区→基本上是咸水湖
外流湖→外流区→淡水湖
青藏高原湖区:世界最大的高原湖泊区,占我国湖泊面积的一半,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湖泊
东部平原湖区:主要分布在长江中下游平原、淮河下游和山东南部,是我国淡水湖最集中的地区,我国五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都分布在这一地区
各湖泊所在省区:
青海湖——青海省 鄱阳湖——江西 洞庭湖——湖南
洪泽湖、太湖——江苏 巢湖——安徽
4.主要河流——长江、黄河
5.珠江
南方最大河流,由西江、北江、东江汇合而成,西江是主干.各大河流中汛期最长,水量仅次于长江,水能丰富,主要集中在南、北盘江和红水河,开发后形成“西电东送”南部通道.水运发达,内河年货运量仅次于长江,西江梧州以下航运条件较好,珠江三角洲航运最为发达.
长度:1800千米
概况 流经省市:京津冀鲁苏浙
6.京杭运河 沟通水系: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
历史上:沟通南北
现 在:苏浙境内仍是重要的运输线
7.红水河梯级开发
(1)区位优势:亚热带季风区,流经云贵喀斯特地形区,流量、落差较大,水能丰富;加之邻近珠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具有广阔开发前景.同时资源丰富,人口稀少是大规模开发的保障。
(2)开发现状:将建成西电东输南通道的能源基地;天生桥(黔桂交界)、岩滩、大化(桂)水电站建成发电。
附:都江堰的魅力
位于中国西部四川灌县西北岷江中游的综合性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水利工程之一.它孕育了古代蜀国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使四川享有“天府之国”的美誉.
古代朗江水源旺盛,自山区转入成都平原,流速陡降,易淤易决,水灾特别严重.公元前251年,秦国蜀太守李冰及其儿子在前人治水的基础上访察水脉,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制定了“深淘滩、低作堰”的岁修原则,以及“遇湾截角,逢正抽心”的八字治水方针.鱼嘴、飞沙堰、宝瓶口三大工程基本完成了都江堰的排洪、泄沙、引水工程体系.都江堰控制岷江激流,使水势转为平缓,既免除水灾,又灌溉田地,于是四川成都平原“沃野千里,世号陆海”,“都江灌溉方法之完美,世界各地无与伦比”.李霍芬的赞美之词道出了都江堰作为“中国历史文化的丰碑”的特殊地位.都江堰的兴建,一去两千余年,她像一座历史的丰碑,傲然屹立在祖国的西南四川盆地之中,随着开发西部宏伟战略的实施,这颗水利工程史上的灿烂明珠,将放射出更加绚丽夺目的光彩.魅力无比的都江堰带来了四川的风调雨顺,水土滋润,它永久性地灌溉了天府之国,也永久性地灌溉了中华民族。

⑤ 结合中国旅游地理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中国旅游业发展的认识

4月2号就要交了吧,维普上有相关内容

⑥ 从中国旅游资源地理特征浅谈中国旅游业的发展

08酒管的吧 嘿嘿 找到了 给你发
中国旅游资源具有四大特征:
多样性
中国是世界上旅游资源最丰富的国家,资源种类繁多,类型多样,具备多种功能。以地貌景观而论,从海平面以下155米的吐鲁番盆地的艾丁湖底,到海拔8848.13米的世界第一高峰——珠穆朗玛峰,绝对高差达9003米,中国拥有类型多样、富有美感性的、不同尺度的风景地貌景观,这在世界上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再以旅游气候资源为例,中国不仅有纬向性的多样气候带变化,还有鲜明的立体气候效应,尤其在横断山脉地区,可谓“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中国南北既有四时如春的繁花似锦的美景,又有类型多样的海滨、山地、高原和高纬地区的避暑胜地,还有银装玉雕的冰雪世界,以及可避寒趋暖的海南岛。多样的风景地貌和多功能的气候资源,为生物界提供了优越的生存栖息环境,使自然景观更加绚丽多姿。 中国是世界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曾创造出辉煌灿烂的历史业绩,流传至今的宝贵遗产构成了极为珍贵的旅游资源。古老的华夏文明是中华民族各族人民共同的精神财富,既有各兄弟民族文化汇融的结晶,又吸取世界各民族文化之长,而宗教文化影响较为深远。
丰厚性
中国旅游资源雄厚,开发利用保证程度高,以花岗岩山景为例,既有节理发育又经风雨剥蚀塑造的、以奇峰怪石、劈天摩地而著称的黄山;也有因断层发育使巨大花岗岩体突兀凌空以险称绝的华山,还有因花岗岩组分特性而导致的球状风化,由其形成的造型奇异的各种小尺度的风景地貌散见各地。至于古城遗址,帝都王陵,禅林道观,古代建筑,园林艺术,民风习俗,更是不可胜数,多采多姿,其资源之丰度足以位于世界各国前列。
古老性
中国是古人类的发源地之一,许多旅游资源以其历史悠久、文化古老而著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发现的旧石器时代遗址数不胜数,遍及29省、市、自治区。云南开远小龙潭的古猿化石分属于森林古猿和腊玛古猿(见开远市),云南禄丰石灰坝发现的古猿化石,据测定距今有800万年历史,禄丰腊玛古猿头骨化石在世界上乃属首次发现(见禄丰县)。迄今为止已发现的猿人化石有元谋人(见元谋县)、蓝田人(见蓝田猿人遗址)、北京人(见周口店古人类遗址)、丁村人(见丁村文化遗址)、长阳人、大荔人、桐梓人、柳江人、峙峪人、资阳人、山顶洞人及安徽和县龙潭洞和营口金牛山(见营口市)的古人类遗址。在众多的古人类遗存中,以元谋人历史最早(距今170万年),周口店龙骨山的古人类遗物最丰富,龙潭洞猿人化石的一具头盖骨最完整。其他如仰韶文化(见仰韶村文化遗址)、半坡遗址(见西安市)、阳城故都(夏都)、安阳殷墟、岐山周原、丰镐周京、咸阳秦城(见咸阳市)、京杭运河、万里长城(见长城)、秦陵兵马俑坑(见临潼县)、银雀山汉墓(见临沂市)等,无不以古称绝。旅游资源的古老性是发展中国旅游业,特别是发展中国国际旅游业的巨大优势所在。
奇特性
从万里长城到大熊猫的故乡皆中国所特有的旅游资源。以喀斯特地貌风景为例,千形万状、千嶂叠瘁、怪石嶙峋的路南石林,奇幻无比的兴文石林洞乡和具有奇山、碧水、异洞三绝的桂林山水(见桂林市)皆著称于世。1980年贵州发现织金打鸡洞,全长13公里,最大跨度1750米,洞内有各种类型的喀斯特构造,还有举世罕见的特异景象——发育在钟乳石上的卷曲石,其中心为密封储水的空心管道所贯通,管壁极薄,通体透明,在周围的障碍中曲屈四旋,自由伸展。这种奇异的喀斯特构造,引起了旅游者、世界洞穴家们的兴趣和关注。 中国的自然奇观不可胜数,有一年一度的大理蝴蝶泉的蝴蝶盛会(见大理市),洱源的万鸟朝山的鸟吊山奇景,能发出不同音符鸣叫的峨眉弹琴蛙,随节令变化不断更换羽色的大兴安岭的柳雷鸟,每届中秋的钱塘大潮(见钱塘江),西藏高原上的周期性的水热爆炸泉等(见查布间歇泉、玛旁雍热田)。 人文方面的奇景更加丰富多姿,如周原一带出土的《大丰簋》、《盂鼎》、《毛公鼎》等西周著名的青铜重器和1976年扶风庄白一号窖藏发现的数量众多的青铜器,其中《史墙盘》铭文284字为20世纪50年代以来出土铜器中铭文最长者,铭文前段颂扬西周文、武、成、康、昭、穆诸王业绩,后段历叙家世,是研究西周历史极珍贵的资料。 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和铜车马被誉为世界第八奇迹,已建成的兵马俑博物馆每年吸引上百万游人(见临潼县)。长沙马王堆汉墓的完整女尸和大量帛书 (见长沙市)、江陵凤凰山汉墓保存完好的男尸(见江陵县)、满城陵山汉墓的金缕玉衣(见满城县)及监沂银雀山汉墓的大量竹简文献等出土令中外考古界神往,这些墓葬地和出土文物珍品成了吸引旅游者回溯历史的最佳场所。 敦煌莫高窟的壁画被公认为世界艺术宝库(见敦煌石窟)。“柱脚悬空永不落,三层木阁无钉铁,绝招结构圣人作”的广西真武阁也是建筑史上的一绝。雄踞凌云山,俯视三江的乐山大佛,坐像高71米,体宽28米,实属世界上最大的石佛(见乐山市)

⑦ 帮我总结一下区域地理(中国部分)的知识点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点
一、
1、我国的北方大地常被称为“黄土地”,主要有黄土高原和华北平原两大地形区,东北平原主要为黑土地。
2、北方地区的交通主要以铁路为主。
3、东北平原土壤肥沃,是我国春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
4、北方地区为湿润、半湿润的温带季风气候。
5、北方地区煤、石油、铁资源丰富。山西是全国最大的煤炭能源基地。
6、大庆、胜利、辽河、中原和华北等油田,是全国主要的石油工业中心。
7、北方地区的交通运输,陆上以铁路、公路为主。
8、被誉为“神州第一线”的是大秦线;被称为“北大仓”的是东北平原。
9、北方居民的主食是面食,以小米为主食的地区是黄土高原。
10、北方地区苹果产量最大的地区是山东半岛、辽东半岛。
11、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是华北平原。
12、环渤海工业带的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国的1/4。
13、南方地区面积约占全国25%;人口约占全国的55%,少数民族有30多个,人口500多万。
14、南方地区降水丰富,年平均降水量在1000毫米以上,属于 湿润的亚热带、热带季风气候。
15、南方地区农作物可一年两熟至三熟。水稻是本区主要的粮食作物。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
16、南方地区出产多种亚热带和热带水果,其中产量最大,分布最广的是柑桔。
17、南方地区是我国淡水渔业最发达的地区,南方水乡,船舶是农村的重要运输工具。
18、被称为“紫色盆地”的是四川盆地。
19、南方地区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水稻。
20、南方地区有“三大火炉”之称的城市是重庆、武汉、南京。
21、号称“华南大动脉”的水系是珠江水系,素有“水乡”之称的地区是长江中下游平原。
22、西北地区大体上位于大兴安岭以西、长城和昆仑山—阿尔金山以北。面积占全国30%,人口约占全国4%。
23、西北区 要的自然特征是干旱,地形以高原、盆地为主,西部新疆境内,山脉和盆地相间分布。西北地区的地面植被,由东向西,大体为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24、“西气东送”是将新疆塔北油气田天然气通过管道送到长江中下游地区。
25、河套平原、宁夏平原,自古以来被誉为“塞外江南”。甘肃河西走廊,新疆高山山麓的块块绿洲,是西北的粮棉瓜果之乡。
26、西北地区矿产资源丰富,特别是煤、石油、稀土的储量大,前景广阔。
27、我国最大的沙漠是塔克拉玛干沙漠,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28、稀土矿主要分布在白云鄂博。
29、我国地势最低洼的部分位于吐鲁番盆地。
30、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被称为“世界屋脊”,该区重要的农业区有西藏南部的雅鲁藏布江谷地,和青海省东部的湟水谷地。
31、青藏高原既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又有可供开发利用的地热资源。拉萨以北的羊八井有我国目前最大的地热蒸气田。
32、高原上第一条铁路— 从西宁到格尔木的青藏铁路(北段)通车,加速了青海省柴达木盆地的开发和建设。
33、有“日光城”之称的城市是拉萨。
34、青藏地区的自然特征是高寒。
35、我国正在建设的我国最大的水电站是羊卓雍湖。我国海拔最高的盆地是柴达木盆地,被称为“聚宝盆”的是盆地是柴达木盆地。
36、我国藏族的主要聚居区在青藏地区。
37、台湾省最长的河流是浊水溪,最大的湖泊是日月潭。
38、台湾自然资源丰富,被誉为“祖国的宝岛”。
39、北回归线穿过台湾中部,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
40、台湾是我国重要的林区,也是亚洲有名的天然植物园。樟树最为著名,樟脑的产量居世界首位。
41、台湾已形成“进口— 加工— 出口”型的经济。出口商品中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42、台湾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西部平原。是我国人口密度最大的省份之一。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是高山族。
43、台湾的城市主要分布在西部平原。台北是人口最多的城市,第二大城市是高雄,最大的港口是高雄。
44、台湾享有“祖国东南盐仓”美称的地方是台湾西海岸。
45、台湾产量居世界首位的农产品是樟脑。
46、大陆与台湾隔海相望的省份是福建。
47、香港位于广东省珠江口东侧,毗邻广东省深圳市。它是由香港岛、九龙和“新界”三部分及其周围的200多个岛屿组成。
48、香港人多地狭,工业多属加工工业,以出口外销为主,对外贸易是本区经济的重要支柱。
49、香港的旅游业很发达,被誉为“购物者的天堂”和“东方明珠”。
50、澳门位于珠江口西岸,毗邻广东省珠海市,东隔珠江口同香港相望。
51、澳门现在成为以赌场收入维持其经济的旅游城市。70年代后,加工工业兴起,产品主要出口美国、香港和西欧。
52、我国北方“黄土地”的主要农作物是冬小麦、棉花、花生和谷子。
53、我国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是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
54、我国四大区域中,降水量少,沙漠广布的是西北地区。
55、我国最大的钾肥厂分布在察尔汗盐湖附近。
56、我国最大的岛屿是台湾岛。
57、位于黄河下游的两大油田是胜利油田和华北油田。
58、在香港和澳门的中国血统居民中,祖籍最多的是广东。
二、
1、比例尺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比(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2、方向①上北法②指北法③经纬法
3、图例和注记①符号②文字与数字
4、等高线地形图的判读①山脊与山谷②陡坡与缓坡③断崖
5、地形剖面图的作图法①建立横座标②建立纵座标③画出交点④连接成线
6、疆域的四至点漠河(53°N),曾母暗沙(4°N),帕米尔(73°E),乌苏里江(135°E)
7、陆疆和陆上邻国20000多千米。邻国15个(朝俄蒙哈吉塔阿巴印尼锡不越老缅)
8、大陆海岸线18000多千米。鸭绿江口至北仑河口。
9、隔海相望的国家日本、韩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文莱、印度尼西亚
10、领海和内海从海岸基线向海上延伸到12海里的海域。渤海、琼州海峡。
11、主要岛屿和半岛台湾岛、海南岛、崇明岛。山东半岛、辽东半岛、雷州半岛。
12、三级行政区的划分省(自治区、直辖市)、县(自治县)和乡(镇)三级。
13、省级行政区的名称、简称、省会及位置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港澳是特别行政区。
14、中国人口数量12.95亿(2000年11月1日第五次人口普查)、13亿(2005年1月6日)
15、中国人口的突出特点①人口基数大②人口增长快
16、中国民族特点大杂居、小聚居
17、地形的主要特征地形多种多样,山区面积广大,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
18、主要山脉及其分布东西走向、东北-西南走向、西北-东南走向、南北走向。
19、四大高原青藏(高寒)、内蒙古(平坦)、黄土(黄土)、云贵(崎岖)
20、四大盆地塔里木(最大)、准噶尔(最北)、柴达木(最高)、四川盆地
21、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22、主要丘陵辽东丘陵、山东丘陵、江南丘陵、东南沿海丘陵
23、地形对我国地理环境的影响①气候②交通③水力
24、我国的温度带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寒温带、青藏高原高寒区。
25、冬、夏季气温分布的总特点①南热北冷,南北温差大。②南北温差小,全国普遍高温。
26、年降水量的分布特点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逐渐减小。200mm、400mm、800mm、1600mm。
27、雨带的推移与降水的季节变化

5月(南岭)、6月(长江流域)、78月(华北、东北)、9月回撤。
28、我国的干湿地区湿润区、半湿润区、半干旱区、干旱区。
29、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夏季风影响的地区。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30、我国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气候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幅员辽阔,地形复杂。
31、我国的灾害性天气旱灾、洪涝、寒潮、台风。
32、我国的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界线

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祁连山(东端)-200mm年等降水量线
33、主要内流河塔里木河
34、主要淡水湖鄱阳湖(赣)、洞庭湖(湘)、太湖、洪泽湖(苏)、巢湖(皖)
35、主要咸水湖青海湖(青)、纳木错(藏)
36、河流的水文特征水位、流量、含沙量、结冰期
37、长江的源流概况源头(唐古拉山)、上中下游划分(宜昌、湖口)
38、长江主要支流岷江、嘉陵江、乌江、汉江、湘江、赣江、黄浦江
39、长江的开发利用葛洲坝、三峡、黄金水道
40、黄河的源流概况源头(巴颜喀拉山)、上中下游划分(河口、旧孟津)
41、黄河的主要支流汾河、渭河
42、黄河的开发利用龙羊峡、李家峡、刘家峡、三门峡、小浪底
43、珠江水系西江、北江、东江
44、京杭运河六省市(京、津、冀、鲁、苏、浙)、五大水系(海黄淮长钱)
45、主要运输方式及其特点铁路、公路、水运、航空、管道(运量、运速、运价)
46、主要铁路干线5纵3横(京沪,京九,京广,焦柳,宝成-成昆、京包,陇海,浙赣-湘黔
47、主要铁路枢纽北京、郑州、株洲、徐州、上海、商丘、南昌、洛阳、宝鸡、昆明等
48、长江对外贸易港宜宾、重庆、宜昌、武汉、九江、芜湖、南京、张家港、南通、上海
49、沿海十四个开放港口城市大秦天、烟青连,南上宁温,福广湛北。
50、主要的商业中心上海、北京、天津、沈阳、武汉、广州、重庆、西安

⑧ 020商业模式,在中国旅游行业中有哪些

我国宏观经济以及整个旅游业增速放缓直接影响了在线旅游业的增速,除此之外,由于2018年机票市场受到航空公司“提直降代”的竞争和捆绑销售的监管以及酒店市场受到卫生事件的冲击,进一步导致了在线旅游市场交易额增速的放缓,根据易观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在线旅游交易规模为9754.25亿元,同比增长9.3%。综合来看,我国在线旅游行业已进入中速增长发展阶段。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于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在线旅游行业市场前景预测与投资分析报告》。

⑨ 商业地理与地理营销的区别

地理营销(geomarketing)是伴随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而产生的一门专新型
学科,是属行业辅助决策和地理市场分析的有力工具。地理营销与市场营销有着密切的联系,但地理
营销着重于分析空间、距离对市场和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影响。
商业地理是研究商业活动空间组织基本模式的理论商业地理;按照商业和服务业部门分别探讨其具
体的布局类型的部门商业地理;研究具体区域的商业点、线、网和城镇商业地理;进行综合研究的
区域商业地理。
地理营销是地理信息技术在营销领域的应用,商业地理是服务于商业活动的地理信息技术。后者范围更加广泛一些。如果需要商业地理服务,可以去MobTech看一下。能够为企业提供从线上到线下,覆盖行业多场景的商业化智能解决方案。

⑩ 中国地理概况(交通.城市.商业.旅游)

亚欧大陆桥东段在我国境内是由我国(陇海线)和(兰新线)两条铁路干版线组成,在这两条铁路权干线的南北俩侧与之交锋的铁路线自东往西依次是:
1.京沪线——徐州
2.京九线——商丘
3.京广线——郑州
4.太焦线——洛阳
5.同蒲线——孟塬
6.西渝线——西安
7.中宝线——宝鸡
8.宝成线——宝鸡
9.西兰线——兰州
10.南疆铁路——吐鲁番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