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文旅发展 » 朱家角古镇旅游发展

朱家角古镇旅游发展

发布时间: 2020-12-20 20:42:38

1. 朱家角古镇好玩吗有什么特色吗

在江南水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所以去过周庄、同里的人,建议你再抽个空儿,从上海乘旅游专线巴士,到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称的朱家角看一看。

悠哉游哉朱家角
苍苍九峰白鹭,茫茫淀山湖畔。家家临水,户户通船。千栋明清建筑历经沧桑,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田山歌”“摇快船”“农具操”,乐趣盎然。来朱家角感受纯正的江南风情,实在悠哉游哉。
最佳看点:一展身手,一放歌喉,亲身参与的乐趣最浓厚。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据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正始建镇。朱家角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全镇占地47平方公里,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有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北大街,集江南豪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的席氏厅堂、清代“吴中七子”王卂纪念馆、更有古色古香的“江南第一茶楼”和极具江南水乡风情的水上“游船茶馆”...石板老街、深巷幽弄、拱形石桥、咿呀小舟、无不折射出古镇朱家角的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弄之幽,真可谓“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也。
放生桥

朱家角古镇的景区核心是“放生桥”,这是一座建于清代中叶的石拱桥,气势宏伟,构造匀称,是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放生桥”上,可一览古镇全貌。朱家角也因为“放生桥”,于纤细之中透露出几分豪气。
北大街
朱家角有北大街、东井街、西井街、大新街、东市街、胜利街、漕河街、东湖街、西湖街等几条老街。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大街,北大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街,又称“一线街”。街上民居、店铺鳞次拮比,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古意盎然。
课植园
江南官人马文卿的家宅,典型江南大户人家的别墅,这里汇聚了江南古建筑的大气豪华和苏州园林的小巧精致。小桥、流水、檐廊、假山错落有致,相映成趣。相机镜头里,随处可取是风景,铺天盖地的蝉鸣更衬托出这里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清幽与古远。

黛瓦民宅
石板老街、黛瓦民宅、深巷幽弄一无不展现朱家角典型的江南民居风貌。全镇九条老街,假依着漕港条条支流,构成宛如一把张开的大折扇。那临水而建、密密稠稠的民居宅第,一式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那些迂回曲折、鳞次栉比的旧居店铺,又将朱家角勾勒出多角、多弯、多弄、多巷的独特建筑布局。前街后河,隔岸相望是一条条平行的“姐妹老街”,有时老街处会出现一道”过街廊棚”,古风犹存,专为来往行人遮风挡雨,显得古色古香,俊秀清雅。

江南第一茶楼
建于清代。登上此楼,既能领略三面环水的秀丽风光,也可欣赏明清建筑楼群。临河百米长廊,东眺放生桥,西望小淀山。在品茶之余,还能欣赏茶楼中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清邮局

邮政局是清朝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信息传递官方机构。朱家角大清邮局遗址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朝邮局遗址,颇具研究价值。现经整理后对外开放。
报国寺
上海玉佛寺下院,原址关王庙,也是淀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庙,建于明代,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寺内有千年银杏、汉白玉释迦牟尼、观世音佛像合称报国寺三宝。

2. 上海朱家角古镇旅游区怎么样

朱家角古镇是上海四大古镇之一,中国历史文化名镇,4A景点,名气很大,游人内非常多。容

地点在上海西郊青浦区淀山湖畔,离市中心48公里。早在1700多年前前,这里就有村落集市。古镇以小桥、流水、人家的江南水乡、明清古镇为特色,有北大街(明清建筑第一街)、放生桥、珠溪园等景点。

朱家角古镇,是淀山湖畔一颗璀璨的明珠,千年古镇,瑰丽风光,青砖黛瓦、曲折小巷,古镇之美,等待着你的发现。 登上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赏夕阳西下,船夫划着船儿悠悠驶过,或是寻家小店,喝杯咖啡,看古老与现代交汇,风铃摇动着,心也静了下来。

3. 上海市朱家角镇的旅游景点

朱家角镇的旅游景点综述朱家角镇旅游资源丰富,淀山湖畔的上海水上运动场是具有国际现代化水上设施的活动中心;朱家角镇为上海四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是典型的江南水乡古镇。
圆津禅院,禅院是历史上为重要的文物储藏所,明清以来,为单孔拱形石桥、广交翰墨。此后凡七传二百余年,悉以书画名世,成为禅院遗留下来的仅有文物,但都精雕细刻,光彩耀目、义成泰酱园,楼上为马氏生活区。迎宾厅北为书城楼、漕港河边,初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原名“明远庵”。明嘉靖中毁于兵祸。
朱家角全景,名胜古迹,桥两旁青石扶手上的"飞云石",远眺四方,全镇景色一览无余,由上海云湖集团、树木成片,花卉簇拥,而村落之疏密,渔舟商舶之往来,得一览而尽之”,故有清华阁十二景之称。
慈门寺,即清华阁十二景中的;即圆律禅院,,令人心旷神怡。长长的碑廊内,后大部分为江苏省文管会接收、永丰桥和廊桥;名店有涵大隆酱园,是朱家角镇上除西井街的课植园外的又一座园林。

4. 朱家角古镇旅游发展的过去

苍苍九峰北麓,茫茫淀山湖之滨,有块47平方公里成折扇形的小镇,镶嵌在湖光山色之中。有人把她比作上海的威尼斯,有人把她比作淀山湖畔一颗明珠,如今这颗璀璨明珠又在“金色玉带”——318国道的依托下,放射出更夺目的光彩。这就是闻名遐迩的千年古镇朱家角,1991年被上海市政府命名为首批四大文化名镇之一。
朱家角地处江、浙、沪二省一市交通要枢,地理位置十分优越,东靠虹桥国际机场,北连昆山,南接嘉兴,西通平望,淀山湖下游、黄金水道漕港河穿镇而过。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36座石桥古风犹存,名胜古迹比比皆是。在玩腻了一个个雷同价高的人造景观后,人们莫不惊讶于上海市郊还有一块保存得如此完好的原汁原味、真山真水的天然景观,在这里可以寻找一种回归自然,崇尚野趣的享受。无怪乎一位同济大学的名教授在考察朱家角后,不觉赞叹:“朱家角有这么丰富的文化遗产,不仅是上海一宝,也是国家的瑰宝”。台湾著名已故作家三毛,到此曾为“小桥、流水、人家”的格局而迷恋,为清淳幽静,处处可画、时时有诗的风情而陶醉。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在视察了古镇朱家角后,不禁欣然命笔,写下了“全国历史名镇朱家角”几个大字。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这里的天然外景不禁被许多影视导演慧眼相中,而纷至沓来,把水乡古镇的婀娜风姿,一次次地搬上银幕、电视,有时会出现几部影视同时开拍的盛况,朱家角一时成了海内外影视竞相拍摄的热点,被人誉为“沪郊的好莱坞”。
名镇朱家角历史渊源流长,1958年大炼钢铁时,镇人为了找铁,曾奇迹般地把镇北大淀湖车干,在湖底,人们意外地发现了大量新石器时代遗物,被证明是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和西周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遗存。1959年,又在淀山湖中捞起大量石刀、石犁、石纺轮、印纹陶片等,这些新石器时代至战国时代的遗物,足以证明数千年前朱家角的先民就在这里劳动生息、繁衍了。
1930年,镇上出版的《骊珠报》上刊载过一段“镇东祥凝浜发掘出东吴大将军甘宁之墓”一事,更能证明在1700多年前的三国时期,朱家角就已形成村落集市了。据史料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名朱家村。镇上的圆津禅院、慈门寺等古寺名刹均建于元代至正年间,可想而知,古镇当时已人丁集居,初具规模。由于贯穿全镇的漕港河水运方便,遂商业日盛,烟火千家。至明万历年间正式建镇,名珠街阁,又称珠溪。清嘉庆年间编纂的《珠里小志》,把珠里定为镇名,俗称角里。宋如林在《珠里小志》序中,曾有这样描述:“今珠里为青溪一隅,烟火千家,北接昆山,南连谷水,其街衢绵亘,商贩交通,水木清华,文儒辈出……过是里者,群羡让耕让畔之风犹古,而比户弦歌不辍也,虽与高阳里,冠盖
里媲美可也”。从中可领略到200年前朱家角之繁荣及人情风貌。
朱家角以它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及便捷的水路交通,商贾云集,往来不绝,曾以标布业著称江南,号称“衣被天下”,成为江南巨镇,时有诗曰:“鱼米庄行闹六时,南桥人避小巡司,两泾(朱泾、枫泾)不及珠街阁,看尽图经总未知”。明末清初,朱家角米业突起,带动了百业兴旺,时“长街三里,店铺千家”,老店名店林立,南北百货,各业齐全,乡脚遍及江浙两省百里之外,遂又有“三泾(朱泾、枫泾、泗泾)不如一角(朱家角)”之说。
民国期间,米业鼎盛,所产青角薄稻,在上海米市独占鳌头,远销京城海外,每逢稻谷登场,最高峰达二、三万石(1500—2250吨),日收油菜籽600吨,所产“朱家角菜油”行销百里以外,远近闻名,还有工业、手工业、钱庄典当、金融业、碾米厂、发电厂,均开全县之首,起步早,发展快,时北大街、大新街,沿街两侧,大小商号,鳞次栉比,全镇坐商有千户之多,夜市闹如白昼。逢年过节,更有外地商贩前来赶集,酒肆茶楼几乎日夜营业,大商小贩走街串巷,点心小吃通宵达旦,其时粜稻谷的农船,成千上百涌来,漕港河为之阻塞。
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
湖,即天然淡水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湖东区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区,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区芦苇轻摇,惊起野鸭水鸟,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名镇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如果说九百岁的水镇周庄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镇朱家角则具气势磅礴、大家闺秀的风采。首先朱家角古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周庄面积的三倍多,家大,自然游玩的地方就多,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两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一桥,当推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气势磅礴。站在桥顶,看七月廿七摇快船,是再好莫属,而其他三十几座古石桥之壮美也并不逊于周庄,论构筑和工艺,朱家角中和桥和西栅桥较周庄双桥更坚,而那些特色桥更是周庄无法比拟的。三步之遥的“高低桥”,“微缩景观”的课植桥,“咭咯”作响的戚家桥,“纪念国耻”的永丰桥……。
一街,那是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经沧桑,还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线天”独特构筑,令人啧啧称奇。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称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成为江南古镇最热闹的古老街道,是江南其他古镇所望尘莫及的。
一寺,是报国寺,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内缅甸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玉佛、新加坡赠送的第一尊白玉观音及千年古银杏,称为报国寺“三宝”。
一庙,是城隍庙,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香烟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
一厅,是席氏厅堂,集江南豪门大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特别“墙门砖雕”堪称一绝,其图案优美,雕花之精细,技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一馆,即是“王昶纪念馆”,展出清代乾隆十九年进士、刑部右侍郎,称为“吴中七子”的王昶的腊人腊像、诗字画、碑刻、织布机、老式床等近百件实物展品,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晶位极高。
二园,是课植园和珠溪园,一个古老,一个现代;一个庞大,一个精巧,相映成趣。课植园是一处庄园式园林建筑,占地96亩,园由马文卿建于1912年,乃寓“一边课读,一边耕植”以应园名,园内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园中亭台楼阁,廊坊桥树,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构思精巧,在私人园林建筑中实为罕见。而珠溪园,则建于1956年,占地70余亩,小巧玲珑,景色优美,布置成春、秋、冬三园,各具特色,还辟有儿童乐园、餐厅、茶室、商店,为休息、进食、购物、游玩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三湾,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年,“古弄旅游”越来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们的青睐,是一项颇有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处女地。
名镇朱家角迷人之处还有是世人皆知的“三多”,就是名人多,明清建筑多,河埠、缆石、茶馆多。
首先名人多,主要是朱家角环境幽静,气候宜人,是读书做学问的风水宝地,历来文儒荟萃,人才辈出,明清两代共出进士16人,举人40多人。其中知名度较高的有清代学者王昶、御医陈莲舫、小说家陆土谔、报业巨头席子佩、画僧语石等。
其次,深宅大院明清建筑多。历史上许多富贵人家和文人雅士在此建园造宅,全镇古宅建筑有四、五百处之多,风火墙、石库门、墙门人家随处可见。“三泖渔庄”、“王昶故居”、“福履绥祉”,还有席氏厅堂、陆氏世家、陈莲舫故居、仲家厅堂等数十处,还有无数沿街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黛瓦粉墙,明清风格组成一幅明清水墨画卷。
三是河埠、缆石、茶馆多。朱家角是水的故乡,水多桥多,河埠多,紧挨在一起的缆船石,也不计其数,那造型各异的水桥,那千姿百态的缆船石,布满全镇的大河小巷,这些江南水镇特有的景观,细细欣赏观察,不觉令人兴趣盎然,耐人寻味,简直是历史、文物、建筑、风情、艺术等内容构成的综合体。有凸出石驳岸的“两面河滩”,有凹进石驳岸的“单面河滩”,更有“人从前门进,河滩从屋后出”的“隐身河埠”。而那些镶嵌在水巷石驳上的花岗石浮雕缆船石更是琳琅满目,趣味无穷,有的雕成牛角,有的凿成宝剑,有的刻成怪兽,面目狰狞,有的琢成如意,呈现吉祥、古朴的美,这些已有几百年历史的雕刻艺术将古镇点缀得更具风韵。古镇茶馆,大多集中在放生桥、北大街一带,不下十几爿之多,有豪华型新辟的“放生桥茶楼”,有年代久远古老的“俱乐部茶楼”,更有古色古香的“淼趣楼”,也有排门板门面、几张桌子几条长凳,简易廉价的农家茶馆,最有趣和令人欣喜的是“茶馆开到游船”上的“游船茶馆”,分为两层,舱内顶上,均可入座茶客,茶船上还备有电视、扑克、象棋、干湿点心,在茶船上品香茗、望廊桥、看水景、听流水,煞是优哉悠哉,不亦乐乎。
名镇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不临其境,难言其妙,不踏石板老街,不探深巷幽弄,不走拱型石桥,不乘咿呀小舟,又如何体现“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的感觉?!

5. 人民广场到朱家角古镇旅游区怎么走

公交线路:地铁来2号线自 → 轨道交通17号线 → 青岑线,全程约51.3公里

1、从人民广场乘坐地铁2号线,经过10站, 到达虹桥火车站

2、乘坐轨道交通17号线,经过11站, 到达朱家角站

3、步行约230米,到达珠溪路沪青平公路站

4、乘坐青岑线,经过3站, 到达祥凝浜路酒龙路(朱家角)站

5、步行约290米,到达上海朱家角古镇旅游...

6. 上海朱家角古镇里面有什么景点,好玩么

大上海的后花园--朱家角
名镇朱家角迷人的自然风光,在一山一湖。真山真水显现出江南水乡之特色,山名叫淀山,山虽不高,名气极大,为浙西天目余脉,此山为始,如登山望湖,有“淀峰晚照”一景可赏。

湖,即天然淡水淀山湖,面积达62平方公里,湖东区大部分在朱家角境区,有11个杭州西湖面积大,乘艇游湖,茫茫水天一色,湖区芦苇轻摇,惊起野鸭水鸟,顿觉远离尘嚣,心旷神怡。名镇朱家角更迷人、更具古镇特色的人文景观,是一桥、一街、一寺、一庙、一厅、一馆、二园、三湾、二十六弄。如果说九百岁的水镇周庄小巧精致、似小家碧玉,而千年古镇朱家角则具气势磅礴、大家闺秀的风采。首先朱家角古镇面积达1.5平方公里,为周庄面积的三倍多,家大,自然游玩的地方就多,漕港河将朱家角分成两半,北岸井亭港,南岸北大街,两岸遍布蜿蜒曲折的小巷,花岗岩石的街面,青砖黛瓦的明清建筑及众多的历史遗迹。

一桥,当推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也是江南地区最大的五孔大石桥,气势磅礴。站在桥顶,看七月廿七摇快船,是再好莫属,而其他三十几座古石桥之壮美也并不逊于周庄,论构筑和工艺,朱家角中和桥和西栅桥较周庄双桥更坚,而那些特色桥更是周庄无法比拟的。三步之遥的“高低桥”,“微缩景观”的课植桥,“咭咯”作响的戚家桥,“纪念国耻”的永丰桥……。

一街,那是沪上第一明清街北大街,久经沧桑,还保存得如此原汁原味,那“一线天”独特构筑,令人啧啧称奇。有“长街三里,店铺千家”之称的北大街,老式店招林立,大红灯笼高挂,成为江南古镇最热闹的古老街道,是江南其他古镇所望尘莫及的。

一寺,是报国寺,为上海玉佛寺下院,寺内缅甸白玉雕成的释迦牟尼玉佛、新加坡赠送的第一尊白玉观音及千年古银杏,称为报国寺“三宝”。

一庙,是城隍庙,已有200多年历史的城隍庙,青瓦黄墙,飞龙翘角,吉祥葫芦,花格落地长窗,呈现古意盎然、香烟袅绕、肃穆壮丽的景象。其中“斗拱戏台”、“木刻横梁”及“中堂画轴”(现已废)被称为城隍庙“三宝”,十分罕见。

一厅,是席氏厅堂,集江南豪门大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特别“墙门砖雕”堪称一绝,其图案优美,雕花之精细,技法之高超,让人叹为观止。一馆,即是“王昶纪念馆”,展出清代乾隆十九年进士、刑部右侍郎,称为“吴中七子”的王昶的腊人腊像、诗字画、碑刻、织布机、老式床等近百件实物展品,内容丰富,史料翔实,晶位极高。

二园,是课植园和珠溪园,一个古老,一个现代;一个庞大,一个精巧,相映成趣。课植园是一处庄园式园林建筑,占地96亩,园由马文卿建于1912年,乃寓“一边课读,一边耕植”以应园名,园内建有书城,又辟有稻香村,园中亭台楼阁,廊坊桥树,厅堂房轩,一应俱全,各种建筑及生活用房200余间,布局错落有致,疏密得体,构思精巧,在私人园林建筑中实为罕见。而珠溪园,则建于1956年,占地70余亩,小巧玲珑,景色优美,布置成春、秋、冬三园,各具特色,还辟有儿童乐园、餐厅、茶室、商店,为休息、进食、购物、游玩于一体的理想场所。

三湾,即:三阳湾、轿子湾、弥陀湾。人行街上,前后左右都是房,以为到了路尽头,直角拐弯,一街市面在眼前,令人产生别有洞天的奇妙感觉,这种在老街上出现奇特拐弯的景观,是其他古镇难得一见的,非朱家角不能见到。

二十六弄,实际是朱家角的古弄何止26条,每街每路都有弄,路通街,街通弄,弄通弄,形成网络式棋盘格局,朱家角的古弄幽巷又以多、古、奇、深,名闻遐迩,这在一般江南其他古镇上是不能相比的。穿弄走巷,如入迷魂阵,趣味无穷,寻古探幽,领略北方胡同式的情趣,又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近年,“古弄旅游”越来越受到外地人和老外们的青睐,是一项颇有价值,有待进一步开发的处女地。

朱家角,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园之精,酒之醇,花之香,让人心旷神怡..

7. 朱家角古镇有什么玩

在江南水乡,流传着这样一句话:“南周庄,北周庄,不及朱家一只角。”所以去过周庄、同里的人,建议你再抽个空儿,从上海乘旅游专线巴士,到素有“上海威尼斯”之称的朱家角看一看。

悠哉游哉朱家角
苍苍九峰白鹭,茫茫淀山湖畔。家家临水,户户通船。千栋明清建筑历经沧桑,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田山歌”“摇快船”“农具操”,乐趣盎然。来朱家角感受纯正的江南风情,实在悠哉游哉。
最佳看点:一展身手,一放歌喉,亲身参与的乐趣最浓厚。
小桥流水
“小桥流水天然景,原汁原味明清街”。据记载,朱家角在宋、元时已形成集市,明万历年间正始建镇。朱家角又名珠街阁,雅称珠溪。全镇占地47平方公里,镇内河港纵横,九条长街沿河而伸,千栋明清建筑依水而立,三十六座石桥古风犹存。有沪上第一石拱放生桥、“长街三里,店铺千家”的北大街,集江南豪富人家建筑之大成的席氏厅堂、清代“吴中七子”王卂纪念馆、更有古色古香的“江南第一茶楼”和极具江南水乡风情的水上“游船茶馆”...石板老街、深巷幽弄、拱形石桥、咿呀小舟、无不折射出古镇朱家角的水之美、桥之古、街之奇、弄之幽,真可谓“船在水上行,人在画中游”也。
放生桥

朱家角古镇的景区核心是“放生桥”,这是一座建于清代中叶的石拱桥,气势宏伟,构造匀称,是朱家角的标志性建筑。站在“放生桥”上,可一览古镇全貌。朱家角也因为“放生桥”,于纤细之中透露出几分豪气。
北大街
朱家角有北大街、东井街、西井街、大新街、东市街、胜利街、漕河街、东湖街、西湖街等几条老街。其中最有名的是北大街,北大街是上海市郊保存得较为完整的明清建筑街,又称“一线街”。街上民居、店铺鳞次拮比,粉墙黛瓦,错落有致,曲径通幽,古意盎然。
课植园
江南官人马文卿的家宅,典型江南大户人家的别墅,这里汇聚了江南古建筑的大气豪华和苏州园林的小巧精致。小桥、流水、檐廊、假山错落有致,相映成趣。相机镜头里,随处可取是风景,铺天盖地的蝉鸣更衬托出这里世外桃源般的宁静、清幽与古远。

黛瓦民宅
石板老街、黛瓦民宅、深巷幽弄一无不展现朱家角典型的江南民居风貌。全镇九条老街,假依着漕港条条支流,构成宛如一把张开的大折扇。那临水而建、密密稠稠的民居宅第,一式灰瓦叠叠,白墙片片,黑白相间,布局紧凑而典雅;那些迂回曲折、鳞次栉比的旧居店铺,又将朱家角勾勒出多角、多弯、多弄、多巷的独特建筑布局。前街后河,隔岸相望是一条条平行的“姐妹老街”,有时老街处会出现一道”过街廊棚”,古风犹存,专为来往行人遮风挡雨,显得古色古香,俊秀清雅。

江南第一茶楼
建于清代。登上此楼,既能领略三面环水的秀丽风光,也可欣赏明清建筑楼群。临河百米长廊,东眺放生桥,西望小淀山。在品茶之余,还能欣赏茶楼中具有江南水乡特色的民间文艺表演。
大清邮局

邮政局是清朝时由西方传入中国的信息传递官方机构。朱家角大清邮局遗址是目前上海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清朝邮局遗址,颇具研究价值。现经整理后对外开放。
报国寺
上海玉佛寺下院,原址关王庙,也是淀山湖畔一座著名的古庙,建于明代,明崇祯十三年(1640年)重建。寺内有千年银杏、汉白玉释迦牟尼、观世音佛像合称报国寺三宝。

热点内容
微山湖岛旅游攻略 发布:2021-03-16 21:45:18 浏览:387
适合78月份国内旅游的地方 发布:2021-03-16 21:42:27 浏览:6
文化旅游部单位 发布:2021-03-16 21:42:22 浏览:118
深圳周边游推荐免费的 发布:2021-03-16 21:42:18 浏览:696
塑州旅游景点 发布:2021-03-16 21:40:53 浏览:84
道观河风景旅游区发展前景 发布:2021-03-16 21:39:53 浏览:658
旅行社psd 发布:2021-03-16 21:39:03 浏览:174
常州旅游业发展现状 发布:2021-03-16 21:35:14 浏览:330
棋牌在线游戏必去797ag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217
有四个旅游团三条路线 发布:2021-03-16 21:33:30 浏览: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