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夜郎文化旅游
① 贵州传统文化具有怎样的特点
作为西部一个多民族省份,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主要由夜郎文化与移民文化两部分构成的传统文化。夜郎文化是贵州最古老、也最有影响的本土文化,具有如下特点:其一是双重边缘性。古夜郎国地处大西南一隅,其所产生的夜郎文化相对于中原文化来说,其地理位置及文化环境都是边缘的边缘,即双重边缘。历史上中央政治权力常鞭长莫及,控制较小,使夜郎人有其后裔创造的文化有了保存下来并得到发展的可能,因之具有相对自由的色彩及自在的原始形态。其二是二重性。夜郎文化是在喀斯特山地上生长、发育起来的文化,因为生存环境及其生活条件的艰难,养成了夜郎人吃苦耐劳、诚朴热情的性格特点。又因为地处僻远,环境闭塞,致使夜郎人一方面渴望了解外面情形,另一方面,作为弱势文化群体,对外来文化又不免高度警惕,有拒斥心理。这就造成了夜郎文化既开放又封闭的二重性。因为开放,夜郎人一般不排外,可兼容,历来能与移民及各种外来文化共处。因为封闭,则容易产生盲目的自大情绪,而在面对强势文化时,也容易转化为自卑。因自卑而深拒固闭,使夜郎文化不易发展,甚至最终导致国灭。夜郎文化的发展长期处于停滞状态,正与此种封闭性有关。其三是神秘性。夜郎文化因为夜郎国灭,不少显性文化现象中断,或者流失,因此寻找、发现并诠释夜郎文化,成为当今众多学者与一般人都非常关心的问题。红岩碑、岩画、悬棺葬、套头葬、竹王传说、竹王城,以及夜郎人崇信巫文化、有多神论信仰所形成的各种奇风异俗等等,都带有神秘性。夜郎文化的神秘性十分引人入胜,颇能激起外部世界的好奇心,成为最有卖点的旅游文化资源。
移民文化是相对于贵州本土文化而言的外来文化。千百年过去,移民文化早已在贵州这片土地上生了根,与夜郎文化共存,因而成为另一形态的贵州传统文化。自秦汉以后,贵州即迎来了四大族系的移民:汉族自北而南,氐羌族系自西向东,百越族系由南而北,苗瑶族系从东向西,先后进入贵州。后面的三大族系此后则与当地土著民族融合、衍化,形成了仡佬、布依、侗、水、毛难、壮、彝、土家及苗、瑶等诸多少数民族。汉族在历史上曾经有过的几次大移民,更使移民文化得到充分发展。多次而大量移民的结果,使移民文化得以最终形成。移民的进入,增加了贵州人口,提供了开发贵州的大量人力资源。更重要的是,汉族移民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技术,引进以儒家文化为核心的中原文化,使贵州本土文化得以同中原文化接轨,在相互碰撞、渗透及融汇之中,实现其优势互补,改善了文化发展的大环境,极大地激活并促进了贵州本土文化的发展。
② 为什么泸州是历史文化名城,而毕节不是,毕节还有夜郎文化!
这个历史来文化名城不是说你有历史就源是的,还要看当地对历史遗迹的保护情况如何。
之前还听说过有一套标准,比如要有一定数量的建筑遗迹、有至少一两条的历史街道,人文文化明显等等,夜郎文化还停留在传说与现代考古阶段而已。
③ 夜郎文化的创造者
起源牂牁文化
《管子·小匡》曰:“(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南至吴、越、巴、牂牁、不庚、雕题、黑齿、荆夷之国。”“注曰皆南夷国号。”说明春秋时期已有牂牁,且它是南方一个较大的古国,其名号才能与吴、越等春秋大国并立。春秋之后,牂牁国衰,其国中夜郎部落兴起,至郡国并存之时,仍是以牂牁而不以夜郎作为郡名。对此,著名的清代布依族史学家莫与俦在《南齐以上地理考》中有详实考证:“(牂牁)其国当自巴以西南并夜郎及以南之地,几与南越接,故《史记》、《汉书》并云:‘道西北牂牁江,江广数里。’此言接南越之处。又云:“夜郎者,临牂牁江,江广百余步。’此言当后夜郎境中如此广远,皆得牂牁之名,其国之大可知。后虽此国渐微,他小国各雄长,而故名尚存。故置郡时,以最大之夜郎而不以名郡,亦以牂牁又古最大之国耳。”《贞定遗集·牂牁考》又曰:“春秋以后,此国遂微,而西呕、夜郎、滇争相雄长,故《史记》、《汉书》言西南诸君长以什数,皆不及牂牁,盖降为夜郎旁小邑中,惟江水于旧国名,独无改称耳。逮约轩夜郎,又诛且兰,平南夷以立郡,而不取最大之夜郎为名,岂不以牂牁为最古且大之国钦。
《异物志》又曰:“(牂牁国)处牂牁江上,因以江名国。”“俗人谓之越王牂牁。”
江即今珠江上游的红水河、南北盘江,地跨今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洲、安顺地区和六盘水市。说明当时因是越人分布地,统治者称“越王”,所以冠之以“越王牂牁”。这就是夜郎国前身的社会文化背景。
竹图腾崇拜发源
《华阳国志·南中志》曰:“有竹王者兴于遯水,有一女浣于水滨,有三节大竹流入女子足问,推之不肯去,闻有儿声,取持归破之,得一男儿,长养有才武,遂雄夷濮。氏以竹为姓,捐所破竹于野,成竹林,今竹王三郎神是也。”这条史料是夜郎国竹图腾崇拜的记载。它至少说明几个问题:第一,“遯水”即牂牁江,亦即今之南北盘江。第二,其母“浣子水滨”,应是习惯居住在江边水旁而不是其它地区的部落成员,这个部落信仰竹图腾。第三,“大竹”中“闻有儿声”。说明这一部落崇拜的是江边生长茂盛的大楠竹(即当地布依族习惯称之为“龙竹”者),而不是其它竹类。这种江边生长的大楠竹,必须具备充足的水分和温热气候的生态需要,在其它高山寒冷处是不能成活的。第四,在这个部落中的大型宗教仪式中应有大楠竹而不是其它作为神圣的崇拜之物。同时,这个部落及其后裔应继承对“大竹”崇拜的相应宗教礼仪。这是我们探寻贵州民族中的夜郎文化应当注意的很需要之点。(伍文义)
④ 夜郎文化的夜郎地域
关于夜郎的地域,说法众多,大致可分为数郡说和一郡说两大类,数郡回说主要依据《答后汉书》追记战国时期夜郎的范围:“东接交趾,西有滇国,北有邛都国。”即贵州全部地区和云南、四川、广西、湖南、湖北、重庆部分地区;一郡说由为汉郡作为线索,范围稍小。
古夜郎强盛时期,其疆城达到昆明以东、四川自贡、西昌、广西中西部、湖南芷江--等地。根据有关专家考证和分析,古夜郎国是以仡佬族为主,融合了布依族、苗族、羌族等多民族的国家。夜郎文化具有历史性、民族性、未知性等特点。正是因为这些特点,给我们今天研究工作带来了极大的难度。
⑤ “夜郎文化”到底是种什么文化
夜郎国遗址中国是个多民族的国家,其文化最大特点是多元化的。据《汉书》、《版华阳国志》权、《水经注》记载,夜郎的主体先民是濮人、僚人,后发展为仡佬人。“仡佬”一词自南宋首次出现后一直沿用至今。夜郎文化是指夜郎政治、经济范围内所有民族文化的组合,也是指受夜郎文化势力影响的周边地区文化的组合,包括古夜郎文化,也涵盖了夜郎风影响的当代民族文化。古夜郎强盛时期,其疆城达到昆明以东、四川自贡、西昌、广西中西部、湖南芷江等地。
⑥ 贵州有那些历史文化
1、贵州旧石器时代文化的辉煌。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人们总以为贵州自古是“不毛之地”“历史空白”。自从1964年著名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试掘了黔西观音洞文化遗址,发现了大批旧石器时代的遗物,贵州历史的线索,突然向前延伸二三十万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
2、关于夜郎文化。贵州既然背了多少年代的“夜郎自大”的包袱,讲贵州历史,实在应该讲讲夜郎。夜郎是距今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出现在祖国西南地区的以夜郎为名的地方政权。古代夜郎,有广义和狭义两个不同概念。
(6)贵州夜郎文化旅游扩展阅读:
夜郎国的发现
中国西南地区古代夜郎族的文化。夜郎一名最早出现于战国晚期。汉时夜郎族是西南夷中较大的部族,居地在今云南昭通和贵州赫章、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一带。1976~1978年,在赫章、威宁发掘了大批夜郎文化的墓葬。
这些墓都是小型土坑墓,无坟丘。有的有简陋木棺;有的以铜鼓或鼓式釜为葬具,内放人头骨和牙齿,或将多具骨架零乱埋在丛葬坑中。
一般只随葬少量陶器、青铜器、铁器、珠饰等。既有民族特色的长条形铜锄、宽刃无胡戈、鼓形釜、宽边手镯、长发钗、牛头形带钩等,又有与中原内地相同的铜镜、印章、半两钱、五铢钱以及铁兵器和漆器。 要说夜郎文化,必须了解夜郎国的历史。
约战国初期,濮人建立了夜郎国。近几年,区文化部门通过多次深入贵、川等地实地考察,组织有关人员研讨,成立夜郎文化研究会等形式,初步对夜郎文化进行探讨与挖掘。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夜郎风情表演团,主要适应景区景点及宾馆等涉外场所的演出。
两千多年来,古夜郎的历史面貌,始终是一个未曾解开的“谜”。在一般人的心目中,它几乎成了一个神话的国度。
“夜郎自大”贻笑百代,引起世人对夜郎产生浓厚的兴趣,它正在成为人们来“夜郎故地”观光和探秘的吸引物,也是社会科学界研讨的大热点。
不管怎样,夜郎国在秦汉时期的西南夷数十个社会实体中“最大”之一,具有充分的史实记载,贵州的大部分地区都属夜郎的辖地,也是不争的史实。
⑦ 古夜郎的夜郎文化
夜郎文化的内涵 ——由于夜郎国王是竹王,因此,夜郎文化的主要内涵就是竹文化。版其中包含了语言文权化、政治文化、经济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诸多内容。
新晃是开发夜郎文化最理想的地方 ——夜郎国王是竹王,在历史上留下来的有关祭祀竹王的一首唯一的古诗:“竹公溪畔水茫茫,溪上人家赛竹王,铜鼓蛮歌争上日,竹林深处拜三郎”,恰好又是写新晃竹公溪的“竹王祭”。
新晃在唐代为夜郎县,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新晃侗族的傩戏“冬冬推”,是原始戏剧的活化石,曾引起日本学者的关注,多次前来考察。新晃的稻作民俗也很有特色,如“小孩过生日滚烂泥田”的风俗,现在已作为国际学术界的典型民俗,选入了各种民俗学典籍。新晃民族织锦、腊染,在世界上负有盛名。
夜郎的地域辽阔,但中原王朝统治夜郎的政治中心,是不可能设在夜郎腹地,去冒腹背受敌的危险的,它只能设在立足夜郎,背靠中原,“进可以攻,退可以守”的夜郎边沿之地。而新晃正处于夜郎与中原搭界的重镇,是中原通向夜郎腹地的钥匙之地,是夜郎的东大门与中原的西大门,丰富多彩的夜郎文化与外来的中原文化在这里水乳交融,新晃是开发夜郎文化的最理想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