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的景點介紹導游詞
⑴ 長城一個景點導游詞
金山嶺長城景點導游詞介紹
朋友們:你們好!
現在展現在我們面前的,就是聞名中外的金山嶺長城。有人說,要看長城之長,上金山嶺;要看長城之雄偉,也上金山嶺。此話十分有道理。
現在我們所處的位置,在河北省灤平縣境內。金山嶺長城是北京密雲縣與河北灤平縣的交界線。它西起龍峪口,東到望京樓,全長10.5公里,沿線設有大小關隘5處,67座敵樓,2座烽火台,1988年1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它被國家定為一級旅遊景點、國家級風景區。
(停車場至磚垛口的道上)
金山嶺長城,始建於北齊,那時為土石結構,單調低矮。十五世紀中葉,明王朝國力由強轉弱,北方蒙古族韃靼、朵顏等各部乘機南侵,京都受到威脅,於是明朝廷決定重修這一段在軍事上有重大意義的長城。隆慶元年(公元1567年)明穆宗把抗倭名將戚繼光由閩浙調到北方戍邊,任命為薊州總兵。戚繼光率部隊士兵與當地民夫,對東起山海關、西至鎮邊(昌平縣境),1000公里的原有長城,普遍進行了改建和重建。邊牆城體加寬加高,要沖地段修築雙層的城牆。又在全線修築1000多座高大堅固的敵樓(又叫敵台或空心敵台)。在戚繼光任職的十四年間,就基本完成了這一浩大的工程。在後來的數十年裡,明王朝又不斷地調兵選將,加以修繕,使它形成一道城牆高峙,戰壘林立,能守能攻的堅固防線。金山嶺長城,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段。這段長城及所屬設施都是磚石結構,氣勢雄偉,舊貌依然。經專家鑒定,是我國萬里長城的精華之所在。
金山嶺長城充分體現了戚繼光「因地制宜,用險制塞」的建築思想。因此,這段長城設施完備、構築堅實,布局嚴謹,攻守兼備。長城沿線的溝壑要沖都設有關口,既能出關巡邏,又可對敵人實行迂迴包抄。主要關口加設防線,修築重牆,山巔上還設烽火台。長城主牆與敵樓挽臂相連,互為一體。一些重要地段往往在主牆道上加設九至十多道障牆。
總觀金山嶺長城,城關相連,敵樓相望,處處布防,道道設險。遇有戰爭,烽火傳遞軍情,全線嚴陣以待。戰事和平,沿線駐軍可在附近坡地屯田,自籌軍糧。
(磚垛口前)
各位朋友,現在我們要進的這個關口叫磚垛口,遊人一般都從這里的磚梯登上長城。
據考證,早在北齊時期,就在這里建築一個關口。戚繼光主持修築金山嶺長城時,又在這里重建了這個磚垛口。
磚垛口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從這一帶長城上發現的火炮、手雷、石雷、箭頭等武器來看,明朝時這里戰事不少。近一個世紀,也有大的戰事發生。1933年,東北軍張學良的部隊,曾經在這里與日本侵略軍進行過多次激烈戰斗。1948年夏天,北京解放前夕,解放軍進攻古北口沒有成功。然後改從磚垛口,龍峪口等長城上的關口突破,包抄古北口國民黨守軍的營地,很快殲滅了敵軍,打開了古北口通道。
⑵ 關於長城的導游詞[簡短]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這座山上。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築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而我國曾經出現了三個修築長城的高峰,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加強統治,防禦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並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防禦,「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築了一條近兩萬里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而明長城則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術之精是獨一無二的。當年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當時元朝雖然已經滅亡,但是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軍事實力,加上逐漸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斷侵擾,所以開始修築長城。明朝大規模修築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的明長城全長6350公里。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築構完備,管理完善,布局嚴密。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而長城在我國古代最原始的目的雖然是防禦,但是它同時還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軍事作用,第二則是經濟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屯田的開發和北疆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樂業,第三是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還保護了通訊和促進了對外開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不僅僅只有這三次修築長城的經歷,據統計,在上下兩千年裡,先後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都修建過長城,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如果將長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牆,繞地球10圈兒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間傳說:烽火戲諸侯和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生在萬里長城上的。如今,長城在經過幾次修整之後,基本恢復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且它還是當今世界上畛さ姆烙?猿喬劍」椴劑宋夜?6個地區,全長達到了10。8萬里。
剛才我們所經過的路,就位於關溝中。關溝是燕山山脈和軍都山山脈的交會處,南起昌平區南口鎮,西北到延慶縣八達嶺長城的城關,全長40里。是中原地區通往西北高原的咽喉要道。明代在這裡布置了四道防線,分別是南口關,居庸關,上關,八達嶺。在關溝中的疊翠山上,曾有金代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居庸疊翠,可惜現在景觀已經不復存在了。
剛才我們所看到的那條鐵路就是由我們中國人自己設計建造的第一條鐵路,由詹天佑設計的京張鐵路。因為八達嶺地區地勢復雜,技術難點很多,所以詹天佑所設計的人字型鐵路,成功解決了車不能直接爬坡和轉彎的難題,而打通長達1091米的隧道也令中外人士嘆服。現在在青龍橋火車站樹立的銅像就是詹天佑的,還有紀念碑。關溝因為居庸關而著名,我們可以看到前面宏偉的建築就是居庸關,它的名字起源於秦朝,以秦始皇遷徙「庸徒」在這里居住所以得名。在關內,有一個著名的漢白玉石台,就是雲台。它是元代的一坐過街塔,上邊原來有三座藏式佛塔,在後來的地震中毀壞了。明代又在原處]建立了泰安寺,而在康熙年間又被毀了,只留下現在我們所看到的柱礎和望柱。雲台的面積有310平方米台下的券門上刻有獅、象、四不象、金翅鳥等浮雕,分別代表了佛教密宗五方五佛的座騎,還有天龍八部護法天神的浮雕。內壁上還有四大天王浮雕和神獸圖案,券頂上還布滿了曼陀羅的圖樣,花中刻有佛像,共2215尊。還有六種文字鐫刻的《陀羅尼經咒》和《造塔功德記》,這些都是元代的藝術精品,具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八達嶺長城是明長城中的傑出代表,因為這里四通八達,故成為八達嶺。可能大家會問,為什麼要講長城修築在這里?其實這主要是因為八達嶺地區重要的地理位置。它不僅守衛著明皇陵,而且也是京師的西北大門。
八達嶺長城是歷史上許多重大事件的見證,例如蕭太後巡幸,元太祖入關,慈禧太後西逃等等,八達嶺都是畢竟之路。說到這里,還有一個故事要講給大家:位於關城東門路旁,有一塊巨石,傳說在1900年八國聯軍攻入北京,慈禧在西逃的途中經過這里,曾經站在這塊石頭上回望京城,所以這塊石頭也就被叫做望京石。但現在這塊石頭已經不那麼突出了。
有一句話大家一定都知道:不到長城非好漢。剛才介紹了那麼多景觀,您一定急切的想來到景區游覽一番,不用著急,馬上您也要成為好漢了。好,這里就是著名的八達嶺長城遠處是壯麗的景色,而往下看就是長城重要的組成部分翁城,他一般都修建在地形險要的交通要道上。翁城兩門之間相距63.9米,西門匾額:北門鎖鑰,我在前面已經講過了。東門的匾額為:居庸外鎮,意思是居庸關外又一重鎮。現在我們向右下放看,在登城口的南側陳列著一門大炮,名為:神威大將軍。是崇禎年間製造的。
八達嶺長城有三台兩牆組成,什麼是三台兩牆呢?現在就讓我給大家來解釋一下,三台分別是城台,敵台,其中城台構造的非常簡單,只是駐守的官兵避風寒的地方。那敵台的構造相對就要復雜一些,分為兩層,下層是由田,井,回,等字形組成,上層有垛口和望孔是觀察軍情和射箭用的,所以這里也具有防禦敵人的功能。
下面就到了烽火台,又叫烽燧,狼煙台。是不和長城相連的獨立建築。一旦敵人來犯,就點燃烽火通報軍情,古人獎白天點燃的煙叫做烽,晚上的叫做燧。明朝的時候,還對烽火與敵人的關系作了嚴格的規定:敵人百餘個,燃一煙點一炮;五白人,燃兩煙點兩炮;千人以上,三煙三炮;五千人以上,四煙四炮;萬人以上,五煙五炮。就通過這種方式,在邊關的軍情能夠飛速的傳遞到皇城大內。
說完了三台,下面就來說一下兩牆。長城外側的高牆叫做牒牆,有垛口是用來防禦敵人的。而內側不足一米高的則叫作女兒牆,也叫做宇牆。在最開始長城內側是沒有女兒牆的,可是經常有人會跌下山崖,所以就修建了這道牆。在長城牆根的地方每隔不遠就有一個小水溝,雨天的時候由吐水嘴向外排水,以免水沖刷城牆。而長城的牆體裡面使用石頭塊鑄成的,外邊砌上磚,再在上面鋪上石板,從而使建築非常牢固!
⑶ 長城的導游詞,400字
各位遊客,現在我們的汽車正行駛在八達嶺高速公路上,馬上就要進入即將參觀的八達嶺景區。前面的那座山就是軍都山,八達嶺長城就盤踞在這座山上。在春秋戰國時期,我國古代人民就已經開始修建長城了,那個時候諸侯爭霸,為了保護自己的領地不被侵犯,所以在各自的邊界上紛紛修築了長城,叫做互防長城。
而我國曾經出現了三個修築長城的高峰,分別是秦長城,漢長城,明長城。秦始皇在公元前221年統一中原,建立了秦王朝,為了加強統治,防禦北方游牧民族的入侵,所以派大將蒙恬30萬軍隊和很多勞力將原來北方的燕、趙、秦長城連了起來,並加以擴充,歷時9年修築了一條西起臨洮東到遼東綿延萬里的長城,這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道萬里長城。到了漢朝,漢武帝也是為了加強防禦,「不叫胡馬度陰山」,修築了一條近兩萬里的長城,同時這也保護了新開發的絲綢之路,漢長城是秦長城的一道前沿陣地和防線,它西起新疆,東到遼東,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最長的朝代。而明長城則是中國歷史上修築長城的最高峰,工程之大,技術之精是獨一無二的。當年朱元璋在統一全國建立明王朝的過程中,採納了「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建議。當時元朝雖然已經滅亡,但是還保持著比較完整的軍事實力,加上逐漸崛起的女真族的不斷侵擾,所以開始修築長城。明朝大規模修築長城達到了18次之多,到了明朝末年才基本完工,東起遼寧丹東鴨綠江邊的虎山,西到甘肅嘉峪關的明長城全長6350公里。明長城具備三個特點,築構完備,管理完善,布局嚴密。而我們今天所看到的八達嶺長城就是明長城的一部分。而長城在我國古代最原始的目的雖然是防禦,但是它同時還起到了其他的作用。第一就是軍事作用,第二則是經濟作用,它不僅促進了屯田的開發和北疆經濟的發展,而且也是中原的百姓安居樂業,第三是促進了各民族的融合。此外,它還保護了通訊和促進了對外開放。值得一提的是,在我國古代,不僅僅只有這三次修築長城的經歷,據統計,在上下兩千年裡,先後有20多個諸侯國和封建王朝都修建過長城,有人做過粗略的計算,如果將長城改建成一道高5米,厚1米的大牆,繞地球10圈兒多都有富裕。著名的民間傳說:烽火戲諸侯和孟姜女哭長城也是發生在萬里長城上的。如今,長城在經過幾次修整之後,基本恢復了以往的面貌,在1987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而且它還是當今世界上畛さ姆烙
⑷ 描寫長城的導游詞
大家好!歡迎您來到長城遊玩,希望我們的服務能讓您多一份歡樂,也希望您能玩得開心,玩得盡興,玩得滿足。接下來,我先向諸位介紹一下長城的概況。
長城位於北京的北面,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那時各個諸侯國為了互相防禦,就在自己境內地勢險要的地方修築長城。秦始皇統一中國後,為防禦北方匈奴的入侵,便將各諸侯國的長城連接起來,並將其延長,號稱「萬里長城」。
長城,遠遠望去像一條長龍,在巍巍群山之間蜿蜒盤旋。它全長一萬三千多里。國父孫中山參觀長城後,評價道:「中國最有名之工程者,萬里長城也。……工程之大,古無其匹,為世界獨一之奇觀。」
我們今天游覽的是修築在八達嶺上的一段長城。這段長城高大堅固,是用巨大的條石和城磚築成的。城牆頂上每隔三百多米就有一座「烽火台」,也就是方形的城台。在這「烽火台」上,周幽王還曾經導演過一起「峰火戲諸侯」的歷史鬧劇。
在秦始皇修築長城時,動用了百萬之眾,竟佔全國人口的1/20!想當初,古代人民艱苦勞動,才把那一塊塊重達千斤的條石、城磚抬上這峭壁深壑。因此,為了尊重古代的勞動人民,我在此提幾點要求:
1.不要亂塗亂畫。
2.不要把塑料袋、廢紙等垃圾隨手丟棄。
3.不要破壞建築物。
長城,用「舉世無雙,獨一無二」來形容它,一點也不過分。今天,就讓我們懷著「不到長城非好漢」的心態登上它,領略它的雄偉,壯觀。
⑸ 介紹長城的導游詞
歡迎大家來到北京,來到著名的萬里長城。昨天大家休息好了嗎?現在你們腳下踩著的這塊土地,就是雄偉的萬里長城了。下面由我來給大家介紹一下長城吧!
長城是古代中國在不同時期,為抵禦塞北游牧部落侵襲而修築的規模浩大的軍事工程。長城東西綿延上萬華里,因此又稱作萬里長城。現存的長城遺跡,西起嘉峪關,東至遼東虎山,全長8851.8公里,平均高6至7米、寬4至5米。
長城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創造的偉大的奇跡,是中國古代人民智慧的結晶,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見證。它與天安門,兵馬俑一起被世人視為中國的象徵。當然,關於長城還有一段優美的傳說呢!
據說有一對夫婦,孟姜女和他的丈夫正過著幸福的生活,這時秦始皇派人把孟姜女的丈夫抓走了,讓他去修築長城。這一去就是很多年,孟姜女特別想念她丈夫,就決定去看一看。當她到了那裡,結果發現他的丈夫已經因為勞累過度而死了。孟姜女於是傷心地哭了三天三夜,就這樣把長城也給哭倒了。
時間過得真快呀,不知不覺中,我們已經來到了好漢坡。大家看啊,這里可是長城的最高點呀。俗話說得好:不到長城非好漢,所以今天爬到這里,朋友們都是了不起的英雄好漢呀!
親愛的遊客們,長城已經游完了,大家先休息一下,接下來我們將去長城博物館看一看。請大家對我的解說多提寶貴意見。
⑹ 介紹長城的簡短的導游詞
各位遊客,你們好!今天我們要參觀的是以前皇帝祭天的地方——天壇。 天壇是明朝永樂皇帝建成的祭天聖壇,主建築是大祀殿,也就是今天的祈年殿。天壇有外壇牆和內壇牆,北圓南方,寓意天圓地方。乾隆年間,將大祀殿改為現在的祈年殿,將屋頂瓦片改成藍色的琉璃瓦,形成了今天我們看到的這個世界上最大的祭天建築群。 這一祭天聖地,在1860年遭到了英法聯軍的洗劫,1900年又遭到八國聯軍的蹂躪。新中國成立以後,這里成了著名的旅遊景點,來這里的除了旅遊者,還有很多健身的人們。 現在就讓我們沿著當年皇帝登壇的路線開始游覽。 現在我們是沿著天壇建築的中軸線在向南行進,將要看到的就是古代皇帝祭天的圜丘壇。圜丘有兩道圍護牆,外方內圓,符合天圓地方的說法。每道牆都有四組門,大家可以注意到,門的大小都不一樣,這是因為中門是上帝專用的,所以高大;皇帝只能從左側的門進入;而其他的官員只能從右邊最小的門通過。 來到圜丘壇下,我們馬上要開始登壇了,不過要請您留心數一數,每層壇面都有多少台階。到了最高層,大家會發現,壇上所有的台階數,都是九或者九的倍數。這些難道都是巧合么?當然不是,因為古人認為九是極陽數,所以工匠們便用這個數字來賦予圜丘壇「崇高」之意。 說完了神壇的奇妙,我再給您介紹一下祭天大典的盛況。 到了每年的冬至,皇帝就要在這里祭天。在這個典禮上,需要特別提到的是皇帝恭讀祝文所站立的地方,就是這塊天心石。它是天壇三大聲學現象之一。在這里朗讀的時候聲音特別洪亮,各位遊客不妨體驗一下,也像當年的皇帝一樣,向上天訴說自己美好的願望。 現在咱們繼續沿著中軸線行走,面前的建築叫做天庫,它的正殿就是皇穹宇。皇穹宇三個字也分別代表了「至高無上」「天」「宇宙」的意思,更加顯示出它的神聖和至尊。這組建築不僅十分精美,而且還有迴音壁和三音石,這和剛才我們說的「天心石」合稱天壇三大聲學現象。 迴音壁就是皇穹宇的外牆,圍牆十分平滑,可以傳聲,在傳遞途中對聲音損失極小,只要對著牆說話,就算相隔四五十米,見不到面,都可以清晰地聽到對方說話。 三音石是皇穹宇大殿正前方的三塊石頭,您站在第一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一次迴音,站在第二塊石頭上拍手可以聽到兩次,而站在第三塊石頭上拍手就可以聽到三次迴音,所以稱為三音石。 在游覽過了圜丘壇和皇穹宇之後,我們即將走進祈谷壇了,祈谷壇的主體建築就是祈年殿,祈年殿是一座極具中國特色的獨特建築。 圓形尖屋頂是用藍色的琉璃瓦覆蓋,以此來象徵天。和每年的祭天一樣,這里是用來祈谷的地方。在祭祀的當天,有樂隊在殿外月台上奏樂,身穿祭服的皇帝虔誠步入神殿,向牌位行大禮,祈禱上蒼,然後把供品送到祈年門外焚燒,送上天宮。 現在我們從祈谷壇的東門出來,可以看到一條長廊,是祭祀時運送祭品的通道。 今天的觀光游覽就要結束了,在天壇的這段時光希望能成為您北京之游中的永恆記憶。同時也請您把天壇的祝福帶給您的家人朋友。
⑺ 介紹長城的50字導游詞
長城是人類最偉大的建築工程,始建於二千年前的春秋戰國時期,秦朝統回一中國之後答連成萬里長城,後經漢、明兩代又增大規模修築。
萬里長城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從北京出發,不過一百里就到長城腳下,這一段修在八達嶺上,高大堅固。
我先為大家介紹一下長城:長城是由關城、敵樓、煙墩、烽火台、敵台、牆台、宇牆、垛口、望洞、射孔等組成的。烽火台和煙墩是用來傳遞敵情的。
白天在煙墩上燃煙,煙堆的多少代表敵兵的數量。晚上看不見煙,就在烽火台上生火。這種傳遞信息的方式,在那個時代是最迅速、最有效的,烽火台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
⑻ 長城導游詞
大家好,我是你們大家的導游胡導。今天,讓我來帶大家到氣魄雄偉的萬里長城來看一看吧!
萬里長城在我國北方的遼闊的土地上,從東頭的山海關到西頭的嘉峪關,有一萬三千多里。長城始建於春秋戰國時期,歷時達2000多年。它像一條矯健的巨龍,越群山,經絕壁,穿草原,跨沙漠,起伏在崇山峻嶺之巔,黃河彼岸和渤海之濱。古今中外,凡到過長城的人無不驚嘆它的氣勢、規模和艱巨工程。上面是長城的介紹,下面我來介紹一下關於長城的傳說。
嘉峪關城,城牆有9米高,城牆上修建了數十座大小不一的樓閣和垛牆,用磚的數量是非常驚人的。當時,施工條件很差,只好靠人工往上背。由於城高,唯一上下的馬道坡度大,上下很困難,盡管派了許多人往城牆上背磚,個個累得要死,但背上去的磚卻還是不夠,工程進展受到了很大的影響。
一天,一個放羊的孩子到這來玩耍看到這個場景,靈機一動解下腰帶,兩頭各捆上一塊磚,搭在羊身上,然後用手一拍羊背。一下子羊就把磚頭送上去了。
最後,我提醒大家可以拍幾張照片作紀念,但不要亂扔垃圾。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