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恩施神農架景點介紹

恩施神農架景點介紹

發布時間: 2021-01-17 20:39:54

『壹』 湖北施恩有哪些旅遊景點

一、恩施土司城

全國唯一一座規模最大、工程最宏偉、風格最獨特、景觀最靚麗的土家族地區土司文化標志性工程。 城內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三個民族的傳統建築,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築、雕刻藝術。自2005年以來,土司城每年舉辦民間藝人絕活表演,成為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

『貳』 恩施的旅遊景點有哪些

恩施的旅遊景點如下:

1、恩施的精華景區——大峽谷。大峽谷是恩施的城徽山,國家AAAAA級景區,凡是來恩施旅遊的國內外遊客,基本上都要來大峽谷游覽。我覺得來到大峽谷的棧道上面一定要留張影,有點驚險,所以還是要注意安全哦。

2、世界地縫奇觀——雲龍河地縫。大自然的藝術之谷,是這個世界上最雄偉的地縫和美國的科羅多大峽谷難分仲伯,真實大自然的鬼斧神工!

3、世間男子無二心,天下女兒第一城。女兒城是恩施大峽谷一大特色,遊玩倦了到國家AAAA景區到女兒城喝網紅摔碗酒,美滋滋。

4、世界最大硒城——恩施土司城硒是人體最重要的微量元素之一,已被證明具有防癌抗癌與延緩衰老的功效哦~因此當地的食物都是富含硒元素的,可以好好享受美食啦!土司城門樓也稱土司朝門或看樓,是顯示土司威儀和功德的紀念性建築。極其注重外觀的莊重華麗,建築內容上則集中體現了土家族的人文思想空間觀念和技術上的聰明才智。

5、騰龍洞。洞內綿延50多公里,集山水和洞林於一體的利川旅遊首選地。洞中有5座山峰,10個大廳,水洞旱洞相連,終年恆溫,空氣流暢。地殼變化使得景區內形成了「觀彩峽」、「白玉石林」、「三龍門」等洞中景色,這里是世界已探明的最大洞穴。除此之外,前洞部分每天下午有夢幻激光秀和大型土家族歌舞劇的表演。

(2)恩施神農架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簡稱恩施州),是湖北省的自治州、地級行政區,位於湖北省西南部,地處鄂、湘、渝三省(市)交匯處,位於東經108°23′12″-110°38′08″、北緯29°07′10″-31°24′13″。西連重慶市黔江區,北鄰重慶市萬州區,南面與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接壤,東連本省的神農架林區,宜昌市。恩施州於1983年8月19日建州,是湖北省唯一的少數民族自治州,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漢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納西族、壯族等29個民族。

恩施州森林覆蓋率近70%,享有「鄂西林海」、 「華中葯庫」、 「煙草王國」、「世界硒都」之稱號。全州水電資源理論蘊藏量達600萬千瓦,可開發量達500萬千瓦,風電資源蘊藏量達300萬千瓦,是華中地區重要的清潔能源基地。恩施州的鄂西鐵礦是中國四大鐵礦之一,已探明儲量13億噸,預測儲量達40億噸。天然氣已探明儲量1500億立方米,預測資源量達1.5萬億立方米。恩施還擁有世界最大的獨立硒礦床。

『叄』 請問,神農架和恩施大峽谷好玩嗎

兩個地方都不錯,都是度假勝地,首先神龍架,畢竟做了那麼多年,方便繁華一些,恩施大峽谷考驗的是體力活,交通和環境還不怎麼成熟

『肆』 神農架和恩施大峽谷區別是什麼

神農架屬於北亞熱帶季風氣候區,為亞熱帶氣候向溫帶氣候過渡區域。夏季濕潤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全年輻射103.7千卡/平方米,全年日照時數1858.3 小時,日照時數及總輻射量隨著海拔的增高而減少,年均氣溫無霜期因海拔不同相差很大。年降水量在800—2500毫米之間,降水量隨海拔的增高而增加。春夏之交常有冰霜發生,一般從9月底至次年4月底為冰霜期。區內平均年蒸發量為500—800毫米,乾旱指數0.50—0.53。全年80%的時間盛行東南風。

『伍』 神農架和湖北恩施

發團日期:抄8月日日發團襲 9月日日發團 10月日日發團 報名日期:發團前1天 線路主題:品質游推薦線路
途經景區:神農架紅坪景區 神農架神農頂風景區 神農架天燕原始生態旅遊區

行程推薦
第1天>>武漢 -宜昌中午11:30武漢漢陽古琴台集合乘車赴宜昌,自由活動。宿宜昌
第2天>>神農架早07:00宜昌乘車赴神農架,沿途車觀曉峰風光、懸棺、高嵐睡佛山、香溪河風光。下午游覽 神農架自然保護區 :小龍潭野人考察站、金猴嶺原始森林、神農第一景神農谷、野人出沒地-板壁岩等景點;宿:木魚鎮
第3天>>武漢早乘車游覽 香溪源景區 :傳說是神農炎帝在神農架搭架采葯時的洗葯池。實際上是一個不間歇地下泉的出口,半山腰森林中湧出的一潭清泉。下午抵宜昌轉乘車返回武漢,結束愉快神農之旅行程!

『陸』 神農架周邊有哪些景點

神農架神農頂、天燕原始生態旅遊區、神農架紅坪、神農架、燕子埡、小龍潭野考站、板壁版岩、燕權子洞、景埡、神農架旅遊滑雪場、神農架動植物標本館、武山湖、天門埡、香溪源、神農祭壇、六道峽、金猴嶺、小當陽、湖北老君山、杉樹坪、古犀牛洞、大九湖、宋洛風光、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瞭望塔、松香坪、古梭羅樹、神農架自然博物館、天生橋、官門山、神龍洞。
恩施大峽谷離神農架約300公里
鄖縣櫻桃溝距離神農架綂200公里
武當山距離神農架約200公里

『柒』 恩施和神農架哪個好

神農架 我是十堰市的人 那裡很好的

編輯本段【位置建制】
神農架地處鄂西北邊陲,北顧武當,南鎮三峽,西望陝渝,東瞰荊襄,地理緯度東經109°56´~110°58´,北緯31°15´~31°57´。神農架是1970年經國務院批准建制,直屬湖北省管轄,全國唯一以「林區」命名的行政區。全區管轄四鎮四鄉,1個國家級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個國有森工企業林業管理局(保護區管理局和林業管理局均為正處級單位)。全區國土總面積3253平方公里,林地佔85%以上。總人口7.9萬。
編輯本段【自然條件】
遠古時期,神農架林區還是一片汪洋大海,經燕山和喜瑪拉雅運動逐漸提升成為多級陸地,並形成了神農架群和馬槽園群等具有鮮明地方特色的地層。神農架位於我國地勢第二階梯的東部邊緣,由大巴山脈東延的余脈組成中高山地貌,區內山體高大,由西南向東北逐漸降低。神農架平均海拔1700米。山峰多在1500米以上,其中海拔3000米以上的山峰有6座,海拔2500米以上山峰20多座,最高峰神農頂海拔3105.4米,成為華中第一峰,神農架因此有「華中屋脊」之稱。西南部的石柱河海拔僅398米,為境內最低點,相對高差達2706.4米。
神農架地處中緯度北亞熱帶季風區,受大氣環流控制,氣溫偏涼且多雨,並隨海拔的升高形成低山、中山、亞高山3個氣候帶。年降水量也由低到高依次分布為761.4 ~2500毫米不等,故立體氣候十分明顯,「山腳盛夏山頂春,山麓艷秋山頂冰,赤橙黃綠看不夠,春夏秋冬最難分」是林區氣候的真實寫照。獨特的地理環境和立體小氣候,使神農架成為中國南北植物種類的過渡區域和眾多動物繁衍生息的交叉地帶。這里擁有當今世界北半球中緯度內陸地區唯一保存完好的亞熱帶森林生態系統。境內森林覆蓋率88%,保護區內達96%。這里保留了珙桐、鵝掌秋楸、連香等大量珍貴古老孑遺植物。神農架成為世界同緯度地區的一塊綠色寶地,對於森林生態學研究具有全球性意義。
神農有許多神奇的地質奇觀。在紅花鄉境內有一條潮水河,河水一日三涌,早中晚各漲潮一次,每次持續半小時。漲潮時,水色因季節而不同,乾旱之季,水色混濁,梅雨之季,水色碧清。
宋洛鄉里有一處水洞,只要洞外自然溫度在28攝氏度以上時,洞內就開始結冰,山縫里的水沿洞壁滲出形成晶瑩的冰簾,向下延伸可達10餘米,滴在洞底的水則結成冰柱,形態多樣,頂端一般呈蘑菇狀,而且為空心。進入深秋時節,冰就開始融化,到了冬季,洞內溫度就要高於洞外溫度。
編輯本段【資源狀況】
古老漫長的地理變遷和相對封閉的自然環境,使神農架全境蘊藏著豐富的自然資源。一是生物資源。現有森林面積1618平方公里,活立木蓄積量2019萬立方米,實施「天保工程」後,森林年凈增長量29萬立方米。這里有各類植物3700多種。有高等維管束植物119科、872屬、2671種,其中列為國家一、二級保護的樹種有39種。有各類動物1060餘種,其中兩棲類33種,爬行類40種,獸類76種,魚類47種,鳥類308種,昆蟲560種。金絲猴、華南虎、金錢豹、白鸛、大鴇等67種珍稀野生動物受國家重點保護。神農架可入葯的動、植物達2013種。白化動物和千年相傳的「野人」之謎為世人矚目。神農架是名符其實的「物種基因庫」、「天然動物園」、「綠色寶庫」。二是旅遊資源。神農架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態與億萬年來形成的亘古地貌,孕育了眾多自然景觀,境內奇山異石、奇洞異穴、奇花異草、奇獸異鳥無處不在,無所不括。這里山峰瑰麗,清泉甘冽,風景絕妙。神農頂雄踞「華中第一峰」,風景埡名躋「神農第一景」。紅坪峽谷、棕峽峽谷、關門河峽谷、陰峪河峽谷雄偉壯觀;龍泉瀑、香溪河、大九湖風光綺麗;燕子洞、冷熱洞、盛犀牛洞、潮水洞、令人叫絕。神農架獨特的生態旅遊資源使其成為開展觀光攬勝、度假休閑、探險獵奇、體育健身、科學考察、科普教育的理想場所和最佳去處。觀原始洪荒之貌,賞幽綠秀野之景,品神農文化之韻,探野人傳世之謎,成為神農架旅遊的精準概括。三是水能資源。神農架境內地表水資源豐富,溝谷深切,落差較大,發源於其區內的香溪河、沿渡河、南河、堵河4大水系年地表徑流量約22億立方米,水能蘊藏量達53萬千瓦,近期可供開發的27萬千瓦,現僅開發6.8萬千瓦。四是礦產資源。神農架全境礦產資源十分豐富,以磷、硅為大宗,磷礦儲量逾1.5億噸,且儲藏集中,礦體裸露,品位較高,運輸便利。
神農架也是湖北境內長江與漢水的分水嶺,也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重要的水源涵養地,是三峽庫區最大的天然綠色屏障,作為全球同緯度地區唯一的綠色奇跡而備受關注。1980年,神農架成立自然保護區;1986年經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森林及野生動物類型自然保護區」;1990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為人與生物圈計劃「世界生物圈」保護網成員,受到全球環境基金(GEF)資助,成為「亞洲生物多樣性保護示範區」。
神農架主要旅遊景點:神農架神農頂 ·天燕原始生態旅遊區 ·神農架紅坪 ·神農架 ·燕子埡 ·小龍潭野考站 ·板壁岩 ·燕子洞 ·風景埡 ·神農架旅遊滑雪場 ·神農架動植物標本館·武山湖 ·天門埡 ·香溪源 ·神農祭壇·六道峽 ·金猴嶺 ·小當陽 ·湖北老君山 ·杉樹坪 ·古犀牛洞 ·大九湖 ·宋洛風光 ·龍門河國家森林公園 ·瞭望塔 ·松香坪 ·古梭羅樹 ·神農架自然博物館

『捌』 恩施風景區的特色景區

省級風景名勝區。位於清江上游利川市近郊,距利川市城區6.5公里。屬地文景觀類風景區。2003年9月,利川騰龍洞風景區旅遊資源開發有限公司成立,投巨資1.5億元打造騰龍洞,使之成為湖北省乃至全國的一大旅遊品牌。2006年5月,一期工程正式投入營運。
騰龍洞由水洞、旱洞、鯰魚洞、涼風洞、獨家寨以及三個龍門、化仙坑等景區組成,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與旱洞相連,主洞與支洞互通,集山、水、洞、林於一體,以雄、險、奇、幽、秀的神奇風光和獨特魅力而馳名中外。洞口垂直高度74米,寬64米,洞長52.5公里,該洞穴繫世界特級溶洞之一,位居世界第七,亞洲第一。清江至此跌落形成卧龍吞江瀑布,水聲如雷吼,氣勢磅礴。步入洞中,極品的自然奇觀、大尺度空間效果的激光電子劇場和大型原生態歌舞夷水麗川等,遊客不僅可以觀賞到鬼斧神工的大自然造化,感受到當今高科技的沖擊波,還可以體驗到原始野趣的鄉土歌舞和親身參與的快樂。2005年10月,騰龍洞被中國地理地質界、風景旅遊界最具權威的國家級刊物《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 國家4A級景區。位於長江之濱,地處西陵峽與巫峽之間,在距巫峽口2.5公里處的巴東縣西壤口匯入長江,長江岸邊旅遊碼頭星羅棋布,旅遊客輪在此停靠後遊客可轉乘環保遊船進區游覽。屬典型的水域風光類生態旅遊風景區。20世紀80年代初,當地有關部門開始組織遊客用原始、古樸的豌豆角木製扁舟放漂,遊客一路上可盡情領略兩岸山水藍天一色的美景和高亢激昂的纖夫號子。1985年向社會開放。
神農溪發源於神農架南麓,全長60公里,自南向北,沿途接納17條支流。碗豆角木扁舟是神農溪保存千年來的原始交通運輸工具,土家纖夫是古巴人纖夫的活化石,土家民族文化和纖夫文化的結合,是神農溪旅遊文化的內涵。
兩岸景觀獨具特色,集雄、秀、險、奇於一體。現已開發利用四個峽段:龍昌峽、鸚鵡峽、綿竹峽、神農峽。其中,龍昌峽以雄稱奇,鸚鵡峽以秀見長,綿竹峽以險著稱,神農峽以奇聞名。三峽工程蓄水之後,水位上升,遊客乘環保遊船觀光龍昌峽,鸚鵡峽,美景盡收眼底。神農峽和綿竹峽仍實行木扁舟漂流,古老朴實的纖夫拉纖及原始的土家族豌豆角漂流依然保存完好。兩岸有千古之謎的古巴人懸棺和岩棺葬群,古棧道遺痕依稀可見,沿途可探尋古巴人的足跡。神農溪集天地之靈氣,凝日月之精華,峰巒雄偉險峻,鷹燕展翅盤旋,兩岸植被蔥綠,群猴攀援嬉戲,溪水碧綠清澈,絕無污染。
龍昌峽:全長5.7公里,雄峽對峙,灘多水急,峽谷迂迴曲折,斜坡直插溪底,以雄見長。鸚鵡峽:全長7.5公里,峽中山巒聳立,層巒疊嶂,樹木繁茂,蟲鳴鳥叫,猴群攀援嬉戲,黃羊獐麂出沒,野趣盎然,以秀見長。棉竹峽:全長17公里,峽谷蓊鬱幽深,兩岸峰岩夾峙,層次分明,絕壁千仞,以險著稱。神農峽:全長約25公里,因峽中有一山峰,高約200米,酷似人們想像中的中華民族的祖先神農氏,以奇聞名。 國家3A級景區。距州府恩施市中心1.5公里。屬古跡與建築類園林景觀民俗風景區。是恩施州民委落實恩施州委、州人民政府提出建設生態旅遊州、民族風情園的發展方略,由地方民間藝人承建的土家族地區仿古土司庄園建築群。經全國人大副委員長、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先生命名並題寫為恩施土司城,2002年向社會開放。
恩施土司城是以展示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以休閑、旅遊為主要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園和旅遊景點,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區、宗教展示區、休閑娛樂區三個主要區。是全國唯一一座規模最大、工程最宏偉、風格最獨特、景觀最靚麗的土家族地區土司文化標志性工程。城內建有土家族、苗族、侗族三個民族的傳統建築,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築、雕刻藝術。自2005年以來,土司城每年舉辦民間藝人絕活表演,成為吸引遊客的一大亮點。位於民族文化區中心的土家族九進堂,將土家族傳統的干欄民居吊腳樓、擺手堂、官言堂、書院、月台、戲樓等融為一體,亭榭樓閣錯落有致,雕梁畫棟賞心悅目,雕花門窗原始古樸,集土家族建築、雕刻、繪畫藝術之大成,是全國土家族吊腳樓中規模最大、風格最典型、外觀最壯觀的仿古建築群。 位於清江中游州府恩施市城區至渾水河大橋段,起漂碼頭位於恩施市城區內,終點碼頭渾水河大橋至恩施城區38.5公里,遊客往返均由專車接送。屬江河漂流探險風景區。1992年向社會開放。
清江闖灘長38.5公里。在土家族母親河清江上,乘橡皮舟飄然而下,越五段峽谷,過48道險灘(落差2~4米),與浪共舞,感受玩就玩個心跳的刺激。串起一個個急流險灘的是水波不驚的靜水區,峽江無人語,鳥鳴山更幽。沿江兩岸,危崖聳峙,奇石滿布,飛瀑流泉,清風送爽,茂林修篁,山花吐香,雄奇險絕中透出清麗嫵媚。巴人懸棺的神奇洞葬,土家人種田牧羊的生活場景,村姑浣沙的曼妙詩韻,高亢激越的船工號子,一片驚險、野趣、神秘的境地。其特色主要體現在四個方面:驚險刺激的險灘漂流,如夢似幻的清江畫廊,古樸獨特的土家民俗,遊客強烈的參與性。作為中國江河漂流的一朵奇葩,清江闖灘 卓然獨立,其品質和生命力以及帶給旅遊者的驚險刺激是深遠的、持久的。自2000年以來,每年都舉辦清江國際闖灘節,已成為湖北省兩大水上體育競技項目之一。被許多媒體譽為神州第一漂,並入選中國特色旅遊三十佳。 國家3A級景區。位於恩施市太陽河鄉境內,距州府恩施市54公里,距重慶奉節天坑地縫34公里。是以石林為主的地文景觀類風景區。1999年向社會開放。
景區平均海拔900多米,是全國奧陶紀灰岩戴冠石林之最,總面積21平方公里。因地質岩溶現象而形成,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整個石林外形象一隻巨大的葫蘆,四周翠屏環繞,群峰競秀。梭布是土家語三個的意思,梭布埡即三個埡。漫步石林,遍布奇岩怪石,有的形若蒼鷹望月,有的神似仙女回眸,有的恰似龍爭虎鬥,有的酷肖蓮花朵朵,有的婀娜多姿,有的崢嶸雄奇;在石林邊緣還有一條長3公里、高10多米的地縫,迂迴曲折,猶如迷宮,神秘莫測,在地縫中穿行,頭上只見藍天一線,兩耳僅聞泉水淙淙,雙眼難覓泉流何處。整個石林,千姿百態,萬種風情,令人嘆為觀止。每年的農歷七月十二日,恩施市都要在此舉辦盛況空前的女兒會,吸引了大量遊客。現有青龍寺、六步關、蓮花寨、寶塔岩、磨子溝、錦綉谷、梨子坪及古柏民俗樂園8大景區100多個景點。 國家級森林公園。位於咸豐縣南端,與恩施的來鳳縣、重慶黔江區接壤,距咸豐縣城50公里,距渝懷鐵路正陽火車站12公里,距黔江旅遊機場32公里。屬山嶽型自然風景區。
園內有12萬畝原始森林、6萬畝原始次森林、7萬畝人工林、萬畝千年古樹杜鵑、無數的飛禽走獸、罕見的穿洞群落、別致的飛瀑溪澗以及宜人的高山氣候,堪稱樹的王國、花的海洋、動物的樂園、人間的仙境。以古、奇、秀、幽、野等景緻構成的濃郁的原始生態氣息為顯著特色。遠看群山逶迤、浩瀚蒼茫,是我國中西部連接最大的原始森林群落區。園內景觀奇特多樣,林海茫茫,鳥語花香,隨處可見溪流峽谷、瀑布,尤其是公園內穿洞群落,堪稱一絕,象隧道、象迷宮、象神秘的人體器官;白家河溫泉景上添花,讓遊客感到暖意融融;站在海拔1911.50米的坪壩營最高峰觀全景,或晴空萬里,或雲遮霧鎖,都顯得氣勢磅礴,奇異縹緲,一年四季景色各異。 國家3A級旅遊區、國家水利風景區。位於州府恩施城西郊麒麟溪源頭,距恩施市中心8公里。屬地文景觀類洞穴風景區。龍麟宮俗稱出水洞,1994年,州水電局組織專家進洞探險後,修建成旅遊景區,1995年正式向社會開放。
龍麟宮屬水旱兼備洞穴景觀,由水洞、干洞和迷津洞組成,洞長2300多米,其中水洞小三峽長500多米,干洞和迷津洞長1800多米。洞內平均高度50米,寬30米。洞中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平均溫度20℃,冬可消閑、夏可避暑。龍麟宮的一壇、二府、三峽、九龍、十三廳和二十八珍奇等200多處景點分布在水洞小三峽、干洞和迷津洞中。水洞小三峽兩岸奇峰聳峙,怪石猙獰,河水夏日冰冷徹骨;干洞和迷津洞內鍾乳石保存完好,奇形怪狀,千姿百態,巨柱擎天、長龍橫卧、雄鷹高踞,帷帽低垂,百步天梯,水鏡仙境,美不勝收。 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利川市柏楊壩鎮,南距利川市城區45公里,東北距重慶奉節港130公里。屬明末清初古建築群落。解放後,李氏宗祠及李氏庄園收歸國有,20世紀80年代向社會開放。
整個建築群由大水井李氏宗祠、大水井李氏庄園兩大部分組成。宗祠前殿大門橫匾楷書李氏宗祠,旁邊有洛陽橋、黃鶴樓琉璃壁畫;大門左右有兩耳門,內建三個大殿;祠堂外有依山而建類似城牆的石圍牆,外圍長390米,牆寬28米,全部用麻條石砌成。李氏庄園內面積達6000平方米,有24個天井、174間房屋,建築風格為四合院式。整個建築錯落有致,畫棟雕梁,工藝精巧,庄園兩端設有小姐樓、綉花樓各一座,整個庄園富麗堂皇。 天下第一杉位於謀道集鎮東南鳳凰山下,樹高35米,胸徑2.4米,冠幅22米,龍骨虯枝,高大挺拔,直插雲天。樹齡約500餘年,為世界上最老最大的水杉樹,譽稱為天下第一杉,植物活化石,世界水杉王。近幾十年來,常有國內外著名專家學者前來參觀考察,水杉王已成為傳播友誼和進行科學研究的珍稀植物標本了。水杉化石,最早發現於格陵蘭中生代白堊紀至第三紀的地層中,距今約六千萬年至一億年之久。由於第四紀冰川的影響,水杉在世界其他地方早已絕跡,1941年,中央大學森林系教授干鐸在經利川去萬縣(今萬州)時於謀道溪路旁發現一株見所未見的古稀大樹,引起重視。後來經過中央大學鄭萬鈞教授和生物調查所胡先驌博士等專家反復考察、研究、鑒定,認定該樹是杉類樹種的一個新屬,應名水杉。他們的論文《水杉新科及生存之水杉新種》發表後,推翻了水杉早已滅絕的定論,在世界植物學界引起了強烈轟動,被譽為最近一個世紀以來,植物學界最重要的發現。從此,各國專家紛至沓來參觀考察。僅40年中,各國發表有關水杉的論文、著述就多達700餘篇(部)。1974年鄭萬鈞先生首先將水杉引種至歐美。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水杉引種栽培,已從大半個中國逐漸發展到歐、亞、美等洲70多個國家。1978年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親自把兩株水杉贈送給尼泊爾皇家植物園,作為中尼兩國人民友誼的象徵。1992年鄧小平同志視察南方時,又曾提到三峽附近的這棵大樹。
水杉為落葉針葉喬木,單葉對生。花單性,雌雄同株。球形果圓或橢圓。樹干通直,高可達50米以上。原生種古樹大多分布在海拔1100米地帶。它是優良的庭園觀賞和綠化速生用材樹種,春來嫩綠,夏至青蔥,入秋變黃,臨冬轉紅。水杉多在20至30年樹齡時結實,籽實極為珍貴。據1983年調查,利川謀道至小河一帶現有胸徑20厘米以上的水杉母樹5426株,其中胸徑40厘米以上的有1800株,樹齡多在50~200年間。其中,紅沙溪張家灣一株水杉高51.5米、胸徑1.1米,為全國水杉樹高之冠。 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位於318國道、宜萬鐵路和滬蓉西高速公路在建始縣高坪鎮的入口處,距建始縣城65公里,距恩施市城區100公里。是一個集科考和旅遊的風景勝地。建始人遺址原名巨猿洞,1958年~1968年間,當地老百姓在該洞內挖出大量哺乳動物化石和巨猿牙化石當作龍骨出售。1970年,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來該洞進行了正式發掘,發現了兩枚古人牙化石和包括巨猿在內的一批哺乳動物化石,經專家鑒定,確定了所發現的古人牙化石為早期直立人屬,命名為建始人,距今195萬年~215萬年之前,是我國首次發現的直立人與巨猿共生的化石點。
遺址所在的窯場灣森林繁茂,鳥語花香,景色優美。以遺址為中心的15平方公里內集人文景觀和自然風光為一體。該遺址為石灰岩東、西向穿山洞,地表為一方圓1500米的山包,呈不規則三角形,洞外為寬30米的山槽,南高北低。西洞口高2米,呈不規則方形,洞前為陡坡,下為山槽。洞內呈管狀,蜿蜒曲折,起伏不大,有大小支洞10個。洞內為早更新世堆積。該遺址是我國,也是亞洲大陸上最古老的人類遺址。 國家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國家紅色旅遊點。距鶴峰縣城1.5公里。2005年2月,被確立為全國30條紅色旅遊精品線路的主要景點之一。陵園自1958年開始規劃,建成用了四年時間,1978年又進行大規模的重建。1988年12月,陵園被正式定名為湘鄂邊蘇區革命烈士陵園。
陵園有賀龍銅像,廖漢生親筆題寫的繼承先烈志,振興湘鄂邊的十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從兩側由拱門沿石級而上,18.4米高的湘鄂邊蘇區革命烈士紀念碑顯得雄偉高大,更顯其大氣磅礴的湘鄂邊革命在鶴峰長達三年之久的斗爭歷史。200平方米的紀念碑基座和基座的浮雕,展現出一幅幅湘鄂西革命斗爭活畫卷。從紀念碑沿著林中水泥石梯拾級而上,便是陵園的主墓群,埋葬著共和國第一烈士段德昌,叱吒風雲的紅軍指揮員王炳南,湘鄂西第一位女司令(賀龍元帥的胞姐)賀英等著名烈士的忠骨。 七姊妹山,是宣恩的第一高山、名山,屬武陵山脈,位於椿木營的南部、長潭河鄉後河村之北緣。分大小七姊妹山,總面積26000畝,核心區7394畝。最高峰火燒堡2014.5米。因有七個山峰依次排列故名。七姊妹相傍相依,在霧海霞光中時隱時現,好似七仙女踏著雲簇一面俯瞰,一面嬉笑私語,羨慕凡塵,奉獻凡塵。
七姊妹山,有常流溪溝8條,瀑布4處。有維管束植物144科、428屬、892種。珍貴植物中,屬國家一級保護的一種,二級保護的6種,三級保護的10種,湖北特有植物30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的珙桐,分布面積達一萬余畝,其中集中分布面積3.499畝。珙桐,是世界著名孑遺植物和觀賞植物,每逢春夏之交,正是珙桐的開花時節,滿山遍野的花朵,好似成群的白鴿棲息在枝頭,所以,珙桐俗稱鴿子樹。
七姊妹山,屬原始森林。山中有野生動物146種,其中獸類45種,鳥類64種,爬行類19種,兩棲類18種。屬國家保護的珍稀動物,有白冠長尾雉、紅腹角雉、紅腹錦雞、大鯢(娃娃魚)、水獺、大靈貓、小靈貓、獐、林麝、蘇門羚等。還有實用價值較高的果子狸、穿山甲、狗獾、黑熊、黃麂等。
七姊妹山,葯用植物分布面積較廣。較為突出的有天麻、黃連、芍葯、黨參、竹節人參、扣子七、算盤七、黃精、絞股藍等。野生花草種類繁多,有觀賞價值的約100餘種,如杜鵑花就有18種,珙桐花漫山遍野,蘭草、木蘭、吊鍾花、紫薇、紫莖、野白合,處處可見。 國家農業旅遊示範點。龍家界、官壩苗寨景區貫穿大中型豐縣城東西效、景區公路干線38公里,景區看點豐富,景色宜人,集生態觀光、休閑度假、體驗民俗風情於一體。
游龍家界可俯瞰山巒疊障,聆聽松濤柏浪,觀賞生態農業,感受土苗風情,體驗勞動樂趣,雲海、日出、日落尤為壯觀,釣魚、拾菌、采梨其樂無窮;萬畝梨園梨飄四海,傳說故事撲朔迷離;放風箏、采野果、賞野茶令人開心陶醉,飲山泉水、品農家飯、喝油茶湯讓您回味無窮。
官壩苗寨、歷史悠久,形成已有300多年歷史,500多戶人家聚居一寨,總人口近2000人,苗族人口佔60%以上,堪稱荊楚苗家第一寨,這里保存著較為豐富完整的苗族習俗,文化底蘊十分豐富,中部平緩,四面環山,猶如船行地貌,忠建河由此穿過,平了不少靈氣,龍潭溪冬暖夏涼,八大景秀色迷人,居民群、風雨涼橋、苗家寨門、苗族走馬轉角樓、土家族吊腳樓、十八個半山堡、萬畝杜鵑山,令遊客留連忘返,觀牛虎燈、舞草把龍、聽麻陽話,讓你體味苗家獨特的民族文化。 省級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州府恩施市城區東面五峰山之首的龍首山上,距市區約1公里。清道光11年(公元1831年)動工修建,次年竣工。因五峰山狀若五峰連珠,故名連珠塔,迄今已有170多年歷史。連珠塔因其雄踞五峰,座擁清江,俯瞰恩施,十分雄偉壯觀,成為州府恩施城的標志性建築,是恩施市歷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景觀之一。
連珠塔包括大山門、小山門、齋堂、花牆和石坊。總佔地面積225平方米。塔體隱於綠樹叢中,空花磚牆,南北伸展。塔共7層,高42米,呈錐體形。基腳及第一層為青石砌成,其餘均為青磚構築。塔廳朝西南,入門共有123級石階盤旋而至塔頂。8個塔角上各雕刻了托塔力士一尊,造型獨特。塔基周圍遍刻海水、蓮花,隱喻佛生於蓮,蓮浮於海的佛經故事。塔頂由7枚大錫珠重疊而成塔劑,與塔身渾為一體,巍然壯觀。每層四面設有窗口,登至塔頂,臨窗俯視,恩施山城景色盡收眼底。 國家文物保護單位。五里坪革命舊址群位於湖北省鶴峰縣城東60公里的高山盆地--五里坪。這里自明清以來,一直是湘鄂西地區的交通要沖和邊貿重鎮。四周群山逶迤,其東北部數峰如削,懸崖怪柏覆頂,有十二翠屏桃五鶴之稱。北連五峰,東鄰湖南省石門。鶴峰至湖南西部各地的公路,自西向東穿坪而過,五里坪中央有一小山稱衙門包,包下街道東西方向沿公路兩側布局,唯有緊靠衙門包與新街平行的一條老街仍保持清末民初的民居風格。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賀龍率領紅四軍、紅二軍團在這里指揮著名的五里坪圍殲戰,根據中央指示組建了湘鄂邊特委、中華蘇維埃湘鄂邊聯縣政府,開辟以鶴峰為中心的湘鄂邊蘇區,形成了整個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的戰略後方和反圍剿斗爭的主要戰場,蘇維埃政權長達五年之久。五里坪腹地一條長百餘米,寬不足五米的老街兩側為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邊蘇區黨、政、軍機關及蘇維埃群團組織駐地,共有木房117間,佔地面積2300平方米,主要包括中央湘鄂邊特委機關舊址、中華蘇維埃湘鄂邊聯縣政府舊址、共青團湘鄂邊特委機關舊址、湘鄂邊獨立團團部舊址、五鶴游擊梯隊隊部舊址、聯縣政府後方醫院舊址、紅軍被服廠舊址、收編川軍談判舊址、赤色監所舊址、紅四軍軍部舊址以及區鄉蘇維埃政府、蘇維埃商會供銷社舊址等十餘處革命紀念建築,系懸山穿斗結構的木質板裝瓦房,是湘鄂川黔邊界地區唯一一處保存完好的革命舊址群。 從戰國後期直到唐宋(有的地方甚至延續到了明代),恩施州流行著一種奇特的葬俗——崖葬。恩施州的崖葬文化系我國南方古代少數民族的葬式之一,據有關學者考證,其族屬應為濮、僚、越,而這里的濮、僚、越與巴文化和土家文化又有千絲萬縷的聯系。崖葬大致可分為三種:一是懸棺,是指在懸崖峭壁上釘樁擱棺匣。二是岩罅:又稱崖葬,即利用自然岩罅放置棺木。三是岩槨墓:即人工在石岩上穿鑿洞穴作為墓室。恩施州的岩槨墓主要分布於建始與利川境內,僅在利川齊岳山以西地區就發現此類岩槨墓遺跡十餘處,均是在紅砂岩上人工開鑿洞室作為藏柩之所,以利川七孔子岩槨墓群最為典型。
「七孔子」崖窟墓遺址位於利川市建南鎮北偏西2.5公里的建南河東岸的紅砂崖壁上,因有7窟,故稱「七孔子」,又稱「仙人洞」、「蛻皮洞」。七孔子高離地面10餘米,分上四下三兩行排列。除一孔為長方形外,余皆近正方形。各孔之間,行距、孔距均為1米左右。有兩孔深不足0.3米,其它深在1.5米左右。正方形孔室頂呈穹隆形,中高大約在1.1米,邊高在0.8米左右,室寬1.4米。當地村民曾從窟中取出船形棺,內裝人骨。後文物普查隊又從窟內取出一個箱式匣棺,棺長0.7m,內裝人骨,此為「二次葬」或「拾骨葬」。

『玖』 恩施風景介紹

恩施大峽谷
恩施大峽谷是國家AAAA級景區,峽谷全長108公里,以龐大著稱,峽谷中沐撫大小龍門6平方公里范圍內就有百座獨峰,僅200米以上的獨立石峰就有30餘座,可謂舉世無雙。主要有大河碥、大小龍門、雲龍河瀑布、前山絕壁、馬寨絕壁、朝東岩隧道、車壩水庫、羅針田農庄、天樓地枕電站、銅盆水森林公園等11個景點。
恩施大峽谷

恩施土司城
恩施土司城是國家AAAA級景區,是土家族地區仿古土司庄園建築群,屬古跡與建築類園林景觀民俗風景區,是以展示民族文化為主要內容,以休閑、旅遊為主要功能的大型文化公園和旅遊景點,主要分民族文化展示區、宗教展示區、休閑娛樂區三個主要區。這里建有恩施州土家族、苗族、侗族三個主要少數民族的傳統建築,以展示各具特色的建築、雕刻藝術。

恩施土司城

恩施龍鱗宮
恩施龍鱗宮是國家AAA級景區,屬地文景觀類洞穴風景區,龍麟宮俗稱「出水洞」,屬水旱兼備洞穴景觀,由水洞、干洞和迷津洞組成,洞長2300多米,其中水洞「小三峽」長500多米,干洞和迷津洞長1800多米。洞穴雄奇神秀、水陸兼備。洞內平均高度50米,寬30米。洞中氣候宜人,冬暖夏涼,平均溫度20℃。龍麟宮的一壇、二府、三峽、九龍、十三廳和二十八珍奇等200多處景點分布在水洞「小三峽」、干洞和迷津洞中。

恩施龍鱗宮



梭布埡石林
梭布埡石林是國家AAAA級景區,因地質岩溶現象而形成,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是以石林為主的地文景觀類風景區。梭布是土家語三個的意思,梭布埡即三個埡。景區平均海拔900多米,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被譽為「戴冠石林」、「天然氧吧」。

梭布埡石林

巴東神農溪
巴東神農溪是國家AAAAA級景區,屬典型的水域風光類生態旅遊風景區,神農溪發源於神農架南麓,全長60公里,自南向北,沿途接納17條支流。神農溪有千古之謎——古巴人「懸棺」和岩棺葬群,古棧道遺痕依稀可見,沿途可探尋古巴人的足跡。碗豆角木扁舟是神農溪保存千年的原始交通運輸工具,土家纖夫是古巴人纖夫的活化石,是土家民族文化和纖夫文化的結合。

巴東神農溪 (5張)

利川騰龍洞
利川騰龍洞由水洞、旱洞、鯰魚洞、涼風洞、獨家寨以及三個龍門、化仙坑等景區組成,洞中有山,山中有洞,水洞與旱洞相連,主洞與支洞互通,洞口垂直高度74米,寬64米,洞長52.5公里,專家認為該洞穴繫世界特級溶洞之一,位居世界第七,亞洲第一。2005年10月,騰龍洞被《中國國家地理》評為「中國最美的地方」。[23]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