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州景點寒山寺介紹
1. 蘇州有什麼好玩的景點推薦除寒山寺和虎丘
目前
蘇州的旅復游景點較多制,如
園林:拙政園、獅子林、虎丘、留園、網師園、滄浪亭等
古鎮:周庄,同里,木瀆等
自然風景:林屋洞,穹窿山,天平山,靈岩山、白馬澗等
主題公園: 摩天輪公園等
小吃 或者熱鬧的地方 可以選擇觀前街 或者 七里山塘 等 。
可以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
2. 寒山寺旁邊有什麼景點
對面風橋景區
3. 蘇州寒山寺旅遊攻略有哪些
去寒山寺必去三個點:鍾樓、夜泊楓橋、寺廟
1、鍾樓,這口鍾的歷史與小日本有關,是由日本大師製造的,一式兩種,在日本還有一口一模一樣的鍾。
2、夜泊楓橋的碑,也是歷史悠久,曾經小日本的將軍們還在此處拍照。
3、寺廟內,供奉了寒山和拾得兩位神仙。
拓展:大雄寶殿前的香火很旺,而周圍的鍾樓,藏經閣等景色又頗有園林的特色,蒼天的銀杏綠茵重重疊疊,在裊裊香火和陣陣鍾聲中見證著時間的流淌。門票20,在門口的遊客中心中購買,若是網上口票,憑借取票簡訊在遊客中心換票後方可進入。
4. 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寒山寺在中國哪裡風景怎麼樣
為著一句“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的詩,從此對這個地方充滿了嚮往,覺得來蘇州遊玩不親身感受下寒山寺的話算是一種遺憾。雖然現在的鍾已經不是詩中的那口鍾了,橋也不是原來的橋。但是詩中的意境一直都在,這就是為什麼幾乎所有人都會背誦這首詩的原因。
不管是園林風格的江南特色,還是佛教文化的傳播之地,寒山詩都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的,歷史的積淀在文化中表現,是來蘇州遊玩不可忽略的景點之一
5. 蘇州寒山寺碑廊的導游詞
各位朋友,寒山寺的碑刻素來聞名,而其中最著名的首推《楓橋夜泊》詩碑了。各位遊客:現在我們就到碑廊去觀賞一下。自古至今,寺中《楓橋夜泊》詩碑到底有幾塊呢?答案是:一詩七碑。
北宋翰林學士殉國公王珪(1019—1085年)書張繼《楓橋夜泊》詩石刻,為張繼詩第一石,可藉此碑早年失傳。為恢復歷史遺跡,弘揚民族文化,在海峽兩岸有關人士的努力下,於1996年用王珪字跡集成的張繼詩第一石又重立於普明塔旁。這要感謝台灣博斯年圖書館,他們無償慷慨惠贈3000餘字的王珪手跡墓誌銘拓片,經蘇州著名書法家費之雄集字,蘇州碑刻博物館雕刻藝術家時忠德重刻,又向世人展示了張繼詩第一石的神采,為了解王珪書體特徵和風格提供了實物。
全詩集字只有28字,但能直接選用的王珪完整原字只有14個,即:月、滿、天、江、火、對、姑、城、外、寒、山、寺、夜、半,其餘的都是通過原字部首組合而成。如:「霜」,用「雨」和「相」結合;部民」以「目」和「民」組合等等。字作為正楷,介於顏、柳書體之間。碑石選用了有一定年代的無字舊青石碑,總高2.5米,寬0.84米,厚0.2米,高1.66米,每字約13厘米見方。詩碑碑拓於1996年9月已被故宮博物院收藏。
第二塊碑是明代文微明所寫,因寺失火,僅存殘碑一塊,剩下不到10字,現展示在碑廊牆內。第三塊碑為清代俞樾所寫,保存完好,現市面上常見的《楓橋夜泊》條幅即是俞樾書碑的拓本。該碑陳列在碑廊內。第四塊碑是與唐代的張繼同姓同名的河北滄州人張繼於1947年12月14日書寫的。張繼寫好此碑,想不到第二天便碎然逝世,這幅墨跡也就成了名副其實的絕筆了。這塊詩碑保存較好,現陳列在普明塔院內,詩的原件保存在台灣中國國民黨中央史館。
第五塊碑我們在寒山別院松茂亭內,已先睹為快了,就是李大釗書寫的那塊。
第六塊碑是當代書畫大家劉海粟的作品。1981年冬,時年86歲高齡的畫家把自己關在房內約5個小時,用整個身心完成了一件力作——行草《楓橋夜泊》。劉老完成這件作品後病倒了多天,但他對這幅作品非常滿意,認為不亞於俞樾所書。根據劉老生前願望,這塊碑於1994年鐫刻完成後置於寒山寺碑廊內。
第七塊碑是1998年新豎在「楓橋詩碑廊」內的由革命前輩陳雲所書,原件是他82歲時贈給評彈名家劉韻若的。
碑廊內與俞樾手書碑相對而立的是康有為1920年在寒山寺題的詩:「鍾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風;勿使豐干又饒舌,化人再到不空空。」康有為曾慷慨於古鍾流失到日本,他風趣地說:也怪豐乾和尚多嘴多舌,向浙江台州太守閣邱點破了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菩薩化身的天機。若不是泄露天機,再有轉世者到來,寺內就不會空空地連古鍾也保不住了。
6. 蘇州寺廟介紹
寒山寺(Hanshan Temple)
過楓橋古鎮的石板路小巷,或是站在楓橋橋頭,抬眼即可見碧瓦黃牆的寒山寺坐落在綠樹叢中,院內青松翠柏,曲徑通幽。唐朝詩人張繼途經寒山寺,寫有《楓橋夜泊》詩:「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鍾聲到客船。」詩韻鍾聲千載流傳,寒山古剎因此名揚天下。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閶門外5公里外的楓橋鎮,建於六朝時期的梁代天監年間(公元502-519年),距今已有1400多年。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代貞觀年間,傳說當時的名僧寒山和拾得曾由天台山來此住持,改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古跡甚多,有張繼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寺內主要建築有大雄寶殿、廡殿(偏殿)、藏經樓、碑廊、鍾樓、楓江樓等。
寺內景觀
寒山寺正殿,面寬五間,進深四間,高12.5米。單檐歇山頂,飛甍崇脊,據角舒展。露台中央設有爐台銅鼎,鼎的正面鑄著「一本正經」,背面有「百煉成鋼」字樣。這里包含著一個宗教傳說:有一次中 國的僧人和道士起了紛爭,較量看誰的經典耐得住火燒。佛徒將《金剛經》放入銅鼎火中,經書安然無損。為了頌贊這段往事,就在鼎上刻此八字以資紀念。
殿宇門桅上高懸「大雄寶殿」匾額,殿內庭柱上懸掛著趙朴初居士撰書的楹聯:「千餘年佛土庄嚴,姑蘇城外寒山寺;百八杵人心警悟,閻浮夜半海潮音。」高大的須彌座用漢白玉雕琢砌築,晶瑩潔白。座上安奉釋迎牟尼佛金身佛像,慈眉善目,神態安詳。兩側靠牆供奉著明代成化年間鑄造的十八尊精鐵鎏金羅漢像,乃由佛教聖地五台山移置於此。
佛像背後與別處寺廟不同,供奉著唐代寒山、拾得的石刻畫像,而不是海島觀音。畫像出自清代揚州八怪之一羅聘之手,用筆大膽粗獷、線條流暢。圖中寒山右手指地,談笑風生;拾得袒胸露腹,歡愉靜聽。兩人都是被頭散發,憨態可掏。
寒山寺里比較有特色的是寒拾殿。此殿位於藏經樓內,樓的屋脊上雕飾著《西遊記》人物故事,是唐僧師徒自西天取得真經而歸的形象,主題與藏經樓的含義十分貼切。寒山、拾得二人的塑像就立於殿中。寒山執一荷枝,拾得捧一凈瓶,披衣袒胸,作嬉笑逗樂狀,顯得喜慶活潑。相傳寒山、拾得是文殊、普賢兩位菩薩轉世,後來又被皇帝敕封為和合二仙,是樣和吉慶的象徵。寒山與拾得皆喜吟詩唱偈,寒山有《寒山子詩集》存世,詩風樸素自然,通俗易懂,有「家有寒山詩,勝汝看經卷」之說,後人又收輯拾得的詩附於其後。寒、拾塑像背後嵌有千手觀音畫像石刻,上有清代乾隆年間蘇州狀元石韞玉的篆書「現千手眼」。殿內左右壁嵌有南宋書法家張即之所書《金剛般若波羅密經》,共二十七石。這部《金剛經》是他為追薦亡父而書,蒼勁古拙,透出英武剛烈之氣。後面還有董其昌、畢懋康、林則徐、俞樾等人的題跋共十一石,神采紛呈,各有千秋。
在藏經樓南側,有一座六角形重檐亭閣,這就是以「夜半鍾聲」名聞退還的鍾樓。關於「夜半鍾」的說法,歷史上曾經聚訟紛壇。北宋歐陽修認為唐人張繼此詩雖佳,但三更時分不是撞鍾的時候。南宋的范成大在《吳郡志》中綜合了王直方、葉夢得等人的論辯,考證說吳中地區的僧寺,確有半夜鳴鍾的習俗,謂之「定夜鍾」。如白居易詩:「新秋松影下,半夜鍾聲後。」於鵠詩:「定知別後宮中伴,應聽緱山半夜鍾。」溫庭筠詩:「悠然旅思頻回首,無復松窗半夜鍾。」都是唐代詩人在各地聽到的半夜鍾聲。自此,這場爭論才逐漸平息。
現今寒山寺里的古鍾已非張繼詩中所提及的那口唐鍾了。甚至明代嘉靖年間補鑄的大鍾也已不知下落。一說當時「遇倭變」,銷熔改鑄成大炮;一說已流人日本,如康有為詩雲:「鍾聲已渡海雲東,冷盡寒山古寺楓。」為此日本國內還曾大力搜尋,但徒勞無功,遂留下千古之謎。如今的大鍾為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江蘇巡撫陳葵龍督造。巨鍾有一人多高,外圍需三人合抱,重達兩噸。鍾聲宏亮悠揚,餘音轟條。
僧人撞鍾之所以要敲108下,主要有兩種含義。一是說每年有12個月、24節氣、72候(五天為一候),相加正好是108,敲鍾l08下,表示一年的終結,有除舊迎新的意思。二是依照佛教傳說,凡人在一年中有一百零八種煩惱,鍾響108次,人的所有煩惱便可消除。每年除夕之夜,中外遊人雲集寒山寺,聆聽鍾樓中發出的一百零八響鍾聲,在悠揚的鍾聲中辭舊迎新,祈禱平安。
相關傳說
寒山寺名稱的由來
相傳唐太宗貞觀年間(公元627-648年),有兩個年輕人,一名寒山,一名拾得,他們從小就是一對非常要求的朋友。寒山長大以後父母為他與家住青山灣的一位姑娘訂了親。然而,姑娘卻早已與拾得互生愛意。
一個偶然的機會,寒山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心裡頓時像打翻了五味瓶,酸、苦、辣、咸、澀,唯獨沒有一絲甜味。他左右為難,怎麼辦呢?經過幾天幾夜痛苦思考,寒山終於想通了,他決定成全拾得的婚事,自己則毅然離開家鄉,獨自去蘇州出家修行了。
十天半月過去了,拾得沒有看見過寒山,感到十分奇怪,因為這是從來沒發生過的。一天,他忍不住心頭的思念,便信步來到寒山的家中,只見門上插有一封留給他的書信,拆開一看,原來是寒山勸他及早與姑娘結婚成家,並衷心祝福他倆美滿幸福。拾得這才恍然大悟,知道了寒山出走的原委,心中很難受。他懂得「朋友之妻不可欺」的道理,所以深感對不起寒山,他思前想後,也決定離開姑娘,動身前往蘇州尋覓寒山,皈依佛門。時值夏天,在前往蘇州的途中,拾得看到路旁池塘里盛開著一片紅艷艷的美麗絕頂的荷花,便一掃多日來心中的煩悶,頓覺心曠神怡,就順手採摘了一支帶在身邊,以圖吉利。
經過千山萬水,長途跋涉,拾得終於在蘇州城外找到了他日思夜想的好朋友寒山,而手中的那支荷花依然那樣鮮艷芬芳,光彩奪目。寒山見拾得到來,心裡高興極了,急忙用雙手捧著盛有毒齋的篦盒,迎接拾得,倆人會心地相視而笑。現在寒山寺存有一方碑石,上刻「和合二仙」圖案,據說就是這兩位好朋友久別重逢時的情景。過去蘇州民俗中婚嫁用的人物圖畫掛軸,以及江南許多地方春節時貼在大門上的門神,內容都是兩個人,一個手捧竹篦盒,一個手持荷花,相互笑容可掬,一副逗人喜愛的模樣,也稱「和合二仙」。據說也源於這個美好的傳說。
民間還傳說,「和合二仙」為了點化迷惘的世人,才化身寒山、搭得來到人間的,甚至寺名也由於「和合」在此喜相逢並成為住持,而由「妙利普明塔院」更改成「寒山寺」。由於「和合」思想深得人心,加上張繼詩句「姑蘇城外寒山寺」的廣為流傳,所以盡管後來在宋朝時,曾將寺名重新改為「普明禪院」,但人們仍習慣地稱它為「寒山寺」。從元末至清末,寒山寺曾五次慘遭次劫,但事後總能復建,足見寒山寺在歷代人們心中的地位。而且直到現在,寒山寺供奉的佛像仍是寒山、拾得,可見由他倆首倡的「和合」思想已在為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傳說拾得後來還遠渡重洋,來到「一衣帶水」的東鄰日本傳道,在日本建立了「拾得寺」。看來「和合二仙」早就告誡過:中日兩佃人民應該既「和」又「合」,而不應兵刃相見。正因為如此,所以日本友人也特別喜愛中國的寒山寺。是呀,和平、合作、友誼、發展,是當今世界的主旋律、最強音!
旅遊指南
氣候
蘇州四季皆宜旅遊,尤以4-10月最佳。在此期間,你既可欣賞到桃紅柳綠的自然風光,又可品嘗鮮桃、碧螺春、糖藕等時令特產。
游蘇州園林,或是探訪周庄、同里等水鄉古鎮,最好避開雙休日和節假日。只有在人少的時候,才能體味出她獨特的韻味。
蘇州的景點大都很早關門,特別很值得一游是姑蘇城外的寒山寺,17:30就關門了,節假日也不例外,這一點如果是自助游就要特別注意時間的安排。
住宿
建議入住中山大廈附近,位於鬧市區人民路,毗鄰步行街-觀前街,距拙政園、獅子林、北寺塔很近。
交通
乘游3線、3、6、9、17、21、31、301路車楓橋站下。
美食
飲食:遊人可在寒山寺中品味佛門素饌。
7. 蘇州寒山寺有什麼好玩的
寒山寺在蘇州城西5公里外的楓橋鎮,始 建於梁,原名「妙利普明塔院」。據專傳,因唐代高僧寒山曾屬在寺內住持, 故名寒山寺。1000多年內寒山寺先後5次遭到火毀(一說是7次),最後 一次重建是清代光緒年間。歷史上寒山寺曾是我國十大名寺之一。寺內 古跡甚多,有張繼《楓橋夜泊》詩的石刻碑文,寒山、拾得的石刻像, 文徵明、唐寅所書碑文殘片等。寒山寺最著名的是那口鍾,據說原來那 口鍾已流落到日本,但不知下落,現在的鍾是1906年日本人士募鑄的。 很多日本人士對寒山寺很熟悉,能背誦《楓橋夜泊》詩。寒山寺每年都 要接待成千上萬的日本旅遊者。其中許多日本遊客專門到寒山寺去度過 除夕之夜,聆聽寒山寺的鍾聲,他們認為,在辭舊迎新之際,聽到寒山 寺的鍾聲,能消災禍。聽完鍾聲,再吃碗面條,新的一年就萬事如意了。 當然,他們更希望能到鍾樓上新自撞一下鍾,因為這樣就更能夠得到上 蒼的保佑。
8. 蘇州寒山寺怎樣
個人建議,到門口看看就可以了,裡面確實沒啥, 進去不撞鍾就不要進了,現在撞一下也要好幾十. 寒山寺-景點介紹 寒山寺始建於公元502年的梁天監年間。
9. 蘇州虎丘、寒山寺、拙政園這三個景點從近到遠怎麼排
那要看參考點在哪裡
如果以市中心為參考點,那就是拙政園最近,其次寒山寺,最遠就是虎丘了
10. 蘇州一日游,虎丘,留園,寒山寺三個景點路線制定
火車站下來先乘游抄1(游2也行)到虎襲丘,然後是游1到留園,出來後向西走到路口左轉過橋再右轉到楓橋路乘406路到何山橋下,再走過去500米左右就到了。從寒山寺出來回火車站的車就很多了,44路、324路、40路、游3路都可以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