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进入性影响旅游地的经济发展
㈠ 旅游业对目的地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具有那些积极影响
旅游业对目的地大经济的积极影响是:
一、直接影响--是换取外汇,回笼货币
1、国际旅游接待是一种就地"出口贸易"。
2、发展旅游业是回笼、稳定市场大有效途径。
二、间接影响--带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大发展。
1、促进交通运输业大发展。
2、促进建筑业的发展。
3、促进工商业、农副产品、手工业等行业的发展。
(1)可进入性影响旅游地的经济发展扩展阅读:
定义旅游业的重要性和基本要求:
旅游业的精准定义对旅游统计量度的准确性是十分重要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评估旅游业和旅游活动直接、间接和诱发性的经济影响,关系到旅游设施和资源的规划与开发,关系到如何确定旅游者结构并制订营销和促销策略,以及识别游客的流向、方式和偏好等。
联合国十分关心对国际旅游相关资料的统计工作,在1971召开了的 “贸易与发展会议”,制定了旅游统计的准则。指出,国家旅游统计的综合系统在功能上应满足以下要求:
——在需求方面,能够度量在该国的国外(和国内)旅游(和出国旅游)的数量和方式;
——能够提供有关旅游者使用的住宿和其他设施供给方面的信息;
——有助于评估旅游对国际收支和总体经济状况的影响。
㈡ 旅游可进入性由哪几项因素构成
旅游可进入性的具体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顺达的交通条件。旅游者的异地空间转移,依靠的是交通工具。现代化的交通工具的不断发展,是现代旅游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可以说没有现代航空工业的出现,便不会产生现代的国际旅游业。因此,良好的交通条件是旅游者进入旅游目的地的基本保证。交通条件不仅仅指旅游者能够抵达旅游地,更重要的是能否安全、舒适和快速地抵达旅游地。
2)便捷的通讯条件。通讯设施也是旅游者能否顺利进出旅游地的重要条件。现代旅游者都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前往旅游地。没有便捷的通讯条件,难以使旅游者、旅游经营者和旅游目的地之间及时准确地沟通,会给旅游者的旅游活动的顺利实现带来很大的盲目性或不确定性。因此,旅游产品中通讯设备的规模、能力及配套状况等,也会对旅游地的可进入性产生影响。
3)手续的繁简程度。国际旅游中首先表现为办理入境签证手续的难易程度,出入境验关手续的繁简程度,以及办理效率的高低等。这不仅仅决定进入到旅游地的难易程度,而且对旅游产品的成本、质量、吸引力等都有重要影响。
4)旅游地的社会条件。旅游地的社会条件对旅游者进入的难易程度也有很大影响。比如旅游地的民族文化中是否具有排外性因素,社会公众对旅游开发的态度,社会治安状况、管理水平等,都可能成为影响旅游可进入性的重要因素。
㈢ 旅游资源可进入性的投资是指
旅游可进入性来是源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的通畅和便利程度,也就是说不仅要便利游客的来访,而且要便利游客结束访问后的离开。
因此,可进入性有这几方面组成:1、旅游地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2、旅游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条件等;3、政策因素,如某些地域可能禁止外国人进入等,或者动乱、骚乱条件下政策的限制措施等;4、旅游地经济发展水平,很明显地,即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但经济水平低,用于该地区的车、船、飞机数量很少,不便于旅游人员的行动等。
投资可由政府、企业和社会投资。
㈣ 旅游业对当地的经济有什影响
1、增加外汇收入。随着国际政治、经济、文化交流发展,作为国家支付手段的外汇,其作用日益显著。作为外汇收入的旅游业在国家创汇,平衡国际收支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这已经为实践所证明,为人们所认识。
2、发展地区经济。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很强的产业,吃、住、行、游、购、娱是旅游的六大要素。要有吃、有住、进得来,出得去,有物可购,有处去乐。因此,旅游的发展,必然不断带动与这要素直接相关的饮食、建筑、交通、邮电通讯、园林、商业、轻纺、保险等行业的发展。
3、增加就业机会。由于旅游业促进了许多行业的发展,使整个社会就业机会增多。旅游业是一种综合性的行业,它不但能直接向社会提供就业机会,而且能间接地为社会提供就业机会。按国际的习惯测算,旅游业直接就业与间接就业的人员比例大约为1:5。
4、扶贫。旅游业是见效快、永久性的扶贫开发项目。从国际国内旅游业的发展过程可以看出,旅游业发展的速度,远远快于各种产业发展的速度。旅游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才成为一个产业的,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里,就迅速发展成世界第一大产业。这种发展速度,是任何一个产业都难以比拟的。因此,旅游业是短、平、快,永久性的扶贫开发项目。
材料来源:http://ke..com/link?url=rkmYU9Px6Xjo7U--NQhPelW-bwQjG4HlnoPGZ-
㈤ 旅游给当地的经济带来了哪些影响
由于经济、文化和地理位置等原因民俗文化资源一度被闲置和封闭,现有的一些旅游景点经济疲软,旅游品位低下,国内外旅客很少光顾,从而使当地旅游业与外界的市场旅游经济严重脱节。面对这样的现状,应扬其所长,避其所短。民俗资源丰富则是自己所长,故应以开发民俗作为自己的旅游特色优势。
对于民俗文化旅游而言,其经济效益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自身的经济效益,二是通过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带动地区经济。前者一般只有在其经济效益程度上的差别,后者则是旅游业的决策关键。本文围绕以上的两点,进行论述。
(一)
民俗文化是以民间文化和民俗风情为主体的民族民间的物质上、精神上和制度上的传统,它包括生产与生活习俗、游艺竞技习俗、岁时岁日习俗、礼仪制度习俗、社会组织习俗、民间文学艺术等。当前,国际旅游趋势在向文化旅游发展,以弘扬民族民间文化、展现民族地域特色的民俗旅游越来越受到重视。民俗旅游浓郁的文化气息和可观的经济效益是其能够得到大力发展的两大优势。
旅游业是在改革开放大潮中应运而生的新兴产业。而民俗游则是其新兴的旅游专项产品。民俗旅游开发是为地区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跨越式的贡献。"民俗旅游已成为当今旅游业的一个亮点。发展民族旅游业应做到:自觉地执行民俗文化的保留和传承原则;旅游开发商应注意保护民俗文化;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原则。"(摘自《边疆经济与文化》2005年第7期)由此可以看出,注重民俗旅游开发的经济效益已成为当代发展民族旅游业的一项重要原则。
(二)
民俗旅游资源的开发应该向多元化、综合化方向发展, 不能只满足于风土人情的展示和民俗歌舞的表演, 还应充分结合独特的自然旅游资源和底蕴深厚的当地文化, 将自然风光与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等不同类型的旅游资源有机结合, 从而增强旅游资源的吸引功能, 提高其观赏价值, 丰富和增强民俗旅游的内涵和生命力,以此带动地区的各项经济发展。
经济效益是民俗旅游首先考虑的重要因素,只有能够获取最大经济效益的旅游开发才是成功的。我国旅游产业发展模式经历了从速度型向效益型转变的过程,促进了游客数量增长,增加了因旅游带来的各项经济收入。其中因各地的民俗所拉动的地区其它产业经济如饮食、住宿、购物、交通、就业、招商引资等都收获不小。
曾有这样一段话说,"我国具有非常丰富的旅游资源,改革开发以来,旅游业发展得到各级政府的重视,旅游资源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厦门日报》1994年2月10日)这段话中的第二句话,"各级政府重视",也得到了旅游为经贸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条件的回报。既然旅游搭台,经贸唱戏,已为实践证明了的较好的活动方式,把民俗风情游尽量纳入其中,也就要风得风,要雨得雨,以它固有的、独特的文化底蕴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从而构成了良性的循环体经济。
民俗旅游是国外了解我国地方的窗口,也是我国各民族、各地方向世界的通道,近几年,国际旅游业出现了以民俗为主的态势。民俗旅游作为一种普遍模式的生活方式,具有很多优点,对旅游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发展民俗旅游业有利于发挥当地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
一般来说,一个国家、一个地域的民俗,其民俗品格越鲜明,原始风格越浓,历史氛围越重,地方差异越大,就越具有地方资源优势,就越能吸引异国异域的旅游者。而旅游者的到来,不仅能是他们了解这个地方,更重要的是,他们的到来,也给旅游地带来了极大的财富,同时,带动了整个地区甚至是整个国家的经济发展。
一方面,可以直接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直接带来经济效益,如充分利用颇具民俗风情的民间建筑、饮食、游艺等建立民俗村、景区等;另一方面,利用民俗文化旅游资源为地方经济的发展服务。旅游业产出对经济贡献可表现于旅游消费支出所产生的乘数效应上。所谓旅游乘数就是旅游业创造的总效益与其创造的直接效益之比。 这一比例越大,乘数效应越大,从而拉动的地区经济效益也就越大。
由此可见发展民俗旅游对旅游的经济影响是直接且重要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也是不可小视。
㈥ 经济地理学第二章概念经济可进入性作业答案
是指 城市的 交通
以江苏为例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交通十分发达,城市出版入便捷。
苏州权至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为86公里,并配有高等级机场专用公路,使苏州至虹桥机场路程仅为70分钟。到苏州旅游观光的海外游客绝大部分由虹桥机场出入境,上海虹桥机场已成为苏州飞往国内各大城市及世界各地的主要口岸。除此之外,苏州西郊的光福机场已开通苏州至北京和苏州至佛山航线。
苏州火车站是被铁道部授予的全国一级火车站,可容纳1500人同时候车,还设有高等级贵宾候车室。苏州火车站每天近95趟次列车到发,日客流量4万人次以上。
苏州通往周边城市的公路网特别发达,有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318国道、苏虞公路、苏杭公路等,苏嘉杭高速公路目前正在建设之中,2000年10月1日将全线贯通。
苏州还保留了水上特色内河航运线--苏杭客轮。苏杭客轮每天傍晚开航,夕发朝至,沿京杭古运河运行,旅客们在天黑前可以一路浏览江南古桥、古镇、古渡、古纤道,领略水上人家风情和江南田园风光。苏杭客轮每天约发6至8艘客拖船,日送旅客近1000人次。
可进入性 可 促进当地 经济增长
㈦ 旅游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积极影响和作用是什么
作用于影响
旅游业可以为国家和社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入,摆脱地区贫困,因其投入一般较低,因此对贫困地区的帮助是巨大的。
促进了商业消费,加速了经济增长。
合理和优化了产业结构部门,作为非生产性行业,带动了其它的相关产业。
.跨国旅游的飞速发展对本国的外汇收入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㈧ 旅游的可进去性名词解释
按照文库的解释,旅游可进入性是指旅游资源所在地同外界交通往来的的通畅和便利程度,也就是说不仅要便利游客的来访,而且要便利游客结束访问后的离开。
因此,可进入性有这几方面组成:1、旅游地的自然条件,如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等;2、旅游地的基础设施状况,如公路、铁路、航空、水运条件等;3、政策因素,如某些地域可能禁止外国人进入等,或者动乱、骚乱条件下政策的限制措施等;4、旅游地经济发展水平,很明显地,即便基础设施配套完善,但经济水平低,用于该地区的车、船、飞机数量很少,不便于旅游人员的行动等。
㈨ 什么叫做可进入性可进入性对区域经济发展有什么影响
是指 城市的 交通
以江苏为例
苏州地处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内交通十分发达,城市出入便捷。
苏州至容上海虹桥国际机场为86公里,并配有高等级机场专用公路,使苏州至虹桥机场路程仅为70分钟。到苏州旅游观光的海外游客绝大部分由虹桥机场出入境,上海虹桥机场已成为苏州飞往国内各大城市及世界各地的主要口岸。除此之外,苏州西郊的光福机场已开通苏州至北京和苏州至佛山航线。
苏州火车站是被铁道部授予的全国一级火车站,可容纳1500人同时候车,还设有高等级贵宾候车室。苏州火车站每天近95趟次列车到发,日客流量4万人次以上。
苏州通往周边城市的公路网特别发达,有沪宁高速公路、312国道、318国道、苏虞公路、苏杭公路等,苏嘉杭高速公路目前正在建设之中,2000年10月1日将全线贯通。
苏州还保留了水上特色内河航运线--苏杭客轮。苏杭客轮每天傍晚开航,夕发朝至,沿京杭古运河运行,旅客们在天黑前可以一路浏览江南古桥、古镇、古渡、古纤道,领略水上人家风情和江南田园风光。苏杭客轮每天约发6至8艘客拖船,日送旅客近1000人次。
可进入性 可 促进当地 经济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