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陰縣景點介紹
Ⅰ 山西省朔州市山陰縣
[編輯本段]山陰簡介
山陰縣,歷史文化名城,為山西省朔州市轄縣,地處省北部內長城雁門關外,屬大同盆地。因位於恆山余支翠微山的陰坡而得名。山陰縣地處內長城雁門關外,屬大同盆地,南與忻州地區相接,面積1651平方公里,現轄 4鎮10鄉(岱嶽鎮、玉井鎮、北周庄鎮、古城鎮、吳馬營鄉、馬營鄉、下喇叭鄉、合盛堡鄉、岱嶽鄉、安榮鄉、薛圐圙鄉、後所鄉、張家莊鄉、馬營庄鄉),總人口22萬人(2004年),縣政府駐岱嶽鎮。 縣人民政府駐岱嶽鎮。郵編:036900。代碼:140621。區號:0349。拼音:Shanyin Xian。
[編輯本段]歷史延續
春秋屬狄域,戰國為趙地,秦屬雁門郡,隋置善陽縣、神武縣,唐為馬邑縣地,遼置河陰縣,金大定七年始稱山陰,此後雖一度改為忠州並入金城縣,但為時較短,後有復置山陰縣,至今未變。宋、 遼時的「金沙灘大戰」就發生在山陰縣境內。明朝為縣制,屬應州轄。縣城故址,在桑乾河南,即今山陰城。
歷史上也不乏名人志士:有北魏安遠將軍庚岳、唐朝芮國公苑君璋、宋趙匡胤的大將米信、遼丞相沙彥恂、元朝平陽元帥安明本、明代內閣首輔王家屏、清朝梁啟超的老師崔增瑞等。
[編輯本段]地理地貌
山陰縣位於東徑112°25′—113°04′,北緯39°11′—39°47′之間,地處山西省北部,東鄰應縣,南毗代縣,西交朔城、平魯二區,北與左雲、右玉、懷仁接壤。南北長66.7公里,東西寬36.5公里。縣境內山脈,有恆山山脈,洪濤山脈以及黃花嶺,有較大的河道4條,桑乾河、木瓜河、黃水河、元子河(吳馬營大河槽河)。境內南北高,中間低。西北有洪濤山、高漢梁,其中以洪濤山最高,海拔1947米。南為恆山支脈翠微山,其主峰饅頭山海拔2426米,中部為大同盆地的一部分,地勢平坦,桑乾河、黃水河貫穿其間,渠道密布,灌溉方便,但部分低窪區土壤鹽鹼化較嚴重。
[編輯本段]環境氣候
山陰縣年均氣溫7℃左右,一月 -9℃至10℃,七月23℃至24℃,年降雨量410毫米。初霜期為九月下旬,無霜期130天。
[編輯本段]工業農業
歷史上山陰農業以種植為主、養殖為輔。山陰縣現有耕地 78.8萬畝,農作物以種植玉米、穀子、小麥、糜黍、莜麥、高梁、土豆、豆類、莜麥、蕎麥等。經濟作物有油料、甜菜、胡麻、水果瓜菜、葵花、葯材等,造林面積33萬畝。養殖業以奶牛、豬為主,兼養雞、羊、兔等。工業生產有採煤、煉焦、煉鐵、發電、水泥、化肥、農機修造、針織、印刷、造紙等。
農業發展成績顯著。改革開放以來,山陰人民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大力發展種植業和養殖業,不斷推進以奶牛乳品為主的農業產業化進程,全縣基本上形成了具有山陰特色的種、養、加產業鏈,走出了一條「市場牽龍頭、龍頭帶基地、基地連農戶,貿工農一體化、產加銷一條龍」的農業產業化發展路子,有力地促進了全縣玉米種植業、奶牛養殖業和整個縣域經濟的健康發展。全縣農村經濟總收入達15.9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2205元;奶牛存欄4.86萬頭,鮮奶產量達17.02萬噸,山陰縣成為聞名全國的奶牛乳品大縣。山陰縣生產的紅旗牌全脂奶粉曾獲得國家優質產品獎,暢銷全國。
工業發展突飛猛進。中共十一屆三中全會後,各部門、各鄉(鎮)村辦工業以及城鎮和農村個體、工業戶相繼出現。全縣工業形成了國家、集體、個人一齊上的新局面,初步形成了乳品、煤炭、食品、建材、機械、化工等工業門類,在整個工業中,尤以山西古城乳業集團為主的乳品加工業,以立足煤炭資源優勢的煤炭工業,以糠醛、電石、化肥為主的化學工業和以水泥、石料生產為主的建築建材業占較大優勢。全縣乳製品產量已達1.67萬噸,原煤產量423萬噸,古城牌奶粉、健康牌燕麥片均獲國家級獎,成為名牌產品,糠醛、電石、地毯等產品遠渡重洋,銷往國外。
二OO一年,全縣國內生產總值達11.7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06億元;財政總收入完成8267萬元。經過多年發展,本縣出現了古城乳業集團、康喜有限責任公司、山陰縣燕麥片廠、石星化工有限公司、康立化工有限公司、南改煤礦等一大批在全國、全省佔有重要位置的名牌企業和喬九崇、王應賢、賀有義等優秀企業家。奠定了以種植、養殖、乳品加工、煤炭、化工、建築建材六大支柱產業為主體的縣域經濟結構模式,為山陰縣域經濟騰騰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編輯本段]基礎設施
基礎設施建設逐步健全,新中國成立以來,經過幾十年的艱苦奮斗和認真建設,縣城硬體設施有了很大的變化。境內北同蒲鐵路、大(同)—運(城)二級公路、(大)同—太(原)公路縱貫全縣,交通條件便利。陽方口至集寧、應縣至山陰、山陰至朔州等干線公路南北貫穿縣境,還有多條支線公路有縣城通往各鄉鎮。
岱嶽鎮是全縣的經濟、文化中心這里有山陰最大的商貿中心——百貨貿易大樓和仁利商城,為群眾日常購物提供極大的方便;還有雁山、山化等高級賓館,可以為來山陰的客人提供舒適的食宿條件;有設備精良、人才密集的山陰縣人民醫院和聞名全國的朔州市精神病院可以為本縣及外地患者提供優質的治療和服務。近幾年,隨著縣城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電視、電話、摩托車 等各種家電已逐漸進入尋常百姓家,縣城居民的生活條件得到了很大改善。
[編輯本段]名勝古跡
山陰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雖歷經千年滄桑巨變,部分遺跡尚存。已發現有古遺址、古建築35處(座),古墓葬5處,列為國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72件,其中漢墓群、廣武古墓、明長城等古跡均頗負盛名。山陰是在古代是一個多戰之地,縣境西南有古跡、遺址多處。已發現有古遺址、古建築35處(座),古墓葬5處,列為國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72件,其中漢墓群、廣武古墓、明長城等古跡均頗負盛名。雁門關下的兩座廣武城,一建於遼金,一建於明代,均為防敵軍事據點,是研究軍事史的重要實物資料。縣城南30公里廣琥漢墓群,保持著豐富而珍貴的地下文物。
萬里長城——山陰段:萬里長城依陰山、恆山。太行山。呂梁山之勢,分為內。外兩支,內長城建於恆山之陰,外長城建於陰山之陽。山陰縣境內的長城屬內長城,是山西境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段。它東起新廣武,西接代縣分紅嶺,依恆山之陰連接著內長城東段18個重要隘口,全長5.3公里。城牆高6。6米,底部寬6.5米,頂部寬3.5米,底部用石灰岩、青石質條石砌築,其它用磚拼築而成。長城依山而築,碗蜒盤桓於山嶺之上,蔚為壯觀。在城牆的結合部、轉折處與制高點上,矗立著一座座致樓。巍巍長城,敵樓對峙,烽台相望,與雁門關遙相呼應,形成一個完整的戰略防禦體系,至今仍不失當年古戰場壁壘森嚴的氣勢。山陰縣境內還有漢長城。它位於舊廣武城南5公里處,沿恆山山脈東西橫亘,長約10公里,整體用石塊無層次壘起,現已成為殘跡。
雁門咽喉——兩廣武:廣武,位於山陰雁門山的長城腳下,緊依雁門關,扼守關內勾注陘之咽喉,是長城線上的重要軍事防衛據點。依塞傍關,地處要沖,與長城緊密相連在一起,素有北門鎖鑰之稱,歷史上兵家為爭奪雁門關,這里常常是短兵相接的戰場。廣武始建於戰國時期。據記載:趙武靈王在破林胡和婁煩之後,沿勾注山建內長城,同時建勾注塞即令廣武城,當時屬雁門郡。西漢置廣武縣。北魏廣武屬京畿之地,為迎送皇帝和大臣出征、凱旋以及外使入朝的南大門。隋改為雁門縣。宋、遼以此地分界,廣武屬遼地,歸西京道。金改道為路,屬西京路大同府。明歸山西行中書省,愛國將領於謙曾駐守此地,抗擊瓦刺。清代至民國初屬代縣。日寇侵佔後劃歸山陰至今。歷史上漢民族與北方少數民族的許多大大小小戰事多發生在這里。公元980年,宋朝大將楊業鎮守代j幾契丹來犯,揚業引軍「自西烴出南向擊之,契丹大敗』』的戰事就發生在這里,楊業等自西怪、經〕日廣武追破契丹軍於今朔縣也途經這里。廣武今有兩座古城:其一坐落於勾注東陘要沖,名新廣武;其二地處勾注西陵要沖,名舊廣武。新廣武原名廣武營,在雁門關北10公里處。兩山對峙,中置營城,亦日廣武隆、廣武站、廣武城,為雁門關守衛重地。明洪武七年(1374年)重建,萬曆三年(1575年)復修。城周長4華里,城高10米,牆寬4米,城牆內土外磚結構,堅固雄偉,左右連接東西長城,中置東、西兩門,扼紫塞咽喉,新廣武由山瓮城、廣武城、南關瓮城三道防線組成,遠遠望去,新廣武城像簸箕,南關瓮城像斗一樣,俗有「金斗銀簸箕」之稱,意即城防之堅固。明代這里一直設重兵把守,並兼挾平型關、北樓口、大石崞等18個關隘。
戍邊亡魂——漢墓群:在新廣武城北一片廣闊平原上,散布著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墳土堆,墳土堆連綿起伏,狀若小丘,甚為壯觀,當地群眾稱為「謊糧堆」。傳說宋楊家將與敵作戰,為蒙蔽對方築起假糧堆而冒充兵精糧足,實際上是戍守邊關的無數陣亡將士的墳墓。據有關資料記載,東漢光武帝時期,此地50餘年戰事不斷,陣亡將士大多就近理葬。墳土堆的高低大小,依死者生前的官銜而定,等級嚴格。墓冢越大,顯示墓冢主人官職越大。整個漢墓群佔地7.5平方公里,現已標定墓冢294座。236號是最大的墓冢,佔地4畝,高約20米。這是我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大漢代墓群,對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88年被正式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編輯本段]自然資源
境內自然資源較為豐富,其中以煤炭為主,煤田總面積355.2平方公里,總儲量114億噸,煤質品種以氯煤和弱粘煤為主,為優質煙煤;鐵礦石儲量約4000萬噸,系赤鐵礦;鋁礬土約900萬噸;粘土粉砂岩預測儲量達億萬;石灰石約3000萬噸;方解石約40萬噸;大理石約1000萬立方。此外還有石英石、鉀長石、黑雲母、玄武岩等。山陰縣歷史悠久,人傑地靈,雖歷經千年滄桑巨變,部分遺跡尚存。
[編輯本段]行政區劃
全縣轄4鎮10鄉(岱嶽鎮、玉井鎮、北周庄鎮、古城鎮、吳馬營鄉、馬營鄉、下喇叭鄉、合盛堡鄉、岱嶽鄉、安榮鄉、薛圐圙鄉、後所鄉、張家莊鄉、馬營庄鄉),縣人民政府駐岱嶽鎮。總人口22萬人(2004年)。
玉井鎮 村委會(26):玉井、水頭、東庄、王老溝、水泉、南祖、北祖、王坪溝、口前、沈庄窩、青楊溝、董庄窩、老莊窩、米庄窩、盤道、千井、窩棚溝、史家屯、吳家坪、楊家嶺、范家屯、宋家溝、一堵牆、馬家窪、東石人坡、西石人坡。
古城鎮 村委會(26):山陰城、四里庄、王莊、胡疃、上河西、西鹽池、南鹽池、快樂村、蘆嶺、安居坊、洪濟屯、小圪塔、馬梁村、湯村、西小河、東小河、中小河、東辛庄、北鹽池、李珠庄、後射躲、前射躲、羊圈頭、羊圈鋪、前皇台、後皇台。
北周庄鎮 村委會(21):北周庄、棋道地、鄭庄、二鋪、辛留村、安岸庄、新岱嶽、下神泉、永靜城、李家窯、白家堡、王家堡、郭庄、楊庄、柏坡、張庄、賀庄、白殿溝、上神泉、燕庄、苑家辛庄。
岱嶽鄉 村委會(28):南大道、先進、化家嶺、蘭園、梁山、花園、堡子巷、閻家巷、安祥寺、小快樂、麻疃、劉家嶺、解庄、北王莊、七里溝、夏家窯、上岱嶽、王家澗、關岱嶽、上沙河、下沙河、新大灘、甘庄、面文山、鴛鴦會、郭家窯、蘭家窯、北賈家窯。
吳馬營鄉 村委會(15):吳馬營、大窪、屯港、東短川、大坪、南屯、尖山、西郭家窯、閻家窯、馬家河、前榆林、黃草梁、後榆林、包家嶺、西短川。
合盛堡鄉 村委會(16):合盛堡、河頭、來遠、楊智庄、康莊、黃巍、東雙山、西雙山、上小河、大蟲堡、北郭庄、常辛村、高山疃、興盛堡、賀家堡、陳家嶺。
張家莊鄉 村委會(14):張家莊、舊廣武、新廣武、陸庄、水河鋪、山陰庄、天圪老、油坊、南寺、西察罕鋪、東察罕鋪、泉子溝、羊十二庄、林橋。
馬營庄鄉 村委會(23):馬營庄、八里庄、下疃、雲水庄、蘇家場、沙家寺、吳家鋪、許家窪、荊家莊、東寨、小柴棚、大柴棚、何庄、新馬營、陳庄、西安峪、東沙堆、南口前、高庄、南辛寨、胡峪口、故驛、南李庄。
薛圐鄉 村委會(19):薛圐、南羅庄、西寺院、盧嶺、辛興鋪、小村、豆庄、白坊、沙嶺、龐家堡、河曲堡、老羊寨、西李庄、黑圪塔、雙寨、雙寨鋪、曹庄、大營、老羊寨鋪。
後所鄉 村委會(19):後所、南辛庄、辛立庄、馮家窯、西沙堆、後張堡、前張堡、辛興庄、安樂庄、南洲庄、蘇庄、水峪口、廟家窯、盤道窯、賈家窯、北萬庄、南萬庄、元營、帳頭鋪。
下喇叭鄉 村委會(19):下喇叭、蓿麻溝、榆樹窪、榆坪、羅庄、上喇叭、口子梁、凍牛坡、後山、雙井、黑龍池、小庄窩、劉家窯、吳庄、吳兒城、上立羊泉、下立羊泉、柳溝、織女泉。
安榮鄉 村委會(14):安榮、西溝、賀家窯、八步堰、安良鋪、四鋪、岳庄、泥河、大羊村、小羊村、下寨、西鄯河、河陽堡、東鄯河。
馬營鄉 村委會(22):馬營、上石井、下石井、觀音堂、五家溝、張家堡、後石門、張家溝、南河、東水泉、腰寨、陸家窯、龍泉寺、偏嶺、芍葯溝、梁家店、山峽村、庄窩、戈道、青楊嶺、魏家溝、梁頭。
[編輯本段]歷史名人
王家屏,字忠伯,號對南,山西山陰人,生於嘉靖十四年(1535年),卒於萬曆三十一年(1603年)。萬曆十二年(1584年),王家屏被提升為禮部右侍郎。不久,為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輔助朝政。王家屏執閣六年,時間雖短,但給當時朝野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不貪權武斷,「推誠秉公,百司事一無所擾」(《明史》);他恪盡職守,「每議事秉正持法,不亢不隨」;他注意處理同內閣諸臣關系,與同僚們和睦相處。萬曆十九年(1591年)秋,出任內閣首輔。他老成謀國、施政嚴謹、品格高古,然而既不遇時,也不遇主,昏暗腐敗的君主粉碎了他的「堯舜之臣」美夢。
王家屏並有著作傳世:一種是收入《四庫全書》的《王文端公集》十四卷;另一種是《復宿山房文集》四十卷。甚至有人認為,《金瓶梅》的作者蘭陵笑笑生就是王家屏。
位極人臣,山陰王家的驕傲
11月12日下午,山陰縣古城鎮舊禮堂前的一對四百多歲的石獅神色安祥地沐浴著初冬的陽光。
它們曾見證主人位極人臣時門庭喧鬧,然而,短暫的繁華之後,只是平平常常的日子。主人短暫的生命早已逝去,它們卻僥幸在一次又一次的浩劫中躲過。1958年,它們所守望的王相府被拆,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大禮堂。如今,大禮堂也早已「年老色衰」被棄之不用,它們卻仍在守望……
石獅是王家屏在古城僅存的遺物了。
古城鎮,舊稱「山陰城」。從元朝末年至1937年一直是山陰縣的縣治。現在王姓是這里的大戶,據說都是王家屏的後代。但是在古城如果問起「王家屏」,絕大多數人都不知道,因為他們一直尊稱其為「王閣爺」或「王閣老」,大多數的鄉親並不知道「王閣爺」的真名。然而一說起王閣爺,不僅山陰人知道,遠至朔州、大同、忻州的人都很熟悉。
山陰古城鎮王相府故址「王閣爺」是山陰王家人的驕傲。在山陰縣,有家譜可查的王家屏後代估計有三四千人,分別居住在古城、北周庄等四個村。在古城鎮西門口,開門診的王尚厚一提起王家屏滿臉的興奮,拿出幾本介紹王家屏的書來,他說:「王家屏可是個好官哩!他是生不逢時,遇上萬曆這么個妨祖貨……」———當地人管不成器的人叫「妨祖貨」,意為這樣的人辱沒祖宗。
57歲的王尚厚是王家屏的後人,對自己的這位先人了如指掌。「為了國家,他敢跟皇帝老兒鬧爭。曾經封還過皇帝的御批!這在當時可是了不得的事。但是皇帝老兒畢竟是坐車的,他是個拉車的。坐車的不走,拉車的再著急也沒用。干不下去,只好告老還鄉。再大的官命運也不由自己掌握,唉……」王尚厚長長一聲嘆息。
前所未有,去史官二年即輔政
王家屏祖籍太原,明初遷至山陰。到他父親這一輩,家道中衰,且耕且讀。王家屏天賦聰穎,過目不忘。五歲受業於父,十三歲為秀才,二十九歲得中舉人。隆慶二年,三十三歲的王家屏廷試得第二,考中進士,成為翰林院的庶吉士。他在詩中說:「蓬蒿植蘭徑,鷦鷯棲鳳枝」,這句自謙的詩多少表達了他的仕途得意。「宇宙皆吾事,一念安可欺」表達了他的做官是以天下為己任的,「譬彼機中素,皎潔防其緇。譬彼山下石,孤貞堅自持」,則表達了他追求的品格和志向。
很快,王家屏又被授為編修,參與修國史。
1572年,年僅9歲的朱翊鈞即皇帝位,年號「萬曆」。
由於朱翊鈞年幼,朝廷的實際執掌者是首輔張居正。這時,王家屏又晉升為修撰,充日講官,每天給萬曆皇帝講論經文和治道。講課的老師不止一人,而萬曆皇帝惟獨愛聽王家屏的講課,稱他「經術宏深,目無睨視,端人也。」王家屏也確實為人端正,從來不會趨炎附勢。有一次,張居正病了,滿朝文武都去看望,惟獨王家屏沒去。而在萬曆十年時,張居正病逝,反張之聲遂起,萬曆抄沒了他這位恩師的家,奪其原職待遇和謚號,斥其子為民。這時王家屏反而獨自站出來為張講公道話。
萬曆十二年(1584年)十二月,王家屏由侍讀學士擢升為禮部右侍郎。僅僅一月之後,王家屏又以「吏部左侍郎兼東閣大學士入預機務」,成為內閣的一員。明史評:「去史官二年即輔政,前此未有也。」
至此,王家屏進入了國家權力的核心圈,這一年他49歲。
捨生忘死,三「斗」昏君萬曆
在王家屏不長的政治生涯中,做過很多好事,但最被時人稱道的一筆應數三「斗」昏君萬曆帝了。
萬曆十四年,王家屏繼母去世,他回山陰丁憂,三年後返朝。皇帝又擢升他為禮部尚書,仍兼東閣大學士。親政後的萬曆變得荒淫昏聵,群臣竟三個月見不到他一面。為了改變這種「荒怠」局面,王家屏向萬曆提出三點請求:一是迅速恢復早朝,堅持皇上臨朝處理國務;二是抓緊研究重大問題,早日把「留中」的奏章批復下去;三是盡早決定建儲問題。萬曆一開始還表揚家屏的愛國熱忱,但後來就閉門不出了,對王家屏等人的建議置之不理。看到皇帝昏庸、朝綱混亂、政治腐敗、百姓塗炭的種種現狀,王家屏心急如焚,寢食不安。他呼天不應,叫地無門,憂憤萬狀,只好「乞賜罷歸」。但皇帝不批准他辭職。
從萬曆十四年開始,立儲問題成為朝中的核心議題,中國皇朝一直有立嫡為儲的傳統,通過明確繼承人,以避免政局的動盪,但萬曆卻不想讓嫡長子常洛繼位,而想讓寵妃的兒子常洵長大後再冊立太子。於是萬曆十八年十月,包括王家屏在內的內閣大臣以集體辭職要挾皇帝,要求盡快冊立皇太子。萬曆一聽龍顏大怒,傳諭切責。其他大臣一見皇帝生氣就不再說什麼了,只有王家屏又獨自繼續上書,要求皇帝速決大計。萬曆皇帝不得不答應冊封大禮在次年春夏舉行。
伴君如伴虎。王家屏「斗虎」講究方式方法,不僅自己成功地躲過了「老虎」的血盆大口,還救了別人。萬曆十七年十二月,大理寺評事雒於仁向皇帝上疏,指出皇帝得了一種嗜酒、戀色、貪財、尚氣的綜合病,以致近年來政事不親,講筵久輟,寵信宦豎,溺愛鄭妃,擯斥忠謀等,本疏切中要害,言辭尖利。萬曆見疏後震怒,要對雒於仁置之重典。在這種情況下,王家屏為了營救雒於仁,以自己失職為由懇求萬曆由他來替於仁伏罪,同時規勸皇帝:「善養生者,不以無疾而棄攻砭之方;善養心者,不以無過而厭箴規之語。」「於仁之四箴,以規皇上,則為妄試之醫;以備養生,未必非延歷之術也」(此段大意為,雖然雒於仁的意見並不全對,但就像醫生給人提建議一樣,也許並不針對當時的情況,但對以後的養生還是有好處的)。經此辯護,皇帝雖百般不高興,但只得將原先的處分決定撤銷。
萬曆十九年(1591年)秋,排在他前面的幾位內閣成員先後離職,萬曆再次提拔王家屏為首輔,56歲的王家屏遂登上人臣的巔峰,也是他個人政治生命的巔峰。
凡事出正義,王家屏都會冒著風險去做。萬曆二十年春,給事中(在中央各部的監察官員)李獻可等人請示皇帝,對年滿十歲的長子常洛以帝王標准開始教育,這本是好意,卻激怒了本來就不願意立儲的萬曆,被定為重罪。為了營救李獻可,王家屏竟封還了皇帝的御批。李獻可被斥革為民,保住了性命,但王家屏卻受到皇帝的怪罪。看著在這樣的主子面前實在施展不了自己的抱負,王家屏就以身體有病為由辭職。
王家屏柄國僅半年,就辭去首輔職務。朝野都為這個經術宏深、忠心體國、辦事認真、稟性戇直的名相惋惜。
王家屏在一份奏摺中說:「臣所希者陛下為堯、舜之主,臣為堯、舜之臣」。然而,在那樣的主子面前,他的遠大政治理想只能成為空中樓閣。只能懷著悲憤的心情走回老家!
生榮死哀,如今墳冢無處尋
萬曆二十年(1592年)三月,他回到了老家山陰。度過了最後的11年。他潛心整理自己的文稿,有文集《復宿山房文集》傳世。
萬曆三十一年正月,皇帝感念王家屏的公道正派,派人去山陰慰問他,並舉行了盛大的儀式,賜他金幣、羊、酒。此後不久家屏即病逝,終年68歲。死後,皇帝賜他謚號「文端」,並選擇山陰河陽堡桑乾河畔為他修了一座佔地十五畝的墳墓。據史料記載,墓「外圍土牆,內圍磚牆,有墓石門,上刻『文端之墓』,堂宇內有萬曆、泰昌、天啟三帝所頒誥贈,俱勒石碑。門外有石柱、石人、石獸排為兩列。距墳一里,另有御修門堂三間,墳園內還有王家屏同朝大學士沈一貫和沈鯉撰寫的碑銘……」。
如今,王家屏的墓地除了幾座千瘡百孔的大號墳丘外,地面的設施物品盪然無存。
河陽堡村人講,墓地「文革」前保存還很完整,東西響堂、石馬、石人等都在,「文革」開始後,墓地無人看守。「文革」後,墓地中的石物逐漸被人偷走。五六年前,一些南方人在深更半夜動用起重機將幾通大石碑偷走。去年墓地僅存的幾尊石獅也被偷走……
桑幹流水嗚咽,那是在為鬱郁不得志的閣臣悲鳴,也為一代名相的靈魂休憩之所遭到如此輕慢而痛哭。
Ⅱ 山西山陰縣的縣志
縣文化局有,應該可以買到的>
Ⅲ 朔州有哪些景點
朔州旅遊景點:
崇福寺、雁門關、應縣木塔、峙峪舊石器遺址、馬邑漢墓群、廣武古城、殺虎口、神頭海
崇福寺
崇福寺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朔縣城內東街北側,始建於唐麟德二年(665年),由鄂國公尉遲敬德奉敕建造。
崇福寺的主殿是彌陀殿,金熙宗皇統三年(1143年)建,至今已有800多年的歷史,至為可貴。殿身面闊七間,通闊40.96米,進深四間八
椽,22.31米。殿為單檐歇山頂,總高約21米。殿身坐落在高大的台基上,基高2.4米,基前又有寬敞的月台,襯托得殿宇高大雄偉,瑰麗壯觀。殿正面檐
下,懸有「彌陀殿」豎匾一方,是金大定二十四年(1184年)的原物。彌陀殿內的塑像,分布在長跨四間的大佛壇上,主像結跏跌坐,中為彌陀佛,左為觀世音
菩薩,右為大勢至菩薩,佛教稱為「西方三聖」。主像兩側塑脅侍菩薩4尊,身式微曲;台前兩角有兩金剛侍立,威嚴雄健,怒目圓睜。好像在履行各自的護法職
守。這些彩塑都是建殿時作品,雖經明代重裝,但造型、軀體、衣飾、面容沒有大的變化,仍不失為我國金代塑像中的珍品。
雁門關
雁門關山脊長城,其勢蜿蜒,東走平型關、紫荊關、倒馬關,直抵幽燕,連接瀚海;西去軒崗口、寧武關、偏頭關、至黃河邊。關有東、西二門,皆以巨磚疊砌,過
雁穿雲,氣度軒昂,門額分別
雕嵌「天險」、「地利」二匾。東西二門上曾建有城樓,巍然凌空,內塑楊家將群像,並在東城門外,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樓與李牧祠,均在日寇侵華時焚於一
旦。
應縣木塔
應縣佛宮寺釋迦塔位於山西應縣城內西北佛宮寺內,俗稱應縣木塔。應縣木塔位於寺南北中軸線上的山門與大殿之間,屬於「前塔後殿」的布局。塔建造在四米高的
台基上,塔高67.31米,底層直徑30.27米,呈平面八角形。第一層立面重檐,以上各層均為單檐,共五層六檐,各層間夾設暗層,實為九層。因底層為重
檐並有迴廊,故塔的外觀為六層屋檐。應縣木塔各層均用內、外兩圈木柱支撐,每層外有24根柱子,內有八根,木柱之間使用了許多斜撐、梁、枋和短柱,組成不
同方向的復梁式木架。應縣木塔是我國現存最高最古的一座木構塔式建築,也是唯一一座木結構樓閣式塔,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廣武古城
廣武屯兵古堡位於山西大同山陰縣南的雁門關長城腳下,是雁門關內外的咽喉要道,故有「北門鎖鑰」之稱(此稱同北京八達嶺長城)。廣武現有兩座古堡,舊堡位
於勾注西陘,建於西漢時期,清雍正年間重建;新堡位於勾注東陘,建於明初,稱廣武城,最初用於屯兵住所,後變成民居。兩座城堡,把守勾注東西兩個陘口,形
勢非常險要。廣武城堡的前身,是戰國時趙武靈王修建的「勾注塞」,隋改廣武為雁門縣,宋遼對峙時,宋占雁門關,遼占廣武城。清時廣武屬代縣,民國因之,日
偽時期,歸山陰縣所轄。
殺虎口
殺虎關古稱參合口,唐朝稱白狼關,宋朝稱牙狼關。明朝為了抵禦蒙古瓦刺南侵,多次從此口出兵征戰,故而起名「殺胡口」。自從明朝隆慶五年,蒙漢「互市」以來,化干戈為玉帛,殺胡堡、得勝堡、新平堡(天鎮)馬市重新開放,為了緩和民族矛盾,遂改名為「殺虎口」。
殺虎口位於山西大同右玉縣西北35公里處,是外長城一個重要天然關口。它東臨塘子山,西側大堡山,北依雷公山、廟頭山,萬里長城由東北向西南延伸而去,像
個半圓形圍牆將殺虎口圍在里邊,東西兩側山嶺崖陡壁立,蒼頭河由南向北貫穿其中,構成一道寬200多米,長3000多米的天然關隘。
[最佳旅遊時間]:朔州市地處黃土高原,地形地貌復雜多樣,基本上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只有6.8度。大同冬季非常寒冷,夏季天氣較涼爽,是避暑的好去處。這里最顯著的特點是晝夜溫差很大,你最好多帶一件衣服,以抵禦早晚的寒氣。
最佳旅遊時間:每年的春夏兩季是旅遊的最佳時間。
[美食]:朔州的特產豐富,最為有名的要屬 應縣紫皮大蒜,為全國名特產之一,以小石口為最著名,其特點是:個頭肥大、皮紫而薄、肉嫩實結、味辣秀美、久放不變色、長期不變味。還有 大蔥,集中產地為南部邊山區,其中王家窯村的大蔥在全省馳名,其特點是:蔥白粗長,芯不分枝,味香甜辣,切片後自成四六瓣。此外還有燕麥片、 黃 芪等等。
朔州特產
朔州黃酒
初創期:西漢時期。
原料:黃米、白酒、曲。
工藝:以朔州黃酒為酒基,以本地白酒為原料,加曲進行糖化,然後經壓榨後,過濾去渣質即成。
特點:入口甜潤滑軟,味道香醇濃郁,酒精含量低。
功用:富含各種維生素和氨基酸,具有養生活血之功,特別適合婦女、老人飲用。
沙棘汁
以平魯和右玉的沙棘汁最為出名,已和著名品牌匯源果汁合作,批量生產。
[旅遊簡介]:
朔州市位於山西省北部,是一座新崛起的能源工業城市,地處大同盆地南沿,西北部與內蒙古高原毗鄰,正處在我國東西部經濟地帶的結合部,是山西通往內蒙古高原的必經之路。全市總面積10639平方公里,總人口127萬。
據朔州市境內「峙峪遺址」考證,早在2.8萬年前就有人類在此生息。戰國時屬趙,漢時置馬邑縣,屬雁門郡。漢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韓王信徙都於此,十一年復為縣。北周時置朔州總管府。明清時朔州屬大同府。民國元年(1912年)置朔州縣,屬雁門道。1949年屬察哈爾省,1952年劃歸山西省雁北專區。1989年1日設朔州市。
Ⅳ 描寫山陰的風景作文100字
桂林的山;好秀,桂林的水,好柔……
——題記
山
桂林的山好嬌小,是那種柔弱的綠。
一進入桂林市,映入眼簾的便是那些宛如盆景的山,嬌小,美麗,形態各異。瞧這邊,好像一個圓嘟嘟的蘋果;瞧那邊,好像一座駝峰。
劃著一隻小船,游在灕江上,看著那各異的山。左邊的象鼻山好似一頭大象在飲水,右邊的筆架山好像一個巨大的筆架,前面的孔雀山就好像有一隻孔雀站在山上在歡唱。風兒靜靜吹,天上是飄渺的白雲,水中是漂浮的水藻,空中是淡淡的芳香。看著水,聞著香,賞著山。那如劍的山,沖天而起;那如盆景的嬌小玲瓏的山;那如蘋果的山,圓圓滾滾……還有大自然神鬼莫測的九馬畫山,那鬼斧神工的月牙山,那獨秀峰,一枝獨秀……
千姿百態——桂林的山啊!
水
桂林的水好清冽,是那種柔軟的青。
撐著一隻小舟,盪在灕江中。風兒調皮的掀起幾滴灕江水,向我們灑來,又捲起一層水霧,想要遮住灕江的山,卻不想,為灕江披上了一層朦朧的面紗。
風兒吹,波兒盪,舟兒搖。江面上水波動盪,江里水藻搖曳,一切靜謐而美好。灕江的水真靜啊,靜得讓你感覺不到它在流動;灕江的水真清啊,清得可以看見江底的沙石;灕江的水真綠啊,綠得彷彿那是一塊無瑕的翡翠。船槳激起的微波擴散出一道道水紋,才讓我感覺到船在前進,岸在後移。岸邊的山圍繞著清澈的水,清澈的水到映著這岸邊的山,再加上空中雲霧迷濛,山間綠樹紅花,江上竹筏小舟,讓你感到像是走進了連綿不斷的畫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畫中游」。
夜晚灕江,星星一點一點將光輝灑在了水面上。坐上遊船,看著灑著光輝的水面,心彷彿就安定下來了。
想來,桂林山水甲天下,這話不假。山秀水美的桂林果然是中國的一絕。
Ⅳ 從石家莊到山西大同山陰縣之間的路程,都有哪些景點給推薦幾個。
瑞雲寺塔
介紹: 瑞雲寺,位於山陰縣沙家寺村。塔身上承頂座,座身上刻仰蓮,再上立剎尖。壽塔古樸簡單,是研究元代墓塔的重要實例。磚塔,創建於明萬曆五年(1577)。總高約11米,外表樓閣式樣,其建築風格、造型、體例和早期塔完全不同。最下施磚砌塔座,不施須彌座式,上挑出塔檐。二層各面設佛龕,內置木雕佛像,盤膝端坐於蓮花寶座上,其雕刻水平較高,線條流暢自然,比例協調,是明代木雕佛像中較好的作品。塔的三層、四層、五層不設佛龕,上檐挑出磚雕椽飛、連檐、瓦口等。通體不用木材和斗拱。
山陰千佛寺
千佛寺位於山陰縣下喇叭鄉榆樹窪村西南3公里處。有佛龕55個,佛龕里有數百個姿態各異、大小不同的佛像,故名千佛寺。創建年代大約在北魏,崖壁上有明嘉靖年間的石刻,題為:聳岌高峰極翠巒,白雲洞里最堪觀。千佛崖下西方境,別是人間一洞天。 千佛寺有深奧莫測的古洞和妝雅樸素的摩崖石刻群,它背靠巍峨雄偉、突兀聳立的奇崖絕壁。山樑上,山花爛漫,草木蔥蘢,香氣四溢;幽谷中,怪石林立,泉水涓涓;青松翠柏盤根錯節,雲霧繚繞,景似仙境。
萬里長城山陰段
萬里長城依陰山、恆山、太行山、呂梁山之勢,分為內、外兩支,內長城建於恆山之陰,外長城建於陰山之陽。 山陰縣境內的長城屬內長城,是山西境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段。它東起新廣武,西接代縣分紅嶺,依恆山之陰連接著內長城東段18個重要隘口,全長5.3公里。城牆高6.6米,底部寬6.5米,頂部寬3.5米,底部用石灰岩、青石質條石砌築,其它用磚拼築而成。長城依山而築,碗蜒盤桓於山嶺之上,蔚為壯觀。在城牆的結合部、轉折處與制高點上,矗立著一座座致樓。 巍巍長城,敵樓對峙,烽台相望,與雁門關遙相呼
Ⅵ 山西省朔州市平魯區旅遊景點有哪些
應縣木塔,朔州崇福寺,平魯烏龍洞景區,明海湖景區,右玉殺虎口景區等
Ⅶ 山陰縣的風景名勝
山陰在古代是一個多戰之地,縣境西南有古跡、遺址多處。已發現有古遺址、古建築35處(座),古墓葬5處,列為國家二級文物12件,三級文物72件,其中廣武漢墓群、廣武古墓、廣武明長城等古跡均頗負盛名。雁門關下的兩座廣武城,一建於遼金,一建於明代,均為防敵軍事據點,是研究軍事史的重要實物資料。縣城南30公里廣琥漢墓群,保持著豐富而珍貴的地下文物。
萬里長城——山陰段
萬里長城依陰山、恆山。太行山。呂梁山之勢,分為內、外兩支,內長城建於恆山之陰,外長城建於陰山之陽。山陰縣境內的長城屬內長城,是山西境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段。它東起新廣武,西接代縣分紅嶺,依恆山之陰連接著內長城東段18個重要隘口,全長5.3公里。
雁門咽喉——兩廣武
廣武,位於山陰雁門山的長城腳下,緊依雁門關,扼守關內勾注陘之咽喉,是長城線上的重要軍事防衛據點。依塞傍關,地處要沖,與長城緊密相連在一起,素有北門鎖鑰之稱,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
戍邊亡魂——漢墓群
在新廣武城北一片廣闊平原上,散布著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墳土堆,墳土堆連綿起伏,當地群眾稱為「謊糧堆」。整個漢墓群佔地7.5平方公里,現已標定墓冢294座。236號是最大的墓冢,佔地4畝,高約20米。這是中國發現的最大漢代墓群,對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88年被正式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Ⅷ 山陰縣和山陽縣中涉及的山是什麼山
古代以山南水北為陽,山北水南為陰。我國地名的由來有很多與此相關。
山西山陰,因位於恆山余支翠微山的陰坡而得名。春秋屬狄
域,戰國為趙地,秦屬雁門郡,隋置善陽縣、神武縣,唐為馬邑縣地,遼置河陰縣,金大定七年始稱山陰,此後雖一度改為忠州並入金城縣,但為時較短,後有復置山陰縣,至今未變。宋、 遼時的「金沙灘大戰」就發生在山陰縣境內。
紹興古有山陰縣。山陰之名,是因其地處會稽山之陰而得之。
山陽因位於太行山之南是為山陽
Ⅸ 山陰有哪些旅遊景點
萬里長城——山陰段:
萬里長城依陰山、恆山。太行山。呂梁山之勢,分為專內、外兩支,內長城屬建於恆山之陰,外長城建於陰山之陽。山陰縣境內的長城屬內長城,是山西境內保存較為完整的一段。它東起新廣武,西接代縣分紅嶺,依恆山之陰連接著內長城東段18個重要隘口,全長5.3公里。
雁門咽喉——兩廣武:
廣武,位於山陰雁門山的長城腳下,緊依雁門關,扼守關內勾注陘之咽喉,是長城線上的重要軍事防衛據點。依塞傍關,地處要沖,與長城緊密相連在一起,素有北門鎖鑰之稱,歷史上為兵家必爭之地。
戍邊亡魂——漢墓群:
在新廣武城北一片廣闊平原上,散布著一座座大小不等的墳土堆,墳土堆連綿起伏,當地群眾稱為「謊糧堆」。整個漢墓群佔地7.5平方公里,現已標定墓冢294座。236號是最大的墓冢,佔地4畝,高約20米。這是中國發現的最大漢代墓群,對研究漢代政治、經濟、文化都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1988年被正式確定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