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銀川景點介紹
① 銀川到雲南旅遊要怎麼安排好
先從來銀川到成都,然後從成都火自車飛機到昆明
現在雲南熱門的地方是大理、麗江。西雙版納、香格里拉等
詳細的雲南旅遊,路線訂制,景點介紹,雲南旅遊路線攻略,雲南美食等吃、往、行、天氣等各種攻略可參考:就去雲南 http://www.9797kan.com/
② 我國西部地區有哪些旅遊勝地
喜馬拉雅山、高原聖湖、羌塘野生動物園、浩如煙海的大漠戈壁、溝壑縱橫的黃土高原、雄偉壯闊的祁連冰川、波濤洶涌的九曲黃河、山水洞林石一體的喀斯特地貌、秀麗壯觀的長江三峽等等。
【拓展資料】
西部的旅遊資源豐富多彩,別具一格,具有資源類型全面、特色與壟斷性強、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的特點。從自然資源看,西部地區佔全國國土面積72%,地勢從世界屋脊下落到低海拔平原,氣候垂直分布明顯,地貌包括幾乎所有的類型,動植物資源豐富多彩類型完整。
總之,西部地域遼闊,地理條件復雜多樣,氣候差別明顯,動植物種類千變萬化,民族文化和民俗風情絢麗多姿、富有魅力,中華民族與其他民族通商交融的歷史悠久璀璨,傳統文化積淀深厚,形成了極具開發價值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
③ 中國各省旅遊景點
1. 北京:首都,天安門,長城,故宮,烤鴨,清華北大,胡同,二鍋頭,2008,長安街
上海:東方明珠,外灘,浦東,南京路,黃浦江,金融中心,美食,夜上海,城隍廟,
精明
天津:狗不理,相聲,海河,馬三立,天津女排,小吃,南開,泰達,麻花,渤海
重慶:山城,火鍋,辣椒,三峽,長江,美食,辣妹,解放碑,麻辣,新直轄市
廣東:廣州,海鮮,深圳,食在廣東,海濱,粵菜,珠海,廣東火車站,娛樂,繁華
山東:泰山,孔子,青島,海爾,豪爽,青島啤酒,山東大漢,蓬萊,泉城,濰坊風箏
浙江:杭州,西湖,龍井,溫州,普陀山, 美女, 紹興, 金庸、南湖、秦山核電站
海寧潮、魯迅
江蘇:南京,蘇州,中山陵,江南,無錫,秦淮河,揚州,水鄉,古都,徐州
安徽:黃山,山水,雲霧,九華山,山青水秀,美,蕪湖,徽商,文化,天柱山
雲南: 春城, 米線 ,西雙版納, 大理, 香格里拉 ,少數民族 , 熱帶雨林 , 潑
水節, 邊境 ,阿詩瑪
福建:廈門,武夷山,海峽,烏龍茶,閩南,鐵觀音,福州,鼓浪嶼,歷史,鄭成功
閩江,冰心
甘肅:莫高窟,拉麵,絲綢之路,黃河,敦煌,崆峒山,蘭州,伏羲,麥積山,駱駝
廣西:桂林,民歌,山水,米粉,氣候,灕江,北海,壯族,南寧,劉三姐
貴州:茅台,黃果樹瀑布,四渡赤水,酸湯魚,遵義會議,羊肉粉,貴陽,烏江,小
吃,梵凈山
海南:天涯海角,三亞,碧海藍天,椰樹,旅遊,生態環境,水果,陽光,五指山,紅
色娘子軍
四川:天府之國,川酒,樂山大佛,成都,九寨溝,川菜,辣妹子,峨眉山,熊貓,都
江堰
西藏:雪域高原,,布達拉宮,拉薩,雪蓮,神秘,佛教,聖潔,喜馬拉雅山,藏葯,
雅魯藏布江
河北:石家莊,承德避暑山莊,北戴河,樂凱,唐山,衡水老白乾,鴨梨,秦皇島,狼
牙山五壯士,邯鄲
河南:中原,嵩山,少林寺,古都,歷史,洛陽,岳飛,開封,豫劇,甲骨文, 杜
康、 河洛
湖北:武漢,神農架,武當山,武昌魚,三峽,交通,江漢平原,荊州,唯楚有才,七
仙女
湖南:張家界,衡山,長沙,岳陽樓,辣椒,洞庭湖,湘江,范仲淹,曾國藩 ,毛澤
東,湘菜
黑龍江:哈爾濱,大慶油田,冰燈,佳木斯,松花江,黑土地,冰雪,白樺林,牡丹
江,豪爽
吉林:長春,電影節,一汽,長白山,人參,霧凇,豬肉燉粉條,滑雪,天池,松花江
江西:廬山,井岡山,南昌起義,滕王閣,景德鎮,鄱陽湖,革命,山水,飛機,紅土
地
遼寧:五里河,大連,體育,足球,海濱,沈陽,文藝,山海關,鴨綠江,清朝
內蒙古:大草原,大興安嶺,蒙古包,摔跤,成吉思漢,奶茶,羊群,騎馬,歌舞,手
抓羊肉
寧夏:回族,銀川,黃河,賀蘭山,青銅峽,六盤山,穆斯林,小吃,沙漠,米
青海:青藏高原,三江,長江,黃河,可可西里,青海湖,戈壁,天池,唐古拉山,祁
連山
山西:五台山、陳醋,雲岡石窟,煤,壺口瀑布,平遙古城,太原,面,走西口,黃河
陝西:秦始皇兵馬俑,華山,黃河壺口瀑布,延安,西安事變,黃土高坡,牛羊肉泡
饃,黃帝,信天游,藍田玉
新疆:哈密瓜,天山天池,維吾爾族,沙漠,吐魯番葡萄,昆侖山,瓜果,歌舞,樓蘭
台灣:回歸,中國,日月潭,母親,炎黃子孫,阿里山,瓊瑤,三通,寶島,羅大佑
香港:購物天堂,李嘉城,金利來,維多利亞港灣,九龍,中銀大廈,旅遊,電影,自
由港,劉德華
澳門:中國,大三巴牌坊,賭博,母親,媽祖,祖國,葡萄牙,華夏,七子,葡京大酒
店
1. 【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並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並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並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漢即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宋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並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重鎮延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年為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台灣】以台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台灣漁民;明為荷蘭所佔,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清鄭氏,設台灣府及台廈道,是為台灣得名的開始,並正式稱台灣島,後改台廈道為台灣道;清末設台灣省,後為日佔,仍稱台灣;民國收復,恢復台灣省,省名至今未變。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西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新疆】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准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清未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兒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④ 銀川到雲南自駕旅遊最佳線路
銀川市-昆明市 距離最短行駛 總 里 程:2382.9公里 大約耗時:1天11小時 1. 從銀川市出發行駛235米到達東環南路 正東向出發沿銀通公路行駛235米駛入東環南路 2. 沿著東環南路行駛5.1公里到達G109 駛入東環南路行駛5.1公里駛入G109 3. 沿著G109行駛343.0公里到達蘭白高速公路 駛入G109行駛160米 右轉行駛1.1公里 靠右行駛36.3公里 第2出口離開環島行駛15.6公里 右轉行駛73.6公里 右轉行駛1.3公里 第1出口離開環島行駛8.0公里 靠右行駛98.1公里 左轉駛入無名路行駛108.8公里駛入蘭白高速公路 4. 沿著蘭白高速公路行駛78.1公里到達連霍高速公路 駛入蘭白高速公路行駛57.2公里 靠右駛入無名路行駛20.9公里 5. 沿著連霍高速公路行駛23.0公里到達蘭海高速公路 駛入無名路行駛23.0公里 6. 沿著蘭海高速公路行駛741米到達G109 駛入無名路行駛741米駛入G109 7. 沿著G109行駛13.4公里到達G213 駛入G109行駛13.4公里駛入G213 8. 沿著G213行駛221.6公里到達騰志街 駛入G213行駛17.5公里 右轉行駛30.6公里 左轉行駛61.0公里 右轉行駛8.8公里 第2出口離開環島行駛3.0公里 第3出口離開環島行駛18.6公里 左轉行駛18.7公里 靠右行駛32.7公里 靠左行駛30.6公里駛入騰志街 9. 沿著騰志街行駛2.1公里到達東周路 駛入騰志街行駛1.5公里 靠右行駛597米駛入東周路 10. 沿著東周路行駛2.7公里到達G213 駛入東周路行駛2.1公里 靠右駛入無名路行駛549米駛入G213 11. 沿著G213行駛691.8公里到達青城路 駛入G213行駛37.8公里 左轉行駛14.7公里 靠左行駛105.9公里 左轉行駛82.0公里 左轉行駛19.7公里 右轉行駛81.6公里 左轉行駛47.0公里 右轉行駛16.5公里 左轉行駛118.6公里 左轉行駛47.4公里 駛入星圈岩隧道行駛86米 駛入G213行駛45.6公里 駛入飛沙光隧道行駛51米 駛入G213行駛9.5公里 右轉行駛1.6公里 駛入福堂隧道行駛143米 駛入G213行駛37.6公里 駛入白雲頂隧道行駛182米 駛入G213行駛4.4公里 左轉行駛7.1公里 右轉駛入友誼隧道行駛1.2公里 駛入G213行駛4.9公里 駛入馬鞍石隧道G213行駛592米 駛入G213行駛7.3公里 左轉行駛423米駛入青城路 12. 沿著青城路行駛2.8公里到達迎賓路 駛入青城路行駛2.8公里駛入迎賓路 13. 沿著迎賓路行駛1.1公里到達成灌高速公路 第1出口離開環島駛入迎賓路行駛1.1公里駛入成灌高速公路 14. 沿著成灌高速公路行駛39.6公里到達西芯大道 駛入成灌高速公路行駛39.6公里駛入西芯大道 15. 沿著西芯大道行駛3.6公里到達蜀西路 駛入西芯大道行駛3.6公里駛入蜀西路 16. 沿著蜀西路行駛4.3公里到達蜀漢路 駛入蜀西路行駛4.3公里駛入蜀漢路 17. 沿著蜀漢路行駛3.1公里到達二環路西二段 駛入蜀漢路行駛3.1公里駛入二環路西二段 18. 沿著二環路西二段行駛2.5公里到達二環路西一段 駛入二環路西二段行駛2.5公里駛入二環路西一段 19. 沿著二環路西一段行駛5.2公里到達二環路南四段 駛入二環路西一段行駛5.2公里駛入二環路南三段 20. 沿著二環路南四段行駛1.8公里到達二環路南三段 駛入二環路南三段行駛1.8公里駛入無名路 21. 沿著二環路南三段行駛1.2公里到達蓉南路 駛入無名路行駛1.2公里駛入蓉南路 22. 沿著蓉南路行駛1.3公里到達創新路 駛入蓉南路行駛1.3公里駛入創新路 23. 沿著創新路行駛12.3公里到達G213 駛入創新路行駛12.3公里駛入G213 24. 沿著G213行駛751.6公里到達嵩待高速公路 行駛297米 左轉行駛9.0公里 靠右行駛13.9公里 靠右行駛171.3公里 右轉行駛1.2公里 左轉第2出口離開環島行駛820米 靠右第2出口離開環島行駛31.3公里 駛入松林坡隧道行駛146米 駛入G213行駛12.5公里 右轉第1出口離開環島行駛779米 左轉第3出口離開環島行駛1.0公里 靠左行駛29.9公里 左轉行駛43.2公里 左轉行駛14.4公里 左轉行駛71.4公里 右轉行駛34.9公里 右轉行駛58.3公里 右轉行駛10.5公里 駛入金坪隧道行駛116米 駛入G213行駛12.2公里 靠右行駛4.3公里 駛入舊公館隧道行駛147米 駛入G213行駛16.8公里 駛入凌子口隧道行駛963米 駛入G213行駛65.8公里 靠右行駛93.5公里 靠右第2出口離開環島行駛52.9公里駛入嵩待高速公路 25. 沿著嵩待高速公路行駛164.3公里到達崑曲高速公路 駛入嵩待高速公路行駛16.1公里 駛入打鷹山隧道行駛880米 駛入嵩待高速公路行駛20.2公里 駛入腰店子隧道行駛250米 駛入嵩待高速公路行駛2.1公里 駛入白泥井3號隧道行駛1.0公里 駛入嵩待高速公路行駛2.1公里 駛入白泥井2號隧道行駛234米 駛入嵩待高速公路行駛709米 駛入白泥井1號隧道行駛226米 駛入嵩待高速公路行駛9.3公里 駛入打馬坎隧道行駛608米 駛入嵩待高速公路行駛59.2公里 右轉駛入無名路行駛51.5公里 26. 沿著崑曲高速公路行駛5.1公里到達北京路 駛入無名路行駛733米 左轉駛入無名路行駛4.3公里駛入東風東路 27. 沿著北京路行駛878米到達目的地昆明市 駛入東風東路行駛329米 左轉駛入無名路行駛12米 左轉駛入東風東路行駛537米 到達目的地附近 祝一帆風順!
⑤ 寧夏(=@__@=)哪裡好玩
寧夏的冬天很冷的,不建議你冬天過來玩。景點也都沒人的。寧夏現在比較好的景點我個人覺得3個值得推薦:沙湖、沙坡頭、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這三個景點分別在平羅、中衛、涇源。你可以先在地圖上看下位置。沙湖可以玩的項目首推沙漠摩托,而且你最好問清他上不上80度的坡,開著摩托上80度的坡感覺還是滿新鮮、刺激的,比過山車什麼的都爽。還有你背著降落傘在湖上,下面用快艇拉著你飛的那個也很爽,一定要蜻蜓點水啊,如果你是男生建議點到脖子,拉上來就是落湯雞,不過拉上來的都說爽。如果是女生點到膝蓋就可以了。還有很多可以玩的項目,注意事項就是帶夠錢,因為我花了1千多都還有些沒玩上。沙坡頭我沒去過,打算今年去,但去過的人都說好,我哥去過了,說很好的。前面這兩個地方要夏天去,而且一定要帶傘,穿雙布鞋,不然沙子很燙的,我穿涼鞋去的,腳兩側還是燙,要去沙湖游泳的話帶泳衣。六盤山國家森林公園自然景色很不錯的,我婚假去了雲南,然後又去了六盤山,覺得景色比雲南很多景色還要好,當然比普達措國家森林公園還是差點。涇源據說是成吉思汗的避暑聖地,夏天來可以避暑,進了六盤山一定要帶件外套啊,山裡冷。其他的景點西部影視城、西吉火石寨、蘇峪口啊什麼的小景點也比較多,如果有時間可以一去。但三四天的話那三個還是比較經典些,其他的省份不一定有。
⑥ 銀川好還是昆明好
我覺的你這樣對比真的很不公平啊,誰都知道按天氣走當然是昆明是比銀川好版的呢,最適權合居住。兩個城市處在地理位置不同,但銀川也有銀川的好處。也別說的那麼誇張,遇到沙塵暴出不了門,沒那麼誇張,說實話銀川的沙塵暴還不如北京厲害呢。這幾年好多呢,就是銀川空氣乾燥,很多人適應不了。
⑦ 雲南的銀川寨是哪個縣
雲南的銀川債被稱為銀川村,它位於雲南省保山市施甸縣,由旺鎮下轄的行政村。
⑧ 雲南大理,甘肅銀川哪座城市好
你好,當然是雲南大理好啦,首先它的坐標在西南,氣候好,旅遊城市,發展中的城市。
銀川,是西北的城市,相比較它的消費低,但城市的節奏和發展要節奏的慢。
希望我的回復,能幫到對面選擇的你。
⑨ 各個省的主要旅遊景點有哪些
1. 北京:首都,天安門,長城,故宮,烤鴨,清華北大,胡同,二鍋頭,,長安街
上海:東方明珠,外灘,浦東,南京路,黃浦江,金融中心,美食,夜上海,城隍廟,
精明
天津:狗不理,相聲,海河,馬三立,天津女排,小吃,南開,泰達,麻花,渤海
重慶:山城,火鍋,辣椒,三峽,長江,美食,辣妹,解放碑,麻辣,新直轄市
廣東:廣州,海鮮,深圳,食在廣東,海濱,粵菜,珠海,廣東火車站,娛樂,繁華
山東:泰山,孔子,青島,海爾,豪爽,青島啤酒,山東大漢,蓬萊,泉城,濰坊風箏
浙江:杭州,西湖,龍井,溫州,普陀山, 美女, 紹興, 金庸、南湖、秦山核電站
海寧潮、魯迅
江蘇:南京,蘇州,中山陵,江南,無錫,秦淮河,揚州,水鄉,古都,徐州
安徽:黃山,山水,雲霧,九華山,山青水秀,美,蕪湖,徽商,文化,天柱山
雲南: 春城, 米線 ,西雙版納, 大理, 香格里拉 ,少數民族 , 熱帶雨林 , 潑
水節, 邊境 ,阿詩瑪
福建:廈門,武夷山,海峽,烏龍茶,閩南,鐵觀音,福州,鼓浪嶼,歷史,鄭成功
閩江,冰心
甘肅:莫高窟,拉麵,絲綢之路,黃河,敦煌,崆峒山,蘭州,伏羲,麥積山,駱駝
廣西:桂林,民歌,山水,米粉,氣候,灕江,北海,壯族,南寧,劉三姐
貴州:茅台,黃果樹瀑布,四渡赤水,酸湯魚,遵義會議,羊肉粉,貴陽,烏江,小
吃,梵凈山
海南:天涯海角,三亞,碧海藍天,椰樹,旅遊,生態環境,水果,陽光,五指山,紅
色娘子軍
四川:天府之國,川酒,樂山大佛,成都,九寨溝,川菜,辣妹子,峨眉山,熊貓,都
江堰
西藏:雪域高原,,布達拉宮,拉薩,雪蓮,神秘,佛教,聖潔,喜馬拉雅山,藏葯,
雅魯藏布江
河北:石家莊,承德避暑山莊,北戴河,樂凱,唐山,衡水老白乾,鴨梨,秦皇島,狼
牙山五壯士,邯鄲
河南:中原,嵩山,少林寺,古都,歷史,洛陽,岳飛,開封,豫劇,甲骨文, 杜
康、 河洛
湖北:武漢,神農架,武當山,武昌魚,三峽,交通,江漢平原,荊州,唯楚有才,七
仙女
湖南:張家界,衡山,長沙,岳陽樓,辣椒,洞庭湖,湘江,范仲淹,曾國藩 ,毛澤
東,湘菜
黑龍江:哈爾濱,大慶油田,冰燈,佳木斯,松花江,黑土地,冰雪,白樺林,牡丹
江,豪爽
吉林:長春,電影節,一汽,長白山,人參,霧凇,豬肉燉粉條,滑雪,天池,松花江
江西:廬山,井岡山,南昌起義,滕王閣,景德鎮,鄱陽湖,革命,山水,飛機,紅土
地
遼寧:五里河,大連,體育,足球,海濱,沈陽,文藝,山海關,鴨綠江,清朝
內蒙古:大草原,大興安嶺,蒙古包,摔跤,成吉思漢,奶茶,羊群,騎馬,歌舞,手
抓羊肉
寧夏:回族,銀川,黃河,賀蘭山,青銅峽,六盤山,穆斯林,小吃,沙漠,米
青海:青藏高原,三江,長江,黃河,可可西里,青海湖,戈壁,天池,唐古拉山,祁
連山
山西:五台山、陳醋,雲岡石窟,煤,壺口瀑布,平遙古城,太原,面,走西口,黃河
陝西:秦始皇兵馬俑,華山,黃河壺口瀑布,延安,西安事變,黃土高坡,牛羊肉泡
饃,黃帝,信天游,藍田玉
新疆:哈密瓜,天山天池,維吾爾族,沙漠,吐魯番葡萄,昆侖山,瓜果,歌舞,樓蘭
台灣:回歸,中國,日月潭,母親,炎黃子孫,阿里山,瓊瑤,三通,寶島,羅大佑
香港:購物天堂,李嘉城,金利來,維多利亞港灣,九龍,中銀大廈,旅遊,電影,自
由港,劉德華
澳門:中國,大三巴牌坊,賭博,母親,媽祖,祖國,葡萄牙,華夏,七子,葡京大酒
店
1. 【山東】以在太行山之東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南道;宋設京東路,後分京東東、西路;金更名山東東、西路,為山東得名的開始;元設山東東西道;明置山東省,後改山東布政使司;清改山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屬河東道;宋設河東路;金分河東北、南路;元設山西河東道,為山西得名的開始;明置山西省,後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南】以在黃河之南而得名。西漢即有河南郡,為河南得名的開始。唐大部分屬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設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設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後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河北】以在黃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屬河北道,為河北得名的開始。宋設河北路,後分河北東、西路;金分河北東路設大名府路;元設燕南趙北道;明設北平省,後廢省,所有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北直隸;清改直隸省;1929年民國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後設湖南觀察使,為湖南得名的開始;宋稱湖南路;元設嶺北湖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屬江南東道、淮南道和山南東道;宋荊湖北路,簡稱湖北路,為湖北得名的開始;元設江南湖北道;明屬湖廣省,後改為省為湖廣布政使司;清分湖廣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變。
【廣西】以廣南西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置廣南西路,簡稱廣西路,為廣西得名的開始;元設廣西兩江道;明置廣西省,後改廣西布政使司;清改廣西省;民國仍之;建國後改廣西壯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廣東】以廣南東路簡稱得名。唐屬嶺南道;宋以舊廣州轄地置廣南東路,簡稱廣東路,為廣得名的開始;元設海北廣東道;明置廣東省,後改廣東布政使司;清改廣東省,省名至今未變。
【黑龍江】以黑龍江而得名。清分吉林將軍置黑龍江將軍,清末改黑龍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遼寧】以遼河流域永久安寧得名。唐屬河北道;遼置東京路;金仍之;元置遼陽行省;明為遼東都司;清設遼東將軍,後改奉天將軍,再改盛京將軍,清末改奉天省;1929民國改遼寧省,為遼寧得名的開始;偽滿復改奉天省,1945收復後仍改遼寧省;建國初分遼東省和遼西省,後合並恢復遼寧省,省名至今未變。
【浙江】以浙江(又稱錢塘江)得名。唐屬江南東道,設浙東觀察使和浙西觀察使;宋置兩浙路,南宋又分兩浙東路和兩浙西路,簡稱浙東路和浙西路;元設浙東海右道和江南浙西道;明設浙江省,為浙江得名的開始,後改浙江布政使司;清改浙江省,省名至今未變。
【安徽】以安慶、徽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西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和淮南西路;元屬江東建康道和淮西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安徽省,為安徽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皖北行署和皖南行署,後合並恢復安徽省,省名至今未變。
【江蘇】以江寧、蘇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大部屬江南東道和淮南道;宋置江南東路、兩浙西路和淮南東路;元屬江東建康道、江南浙西道、淮東江北道;明境內各府和直隸州直屬中央,稱為直隸,後改南直隸;清改江南省,後分設江蘇省,為江蘇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初分設蘇北行署和蘇南行署,後合並恢復江蘇省,省名至今未變。
【福建】以福州、建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江南東道,後設福建觀察使,為福建得名的開始;宋置福建路;元設福建海右道;明置福建省,後改福建布政使司;清改福建省,省名至今未變。
【甘肅】以甘州、肅州各取一字得名。唐屬關內道和隴右道;宋時東部屬宋秦鳳路,西部屬西夏;金分秦鳳路為秦鳳、臨洮、慶原三路;元初以甘州置甘肅路(不久即改甘州路),為甘肅得名的開始,後改寧夏行省為甘肅行省;明為陝西行都司;清分陝西省恢復甘肅省,省名至今未變。
【江西】以江南的西部得名。唐屬江南西道,後設江西觀察使,為江西得名的開始;宋置江南西路,簡稱江西路;元設江西行省及江西湖東道;明置江西省,後改江西布政使司;清改江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雲南】以在雲嶺之南得名。漢即設雲南縣,為雲南得名的開始。唐為六詔,後為南詔;宋為大理國;元置雲南行省及雲南諸路道;明置雲南省,後改雲南布政使司;清改雲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貴州】以貴山得名。唐為黔中道;宋屬夔州路;元屬湖廣行省;明置貴州土司,是為貴州得名的開始,後置貴州布政使司;清改貴州省,省名至今未變。
【四川】以益利梓夔四路得名。唐大部屬劍南道和山南東、山南西道;5a網宋設川峽路(註:非川陝路),後分設西川路和峽西路,再分西川路為益州路和利州路,分峽西路為梓州路和夔州路,合稱四川,其間設四川制置使,為四川得名的開始,後改益州路為成都府路,改梓州路為潼川府路,分利州路為利州東、西路。元置四川省和四川行省和西蜀四川道;明置四川省,後改四川布政使司;清改四川省;建國初分為川東、川南、川西、川北四行署,後合並恢復四川省,省名至今未變。
【青海】以青海湖得名。唐宋屬吐蕃;元其土地屬宣政院管轄;明屬朵甘都司等;清初為衛藏地,後分設西寧辦事大臣,又稱青海辦事大臣,為青海得名的開始;民國初設青海辦事長官,後屬甘邊寧海鎮守使,之後建青海省,省名至今未變。
【陝西】以陝原之西得名。唐大部屬京畿道和關內道;宋初設陝西路,為陝西得名的開始,後分設永興軍路,以軍事重鎮延寧、環慶、秦鳳、熙河五路設陝西五路經略使;元設陝西行省和陝西漢中道;明置陝西省,後改陝西布政使司;清改陝西省,省名至今未變。
【吉林】以吉林烏拉前二字得名,滿語吉林烏拉意為沿江。唐屬東北民族地;5a網遼屬東京路;金屬上京路;元屬遼陽行省;明屬奴兒干都司;清設吉林將軍,清末改吉林省,省名至今未變。
【寧夏】以西夏安寧得名。唐屬關內道;宋時屬西夏;元滅西夏後以舊地設西夏行省,不久改寧夏行省,治所為寧夏路,為寧夏得名的開始,後改行省為甘肅行省,遷甘州路。明屬陝西省,改寧夏路為寧夏衛;清改寧夏府,屬甘肅省,並設寧夏將軍;民國初設甘邊寧夏護軍使。
【海南】以海南島得名。唐屬嶺南道;宋屬廣南西路;元設海南海北道,是為海南得名的開始;明屬廣東省;清仍之,正式稱瓊崖為海南島;民國仍之,後設海南特別行政區,仍屬省;建國後設海南行政區,仍屬省,1988年為海南省,省名至今未變。
【台灣】以台灣府得名。唐宋均為化外地;元在澎湖設巡檢司,兼管台灣漁民;明為荷蘭所佔,明末鄭成功收復,設東寧省及承天府;清鄭氏,設台灣府及台廈道,是為台灣得名的開始,並正式稱台灣島,後改台廈道為台灣道;清末設台灣省,後為日佔,仍稱台灣;民國收復,恢復台灣省,省名至今未變。 5abjp
【西藏】以清正式定名得名。唐宋為吐蕃;元屬宣政院;明稱烏思藏,設都司等;清初稱衛藏,衛即前藏,藏即後藏;後正式定名為西藏,為西藏得名的開始;清設西藏辦事大臣;民國初西藏地方;建國後仍之,後改西藏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
【內蒙古】以漠南蒙古得名。唐為突厥地;宋時出現蒙古部落;後建元朝,其地直屬中書省及嶺北行省;明分達靼韃及瓦剌;清統一蒙古,以漠南蒙古居內地稱內蒙古,漠北蒙古居邊外稱外蒙古,並屬理藩院。民國初分屬熱河、察哈爾、綏遠等特別區,後均改省;建國前中共以今內蒙古東部設內蒙古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5abjp
【新疆】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唐宋為西域;元明為察哈台汗國和窩闊台汗國地;清統一其地,其北部稱回部、南部稱准部,合稱回疆,設伊犁將軍,又以其為新辟疆土而稱新疆(其時貴州新辟疆土亦稱新疆);清未設新疆省,是為新疆得名的開始;民國仍之;建國後改新疆維吾兒自治區,區名至今未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