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龍屯堡古鎮景區景點介紹
『壹』 天龍屯堡/石頭寨/青岩古鎮--哪個景點值得去還是各有不同特色
石頭寨在黃果樹附近,屯堡在貴陽-黃果樹的路上,相比離貴陽近點,在平壩縣。青岩古鎮在貴陽花溪南面。如果去黃果樹,可以去屯堡看看,爬爬天台山。如果時間緊,就在貴陽附近的話,可以去青岩看看。
『貳』 貴州八大古鎮有哪八個
1、貴陽青岩古鎮
天龍屯堡古鎮位於貴州省西部平壩縣。天龍屯堡源於 600 年前明朝皇帝朱元璋調北征南和隨後的調北填南。明朝軍隊征服西南過後,為了統治西南,命令大軍就地屯田駐紮下來,隨後,從南京、江西、安徽等地把一些工匠、平民等遷至貴州,隨著歷史的變遷,這些人在亦兵亦民的過程中繁衍生息,執著地恪守世代傳承的文化生活習俗,形成了現今我們稱之為 「 屯堡文化 」 這一獨特的漢族文化現象。
『叄』 天龍屯堡古鎮的介紹
天龍屯抄堡古鎮位於襲貴州省西部平壩縣,喀斯特地貌大山深處,有天台山、龍眼山兩山脈,距貴陽市72公里。這里地處西進雲南的咽喉之地,在元代就是歷史上有名的順元古驛道上的重要驛站,名「飯籠驛」。明初時,朱元璋調北鎮南,在這里大量屯兵,兵來自江浙漢族,本世紀初被當地儒士改名為「天龍屯堡」。
『肆』 天龍屯堡古鎮的屯田駐防
為防止元朝殘余勢力和土司勢力再次反叛,傅友德上奏朝廷屯田駐防回,於是就有了明朝答政府屯田西南的壯舉,也使西南迎來了真正意義上的第一次大開發。中國的屯田歷史最早可上追溯到漢代的漢文帝時,那時漢文帝為了充實邊防力量,招募了大量的移民到邊疆屯田, 漢武帝和漢宣帝使用軍隊屯田駐墾, 文帝的「募民實邊」為民屯之始, 武帝、宣帝的軍隊屯田為軍屯之祖。元朝政府使用雲南當地少數民族進行屯田,始開西南屯田之先河。明朝洪武十五年(1382年),朱元璋批准了傅友德的屯田奏摺,下令征南大軍就地屯田駐防。今天我們來追尋明代屯田西南的歷史足跡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有不少「屯堡文化」研究專家指出: 明朝政府的西南屯田可視為是貴州、雲南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大開發, 由於明朝政府的西南屯田,才使貴州健全了封建行政制度,奠基了建省的基礎,貴州才能於永樂十一年(1413)建省,從此「獨立」,不再隸屬於雲南、四川等省管轄。
『伍』 天龍屯堡古鎮的人文風俗
在黔中腹抄地的大山深處,距省襲會50餘公里,以安順為中心,方圓一百五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生活著被稱為老漢人的屯堡人,六百餘年來,屯堡人固執地堅守著大明朝的祖制。
翻開《安順府志,風俗志》,即有「屯堡人即明代屯軍之裔嗣也」的歷史記載,這已經是歷史對「屯堡人」的定論。屯堡人,不是當地的土著居民。本世紀二十年代,日本學者鳥居龍藏在貴州進行人類學方面的考察後,把屯堡人定為「鳳頭苗」,這是一個錯誤,他把屯堡人看成少數民族了。
屯堡人是明屯軍的後裔,他們的祖先明初征南入黔,響應朝廷號召,「屯田戌邊」。
今天的屯堡人仍舊身穿大明朝的長衣大袖;仍舊跳著大明朝的軍儺(地戲);仍舊沉眠於老祖宗「插標為界,跑馬圈地」的榮耀之中。
屯堡人,六百年凝聚的一個迷,六百年織就的一個魂。
『陸』 貴州古鎮有哪些,哪些比較推薦
貴州古鎮有:土城古鎮、青岩古鎮、丙安古鎮、天龍古鎮、大同古鎮、施洞古鎮、洛龍古鎮、隆里古鎮、鎮遠古鎮、茅台古鎮、肇興古鎮、寨英古鎮等,推薦如下:
1、青岩古鎮
古鎮四周築有城牆,分內城和外城,用方塊巨石壘砌,城牆上築有敵樓、垛口、炮台。氣勢宏偉的定廣門城樓與石板古道、古牌坊交相輝映,始建於明朝。
距離天龍古鎮1.5公里有個天台山,在一個孤立的山上建有400多年歷史的伍龍寺,那裡的石雕非常精美。寺里還保存著吳三桂的朝服、腰刀等珍貴物件
『柒』 天龍屯堡古鎮的歷代西南大開發
地處祖國大西南的雲貴高原, 山多林莽, 河流縱橫,歷來被統治者視為南蠻之地。據有史可考最早進入這片神奇土地的中原移民是戰國後期的庄踽,漢司馬遷《史記·西南夷列傳》載:始楚威王時(註:楚威王為楚 項襄王之誤),使將軍庄踽將兵循江而上,略巴蜀、黔中以西。庄踽者,故楚莊王苗裔也。踽至滇池,地方三百里,旁平地,肥繞數千里, 以兵威定屬楚。欲歸報,會秦奪楚巴、黔中郡,道路不通, 因不還, 以其眾王滇。變服從其俗以長之」。庄踽的楚軍一直打到滇池,取得了很大的勝利,他欲還報楚君時,楚已為秦所滅,他只好率眾回到雲南, 自立為滇王,不久便易其服而溶入了西南諸民族之中。其次是秦漢時期, 秦始皇一統中原後,為了在西南加強設置郡縣,派常頰修築了著名的古驛「五尺道」。五尺道起自四川宜賓,終至雲南曲靖。西漢時, 漢武帝派唐蒙出使南越, 在南越吃了一種叫「茄醬」的食品,覺得其味甘美, 問產地, 南越人說產自巴蜀,是從夜郎境地運來的。於是唐蒙想到從夜郎出奇兵控制南越的奇想。最終奏請朝廷。帶兵「浮船胖舸江」進入了夜郎境地,兵發南越。漢武帝為了打通印度的商道還派大將郭昌統兵入滇進行對滇的征伐。以上漢人進入西南對西南的開發收效甚微,直至唐宋元時西南仍未得到什麼實際意義的開發,元朝統治者雖使彝族、白族兩個少數民族在雲南進行過屯田,但西南仍是蠻荒一片。各民族部落各自為政, 中央政令很難得到真正的貫徹實施。道路交通狀況也很落後,僅靠幾條坎坷的驛道跟外界溝通,直到明朝洪武年間開始的屯田,習『轟轟 烈烈地展開「西南大開發」的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