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留園內景點介紹
Ⅰ 蘇州留園的四個景區各有哪些特點
留園分四個景區。主中部以大水池為主,東南側建築較密集,西北側以假山林木為主。專
東部以建築見長屬,用大小和形狀各不相同的數個院子,與廳堂、亭廊、樓館、齋軒有機地組合而成。
西部以自然山林為主,用亭廊等小型建築點綴其中,具有自然野趣。
北部則是田園風光的形態,給人以恬淡悠閑的情調,有陶然忘機之逸趣。
Ⅱ 蘇州園林都有哪些景點
拙政園、滄浪亭、 獅子林、留園
Ⅲ 留園(蘇州園林)介紹
你網路一下嘛,網路里有全的,太多了,隨便摘點給你先~
留園是中國著名古典園林,位於江南古城蘇州,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一九六一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一九九七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原是明嘉靖年間太僕寺卿徐泰時的東園。園內 假山為疊石名家周秉忠(時臣)所作。清嘉慶年間,劉恕以故園改築,名寒碧山莊,又稱劉園。同治年間盛旭人(其兒子即盛宣懷,清著名實業家政治家,北洋大學(天津大學)南洋公學(上海交通大學)創始人)購得,重加擴建,修葺一新,取留與劉的諧音,始稱留園。科舉考試的最後一個狀元俞樾作《留園游記》稱其為吳下名園之冠。留園內建築的數量在蘇州諸園中居冠,廳堂、走廊、粉牆、洞門等建築與假山、水池、花木等組合成數十個大小不等的庭園小品。其在空間上的突出處理,充分體現了古代造園家的高超技藝、卓越智慧和江南園林建築的藝術風格和特色。
留園全園分為四個部分,在一個園林中能領略到山水、田園、山林、庭園四種不同景色:中部以水景見長,是全園的精華所在;東部以麴院迴廊的建築取勝,園的東部有著名的佳晴喜雨快雪之廳、林泉耆碩之館、還我讀書處、冠雲台、冠雲樓等十數處齋、軒,院內池後立有三座石峰,居中者為名石冠雲峰,兩旁為瑞雲,岫雲兩峰;北部具農村風光,並有新辟盆景園;西區則是全園最高處,有野趣,以假山為奇,土石相間,堆砌自然。池南涵碧山房與明瑟樓為留園的主要觀景建築。 留園內的建築景觀還有表現淡泊處世之坦然的「小桃源(小蓬萊)」以及遠翠閣、曲溪樓、清風池館等。
票價門票50元預定價40元一張票也可以預定到景區付款
Ⅳ 去蘇州留園遊玩有什麼景色推薦呢
留園,清代時稱“寒碧山莊”,因為園子里大多種植松和竹,松樹和竹林清冷的綠色映襯到園子里的池水裡面泛出碧綠的色彩,所以又名寒碧山莊。俗稱“劉園”,後改為“留園”,和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中國古典園林多以規模龐大著稱,但留園反其道而行,她美在小巧,嬴在景緻園內門窗設計精巧別致,窗外望去,景色和畫框相得益彰,移步換景,說的大致如此
Ⅳ 蘇州留園有什麼美景
你好,怎麼來說呢。首先回答你源,蘇州留園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
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是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風格十分明顯是清代風格。
留園始建於明代萬曆二十一年,現在是世界文化遺產,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
主要的景點有綠蔭、恰杭、可亭、西樓、冠雲峰、濟仙亭、濟仙亭。
留園以其獨創一格、收放自然的精湛建築藝術而享有盛名,賞心悅目的園林景觀,吸引眾多遊客。
希望對你有幫助。
純手打望採納。
Ⅵ 留園的主要景點
綠蔭
明高啟葵花詩:「艷發朱光里,叢依綠蔭邊。」建築西側原有一株古楓,小軒籠罩在樹蔭下,故名。建築似軒,硬山造,臨水而築,劉氏寒碧庄時已有。軒南庭院牆上有石匾嵌於其上,錢大昕書「花步小築」。
恰杭
明瑟樓下方室稱「恰杭」,杭:《唐韻》與航同,《說文》方舟也,此建築及其西涵碧山房在可亭處看來有如一艘航船,取杜甫「野航恰受兩三人」之句。故名恰杭。此名盛氏時已有。
可亭
亭,《釋名》:「停也,道路所舍,人停集也。」可亭,取白香山可以容膝,可以息肩,當其可斯可耳之意,指此處有景可以停留觀賞。亭為六角,飛檐攢尖,結頂為一花瓶倒扣(為 1953 年整修時應急之作)。劉氏時稱「個中亭」,盛氏時稱「可亭」。解放後整修,亭頂比昔時略尖一些。
西樓
位置在五峰仙館之西,劉氏時曾名西爽,今俗稱西樓。建築為單檐歇山造,和曲溪樓相通。
花房
此為培植花木暖房,前有生產場地約三畝。盛氏時就有。在南花房北,解放後一直租給原園林職工居住。 1999 年留園為整治周邊環境,動遷原北花房及周邊民居,改造並擴建了北花房,改造後的北花房建在半邊街一線上,沿街一排房舍為職工休息及存放農葯、工具場所,房前朝南為花卉生產場地,原北花房位置則為盆景工作場地。
冠雲峰
留園內的冠雲峰乃太湖石中絕品,齊集太湖石「瘦、皺、漏、透」四奇於一身,相傳這塊奇石還是宋末年花石綱中的遺物。 北宋末年,雖然北面戰事吃緊,金兵壓境,但宋徽宗卻在東京城內大興土木,建造「延福宮」、「萬壽山」。他下令在全國范圍內徵集奇花異石,誇口要搜羅天下珍品於宮廷之中。 徽宗祟寧四年特地在蘇州設立了蘇杭應奉局,專門負責搜羅名花奇石。冠雲峰就是未來得及運的花石綱的遺物。
濟仙亭
此亭為廊亭,盛氏時此亭無名,後因亭北青楓樹邊有一石形如濟顛,而俗稱濟仙亭。
明瑟樓
水經註:「目對魚鳥,水木明瑟。」此處環境雅潔清新,有水木明瑟之感,故藉以為名。樓為二層半間,卷棚單面歇山造,樓上三面置有明瓦和合窗,樓梯在外,用太湖石堆砌而成,梯邊一峰屹立,上鐫「一梯雲」三字。樓梯面東牆上,有董其昌書「飽雲」二字磚匾一塊。此樓劉氏時已有。
小蓬萊
《史記》:「海中有三神山,名曰蓬萊、方丈、瀛洲,仙人居之。」此處在水池當中,故藉以為名。二面曲橋相連,上面架以亭式紫藤棚架。此處有黃石,刻有「小蓬萊」三字,系解放後新題。盛氏時園中亦有小蓬萊者,據考證系指今西部土山。
濠濮亭
《世說》:「晉簡文帝入華林園,顧謂左右曰:會心處不必在遠,翳然林水,便自有濠濮間想也,覺鳥獸禽魚,自來親人。」濠,即濠上,濮,水名,古人觀魚之地。此處藉以為名。亭為方形四角,單檐歇山造,其北挑出水面而築。劉氏時稱此亭為「掬月亭」。亭側池畔立有一石,倒影池中如圓月,名印月。盛氏時名「濠濮想亭」。今易名濠濮亭。
亦不二
不二:《維摩經》曰:「文殊問維摩詰,何等是不二法門。維摩詰默然不應。文殊曰:善哉善哉,乃無有文字語言,是真人不二法門。」意為直接入道,不需文字語言。建築為半亭形式,後倚走廊,亭後廊牆上開有圓洞門,貫通東園一角。小亭正北,面對待雲庵。
待雲庵
盛康,別號待雲庵主,此處是盛氏家庵,是園主參禪禮佛的一方凈土,故名待雲庵。建築為單檐歇山造。「待雲」二字原為朝西磚細門宕上的磚匾。據楊一村講, 1953 年整修時,他是工地負責人,其時磚匾已破碎,只剩下面半段,當時缺乏有關資料,疑為佇雲(見留園 1982 年前所有說明書)。後經園林有關專家考證,認為應作貯,孟郊詩「開亭擬貯雲,鑿石先得泉」。庭院中有峰有泉,故名( 1988 年南京工學院出版的蘇州旅遊叢書《留園》,即稱貯雲庵)。今已根據史料,恢復原名。
冠雲樓
冠雲,峰名,此樓為觀冠雲峰而設,盛氏時樓曾名「雲滿峰頭月滿天樓」。樓下名「仙苑停雲」。建築為三開間五架屋,東西兩面又各接一間四架屋。樓下正中壁上嵌有古代魚化石一方。
冠雲亭
冠雲,峰名,為觀峰而設。亭為六角攢尖,頂部飾有如意桔子。
冠雲台
冠雲,峰名,此台實質系亭,為觀峰而設,建築呈正方形,單檐歇山造。
揖峰軒
宋朱熹《游百丈山記》「前揖廬山,一峰獨秀」。此建築西有一湖石名「獨秀峰」,軒前庭院稱「石林小院」,庭院內有晚翠、迎暉、段錦、競爽等太湖石峰,園主痴石,借用米芾拜石典故,稱其軒為揖峰軒。建築為硬山造,外觀二間半,實質只有一間半,劉氏時就有此名,沿用此今。
靜中觀
唐劉禹錫詩「眾音徒起滅,心在靜中觀」。語意超塵出世。建築為亭,由於二面借廊,只有一角,頗為罕見。此名劉氏時就有。
又一村
陸游詩:「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亭為正方形,單檐歇山造,解放後新建。「又一村」三字盛氏時即有,開始系指東面一片,即「花好月圓人壽軒」,「少風波處便為家」,「亦吾廬」這一范圍,後開辟西部,通常指西面一帶。因廣植梅林,並有綠楊、桃杏、菜畦、豆架,富有田園風味,故名。
小桃塢
此處多桃杏,故名。建築五開間,其前附有二個耳室,解放後修建留園時增設,原為草頂,後改瓦。現為外賓接待室。
至樂亭
《陰符經》「至樂性餘,至靜則廉」。昔王右軍生平篤嗜種果,謂此中有至樂存焉。盛氏時亭外皆植果樹,園主取名「至樂」,即襲此意,主人能兼永叔右軍之樂,主人之樂至矣。今果樹雖無,但此處景物疏朗,使人胸懷寬暢,心情快樂。亭為六合舍頂,系仿天平山范祠御碑亭略變形而成,解放後重建。
舒嘯亭
陶潛《歸去來辭》「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亭為圓形攢尖式。建築在西部土山上,下臨清流,藉以為名。盛氏時此處為「月榭星台」,解放後重建,改名「舒嘯」。
八角亭
此亭原在城內修仙巷,為宋氏園內之物,解放初修建留園時從宋宅內移入留園。因此亭為八柱八角,沒有新的題名,故通常稱為八角亭。地址在東園一角內。
曲溪樓
《爾雅》:「山瀆無所通者曰溪,又注川曰溪。」曲溪,亦即曲水,此處為借用。建築臨水,二層,單檐歇山造,樓只有前半爿,下為過道,狹長,進深僅 三米 左右,南北長十餘米。其下劉氏曾名「攸寧堂」,樓名曲溪,曲溪之名沿用至今。
清風池館
《詩經》:「吉甫作頌,穆如清風。」又宋蘇東坡《赤壁賦》中「清風徐來,水波不興」。水榭向西敞開,平臨近水,環境舒適,藉以為名。建築為水軒形式,單檐歇山造。劉氏時稱垂楊池館,盛氏時改名為清風池館,昔署匾曰「清風起兮池館涼」。
自在處
宋陸游詩「高高下下天成景,密密疏疏自在花。」此處景色與詩意相同,藉以為名。前側一峰名「朵雲」,對面置有青石牡丹花台,雕刻精美,為明代園林遺物。
遠翠閣
方干詩:「前山含遠翠,羅列在窗中。」詩與景符,藉以為名。其下即自在處,劉氏時曾名「空翠」,後改名含青樓,盛氏時名「遠翠閣」。閣實質為樓,其上三面都置有明瓦和合窗,二層,單檐歇山造。
五峰仙館
此館為園內最大的廳堂,五開間,九架屋,硬山造。由於樑柱均為楠木,故又稱楠木廳。此處舊為徐氏「後樂堂」,劉氏時擴建為「傳經堂」。盛氏時因得文徵明停雲館藏石,屬吳大澄書 其額,更名「五峰仙館」。
涵碧山房
宋朱熹詩「一水方涵碧,千林已變紅」。建築面池,水清如碧,涵碧二字不僅指池水,同時也指周圍山巒林木在池中的倒影,故藉以為名。建築三間,卷棚硬山造,東面緊靠明瑟樓,劉氏時稱「卷石山房」,盛氏時名「涵碧山房」,因建築前臨荷池,故通常又稱荷花廳,俞樾《留園記》中「涼台燠館」即是指此。
君子所履
君子,為德者之稱;履,《說文》,足所依也。指此處為有德的君子涉足場所。建築為盛氏時所建,後毀。 2000 年在原址上重建。建築為方亭,單檐歇山造,亭西一片草地即「射圃」。
洞天一碧
建築為小屋一間,因三面置有空窗,亦可稱亭。因此地在石林小院內,有如洞天福地中的一塊碧玉,故名。劉氏時此建築就有,盛氏時稱「洞天一碧」,解放後曾稱「石林小屋」,今已恢復原名。
活潑潑地
殷邁自勵詩「窗外鳶魚活潑,床頭經典交加」。此處鳶飛魚躍,天機活潑,藉以為名。建築為水閣形式,或稱水榭。單檐歇山造,四面環有走廊。盛氏時即有。
盛家祠堂
盛康在得留園後,於光緒十八年(公元 1892 年)建立義庄,額為「龍溪盛氏義庄」,祠堂為義庄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坐落在留園大門西側。祠堂共分四進,前二進今辟為賣品部,後二進為樓,樓兩側建有烽火牆,樓下大廳今辟為留園展示館,展示介紹留園歷史和文化藝術。
還讀我書齋
晉陶潛《讀山海經》詩:「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此處從前是書齋,建築為樓,二重,硬山造,劉氏時稱「還讀館」,盛氏時稱「還讀我書齋」,解放後曾稱「還我讀書處」,現已恢復原名。
聞木樨香軒
木樨,即岩桂。軒為方形,後倚雲牆,單檐歇山造,徐氏時稱「桂馨閣「,劉氏時曾名「餐秀軒」,盛氏時改為今名。
汲古得修綆
唐韓愈詩:「汲古得修綆。」《說苑》:「管仲曰短綆不可以汲深井」。綆 ,井索也。修綆,即長索。意思是,鑽研古人學說,必須有恆心,下功夫找到一根線索,才能學到手,和汲深井水必須用長繩一樣。這里從前是書房。盛氏時稱汲古得修綆。建築在五峰仙館西,硬山卷棚造。
雨過天晴圖
留園的五峰仙館內保存有一件號稱「留園三寶」之一的大理石天然畫「雨過天晴圖」。只見一面大理石立屏立於牆邊,石表面中間部分隱隱約約群山環抱,懸壁重疊,下部流水潺潺,瀑布飛懸,上部流雲婀娜,正中上方,一輪白白的圓斑,就像一輪太陽或者一輪明月,這是自然形成的一幅山水畫,這塊直徑一米左右的大理石出產於雲南點蒼山山中,厚度也僅有15毫米,這塊大理石是從相距千里之外的雲南運到這個江南蘇州的。
林泉耆碩之館
林泉者,指山林泉石,遊憩之地;耆,指高年;碩,有名望的人。這里是指老人和名流的遊憩之所。館為一屋兩翻軒,南北裝修不同。北為方梁,有雕花;南為圓梁,無雕花。窗及地坪方磚也有所不同,故又稱鴛鴦廳。廳為四面廳形式,單檐歇山造,其北兩角飛檐上塑有鳳穿牡丹圖案。建築三開間九架屋,並環有走廊。館為盛氏時所建。館內有兩匾,南「奇石壽太古」,北「林泉耆碩之館」。「冠雲峰贊序」屏門對著冠雲峰。
佳晴喜雨快雪之亭
佳晴,宋范成大詩「佳晴有新課」。喜雨,春秋穀梁傳,「喜雨者有志於民者也。」快雪,王羲之帖「快雪時睛」。都是指對農田有利之意。這里指四時景物,不論晴雨都好。亭為單檐歇山造,解放後在原盛氏亦吾廬的基礎上改建而成。原來「佳晴喜雨快雪之亭」在五峰仙館後院西北方向(今為一排花牆)。劉氏時即有,盛氏時稱此名。
私宅
留園內私宅共有三處,一為留園路 400 號(原 86 號,今園林檔案館位置),盛康得園後購得,是老宅,光緒十三年(公元 1887 年)宅中主廳翻修,結構一新,取名「永善堂」(參見香禪日記)。其地解放後為民居,宅地低於門前馬路 2 — 3 尺,曾見宅中井台邊半塊殘碑,已為居民用作洗衣之板,字跡模糊,內容為誥封某氏為一品夫人。二為東宅,即劉恕住宅(筆者曾在其遺址見到一個明代鼓磴,黃石中空,疑此片住宅前身有可能是徐泰時舊居),同治十三年(公元 1874 年)售於程氏,旋改建為二程夫子祠,清末為盛氏所有(參見姚承祖《營造法原》),抗戰時期,日寇強拆朱家莊一帶民居,擴充兵營,導致大批難民湧入,至解放初,建築已破壞殆盡,而宅中備弄變成通道,後稱之為五福弄。 2000 年,留園整治周邊環境,動遷所有民居,今售票處、停車場、辦公大樓,就是在其遺址上所建。三為正宅,盛家祠堂西側有南北二座樓,即是其正宅,按香禪日記,其宅與祠堂都是在光緒十四年(公元 1888 年)八月起造,盛氏在留園的三處住宅,如今獨剩這處。
Ⅶ 了解拙政園、留園、個園、獅子林
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漢族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漢族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1]
1961年3月,拙政園被列為首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91年被國家計委、旅遊局、建設部列為國家級特殊游覽參觀點。1997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7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首批AAAAA級旅遊景區。
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1]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2]
1961年,留園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之一。1997年,包括留園在內的蘇州古典園林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2001年,留園作為蘇州園林(拙政園、虎丘、留園)擴展景區成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1]
獅子林始建於元代至正二年(1342年),是漢族古典私家園林建築的代表之一。屬於蘇州四大名園之一。獅子林同時又是世界文化遺產、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國家4A級旅遊景區。[1]
獅子林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城區東北角的園林路3號。平面成東西稍寬的長方形,佔地1.1公頃,開放面積0.88公頃。因園內「林有竹萬,竹下多怪石,狀如狻猊(獅子)者",又因天如禪師惟則得法於浙江天目山獅子岩普應國師中峰,為紀念佛徒衣缽、師承關系,取佛經中獅子座之意,故名「獅子林」。[2]
由於林園幾經興衰變化,寺、園、宅分而又合,傳統造園手法與佛教思想相互融合,以及近代貝氏家族把西洋造園手法和家祠引入園中,使其成為融禪宗之理、園林之樂於一體的寺廟園林。[2]
個園位於揚州東北隅,鹽阜東路10號,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中國四大名園之一。全園分為中部花園、南部住宅、北部品種竹觀賞區,佔地24000平方米,因主人愛竹,且竹葉形似「個」字,故名「個園」。
個園以疊石藝術著名,筍石、湖石、黃石、宜石疊成的春夏秋冬四季假山,融造園法則與山水畫理於一體,被園林泰斗陳從周先生譽為「國內孤例」。2005年,個園被譽為國家AAAA級風景旅遊區[1] ,全國二十家重點公園之一。2016年個園成為首批國家重點花文化基地之一。
Ⅷ 蘇州拙政園、留園、寒山寺、虎丘、滄浪亭幾個景點,遊玩時間是多久
拙政園,因為裡面園林面積比較大,需要花費2個小時左右;
(8)蘇州留園內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1.拙政園,位於江蘇省蘇州市,始建於明正德初年(16世紀初),是江南古典園林的代表作品。拙政園與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蘇州留園一起被譽為中國四大名園。
拙政園位於蘇州城東北隅(東北街178號),截至2014年,仍是蘇州存在的最大的古典園林,佔地78畝(約合5.2公頃)。全園以水為中心,山水縈繞,廳榭精美,花木繁茂,具有濃郁的江南水鄉特色。花園分為東、中、西三部分,東花園開闊疏朗,中花園是全園精華所在,西花園建築精美,各具特色。園南為住宅區,體現典型江南地區傳統民居多進的格局。園南還建有蘇州園林博物館,是國內唯一的園林專題博物館。
2.留園位於蘇州閶門外留園路338號,以園內建築布置精巧、奇石眾多而知名,與蘇州拙政園、北京頤和園、承德避暑山莊並稱中國四大名園。
留園為中國大型古典私家園林,佔地面積23300平方米,代表清代風格,園以建築藝術精湛著稱,廳堂宏敞華麗,庭院富有變化,太湖石以冠雲峰為最,有"不出城郭而獲山林之趣"。其建築空間處理精湛,造園家運用各種藝術手法,構成了有節奏有韻律的園林空間體系,成為世界聞名的建築空間藝術處理的範例。現園分四部分,東部以建築為主,中部為山水花園,西部是土石相間的大假山,北部則是田園風光。
3.寒山寺位於蘇州市姑蘇區,始建於南朝蕭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初名"妙利普明塔院"。寒山寺佔地面積約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三千四百餘平方米。
寒山寺屬於禪宗中的臨濟宗。唐代貞觀年間,當時的名僧寒山、希遷兩位高僧創建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中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
4.虎丘位於蘇州城西北郊,距城區中心五公里,為蘇州西山之餘脈,因周邊地形脫離西山主體,成為獨立的小山。山高34.3米,古樹參天,山小景多,千年虎丘塔矗立山巔。《吳地記》載:"虎丘山絕岩縱壑,茂林深篁,為江左丘壑之表。"向有"吳中第一名勝"之譽。
5.滄浪亭,位於蘇州市三元坊滄浪亭街3號,是一處始建於北宋的中國漢族古典園林建築,始為文人蘇舜欽的私人花園,其佔地面積1.08公頃,是蘇州現存諸園中歷史最為悠久的古代園林。滄浪亭與獅子林、拙政園、留園一齊列為蘇州宋、元、明、清四大園林,園內除滄浪亭本身外還有印心石屋、明道堂、看山樓等建築和景觀。
Ⅸ 蘇州一日游,有什麼景點可以介紹呢留園是其中想去的景點,其他的還有可以介紹的么
1,火車到蘇州站
2,蘇州一日游的,景點可安排虎丘、拙政園、獅子林三處即可,一天時版間比較寬裕。時間有富權余的,去觀前街逛逛買些土特產、附近的美食街找小吃。蘇州那麼近,下次還能再去,例如西園寺(西園古剎)、盤門景區(蘇州城門)以及城外的木瀆鎮
楓橋、寒山寺所在的寒山寺景區有點遠,也沒啥好看。楓橋原來是很破爛的地方,連蘇州人都不沒聽說過。日本中學課本有《夜泊楓橋》的唐詩,後來就造了這么一個景觀讓日本遊客過把癮
3,蘇州火車站坐32路到虎丘
虎丘32路到塔影河橋換50路到拙政園
拙政園步行到獅子林
309路到火車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