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项目背景
『壹』 张家界游玩方案项目背景怎么写
第一部分、张家界市情介绍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1988年5月因旅游建市,原名大庸市,1994年更名为张家界市,辖永定、武陵源两区和慈利、桑植两县,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总人口171万。
张家界拥有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全国文明风景区“六张烫金的名片”。
中国首批世界自然遗产。1992年武陵源风景名胜区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是我国首批入选的3个世界自然遗产之一。
全球首批世界地质公园。2004年武陵源地质公园进入《世界地质公园名录》,是全球首批28个世界地质公园之一。
世界“张家界地貌”命名地。2010年武陵源核心景区独特的石英砂岩峰林地貌被国际地貌学家协会命名为“张家界地貌”。
中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1982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建设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这是我国第一个国家森林公园。
全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2006年武陵源风景旅游区获评全国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2009年武陵源风景区获评第二批全国文明风景旅游区。
张家界是湖南开放的窗口、迎宾的客厅、美丽的名片和旅游的龙头。
开放的窗口。张家界口岸是国家一级口岸,荷花机场是武陵山片区唯一的国际机场,湖南两个国际机场之一。
迎宾的客厅。张家界是省外游客来湖南的重要目的地和境外游客来湖南的首选目的地。
美丽的名片。张家界拥有世界绝版的旅游资源,奇峰三千、秀水八百,被喻为“扩大的盆景、缩小的仙境”。森林覆盖率全省第一,生态环境质量良好。
旅游的龙头。张家界是湖南旅游的核心吸引物,历届省委省政府坚持把张家界定位为湖南旅游的龙头进行重点支持和培育。经过建市30年的发展,张家界旅游产业发展已具备较好的基础,城镇建设框架初步成型,湖南旅游的龙头作用得到较好发挥。
张家界是少数民族聚居区。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75.28%,其中土家族约占66.43%,白族约占6.45%、苗族约占1.62%,民族文化浓郁独特,全市有非物质文化遗产15类730多项,桑植民歌为全国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
张家界是革命老区和贺龙元帅的故乡。市域曾是湘鄂西、湘鄂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策源地和中心区域,四个区县均为国家一级“苏区”,先后有20多万人参加革命,其中红军2万多人,到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有6万多红军将士和革命群众英勇牺牲。贺龙元帅的故乡在桑植县洪家关白族乡。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在桑植县刘家坪白族乡。
张家界是武陵山区。处武陵山脉腹地,四个区县均为武陵山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核心区域。
张家界是生态功能区。属长江流域重要生态安全屏障区,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9.6%,有市级以上森林公园6处,其中国家森林公园4处。有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81种,建有市级以上自然保护区8个,其中国家级2个,保护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1/10。张家界大鲵、张家界椪柑、湘西黄牛、杜仲、茅岩莓茶等特产闻名遐迩。
张家界同时也是知名旅游区。旅游资源丰富独特,武陵源风景区217.4平方公里石英砂岩峰林世界绝版,全市有各类景区景点300多个(其中等级旅游区18家),旅游交通便捷,有各类宾馆酒店近1000家(其中星级宾馆43家),床位6.36万张。2017年全市全年共接待游客7335.81万人次,同比增长19.41%;过夜游客3469.44万人次,同比增长21.45%;实现旅游收入623.78亿元,同比增长21.86 %。旅游业占GDP的比重超过50%。旅游业是我市主导产业。
第二部分、张家界旅游资源
一、5A级景区
1.武陵源风景名胜区
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是张家界核心景区,是国家首批5A级旅游景区,由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索溪峪、天子山、杨家界四大景区组成,总面积398平方公里,属砂岩峰林地貌,素以峰、谷、水、林、洞著称。
(1)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
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自然风光以峰称奇、以谷显幽、以林见秀。其间有奇峰3000多座,如人如兽、如器如物,形象逼真,气势壮观,有“三千奇峰,八百秀水”之美称。主要景区有黄石寨、金鞭溪、袁家界和杨家界。
1黄石寨:是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境内最著名的景区,素有“不到黄石寨、枉到张家界”之说。相传,张良师傅黄石公曾到这里炼丹,黄石寨因此而得名。黄石寨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中部,为一巨大方山台地,堪称武陵源最美观景台。境内主要景点20余处。代表景点有天书宝匣、南天一柱、定海神针、天然避画、摘星台、五指山、金龟岩等。
2金鞭溪: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东部,因流经金鞭岩而得名。金鞭溪西汇琵琶溪、东入索溪,是一条曲折幽深的峡谷。两岸风景秀丽,景点目不暇接,代表景点有金鞭岩、神鹰护鞭、紫草潭、千里相会等。
3鹞子寨: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东部,以险著称,据说鹞子都难以飞过,所以取名鹞子寨。玉兔望月、老鹰嘴、指点江山、梭标峰、凌空惊魂、千山万壑、排山倒海等。
4袁家界:位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北部,东邻金鞭溪、远眺鹞子寨、南望黄石寨。是镶嵌在武陵源核心景区的一颗明珠。相传后唐时期,黄巢起义失败后,黄巢手下有一袁姓将士躲避追捕在此隐居,并以自己姓氏命名这里为“袁家界”。代表景点有天下第一桥、迷魂台、后花园等。
(2)索溪峪景区
索溪峪景区以地貌多种和景类齐全而动人心弦,与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相连,北与天子山毗邻。主要景区有水绕四门、十里画廊、西海、百丈峡、宝峰湖和黄龙洞。
1水绕四门:位于索溪峪景区西部,原名止马塌,境内因有三条溪水分别从西、北、南三谷口流出,最后汇后索溪,故称水绕四门。代表景点有张良墓、四十八将军岩等。
2西海:位于索溪峪景区的西部,有“峰海”之称。峰海、林海和云海合一,即为西海之特色。主要景点有猴园、南天门、天台、无字碑、宝峰塔等。
3百丈峡:耸立于溪流旁,高约300米,长约800米。相传,明朝初年农民起义军领袖向大坤曾在此与官军交战达一百次之多,故又名“百仗峡”。代表景点有百丈峡壁、摩崖石刻等。
4十里画廊:位于索溪峪景区西北部。主要有寿星迎宾、转阁楼、采药老人、三姊妹峰等。
5黄龙洞:黄龙洞属典型喀斯特,享有“世界溶洞奇观”、“世界溶洞全能冠军”、“中国最美旅游溶洞”。
6宝峰湖:为群峰环抱的人工湖,原名施家峪水库,因境内有宝峰山而更名。代表景点有宝峰飞瀑、高峡平湖、宝峰寺等。
(3)天子山景区
位于武陵源北部,因明初土家族领袖向大坤自称天子而得名,素有“峰林之王”的美称,东、西、南三面石峰林立,沟壑纵横。主要景区有石家檐、茶盘塌、老屋场、鸳鸯溪、黄龙泉、凤栖山。
1石家檐:位于天子山景区北面,代表景点有贺龙公园、御笔峰、仙女献花、武士驯马、战将台、神堂湾、上天子庙遗址等。
2茶盘塌:系天子山一台地,台地顶面平坦,周边悬崖绝壁。代表景点有大观台、一步难行、仙人桥、天子座等。
3老屋场:相传为向王天子旧居遗址。代表景点有天子峰、云中经、空中田园、神兵聚会等。
4鸳鸯溪:以瀑布众多为奇。代表景点有天子庙遗址、鸳鸯溪瀑布、六月飘雪等。
5黄龙泉:为高台地石英砂岩峰林景观,代表景点有将军岩、城墙岩、和尚洞、黄龙泉等。
6凤栖山:为高台地石英砂岩峰林地貌,代表景点有御书岩台、屈子吟、下天子庙遗址、凤栖山等。
(4)杨家界景区
杨家界景区东接张家界,北邻天子山,是武陵源四大景区中最后一个开发的景区。境内主要景区有香芷溪、清风峡。
1香芷溪:旧名箱子溪,因相传向王天子在此埋有金箱银箱而得名。代表景点有一步登天、空中走廊、乌龙寨、六郎峰等。
2清风峡:又叫龙泉峡,代表景点有天波府、龙泉瀑布等。
2.天门山国家森林公园
天门山是山岳型自然景区,世界地质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国家5A级旅游区。位于湖南省张家界市城区南郊8公里,海拔1518.6米,是张家界海拔最高山,也是张家界的文化圣地,被尊为“张家界之魂”、“湘西第一神山”。张家界火车站和张家界荷花机场座落山前,高速公路直达。
天门山古称嵩梁山,三国时期嵩梁山忽然峭壁洞开,玄朗如门,形成迄今罕见的世界奇观——天门洞,吴帝孙休认为这是吉祥的征兆,于是将嵩梁山改名天门山,山下置天门郡,也就是今天的张家界市。
二、4A级景区
1.黄龙洞旅游区
黄龙洞是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5A级旅游景区、国家文明风景旅游区张家界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精品景点,堪称绝世奇观,具有巨大的旅游价值。现已探明的洞底总面积10万平方米,全长7.5公里,垂直高度140米。洞体共分四层,洞内有著名的迷宫、龙舞厅、响水河、天仙水、天柱街、龙宫六大精彩景区。整个洞内洞中有洞,楼上有楼,洞穴奇观琳琅满目,美不胜收。其规模之大、钟乳石之多,形状之奇,在国内外溶洞中极为罕见,被中外溶洞专家誉为世界溶洞的“全能冠军”。
2.宝峰湖旅游区
宝峰湖景区属张家界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首批5A级景区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地处武陵源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地带,距武陵源区政府1.5公里,距天子山8公里,距黄龙洞8公里,整个景区占地4107亩,主要由鹰窝寨、宝峰湖两大部分组成,其中位于景区东南部的宝峰湖因其位于山顶之上而尤为著名,整个湖面面积15公顷,湖长2.5公里,平均水深72米,最深处达到119.5米,被誉为“世界湖泊经典”。
3.贺龙纪念馆
贺龙纪念馆坐落在洪家关贺龙故居对面的马颈塔,距桑植县城13公里,与贺龙故居、贺龙桥成倚角状,是由天龙溪、玉泉河、鱼鳞溪三水环绕酷似葫芦形的半岛,四周有陈家山、韦家山、王家山、泉峪山和枫香山5条葱茏山峦,宛如5条蟠龙聚首拱卫该地,俗称“金线吊葫芦”、“五龙捧圣”的风水宝地。
馆舍由八个展厅组成,陈列着两把菜刀闹革命、南昌起义、创建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国家体育事业奠基者、国家军队重要领导人、贺龙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中小学生思想教育展厅几大块内容。
4.土家风情园
张家界土家风情园,南倚天门,北靠澧水,永定卫末代土司覃纯一被朝廷封为世袭千总后建造,距今近三百年历史,是西南地区唯一保存完好的古城。土司城占地120多亩,集吊脚楼群,走马转角楼群为一体,是土家族古代文明的发祥地和凝聚地。城内遗存着大量的珍贵文物,素有“南方紫禁城”之称。2002年建筑奇观“九重天吊脚楼”和“千人茅古斯”一并载入世界吉尼斯纪录。2003年被列入了国家AAAA级景区、张家界旅游精品线路。是来张家界考察的党和国家领导人、艺术界人士的必到之处。
5.江垭温泉度假村
江垭温泉泉水清澈碧透,泉水出口温度常年保持在54℃左右。据权威机构检测,江垭温泉水富含镁、钙、锌、硒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和矿物质,其中镁的含量高达5.35,是普通地表水的5倍以上。镁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是人体细胞内重要的阳离子,也是生物机体中含量较多的一种正离子,在细胞内的含量仅次于钾离子而居第二位。
6.张家界·大峡谷旅游风景区
张家界大峡谷玻璃桥位于湖南省的张家界大峡谷4A级景区内,兼具景区行人通行、游览、科教、蹦极和舞台的功能。由上海世博会以色列馆的世界著名设计师Haim Dotan(渡堂海)作建筑设计。大桥为空间索面悬索桥结构形式,跨度430米,横跨整个大峡谷,桥面距谷底的相对高度约300米,桥宽6米,主梁全长375米,桥面全部采用透明玻璃铺设,桥中心设有全球最高蹦极台和滑索平台。
7.万福温泉国际旅游度假区
张家界万福温泉国际度假村地处中国温泉之乡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境内,是融中华福文化与温泉沐浴养生文化和温泉娱乐文化于一体的国家AAAA级景区。
万福温泉属天然自涌温泉,清澈碧透,常年恒温53℃,富含偏硅酸、氡等多种有益人体健康的天然矿物质,既可直接饮用,又有医疗保健作用,据权威机构检测,万福温泉是中国最大的氡温泉资源。
8.溪布老街旅游区
溪布老街是张家界人文景点中唯一的国家级4A景区,集非遗传习所、传承工艺、非遗传统民俗文化展演、老戏园、美食老字号餐饮、传统手工小吃街、高端休闲客栈、水上酒吧等为一体。是大湘西地区最大的非遗文化体验、传承、创新基地。
溪布老街北临景区主干道武陵大道,南依索溪河,西距核心景区世界自然遗产地仅800米,南距5A级景区宝峰湖仅600米、东距5A景区黄龙洞3000米,地理位置优越,交通十分便捷,其周围800米半径内聚集近4万张床位。
三、3A级景区
1.军声画院
张家界军声画院本着“纯朴、自然、创新”的文化理念,将艺术与市场相结合、将文化与旅游相结合,走出了一条独具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之路,已成为张家界乃至湖南的一张艺术名片。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与创新探索,画院已经形成了独特且具有标志性的艺术风格,研制出了屏风系列、门窗系列、窗帘系列、陶瓷系列、框式系列、瓦片系列等不同规格和不同形式的砂石画系列产品逾千种,年生产本土及外埠各类题材砂石画上万幅,并拥有5项实用新型专利,具有“环保画种”、“绿色画种”的美誉。
2.老道湾旅游区
老道湾因春秋战国时期,纵横家鼻祖智圣鬼谷子在此练功修行,收徒传道而得名。景区位于张家界市永定区天门山西北峡谷,风光秀美、气候宜人,以独有的自然峡谷风光观赏及娱乐游玩项目著称:景区内飞瀑幽潭(五步一潭,十步一瀑,湘西地区最大的天然瀑布群),峡谷风光旖旎,负氧离子含量峰值可达20万/立方厘米;世界名贵花卉齐聚,打造“七彩老道湾”,高山滑索、滑道,山泉活水冰爽水世界,民俗风情酒吧街,浪漫树屋客栈,阳光玻璃度假酒店,国际房车、帐篷营地等。
四、红色旅游景区
桑植县洪家关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红军烈士陵园。
桑植县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碑/纪念馆)
桑植县桥自湾廖汉生故居
武陵源天子山贺龙公园(贺龙铜像、贺龙陵墓)
永定区湘鄂川黔根据地纪念馆(湘鄂川黔革苏维埃纪念馆)
五、旅游风情镇
永定区王家坪镇、武陵源区天子山镇、桑植县利福塔镇
六、乡村旅游
永定区尹家溪镇马儿山村、永定区王家坪镇石堰坪村、永定区王家坪镇关水坪村、永定区罗水乡龙凤村、慈利县江垭镇九溪村、桑植县利福塔镇苦竹河村、桑植县芙蓉桥白族乡芙蓉桥村、桑植县官地坪镇杜家坪村
七、经典户外旅游线路
1.槟榔谷:槟榔谷位于永定区罗塔坪乡,是驴友对该乡户外线路的统称。罗塔坪乡地处永定区西南边陲,东临温塘镇,北靠青安坪乡,西与湘西州永顺县接壤。离张家界市区56 公里。罗塔坪乡的槟榔坪村、一湾水村、盐井村、黄土界村、四官峪村、罗塔坪村、太平村、水田坪村、瞿家包村9个村落连成一圈,圈内便是槟榔谷户外旅游的活动范围。槟榔谷著名景点有星之谷、迷洞、天使之城、槟榔孔、黄土界山脉、“草泥马”峰、驻马溪、双峰岩等。
2.七星山:七星山位于永定区天门山境内,与天门山、熊壁岩、崇山三山毗邻,海拔在1500 米以上,七星山顶部为一巨型丘陵台地,期间分布大小山头有百余个,尤以七座山峰海拔最高,并呈“北斗七星”模式分布,七山亦按七星命名。
3.红河谷:红河谷位于永定区天门山镇,是堡子界林场脚下的一条溪谷,原名山羊溪,因溪中多红石头,当地人又称之为红岩溪。 整个溪谷植被茂盛,葱翠欲滴、阴翳蔽日。是一处寻幽避暑胜地。
4.崇山: 崇山位于永定区后坪镇,与天门山相连,东以仙人溪与天门山为界,西南涉及永顺县境。面积约23 平方公里,平均海拔800 米。山顶部较宽平坦,面积约4 平方公里,耕地3000 余亩。昔有驩兜冢于此,《大清一统志》载:“崇山绝顶有巨垄,传为驩兜冢”。其山顶今存驩兜墓、驩兜屋场、驩兜庙等古遗迹,民间也有很多关于驩兜在崇山征战的传说。
5.清风峡:清风峡地处武陵源区中湖乡野溪铺村,峡谷全长5.8 公里,峡谷中除了当地乡民就地取石材、逐年垒砌而成的简易游道和一处似土家院落般的游客服务点和露营营地,几乎没有人工雕凿的痕迹。盘绕于石壁上的千年古藤,外界罕见的五色高山杜鹃,峡谷两侧峰随路转的峰墙峰林,落差约70 米倾泻而下的龙泉飞瀑都是这里的独特景观。清风峡内有大批特色客栈集中地,是万千自驾、背包游客享受慢旅游时光的好去处。
6.鹞子寨:鹞子寨位于张家界森林公园东北部,原名竭功山,因地势险绝,人迹罕至,是鹞鹰繁衍生息之地,被称为鹞子寨。鹞子寨海拔1050米,山顶为一狭长台地,面积约11.6公顷,山顶南北长1400多米,东西宽100米左右,是一座东、北、西三面绝壁的凌空观景台,寨周围峡谷幽深,奇峰如林,溪涧如带,植被繁茂。是森林公园内游览线路最长,游览区面积最大,景点最多,最为奇险,最具有原始风貌的景区,以险、奇、雄、野而著称,是户外徒步的最佳之地。鹞子寨游览线已开辟了百应谷、珙桐湾、花香峪三条上下山游道和鹞子寨环寨及青松岭两个山顶游览区,开发了100多个景点和观景台,其中玉兔望月、老鹰嘴、指点江山、梭标峰、凌空惊魂、千山万壑、排山倒海等景点堪称奇绝。
7.宝峰山:宝峰山,又名宝凤山, 位于武陵源协合乡,海拔1212.4米。四周围都是悬崖峭壁,仅有一条山径可登峰顶,沿途有穿岩屋、云盘岩、风头山,滴水洞、宝峰寺、五华山、狮子山、红岩屋、箱子岩等景点,主要旅游方式有登山、徒步和摄影等,是一块尚待探秘的处女地。
8.八大公山:八大公山位于桑植县西北部,西与湖北的宣恩、鹤峰两县毗邻,由斗篷山、杉木界、天平山三大林区组成,面积4.49万公顷,海拔自346 米到2003 米。八大公山是澧水的发源地,是省境内亚热带最完整、面积最大原生性常绿阔叶林区,世界罕见的物种基因库。被列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护区网”。八大公山距张家界市区140公里,桑植县城89公里,经张桑、桑鹤、桑龙公路均可达。是集自然保护与自然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科考探险、避暑休闲的旅游风景区,被称为“湖南最佳避暑圣地”。
9.四十八寨:四十八寨位于慈利县东部广福桥镇,地处慈利、桃源、石门三县交界地带,面积达40余平方公里。境内有120多座形态各异的奇秀山峰,传说闯王李自成在此建立联明抗清根据地时,依山就势建了48座雄伟山寨,并在山寨周围拦关设卡造36宫、72殿,劈山移土建造近万亩军粮梯田。如今,还存有不少遗迹。
八、主题博物馆
张家界世界地质公园博物馆、张家界(中国)大鲵生物科技馆、张家界市博物馆
九、旅游文化演艺剧场
《天门狐仙•新刘海砍樵》、《张家界•魅力湘西》、《烟雨张家界》
以上可以作为你的参照资料。
『贰』 旅游的产生与发展的背景与条件
A、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
B、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高
C、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
『叁』 近代旅游的产生背景
工业革命的推动,交通的发展
出现了旅游业
『肆』 城市旅游规划的背景和主要内容
城市旅游资源分析和评价;城市旅游产业发展现状分析和评价;旅游产业与城市发展关系的评价;旅游产业发展目标和战略;功能分区和重点发展区域;主要项目(街区)的规划设计;
具体可以向世纪唐人咨询(甲级资质)。
『伍』 中国旅游业发展背景
题目好大,新中国旅游业的发展要分几部分讲:首先,49-66年是政治接待任务;其次,66-76年 停滞阶段;目前 76-目前,发展阶段,改革开放国家需要大量的外汇来建设国家,同时要对外宣传。所以就大力发展旅游业了。
『陆』 中国古代旅游业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一、战后经济重建。现代管理理论是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一直到80年代初的整个历史阶段中西方的管理理论。这一历史阶段是理论是在资本主义社会通过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经注格局重新调整过程中所形成的。经过这次大战,在战胜国中英、法两国沦为二等国家,只有美国在战争中得到了繁荣,成为唯一的超级大车。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科学技术的发展在战后取得了巨大突破:一是原子能的应用。二是计算机的诞生、应用及发燕尾服。三是新材料的不断发现和应用。四是人类空间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工业生产力的发展:一是促进了工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二是创造了工业扩大再生产的物质条件。三是开辟了广阔工业品的国内外市场。三、战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3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战后到50年代初,这个阶段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调整和经济恢复时期。第二阶段是50年代中期以后到70年代初,这个时期被称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经济发展速度超过了历史上任何时期。第三阶段是从1973年末开始的,这一时期爆发了世界性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危机的标志是1973年意、德、英、美、日、法等国家相继进入了危机阶段,突出现象是失业人数大量增加,创战后最高纪录。四、企业结构发生变化。20世纪初生产和资本集中的私人垄断资本,经过二战后随着新的科技战果的应用,能化工业和新型工业部门的建立,第三产业的大发展,使得资本主义生产和资本的集中有了新特点:一是垄断企业规模巨型化。二是垄断企业混合化。三是大中小企业协作化。四是企业的服份高度分散化。五是企业不断地向国际化发展。以上这些战后国际形势的各种变化,无疑给管理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要求,企业的巨型化,跨国公司的出现,人的需求多样化,对于推动经济发展的管理这一车轮,历史需要它有一个不断适应于环境变化的需要。因此,二战后,管理理论易出现了各种不同的观点和不同的流派,它们构成了现代管理理论的主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管理理论呈现出流派给呈现的局面,其深层的原因,除了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高层发燕尾服起着重要的作用外,以下因素也发挥着重要的影响:(1)生产力导致生产方式变化,促进管理思想的发展(2)宏观经济调节作用,推动管理的发展(3)受教育程度的提高深化对人的认识(4)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强化市场观念,导致内外管理思想的产生(5)自然科学思想对管理科学的渗透,导致了以系统科学为理论基础的管理思想产生。
『柒』 1、云南旅游市场概况(写计划书需要的项目背景) 2、导游在服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一、云南省旅游业经济运行情况
旅游业又被称为“无烟工业”、“朝阳产业”,云南省因其复杂的地理环境、丰富的生物资源和多样性的民俗文化,具备得天独厚的发展优势。2014年,云南省累计接待海内外旅游者2.85亿人次,同比增长16.3%,其中海外旅游者525万人次,同比下降1.6%;国内旅游者2.8亿人次,同比增长17%。旅游业总收入达到2650亿元,同比增长26%。旅游对交通运输业、住宿业、餐饮业、娱乐业、商品零售业的贡献分别达523.38亿元、470.64亿元、395.38亿元、154.23亿元、551.73亿元,游览花费达346.36亿元,旅游产业对全省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明显提升。根据旅游强省发展目标,到2020年接待海内外游客达到5亿人次和旅游总收入达8500亿元。
你2013年2月,云南省旅游局正式更名云南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同年6月由省政府直属机关转变为省政府组成部门,标志着旅游业在云南省的地位和作用得到进一步认可和强化,实现旅游事业管理向旅游产业发展转变,为打造旅游强省、建设大旅游产业提供制度保障和体制支撑。2014年,云南确立了大旅游产业发展战略,通过打破传统的一二三产业界限,整合资源、融合发展、延伸产业链,把云南旅游产业打造成集农业、工业和相关服务业为一体、产业增加值超万亿的大旅游产业,着力打造“一心六区九廊”空间布局。按照大旅游产业规划,预计到2020年,云南大旅游产业销售收入将达到1.1万亿元左右,增加值达到4,000亿元左右,占GDP比重13%,旅游业将成为云南省战略性支柱产业。
表:云南“一心六区九廊”空间布局
空间布局具体内容
一心昆明建成国际著名的观光度假胜地、商务会展基地和中国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内外游客集散中心
六区滇中旅游区、滇西北香格里拉生态旅游区、滇西边境旅游区、滇西南澜
沧江—湄公河国际旅游区、滇东南喀斯特山水文化旅游区、滇东北红土
高原旅游区
九廊昆明—河内、昆明—曼谷、昆明—仰光、昆明—加尔各答和滇桂、滇黔、
滇渝、滇藏9条旅游走廊
资料来源:云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兴业证券
目前,云南旅游业已经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政府引导、市场主体、社会和民营等多种资本参与的开发建设模式基本形成。在旅游发展重点项目上,深入实施“大项目带动大发展”战略,加快假设“111226”工程(即1个新国际会展中心、十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十大国家公园、20个旅游型城市综合体、200个旅游重大项目和60个旅游小镇)。2014年,云南省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完成投资约314.8亿元,建成或部分建成并投入运营项目17个,其中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完成投资70亿元,10大历史文化旅游项目完成投资51.22亿元。
以昆明市为例,2014年旅游重大项目建设顺利推进,项目投资完成情况良好。昆明市投资3亿元以上旅游重大项目43个,预计总投资1658.43亿元,2014年12月份完成投资14.18亿元,较上月增加7.95亿元,1-12月累计完成投105.14亿元,项目开工至今累计完成投资349.51亿元,投资完成率21.07%。2014年1-12月,2014年度完成投资超过1亿元的项目有13个,累计完成投资94.47亿元,占全市旅游重大项目数30.23%的比重,完成全市旅游重大项目投资的89.85%,其中,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完成投资51.1亿元,占全市旅游重大项目年度完成投资的48.6%,引领全市旅游重大项目建设。
二、云南旅游业投融资发展历程
长期以来,旅游业与金融的关系就密不可分,无论是旅游企业的发展,还是旅游者的出行,都离不开金融的支持。随着旅游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进一步提升,金融对旅游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更加明显,金融与旅游业融合程度逐步提高。对于旅游企业而言,在融资、并购、支付结算等方面均离不开金融的支持。尤其是随着近年来互联网金融的兴起,旅游企业除了依赖于传统的银行信贷、发行债券、上市等方式融资外,还可以依托电商金融、P2P网络借贷、众筹等平台融资,拓展发展空间。可以看出,金融与旅游业融合发展的环境更加有利,既有国家政策的支持,又有庞大市场需求,还有金融机构、旅游企业自身的创新动力。
三、云南省旅游业投融资现状
近年来,云南省通过打造品牌、优化结构、延伸产业链,旅游业竞争力大幅提升,建设旅游强省步伐加快。全省金融机构持续加大对旅游业发展的金融支持力度,多元化融资渠道基本形成。截至2013年末,全省旅游业贷款余额185.7亿元,同比增长29.9%;累计发行中期票据、企业债等各类债券融资18.4亿元;以景区门票收益权为基础资产发行信托产品融资余额4.6亿元;引进社保基金和银行承兑汇票融资余额10亿元。2015年5月28日,由云南怡美实业控股集团等32家云南龙头旅游企业联合发起,六百余家旅游企业加入的云南旅游商会成立。商会将创立商会旅游项目库,建立与金融投行机构长期稳定的合作机制,支持和鼓励各会员单位融资创新,增强会员融资能力与融资规模。
(一)银行信贷
银行机构通过发放贷款的形式,有效解决了云南省旅游项目开发建设中资金不足的问题,使云南旅游“二次创业”得以顺利推进。在整个“十一五”期间,银行机构累计发放贷款130.48亿元,用于支持云南省旅游重大重点项目的开发建设,虽然只占到旅游项目投资总额的2%,远低于企业投资、政府投资和外资投资比重,但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云南旅游融资“瓶颈”问题,对促进云南省旅游产业发展意义重大;2012年,银行投资额增加到554.11亿元,占旅游项目投资总额的8%,远远高于外资和政府投资,银行业明显加大对云南旅游项目建设的支持力度,促进了云南省旅游产业投融资主体结构的优化。截至2013年末,云南省旅游业贷款余额达到了185.7亿元,同比增长29.9%,金融对旅游产业的信贷支持持续增强。近年来,中国工商银行云南省分行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重点支持领域,积极加大产品创新,引导信贷资源向文化及旅游产业倾斜,为云南文化旅游产业提供全方位的金融服务。截至2014年10月末,工行云南省分行对文化旅游产业的融资余额达66.26亿元,比年初新增8.09亿元,贷款增幅达到了14%,是融资增长最快的市场领域之一。2014年12月23日,平安银行与云南城投集团共同签署了500亿元的全面战略合作协议,合作的重点关注领域是云南省旅游业转型升级,着力推动昆明滇池国际会展中心项目建设等。
(二)资本市场
云南省旅游企业通过资本市场上市融资,拓宽了旅游企业融资渠道,对于促进地方旅游产业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撑作用。云南省已经有两家旅游企业在沪、深上市———云南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丽江玉龙旅游股份有限公司,还有一大批旅游企业已经具备了上市条件,正在抓紧开展上市准备工作。此外,云南省旅游产业投资基金也取得了一定进展。在2012年云南省民营企业家协会年会上,中信信托、首创华夏、中恒聚信和星耀集团联合宣布成立总规模为100亿元的文化旅游产业基金,投资昆明嘉丽泽地区,打造多样性文化旅游产业集聚区;中信信托、首创华夏和中恒聚信将依托各自综合金融服务优势、国际金融资本的规模优势,同时结合星耀集团在昆明本土的资源优势,充分发掘中国乃至世界范围的优势资源,在云南旅游产业二次创业和全国全省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战略下,深度开发嘉丽泽生态旅游度假区。2012年12月14日,中航信托公司发起设立“天启330号云南城投旅游产业投资基金集合资金信托计划”;云南城投集团计划出资10亿元,参与“天启330号”,并通过天启330号信托资金与安盛创享公司、云南省水务产业投资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云南安盛创享旅游产业投资合伙企业,出资总额为31.2亿元,通过基金形式投资于旅游项目,充分发挥金融对旅游产业的促进功能。
(三)金融服务
云南各大旅游城市努力改善银行卡受理环境,进而推动云南全省实现“刷卡无障碍”,让国内外游客享受到便捷的金融服务。目前,金融IC卡正在逐渐取代传统银行磁条卡,成为新发行银行卡的主流,截止2014年3月末,云南省20家商业银行均已开始发行金融IC卡,累计发卡1150.96万张,全省42.02万台POS终端和12955台ATM终端,99%以上能够受理金融IC卡。2014年3月18日,中国银行云南省分行又推出了首张金融旅游信用卡———“中银云南惠游卡”,该卡是一张联名信用卡,是云南省首个旅游业与金融业合作、符合PBOC2.0标准的云南旅游主题信用卡芯片产品,定位于庞大的旅游消费客户群体。该卡既具备金融服务功能,又具备旅游服务功能,集信用卡消费、电子现金小额支付、旅游景区二维码门票等众多应用于一体。持卡人不仅可以在云南省100多个景点及500多家商户享受旅游、餐饮、住宿、购物等优惠价刷卡服务,还可以在全国近千家景区景点、近百家指定酒店、千余家吃住娱购等商户刷卡消费,该卡的推出为持卡游客提供了全方位、多功能的金融便捷服务。
(四)政策性金融支持
从云南省旅游开发建设来看,政府投资一直扮演着重要角色,很多旅游项目都是由政府直接进行财政拨款,为旅游发展提供资金支撑。另外,云南省也会采取一些金融手段,通过政策性金融支持的方式为旅游开发投资提供新的渠道。在国家开发银行与云南省政府进行的第二轮开发性金融合作中,国开行向云南省旅游投资有限公司36个旅游项目投放25亿元的贷款,用于旅游开发建设;国开行又与云南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等借款人签订了借款合同,针对龙陵县松山抗战遗址、建水县文庙景区等139个旅游项目提供开发性金融贷款支持;国家旅游局与国开行曾于2010年共同签署了《推进旅游产业发展战略合作协议》,在推动旅游产品多样化发展、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丰富旅游文化内涵等方面展开合作,共同推进藏、滇、川、青、甘五省区旅游业发展;云南省政府与商业银行合作,成立文化(旅游)产业发展基金,推动昆明、大理、西双版纳、香格里拉、丽江、腾冲等重点旅游地区发展。2015年3月31日,弥勒市相关领导与国开行云南分行商谈红河水乡PPP项目事宜,此次商谈具有启发和指导意义,加快了红河水乡PPP模式融资步伐。
四、云南省旅游业投融资存在问题
目前的旅游项目开发建设的资金来源渠道,大致包括这样几种:政府投入、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通过市场融资、民间融资等。对于云南这样一个西部欠发达的省来说,其问题大致可以总结为:投融资主体不足、投融资结构不合理、投融资方式单一、投融资环境落后等基本状况。
(一)旅游业投融资主体不足
政府介入较深。云南旅游业融资较长时间由政府主导,行政色彩较强,在一定的时期内确实起到了加快旅游业发展的作用,但是造成了市场失灵和公共服务缺位的现象,其它市场主体难以进入和参与竞争。政府指令性的投资和融资往往忽视了经济规律,造成了一大批经济效益不高的旅游项目,无法将资金收回用于再投资,同时也形成了潜在的金融风险。由于政府专注于具体旅游项目的投融资和运营,出现了公共服务缺位,旅游业融资环境的建设缓慢,旅游企业融资渠道狭窄,旅游行业管理混乱,旅游资源的保护力度弱化等问题。因此,政府对旅游业的介入程度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平台效果不足。云南世博旅游控股集团和云南省旅游投资公司作为云南省级的旅游投资主体和融资平台,成立的初衷和主要目的是对重点旅游项目进行投资和开发,以及对重点景区景点进行改造提升,同时充分发挥融资功能,调动各种社会资本,但效果尚不明显。主要原因在于平台的规模实力还不够大,注册资本有限,政府承诺的追加投资并没有兑现,导致对云南旅游资源缺少有效的整合;政府资金占到主导地位,缺乏战略投资者和社会资本、民间资本的参与;三是陷入新建项目及经营性项目之中,资金缺乏退出通道,“投资—退出—再投资—再退出”的运行机制不能有效发挥,牵制了有限资金作用的进一步发挥。
缺乏风险主体。旅游业是一个高投入、高风险的行业,其高风险、高收益特征与银行强调的收益与安全并重的一贯原则是相背的,因此很多项目不能有效利用银行贷款这一重要融资方式。云南省一方面是大量宝贵的旅游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开发,另一方面是广大的国内外旅游消费者中又蕴藏着很大的旅游消费需求。而对于风险投资主体而言,有市场需要,就意昧着存在投资需求,就存在着可追逐的巨额利润,此二者的结合存在着现实基础。因此云南旅游业发展亟需风险投资主体的参与,以解除资源富裕而发展缓慢的尴尬局面。
信用担保缺乏。中小旅游企业是云南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促进市场竞争、推进旅游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合理化,满足多层次的旅游市场需求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中小企业在融资时需要借助外部力量,尤其是信用担保体系才能获得发展所需的资金。目前云南中小旅游企业信用担保体系存在的普遍问题是担保机构数量少、规模小;市场化运作程度不高,业务品种贫乏、专业化水平低、担保面窄等一系列的问题。担保机构在推动中小旅游企业与银行合作方面,桥梁作用还没有很好发挥。云南尚未成立专门的中小旅游企业政策性担保公司,且缺乏规范管理和专业人才,这对旅游业的发展也是一个制约。
(二)旅游业投融资结构不合理
内源融资不足。内源性融资是将本企业的留存收益及折旧等转化为投资的过程,其实质是通过减少企业的现金流出挖掘内部资金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云南旅游企业管理水平相对较低,经济效益不高和企业自我积累与自我约束机制不健全,缺乏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得利润留存率普遍较低。另外企业在内部利润分配中存在短期化倾向,缺乏长期经营的思想,很少从企业发展的角度用自留资金来补充经营资金的不足,而主要依靠外源融资。
直接融资较少。云南旅游业融资结构是以银行信贷为主的间接融资比重过高,直接融资比重过低严重地制约着旅游业融资规模的快速增长。因此需要提高直接融资比重,为旅游产业发展开辟持续的资金来源渠道。旅游业作为云南优先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需要重点培育旅游企业上市,整合和培育一批有丰富旅游资源和发展潜力的旅游企业做好上市的准备工作。此外,还需要整合云南现有上市公司资源,加快资产重组步伐,运用定向增发和配股、可转债等手段从资本市场募集更多的资金。
债权融资较低。云南旅游企业一般把股票融资作为公司的首先途径,极力扩大发行额度,且公司的分配方案也很少现金支付,多以配股为主,把股票市场作为一块免费的蛋糕,都试图切得更大的一块。究其原因,上市旅游企业普遍认为发行股票可以永远的占用这部分资本,不必像银行贷款和发行债券那样到期要还本付息,又不存在因无股利支付而导致破产的风险。而且,我国股票市场上长期存在只进不出的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使得股票融资在我国成为一种近乎无风险的融资方式。而债券融资是一种硬约束,企业面临着作为债权人的市场投资者的监督和到期还本付息的压力,在债务无法偿还时,企业就会破产,因此债券融资比例较低。
民间投资难进。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收入水平的不断增加,民间积累了大量的资金,但仍有大量民间资本游历于正常金融体系之外。云南的民间资本的活动也较为活跃。因政府政策的限制加上落后的观念和认识,这部分资金极少能够投入当地所需的经济建设,大多从事私人高息借贷等非法交易,由此也给一些居心不良的人提供了可乘之机。在许多地方频频出现非法集资或借集资之名而行骗之事。但与之相对应的却是许多地方由于资金的短缺而无法进行旅游项目的建设和开发的情况。非常明显,游历的民间资本和开发建设之间需要构建一座畅通的桥梁。
最新参考资料推荐:前瞻产业研究院《2016-2021年中国旅游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
『捌』 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是啥
我国乡村旅游的发展是有供给与需求两方面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从供给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从市场需求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果。20世纪80年代,随着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农业观光旅游项目的设计与开发,使其成为农村地区发展旅游业中的重要渠道,并为第一与第三产业的结合找到了一个重要的切入点。远景设计院指出从市场需求角度而言,旅游者选择乡村旅游的动机主要有以下四点:
第一、回归的需求。由于城市化的加快,使得人们又有了回归大自然的心里。
第二、求知的需求。由于现在城市都很难亲眼看到一些大自然景象,只能是通过书本了解,这就产生了直接接触大自然的欲望。
第三、怀旧的需求。怀旧是人类的共同特征,旧地重游的旅游者对于目的地的选择具有明确的指向,特别是一些重大的历史事件。
第四、复合型的需求。如求新、求异、求美、求乐、的需要,身心调解的需要,对美食或购买土特产品的需要,等等。
从旅游动机来看,乡村旅游的最初发展是欧美度假发展的一种空间地域选择。在欧美发达国家的旅游者最喜欢的旅游方式是度假,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越来越多的人厌倦了拥挤、喧嚣、空气污浊、节奏紧张、竞争激烈的城市生活环境,渴望静谧、优美、轻松、开阔的空间中去放松身心、感悟自然、体味人生、考察生态,乡村优美的田园风光和淳朴的风土人情便成为广大旅游者的首选。
『玖』 中国近代旅游业产生的背景是什么
1、工业的兴起和发展,使城市化进程迅速加快;2、产业革命的产生和发展,使得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大幅提;3、产业革命带动了交通工具的革新,使旅行活动更为便捷。——常识社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