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佛教文化旅游文化

佛教文化旅游文化

发布时间: 2020-12-21 22:26:33

① 如何就中国佛教文化的特色而进行旅游开发

1 佛教文化的旅游吸引力
1.1 信仰的力全吸引了大黄的朝舰旅游者
在全世界有着数里可观的佛教信徒, 有的民族甚至全民信佛。对于佛教信徒来说, 信仰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它足以吸引这些信徒为了表达自己的崇敬和虔诚而不远万里来瞻仰朝拜, 从而形成庞大的朝舰人流。如号称我国四大佛教名山的五台山、普陀山、峨眉山、九华山, 儿乎每天都吸引着人批香客; 各佛教宗派祖庭朝圣游人也是络绎不绝。在西藏,来自四面八方, 操不同方言, 穿戴不同服饰的人们, 不惧自然环境的恶劣和路途的艰险, 以三步磕一个等身长头的方式,用自己的身躯丈量着漫长的朝佛路, 经过长途跋涉, 来到拉萨以便实现毕生的宿愿。透过朝佛者纯洁、坚定的目光, 目睹源源不断的朝佛队伍, 每一个旅游者都会强烈地感受到释迪佛的无比感召力, 这从古至今不断地延续着的朝圣人流,也成为雪域高原上的一大奇观。[1]
1.2 佛教的价值现给人以心灵的启迪
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有些人在繁荣物质文明和多元文化冲击包围中, 感到从未有过的精神紧张、情感空虚。有些人甚至丧失了目标和理想, 找不到行为准绳,精神上无所寄托。佛教文化用自己独特的方式, 对生命和世界作出诊释, 对现实世界的人类具有明显的启迪、安慰寄情的作用。每个佛教徒的心中都有一个“来世” 和“佛国” , 这使得他们在想每一件事, 做每一件事时, 都从对自己的未来是否有利, 对自己成佛是否有利出发。这一无限开放的心灵境界和终极的价值追求丰富了人生情趣, 提升了人格境界,使他们的心境在繁杂的世界里, 处于一种宁静、宽舒、坦然、达观、淡泊的状态。旅游者目睹佛教徒的虔诚信仰, 不免会得到一些启发, 即在生活和工作时, 既要有积极入世的态度,又要加些出世的心境去做事, 执着中要保持一份超脱, 追求中保持一份淡泊。在对待功名利禄的问题上, 不要刻意地追求, 要顺其自然, 保持一颗平常心, 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精神上的自由和心理上的解脱, 才能使我们的生活充满乐趣和希望。所谓“用出世的态度做入世的工作” 也就是这个意思。
1.3 佛教艺术满足了人们对美的追求
旅游是个人以前往异地寻求审美和愉悦为主要目的而度过的一种具有社会、休闲和消费属性的短暂经历, 审美体验是旅游的本质特点口, 。绝大多数与佛教文化有关的物质和精神产品都具有震摄人心的美感。例如众多的佛教名山, 无一不是“深山藏古寺, 幽径通禅房” , 给游人提供了一种静谧、祥和的时空, 令人心旷神怡: 寺庙建筑布局的和谐美, 装饰的堂皇美, 雕塑或绘画的精致美, 使其成为这种“凝固的艺术” 殿堂中的精品; 而极为丰富的佛教音乐和舞蹈又以那清悠的韵律, 深邃的内涵和独特的表现方式, 在这一艺术领域中独树一帜。更有那与大自然浑然一体的佛教环境氛围, 漾溢着其它文化样式所不具备的独特的美感‘”。
还有许多佛教文化遗存己无宗教活动, 完全成为艺术的殿堂, 或者是怀古的场所。敦煌莫高窟是闻名天下的佛教艺术殿堂, 中外游客不远万里, 聚集鸣沙山下, 或默默不语,或指点赞叹, 留恋忘返, 中国在这里与世界达成了心灵的沟通。西安的小雁塔有一种残缺美, 有一种不屈的精神, 每当晚霞映衬出塔身那独特的身影, “ 荣辱皆忘” 一语便不难理解。现存于西安碑林博物馆的“ 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 , 常常令来自欧美的游客驻步细观, 不忍离去。
1.4 佛教深厚的文化内涵满足人们的求知、求异的需求
人类有一种基本的心理性内在驱力—好奇、探索、求知, 这种驱力并不以生理上的需要为基础, 也不是经过学习而获得的, 纯粹是一种先天的内在驱力。它是人类心灵正常发展的原动力之一, 也是旅游的一个根本性动因囚。对于佛教来说, 其多彩的历史、精深的思想, 并由此派生出数量巨大的文学艺术作品、深奥的经典、生动的故事、引人入胜的典故、发人深醒的格言⋯ ⋯ , 再加上许多学富五车的名人志士, 风云变幻的重大事件, 这一切都赋与佛教极为丰富的文化内涵。人们在接触它时, 无不为佛教文化这个神奇世界中所蕴藏的精神财富和知识所倾倒。许多佛教文化名人都是博学睿智的大师, 与他们直接交往, 会获得在其他地方无法获得的知识。此外, 佛教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也不断与各个民族的社会生活、风俗习惯、传统文化和民族心理结合在一起,形成独特的地方特点和民族特色。旅游者到不同民族聚居的地区观光游览, 可以领略充满浓厚佛教氛围的民族风情, 充分满足人们求异的心理需求。

② 佛教旅游文化的未来发展趋势

从广东旅游发展初期到现在,广东没有什么著名的景区和景点可以在全国排上名次,甚至是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旅游产品,更...正确认识和把握未来我国经济国际化趋势是当前的一项重要课题。未来我国面临的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特别是面临着...

③ 如何利用佛教文化资源发展旅游业

佛教存在的根本目的不是用来搞经济搞利益的,这点一定要明白,佛教是佛陀教育,为了让一切众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的至善圆满究竟的教育。

以下摘录一段:
1 在我们现前社会,佛教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第一种是释迦牟尼佛嫡传的多元文化的教育,简称佛陀教育。这第一种,现在很少了,不多见了。第二种,变成宗教的佛教,这个很普遍,它不是教人了,它是跟鬼神打交道,做超度、法会,搞这些东西,对于教学疏忽了、不重视了。

2 第三种是学术的佛教,这日本带头的,在大学开佛经的课程,佛经哲学,这跟学佛是两码事情。把佛教当作学术、当作哲学来研究,不能够身体力行,自己没有用在身心上,真实利益得不到。

3 第四种,观光旅游的佛教,佛教变成观光旅游,寺院庵堂变成了名胜古迹,这在中国很盛行,在外国也不例外。第五种,企业的佛教,现在佛教有连锁店,在世界各国有很多道场,就像分店一样,企业化了,我听说还有上市的,完全变了质。

4 第六种是邪教的佛教,打着佛教的名义,欺骗众生、讹诈众生,对社会、对众生有害而无利。佛教至少有这六种形式,我们得辨别清楚,不能学错了。要是学错了、学偏了、学邪了,就到三恶道去了,亏就吃大了,这种人太多太多了!

佛教是教学
http://www.qsxff.org/Html/?4234.html

佛陀教育是干这个事情的
http://www.qsxff.org/Html/?4536.html

学释迦牟尼佛
http://www.qsxff.org/Html/?4180.html

佛教我们什么?我们向佛学什么?
http://www.qsxff.org/Html/?5130.html

④ 佛教文化对旅游者偏好的影响

佛教文化对旅游者偏好的影响。因为有很多的游客对佛教文化都是由非常好奇的心理。也是忠实的信徒。所以对旅游还是有很大影响的。

⑤ 如何利用佛教文化资源来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让旅游者了解佛像、菩萨像的表法意义,了解如来的真实义,才使之不虚此行。那样能使旅游成为转变人生之旅,感恩之旅。

⑥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1.佛教观光旅游。这种观光层次的产品,根据观赏的不同,可分为佛教人文景观旅游和佛教自然风光旅游,是指旅游者为了参观游览佛教建筑及周围的自然山水而进行的以观赏性为主的佛教文化旅游。岛上以白雀寺为主的佛教文化园林就是典型的佛教人文景观。楼、阁、殿、堂、塔、柱等,在全园布局有序,既体现了寺庙建筑的规则性,又体现了园林建筑的自然性。整个碧海金沙的桃花岛,是其占据的好山好水。游客在欣赏佛教文化景观的同时,又可趁此机会饱览桃花岛的神奇山水。佛教文化及其载体,即佛教人文景观,增添了桃花岛自然山水的神秘与神奇;而桃花岛的奇山秀水,又增添了佛教文化的无穷魅力。
2.佛教参与式旅游。参与式旅游是旅游产品的提高层次。我国的整个旅游市场上,以观光层次的旅游产品为主。而各国旅游目的地成功的经验告诉我们,参与性的旅游项目是旅游目的地必不可少的。不少佛教文化遗产饱含和散发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正因如此,佛教文化遗产不光是少数专家研究的对象。如今,它为各种职业和各种年龄的亿万群众所关心。佛教艺术主要有佛教绘画、佛教音乐、佛教雕塑、佛教题材的剧目等,这些艺术形式和作品除了可以让人欣赏、观摩、研究外,有些还可让人亲自参与。如佛教音乐和以佛教为题材的剧目,可以让人去唱、去演,结合一些佛教仪式,如参禅、浴佛、食斋、放生等,尤其是佛教开光、方丈升座、传戒及佛诞日等特定佛事法会的参与,会让游客浸润于浓郁、庄重的佛教氛围中,使游客感受到强烈的佛教文化震撼力与感染力。文化学家马林诺夫斯基在《巫术科学宗教与神话》一书中说道:“稠人广众中动听的礼,有影响处便在信仰有传染作用,共信共守的行为有庄严感人的作用,全体如一地举办真挚肃重的礼,足使没有关系的人大受感动,更不用说当事人在里面的参与了。”桃花岛的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要充分认识到开发参与性产品的重要。产品要雅俗结合,灵活性原则性结合。雅可以产生差异感、新鲜感与吸引力,俗可以产生市场规模。
3.佛教体验式旅游。美国《哈佛商业评论》发表派因笛尔和吉尔摩的文章宣称,体验式经济时代已经来临。体验是内在的,存在于各个人心中,是各人在形体、情绪、知识上参与的所得,来自个人心境与事件的互动,因人而异、因事而异。旅游产品的本质就是向消费者提供一种或多种经历或体验。佛教体验式旅游也伴随着这股潮流应运而生,其主要特点是游人亲身体验佛教出家弟子的日常生活、功课以及佛家戒律与清规等,从而感受佛教独特的生活氛围。游客至此食的是斋饭,住的是僧舍式旅馆,听的是晨钟暮鼓、经声喃喃,观的是香烟缭绕、法相森严,购的是配套的佛教旅游商品,使游客在一种肃穆崇敬的心态中,摒弃杂念,忘却烦恼,达到一种心灵的松弛与净化。桃花岛有金庸笔下独特的武侠文化,游客在参与做法事、学习佛教礼仪、研习佛教养生等的同时,还可以将佛教与练习武艺结合起来,推出岛上的拳头产品。

⑦ 佛教旅游文化资源是什么

第一,文来化性:
1、佛教自的流传代表着文化的交流融合,体现着佛教在中国环境下的中国特色。
2、佛教的历史演变、佛法的演绎传播,都与文化的进步有关系,佛教在历史上有多样的发展状况,在建筑、美术、文学艺术等都有体现,从中可以看到思想、艺术等多方面的发展脉络,是民族文化的集成。
所以,加强佛教旅游,代表着对文化的保护和尊重,以及更好地传承。
第二,历史性:
1、佛教大传播历史与中国的历史有紧密的联系,从佛教历史、寺庙沿革历史中可以佐证和参考社会历史的变革。
2、佛教的文化也是历史的产物,园林建筑、美学艺术等等都是文化发展史的一部分。
所以做好佛教的理由和保护,可以对认识中国社会历史的变迁、文化历史的传承有重要的意义。
第三,古来名山僧占多,寺庙的存在多与优美的景观和丰富的人文环境、自然环境相联系。

综述,佛教文化的地理位置、寺庙建筑、历史沿革、佛教文化的各种表现形式,都构成了旅游文化资源的一部分。

⑧ 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最要紧的就是开发部门利用寺院去跟游客要钱。寺院本是佛门为众生敞开的,然而有些部门在通往寺院的路上为人们设置了收费的关卡,不交钱不让过。更有甚者,有些部门强行的分寺院功德箱里的钱,还抢占寺院的地产。这样,就断掉了一部分人们的向善之路,伤了很多人的向善之心。这正是我们这些魔子魔孙们想看到的呢!个人浅见仅供参考一下下。

⑨ 自己熟悉的佛教宗教文化与旅游相结合的景点,介绍其特色与价值

佛教与旅游相结合的景点一般都是名山大川,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位于山西五台县,文殊菩萨道场,称为“清凉佛国”;峨眉山,位于四川峨眉市,普贤菩萨道场,有“峨眉天下秀”之美誉;普陀山,位于浙江普陀县,观音菩萨道场,称为“海天佛国”;九华山,位于安徽青阳县,地藏菩萨道场,称为“仙城佛国“。其它名山,大多是以佛教与道教共存的形式存在。例:南岳衡山,道教称”第三小洞天“,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但山下的南岳大庙是佛、道、儒家文化并存,山上的祝圣寺、南台寺皆为佛教寺院。目前在传入中国经过后面发展,目前为:1、汉族地区佛教(大乘佛教),2、云南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3、西茂地区佛教(藏传佛教)。

⑩ 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有什么联系

净空法师---全世界佛教,我概略的想了一下,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第四种在国内观光旅游,观光旅游的佛教。

所以现在在全世界佛教,我概略的想了一下,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我们要知道。

第一种释迦牟尼佛的教育,他老人家一生是职业老师,用我们现在的话说,他是一位多元文化社会教育家,他本身的身分,是个多元文化社会教育的义务工作者,他不收学费。他的生活很简单,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一生没有建学校。在什么地方教学上课?山林、树下,人数不少!所以我们现在想想不简单。常随众一千二百五十五人,这是不离开他的,临时来的,我想至少也有这个数字;换句话说,他讲学听众应该有二、三千人。那个时候没有这些扩音设备,在旷野,人要是听不清楚还能有兴趣跟他吗?晚上在树底下,风吹日晒雨打他都不怕,这是金刚不坏身。日中一食,人家给什么吃什么,没有一点分别,那是什么样的人,什么样的身体。我们想想,无法跟人相比,我们到野外住上一个晚上,第二天到加护病房,怎么能跟人比?这不是一天、两天,四十九年过这种生活,能叫人不佩服吗?真有功夫,身心健康。所以这是释迦牟尼佛原原本本的佛教。老人家一生没有建道场,有他的道理,因为建道场就有人起歪念头,怎么样来得到这个道场,他没有,他知道后人会有这些副作用,什么都没有,这是我们应当学的。

所以佛教传到中国来,道场国家建的,大富长者他们建立的,都叫十方道场,不是私人的。道场里面的管理是自己管理没错,一切执事人员是选举的。所以选举制度最早是在佛门,住持当家都是选举的,任期一年。因为什么?那是服务。服务不能老叫他服务,每个人都要有这个义务,完全是义务,所以每个人至少都要有一年。寺院里面腊月三十总辞,选举选上来,第二天新选的人正月初一就职,三十总辞。所以它是这么好的一个制度,不会有人争,真的叫选贤与能来住持道场,所以它是一个教学的机构。在中国这就有了制度,正式上轨道,就正式办学,释迦牟尼佛那是私人教学,像孔老夫子一样私人教学,传到中国之后就有了制度,这个制度叫丛林制度。

这是方先生过去跟我讲过多次,至少有十几次,印象很深刻,他说佛教要兴旺起来,一定要恢复丛林制度。丛林制度就是学校,正式办学校,丛林的主席就是校长,首座就是教务长,维那是训导长,监院是总务长,跟大学职工分配完全相同,名称虽然不一样,职责是一样的,它确确实实是一个学校,这在过去。现在都没有了,现在佛教变成宗教应该是嘉庆以后,我们在乾隆、嘉庆年间,中国的寺院丛林还是教学,高僧大德代代都有人。现在已经变成宗教,我们也不能不承认它,

所以第二种是宗教的佛教。你看以经忏佛事、法会这个为主,讲经教学没有了,这变质了。

第三种变成学术,大学里头、哲学系里面有用佛经开课,我也教过几年,变成学术,这变质了。

第四种在国内观光旅游,观光旅游的佛教。

还有一种很新的、很时髦的,企业的佛教,还听说有上市的,企业的佛教。

最后一种是邪教的佛教,那是打着佛教的招牌,其实跟佛教风马牛不相干的,像所谓XX功一类的,这完全是错误的。

所以至少有六种不同的形式,我们学是学哪一种,这得搞清楚。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