薩里山度假村
⑴ 厄魯特蒙古的遷徙之路
後來東部蒙古達延汗再興,瓦剌部則移師西北地區,勢力一度擴張至伊犁河流域一帶。為了保證貿易的順利進行,阿失帖木兒還不時遣使向明朝通貢。
明末清初,瓦剌各部最後歸並為准噶爾、杜爾伯特、和碩特、土爾扈特四大部,及附牧於杜爾伯特的輝特部。其牧地,西北不斷向額爾齊斯河中游、鄂畢河以及哈薩克草原移動,西南向伊犁河流域推進,東南向青海遷徙。准噶爾部初游牧於額爾齊斯河中上游至霍博克河、薩里山一帶,後以伊犁河流域為中心。杜爾伯特部游牧於額爾齊斯河沿岸。土爾扈特部原游牧於塔爾巴哈台及其以北,西徙後,輝特部居之。和碩特部游牧於額敏河兩岸至烏魯木齊地區。諸部分牧而居,互不相屬。
另設一鬆散的議事機構——丘爾干(蒙古語會盟之意),即定期的領主代表會議,作為協調各部關系,加強封建統治,以及抵禦外侮的臨時組織。17世紀20年代後,准噶爾部取代和碩特部,成為實際上的盟主。
准格爾政權與土爾扈特部的遷徙與東歸
明崇禎元年(1628),土爾扈特首領和鄂爾勒克率其部,聯合和碩特、杜爾伯特的一部分,徙牧額濟勒河(今俄羅斯伏爾加河)下游。
1638年左右,和碩特顧實汗等也率所部遷移到青海一帶。
當時准噶爾、杜爾伯特、輝特部,以及一部分和碩特、土爾扈特屬眾仍留居天山南北,逐漸形成以准噶爾部為核心、聯合厄魯特各部及其他一些蒙古突厥部落的強大政權。故清代史籍往往把厄魯特也統稱為准噶爾。准噶爾部地方政權與中原地區政治、經濟聯系甚為密切。17世紀70年代,噶爾丹稱汗後,伊犁成為准噶爾政治中心和各部會宗地。除統治天山南北外,其勢力曾遠及塔什干、費爾干納、撒馬爾罕等地。
18世紀前半葉,策妄阿拉布坦和噶爾丹策零統治時期,畜牧業、農業、手工業均有所發展。1745年,噶爾丹策零病故,准噶爾統治集團汗位之爭激烈。二十年至二十二年清廷出兵平定達瓦齊和阿睦爾撒納割據勢力,統一西北。
1771年,土爾扈特渥巴錫率眾從伏爾加河萬里返歸祖國。清廷在厄魯特蒙古族聚居區先後實行盟旗制度,編置佐領,以札薩克領之。
⑵ 准噶爾的部落內部
厄魯特蒙古分為四大部:准噶爾部又名綽羅斯部,因該部和杜爾伯特部的首領同姓綽羅斯而得之,初游牧於額爾齊斯河中上游至霍博克河、薩里山一帶,後以伊犁河流域為中心,游牧於巴爾喀什湖以東、天山以北的伊犁河流域。杜爾伯特部游牧於額爾齊斯河沿岸。土爾扈特部原游牧於塔爾巴哈台及其以北,西徙後,輝特部居之。和碩特部游牧於額敏河兩岸烏魯木齊地區。四部結成鬆散的聯盟,以和碩特部的首領為盟主。十七世紀初,准噶爾部在其首領巴圖爾渾台吉(台吉、渾台吉是蒙古貴族的稱號)統治時期,勢力逐漸擴大。土爾扈特部因受准噶爾部排擠,西遷到額濟勒河(今伏爾加河)流域游牧,和碩特部也遷移到青海一帶。厄魯特四部聯盟至此基本解體。
後來准噶爾部強大起來,和碩特被迫遷到青海和西藏,土爾扈特被迫遷到前欽察首都薩萊(阿斯特拉罕),杜爾伯特也屈服於准噶爾。年,准噶爾部首領巴圖爾渾台吉死,其子僧格繼位。1670年,僧格被異母兄暗殺。巴圖爾渾台吉的第六子噶爾丹,早期在西藏當喇嘛,聞訊由西藏趕回,於1671年奪取了統治權。1677年,噶爾丹進攻青海和碩部;1678年,進攻天山以南的回部(維吾爾族)。噶爾丹兼並漠西蒙古其餘各部和控制回部以後,准噶爾成了西北草原上的強大勢力。
1678年准噶爾滅亡葉爾羌汗國。哈薩克大中玉茲也臣服於准噶爾,小玉茲臣服於俄羅斯。後來准噶爾乾脆滅掉和碩特汗國,統治西藏。准噶爾部把其它部落統一了起來,建立強大政權,創制自己的文字,確定法律制度(衛拉特法典),改進放牧方法,經營農業種植和手工業,利用外國先進技術發展制絨業、金屬品製造業。當時准噶爾地區經濟繁榮,人口增長。
清軍為統一青藏和新疆,與准部的戰爭歷經多次,斷續綿延到乾隆年間。1720年清軍擊敗准噶爾,佔領西藏,1724年清軍佔領青海。1757年清軍攻佔北疆。戰爭勝利後,倔強的准噶爾部遭到了毀滅性打擊,廣袤的天山南北,被殺得見不到一頂蒙古包。
蒙古其他各部與准噶爾部作戰時,絲毫不會因同語同族而手軟。一則准部在蒙古諸部中最為強大,其他各部多懼且恨之;二則在蒙古人的心目中,更多的是部族概念,故令滿洲人有隙可乘,分而治之。到此,准噶爾人的獨立結束了。准噶爾地區,即科布多地區、塔爾巴哈台、伊犁流域或稱固爾扎省直接並入中國帝國。甚至該地區居民成分也發生了變化。
准噶爾人民,主要是綽羅斯部民和輝特部民(杜爾伯特部遭受的磨難較輕)人口銳減,幾近滅亡,幾乎全部被根除。清朝以來自各地的移民充實其地,其中有吉爾吉斯-哈薩克人,來自喀什噶爾的塔蘭奇人,或穆斯林,來自甘肅的東幹人(或回民),察哈爾和喀爾喀居民,圖瓦族的兀良哈人(或稱索約特人),甚至有來自滿洲的錫伯族和高麗族移民。1771年,另一批移民即土爾扈特人來到,土爾扈特在其汗渥巴錫率領下,離開伏爾加河下游,又返回故地伊犁流域。乾隆皇帝在北京接見了渥巴錫,並給予最隆重的歡迎,並為他疲憊不堪的人民提供糧食,同年,把他們安置在固爾扎東部和南部,在裕勒都斯河谷和烏倫古河上遊河谷,在那裡,他們填補因他們的兄弟部落綽羅斯部和輝特部被消滅而造成的空地。 由叛亂於清朝的緣故,餘生的准噶爾不敢稱自己為准噶爾,而稱厄魯特,久而久之。便忘了原來的准噶爾之名。今日額魯特主要分布在今伊犁昭蘇、尼勒克兩縣,以及塔城額敏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