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羅斯喀山景點介紹
1. 俄羅斯的著名景點是哪些
1.克里姆林宮
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鮑羅維茨丘陵上。「克里姆林」一詞在古俄羅斯意為「加固防禦的城市中心 」,莫斯科克里姆林第一次在歷史上的記載是在1156年。在1366-1368年間被重建為初期的石制克里姆林宮。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 伊凡雷帝」),在聖母安息大教堂正式加冕為沙皇。從那個時期開始,克里姆林宮成為俄羅斯沙皇的官邸。
在莫斯科克里姆林宮內有:
——兵器館。它是世界聞名的珍寶博物館,這里陳列有古代的國家王權標志——皇冠、權標等 ,華麗的沙皇禮服和加冕盛裝,宗教主教的祭服、俄羅斯、歐洲和東方匠人的金銀製品、兵器精品、馬車和閱兵馬隊的裝飾物;
——聖母安息大教堂。幾百年來聖母安息大教堂一直是俄羅斯最主要的教堂,沙皇登基加冕儀式在這里舉行。該教堂曾經是東正教都主教和宗主教的墓地。在聖母安息大教堂存放著聖像畫收藏庫,它是俄羅斯最大的具有極高藝術價值的聖像畫庫之一。這里保留了伊凡雷帝做祈禱的場所和一些獨具歷史價值的墓室;
——阿爾罕格爾斯基大教堂(大天使教堂)。這里存有多名莫斯科大公和沙皇的靈柩。伊凡·卡里塔大公爵、德米特里·頓斯基, 伊凡三世、 伊凡雷帝、德米特里王子、君主米哈依和阿列克謝·羅曼諾夫等人安息在這里。在教堂內有莫斯科統治者和東正教先輩們的「畫像走廊」,其中最珍貴的是創作於庫里科沃戰役時代的古畫像「阿爾罕格爾(大天使)米哈伊爾和他的偉業」。
——伊凡大帝鍾樓。 該鍾樓是在200多年來多次修建的。最初是在1505年到1508年間建造,過了百年後又增建了一層,使它的高度達到81米。1532年到1552年間在鍾樓旁建造了教堂。在17世紀改建成了教堂鳴鍾樓並命名為烏斯奔思(聖母安息)鍾樓。在1812年拿破崙軍隊撤離莫斯科的時候鍾樓群被ZHA毀,但「伊凡大帝柱」倖存下來。 在1814年到1815年間整個建築被修復。現在鍾樓有近24隻16至17世紀的大鍾。
——布拉戈維申斯基教堂(報喜教堂)。它是莫斯科大公和君主的家庭教堂。伊凡雷帝時期的大型教堂壁畫和古代聖像壁畫具有極高的價值。很多研究學者認為,其中一些聖像畫是著名大師費奧凡·格列克和安德列·魯布廖夫的作品。
——炮王。它是世界上口徑最大的火炮。據說,起這個名字是因為它的尺寸。還有一種說法是,因為炮筒上有伊凡四世的兒子費奧德勒·伊萬諾維奇的畫像而得名。炮王是否發射過炮彈目前已無從查證。炮王長5.34米,口徑890毫米,炮筒平均厚度15厘米。整個炮身由青銅鑄造,重達40噸。
——鍾王。它是世界現有的最大的鍾,由此得名「鍾王」。重達1.2萬普特(俄舊重量單位,1普特等於16.38公斤)或者200噸。表面有一層浮雕裝飾,上面有公爵阿列克謝·米哈依羅維奇和皇後安娜·伊萬諾夫娜的畫像,還有五個聖像畫和兩列關於鑄造歷史的文字。1737年鍾王遭到大火的破壞。滅火期間由於冷卻不當鍾王破裂,一塊重達11.5噸的裂片脫落下來。從那時起,近百年來鍾王一直堆放在坑地里。在1836年鍾王被抬起並放置在石頭底座上。
2.瓦西里·勃拉仁內大教堂(聖母帡幪大教堂)
為紀念1555年—1561年伊凡雷帝佔領喀山汗國而建造。伊凡雷帝在聖母帡幪日攻佔了喀山,因此該教堂最初為紀念這個日子而命名為聖母帡幪大教堂。後來這里安葬了莫斯科的一個「瘋修士」,他名叫瓦西里,別名勃拉仁內(勃拉仁內在俄語中是怪誕的意思),因為他能預言未來而被人們敬為先知,死後被東正教教廷封為聖人,因此教堂以他的名字被重新命名。據史冊記載,該教堂的建築師是波斯特尼克和巴爾慕。傳說伊凡雷帝被該教堂的美麗所震撼,為了防止建築師在其他地方再建造出同樣的教堂,而下令刺瞎了他們的眼睛。 在上個世紀20年代中期瓦西里教堂正式成為博物館。
3.紅場
紅場是莫斯科市中心的廣場。建於15世紀末。當時為防止經常發生的火災危及沙皇官邸,伊凡三世下令把克里姆林宮周圍的所有木質建築拆毀,並在原來的地方建起了小型商業廣場。開始它被稱作商業廣場,但在16世紀人們開始把它叫做三聖廣場,因廣場的南側坐落著三聖教堂。「紅場」是從17世紀開始出現的名稱。16世紀30年代在紅場上建造了一座宣諭台(俗稱 「斷頭台」)。在這個平台上宣布一些重要的政府告示和命令,舉行盛大的儀式。有時候死刑就在宣諭台旁邊的原木製平台上執行。在蘇聯時期,紅場和克里姆林宮一樣成了新國家權力的標志, 紅場被賦予了革命的涵義。從1918年起,11月7日十月革命日、5月1日勞動節期間都要在這里舉行閱兵式和游xing。
1924年在紅場靠近克里姆林宮牆前建造了木製的陵墓,存放列寧的遺體。在1929年-1930年間列寧墓被改建為石制。在上個世紀30年代克里姆林宮牆下載種了雲杉,紅場也由原來的鵝卵石換上了長方條石。 直到現在,紅場的外觀都沒有變動過。
4.救世主基督大教堂
該大教堂最初是為紀念戰勝拿破崙軍隊而建,教堂的建造和內部裝飾總共用了近40年(從1839年到1883年)。 近代人驚訝於教堂的規模,因為它能夠容納下10000人。救世主大教堂內部的華麗裝飾由牆壁畫和石制裝飾組成。著名的俄羅斯畫家維列沙金,蘇里科夫,克蘭姆斯科埃參與了裝飾教堂的工作。但規模宏大的救世主教堂由於與蘇維埃政權的意識形態和當時無處不在的無神論灌輸顯得格格不入,而於1931年12月5日被斯大林下令炸毀。
而後計劃在原地建造一座高大的塔樓式建築蘇維埃宮,並在頂層立上列寧塑像,但該建築計劃被二次世界大戰破壞了。後來在1958到1960年間在原來蘇維埃宮的地基上蓋起了名為「莫斯科」的露天游泳池。該游泳池存在了30多年。在上世紀80年代末社會上興起了重建救世主大教堂的民間運動。1992年7月俄羅斯總統葉利欽簽署了建立「復興莫斯科基金會」的命令。第一個重建項目就是救世主教堂。以令人難以置信的速度重新建起了教堂,並於2000年為重建後的教堂舉行了宗教聖化儀式。
5.阿爾巴特
阿爾巴特大街是莫斯科最著名的大街之一,是老莫斯科城的象徵。它別具異國風情的名稱來自於阿拉伯語的「arbad」(rabad),意思是「近郊,村落」。可能這個詞語是克里木的韃靼人或者阿拉伯的商人在15世紀時帶到莫斯科來的。起初,在阿爾巴特大街居住著手工藝人和商人,18世紀末這里成為繁華街區。現在阿爾巴特這個名字是指近年來已經成為步行街區的一條並不大的街道。而在過去,它是莫斯科的一個已有500多年歷史的小區。
在阿爾巴特街有普希金故居博物館,瑪林娜·茨維塔耶娃故居博物館和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故居博物館。
6.新處女修道院
新處女修道院是16-17世紀的經典建築。一些來自皇室和名門望族的女性在這里落發為修女。修道院里不同時期居住過沙皇弗多爾·伊凡諾維奇的遺孀伊琳娜·戈杜諾娃,彼得大帝一世的姐姐索菲亞公主(被強迫剃度),彼得一世的第一任妻子葉夫多基婭·洛普欣娜 也被監禁在該修道院內。
新處女修道院一直受到俄羅斯君主們的庇護,擁有大量的耕地。1922年這里成為博物館。但1994年新處女修道院恢復了原來的地位——女性的神聖隱居地。2004年8月10日新處女修道院剛好滿480年。
7.馬涅什廣場(練馬廣場)
1997年建立於莫斯科市中心的練馬場和亞歷山大花園旁邊。馬涅什廣場不僅是大型的商業中心,同時也是人們喜愛的休閑場所。整個廣場上最具風情的是眾多噴泉和根據普希金童話故事情節創作的雕塑。
8.歐羅巴廣場
莫斯科市最著名的現代名勝之一。於2002年9月15日開始對外開放。廣場中心樹立有懸掛歐洲各國國旗的旗桿,它們環繞著一座由比利時雕塑家奧里維耶·斯特列別爾根據神話故事創作的藝術雕塑「宙斯拐走美人歐羅巴」。該雕塑作品是比利時政府贈送給莫斯科市的禮物。
「宙斯拐走美人歐羅巴」是莫斯科市最大的抽象派雕塑。傳統的神話情節以特有的方式化身於雕塑中:縱橫交錯的不銹鋼鋼管表現宙斯變成金牛後的牛頭和在牛犄角里的美女歐羅巴。
2. 俄羅斯喀山市有什麼特色
喀山被稱為俄羅斯的第三首都,它是一座既現代又古老的城市。也許,這是俄羅專斯國內最不可預測的城屬市,因為這里不僅融合著東西方文化,東西方的宗教、心理、歷史也都在這里彼此交織。在喀山,放眼望去你能看到歐洲風格的教堂、亞洲格調的喇嘛廟,還有阿拉伯的清真寺,他們彼此守候,和諧共處。在地鐵站上有三種語言,其中包含英語。
3. 俄羅斯著名景點有哪些
1.克里姆林宮
坐落在莫斯科市中心的鮑羅維茨丘陵上。「克里姆林」一詞在古俄羅斯意為「加固防禦的城市中心 」,莫斯科克里姆林第一次在歷史上的記載是在1156年。在1366-1368年間被重建為初期的石制克里姆林宮。1547年莫斯科大公伊凡四世(即「 伊凡雷帝」),在聖母安息大教堂正式加冕為沙皇。從那個時期開始,克里姆林宮成為俄羅斯沙皇的官邸。
2.瓦西里·勃拉仁內大教堂(聖母帡幪大教堂)
為紀念1555年—1561年伊凡雷帝佔領喀山汗國而建造。伊凡雷帝在聖母帡幪日攻佔了喀山,因此該教堂最初為紀念這個日子而命名為聖母帡幪大教堂。後來這里安葬了莫斯科的一個「瘋修士」,他名叫瓦西里,別名勃拉仁內(勃拉仁內在俄語中是怪誕的意思),因為他能預言未來而被人們敬為先知,死後被東正教教廷封為聖人,因此教堂以他的名字被重新命名。據史冊記載,該教堂的建築師是波斯特尼克和巴爾慕。傳說伊凡雷帝被該教堂的美麗所震撼,為了防止建築師在其他地方再建造出同樣的教堂,而下令刺瞎了他們的眼睛。 在上個世紀20年代中期瓦西里教堂正式成為博物館。
3.紅場
紅場是莫斯科市中心的廣場。建於15世紀末。當時為防止經常發生的火災危及沙皇官邸,伊凡三世下令把克里姆林宮周圍的所有木質建築拆毀,並在原來的地方建起了小型商業廣場。開始它被稱作商業廣場,但在16世紀人們開始把它叫做三聖廣場,因廣場的南側坐落著三聖教堂。「紅場」是從17世紀開始出現的名稱。16世紀30年代在紅場上建造了一座宣諭台(俗稱 「斷頭台」)。在這個平台上宣布一些重要的政府告示和命令,舉行盛大的儀式。有時候死刑就在宣諭台旁邊的原木製平台上執行。在蘇聯時期,紅場和克里姆林宮一樣成了新國家權力的標志, 紅場被賦予了革命的涵義。從1918年起,11月7日十月革命日、5月1日勞動節期間都要在這里舉行閱兵式和遊行。
4.阿爾巴特
阿爾巴特大街是莫斯科最著名的大街之一,是老莫斯科城的象徵。它別具異國風情的名稱來自於阿拉伯語的「arbad」(rabad),意思是「近郊,村落」。可能這個詞語是克里木的韃靼人或者阿拉伯的商人在15世紀時帶到莫斯科來的。起初,在阿爾巴特大街居住著手工藝人和商人,18世紀末這里成為繁華街區。現在阿爾巴特這個名字是指近年來已經成為步行街區的一條並不大的街道。而在過去,它是莫斯科的一個已有500多年歷史的小區。
在阿爾巴特街有普希金故居博物館,瑪林娜·茨維塔耶娃故居博物館和尤里耶維奇·萊蒙托夫故居博物館。
5.歐羅巴廣場
莫斯科市最著名的現代名勝之一。於2002年9月15日開始對外開放。廣場中心樹立有懸掛歐洲各國國旗的旗桿,它們環繞著一座由比利時雕塑家奧里維耶·斯特列別爾根據神話故事創作的藝術雕塑「宙斯拐走美人歐羅巴」。該雕塑作品是比利時政府贈送給莫斯科市的禮物。
「宙斯拐走美人歐羅巴」是莫斯科市最大的抽象派雕塑。傳統的神話情節以特有的方式化身於雕塑中:縱橫交錯的不銹鋼鋼管表現宙斯變成金牛後的牛頭和在牛犄角里的美女歐羅巴。
4. 俄羅斯著名景點介紹!
俄羅斯著名景點介紹 俄羅斯瓦西里大教堂瓦西里大教堂,又名波克羅夫大教堂。它是伊凡大帝為了紀念1552年戰勝喀山韃靼軍隊而下令建築的。當你看到這座教堂,將會被它獨特的建築風格所吸引。這座教堂中間是一個帶有大尖頂的教堂冠,8個帶有不同色彩和花紋的小圓頂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圍,再配上九個金色洋蔥頭狀的教堂頂,絕妙無比。伊凡大帝為了別處不再出現這樣美麗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築師的雙眼。 俄羅斯薩哥斯基古城信徒謝爾蓋14世紀在市郊所建的謝爾蓋城,是典型的俄羅斯民族建築,由教堂、修道院、宗教學校組成,至今仍是俄羅斯的宗教中心,其在東正教的地位,有如天主教的梵蒂岡。戰爭時期,敵軍圍城16個月而未能攻克,如今城門處兼售藝術品,一幅木刻作品只需幾美元。斯大林時代,以共產黨書記薩哥斯基之名為古城命名,斯大林時代結束後,恢復古城原名的意見,卻得不到大多數居民的投票支持。夕陽開始揮灑在山崗的小白樺林,紫色的野花爬滿高坡,古城的塔樓、古樹、圍牆,和那金色小香菇圓頂教堂,編織成一幅俄羅斯。 俄羅斯伏爾加河歐洲最大的河流,古代稱″拉″(pa),中世紀人們改稱為″伊基爾″(Итиль),至於什麼時候叫它″伏爾加″,已無從可考。伏爾加河全長3690公里,發源於特維爾州奧斯塔什科夫縣境內瓦爾泰丘陵地帶,流經俄羅斯13個聯邦主體,它們依次是特維爾州、雅羅斯拉夫爾州、科斯特羅馬州、伊凡諾夫州、下諾夫哥羅德州、馬利共和國、楚瓦什共和國、韃靼共和國、烏利揚諾夫斯克州、薩馬拉州、薩拉托夫州、伏爾加格勒州、阿斯特拉罕州,最後注入裏海。 俄羅斯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位於市中心的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堂與梵蒂岡、倫敦和佛羅倫薩的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宏大的規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堂高102米、長112米、寬100米,整個建築可同時容納1.2萬人。 俄羅斯葉卡捷琳娜宮普希金城內有一座金碧輝煌的葉卡捷琳娜宮,它建於18世紀,屬於巴洛克建築風格,是彼得大帝為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建造的,也是其女兒伊麗莎白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亞歷山大一世及尼古拉二世最喜愛的郊外行宮。它曾是兩層樓高的木製宮殿,1743—1751年期間進行宮殿的重建工程,將其原本朴實的外貌改建為雄偉宏大、富麗堂皇的豪華皇家宮殿。
5. 俄羅斯的喀山特色是什麼
喀山是世界唯一一座東正教建築與伊斯蘭教建築共存的城市。
6. 喀山的介紹
喀山,俄羅斯聯來邦韃靼自治共自和國首府,是伏爾加河中游地區經濟、交通、文化中心,是俄羅斯第8大城市。該市與莫斯科、聖彼得堡一同被列為俄羅斯三座A級歷史文化城市,是俄羅斯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名勝古跡眾多。喀山位於歐洲最長的河流伏爾加河中游左岸,伏爾加河與喀山河交匯在喀山城東,城市被青山環抱。喀山是俄羅斯中部的文化名城,城中的克里姆林宮遺址群是一處華麗的建築群遺址。在喀山,既有歐洲風格的教堂、亞洲格調的喇嘛廟,也有阿拉伯的清真寺。喀山市是俄羅斯重要的鐵路樞紐和大型河港口,是俄羅斯最大的工業和金融中心之一,銀行資本總額在俄羅斯銀行排名第三。此外,喀山還是2013年第27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和2015年第16屆國際泳聯世界錦標賽的舉辦地。
7. 喀山是俄羅斯第幾大城市撒馬拉
喀山,抄俄羅斯聯邦韃靼自治共和襲國首府,是伏爾加河中游地區經濟、交通、文化中心,是俄羅斯第8大城市。該市與莫斯科、聖彼得堡一同被列為俄羅斯三座A級歷史文化城市,是俄羅斯重要的旅遊城市之一,名勝古跡眾多。
喀山市是俄羅斯重要的鐵路樞紐和大型河港口,是俄羅斯最大的工業和金融中心之一,銀行資本總額在俄羅斯銀行排名第三。
8. 介紹俄羅斯著名景點 一分鍾演講
俄羅斯瓦西里大教堂瓦西里大教堂,又名波克羅夫大教堂。它是伊凡大帝為了紀念1552年戰勝喀山韃靼軍隊而下令建築的。當你看到這座教堂,將會被它獨特的建築風格所吸引。這座教堂中間是一個帶有大尖頂的教堂冠,8個帶有不同色彩和花紋的小圓頂錯落有致的分布在它的周圍,再配上九個金色洋蔥頭狀的教堂頂,絕妙無比。伊凡大帝為了別處不再出現這樣美麗的教堂,下令弄瞎了建築師的雙眼。 俄羅斯薩哥斯基古城信徒謝爾蓋14世紀在市郊所建的謝爾蓋城,是典型的俄羅斯民族建築,由教堂、修道院、宗教學校組成,至今仍是俄羅斯的宗教中心,其在東正教的地位,有如天主教的梵蒂岡。戰爭時期,敵軍圍城16個月而未能攻克,如今城門處兼售藝術品,一幅木刻作品只需幾美元。斯大林時代,以共產黨書記薩哥斯基之名為古城命名,斯大林時代結束後,恢復古城原名的意見,卻得不到大多數居民的投票支持。夕陽開始揮灑在山崗的小白樺林,紫色的野花爬滿高坡,古城的塔樓、古樹、圍牆,和那金色小香菇圓頂教堂,編織成一幅俄羅斯。 俄羅斯伏爾加河歐洲最大的河流,古代稱″拉″(pa),中世紀人們改稱為″伊基爾″(Итиль),至於什麼時候叫它″伏爾加″,已無從可考。伏爾加河全長3690公里,發源於特維爾州奧斯塔什科夫縣境內瓦爾泰丘陵地帶,流經俄羅斯13個聯邦主體,它們依次是特維爾州、雅羅斯拉夫爾州、科斯特羅馬州、伊凡諾夫州、下諾夫哥羅德州、馬利共和國、楚瓦什共和國、韃靼共和國、烏利揚諾夫斯克州、薩馬拉州、薩拉托夫州、伏爾加格勒州、阿斯特拉罕州,最後注入裏海。 俄羅斯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位於市中心的伊薩基耶夫斯基大教堂與梵蒂岡、倫敦和佛羅倫薩的大教堂並稱為世界四大教堂。教堂宏大的規模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堂高102米、長112米、寬100米,整個建築可同時容納1.2萬人。 俄羅斯葉卡捷琳娜宮普希金城內有一座金碧輝煌的葉卡捷琳娜宮,它建於18世紀,屬於巴洛克建築風格,是彼得大帝為妻子葉卡捷琳娜一世建造的,也是其女兒伊麗莎白女皇、葉卡捷琳娜二世、亞歷山大一世及尼古拉二世最喜愛的郊外行宮。它曾是兩層樓高的木製宮殿,1743—1751年期間進行宮殿的重建工程,將其原本朴實的外貌改建為雄偉宏大、富麗堂皇的豪華皇家宮殿。
9. 喀山有哪些好玩的地方
在喀山,既有歐洲風格的教堂、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也有亞洲格調的喇嘛廟,遊客可以體驗難得的多教和睦並存的景象。在喀山建築群中,有斯拉夫式的拱門、羅馬式的尖頂、蒙古包形的圓穹和中國式的雕梁畫棟,還有16~18世紀的古塔和教堂等古跡。這座拜占庭式建築,是喀山的的標志與名片。聖母領報大教堂是1484~1489年由伊凡大帝下令召集莫斯科和普什科夫的工匠建成,是沙皇的個人禮拜堂。這座教堂與其他由義大利人設計的教堂相比帶有強烈的純俄羅斯色彩,1547年遭遇火災後,由伊凡雷帝下令修復重建。
喀山克林姆里宮
喀山克里姆林宮建立在一個年代久遠的古遺址上,最初它是出現於喀山·可汗·金部落時期,伊凡雷帝將喀山列入俄羅斯版圖之後,推倒了喀山城的木質城牆,在原來的位置修建了一座石頭城堡----喀山克林姆林宮,比同名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略小,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在俄語中,克里姆林是內城之意,即古代俄國城市的中心部分,四周築有帶塔樓的要塞城牆,包括防禦建築物、宮殿和宗教建築群。內城建在高處,通常在河岸或湖岸上,是城市的核心,規定了城市的輪廓和布局。在俄羅斯,莫斯科、普斯科夫、羅斯托夫、下諾夫哥羅德、阿斯特拉罕、圖拉、斯摩棱斯克等城市都建有克里姆林宮,它們作為歷史文物保存至今。
韃靼斯坦共和國地方誌博物館
喀山是俄羅斯聯邦韃靼自治共和國首府,該博物館是遊客了解喀山文化、了解韃靼斯坦共和國文化的地方。博物館首位都是授了軍銜的俄羅斯帥蜀黎,地位可見一斑。
蘇尤姆別卡塔樓
在喀山整個遺址群中最為醒目,共計有7層,高58米,其造型從各個方向都清晰可見。這座塔樓實際上偏離軸心2米,以最後一位韃靼族喀山汗國女王的名字命名。
庫爾·沙里夫清真寺
沙里夫清真寺於2005年7月慶祝喀山建城1000年時竣工。這座清真寺是一個帶有巨大穹頂的方中帶圓形狀的建築物,四角豎立著高聳雲霄的宣禮塔。整座建築色彩是藍白相間,牆面、門窗上的所有圖案都帶有濃厚的伊斯蘭藝術特點。據說,它是歐洲最大的清真寺,整個工程造價1000多萬美元,絕大部分是民間捐款。每逢伊斯蘭教重大節日,來自俄羅斯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穆斯林來此參拜。
10. 喀山的旅遊
綜述
在喀山,既有歐洲風格的教堂、阿拉伯風格的清真寺,也有亞洲格調的喇嘛廟,遊客可以體驗難得的多教和睦並存的景象。在喀山建築群中,有斯拉夫式的拱門、羅馬式的尖頂、蒙古包形的圓穹和中國式的雕梁畫棟,還有16~18世紀的古塔和教堂等古跡。
聖母領報大教堂
這座拜占庭式建築,是喀山的的標志與名片。聖母領報大教堂是1484~1489年由伊凡大帝下令召集莫斯科和普什科夫的工匠建成,是沙皇的個人禮拜堂。這座教堂與其他由義大利人設計的教堂相比帶有強烈的純俄羅斯色彩,1547年遭遇火災後,由伊凡雷帝下令修復重建。
喀山克林姆里宮
喀山克里姆林宮建立在一個年代久遠的古遺址上,最初它是出現於喀山·可汗·金部落時期,伊凡雷帝將喀山列入俄羅斯版圖之後,推倒了喀山城的木質城牆,在原來的位置修建了一座石頭城堡----喀山克林姆林宮,比同名的莫斯科克里姆林宮略小,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的世界文化遺產。
在俄語中,克里姆林是內城之意,即古代俄國城市的中心部分,四周築有帶塔樓的要塞城牆,包括防禦建築物、宮殿和宗教建築群。內城建在高處,通常在河岸或湖岸上,是城市的核心,規定了城市的輪廓和布局。在俄羅斯,莫斯科、普斯科夫、羅斯托夫、下諾夫哥羅德、阿斯特拉罕、圖拉、斯摩棱斯克等城市都建有克里姆林宮,它們作為歷史文物保存至今。
韃靼斯坦共和國地方誌博物館
喀山是俄羅斯聯邦韃靼自治共和國首府,該博物館是遊客了解喀山文化、了解韃靼斯坦共和國文化的地方。博物館首位都是授了軍銜的俄羅斯帥蜀黎,地位可見一斑。
蘇尤姆別卡塔樓
在喀山整個遺址群中最為醒目,共計有7層,高58米,其造型從各個方向都清晰可見。這座塔樓實際上偏離軸心2米,以最後一位韃靼族喀山汗國女王的名字命名。
庫爾·沙里夫清真寺
沙里夫清真寺於2005年7月慶祝喀山建城1000年時竣工。這座清真寺是一個帶有巨大穹頂的方中帶圓形狀的建築物,四角豎立著高聳雲霄的宣禮塔。整座建築色彩是藍白相間,牆面、門窗上的所有圖案都帶有濃厚的伊斯蘭藝術特點。據說,它是歐洲最大的清真寺,整個工程造價1000多萬美元,絕大部分是民間捐款。每逢伊斯蘭教重大節日,來自俄羅斯和世界其他地區的穆斯林來此參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