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产品脸谱专卖店
① 《知识产权》著作权案例分析二
1、是。甲的题抄字符合著作权的客体的全部三个构成要件。即作品必须是一种智力创作成果、作品必须具有独创性、作品必须具有可复制性。
2、乙构成侵权。根据著作权法的有关规定,美术作品著作权的归属。美术作品包括绘画、书法、雕塑、建筑等作品。美术作品原件所有权的转移,不视为作品著作权的转移,但美术作品原件的展览权归原件所有人享有。
旅行社不构成侵权,因其不知乙未获得甲的授权,属于善意取得。
回答者: 郑庄公 - 副总裁 十级 11-28 18:03
本人自己引用自己的答案。
② 求一篇旅游日记
2008年8月12日星期二文化日记
国家旅游局有关负责人今天在北京国际新闻中心表示,奥运后中国将迎来旅游高峰。奥运会开幕前后,奥运签约饭店预订率不断提高。截至8月10日,北京签约饭店平均出租率达81.2%,奥运主办和协办六城市8月11日当天共接待入境团队游客6000多人。根据以往国外举办奥运会的城市所做的调查,奥运赛事期间,游客将以观众为主,部分游客会回避赛事旅游高峰选择赛后旅游。国家旅游局已将2008年确定为“中国奥运旅游年”,并以“北京奥运,相约中国”为宣传主题开展推广活动。
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带给人们的巨大震撼。文化部原副部长刘德有说,中国历史文化成为奥运会开幕式上的重头戏,不仅是奥林匹克与中华古国的一次握手,更是世界文化与中国文化的一次交汇。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迟福林认为,北京奥运会以其独特的开幕式展示了中国的“和”文化。其最大特征就是对和谐理念的追求和张扬。国家一级演员、梅花奖获得者陈素珍认为,“和”字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开幕式上反复展现的“和”字体现了儒家思想的“礼之用,和为贵”的理念。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于丹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是“很中国的文化仪式”,其最大特点是“写意”。这样的大型演艺活动给人震撼不难,但让人感动不易。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却让人“感动连成片”。尤其是姚明和小林浩的携手出场,更令人感动。“姚明是体育上的骄傲,是中国当之无愧的巨人;而小林浩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巨人,他体现了我们民族面对困难时的修复力。两个人都是中国魂!”
“奥林匹克”这个音译的迷人洋词,在今天的中国早已妇孺皆知,而在百年前“奥风东渐”之初,我们的前辈给他的译名却是另一个音译兼意译的名字:“我能比呀”。 早先中国人曾被侵略者蔑称为“东亚病夫”,这个词的翻译表现了人们甩脱屈辱的心理意涵。法制日报说,今日之中国可谓日新月异、蒸蒸日上。从“我能比呀”到“奥林匹克”,竞技体育在中国正越发自信地回归到体育,同时又逐步超越体育成为一种人生哲学。我们不再纯粹为了金牌而去比赛,更是在享受这一切。我们无意向世界证明什么,我们更乐意向世界展示中国。
自奥运会开幕以来,各国元首及元首夫人纷纷来到潘家园淘宝。其中,印度国大党主席索尼娅·甘地夫人对苗家绣衣情有独钟。奥运开幕首日,索尼娅夫人身着印度传统服饰,携随从一行十余人来到潘家园旧货市场。绕过书画区,索尼娅夫人在九排的苗绣区驻足,被图案精致、做工考究的苗族服饰吸引。经过一番讨价还价,索尼娅夫人从苗家姑娘吴大姐手中购得三条“绣花衣裙”。对民族风情浓郁的苗族服饰情有独钟的索尼娅夫人,在另外一家苗绣店铺,再次购买了两条绣裙后,才尽兴而归。
国家邮政局发行《第29届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幕纪念》纪念邮票一套1枚,面值1.20元。同时发行《北京2008年奥林匹克博览会开幕纪念》纪念邮票一套2枚和1枚小型张。奥运会开幕纪念邮票选取开幕式过程中的场景元素作为画面主图,邮票由开幕式总导演张艺谋和陈名杰先生合作设计。
北京2008奥运会系列音像制品的第一个产品——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光盘热销京沪。在北京王府井书店,开幕式光盘一天就销售过千张,打破王府井书店单日单音像品种的销售纪录。在上海,第一天上市的数量在6000套,考虑到购买需求,有关销售方正在连夜赶工制作。
中国移动新闻发言人说,从8月8日22时至8月9日24时,26小时内奥运主题歌《我和你》无线下载量达到573万次,每小时有22万人次下载。此举开创了无线音乐史上最快的传播速度,同时开创了有史以来全球音乐单曲最快发售纪录,是本届奥运超越以往的独特亮点。
秦始皇兵马俑真品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内的强生奥运展示中心展示,包括一件立射俑、一件跪射俑、两件军吏俑和一件已修复的残俑。1987年,秦兵马俑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并且很少在博物馆以外进行专题性展览。
考古人员在新疆天山发现雕刻在巨大冰川漂砾石上的奇怪“脸谱”。刻有“脸谱”的巨大冰川漂砾石背面呈灰黑色,高3米,宽3.5米,正西面因冰川磨蚀深凹下去,形成一个巨大的天然“神龛”,龛内呈白色,黑白对比分明。10余张夸张的“脸谱”就刻画在白色的凹陷内壁上,每个面孔的直径为20厘米至30厘米,共同的特征是大圆脸、招风耳、阔嘴,圆眼空洞地望着前方,有的还明显刻有夸张的头饰及发饰,与贵州的傩戏面具颇有几分相似。巨石所处的位置十分险要,刻有脸谱的一面朝向一条深涧,雪水奔泻而下。专家认为,这是一处萨满教的祭祀遗址,巨石上的人脸极有可能是萨满巫师作法时佩戴的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