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谷大象山景點介紹
① 介紹天水大象山的作文600字
遺憾沒有感受過雨中登泰山的意境,如今卻在煙雨濛濛中登上了大像山。欣然來游,不期春雨瀟瀟。佇立山巔,憑欄遠望,眉前一川煙雨,亭台樓閣,飄渺可見,山巒隱約,雲霧飛度。沒有兩不厭的情懷,也沒有一覽眾山小的豪情。難道登高望遠總是那麼令人傷懷么?
來登甘谷大像山,不是來參禪悟道,亦不是尋幽探勝,只為在這儒、釋、道的世界裡,心靈得以凈化,得以撫慰,得以叩問。其實此前登過好多次過了,每次登臨都有著不同的感受。這次在春雨瀟瀟的日子登臨,有雨趣而無淋漓之苦,別有一番意趣!遠遠望去,在蒼茫的煙雨中,古老而神秘的大像山顯得愈加崔巍了。究竟橫空出世幾度秋?閱盡多少人間春色?誰也說不清楚。作為秦嶺山地朱圉山的一條余脈,大像山山勢巍峨,迤邐起伏,斷石矗立,古跡燦然。我這次來登山正值「四月八」廟會,善男信女及遊客踩著潔凈的石階,蜿蜒而上。在登山的人群中,有的是純屬游覽這里的風景,他們拍照留影;有的是來求神拜佛,一臉的虔誠,而我無意留戀這里的每一處景色,這里的一切是那麼的熟悉。一路走馬觀花,不時便來到了「愛民亭」。沁人心脾的丁香花,翼然半空的白皮鬆,字跡斑駁的古石碑,令人心曠神怡。小亭小憩,甘谷縣城盡收眼底,高樓林立,車水馬龍,一派盛世景象。「暮色蒼茫看勁松,亂雲飛度仍從容」。腳下雲霧悠悠,身邊腳步匆匆,遊人中還有誰會和我一樣有看雲的閑情?
沿階而上,終於來到大佛腳下。大佛安詳坐於龕中,雙目微閉,面容慈祥。我的思緒穿越時空,回到了那個悠遠的尋求佛光普照的時代,工匠們懷著對佛祖的敬畏在懸崖上創造著奇跡。這一切早已飄散在歷史的雲煙中,唯有眼前的大佛見證著千年滄桑。在歷史的長河裡,人的一生如白駒過隙,一晃而逝;人在世界中真如滄海一栗。也許正是生命的短暫和渺小,人總要尋求一種精神的庇護。看著大佛腳下頂禮膜拜的男女,我不再感到迷茫。雨仍在淅淅瀝瀝的下,山下已是萬家燈火,山上的燈在蒼茫雨幕中,飄飄盪盪。遊人已經很少了。我循著空靈的梵音來到「永明寺。」僧人們正在大殿里誦經,客房裡幾個居士在閑談。他們很友好的接待了我這個避雨的遊客,幾個年邁的居士並不識字,但談起佛經卻滔滔不絕,難道佛真的能讓人醍醐灌頂嗎?我不禁愕然!少歇後,踏著悠悠禪韻,趁著茫茫夜色,匆匆下山。
游覽大像山,輾轉在儒、釋、道的世界裡,物我兩忘。在這里,心靈總能的以凈化,總能得以撫慰;能得以叩總問;內心變得釋然,寵辱皆忘,浮名雲散。
② 甘谷大象山和武山水簾洞哪個景好
水簾洞更震撼,大象山保存的東西多吧
③ 我的旅行去大象山英語作文60詞
Yesterday, I traveled in the Elelphant Mountain with my friend, Tom.
I prepared some food and water for lunch and started the travel.
We climbed the mountain and ate lunch at the top of the mountain.
We have a great time yesterday.
④ 甘谷大象山的設施建設
主要表現在以下6個方面:
一是啟動實施大像山水上公園建設。該項目是2010年甘谷縣人民政府要完成的十件大事之一,總投資1.5億元,總面積500畝,其中水域面積約300畝,建成後將成為全市規模最大的綜合性公園。
二是啟動實施大像山上水工程。該項目總投資50萬元,水源初步擬定取用城區自來水或從渭河一級階地取用地下水兩套方案,建成後將極大地解決大像山景區建設用水和生活用水嚴重不足的問題,加快旅遊業快速發展。
三是啟動實施大像山道路改造工程。該項目總投資53萬元,主要對大像山文昌閣至百子洞、百子洞東側至永明寺、永明寺至華嚴洞、華嚴洞至韋陀殿、五金公司樓至無量殿、石窟山門至送子殿門前、韋陀殿至財神殿等8個路段,全長538.3米道路及護欄進行維修改造。
四是啟動實施大像山環路建設。該項目總投資17萬元,主要是開辟機動車上山通道,突破大像山道路「瓶頸」,改變「自古像山一條路」的傳統,為大像山景區旅遊開發和文物消防安全提供交通便利。
五是啟動實施《大像山文物保護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編制工作。為使大像山景區建設制度化、規范化,促進旅遊開發與文物保護協調發展,甘谷全面啟動了《大像山文物保護管理辦法》及《實施細則》的編制工作。目前,已進入最後審定階段。
六是啟動實施大像山講解員公開選拔工作。經甘谷縣委、縣政府同意,縣委宣傳部、縣人事局、縣文化文物旅遊局聯合發出通知,擬從全縣事業編制的工作人員中選拔6名具有大專以上文化程度畢業生加入到大像山景區講解員隊伍,以提高該景區講解員的整體水平和服務質量,以此來帶動甘谷旅遊業發展水平的全面提升。目前,已進入報名階段。
⑤ 甘谷大象山有什麼好玩的
主要有藝術價值,佛像多;風景美;在甘谷不止大象山,還有其它地方;如古坡森林.草原,尖山寺.蔡家寺,姜偉故里;等等風景說不完;歡迎來,華夏第一縣,旅遊投資;去網上看一下全明白!
⑥ 甘谷大象山的介紹
甘谷大像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甘谷縣城西南2.5公里秦嶺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腳石回級而上至巔,總長答1.5公里,佔地面積約640畝,是古絲綢之路上甘肅東南部融石窟和古建為一體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2001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山上松檜叢生,丁香溢彩,亭台樓閣依山而建,雕棟畫廊綠樹掩映。1山中懸崖間,峭壁上有大洞窟一個,洞內坐石胎泥塑大佛一尊。大像山石窟為甘谷八景之一的懸崖大象,大佛洞窟兩旁,依山附勢修有長長的走廊,如同一條腰帶。廊上窟龕相連,巍峨壯觀, 現存二十二個窟龕 ,大都平面近方形。正壁開大圓拱龕和設高壇基,並有僧人修行的禪窟,這是大象山窟龕特殊之處,在全國也很罕見。甘谷大佛為半圓雕石胎泥塑,高23.3米,肩寬9.5米,頭高5.8米,膝長6米。其造型高大雄偉,令人仰止,所具有的文化特質可視為西方裝飾性雕塑和中國寫意性雕塑完美結合的藝術巨制。據考證,甘谷塑佛造像可遠溯北魏,先後共經歷了四個朝代,三百多年。
⑦ 大像山鎮的風景名勝
大像山 ,位於縣城西南2.5公里秦嶺西端的文旗山上。自山腳石級而上至巔,總長1.5公里回,佔地面積約640畝,是答古絲綢之路上甘肅東南部融石窟和古建為一體的重要文化遺存之一,二00一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該石窟東距著名的天水麥積山石窟100公里,西去武山水簾洞石窟40公里,由於三處石窟地理位置鄰近和長期的歷史背景相同,相互影響,相互融合,形成了甘肅東部佛教石窟藝術的特有風格和體系。
⑧ 甘谷大象山的大佛特點
從外觀看,甘谷抄大佛既有襲印度早期佛教犍陀羅風格所特有的蓄有須發以及笈多王朝時期佛教造像的螺型頭發,且兩眉之間有白毫相等特徵,又表現出北周時期頸部較粗、鼻寬短、面部神情溫和韶秀等特徵,還顯現出盛唐時期面容飽滿、唇潤頤豐、雙眉彎曲、兩眼明澈而略顯突起的審美要求。而大佛頭頂的大螺旋式高肉髻則反映了其造像所跨越的北魏至盛唐的歷史時空,在後來宋、明、清各代的修繕和重妝中同樣也留下了時代的印記。尤其是甘谷大佛寬厚的上唇上的短須在佛教造像中並不多見,中西文化的相互融合於此可見一斑。
⑨ 甘谷大像山大佛有多大
甘谷縣大像山大佛坐落於高約米的崖壁間,是全國相對地面高度最高的大佛,為石胎泥塑。經考證,石胎雕於北魏時期,泥妝塑於盛唐年間。大佛整個身軀為半圓雕,高23.3米,寬10.2米,面相庄嚴,軀體厚重,靜穆慈祥,兩眼平視,手施拔濟眾生印,足踩蓮台,作善跏趺坐於束腰須彌座上,造型精美,是全國大型石窟造像中為數不多的珍貴文物,自古為絲綢之路著名勝跡,大像山也因之而成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甘谷地處佛法東漸的必經之地,大佛以及窟東一連串平頂方形禪窟,較好地保存了佛教傳入中國時最早的窟龕式樣,具有極高的研究價值。魏晉南北朝時,佛教逐漸興盛,北朝時期全國范圍內名山勝地鑿窟造像之風大盛,大像山石窟就是這一時期的產物。大像山石窟雖沒有確切的始鑿年代記載,然據現存洞窟形制和《中國大網路全書·考古學》論述,大像山早期石窟的創鑿在北周之前應該是沒啥問題的。還有一個重要的旁證是北周保定五年(公元565年),大都督李允信在麥積山「為亡父造七佛龕」,其規模宏大,堪稱麥積山石窟之首。時著名文學家庾信專門撰《秦州天水郡麥積崖佛龕銘》以記其盛,文中有「異嶺共雲,同峰別雨,冀城餘俗,河西舊風」句。該銘通篇言開窟造像之事,尋繹文義,則甘谷當時石窟之建,堪與麥積山佛龕先後輝比者,在冀城非大像山石窟莫屬。而冀城正是北周時甘谷的舊名。
⑩ 天水甘谷大象山門票多少大神們幫幫忙
門票三十元,看不上景點,只能賣個樹陰涼一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