瘦西湖裡介紹歐陽修的景點是哪個
Ⅰ 揚州瘦西湖概括簡介
瘦西湖原名保障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域面積700畝,旅遊面積100公頃。
揚州瘦西湖風景區管理處是國家級風景名勝區。面積2.5平方公里,形成於清朝康乾年間,集南國之美、北國之勢於一體的湖園群。優美蜿蜒的湖水,以其徐園、小金山、五亭橋、白塔、二十四橋、萬花源、雙峰雲棧等聞名海內外。
1988年,瘦西湖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2010年被評為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瘦西湖屬亞熱帶季風濕潤氣候向溫帶季風氣候過渡區。四季分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盛行風向隨季節變化明顯。
(1)瘦西湖裡介紹歐陽修的景點是哪個擴展閱讀:
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為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台等。
瘦西湖北段(九曲池至熙春台)為唐羅城西城濠一線而東,清乾隆統治二十二年,開浚是蓮花城的新河,南段(小金山至大虹橋通二道河一線)為宋大城西城濠;中段(蓮花橋至小金山)為清雍正十年知府尹會一、乾隆二十二年巡鹽御史高恆先後主持開浚,蓮花橋西稱蓮花埂新河並建蓮花橋。
Ⅱ 揚州瘦西湖有哪些景點
瘦西湖,位於揚州市西北郊,現有游覽區面積100公頃,年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
瘦西湖景區 現有:御碼頭、西園、 冶春園、綠楊村、卷石洞天、西園曲水、四橋煙雨、虹橋、長堤春柳、葉園、徐園、長春嶺、 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梅嶺春深、湖上草堂、綠蔭館、吹台、水雲勝概、蓮性寺、 鳧庄、五亭橋、白塔晴雲、二十四橋景區等景點。在瘦西湖「L」形狹長河道的頂點上,是眺景最佳處。由歷代挖湖後的泥堆積成嶺,登高極目, 全湖景色盡收眼底。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構堂疊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為瘦西湖最引人處。有「 湖上蓬萊」之稱。近人巧取瘦西湖之「瘦」,小金山之「小」,點明揚州園林之妙在於巧「借」 :借得西湖一角,堪誇其瘦;移來金山半點,何惜乎小。嶺上為風亭,連同嶺下的琴室、月觀, 近處的吹台,遠景近收,近景烘托,把整個瘦西湖景區裝扮的比「借」用的原景多了許多嫵媚之氣。
推薦景點
大虹橋五亭橋釣魚台小金山望春樓熙春台
白塔月觀徐園長堤春柳二十四橋四橋煙雨
北區景點御碼頭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修禊揚派盆景
萬花園傍花村濕地公園
Ⅲ 江蘇揚州的風景名勝區:"瘦西湖"是怎麼得名的.
「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佔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風景區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盛況。清代錢塘詩人汪沆將揚州西湖與杭州西湖作了對比,寫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為人們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風景區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古典園林群融南秀北雄於一體,組合巧妙,互為因借,構成了一個以瘦西湖為共同空間,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藝術境界,歷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稱於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攬勝、長堤春柳、荷浦熏風、四橋煙雨、梅嶺春深、水雲勝概、白塔晴雲、春台明月、三過留蹤、蜀岡晚照、萬松疊翠、花嶼雙泉諸勝,顆顆明珠鑲嵌交織在玉帶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體山水畫卷,而小金山、五亭橋、二十四橋景區是這幅畫卷的神來之筆。 瘦西湖的美麗景緻,很早就為人們所嚮往。清人劉大觀言:「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另一位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贊道:「奇思幻想,點綴天然,即閬苑瑤池,瓊樓玉宇,諒不過此。其妙處在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歷史上李白、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歐陽修、蘇軾、王漁洋、蒲松齡、孔尚任、吳敬梓、郁達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這一帶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和眾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煙花三月下揚州」、 「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珠簾十里卷春風」、「綠楊城郭是揚州」等數不清的名言佳句,流傳千古,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濃墨重彩。 瘦西湖風景區正因其悠久、豐富的人文景觀、秀麗典雅的自然風韻,成為古今中外賓客紛至沓來的著名的游覽勝地。 瘦西湖風景區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揚州的重要對外窗口,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殊榮。近年來,瘦西湖風景區不斷開發建設景區、景點,面積已達168.32公頃,食、行、游、購、娛等旅遊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隨著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的認證,將為新世紀的可持續發展和走向國際旅遊市場注入新的內涵。 十里湖光,清澄縹碧,花木扶疏,連綿滴翠,亭台樓榭,錯落有致。人文景觀,獨具風韻。瘦西湖正向八方遊客敞開懷抱,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佳賓高朋。
Ⅳ 揚州瘦西湖簡介
瘦西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西北部,因湖面瘦長,稱「瘦西湖」。清朝時,康熙、乾隆二帝曾數次南巡揚州,當地的豪紳爭相建園,遂得「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說。
名寺古剎和古城牆垣綿延相屬,名勝古跡和歷史遺存散布其間。風韻獨具的自然風光和含蘊豐厚的人文景觀相映生輝,是鑲嵌在歷史文化名城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4)瘦西湖裡介紹歐陽修的景點是哪個擴展閱讀:
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中國旅遊界含金量最高榮譽——國家5A級旅遊景區,同時也是揚州首家國家5A級旅遊景區。
2012年4月瘦西湖風景區榮獲全國旅遊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2013年3月,揚州瘦西湖獲「遊客最喜愛的旅遊景區(點)獎」。2013年12月,被國家文物局授予「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2014年6月,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
Ⅳ 瘦西湖的介紹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原名保障湖,位於江蘇省揚州市城西北郊,總面積2000畝,水上面積700畝,游專覽區面積100公頃。屬1「瘦西湖」之名最早見於文獻記載為清初吳綺《揚州鼓吹詞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乾隆元年(1736),錢塘(杭州)詩人汪沆慕名來到揚州,在飽覽了這里的美景後,與家鄉的西湖作比較,賦詩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1瘦西湖在清代康乾時期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園林之盛,甲於天下」之譽。瘦西湖主要分為14大景點,包括五亭橋、二十四橋、荷花池、釣魚台等。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2010年被授予全國AAAAA級景區2。2014年,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名錄3。
Ⅵ 我想問下瘦西湖
其實冶春離瘦西湖不遠的,不知道你是不是認識
富春、冶春、共和春回,揚州三春答么,離瘦西湖最近的就是冶春了
早點可以在那邊吃,一個人點籠小點或者單點都可以,十幾塊足夠了
瘦西湖裡面白塔那邊有吃的,下面也有小飯館,總的來講是比外面貴的,如果不是很講究,建議帶點水和干糧
Ⅶ 瘦西湖枯木逢春導游講解詞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揚州的西湖,以其清秀婉麗的風姿獨異諸湖,佔得一個恰如其分的「瘦」字。
瘦西湖風景區是蜀岡-瘦西湖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的核心和精華部分。一泓曲水宛如錦帶,如飄如拂,時放時收,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種清瘦的神韻。隋唐時期,瘦西湖沿岸陸續建園。及至清代,由於康熙、乾隆兩代帝王六度「南巡」,形成了「兩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樓台直到山」的盛況。清代錢塘詩人汪沆將揚州西湖與杭州西湖作了對比,寫道:「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虹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瘦西湖由此得名,且為人們所首肯,至今名播中外。
瘦西湖風景區為我國湖上園林的代表,古典園林群融南秀北雄於一體,組合巧妙,互為因借,構成了一個以瘦西湖為共同空間,景外有景,園中有園的藝術境界,歷史上有二十四景著稱於世。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串以卷石洞天、西園曲水、虹橋攬勝、長堤春柳、荷浦熏風、四橋煙雨、梅嶺春深、水雲勝概、白塔晴雲、春台明月、三過留蹤、蜀岡晚照、萬松疊翠、花嶼雙泉諸勝,顆顆明珠鑲嵌交織在玉帶上,形成了一幅秀色天然的立體山水畫卷,而小金山、五亭橋、二十四橋景區是這幅畫卷的神來之筆。
瘦西湖的美麗景緻,很早就為人們所嚮往。清人劉大觀言:「杭州以湖山勝,蘇州以市肆勝,揚州以園亭勝」。另一位清人沈復在《浮生六記》中贊道:「奇思幻想,點綴天然,即閬苑瑤池,瓊樓玉宇,諒不過此。其妙處在十餘家之園亭合而為一,聯絡至山,氣勢俱貫。」歷史上李白、劉禹錫、白居易、杜牧、歐陽修、蘇軾、王漁洋、蒲松齡、孔尚任、吳敬梓、郁達夫、朱自清等文化名人都在這一帶留下或深或淺的足跡和眾多膾炙人口的篇章。「煙花三月下揚州」、
「園林多是宅,車馬少於船」、
「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
「珠簾十里卷春風」、「綠楊城郭是揚州」等數不清的名言佳句,流傳千古,為瘦西湖增添了耀眼的濃墨重彩。
瘦西湖風景區正因其悠久、豐富的人文景觀、秀麗典雅的自然風韻,成為古今中外賓客紛至沓來的著名的游覽勝地。
瘦西湖風景區是首批中國優秀旅遊城市揚州的重要對外窗口,擁有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AAAA」級旅遊區、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示範點等殊榮。近年來,瘦西湖風景區不斷開發建設景區、景點,面積已達168.32公頃,食、行、游、購、娛等旅遊配套設施日趨完善,隨著ISO9001國際質量體系的認證,將為新世紀的可持續發展和走向國際旅遊市場注入新的內涵。
十里湖光,清澄縹碧,花木扶疏,連綿滴翠,亭台樓榭,錯落有致。人文景觀,獨具風韻。瘦西湖正向八方遊客敞開懷抱,熱情歡迎遠道而來的佳賓高朋。
五亭橋
瘦西湖在全國園林中獨樹一幟,五亭橋又是瘦西湖的標志,在全國園林中有一席之地。其最大的特點是陰柔陽剛的完美結合,南秀北雄的有機融和。該橋建於蓮花堤上,是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巡鹽御史高恆所建,是因為建於蓮花堤上,還是因為形狀象一朵盛開的蓮花,所以它又叫蓮花橋。
據說,乾隆南巡到此曾感嘆它象瓊島春陰之景,這就點出了該橋是借鑒北京北海之景。確實,該橋受北海五龍亭的影響很深,五龍亭五亭臨水而建,中日龍澤,重檐下方上圓,象徵天圓地方;西為涌瑞、浮翠,涌瑞為方形重檐,浮翠為方形單檐;東為澄祥、滋香,澄祥為方形重檐。五亭皆綠琉璃瓦頂,亭與亭之間有石樑相連,婉轉若游龍,另龍澤、滋香、浮翠三亭有單孔石橋與石岸相接,珠欄畫棟,照耀漣漪。
揚州五亭橋無北海開闊水面,當然無法把五龍亭照搬。但聰明的工匠別出蹊徑,將亭、橋結合,形成亭橋,分之為五亭,群聚於一橋,亭與亭之間以短廊相接,形成完整的屋面。橋亭秀,橋基雄,兩者如何配置和諧呢?這里關鍵是如何把橋基建得纖巧,與橋亭比例適當,配置和諧。造橋者把橋身建成拱卷形,由三種不同的卷洞聯系,橋孔共有十五個,中心橋孔最大,跨度為7.13米,呈大的半圓形,直貫東西,旁邊十二橋孔布置在橋礎三面,可通南北,亦呈小的半圓形,橋階洞則為扇形,可通東西。正面望去,連同倒影,形成五孔,大小不一,形狀各殊,這樣就在厚重的橋基上,安排了空靈的拱卷,在直線的拼縫轉角中安置了曲線的橋洞,與橋亭自然就配置和諧了。難怪後人把橋基比成北方威武的勇士,而把橋亭比做南方秀美的少女,這是力與美的結合,壯與秀的和諧。
白塔
揚州至今還流傳著「一夜造白塔」的故事。該故事出於《清朝野史大觀》。一天,乾隆在瘦西湖中游覽,船到五亭橋畔,忽然對揚州陪同官員說:「這里多象京城北海的瓊島春陰啊,只可惜差一座白塔」。第二天清晨,皇帝開軒一看,只見五亭橋旁一座白塔巍然聳立,以為是從天而降,身旁的太監連忙跪奏道:「是鹽商大賈,為彌補聖上游西湖之憾,連夜趕制而成的」。據說,是八大鹽商之一的江春用萬金賄賂乾隆左右,請畫成圖,然後一夜之音用鹽包為基礎,以紙扎為表面推成的。盡管只可遠視,不可近攀,但乾隆不無感慨地說:「人道揚州鹽商富甲天下,果然名不虛傳」。
傳說是無稽的,舊塔建於何年,已不可考。因喇嘛塔,原屬藏語系佛教中喇嘛教寺院的塔制,元代以降,漸行全國,清乾隆四十九年(1784)兩淮鹽總江春集資仿北京北海白塔,就舊塔基建造。《揚州畫舫錄》點明,該塔是「仿京師萬歲山塔式」。但型制已大有區別。北海的白塔是寺廟塔,肚大頭細,高35.9米,下為高大的磚石台基,塔座為折角式的須彌座。揚塔雖取喇嘛教寺院的塔制,但在瘦西湖僅為點綴,系園林塔,另則揚州的建築都以柔秀見長,因此取其形式,改換面目。一是降低高度,揚州的白塔僅27.5米;二是外形輪廊線變得秀美,使之身子縮小,其相輪(十三層級)也較北海塔瘦長,這樣揚州的塔形似花瓶了;三是發揮磚刻特長,塔座全是磚雕的束腰須彌座,座為八角四面,每面三龕,龕內磚雕十二生肖像,象徵一年十二,一天十二時辰,築台五十三級,象徵童子拜觀音的五十三參圖,相輪為十三層,象徵天的最高處十三天。
處處有象徵,處處有暗示,揚州造園藝術的手法巧妙揉合於外來景緻之中。著名建築家陳從周在《園林談叢》中曾將北海塔和揚州的搭進行對比,說:「然比例秀勻,玉立亭亭,晴雲臨水,有別於北海塔的厚重工穩。」可見北方之景到了南方也隨鄉入俗,雄壯之氣銳減,窈窕氣質倍增了。
小李將軍畫本
揚州瘦西湖的「小李將軍畫本」景點,是鄭板橋為景題匾,東有望春樓,西有熙春台,這是按唐代畫家李昭道的畫意建的閣。唐高宗時,宗室畫家李思訓,受封為右武衛將軍,時人稱大李將軍。1961年紀念古代十大畫家,李思訓即為其中之一。高宗時他任江都令,他們一家人俱善丹青。弟思誨,曾任揚州大都督府參軍。子李昭道,稱小李將軍。三人均善山水。
「花為畫本,月為詩源」,此建築西面是兩個扇形窗,東面是兩個六角窗,站在屋內的不同角度向窗外望去,只見對面景色時時變換,窗框儼然畫框,這種框景藝術正是李漁所說的「無心畫」,而窗外所見正是花和月,是詩人畫家的「本」和「源」。可見該景區實在是為詩人、詞人、畫家所設,按其生活創作喜好安排建築,配上相應的匾額聯對,人們可感受到氤氳的文人氣息和撲鼻的翰墨之香。
二十四橋
「青山隱隱水迢迢,秋盡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橋明月夜,玉人何處教吹簫」。這首詩已流傳了一千多年,可謂婦孺皆知。詩因橋而詠出,橋因詩而聞名。單項式橋名就引動多少文人學者打了一千多年的筆墨官司。
《揚州鼓吹詞》說:「是橋因古之二十四美人吹簫於此,故名」。據說二十四橋原為吳家磚橋,周圍山青水秀,風光旖旎,本是文人歡聚,歌*吟唱之地。唐代時有二十四歌女,一個個姿容媚艷,體態輕盈,曾於月明之夜來此吹簫弄笛,巧遇杜牧,其中一名歌女特地折素花獻上,請杜牧賦詩。
傳說是優美的,也有野史說成是隋煬帝的作為,二十四橋即煬帝以歌女數改名,但無以稽考,只能留給後人鑒賞。宋代沈括是以嚴謹著稱的,他在《補筆談》中,對二十四橋一一考證,論證揚州確有二十四橋,證明了揚州無愧於「橋鄉」的稱號。曹雪芹在《紅樓夢》中借黛玉思鄉之情,特別提到:「春花秋月,水秀山明,二十四橋,六朝遺跡……」。
文學家朱自清也曾滿懷激情地追憶故鄉「城裡城外古跡很多,如『文選樓』、『天保城』、『雷塘』、『二十四橋』。」
廿四橋為單孔拱橋,漢白玉欄桿,如玉帶飄逸,似霓虹卧波。該橋長24米,寬2.4米,欄柱24根,台級24層,似乎處處都與二十四對應。潔白欄板上彩雲追月的浮雕,橋與水銜接處巧雲狀湖石堆疊,周圍遍植馥郁丹桂,使人隨時看到雲、水、花、月,體會到「二十四橋明月夜」的妙境,遙想杜牧當年的風流佳話。沿階拾級而下,橋旁即為吹簫亭,亭臨水邊橋畔,小巧別致,亭前有平台,圍以石座,若在月明之夜,清輝籠罩,波涵月影,畫舫拍波,有數十歌女。淡妝素裹,在台上吹簫弄笛,婉轉悠揚,天上的月華,船內的燈影,水面的波光融在一起,使人覺得好象在銀河中前行。橋上簫聲,船上歌聲,岸邊笑聲匯在一起,此時再詠誦「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你定會為唐代詩人徐凝的精妙描寫撫掌稱絕。
Ⅷ 揚州瘦西湖的簡介或瘦西湖的景點簡介
瘦西湖(Slender West Lake),位於揚州市北郊,現有游覽區面積100公頃左右,1988年被國務院列為「具有重要歷史文化遺產和揚州園林特色的國家重點名勝區」。
Ⅸ 瘦西湖裡面都有哪些景點
1、大虹橋
大虹橋是清代二十四景之一,始建於明崇禎年間,橫跨保障湖水,原橋為木質紅欄,故名紅橋。清代乾隆年間改建為石橋,如長虹卧波,改名虹橋。現已改建為7.6米寬的3孔低坡青石橋。
2、吹台
吹台,又名釣魚台。相傳乾隆曾於此釣魚而得名。釣魚台巧妙地運用了「框景」手法,成為中國園林「框景」藝術的經典之作。
3、鳧庄
鳧庄建於1921年,是揚州鄉紳陳臣朔的別墅。鳧庄之勝在環於水而又鳧於水,反映出當時的園主人希望自己的生活可以自主沉浮,如今這里有平台雕欄,可以露天而坐,憑水而眺。西側有一道曲廊拂水,可以於此仰視橋亭之美,俯視游魚之樂。
4、小金山
從小金山景區可以看到的就是瘦西湖的主湖區。穿過徐園,就到小金山。小金山是瘦西湖中最大的島嶼,也是湖上建築最密集的地方。風亭、吹台、琴室、木樨書屋、棋室、月觀,全都集中在這里。
5、熙春台
熙春台是二十四橋景區的主體建築,這里也是揚州「二十四景」之一的「春台明月」。郁達夫曾評論說:二十四橋的明月是中國南方的四大秋色之一。熙春台一帶的建築風格處處體現出皇家園林的宏大氣派。所有的建築都選用了綠色的琉璃瓦朱棟、白玉的玉體金頂。
6、萬花園
萬花園是瘦西湖風景名勝區,西、南兩面與瘦西湖相鄰,北臨小運河,東靠平山堂路,總面積約500畝。由杭州園林設計院設計,總投資約1.8億元,於2006年9月8日正式開工建設。
從2007年4月18日起,萬花園正式並入瘦西湖風景區。萬花園不單獨收費,市民和遊客可憑瘦西湖門票及年票等進入萬花園觀光游覽。每年4月8日—5月8日,中國揚州萬花會將在瘦西湖萬花園舉行。
Ⅹ 古詩 瘦西湖
清·汪沆
垂楊不斷接殘蕪,雁齒紅橋儼畫圖。也是銷金一鍋子,故應喚作瘦西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