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历史文化科学价值评价
1. 自然景观的价值除了历史文化价值,科学价值还有什么
经济价值
2. 石窟艺术是古代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历史价值和科学价值。图6是云冈石窟所在区域示意
(1)龙门;迁移;壶口瀑布。 (2)太行山;温带季风;大。原因:①岩专石较坚硬,抗风属化,侵蚀能力较强;②岩层稳定,抗地质灾害能力较强;③降水量较少,流水侵蚀作用弱。 (3)③。措施:①调整产业结构,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②调整工业布局,搬迁污染工业,减少局地污染物排放;③发展清洁能源,调整能源消费结构;④发展新技术(清洁生产,清洁燃烧等技术);⑤回收利用废弃物,提高煤炭综合利用率。 |
3. 九寨沟的美学,科学,历史文化,经济,旅游资源的组合价值是什么
长城有极高的旅游观光价值和历史文化意义。现在经过精心开发修复,山海关、居庸富有独特的庐山文化,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与美学价值。庐山风景名胜区面积302
4. 中国世界遗产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经济价值,历史文化价值
美学价值:中国世界遗产是先辈们在自己的认知前提下完成的,是表现了他专们那个时代的审属美观念,是不可再生的文物。
科学价值:世界遗产的传承和保护给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依据和价值
经济价值:世界遗产能够带动一个地方的经济发展,能够为一个地方得人民造福。如陕西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就给当地带来了很大的经济价值,给当地人民带来了利益。
历史文化价值:世界遗产本生就是当时文化的显示,是具有一定历史沉淀,能从世界遗产本身了解当时的历史和文化,给我们提供了研究历史和文化的可靠依据。
5. 关于湖州旅游资源的历史文化价值,艺术观赏价值,科学考察价值
太湖南岸的湖州是全国著名的蚕乡,也是世界丝绸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湖丝、湖州宋锦、双林绫绢闻名中外。湖州,具有典雅的江南水乡风貌,其自然景观以“山水清远”见长。“苍山北峙,群山西迤,双溪夹流,泓亭皎彻,山水映发,冲和修集”,概括地说明了湖州山水特色。湖州人文荟萃,历代闻士贤达与湖州结缘者,难以举数,在他们身后留下了大量的行踪胜迹。众多的资源形成了具有湖州特色的南太湖风情游、莫干山风景游、中国竹乡游等3条旅游线路。
湖州是一座具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江南古城。楚考烈王十五年(公元前248年),春申君黄歇徙封于此,在此筑城,始置菰城县,以泽多菰草故名。隋仁寿二年(公元602年),置州治,以滨太湖而名湖州,湖州之名从此始。解放后,先后设浙江第一专区、嘉兴专区和嘉兴地区,治所长期设在湖州。1983年10月,实行撤地建市,撤嘉兴地区,建湖州、嘉兴两个省辖市。湖州市下辖德清、长兴、安吉三县和城区、郊区。1988年撤销城、郊两区建制,1993年设立城区、南浔、菱湖三区。2003年撤销城区、南浔、菱湖三区,设立吴兴、南浔两区。
湖州是中国蚕丝文化、茶文化、湖笔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在市郊钱山漾遗址出土的蚕丝织物,是迄今为止发现的世界上最古老的蚕丝织物。南浔“辑里丝”曾获1815年巴拿马国际金奖。长兴顾渚山曾建有中国历史上第一座贡茶院,是“茶圣”陆羽进行茶事活动的主要场所。被列为“文房四宝”之首的湖笔产于湖州善琏,百姓尊秦朝大将军蒙恬为“笔祖”。湖州人才辈出,人文荟萃。在历史上既哺育了唐代诗人孟郊、元代书画家赵孟 頫、明代小说家凌濛初、近现代书画大师吴昌硕等一批名人,也吸引了王羲之、颜真卿、陆羽、苏轼等不少名流。建国以来湖州籍的“两院”院士(学部委员)共18名。“两弹一星”的功臣中,钱三强、赵九章、屠守锷就是湖州人;“新时期铁人”王启民、“海空卫士”王伟、“人民卫士”沈克诚更是当代湖州人的骄傲。
湖州有着丰富的工艺产品:1.双林绫绢 有1800多年历史,素以轻如蝉翼,薄如晨雾,质地柔软,色泽光亮著称,被誉为丝织品中的奇葩。双林绫绢主要用于装裱书画,具有装裱平挺 ,不皱不翘的特点。名贵书画一经装裱,更显得雍容华贵、古朴文雅,给人以完美的艺术享受,身价大增。国内著名书画社荣宝斋、朵云轩、西泠印社等十分赞誉和推崇双林绫绢。
2.善琏湖笔 湖笔是“文房四宝”之一,发源于湖州善琏。据传秦代大将军蒙恬始创湖笔,善琏有笔祖蒙恬庙。善琏湖笔选料精细,制作精湛,具有尖、齐、圆、健四大特色,称湖颖四德,誉为笔颖之冠。湖笔种类繁多,分羊毫、狼毫、紫毫、兼毫四大类,200多个品种,深受政界和书画名人、广大书法爱好者青睐。
3.湖州羽毛扇 湖州用羽毛制扇已有几千年历史。湖州羽毛扇选料名贵、制作精细,种类达100多种,桃花扇、半月扇曾在全国扇子评比中荣获第一名,蜚声海内外。由于羽毛扇片平薄,质软而风柔,适宜于老、弱、孕妇和病人使用,有独特的使用价值。
4.长兴紫砂壶 长兴紫砂陶土储量大,色泽丰富,制陶者众多,能工巧匠辈出,是浙江省唯一紫砂壶产地。长兴紫砂壶手工成型,造型优雅,雕刻得体,结构严密,色泽古朴,美观典雅,是独特的旅游佳品。制作出高160厘米,可容水250公斤的世界最大紫砂东坡提梁壶,堪称中华一绝。
5.安吉竹扇 安吉鄣吴是近代艺术大师吴昌硕故里,素有“书画之乡”和“扇子之乡”美称。安吉竹扇集艺术性、收藏性、实用性、纪念性于一体,是理想的馈赠佳品。安吉现有竹扇工艺厂30多家,各类工艺扇远销日本、韩国及东南亚各地。
6. “东方红一号”承载了重要的历史文化和科学文化价值,它会被列入文物保护单位吗
2003年5月13日,国家文物局发布《关于印发和,的通知》,征集范围第二条“反映中国近现代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宗教等方面发展的文物”中涵盖,“有关科技体制、科技设备、科技发明、科技成果等的文物”。
对于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保护单位是县级以上政府确定的不可移动文物),“东方红一号”所蕴含的重大历史意义、政治价值是足够了。但存在一定问题:原则上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各省向国家文物局上报,“东方红一号”隶属中国科学院,不属于任一省份。但中国科学院在2017年结束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并未将其上报,说明中国科学院也可能将其认定为不可移动文物,建议相关单位积极拓展文物征集面,为我国太空文物保护揭开新的篇章。
同时,根据2018年7月8日国家文物局公布的《不可移动文物认定导则(试行)》第二条,不可移动文物指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代表性建筑等。“东方红一号”作为中国科技史上的重大事件和具有纪念意义的重要史迹,属于不可移动文物。
7. 河姆渡文化遗址的历史文化特点及科学价值
震惊世界的考古发现:河姆渡遗址于1973年,在距浙江省宁波市以西25公里的余姚市河姆渡镇的河姆渡口北面被发现。遗址总面积4万平方米,叠压着四个文化层,深度有四米,用碳-14法测定,第四层距今约7000年,第一层距今约5000年。经两期考古发掘,出土文物有6700余件。这些文物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考古界命名为河姆渡文化。
河姆渡遗址是我国东南沿海最早的新石器时代母系氏族繁荣时期的一处聚落遗址,河姆渡先民为中华民族古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主要表现为:
(1)栽培水稻。出土的籼稻和粳稻,比被称为亚州原生稻——印度卢塔尔稻要早3000多年,是世界上最早人工种植的水稻之一。
(2)运用榫卯和企口板木作技术,建造栽桩架板、高于地面的干栏式房屋。堪称为7000年前的一个奇迹。
(3)从编织到纺织、缝纫。原始河姆人编织技术已较娴熟,主要是编织苇席、搓绳等,而纺纱织布技术也已相当成熟。从出土的苇编残片及品种齐全的纺织工具来看,可能使用原始腰机来编织。类似机件在太平洋沿岸也曾发现,而在时间上则要晚两三千年。缝纫工具主要有骨针、细小的骨锥、管状针及小石锛等。
(4)驾驭舟楫,开展水上活动。出土了8支木桨和两件以独木舟为原型的陶塑艺术品。河姆人的木桨是迄今为止世界上最古老的木桨。舟楫的出现不仅促进了渔业的发展,而且扩大了活动和交往范围,促进了原始文化的交流。
(5)独具一格的制陶技术。河姆文化早期制陶工艺已渐趋成熟且独具一格。从备料、成型、到装饰、烧造已达到相当水平,而且擅长陶塑工艺,能烧造出形状各异、精美实用的生产、生活用具以及艺术品,并已发明了彩陶技术。
(6)掌握了髹漆技术,挖掘水井。出土的漆碗说明河姆是最早发明髹漆的地区之一。第二文化层木构水井是我国最早的考古发现。
(7)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河姆渡先民已有审美意识,且原始艺术已达到一定水平。出土的文物有:①石、玉制作的装饰品,而玦、璜、管、珠、环等饰品大多用玉和莹石制成,开创了用玉之风的先河。②发明吹奏、打击乐器。主要有骨哨和陶埙、木筒。河姆人制作的骨哨已达5孔,音乐工作者以此仿制的鸡腿骨骨哨能吹奏完整的七声音阶。③精致的象牙雕刻艺术。出土的蝶形器和鸟形圆雕等象牙制品,图案线条简洁流畅,其中“双鸟朝阳”反映了河姆渡人的审美观念和最高艺术成就。从这些艺术品中可看到原始河姆渡人对鸟的喜爱和对太阳的崇拜。
遗址中大量用动物肩胛骨制成的耜、骨铲及木杵等农具的发现,表明早在7000年前,河姆渡已进入耜耕阶段,证明农业已成为当时主要经济。河姆渡人已过上比较稳定的定居生活,为艺术文化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出土的动物遗骸,经鉴定至少有61个种、属,植物也在25种以上。动物中除了我们熟悉的以外,还有红面猴、豹、豺、黑熊、老虎、大象、犀牛等,海生类动物有鲨、鲸、裸顶鲷等。从动物遗骸的数量来看,说明当时渔猎经济仍占重要地位。同时,这些动植物的发现,对探究古代气候演变及原始畜牧业的起源很有价值。
河姆渡遗址的发现,改变了只有黄河流域才是中华远古文化摇篮的传统观点,证明了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都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中华民族文化的起源是多元的。
8. 华山的美学价值,科学价值 ,历史文化价值,经济价值分别是什么
华山(Mount Hua),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之一。华山位于陕西渭南华阴市,在西安市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
华山是中华民族的圣山。据清代国学大师章太炎和历代专家学者考证:华夏民族最初形成并居住于“华山之周”,名其国土曰华,其后人迹所至,遍及九州,华之名始广。中华之“华”,源于华山,由此,华山有了“华夏之根”之称。
华山是道教主流全真派圣地,也是中国民间广泛崇奉的神祇,即西岳华山君神。截至2013年华山有72个半悬空洞,道观20余座,其中玉泉院、都龙庙、东道院、镇岳宫被列为全国重点道教宫观。
1982年,华山被国务院颁布为首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199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四十佳旅游胜地之一;1999年,华山被中央文明委、建设部、国家旅游局命名为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示范点;2004年,华山被评为中华十大名山; 2011年,华山被国家旅游局评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华山还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华山观日处位于华山东峰(亦称朝阳峰),朝阳台为最佳地点。华山还是道教胜地,为“第四洞天”,有陈抟、郝大通、贺元希等著名的道教高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