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山慈壽塔景點介紹
1. 鎮江金山簡介
鎮江金山簡介:
鎮江金山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它是以"京口三山"之首,位於鎮江市區西北部,北回歸線以北。有44米高, 520米周長,原是揚子江中的唯一島嶼,"萬川東注,一島中立",有江心一朵"芙蓉"之美稱。宋朝沈括的"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南江北鏡里天"的詩句,就是對當年金山的寫照。金山佛寺建築風格獨特,依山而造,殿字廳堂,亭台樓閣,椽木棟接,相比相銜,丹輝碧映,加上慈壽塔聳立於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雲天,使整個金山彷彿就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構成了一種金碧輝煌"寺裹山"的奇特風貌。
2. 金山寺的金山寺簡介
金山寺原名澤心寺,亦稱龍游寺,位於江蘇省鎮江市西北的金山,屬國家5A級風景區。建於東晉,是中國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金山寺寺門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台相連,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觀音閣、妙高台、楞伽台、慈壽塔等景觀。遍山布滿金碧輝煌的建築,以致令人無法窺視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說。家喻戶曉的「白娘子水漫金山寺」神話故事即緣於此。慈壽塔位於山頂,高約三十六米,磚木結構,七級八面,為金山標志。從慈壽塔往北至法海洞,這是金山寺開山祖師裴頭陀法海禪師的苦修之處,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在法海洞北、玉帶橋旁有一白龍洞,洞中塑有白娘娘和小青的石像。
雄踞於鎮江市區西北。原為揚子江中一個島嶼,由於大江曲流,至清光緒末年(1903年)左右與陸地連成一片。金山景點甚多,充滿歷史傳說與神話故事,古人贊為江南名勝之最。金山因有金山寺而名聞遐邇。金山寺建於東晉,至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原名澤心寺,亦稱龍游寺。清康熙帝曾親筆題寫江天禪寺,但自唐以來,人們皆稱金山寺,是中國佛教誦經設齋、禮佛拜懺和追薦亡靈的水陸法會的發源地。金山寺寺門朝西,依山而建,殿宇櫛比,亭台相連,遍山布滿金碧輝煌的建築,以致令人無法窺視山的原貌,因而有金山寺裹山之說。
進入山門是天王殿,這是一座單檐歇山的宮殿式建築,當中供著笑口常開的彌勒佛,兩側是四大天王,亦稱四大金剛。天王殿後是重檐歇山巍峨壯觀的大雄寶殿。大殿正中是釋迦牟尼佛、葯師佛和阿彌陀佛3 尊金身佛像,西壁是十八羅漢,左右閣樓上坐著56天尊。3尊大佛的背麵塑有海島。海島的上下四周,分布著大小不一,形態各異的善財童子參拜53位菩薩的塑像。大殿兩側的廂房,是方丈室和接待施主之處.從大殿後側登山進入夕照閣,閣內保存著7 塊乾隆御碑,由夕照閣上行至觀音閣,內有四寶室,陳列著金山的鎮山四寶--周鼎、銅鼓、玉帶和金山圖。
觀音閣南與妙高台、楞伽台,北與慈壽塔、法海洞椽接棟連,碧映丹輝。由楞伽台循級北登,可至金山的頂峰留雲亭,亭內有康熙帝御筆江天一覽石碑,故此亭亦稱江天一覽亭。留雲亭西北,有紀念南宋民族英雄岳飛的七峰亭,在此亭之北的金鰲山下有一個古仙人洞,這是道教的遺跡。由觀音閣往北,可登慈壽塔,此塔初建於齊梁,距今已1400餘年。金山過去曾有雙塔,已廢,現存此塔系清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重建。塔身為木結構,七級,有梯可上下,每層均圍以走廊和護欄。
從慈壽塔往北至法海洞,這是金山寺開山祖師裴頭陀--法海禪師的苦修之處,洞中供有法海塑像。在法海洞北、玉帶橋旁有一白龍洞,根據神話傳說,洞中塑有白娘娘和小青的石像.沿白龍洞向右上行不遠至朝陽洞,此洞又名日照岩。洞頂的懸岩上鐫有日照岩三字。每當日出之際,這一帶石壁迎著朝陽金光四射,水天盡赤,蔚為奇觀,是金山觀日出的最佳去處。岩壁上所刻朝陽洞三個大字系明代滕謐所書。 金山寺西500 米處有中泠泉,被唐代陸羽評為天下第一,石欄的南壁上刻著清末狀元、鎮江知府王仁堪寫的天下第一泉五字.歷代文人雅士對中泠泉頗為嚮往,所留名詩佳作甚多。在一般人心中之所以知道金山寺是因為民間傳說《白蛇傳》。說是有一條白蛇修煉成人,即美麗善良的白娘子,嫁給青年許仙,日子過得很甜美。金山寺法海和尚知道了這事,就游說許仙出家,並把許仙誆藏寺中。白娘子來尋夫與法海打鬥起來。白娘子施法術,霎時大水滾滾,蝦兵蟹將成群一齊漫上金山去。法海慌忙以袈裟化為長堤攔水,水漲堤也長。白娘子不能獲勝,只得與侍女青蛇收兵回去修煉,等待報仇機會。後許仙逃出寺來,法海又使法術將白娘子鎮在西湖雷峰塔下。再後來,青蛇擊倒雷峰塔,與白娘子一道打得法海躲進螃蟹腹中。白娘子與許仙又恩愛地生活在一起。
自由和幸福,是人們熱烈的追求,願天下有情人終成眷屬。神奇的傳說總是牽動人們的思緒,人們多同情許仙白娘子,怪法海多事。不過考察起來,金山與蛇的確有些淵源:金山寺開山祖師唐靈坦和尚初到此時一片荒蕪,只得在山後的石洞坐禪。傳說那洞里有一條白龍常吐毒氣,人觸之即死,但靈坦一到就借佛力將其收伏。這洞就是現在的白龍洞,內有一條石縫深不可測。第二代祖師唐釋法海(裴頭陀)到金山修行時也是寺破屋塌,剛到半山懸崖的石洞參撣,忽然腦後刮來腥風臭雨,只見一條桶粗的大蟒盤在那裡盯著法海,法海仍打坐不動,後來大蟒游入長江。消息傳開,來金山的人也多起來了,而那洞就叫法海洞。相傳,法海有一天在江邊挖土,竟然挖到了一批黃金,就將黃金獻於皇帝。敕命將黃金返回作修復寺宇之用,並賜名金山寺,由法海住持。
還有一個更早的與蛇有關的故事。南梁武帝一天夜裡夢見剛死不久的寵妃郗氏變成了一條毒蛇,向他哀求說:「我在世時心太毒,死後變為毒蛇,請為我做佛事超度眾生,讓我安心。」次曰上朝,梁武帝正在要大臣們為他釋夢,一條大蛇游進殿來,梁武帝見是夢里所見的蛇,就說:「你若是郗氏變的,就開囗說話吧。」那蛇就復述了昨晚的話。後來,梁武帝召見澤心寺住持寶志商量,寶志又約請九位高僧,在全山覽閱藏經三年,編成《水陸儀軌》,接著梁武帝親赴金山參加水陸大法會,這是當時佛教最大的盛典,亦為後世水陸法會之濫觴。
金山寺為禪宗之正宗,中國所有的寺廟山門都是坐南朝北,唯有鎮江的金山寺朝西,朝向西方極樂世界。金山寺廟依山而造,殿宇廳堂幢幢相銜,亭台樓閣層層相接。慈壽塔聳立於金山之巔,拔地而起,突兀雲天。從山麓到山頂,一層層殿閣,一座座樓台,將金山密集地包裹起來,山與寺渾然一體。整個金山彷彿就是一座宏偉壯麗的寺廟,構成一組櫞摩棟接、丹輝碧映的古建築群,形成了一種金碧輝煌「寺裹山」奇特風格。北京萬壽山的佛香閣、承德避暑山莊「天宇咸暢」的金山亭、揚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等,都汲取了金山寺的建築特色。
金山寺,始建於東晉時代,距今已有1600多年歷史。原名澤心寺。南朝時始稱金山寺。清康熙皇帝隨太後來金山觀光祈禱時親筆題寫「江天禪寺」。金山寺規模宏大,全盛時期有和尚三千多人,參禪的僧侶達數萬人。在佛教禪寺廟中有著卓著的地位,是中國有名的古剎。清代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並為中國的四大名寺。
我國的寺廟布局,大多是在中軸線上前後排列著天王殿,大雄寶殿,方丈室和藏經樓等。而金山寺的建築則具有獨特的風格,寺廟依山而造,殿宇廳堂,幢幢相銜,亭台樓閣,層層相接。從山麓到山頂,一層層殿閣,一座座樓台,將金山密密地包裹起來,山與寺渾然一體,構成一組椽摩棟接,丹輝碧映的古建築群,形成一種「寺裹山」的奇特風貌。這種奇異的建築,集中體現了唐,宋,元,清各朝建築的藝術精華和主要特徵。為此,北京萬壽山的「佛香閣」,承德避暑山莊「天宇咸暢」的金山亭,揚州瘦西湖中的小金山等,都吸取了金山寺的建築特點。
我國寺廟的山門一般是朝南的,而金山寺的山門卻是朝西的。據「神話」傳說,金山寺的大門原是朝南的,因為朝著南天門,得罪了玉皇大帝,使金山門口經常轟轟作響,屢遭火焚,以後就將山門改朝西開。其實這是因為金山原聳立於江心,大江由西向東奔流,遊人在寺門眺望,才能充分地體現觀賞到「大江東去,群山西來」的壯麗景色。這與歷史水文地理有關,同時也反映了我國古代建築師別具匠心的精美設計藝術。
3. 金山寺的主要建築
藏於山上的各處洞穴,每一個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除法海洞外,還有白龍洞、朝陽洞和仙人洞,共稱金山「四大名洞」;仙人洞傳說是呂洞賓窺視江面處;白龍洞與《白蛇傳》的故事有關。
古法海洞
古法海洞又名法海洞、裴公洞,在慈壽塔西下側的懸崖上,相傳是金山寺開山祖師法海和尚來到金山時住的地方。現洞中塑有法海塑像一尊,洞口橫額「古法海洞」。
白龍洞
白龍洞在金山西北山腳下玉帶橋旁。相傳唐朝武則天的侄孫靈坦來到金山,在這洞里打坐參禪,白蟒就避走了,毒氣也沒有了。白龍就是指這條白蟒。洞內塑有白娘娘、小青兩座白石像,各高一米許。
朝陽洞
朝陽洞又名日照岩、觀音洞。在金山東北山腰間,洞上是一片懸崖,上有「日照岩」三個字。當金山還在江心的時候,每當旭日東升,從朝陽洞向南一帶石壁上,金碧輝煌,水天皆赤,可稱奇景。至今留在岩上的「朝陽洞」三個石刻大字,是明代滕謐所書。
古仙人洞
古仙人洞位於金北側金鰲嶺下,深六點六米,依山洞築有半亭一座。這里道教遺存。傳說八仙中的呂洞賓在這裡面而窺視江面,故名「仙人洞」。
4. 鎮江旅遊景點推薦 市區的金山寺怎麼樣
可以的去遊玩一下吧,認識金山、了解鎮江的。金山風景區——金山,因唐代高僧法海在此開山得金而名。
5. 鎮江金山寺簡介
你好!金山原是屹立於長江江心的島嶼,曾被稱為"江中一朵芙蓉"。由於長江江水流變遷,清道光年間開始與南岸相接,遂成為內陸山。金山雄峙於長江南岸,鎮江市區西北,山勢巍峨,景色壯麗,登臨俯視,長江浩瀚。眾多的歷史故事發生於此,《白蛇傳》水漫金山,梁紅玉擂鼓戰金山,蘇東坡妙高台賞月起舞等等,更使金山成為江南名山。金山高60米,繞山一周520餘米,金山寺便坐落其上。其背面崗巒起伏,古木參天;左右土丘林立,聯肩比翼,如護衛羅列;前方寶塔壩田疇似海,村落歷歷。
金山寺始建於東晉,《金山志》記載:"山有佛寺,始建於晉明帝時",即公元323-325年間。初建時又稱"澤心寺"。南北朝梁武帝特重佛教,曾於天監四年(505年),親自到金山寺參加水陸大會盛典,這是中國佛教舉行水陸法會開始,也是當時佛教中最大盛典。宋代元豐七八年間(1084~1085年),明僧佛印住持期間,有海賈到寺設水陸法會,佛印親自主持,規模宏大;南宋乾道九年(1173年),四明仁仰慕金山水陸法會,而施田百畝,與四明東湖月波山專建四時水陸;元朝延佑三年(1316年),朝廷在金山寺舉行盛大水陸到場,命教、禪、律三宗諸師說法,參加僧眾達1500人。可見,金山寺的水陸法會在歷史上便享有盛名。金山寺也因此而名聲日盛。金山寺
南朝、唐朝時,寺名均叫金山寺。北宋真宗年間,因真宗夢游金山,便賜名為龍游寺。宋徽宗時(1101--1125年),因崇尚道教,改稱神霄玉清萬壽宮。宋欽宗、徽宗被金兵俘虜後,又復名龍游寺。從元代起,又稱金山寺。清康熙南巡時,給金山寺題寫了"江天禪寺"的匾額,盡管這塊匾額至今仍掛在寺的門楣上,但仍以金山寺名遠播還內外。它與寶光寺、文殊院、高旻寺並稱為長江流域四大禪宗叢林。
金山寺的建築格局,打破了中國多數寺廟坐北朝南、寺分三路的建築傳統,而是依山就勢,大門西凱,正對長江,寺內所有殿堂樓閣皆散布其上,主要有大雄寶殿、天王殿、迦蘭殿、祖師殿、畫藏樓、鎮江樓、觀瀾堂、永安堂、海岳樓等。最引人注目的是立於見山之巔的慈壽塔。
慈壽塔高約36米,磚木結構,七級八面,矗立於數重樓台殿宇之上,為金山標志。最早的慈壽塔建於南朝齊梁時期,原為兩座,南北對立,後倒塌。宋哲宗元符年間(1098~1100年)修復,重建後成為一座八角七層塔。明慶隆三年(1569年),明了禪師重修;如今的慈壽塔,是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修建的。登塔頂而望,可極目千里,東見江天雲水,西是萬里長江,南邊鎮江山林,北為小鎮瓜州,令人心曠神怡。離塔不遠有一涼亭,因宜於賞雲望江,稱為"留雲亭"、"吞海亭";亭內立一石碑,上刻有康熙御書的"江天一覽"四個大字,故又名"江天一覽亭",這是欣賞金山勝景,俯瞰鎮江全貌的最佳去處。
位於山腳的大雄寶殿,為重檐歇山式建築。殿內裝有兩面巨大的圓形凸面鏡,可攝金山全景。大雄寶殿曾於1948年毀於火災,1990年重建後的大雄寶殿既保持了原有的建築特色,又採用鋼筋混凝土結構,使大殿更加堅固庄嚴。殿內供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葯師佛三尊塑像;兩邊是十八羅漢像;大佛背後是巨大的海島塑像,十方三世佛、菩薩、護法諸天隱現其間。海面上有十八尊者像,海島觀音獨占鰲頭,兩側侍立善財、龍女。大殿正中懸掛著趙朴初先生題寫的"大雄寶殿"金字匾額。
藏於山上的各處洞穴,每一個都有一個神奇的傳說。除法海洞外,還有白龍洞、朝陽洞和仙人洞,共稱金山"四大名洞";仙人洞傳說是呂洞賓窺視江面處;白龍洞與《白蛇傳》的故事有關。
金山寺這座千年禪宗古剎,經過數次修整,寺貌日新,每年都吸引著千百萬海內外的遊客。
6. 金山湖景區
金山湖景區位於鎮江市區和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金山的西北部。近鄰金山寺,是鎮江城市「南山北水」戰略、北部濱水區建設的亮點工程。
站在鎮江中山北路延伸段向西望去,巍巍慈壽塔劍指藍天,塔前是一片波光粼粼的金山湖,寶塔倒映在如鏡子般平坦的湖面上,這派迷人水景真個「濃妝淡抹總相宜」。經過緊張的施工,金山湖核心景區日前撩起了迷人的「面紗」,並且一天天在變美變靚,不斷地給市內外遊客帶來驚喜。 「全景開放金山湖景區」,是今年北部濱水區建設指揮部提出的年度建設目標。金山湖景區位於金山北麓,是國家863水環境專項課題的依託工程,工程實施區域面積1620畝,其中水面面積950畝。該工程是一項集防洪、休憩、旅遊及水環境改善於一體的系統工程。金山湖景區工程分為5個區:A區為月亮灣廣場、高爾夫練習廣場等,B區為西主入口廣場、古塔新讀景點、觀荷長廊等,C區為白娘子島、許仙堤等,D區為東入口廣場,E區為水上舞台、觀景長廊等。 金山湖核心景區由C、D兩塊組成。在伸往金山湖的水面,防腐木安裝棧橋式碼頭,這里將成為遊客親水之處;兒童游樂場已經完成。白娘子島和許仙堤已經形成。 隨著目前金山湖核心景區大樣初現,「水漫金山」這一神話傳說中的場景顯現在遊客的眼前。 波光粼粼的金山湖被確定為城市應急水源地,其水質好是重要因素之一。 據有關部門在金山湖設置的8個監測點監測,其中5個監測點水質為Ⅲ類,3個為Ⅱ類,平均值評價水質為Ⅲ類。 金山湖蓄水水域面積為0.9平方公里,蓄水量329萬立方米。根據金山湖應急備用可供水量為216萬立方米,在不考慮工業用水的情況下,近期規劃以供129萬人日均生活用水量計算,可供水量為8天。
7. 鎮江金山市導游詞 英文版
Dowager surcharge tower Fahai hole - hole ] Bailongdong - sun
By seven the Pavilion East dozens of steps, came to stand in the Shanxi Gold Peak Tower under the Dowager surcharge. Dowager surcharge tower, also known as golden hill tower, tower 30 meters high, was built 1400 years ago, Song Zhaoshi into the Twin Towers, named" Jian CI tower" and" recommended life tower". Twin Towers Liangjiang governor after the fall, Liu Kun to congratulate the Empress Dowager Cixi60 birthday and reconstruction the tower, named the Dowager surcharge tower.
Please look at this beautiful tall and straight, the Dowager surcharge tower, brick-wood structure, eight level seven. Along the tower circled and the wooden ladder, face view, layer upon layer of different. The tower Pinglan view, million in Jiangshan, Jinshan scenic spot, panoramic view. The Wang Anshi tower poetry Lyric:" after the number of Paris pillow layers of stone walls, window opening surface wind. He saw the bird to fly the ground, was surprised in midair."
Dowager surcharge Tata outside tracery wall, engraved with the" world age-grade"4 characters, it is said that this is a kind of German Liu Kun to congratulate the60 birthday at the age of 8, please pass the writing Tong li.
You: by the Dowager surcharge tower to the north is not far away, to the sea cave. This is the Golden Temple kaishanzushi Pei ' (i.e.," Jackson ) penance, aka Pei Gongdong. Pei is a legend in the Tang Dynasty prime minister, son of Pei Xiu, he first came to occupy this hole. " Gold Mountain books" about this hole records: " Xi Bai mang Ju Yan, a python cave, Tang Pei ' victory to the press." Pei ' and the myth of" White Snake" in the sea is irrelevant. Pei, just to the Jinshan, house dilapidated, desolate, and he led the way through, fix up, houses, growing vegetables. One day, digging gold, the official court reporting, with gold repair temple, a temple. The cave has a benevolent and kind countenance, for sitting practice Fahai statue.
In the North sea caves, Yudai bridge has a Bailongdong, inside a white and green marble statue. Legend of white snake into the Mount Emei, beautiful white snake, and drugstore counterjumper Xu Xian form loving couples, and sea that, it is in breach of regulations, will Xu Xian scam to jinshan. White and green to numerous underlings, water overflows golden hill temple. Later, Xu Xian arrived in Hangzhou and the white snake by the development in bridge. This is the white lady" and a well-known water overflows golden hill" fairy tale.
Along the right road development in the uplink, we look up to see the rock wall engraved with the Ming Dynasty Teng Mi book" Chaoyang hole" three characters. The hole is also known as the sunshine rock, the hanging rocks engraved with" the rock" three characters. Here is the best place to view the sunrise mountain.
【慈壽塔—法海洞—白龍洞—朝陽洞】
由七峰亭向東幾十步,就來到聳立在金山西北峰上的慈壽塔下。慈壽塔,又名金山塔,塔高30米,始建於1400多年前,宋朝時改建成雙塔,分別取名為「薦慈塔」和「薦壽塔」。雙塔倒塌後,兩江總督劉坤一為祝賀慈禧太後60大壽又重建現塔,取名慈壽塔。
大家請看,這秀麗挺拔的慈壽塔,為磚木結構,八面七級。沿著塔內木梯盤旋而上,面面有景,層層各異。登塔憑欄眺望,萬里江山,金山名勝,盡收眼底。宋代王安石登塔後曾作詩抒懷:「數重樓枕層層石,四壁窗開面面風。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
慈壽塔塔外花牆上,刻著「天地同庚」4個大字,據說這是劉坤一為祝賀慈德60壽辰,請8歲傳童李遠安書寫的。
各位:由慈壽塔往北不遠,就到了法海洞。這是金山寺開山祖師裴頭陀(即法海禪師)的苦修之處,又名裴公洞。裴頭陀相傳是唐代宰相裴休之子,他初來居此洞。《金山志》有關於此洞的記載:「昔有白蟒踞焉,一名蟒洞,唐裴頭陀壓勝去之。」裴頭陀與神話《白蛇傳》中的法海是毫不相乾的。裴頭陀剛到金山時,殿宇破落,滿目荒涼,於是他帶領眾增,披荊斬棘,修耷房舍,種植蔬菜。一日,刨地得金,經官府奏報朝廷,用黃金維修寺廟,名金山寺。洞中供有慈眉善目、端坐修行的法海塑像。
在法海洞北,玉帶橋畔有一個白龍洞,洞內有白娘子和小青的漢白玉雕像。傳說峨眉山上白蛇,化成美貌的白娘子,和葯店伙計許仙結成恩愛夫妻,和尚法海認為,這是觸犯天規,將許仙誆騙到金山。白娘子和小青調來蝦兵蟹將,水漫金山寺。後來,許仙由白龍洞趕到杭州與白娘子斷橋相會。這就是老幼皆知的白娘子「水漫金山」的神話故事。
沿著白龍洞向右上行一段路,我們抬頭就望見了岩壁上刻著明代滕謐所書的「朝陽洞」三個大字。這個洞又名日照岩,洞頂的懸岩上刻有「日照岩」三字。這里是金山觀日出最佳處。
8. 江蘇金山寺介紹
金山寺位於今江蘇省鎮江市西北長江南岸的金山上,始建於東晉,高四十四米,周五百二十米,距市中心三公里。金山寺布局依山就勢,使山與寺融為一體。寺內主要建築為天王殿、大雄寶殿、觀音閣、藏經樓、方丈室等。金山寺自創建以來,經歷代修葺,古跡甚多,其中主要有:慈壽塔、法海洞、妙高台、楞伽台(又名蘇經樓)、留雲亭(又名「江天一覽亭」)等。
金山是江南佛教聖地,梁武帝在金山設立了庄嚴隆重的水陸道場,誦經設齋、禮佛拜懺、追薦亡靈。金山寺至2016年已有1600多年歷史,總共有81位方丈。全盛時期有和尚3000多人,僧侶數萬人。清朝時期與普陀寺、文殊寺、大明寺並列為中國的四大名寺。1983年,金山寺被定為漢族地區全國重點寺院。
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門票價格旺季:65.00元 淡季:50.00元。
9. 我要一些鎮江金山的資料
鎮江金山
金山位於鎮江市西北,海拔43.7米,佔地面積41.6公頃。金山風景幽絕,形勝天然,自古為我國游覽勝地之一。古代金山原是屹立於長江中流的一個島嶼,有"江心一朵美芙蓉"之稱譽。唐代張祜描述為"樹影中流見,鍾聲兩岸聞";北宋沈括贊頌曰:"樓台兩岸水相連,江北江南鏡里天"。至清朝同治初年(公元1861----1874年),這個"千載江心寺"才開始與南岸陸地相連,水上風光變為陸上勝境。
金山名勝古跡甚多,俯拾皆是。玲瓏秀麗的慈壽塔立於金山西北山巔之上,高30米,和整個金山幾金山寺配合的恰到好處,彷彿把這座山都拔高了。磚木結構的塔,上下通行,每一層八面都有走廊和欄桿,八面通風,面面有景,層層風光不一樣,宋代王安石詩雲:"數重樓枕層層是叫,四壁窗開面面風,忽見鳥飛平地上,始驚身在半空中。"再如楞枷台、妙高台、觀音閣、法海洞。古仙人洞、古白龍洞等名勝古跡,皆依山旁勢鑿岩而建,構思神巧,令人贊嘆建築者的神奇智慧和高超藝術。
天下第一泉又名中泠泉,南泠泉,在金山以西一里之遙。唐代時就已聞名天下。第一泉原與金山同在江中,清咸豐、同治年間,遂隨金山登陸。據記載,以前泉水在江中,江水來自西方,受到石簿山和鶻山的阻擋,水勢曲折轉流,分為三泠(冷是水曲的意思,三泠為南泠、中泠、北泠),而泉水就在中間一個水曲之下,故名「中泠泉」。因位置在金山的西南面,故又稱「南泠泉」。
中泠泉上岸後曾一度迷失,後來於清朝同治八年被候補道薛書常等人發現,遂命石工在泉眼四同迭石為池,並由常鎮通海道觀察使沈秉成,於同治十年春寫記立碑,建亭覆亡。光緒年間鎮江知府王仁堪又在池周造起石欄,池旁築庭榭。並拓地四十畝,開塘種植荷菱,又築土堤,種柳萬株,抵擋江流沖擊,柳荷相映,十分秀麗。方池南面石壁上刻有「天下第一泉」五個遒勁大字,為王仁堪所書。池旁蓋樓建亭,池南建有一座八角亭,雙層立柱,直徑七米,十分寬敞,取名「鑒亭」,是以水為鏡,以泉為鑒之意。亭中有石桌石凳,供遊人小憩,十分風涼幽雅。池北建有兩層樓房一座,樓上樓下為茶室,環境幽靜,林蔭覆護,風景清雅,是遊客品茗的最佳之處。樓下層前壁左側,嵌有沈秉成所書「中泠泉」三字石刻,右側為沈秉成「中泠泉」及薛書常「中泠泉辯」石刻。
唐朝以來,中泠泉水一直為人們所喜愛。唐代評茶專家陸羽品中泠泉水為天下第一,後唐名士劉伯芻分全國水為七等,揚子江的中泠泉為第一,從此中泠泉被譽為「天下第一泉」。用此泉水沏茶,清香甘冽,相傳有「盈杯不溢」之說:貯泉水於杯中,水雖高出杯口二三分都不溢;水面放上一枚硬幣,也不見沉底。泉水綠如翡翠,濃似瓊漿,其醇可知。
10. 金山湖的簡介
站在鎮江中山北路延伸段向西望去,巍巍慈壽塔劍指藍天,塔前是一片波光粼粼的金山湖,寶塔倒映在如鏡子般平坦的湖面上,這派迷人水景真是「淡妝濃抹總相宜」。經過緊張的施工,金山湖核心景區日前撩起了迷人的「面紗」,並且一天天在變美變靚,不斷地給市內外遊客帶來驚喜。
金山湖景區位於金山北麓,是國家863水環境專項課題的依託工程,工程實施區域面積1620畝,其中水面面積950畝。該工程是一項集防洪、休憩、旅遊及水環境改善於一體的系統工程。金山湖景區工程分為5個區:A區為月亮灣廣場、高爾夫練習廣場等,B區為西主入口廣場、古塔新讀景點、觀荷長廊等,C區為白娘子島、許仙堤等,D區為東入口廣場,E區為水上舞台、觀景長廊等。
金山湖核心景區由C、D兩塊組成。在伸往金山湖的水面,防腐木安裝棧橋式碼頭,這里將成為遊客親水之處;兒童游樂場已經完成。白娘子島和許仙堤已經形成。
隨著金山湖核心景區大樣初現,「水漫金山」這一神話傳說中的場景顯現在遊客的眼前。
波光粼粼的金山湖被確定為城市應急水源地,其水質好是重要因素之一。 據有關部門在金山湖設置的8個監測點監測,其中5個監測點水質為Ⅲ類,3個為Ⅱ類,平均值評價水質為Ⅲ類。
金山湖蓄水水域面積為0.9平方公里,蓄水量329萬立方米。根據金山湖應急備用可供水量為216萬立方米,在不考慮工業用水的情況下,規劃以供129萬人日均生活用水量計算,可供水量為8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