巍山著名景點介紹
1. 大理有哪些旅遊景點
很多呀,有洱海,雙廊古鎮,喜洲古鎮,風情島,蝴蝶泉,等
2. 巍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巍寶山景區2、上關花公園
3、拱辰樓
4、民俗博物館
5、蒙陽公園
6、星拱樓
7、巍山文廟
8、東蓮花村
9、慧明寺
10、長春洞
還有193條相關問答,更多巍山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3. 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的景區景點
山龍山於圖山城址
山龍山於圖山城址位於巍山縣大倉鎮,遺址面積約五千平方米版,為南詔國第一座都城遺址。
巍寶山權國家森林公園
巍寶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巍山縣城東南面,面積19平方公里,主峰海拔2569米。1992年,被列為國家森林公園。
巍山古城
巍山古城也稱為南詔古城,是南詔文化的發源地。始建於元末明初,是中國保存最完好的明清古建築群之一,也是中國第三批中國歷史文化名城。
4. 巍山名族文化有哪些
巍山歷史悠久,文化燦爛,是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國家級大理風景名勝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際河流--紅河的發源地。有保存完好的始建於明洪武23年、距今600多年的古城,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全國14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寶山,有鳥類遷徙的要道「鳥道雄關」,有省、州、縣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餘處。 巍山也是滇西著名的宗教聖地之一。巫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
教、基督教甚為盛行,其中尤以巫教、道教、佛教歷史最為久遠。境內有巍寶山、巫印山,小雞足山等名山以及天魔牙寺、伏虎寺,降龍寺、玄尼守,靈岩寺等等道佛寺觀。自唐代以來,在境內修建大批宗教寺廟,這些寺廟歷代不斷修復重建,1994年巍山古城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巍山還是雲南省宗教工作重點縣之一,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和原始宗教都有悠久的歷史,縣內還有玄珠觀、圓覺寺、雲隱寺、是和庵、龍於山、五印山、三鶴洞、圭峰寺、清真寺等等。據統計全縣現有佛寺85座,道觀104座,原始宗教78座,目前已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址16處,各級各類館藏文物共2100多件,省、州、縣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30多處,明代以來人文蔚起,出過進士20多人,舉人200多人,留下許多珍貴墨跡,清乾隆年間,被御封為"文獻名邦"。 巍山古城始建於明洪武23年,城內古建築星羅棋布,主要標志拱辰樓建築雄偉 壯觀。有的文物古跡如巍寶山道觀古建築群,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本段民族風情
巍山是個多民族聚居縣,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境內居住著漢族、彝族、白族、傣族、壯族、苗族、回族、傈僳族、拉祜族、佤族、納西族、瑤族、藏族、景頗族、布朗族、布依族、阿昌族、哈尼族、錫伯族、普米族、蒙古族、怒族、基諾族、德昂族、水族、滿族、獨龍族等民族分布。主要有漢、彝、回、白、苗、傈傈等6個世居民族。1999年末,全縣人口29.38萬人,其中農業人口27.46萬人,佔93%。少數民族人口12.62萬人,佔43%,其中彝族9.76萬人,回族2.01萬人,分別佔少數民族人口的32.2%和6.9%。
漢族主要是明代中原王朝在巍山汶蒙化衛兵戍守時進入,主要來自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大族。彝、回、白等其他民族為當地土著或由外地較早遷入的民族。巍山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和節日,民族風情絢麗多彩。彝族的打歌、火把節。回族的開齋節、宰牲節、亡人節及回族婦女的姑太節等,漢族的洞經音樂,祭孔音樂……都頗具特色。 巍山的民族民間藝術古樸深厚,1997年彝族民間藝術節團應邀到日本出席第六屆南亞民族民間藝術節。 巍山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跡眾多,風景名勝薈萃,古建築建造精美,已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古跡點多面廣,景觀別致。 1988年國務院公布巍山為對外開放縣,並把巍山列為國家級的大理風景名勝區景點;1992年林業部批准巍寶山為國家級森林
公園;1994年巍山古城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巍山又是雲南省著名的僑鄉,旅居歐、美、亞太地區各國的華僑約1400多人。 巍山縣具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是雲南省設置郡縣最早的地區之一,是南詔國的發祥地,是清代雲南省四個文獻名邦之一。風景名勝和歷史文物眾多,有省、州、縣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0多處,有全國十四座道教名山之一的巍寶山,有展現候鳥遷徙奇觀的鳥道雄關等。1988年10月,國務院公布巍山為對外開放縣,並列為國家級的大理風景名勝區的景點。1992年林業部批准巍寶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1994年巍山縣城被公布為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二〇〇七年十二月五日,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文化部、國 家文物局授予的2007年全國文物工作先進縣光榮稱號。
編輯本段地理特點民情
境內山脈大部分為東西走向,最高點在與彌渡縣交界的扁提山,海拔3037米,最低點在青華鄉漾濞江邊,海拔1146米。西河自北向南縱貫縣境,漾濞江是瀾滄江支流,流經縣境119.2公里。 巍山是紅河的發源地;巍寶山上有中國第四名觀;鳥道雄關--古絲綢路上;民族自治縣(彝,回族):彝族的「打歌」是聚會時的集體舞蹈,非常優美,所配的樂器「俗稱九點六」,一種笙,每一個人吹出的都是和聲,悠揚動聽。火把節更是豐收後的歡樂節日。本地的「洞徑古樂」是古老的音樂,中央人民廣播電台曾錄制並播放過;回族的「清真寺」富麗堂皇。漢、彝、回和睦相處,共建家園。要到下關,大理旅遊不可不到巍山,因為有著歷史的淵源:歷史上巍山的南詔王「火燒松茗樓」統一了這一帶的六個詔王,(故有「魁雄六詔之匾),後遷都大理。大理,下關的善男信女們每年都來巍山朝拜巍寶山。總而言之,巍山是一片神奇多姿的土地,是旅遊、觀光、度假、療養和考古的極好地方。
5. 巍山縣的歷史文化
巍山地處雲南省西部的哀牢山和無量山上段,山川秀麗,氣候溫和,物產豐富,早在新石器時代就有人類在此繁衍生息。 巍山歷史悠久,是雲南省設治最早的郡縣之一。據史籍記載,西漢元封二年(公元前109年),設邪龍縣,元代設千戶所,明代設蒙化府,清代沒直隸廳,民國時曾設行政專署,1956年成立巍山彝族回族自治縣。巍山自西漢至今已有2000多年的歷史。巍山從唐代開始直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初期,一直是滇西南政治、經濟和文化的中心。 巍山曾是南詔國的故都。唐初,洱海地區"六詔"興起,其中蒙舍詔,蒙糊詔就在巍山境內,因蒙舍詔在五詔之南,故稱南詔。自唐貞觀二十三年(公元649年),南詔始祖細奴羅建立大蒙國,稱奇嘉王。建都巍山圖山的圖城,到其曾孫皮羅閣統一六詔建立南詔政權。這個在祖國西南邊疆由少族民族執政的顯赫一時的南詔國,對祖國統一、民族團結作出了歷史的貢獻。南詔國經十四主,傳位十三世,共歷時253年,與唐正朝相始終。南詔在巍山發祥並經營四代,即從唐貞觀元年(公元627年)細奴羅避難定居巍山巍寶山至唐開元二十九年(公元741年)皮邏閣遷都大理太和城止,歷時114年。據考證巍寶山前新村亦即南詔始祖細奴羅自衰牢山避難至蒙台川的耕牧之地。現存巍寶山南詔土主廟是細奴羅孫盛羅皮所建蓋的,內奉細奴羅塑像。此外,境內尚有南詔早期經營的梅子菁、蒙舍城、嚨吁圖城群遺址。
巍山是雲南推行土司制度時間最長的地區之一。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南詔後裔、彝族首領天摩牙九部火頭左禾,因支持明王朝征戰有功被封為土知州,推行土司制度。左氏承襲土知府一直到清光緒二十三年(公元1897年),共十七世,歷任知府18人,時間長達514年。 巍山是回族首領杜文秀反清起義誓師之地。清咸豐六年(公元1856年),杜文秀遙奉太平天國號令,在雲南滇西領導的反清起義,威震雲南,影響全國。堅持斗爭18年,首舉義旗就在巍山縣永建鄉大圍埂和小圍埂村。 據史書匯載,中原文化在巍山傳播較早。南詔細奴羅時,即勸民習讀漢書,敦崇八行。明洪武中建蓋孔廟,此後,興建書院,講學課試,尚文敦禮之風歷久不息,人才輩出,佳作不乏,曾被清廷御封為雲南全省四大文獻名邦之-。
巍山也是滇西著名的宗教聖地之一。巫教、道教、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甚為盛行,其中尤以巫教、道教、佛教歷史最為久遠。境內有巍寶山、巫印山,小雞足山等名山以及天魔牙寺、伏虎寺,降龍寺、玄尼守,靈岩寺等等道佛寺觀。白唐代以來,在境內修建大批宗教寺廟,這些寺廟歷代不斷修復重建,1994年巍山古城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巍山還是雲南省宗教工作重點縣之一,道教、佛教、伊 斯蘭教、天主教、基督和原始宗教都有悠久的歷史,縣內還有玄珠觀、圓覺寺、雲隱寺、 是和庵、龍於山、五印山、三鶴洞、圭峰寺、清真寺等等。據統計全縣現有佛寺85座,道觀104座,原始宗教78座,目前已發現新石器時代的遺址16處, 各級各類館藏文物共2100多件,省、州、縣各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30多處,明代以來人文蔚起,出過 進士20多人,舉人200多人,留下許多珍貴墨跡,清乾隆年間,被御封為"文獻名邦"巍山古城始建於明洪武 23年,城內古建築星羅棋布,主要標志拱辰樓建築雄偉壯觀。有的文物古跡如巍寶山道觀古建築群,被列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巍山是個多民族聚居區,民族歷史悠久,文化璀璨。境內主要有漢、彝、回、白、苗、傈傈等6個世居民族。漢族主要是明代中原王朝在巍山汶蒙化衛兵戍守時進入,主要來來自江蘇、浙江、安徽、江西、湖南、湖北等省、以後逐漸發展成為一個大族。 彝、回、白等其他民族為當地土著或由外地較早遷入的民族。巍山各民族都有自己的風俗習慣和節日,民族風情絢麗多彩。彝族的打歌、火把節。回族的開齋節、 宰牲節、亡人節及回族婦女的姑太節等,漢族的洞經音樂,祭孔音樂 ……都頗具特色。
巍山歷史文化悠久,文物古跡眾多,風景名勝薈萃,古建築建造精美,已被省人民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物古跡點多面廣,景觀別致。巍山的民族民間 藝術古樸深厚,1997年彝族民間藝術節團應邀到日本出席第六屆南亞民族民間藝術節,1988年國務院公布 巍山為對外開放縣,並把巍山列為國家級的大理風景名勝區景點;1992年林業部批准巍寶山為國家級森林公 園;1994年巍山古城被列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巍山又是雲南省著名的僑鄉,旅居歐、美、亞太地區各國的華僑約1400多人。總而言之, 巍山是一片神奇多姿的土地,是旅遊、觀光、度假、療養和考古的極好地方。
6. 大理的名勝古跡有哪些
大理旅遊景點門票價格大全大理 景點名稱 門票價格 (元/人次) 批准文號 1 賓川雞足山風景區 60 雲計收費[2002]1404號 2 賓川雞足山索道 50 雲計收費[2002]1404號 3 蒼山景區門票 30 雲發改收費[2005]208號 4 大理三塔公園 52 大計價[2002]245號 5 大理蝴蝶泉公園 32 大計價[2002]101號 6 天龍八部影視城 60 大計價[2004]382號 7 南詔風情島 22 大計價[1999]30號 8 大理感通索道 上 50,下40 州價管字[2000]72號 9 大理蒼山縈道 單程 30 大計價[2002]679號 10 劍川石寶山風景區 30 大計價[2002]174號 11 巍山縣巍寶山景區 60 大發改價管[2005]302 12 崇聖寺景區 69 大計價管[2005]151號 13 祥雲古道風景區 40 祥計價[2004]58號 14 祥雲水目山風景區 30 祥計價[2004]59號 15 雲龍天池風景區 10 雲計價[2002]7號 16 漾濞石門關景點 20 漾政復[2004]3號 17 劍川縣滿賢林千獅山景區 20 劍計價格[2003]9號 18 南澗靈寶山國家森林公園 5 南計價[2004]11號 19 大理洱海公園 5 大計價[1998]73號 20 大理喜洲白族民居群 25 市計價[2004]80號 21 賓川觀音箐景點 4 賓計價管[2000]7號 22 洱源地熱國 100 古區計價[2004]2號
7. 大理風景區有哪些
大理崇聖寺三塔,距離下關14千米,位於大理以北1.5千米蒼山應樂峰下,背靠蒼山,面臨洱海,三塔由一大二小三座佛塔組成,呈鼎立之態,遠遠望去,雄渾壯麗,是蒼洱勝景之一。崇聖寺三塔的基座為方形,四周有石欄,欄的四角柱頭雕有石獅,其東面正中有塊石照壁,-「永鎮山川」四個大字,頗有氣魄。
巍山古城始建於明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已有600多年的歷史。《蒙化志稿·城池志》載:「(巍山)城方如印,中建文筆樓為印柄。」從文筆樓為中心向東西南北四個方向延伸出去就是古城的四條主街道。由於種種原因,古城的東、西、南三座古樓已毀,而今只有北門古樓和城中的文筆樓倖存下來。
8. 巍寶山國家森林公園的主要景點
可分為前山和後山兩個景區,景點有30多處,有洗心間、銀粟泉、七星井等新景觀,這些景觀往往與神話故事相關聯,形成巍山一大特色。此外,巍寶山還是南詔發祥地,道教名山,如今又恢復了洞經音樂樂奏會和彝族歌會,使這座名山更加璀璨。
除了濃郁的宗教風格造就了「巍寶仙蹤」之外,山中的奇景還形成了有名的巍山八大勝景:拱城遠眺、天門鎖勝、美女瞻雲、龍池秋月、山茶流紅、鶴樓古梅、朝陽育鶴、古洞長春。
有關勝景,這里還有一個神話故事,相傳,八仙之一的何仙姑路過此地時,恰逢彩雲顯現,美麗的雲景使她芳心大動,便不禁卧下仰望雲景。後來,在何仙姑躺過的地方長出了三座呈「美女仰卧」形狀的山峰,仙姑不慎失落的珍珠則化作了中央的水池,形成了「美女瞻雲」的絕景。
巍寶山宮觀密布,蔚為壯觀。其山分前後兩邊,宮觀建築布局總的體現了「道德自然」的特點:前山綿亘疊蟑,宮觀多藏於密林之中;後山險峻陡峭,宙宇多依山勢顯建於岩壁之間。
巍寶山除大量道教宮觀外,也還有一些佛教寺院,如觀音殿、甘露亭。巍寶山道教形成發展過程中,佛教也曾在這里與道教爭雄斗勝,同時也有相互的影響和融合,突出表現在「老君點化細奴邏」傳說,細奴邏生前,太上老君點化其為南詔王,死後封其為巡山土主,成為雲南道教的「巡山神」,即雲南道教的一尊主神。這一傳說說明中國漢地道教傳人雲南,為了更好地得到發展,必然要植根於雲南民族原始宗教中,吸收營養,與之結合、融匯的特點。
巍寶山前山有一朝天門。朝天門又名准提閣,它是全山的總坊。按巍寶山風景名勝的自然分布,從這里的總坊向前,在前山經過白沙井、土主廟、文昌宮、玉皇閣、觀音殿、青霞觀、老君打坐石等殿字,一路登山而上,直至山頂到斗姆閣;在後山、經三清殿、培鶴樓、含真樓、長春洞、望鶴軒、封川塔等廟觀,返回山下,全程約10公里。巍寶山景點很多,我重點介紹土主廟等幾座宮觀。
土主廟,又叫巡山殿,或巡山土主廟。歇山式大殿中的塑像即南詔第一代王細奴邏。兩旁站立侍者,文武各一,均穿彝族服裝。巡山殿門前有幾副對聯,內容均與細奴邏和南詔國歷史有關。
「新村流源遠,始祖奴邏耕巍嶺;彝族衍慶長,南詔發祥在巍山。」聯中「新村」指巍山後山山下的新村---彝族聚居村,當年細奴邏居住這里。巡山殿,始建於細奴邏之孫盛羅皮。彝族群眾視細奴邏為土主,新村及附近彝族群眾每年來這里兩次舉行祭把盛會。一次是農歷九月十四日,相傳這一天是細奴邏的生日。另一次是正月十五,這一次來祭祖,同時將自己已故的親屬的靈牌在這殿前焚毀,讓亡魂歸祖廟。祭把當天除隆重祭奠外,還舉行盛大的踏歌活動,載歌載舞。旁邊文昌宮內文龍亭有一幅壁畫,就是描繪彝族踏歌的場面。
文昌宮是巍山游覽中心。雄偉的牌樓,是文昌宮的山門,大殿與二殿之間,一池清泉,明徹見底,名「龍潭」。過去,當地群眾在這里祭祀龍王。因此,此殿又叫龍潭殿。清乾隆年間改為道觀後,大殿里供文昌帝君,二殿里供關聖帝君,殿名改稱文昌宮。池中這六角形亭閣,名叫文龍亭,沿兩邊拱橋可至亭前。大家看,亭墩西面這幅壁畫,即剛才我提到的,叫做「踏歌圖」,它繪於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95年)建亭之時。壁畫長約1.2米,上半部分清晰完好,下半部分因為水漬,有些模糊。畫面表現的是:40人踏地而歌,34人圍成圓圈攜手起舞;圈內3人起舞,吹奏笙笛,是舞場的中心;圈外亦有3人,吹彈揚扇,似在助興。圖中舞蹈者多為彝裝打扮,男的多穿長衫,罩領褂,女的著坎肩,系黑圍腰。整幅畫富流動感,較真實地再現了兩百年前巍山彝族人民踏歌習俗的場面,是珍貴的文物資料。
玉皇閣,供奉的神像較為集中,展現了巍寶山道教神仙系統宏大場面。玉皇閣建於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88年),山門為靈官殿,內供的靈官為道教的護法神。過了山門,殿字飛檐重疊,巍峨壯觀,一進四院,依山就勢,層層而上:四帥殿、天師殿、三官殿、呂祖殿、玉皇閣、依雲閣漸次列布。裡面把奉著天、地、水三官,呂祖以及財神、灶君諸神。每年農歷二月初一至十五日,這里都要舉行洞經會,古樂悠揚,熱鬧非常。
巍寶山頂有座凌空欲飛的殿閣名叫斗姆閣,裡面把奉的斗姆為道教女神,為北斗眾星之母,故名斗姆。斗姆雕像3眼4頭6臂,顯示其神通不凡。旁立者為金童玉女。巍寶山斗姆閣在國內道教之中是著名的。斗姆閣為巍寶山登臨攬勝佳境。近觀前後,林海茫茫,殿閣歷歷。放眼遠望:巍山古城,城方若印,疇似棋樣,瓜江如帶,一派錦綉風光。
還有,巍寶山的自然植被保存完好。從山腰到山頂,覆蓋著枝葉繁茂的蒼松翠柏和各種闊葉林木,其中不乏古樹名木,如粗可數人合抱的高山栲、名貴樹種雲頭柏、野香樟等。主君閣(靈宮殿)前的古山茶,為明末清初遺物,高15米,粗28厘米,已生長300多年,現仍亭亭玉立,姿態優美,早春二月,開花達數百朵,花大如碗,紅似胭脂。行走在巍寶山中,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