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大峽景點介紹
1. 恩施大峽谷的主要景點
華中科技大學(原華中理工大學)著名的建築與旅遊專家張良皋教授實地考察對比後認為,恩施大峽谷是世界上最美麗的大峽谷,「即使走馬觀花也令人如痴如醉」。與美國的科羅拉多大峽谷論壯觀,清江大峽谷與之難分伯仲;若論風景之秀美、景觀之豐富、層次之多樣,恩施大峽谷的沐撫段則遠勝於科羅拉多大峽谷。而且這里還是巴文化發源地,人文特色濃郁,而科羅拉多大峽谷僅有少數印第安人居住。
「八百里清江,每一寸都是風景。極具開發價值的恩施大峽谷如不向世界推介,絕對是一大遺憾。」張良皋說,這里的峽谷山峰險峻,山頭高昂,有仰天長嘯之浩氣;谷底的清江水質清幽,令人有脫胎換骨之感受。沐撫大、小龍門6 平方千米的范圍內就有200米以上的獨立山峰30餘座;靜水清江,虹橋卧波、青山倒影,讓人產生海市蜃樓的幻覺;沿清江乘船順流而下,雲霧繚繞,白鶴翩躚,情景交融,彷彿置身於浩緲悠遠的世外天地之間。 壯美無比的恩施大峽谷空間宏偉開闊,景觀層次豐富,山體變化多端,清江河谷深切。
一是清江升白雲
與大多數名山的雲海顯得閑散無序不同的是,沐撫大峽谷里從清江上升起的雲海象一條騰飛的巨龍,蜿蜒曲折,延綿百里,形態豐潤,美不勝收。
二是絕壁環峰叢
喀斯特地貌一般情形是有絕壁者無峰叢,有峰叢者無絕壁,沐撫大峽谷不僅兼而有之,而且面積大、品位高。有四面絕壁凹陷於叢峰之中的,也有四面絕壁突出似凌架於叢峰之上的,世界上目前尚未發現類似奇景。
三是天橋連洞群
洞穴群落是大峽谷中又一特點。據不完全統計,大峽谷沿線有大小洞穴200餘個。如板橋的熱雲洞,有石壁相隔形成兩個洞口,一洞通熱風,一洞出冷風,冷熱交融煙霧繚繞;而且洞內的大廳可容納數萬人;更有天橋匹配,水天相諧、人物相映,猶如仙境。
四是地縫接飛瀑
恩施大峽谷內的雲龍河地縫全長7.5千米,最深達75米,地縫怪石遍布,五彩斑斕,古木蒼翠,碧流潺潺,尤其是地縫兩岸的數條飛瀑流泉,令人震撼而神怡。
五是暗河配豎井
中法探險隊歷經十年考察宣布,奉節龍橋河至恩施大峽谷的地下暗河全長50千米,為世界之最。僅暗河之上的豎井就有108個,形似著名的新疆坎兒井,非常壯觀和罕見。
2. 恩施大峽谷景點介紹
恩施大峽谷有五大奇觀
一是清江升白雲與大多數名山的雲海顯得閑散內無序不同的容是,沐撫大峽谷里從清江上升起的雲海象一條騰飛的巨龍,蜿蜒曲折,延綿百里,形態豐潤,美不勝收。
二是絕壁環峰叢喀斯特地貌一般情形是有絕壁者無峰叢,有峰叢者無絕壁,沐撫大峽谷不僅兼而有之,而且面積大、品位高。有四面絕壁凹陷於叢峰之中的,也有四面絕壁突出似凌架於叢峰之上的,世界上目前尚未發現類似奇景。
三是天橋連洞群洞穴群落是大峽谷中又一特點。據不完全統計,大峽谷沿線有大小洞穴200餘個。如板橋的熱雲洞,有石壁相隔形成兩個洞口,一洞通熱風,一洞出冷風,冷熱交融煙霧繚繞;而且洞內的大廳可容納數萬人;更有天橋匹配,水天相諧、人物相映,猶如仙境。
四是地縫接飛瀑恩施大峽谷內的雲龍河地縫全長7.5千米,最深達75米,地縫怪石遍布,五彩斑斕,古木蒼翠,碧流潺潺,尤其是地縫兩岸的數條飛瀑流泉,令人震撼而神怡。
五是地縫配豎井中法探險隊歷經十年考察於最近宣布,奉節龍橋河至恩施大峽谷的地下暗河全長50千米,為世界之最。僅暗河之上的豎井就有108個,形似著名的新疆坎兒井,非常壯觀和罕見
3. 恩施旅遊最著名的景點恩施大峽谷有沒有介紹
恩施最著名的應該是恩施大峽谷,恩施大峽谷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恩施大峽谷,以「專雄屬奇險峻秀」名著於世,被譽為「世界地質奇觀、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館」。恩施大峽谷景區位於湖北省恩施市沐撫辦事處境內,距恩施市區60公里,距利川市區39公里,峽谷總長108公里,總面積300餘平方公里。恩施大峽谷是享譽全國的「奇觀之峽、古道之峽、森林之峽、科考之峽、康體之峽」也是「靈秀湖北」十大旅遊名片之一,說它是奇觀之峽,是因為峽谷之中有世界唯一的「地縫—天坑—岩柱群」復合喀斯特地貌;
恩施有很多著名的景點的,可以在美山美水恩施游看到,這個是一個旅遊網,只針對恩施旅遊遊客的一個旅遊網,美山美水恩施游裡面有全部的恩施旅遊攻略和恩施旅遊景點。
4. 恩施大峽谷的景點指南
雲龍地縫至少形成於5千萬年前,從地縫頂部到地縫底部的地層主要為形成於2.1-2.9億年間、跨二迭與三迭紀的灰岩;全長3.6千米、平均深75米,平均寬15米,兩岸陡峭,飛瀑狂瀉、縫底流水潺潺,上通天水暗河,下聯莽莽清江。地縫上共有7條半瀑布(有一條瀑布叫「半流瀑」,豐水期有,枯水期無,故稱半條瀑布)。雲龍地縫曾是雲龍河的伏流段,以暗河形式沉睡地下二、三千萬年,後因水流在地下強烈掏蝕,在地表不斷剝蝕、致使暗河頂部坍塌,地縫才得於面世,成為恩施大峽谷一大奇觀。 中國地質大學實地考證,這是世界上唯一兩岸不同地質年代的地縫。右岸為1.8-2.3億年前形成的三迭紀地層,左岸是2.5-2.8億年前形成的二迭紀地層。原因是:在早期地殼變動中由於斷裂作用,使三迭紀地層與二迭紀地層呈斷層接觸,後經過山地抬升和水流沿斷裂薄弱帶長期下切、侵蝕,而形成深谷地縫。
恩施大峽谷雲龍地縫景區(一期)簡介:
雲龍地縫位於「世界地質奇觀,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館」,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恩施大峽谷,距恩施市區60公里,距利川市區39公里。其體態呈「U」形,全長3.6千米、平均深75米,對外開放1.6公里。公司通過系統、科學、詳細、深度的規劃設計,打造一個以原生態自然山水風光為主、科普探險拓展為輔,集主題山水觀光、深度地質體驗、拓展探險運動等功能於一體的生態游覽區。其總體規劃布局為「一核一帶一區」,聯結峽谷自然山水綠色空間。「一核」——地縫主題觀光互動體驗核心;「一帶」——峽谷激情漂流帶;「一區」——地縫探秘科普體驗區。
雲龍地縫具有奇異獨特的喀斯特景觀,囊括了諸多旅遊資源單體;其外絕壁、巨壑環抱,山巒疊嶂,地形多變;其內流水淙淙,飛瀑跌落,奇石林立;雄奇險峻,厚重幽遠。主要景點有:雲龍絕壁、風雨橋、時空橋、雲龍懸瀑及跌水。
恩施大峽谷景區游覽線路:
恩施大峽谷遊客接待中心乘坐景區觀光車——-雲龍地縫景區入口——雲龍地縫出口——乘坐客運索道(或乘觀光車)至七星寨景區入口-——小樓門——漫天游棧道——中樓門—一炷香——大樓門服務中心——觀光電梯——甘堰塘返程中心——乘車返回到遊客接待中心
5. 恩施大峽谷好玩的地方有哪些
1、雲龍地縫:在湖北與重慶交界地帶的恩施市屯堡鄉及板橋鎮境內,隱藏著一條神秘而奇異的地縫——雲龍河地縫。在中國的地縫中它並非最深最長,卻蘊藏著諸多獨特的奇異景觀:世所罕見的U形地縫、形態各異的瀑布群、多姿多彩的喀斯特象形石。
6. 恩施大峽谷旅遊景點介紹有沒有
恩施最著名的應該是恩施大峽谷,恩施大峽谷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恩施大峽谷,以「雄奇險峻秀」名著於世,被譽為「世界地質奇觀、喀斯特地形地貌天然博物館」。恩施大峽谷景區位於湖北省恩施市沐撫辦事處境內,距恩施市區60公里,距利川市區39公里,峽谷總長108公里,總面積300餘平方公里。恩施大峽谷是享譽全國的「奇觀之峽、古道之峽、森林之峽、科考之峽、康體之峽」也是「靈秀湖北」十大旅遊名片之一,說它是奇觀之峽,是因為峽谷之中有世界唯一的「地縫—天坑—岩柱群」復合喀斯特地貌;
恩施有很多著名的景點的,可以在美山美水恩施游看到,這個是一個旅遊網,只針對恩施旅遊遊客的一個旅遊網,美山美水恩施游裡面有全部的恩施旅遊攻略和恩施旅遊景點。
7. 恩施大峽谷景區的介紹
恩施大峽谷旅遊景區位於湘、渝、鄂三省交界處,是清江流域最美麗的一版段。恩施大峽谷已開放七權星寨和雲龍地縫兩大核心景區,總面積35.2平方公里,天坑、地縫、絕壁、峰叢、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質景觀一應俱全。恩施大峽谷景區是國家AAAAA級旅遊景區,擁有眾多世界級旅遊資源 。12015年12月,恩施大峽谷入選長江三峽30個最佳旅遊新景觀之一。
8. 恩施大峽谷門票包含哪些景點
1、恩施大峽谷門票170元,預定價160元。
恩施大峽谷門票包含:七星寨景區、雲龍河地縫景區的參觀票。
2、門票+索道上行280元,預訂價260元。
門票+索道上行包含:七星寨景區、雲龍河地縫景區的參觀票,索道上行的單程票。
3、下山代步電梯30元,可以不選擇。
七星寨絕壁為三疊系灰岩中發育的巨型柱狀岩體群,兀然直立於陡坡上,高聳林、,極為壯觀。它不同於峰林及石林,而是一種柱狀山體,故稱「岩柱林」。
雲龍河地縫位於恩施大峽谷境內,縱貫大峽谷前山絕壁腳下。全長約20公里,平均深度為100米,地縫上窄下寬呈「八」字狀。上寬平均約為16.8米,下寬平均約30米。地縫入口最寬達100餘米。
(8)恩施大峽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恩施大峽谷已開放七星寨和雲龍地縫兩大核心景區,總面積35.2平方公里,天坑、地縫、絕壁、峰叢、岩柱群、溶洞、暗河等地質景觀一應俱全。
主要景點
一炷香
一炷香是地球上稀有的單體三疊系灰岩柱,高度為150米,柱體底部直徑6米,最小直徑只有4米,此地的岩石的抗壓強度是800千克每立方厘米,風吹他不倒,雨打他不動,傲立群峰之中千萬年,守護著這片神秘的土地,實屬罕有。
七星寨絕壁
七星寨絕壁為三疊系灰岩中發育的巨型柱狀岩體群,兀然直立於陡坡上,高聳林、,極為壯觀。它不同於峰林及石林,而是一種柱狀山體,故稱「岩柱林」。
正對的「岩柱」實際上是巨型岩柱塊,長800米、寬150米、柱高近200米,頂部是兩頭高、中間低的弧形平面,這是因為頂面中央有個匯水小水塘、形成了表層窪地。
雙子塔
三疊系灰岩經風化剝蝕、溶蝕形成的如蘆笙狀的對稱兩柱狀山體,互不相聯,彼此對峙凝望。
這是因為岩石本身性質相同、構造裂隙較規則,在大雨沿直立裂隙直接沖刷下形成。但兩山體對稱,外形幾乎相同,自然界比較罕見。
小樓門峰叢
大峽谷地區處大地構造單元為揚子江准地台(I級)上揚子台中八面山台褶帶(Ⅱ級的利川台褶束(Ⅲ級),南東為恩施台褶束。
研究區位於魚皮澤復背斜中的沐撫背斜核部地區,北西側為前山向斜,東南側為團堡向斜。主要構造線方向為北40°-60°東。
沐撫背斜為一不對稱寬緩背斜,軸部地層傾角10°-15°,局部地帶近似水平,翼部岩層稍陡30°-50°。
區域性地質構造因素使岩層產生兩組十分發育的直立節理,岩層中近南北和東西向兩組節理從橫交錯,構成網格狀相互交叉。
開闊的背斜核部地段,使三迭系嘉陵江組的岩層變的平緩,有利於岩柱的形成和保存。
石簡長卷
未發明紙張以前漢人記錄歷史用竹簡,而土家族則把文字刻存在平整石塊上,形成石簡,面前的層層疊疊的薄層岩層也許就是巴人的文書史庫。實際上這是離現在兩億年前大海的傑作,當時這里一片汪洋,水中的鈣物質沉澱的結果,其中可找到海洋化石。
旅遊貼士
景區門票:200元/人
開放時間:8:30—15:00
建議遊玩時間:2天
最佳旅遊時節:4—11月適宜。
參考資料:網路-恩施大峽谷景區
參考資料:恩施大峽谷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景區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