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香山公園景點英文介紹

香山公園景點英文介紹

發布時間: 2021-01-03 03:47:03

『壹』 求香山公園內所有景點的名稱!

香山公園又叫靜宜園,位於北京海淀區西郊,距市區20公里,全園面積160公頃。因山中有巨石形如香爐而得名,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園。1186年,金代皇帝在這里修建了大永安寺,又稱甘露寺。寺旁建行宮,經歷代擴建,到乾隆十年(1745)定名為靜宜園。1860年和1900年慘遭搶劫和焚毀,1949年後陸續修復了大部分名勝。主要景點有鬼見愁、玉華山莊、雙清別墅等。

鬼見愁是香山的主峰,又叫香爐峰,海拔557米,因山勢陡峭,攀登不易而稱鬼見愁。如今可坐纜車登頂,只需18分鍾,也可徒步登頂。站在主峰放眼四望,石景山、頤和園、玉泉山歷歷在目,天氣晴朗時,還能清楚地看到北京城。

玉華山莊位於山脈中部,是庭院型風景點,院內古樹參天,榕樹成行,泉流淙淙,亭台層層,是幽雅宜人的好去處。

雙清別墅是風景優美、淡雅幽靜的小型庭院。1949年3月--11月,中共中央由河北平山縣西柏坡村遷至這里,毛澤東就曾在此工作和生活,現陳列有部分圖片、文物。

香山紅葉最為著名,每到秋天,漫山遍野的黃櫨樹葉紅得象火焰一樣。這些黃櫨樹是清代乾隆年間栽植的,200年來,逐漸形成擁有94000株的黃櫨樹林區。每年10月中旬到11月上旬是觀賞紅葉的最好季節,紅葉延續時間通常為1個月左右。半山亭、玉華山莊和閬風亭都是看紅葉的好地方。

香山還有眼鏡湖、見心齋、昭廟、半山亭、香山寺、弘光寺、森玉笏等景點。遊客可走「公園東門>>>拙政殿>>>靜翠湖>>>雙清別墅>>>香山寺>>>多景亭>>>森玉笏>>>平台>>>香爐峰(鬼見愁)>>>平台>>>西山晴雪>>>玉華山莊>>>見心齋>>>召廟>>>眼睛湖>>>公園北門」這條線;也可從東門進入,先到香山寺,接著到玉華山莊,經過「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到達最高峰鬼見愁,然後從這里乘纜車下山。

『貳』 香山公園有哪些景點

香山公園景點有來:孫中山源紀念堂、香山寺、琉璃塔、雙清別墅、香山飯店、翠微亭、東宮門、勤政殿、知松園、昭廟等景點。

孫中山紀念堂坐落在香山碧雲寺內,自1977年10月1日正式對遊人開放以來,成千上萬的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前來瞻仰參觀,是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紀念堂內正中安放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暨全國各地中山學校敬獻的孫中山漢白玉全身塑像,左右牆壁上鑲嵌著用漢白玉雕刻的孫中山所寫的《致蘇聯遺書》。

雙清別墅地處香山南麓的半山腰處,「雙清」二字是清代乾隆皇帝根據院內兩股清泉而命名。1920年,教育家熊希齡先生在香山創建「慈幼院」,將此處辟為私人宅邸,更名為雙清別墅。雙清別墅展覽共分「毛澤東在雙清」和「毛澤東在雙清活動陳列」兩大部分。

『叄』 香山公園有哪些景點

景點介紹
香山公園位於北京西郊,是一座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公園內林木繁茂,還專有很多古跡屬藏在林中,是北京的觀賞勝地和天然氧吧。每年秋季的「香山紅葉紅滿天」是景區的亮點,在國內幾乎家喻戶曉。
賞秋好去處
香山紅葉馳名中外,是感受北京金秋的絕好去處。每年的金秋時節,漫山遍野的黃櫨經過嚴霜的洗禮後,變得艷紅似火,把整個香山染成一片火紅。其中森玉笏、玉華岫和閬風亭都是看紅葉的絕好之處。而深秋的雪後,連綿的青山銀裝素裹,一片潔白中點綴著片片紅霞,這正是舊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
欣賞文物古跡
香山公園創建距今已有近900年的歷史。早在元、明、清時,皇家就在香山營建離宮別院,每逢夏秋時節,皇帝都要到此狩獵納涼。公園內文物古跡眾多,亭台樓閣散布於山林之間。集明清兩代建築風格的寺院「碧雲寺」;國內僅存的木質貼金「五百羅漢」;迎接六世班禪的行宮「宗鏡大昭之廟」和頗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見心齋」,都是除紅葉外亦不可錯過的賞玩勝地。
此外,香山寺東南坡的雙清別墅也是不可錯過的遊玩之地。

『肆』 香山公園有哪些景點

1、香山寺:

香山寺遺址即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所建之大永安寺,原為金代行宮。據記載原有五層大殿,前有石坊、山門、鍾鼓樓、城垣、紅牆碧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

2、雙清別墅:

香山寺東南半山坡上,有一處別致清靜的庭院,即雙清。院內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樂濠,一股流向靜翠湖,此即"雙清"二字之緣由。院內池旁有八角亭及參天銀杏樹。 1917年河北省大水,督辦熊希齡辦香山慈幼局,在此建別墅,始稱雙清別墅。

3、香爐峰:

至高點海拔557米,香山公園最高處,因其地勢陡峭,登攀困難而俗稱「鬼見愁」。香山公園先後在頂峰建起三個有特色的亭子。「重陽閣」意在九九重陽登之可望京城。

「踏雲亭」因秋雨後,春雨前縷縷雲絲穿行亭內外,猶如踏雲一般而得名,「紫煙亭」因晨夕之際的薄霧淡淡如紫色雲靄,時隱時現,頗有日照香爐生紫煙的味道而得名。站在白玉觀景台上,遠處昆明湖宛如一盆清水,各式建築星羅棋布,使遊人對北京城有全新的認識。

4、昭廟:

從玉華山莊往北,經芙蓉館即到昭廟。這是一座大型藏式喇嘛廟。乾隆四十五年(1780)為接待西藏班禪來京而建。該廟的醒目建築即琉璃塔,高30米,塔頂有黃色琉璃寶瓶和八條垂檐脊。檐間系有銅鈴56個,聞風而響。下面是八角須彌座及白玉石欄。石欄下是八面張開的瓦蓋,再下面是八面石砌塔基,每面刻佛像一尊。

5、見心齋:

昭廟往北可見一道圍牆,牆內即見心齋。位於公園內北門內西側,這里是惟一的一處保存較好的古跡。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清嘉慶元年(1796)重修。小院內建築布局極富江南情趣的園林庭院。傳說是皇帝鑒證大臣是否對他忠心的地方,故名見心齋。

院內半圓形水池三面環以圍廊彩畫,正殿見心齋上掛"見心齋"匾額,正對知魚亭,齋後為正凝堂五間,院內東側為半圓形水池。池內有紅鯽錦鯉暢游。

6、碧雲寺:

西山風景區中最精美的一座古剎。這座寺院創建於元代至順二年(133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稱碧雲庵。明代正德年間(1514年),太監於經在寺後山上修建了生壙改名為碧雲寺。

『伍』 北京香山春天景點作文

香山又叫靜宜園,位於北京海淀區西郊,距市區20公里,全園面積160公頃。因山中有巨石形如香爐而得名,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園。香山可謂是國內賞楓的鼻祖,其紅葉馳名中外,是我國四大賞楓勝地之一。下面是小編整理的描寫香山景色作文,歡迎來參考!

篇一:香山紅葉
你們知道嗎?香山是北京著名的森林公園,到了秋季,紅楓葉一簇簇、一簇簇的披在樹上,全景看來就像是火焰山,告訴你香山紅楓葉可是北京最有名的風景之一呢!

我站在高高的山崗,看見的並不是一片單純的紅色,而是一片壯觀的「紅海」,當你站在楓樹下,像手掌似的火紅的楓葉,雪花般的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這些美麗的「雪花」使人目不暇接,我迫不及待的伸手去撿那些可愛的楓葉……

如果這時你去香山玩,我想楓樹媽媽一定會熱情好客,將用楓葉織成的舞裙獻給你。

這就是我眼中瑰麗的香山!

篇二:香山紅葉紅滿天
今年11月上旬,我隨家人來到了北京香山,遊玩觀賞楓葉。

在香山大門口,一個五顏六色的花池把噴泉捧在中間,噴泉會噴出不同的圖案,在各式各樣的噴泉下座落著五個福娃――貝貝、晶晶、歡歡、迎迎、妮妮。進入大門,中央有一座小橋,下邊是一個池塘,池塘里有魚,還有落下的楓葉。在橋的兩邊有兩棵楓樹。左邊的那棵是黃色的,右邊的的那棵可真是愛美啊!頭發竟是三種顏色,頭頂是金黃色的,中上方是紅色的,下方則是綠色的,美麗極了。欣賞完後,我們便開始向上走,才走三四步,就在眼前呈現了一個楚楚動人的「外國人」――楓樹,它的頭發是金黃金黃的,漂亮極了。在山下就有了這么好看的楓樹,那山上呢?我們迫不急待地向 ......

『陸』 香山景點有那些

東宮門:香山公園之正門,坐西朝東,兩側有銅獅。乾隆所題"靜宜園"赤金大字匾額懸在門檐上。現在此門是改造後的大門,原靜宜園大門是城關式建築,門口有牌坊三座。

香山寺:香山寺遺址即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所建之大永安寺,原為金代行宮。據記載原有五層大殿,前有石坊、山門、鍾鼓樓、城垣、紅牆碧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經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二次浩劫之後,只剩下正殿前的石屏。石碑和石台階等為數不多的幾件不怕火燹的石頭製品了。石屏本身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正面中間是《金剛經》,左為《心經》,右為《觀音經》,背面是燃燈、觀音、普賢像。山門內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的石碑,內容是乾隆書的《娑羅樹歌》。山門外有幾處著名古跡: 聽法松:寺門兩側,有二株遒勁挺拔,枝葉繁茂的古松,狀如聽法,故名。 金雞叫:在聽法松下甬路中心的方磚上跺幾腳,可聽到錚錚之聲,猶如金雞啼鳴。 知樂濠:山門前石橋下有方池,上有漢白玉雕欄,池南側有龍頭,泉水流出,名知樂濠。 來青軒:該軒建在依崖疊石之上,登軒四望,青翠萬狀,故名來青。明萬曆二十八年(1596),萬曆皇帝祭陵歸來,見此軒之匾額後,嫌小,遂書徑尺"來青軒"三個大字。寺內還有護駕松、丹井等古跡。

雙清別墅:香山寺東南半山坡上,有一處別致清靜的庭院,即雙清。院內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樂濠,一股流向靜翠湖,此即"雙清"二字之緣由。院內池旁有八角亭及參天銀杏樹。 1917年河北省大水,督辦熊希齡辦香山慈幼局,在此建別墅,始稱雙清別墅。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隨黨中央由河北平山縣西柏坡來平,住在此處,直到11月份才遷居中南海。在此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即吟成於此處的八角亭內。 從雙清向西北,過香山寺到半山亭。再向上可到白松亭,過絢秋林(紅葉區)和雨香館和閬風亭。

香山公園
香爐峰:至高點海拔557米,香山公園最高處,因其地勢陡峭,登攀困難而俗稱「鬼見愁」。香山公園先後在頂峰建起三個有特色的亭子。「重陽閣」意在九九重陽登之可望京城。「踏雲亭」因秋雨後,春雨前縷縷雲絲穿行亭內外,猶如踏雲一般而得名,「紫煙亭」因晨夕之際的薄霧淡淡如紫色雲靄,時隱時現,頗有日照香爐生紫煙的味道而得名。站在白玉觀景台上,遠處昆明湖宛如一盆清水,各式建築星羅棋布,使遊人對北京城有全新的認識。

西山晴雪碑:從平台北望即可見到石碑一座,上書"西山晴雪",乾隆十六年(1751)立。為燕京八景之一。
玉華山莊:從"西山晴雪"往下走,過玉華四院、三院,即到山區中心地帶的玉華山莊。此處是明代玉華寺,後改建為山莊。是觀賞紅葉的好地方。

昭廟:從玉華山莊往北,經芙蓉館即到昭廟。這是一座大型藏式喇嘛廟。乾隆四十五年(1780)為接待西藏班禪來京而建。該廟的醒目建築即琉璃塔,高30米,塔頂有黃色琉璃寶瓶和八條垂檐脊。檐間系有銅鈴56個,聞風而響。下面是八角須彌座及白玉石欄。石欄下是八面張開的瓦蓋,再下面是八面石砌塔基,每面刻佛像一尊。

見心齋:昭廟往北可見一道圍牆,牆內即見心齋。位於公園內北門內西側,這里是惟一的一處保存較好的古跡。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清嘉慶元年(1796)重修。小院內建築布局極富江南情趣的園林庭院。傳說是皇帝鑒證大臣是否對他忠心的地方,故名見心齋。院內半圓形水池三面環以圍廊彩畫,正殿見心齋上掛"見心齋"匾額,正對知魚亭,齋後為正凝堂五間,院內東側為半圓形水池。池內有紅鯽錦鯉暢游。

眼鏡湖:見心齋下,有兩個小湖像兩個眼鏡片,兩湖之間的小石橋頗似鏡架,故名眼鏡湖。

香山飯店:香山飯店原是康熙皇帝避暑行宮故址。這座香山飯店是世界著名建築師美籍華人貝聿銘主持設計的。主要建築有四合院「溢香廳」、蘇州式庭院「煙霞浩渺」,1400平方米的人工湖,湖面上建有「飛雲石」。整個建築綜合了我國南北建築風格,是中國傳統和現代手法結合為一體的作品,給人以舒適寧靜之感。

碧雲寺:西山風景區中最精美的一座古剎。這座寺院創建於元代至順二年(1331年),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了。當時稱碧雲庵。明代正德年間(1514年),太監於經在寺後山上修建了生壙改名為碧雲寺。明天啟年間,魏忠賢大加擴修碧雲寺。清康熙四十年江南巡視張瑗得知碧雲寺是逆臣魏忠賢之生壙而鏟平。清乾隆十三年(1748年)大加擴建,在寺後建起了一座印度式的金剛寶座塔,在寺右部仿杭州凈慈寺羅漢堂修建了碧雲寺羅漢堂,形成軸線對稱的格局,奠定了碧雲寺今日規模。碧雲寺依山勢而建,它的建築逐層升起,六進院落自成格局。寺院既保留了明代佛寺的禪宗特點,又吸收和發展了佛教迷宗的建築風格。山門上有蘭地金字匾一面,上用漢、蒙、滿、藏四種文字書寫「碧雲寺」,為乾隆手書。寺門兩旁石獅峙立,雕琢精細,是明代留下的較好的石獅之一。十年文化大革命時期碧雲寺也遭不幸,大部分塑像毀於一旦。後來對這座古剎進行修整。
玉華岫:玉華岫景區,地處公園的中心。清乾隆十年(1745)在玉華寺的基礎上續建,列為二十八景之一,稱為玉華岫,後被八國聯軍焚燒。99年香山公園恢復玉華岫,新建的玉華岫景區由玉華寺山門、天王殿、玉華岫、邀月謝、綺望亭、溢芳軒游廊等建築組成,是一處古色古香的園中之園。現院內部分殿堂恢復了清代原貌,開辦了陳設展覽,身臨其境,景色幽雅,是遊客休息品茶,觀賞紅葉的最佳處之一。

孫中山紀念堂
孫中山紀念堂:孫中山紀念堂座落在香山碧雲寺內,自1977年10月1日正式對遊人開放以來,成千上萬的社會各界人士紛紛前來瞻仰參觀,是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基地。紀念堂內正中安放著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暨全國各地中山學校敬獻的中山先生漢白玉全身塑像,左右牆壁上鑲嵌著用漢白玉雕刻的孫中山先生所寫的《致蘇聯遺書》,正廳西北隅陳列著1925年3月30日蘇聯人民送來的玻璃蓋鋼棺,堂內還陳列著孫中山先生的遺墨、遺著。
正廳兩側的中山先生紀念堂展覽室集中反映了孫中山先生革命的一生,為人們更好地了解中山先生的生平、生活暨革命業績提供了珍貴、豐富的教材。第一展室內容分為六個部分:求學立志、致力革命、推翻帝制、創建民國、討袁護法、偉大轉折。概括了中山先生為了追求真理,振興中華,經過艱苦卓絕的斗爭,推翻了大清王朝,結束了封建帝制,開創了中國乃至亞洲民主共和的新紀元,將中國革命推向了一個新的階段。第二展室分五個部分:抱病北上、病逝北京、暫厝香山、移靈南下、緬懷偉人。介紹了中山先生為了國家的和平統一,毅然抱病北上,直至生命的最後一息。
翠微亭:翠微亭位於靜翠湖南側,為靜宜園二十八景之一。始建於1745年,因其地處古樹、綠蔭、溝壑、山岩之間,又與來青軒、蟾蜍峰、清音亭等名勝毗鄰,故有「翠微」之稱。此處古木森列,可收四時之勝,特別以「入夏千章綠蔭,禽聲上下」為最,是休閑、納涼的絕好地方。
平台:位於西山睛雪的東南約100米,索道中站以南約450米處。該處地勢開闊,平坦,約2050平方米,處於登山南路、中路、北路的交匯處,是徒步旅遊的必經之地。在平台小憩,南可視紅葉林區10萬黃櫨的壯觀景象,西可視香爐峰的威峨身姿,北可視索道游覽者的閑情逸致,東視可感受登山勝利在望的喜悅。平台上有簡易的健身設施,有蔽蔭的古松。這里空氣格外清新,涼風息息,使登山者不自覺地融入大自然中,令無數遊客留連忘返……

勤政殿

勤政殿:勤政殿為二十八景之首,位於公園東宮門內,它是乾隆皇帝來園駐蹕臨時處理政務,接見王公大臣之所,取意勤政務本、勤於思政。勤政殿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其景區由正殿、南北配殿、朝房、假山、月河、牌樓等組成。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2002年7月香山勤政殿復建工程動工至 2003年7月竣工並正式對遊人開放。 勤政殿是香山具有皇家園林特色的標志性建築,是建國以來復建等級最高、單體建築最大的一組宮殿型建築。主要項目有正殿、南北配殿及牌樓修復及景區內山石道路整理,建築面積1000多平方米,景區佔地面積8000平方米。勤政殿是一組單檐歇山式建築,正殿內、外檐是金龍和璽彩畫,正殿布展依據「靜宜園勤政殿陳設檔案」,參照清康乾盛世皇家宮殿恢復。南配殿舉辦香山(靜宜園)歷史展,配有香山(靜宜園)沙盤圖(比例尺為1:600),北配殿開辟為香山公園遊客中心。

『柒』 香山有什麼景點

北京香山主要景觀】
重陽閣
香爐峰頂的一組建築,意在九九重陽登高矚望京城。建於1983年4月,分為上、下兩層。
孫中山紀念堂
這座殿堂原為普明妙覺殿。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先生在北京逝世,他的靈柩曾停放在碧雲寺最高處的金剛寶座塔內,四年之後,中山先生的靈柩前往南京紫金山時,曾在此殿設靈堂,舉行了隆重的公祭和哀悼,之後,這里辟為「孫中山紀念堂」,供人們瞻仰。懸掛在門楣上的匾額是由宋慶齡親筆所書的「孫中山紀念堂」六個大字。
知松園
位於南北主要游覽幹道西側。佔地2公頃,是1987年新闢建的景區。景區內一、二級古松柏100餘株。在景區之東立寬1.5米,長2.5米,高5.5米巨石一塊,正面書直徑為0.8米的「知松園」三字,石背錄陳毅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節,待到雪化時」。知松取意於《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景區內有古松同琉璃塔形成借景,命名為「瓊松塔影」。
瓔珞岩
位於靜翠湖南面。始建於明代,是一處人工疊成的石山,有泉水流下,俗稱"小瀑布",淙淙水聲,悅耳動聽,上邊建有小亭匾書"清音",再後敞廳匾書康熙題名"綠筠深處"。《日下舊聞考》稱這里:"亭之勝以耳受,岩之勝以目謀,澡濯神明,斯為最矣"。
眼鏡湖
為中華民國時建。由兩水池構成,形如眼鏡,故名。湖北側依山疊石砌成石洞,引卓錫之水形成水簾洞景區。湖東南有"佳日亭"一座,建於1992年,為十字重檐,蘇式彩畫。
東門:也稱東宮門,是香山公園的正門。原東宮門的歷史遺跡已經不復存在,現在所見的是新翻修的大門,清代乾隆皇帝所題的匾額「靜宜園」懸掛於門楣之上。
香山飯店:現代化設施齊全的高級旅遊飯店,由世界著名建築設計家、華裔美國人貝聿銘設計,其建築特色是積中國北方的四合院和南方的蘇州式庭院於一體,格局典雅。
香山假日商務會所:北京香山假日商務會所地處北京香山公園,北京植物園兩園
之間,三面群山環抱。館內環境清幽雅逸,百年老樹華葉紛披,
灰牆瓦黛古色古香。
香山寺:該寺遺址即金大定二十六年(1186)所建之大永安寺,原為金代行宮。據記載原有五層大殿,前有石坊、山門、鍾鼓樓、城垣、紅牆碧瓦掩映在蒼松翠柏之中,為香山二十八景之一。經英法聯軍和八國聯軍二次浩劫之後,只剩下正殿前的石屏。石碑和石台階等為數不多的幾件不怕火燹的石頭製品了。石屏本身有較高的藝術價值,正面中間是《金剛經》,左為《心經》,右為《觀音經》,背面是燃燈、觀音、普賢像。山門內有漢、滿、蒙、藏四種文字的石碑,內容是乾隆書的《娑羅樹歌》。娑羅樹,被視為佛門聖樹, 是一種具有特殊意義的植物,喬木,葉如手掌,為掌狀復葉,多為七瓣,每年五六月間開花,花為寶塔狀圓錐花序。據佛經記載,佛教創始人釋迦牟尼涅磐於娑羅樹下,乾隆皇帝親自撰寫「娑羅樹歌」,也蘊藏深意。
山門外有幾處著名古跡:聽法松:寺門兩側,有二株遒勁挺拔,枝葉繁茂的古松,狀如聽法,故名。金雞叫:在聽法松下甬路中心的方磚上跺幾腳,可聽到錚錚之聲,猶如金雞啼鳴。知樂濠:山門前石橋下有方池,上有漢白玉雕欄,池南側有龍頭,泉水流出,名知樂濠。來青軒:該軒建在依崖疊石之上,登軒四望,青翠萬狀,故名來青。明萬曆二十八年(1596),萬曆皇帝祭陵歸來,見此軒之匾額後,嫌小,遂書徑尺'來青軒'三個大字。寺內還有護駕松、丹井等古跡。
夢感泉:相傳金章宗宿香山行宮,夢見泉水湧出,天明命人掘地,果得一泉,取名夢感泉。後來寺僧想將泉擴大,結果反而枯竭。
雙清別墅:香山寺東南半山坡上,有一處別致清靜的庭院,即雙清。院內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樂濠,一股流向靜翠湖,此即"雙清"二字之緣由。院內池旁有八角亭及參天銀杏樹。 1917年河北省大水,督辦熊希齡辦香山慈幼局,在此建別墅,始稱雙清別墅。 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隨黨中央由河北平山縣西柏坡來平,住在此處,直到11月份才遷居中南海。在此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
鍾山風雨起蒼黃,百萬雄師過大江。
虎踞龍盤今勝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間正道是滄桑。
即吟成於此處的八角亭內。 從雙清向西北,過香山寺到半山亭。再向上可到白松亭,過絢秋林(紅葉區)和雨香館和閬風亭。
閬風亭:路旁一亭,亭旁一塊劍石,上刻'閬風'二字。站在亭上眺望西山,令人心曠神怡。
森玉笏:從閬風亭向西直上,可見一巨大的懸崖峭壁。乾隆皇帝看它像朝臣手中的笏版,故賜此名。森玉笏三個大字刻在石壁上。附近有許多頌揚的題字和詩句。
朝陽洞:森玉笏西北有一洞,名朝陽洞。乾隆皇帝來此洞曾即興賦詩。現仍能見到石刻。
西山晴雪碑:從平台北望即可見到石碑一座,上書'西山晴雪',乾隆十六年(1751)立。為燕京八景之一。相傳金明昌時,初名「西山積雪」。元時改為「西山晴雪」。明時又改稱「西山霽雪」。清乾隆時又恢復使用了元時名稱。景碑現仍立於香山公園內半山亭北、朝陽洞山道右側。 西山風景優美,唐、宋以來已成為寺院薈萃之地,金代有名的西山八院,就是在金代開辟的園林。「西山積雪」就是當時西山雪後著名景觀。據史載,早在八百多 年前,金世宗就曾在香山一帶建造大永安寺,還興建行宮。後來他的嫡孫,直接繼承他的皇位的章宗完顏璟,又在此地相繼構築了祭星台、會景樓等建築,說這里是 章宗定西山積雪的景點,似屬無可非議。可以想像,每當雪後初晴,從這里憑高臨遠,但見山巒玉列,峰嶺瓊聯,旭日照輝,一派紅裝素裹,倍極壯麗,應該說, 「晴雪」要比「積雪」更富有詩情畫意。
元代著名書法家鮮於樞之子鮮於必仁曾有燕京八景詩,其中《西山晴雪》中描寫道:「玉嵯峨、高聳神京,峭壁排銀,疊石飛瓊。地展雄藩,天開圖畫,戶列圍屏。分曙色流雲有影,凍晴光老樹無聲。醉眼空驚,樵子歸來,蓑笠青青」。
明代, 琉璃塔西山晴雪又改為西山霽雪。明永樂初為翰林院侍講的鄒緝《西山霽雪》詩描寫的「西山遙望起岧嶢,坐看千峰積雪消。素采分林明曉日,寒光出壑映晴霄。 斷崖稍見游麘跡,深谷仍迷野客樵。應日陽和氣回早,登臨未惜馬蹄遙」。可以想像到,大雪初霽,凝華積素,千岩萬壑,宛然圖畫的美好景色。
乾隆來到靜宜園看後寫了《西山晴雪》詩,將「西山霽雪」改為「西山晴雪」, 詩中寫道:「銀屏重疊湛虛明,朗朗峰頭對帝京。萬壑晶光迎曉日,干林瓊屑映朝晴。寒凝澗口泉猶凍,冷逼枝頭鳥不鳴。祗有山僧頗自在,竹爐茗椀伴高清。」也 許是乾隆認為自己寫得很美,或是想對燕京八景再稱頌一番。乾隆十六年(1751年)又依西山晴雪詩疊舊韻賦詩:「久曾勝跡紀春明,疊嶂嶙峋信莫京。剛喜應 時沾快雪,便數佳景入新晴。寒村煙動依林裊,古寺鍾清隔院鳴。新傍香山構精舍,好收積玉煮三清」。將詩刻在「西山晴雪」碑上,立在香山山腰半山亭北,朝陽 洞登山道右側。
玉華山莊:位於香山公園的中心,是在明清古剎遺址上所建的山莊。此處是秋季觀賞紅葉的理想之處。
昭廟:這是一座大型藏式喇嘛廟。乾隆四十五年(1780)為接待西藏班禪來京而建。該廟的醒目建築即琉璃塔,高30米,塔頂有黃色琉璃寶瓶和八條垂檐脊。檐間系有銅鈴56個,聞風而響。下面是八角須彌座及白玉石欄。石欄下是八面張開的瓦蓋,再下面是八面石砌塔基,每面刻佛像一尊。
見心齋:昭廟往北可見一道圍牆,牆內即見心齋。這里是惟一的一處保存較好的古跡。始建於明嘉靖元年(1522),清嘉慶元年(1796)重修。小院內建築布局極富江南情趣。院內東側為半圓形水池。泉水由龍頭吐入池內。上掛'見心齋'匾額。軒後有'正凝堂'五間,現為售品部。池東與軒相對者為知魚亭。院內池軒相映,迴廊臨水,是香山公園中的園中之園。
香山索道:架設於北門至香爐峰頂,全長近千米,分為上、中、下三站。
與香山臨近的著名景觀: 碧雲寺 植物園 卧佛寺
乘車路線:318路、331路、360路、360快、696路、698路香山下車,634路香山公園東門下車,505路、特5路香泉環島下車,630路北京植物園下車。
2006年3月,香山公園和豫路修建完成,和豫路全長1350米,是目前唯一一條從南山登香爐峰的山道。
【開放時間】
春、秋季 4月1日----6月30日 6:00---18:30
夏季 7月1日----8月31日 6:00---19:00
冬季 9月1日--3月31日 6:00---18:00
【香山門票】
旺季:(4月1日---11月15日):成人票10元,學生票5元
淡季:(11月16日---3月31日)成人票5元,學生票2.5元
月票:10元
香山索道票價
平日單程 50元/人
節假日單程 60元/人
兒童單程 (身高低於1.2米的) 20元/人

『捌』 北京香山植物園景點和植物介紹

北京有兩處規模較大的植物園:一是中國科學院植物研究所於1955年在香山南麓建的北京植物園(簡稱南園),另一個是1981年北京市園林局在卧佛寺前兩側建的一處規模更大的植物園,也叫北京植物園(簡稱北園)。
南園內擁有各類植物3000多種,主要參觀點是溫室展覽區,內有13個展區,植物1500多種。其中熱帶植物佔1000多種,有棕櫚植物、熱帶水生植物、王蓮室、多漿植物室、葯用植物室、工業原料植物、蘭科植物、芳香植物、熱帶果樹及柑桔類植物等。這里的樹木園佔地7萬平方米,內有我國稀有樹種銀杉,還有美洲的紅杉、斯里蘭卡的菩提樹等。這里還有專類花園和國家植物標本館。
北園,佔地107萬平方米,園內栽培以北方植物為主,兼顧南方觀賞植物和瀕危植物,共有各類植物155科,987種,現有樹木園、專類花園、果園、水生植物園、盆景園和1900平方米的太陽能溫室。太陽能溫室中,花卉繁多,有山茶、杜鵑、玫瑰等。東區水生植物園有3個小湖,種植蓮藕、水蔥等水生植物。近幾年春季,北園常舉辦桃花節,到時繁花似錦,遊人如趕廟會,盛況空前。

『玖』 香山公園有什麼好玩的景點

香山公園是一座著名的具有皇家園林特色的大型山林公園,位於北京西北郊小西山山脈東麓,距城20公里,佔地160公頃。香山公園文物古跡豐富珍貴,亭台樓閣似星辰散布山林之間。香山公園有香山寺、洪光寺等著名旅遊景點。 香山公園於1993年被評為首都文明單位,2001年被國家旅遊局評為AAAA景區,2002年被評為首批北京市精品公園。
香山公園位於北京海淀中部。香山紅葉多達13萬株,是北京秋季的主要游覽項目,每年觀賞紅葉期間有數十萬遊客到香山賞紅葉。早在元、明、清時,皇家就在香山營建離宮別院,每逢夏秋時節皇帝都要到此狩獵納涼。香山寺曾為京西寺廟之冠。
香山位於北京西郊,除了賞楓之外,它還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的皇家園林。
香山公園(3)這里有燕京八景之一「西山晴雪」; 這里有集明清兩代建築風格的寺院「碧雲寺」;這里有國內僅存的木質貼金「五百羅漢堂」;這里有迎接六世班禪的行宮「宗鏡大昭之廟」;這里有頗具江南特色的古雅庭院「見心齋」;這里有世紀偉人毛澤東和中共中央進駐北平最早居住和辦公的地方——雙清別墅;這里有世紀偉人孫中山先生靈柩暫厝地——碧雲寺金剛寶座塔、碧雲寺孫中山紀念堂及孫中山衣冠冢。
香山公園位於北京西郊,佔地180餘公頃,是一座歷史悠久、文化底蘊豐富、具有山林特色的皇家園林。香山早在1186年就出現了人文景觀。香山寺曾為京西寺廟之冠。清代,乾隆皇帝曾在此大興土木建成靜宜園二十八景,香山、靜宜園占京西著名的「三山五園」中的一山一園。1860年、1900年,香山、靜宜園先後遭到英法聯軍、八國聯軍的焚毀。1949年後陸續修復了大部分名勝。
香山公園地勢崛峻,峰巒疊翠,泉沛林茂。主峰香爐峰(俗稱鬼見愁)海拔557米。園內各類樹木26萬余株,僅古樹名木就達5800多株,約佔北京城區的四分之一,森林覆蓋率高達98%,近年被有關部門測定為北京負氧離子最高的地區之一。公園內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鳥啼蟲鳴,松鼠嬉鬧於溝壑林間。這里春日繁花似錦、夏時涼爽宜人、冬來銀妝素裹。特別是香山紅葉最 是聞名。每逢霜秋,遍山黃櫨,如火如荼,瑰麗無比。詞時遊人倍增,曾被評為「北京新十六景」之一。
香山公園旅遊服務設施齊全。上山可乘大型吊椅式游覽索道H全長1400米,落差431米),松林餐廳、香山別墅是觀光旅遊、度假休閑的理想場所。住在這里,散步即可到達中國科學院植物園、北京植物園、卧佛寺。向東數公里便是馳名中外的頤和園。往南還有八大處公園等旅遊景區

『拾』 香山公園的景點景觀

清代著名的「三山五園」之中的一山一園便是香山靜宜園。靜宜園曾有二十八景:勤政殿、麗矚樓、綠雲舫、虛朗齋、瓔珞岩、翠微亭、青未了、馴鹿坡、蟾蜍峰、棲雲樓、知樂濠、香山寺、聽法松、來青軒、唳霜臬、香岩室、霞標蹬、玉乳泉、絢秋林、雨香館、芙蓉坪、晞陽阿、棲月崖、重翠崦、香霧窟、玉華岫、森玉笏、隔雲鍾。
香山寺
位於雙清別墅上方。始建於金大定二十六年,原是西山一帶歷史悠久的規模最大的寺廟。舊名永安寺,亦稱甘露寺。元、明、清時都曾擴建修葺。此座文化、藝術價值極高的古廟,被英法聯軍、八國聯軍先後兩次洗劫一空,現僅存正殿前的石屏、石坊柱、石階、石礎。唯寺內的娑羅樹歌碑、聽法松、寺前的知樂濠等尚保存完好,成為歷史的有力見證。
宗鏡大昭之廟
昭廟是靜宜園時別垣二景之一,昭廟全稱宗鏡大昭之廟。始建於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七月。它是為了迎接班禪六世來京向乾隆皇帝祝賀七十大壽而建的,故世稱之為班禪行宮。乾隆四十五年九月十九日,宗鏡大昭之廟開光。六世班禪額爾德尼於乾隆四十五年九月二十日到香山靜宜園,在其行宮內游覽休息。乾隆四十五年十一月初三日,班禪額爾德尼由於身染痘症,系毒火太盛,於戌時圓寂西黃寺內。
昭廟是一座藏漢混合式的大型喇嘛廟,是仿六世班禪所居住的日喀則扎什倫布寺的形制而興建。昭廟與承德須彌福壽之廟是出於同一目的同時建於異地的姊妹建築。
1912年冬,馬良等人利用昭廟在香山開辦靜宜女校。1920年,香山慈幼院落成後,熊希齡夫人朱其慧領銜在昭廟開辦紅十字會分會。1948年底,昭廟為中共中央秘書處利用。 香山寺東南半山坡上,有一處別致清靜的庭院,即雙清。院內二道清泉,常年流水不息,一股流向知樂濠,一股流向靜翠湖,此即「雙清」二字之緣由。院內池旁有
八角亭及參天銀杏樹。1917年河北省大水,督辦熊希齡辦香山慈幼局,在此建別墅,始稱雙清別墅。1949年3月25日,毛主席隨黨中央由河北平山縣西柏坡來北平,住在此處,直到11月份才遷居中南海。在此發表了一系列重要文件。著名的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即吟成於此處的八角亭內。從雙清向西北,過香山寺到半山亭。再向上可到白松亭,過絢秋林(紅葉區)和雨香館和閬風亭。 位於昭廟後的琉璃塔是園內唯一的一座寶塔,塔高近30米,分為塔頂安放黃色琉璃寶塔,塔身為黃綠琉璃裝飾,整個建築邊雕佛像,層層檐檐綴有銅鈴。踏雲亭
在香爐峰頂北側山包上,1992年3月修繕索道上站時,為改善景區環境建十字歇山式亭子一座,建築面積67.4平方米,1993年11月完工。 位於南北主要游覽幹道西側。佔地2公頃,是1987年新闢建的景區。景區內一、二級古松柏100餘株。在景區之東立寬1.5米,長2.5米,高5.5米巨石一塊,正面書直徑為0.8米的「知松園」三字,石背錄陳毅詩「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欲知松高節,待到雪化時」。知松取意於《論語·子罕》「歲寒然後知松柏之後凋也」。景區內有古松同琉璃塔形成借景,命名為「瓊松塔影」。
勤政殿
勤政殿位於公園東門內,始建於清乾隆十年(1745年)。勤政殿是清代皇帝在香山靜宜園駐蹕期間,處理朝政和接見王宮大臣的場所,是靜宜園二十八景的首景。勤政殿於咸豐十年(1860年)被英法聯軍焚毀,僅存殿基。公園於2002年在原址上進行復建,2003年7月竣工。勤政殿是香山公園最具皇家特色的標志性建築,殿外牌匾為乾隆皇帝御筆題寫。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