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林寺參寺內景點介紹
A. 少林寺有什麼好玩的 少林寺景點介紹
少林寺位於河南省嵩山西麓。嵩山在登封縣境內,屬伏牛山脈,東西綿亘近百公里,為我國五嶽之一。有72峰,峰峰有名。東為太室山,有太白、望都、玉女等36峰;西為少室山,有望洛、羅漢、缽盂等36峰,主峰為峻極峰,海拔1492米,像橫卧中原的巨人。嵩山先後建有72座寺院。這里有中國最古老的北魏嵩岳寺塔,最早的禪宗寺院少林寺,規模宏大的塔林,最著名的元代觀星台,最有史料價值的漢三闕(太室、少室、啟母闕),規模宏偉的中嶽廟,古樸雅緻的嵩陽書院,蒼翠清幽的大法王寺等。
少林寺面對少室山,背依五乳峰。據史書記載:少林寺的第一位住持是一個叫跋陀的小乘教和尚,北魏孝文帝元宏太和二十年(496),他從古印度跋涉來到中國,得到虔信佛教的孝文帝的崇拜。因跋陀喜歡隱居幽靜之處,孝文帝就讓人在少室山下密林深處為他建了一座寺院,取名少林寺。跋陀在寺內收弟子百人,並翻譯了隨身帶來的經典。跋陀圓寂後因無傳燈接宗的規矩,其弟子也分散各地傳道。數十年後,少林寺成為大乘教的基地。南朝末年,菩提達摩經過三年海上飄泊來到中國宣傳大乘佛教。他先在廣州光孝寺講道傳教,後被梁武帝接到南京相見。梁武帝以為自己建寺、寫經、度僧造像甚多,積有不少功德,而達摩卻說「無功德」,所作皆是「有為之事」,不是實在的功德。二人話不投機,達摩便以五葉芒葦作舟渡江,入魏,來到嵩山少林寺,創立了禪宗。他所傳的禪宗不重玄理,而主張坐禪「壁觀」,以面壁沉思,屏息眾念來領悟禪理,這種簡便易行的修養方法自然易於推廣,使得後來禪宗成為中國佛教的主流派別,達摩則被中國禪門定為初祖。唐代宗賜謚「圓覺禪師」。由於達摩所傳的大乘教對當時流行於中國廣大地區的舊禪法是一種革新,因此斗爭激烈。達摩去世後,他的弟子們形成了以慧能為首的南宗和以禪秀為首的北宗。南北宗在教義上無多大區別,但在修行上北宗倡導「漸悟」,而南宗倡導「頓悟」,主張「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經過十幾年的爭執,至唐德宗時,南宗終於取代了北宗的勢力。此後少林寺一直成為南宗一派的傳法道場。後南宗內部又分為曹洞、臨濟、雲門、法眼和溈仰五宗,其中以曹、臨二宗影響最大。元初後,少林寺明確以曹洞宗為正宗,一直延續至今。
少林寺曾一次被廢,二次被焚。被廢發生在北周武帝時,當時國內信佛人數占居民一半,生產受到影響,損害了皇室利益。於是建德三年(574)周武帝下令禁佛、道二教。少林寺被廢棄,僧眾紛紛遣散回鄉。七世紀初,少林和尚們因在李世民征戰中助戰有功,受到唐王大力支持,又重建少林寺。至宋時,寺已聚僧二千多人,樓台殿閣五千餘間,佔地36公頃,藏經近萬卷,號稱「天下第一名剎」。清雍正年間(1723—1735)皇帝怕武僧造反,放火圍攻寺院,將少林寺置於火海中。乾隆以後又加以重修。1928年,軍閥石友三縱火又將名剎付之一炬,這次大火損失嚴重,火勢延續五個晝夜,七進院落只剩下二、三間,無數經典、法器等貴重文物化為焦土。解放後又多次整修,逐漸恢復往昔模樣。現寺共七進,總面積約三萬多平方米,規模宏大,並有常住院、初祖庵、二祖庵、三祖庵、塔林、甘露台、祠堂及南園等附屬建築。
山門為一殿,面闊三間,雕脊彩瓦,吻獸生動,系清雍正十三年(1735)所建。門上「少林寺」橫匾原懸於天王殿,兵火後移此,為清聖祖玄燁親書。殿內有彌勒佛坐像和韋馱護法神像各一尊。山門後甬道兩旁立有唐、宋、元、明、清各代碑銘三十餘座,為少林寺有名的「碑林」。其中有王知敬寫的大唐天台御制詩書碑,元代日僧邵元撰文的息庵禪師碑,明代的釋迦雙跡靈相圖,扶桑園沙門德始書寫的淳拙和尚碑以及書法家米芾「第一山」刻石,明代董其昌書寫的天言道公碑,清乾隆的御書碑,吳道子的觀音畫像碑等。其中以北宋蘇軾的《觀音贊碑》和元代趙孟頫的《裕公碑》為最佳。
二進院為天王殿。該殿與四進的藏經閣和三進的大雄寶殿均被毀,現已重修好,內有四大天王像。三進大雄寶殿於1986年重建。殿內柱基均為雕刻高1米多的石獅。藏經閣遺址前後,除鍾樓遺址上放重5.5噸的金代大鐵鍾外,神座上放明代弘治元年(1488)鑄的1.75米高的地藏王鐵像和石碑等文物,東配殿為緊那羅王殿和東客堂,西配殿是六祖堂和西客堂。
方丈院在第五進院落,這是兵火後山門內倖存的第一所建築。中為方丈室,是歷代住持和尚居住的地方。乾隆十五年(1750)高宗弘歷曾留宿於此,因此一度易名「龍庭」。站在方丈室門口南望少室山主峰,山坡上橫卧一塊巨石,約10多平方米,每當夏季雨過天晴,陽光直射石上放射出奇異光彩,遙望如白雪一片,晶瑩奪目,故稱「少室晴雪」,為中嶽八景之一。
出方丈室拾級而上,高台上有一座琉璃佛殿,稱「達摩殿」,又叫「立雪亭」,相傳為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處。慧可,少為儒生,博覽群書,通達老莊易學,後出家,精研三藏內典。在40歲左右遇達摩於嵩山洛陽一帶游化,即拜他為師。達摩閉門面壁,置之不理,慧可便在門外等候,時數九寒天,大雪過膝,慧可站立雪中不動,第二天達摩仍不許入室,於是慧可砍下左臂獻於達摩前,表示求道至誠,達摩才把木棉架裟和缽盂傳他,作為傳法的憑證。「衣缽傳真」的典故便出於此。亭內佛龕中供奉達摩銅像。亭正中懸掛乾隆御書「雪印心珠」橫匾。亭外東牆鑲嵌金代模刊的蘇軾觀音像和觀音贊、金代刻制的二祖慧可畫像、明代左思明的「煉魔台」三字刻石等。
過了立雪亭便是毗盧閣,又稱千佛殿,系明末重建。佛龕中供明代鑄造的毗盧佛銅像。殿東、西、北牆上有大型彩色壁畫——五百羅漢。高7米,面積330多平方米,其規模之大為全國同類壁畫中所罕見。五百羅漢形貌奇特,分為35組,各表達一個故事,據說色彩數年一更。整個三層畫面採用重彩平塗法,朱黑和諧,勾勒粗勁有力。線條簡煉,筆法流暢。東壁是明代雕刻的阿彌陀佛玉石像。殿內地面上有48個排列成深20厘米的陷坑,據說是少林武僧練拳習武的腳坑遺址。
千佛殿的西廂為地藏殿,東廂為白衣殿。白衣殿內供奉白衣觀音銅像一尊。殿內三面牆上繪有彩色壁畫,均系晚清所制。北面和南面繪的是眾僧徒手和持械練拳習武的動作,所以千佛殿亦稱拳譜殿或錘譜殿,北面山牆上繪湛舉和尚在殿前指導僧徒拳賽的情景。後壁北端二間繪「十三和尚救駕唐王」與「活捉鄭將王仁則」的傳統故事。神罩兩側繪制的是降龍伏虎圖,東北和東南壁角是文殊騎青獅和普賢騎白象等。
出寺向西北行一公里,便是初祖庵。這座寺院主要是為了紀念禪宗初祖達摩上山修行而建。庵內有山門、大殿、千佛洞,現存主要建築為一殿、兩亭和千佛閣等。大殿建於北宋宣和七年(1125),木構梁架,斗栱都是典型的宋代風格,是河南現存木構建築中之傑作。殿內樑柱用16欞石柱和彎曲圓木疊成,柱上雕刻的武士、游龍、舞鳳、飛天、鳳戲牡丹、群鶴鬧蓮等圖,工藝精細,神態生動,體現了宋代中葉繪畫和雕刻技藝的水平。大殿東南有古柏一株,相傳為禪宗六祖慧能所植,俗稱馬柏。殿後兩亭有宋代書法家的碑石四十餘品。初祖庵不遠的五乳峰中有一「達摩洞」。洞前立有一片明萬曆三十二年(1604)雕刻的雙柱單孔石坊,洞內有「面壁石」一塊,據說是由於達摩在此靜坐面壁九年其影入石所致。佛徒們視此為至寶,可惜已毀於兵火。
二祖庵位於缽盂峰上,庵內有大殿、碑碣數道,庵外有古柏及唐、元、明代磚塔三座,庵南有一塊巨石叫「石削石芙蓉」,傳為慧可斷臂養傷處,名「養臂台」。庵前有四眼泉水,雖相隔咫尺,但水味各異。據說慧可在此養傷時吃水困難,達摩知道後便用錫杖點幾下,所點之處便湧出泉水,故稱「卓錫泉」。南面還有覓心台,為慧可行經處。
寺西300米處,有一片宏大的古塔群,這是安葬歷代高僧、住持、大和尚的墳墓,佔地約1.4萬平方米,共有唐、宋、金、元、明、清歷代250多座磚塔和石塔,為我國最大的塔墓群。塔從一級到七級,為四、六、八角,也有柱體或錐體,空心實心均有,大都雕刻塔銘題記。塔林是我國研究磚石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
嵩山·少林寺交通從鄭州長途客車站乘車至登封,行程約2小時,高速約1小時,下車後原地轉中巴,不出半個小時即到。火車站前也有旅遊直達車,車較少,開車時間視人數而定,約1小時到。
從洛陽長途汽車站乘車至登封,約90分鍾即到少林寺道口。
B. 少林寺的景點有哪些(按順序說)
1.
盧崖瀑布
4.6
河南省鄭州登封市中嶽大街146號嵩山風景區內太室山懸練峰 (4條點評)
盧崖瀑布景區位於登封市區東北6公里的嵩山太室山懸練峰下,有一高大的石崖,因唐玄宗年間,有一個被封為諫議大夫的盧鴻乙,不願做官,來此隱居,廣招天下才子,在此講學,因而稱此崖為「盧崖」,稱盧鴻乙隱居的地方為「草堂」。盧鴻乙死後,唐玄宗改「草堂」為「盧崖寺
2
軒轅關
5.0
河南省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太室和少室兩山之間 (0條點評)
軒轅關又名「娥嶺關」,位於登封市西北13公里的太室、少室兩山之間。兩側山崖怪石嶙峋,山勢雄偉險要,道路曲折盤旋,是洛陽東南部的險關要道,歷來是兵家必爭之地。軒轅關因山路曲折旋繞,又名「十八盤」。早晨山間雲霧繚繞,行人來往其中,從下邊向上看,好像有神仙...
3
嵩山滑雪場
4.6
河南省登封市中嶽嵩山之太室山盧崖瀑布景區內 (4條點評)
嵩山滑雪場:位於中嶽嵩山之太室山盧崖瀑布景區內。建成於2007年1月份,是河南六家滑雪場中第五家開門營業的。2007年6月,嵩山滑雪滑草場從美國引進的專用滑草種植成功,2007年7月,滑草項目正式開始營業,成為河南首家擁用滑草項目的景區。嵩山滑雪滑草
4
嵩山
5.0
河南省登封市近郊登封市嵩山 (0條點評)
嵩山,道教主流全真派聖地,古名為外方、嵩高、崇高,位於河南省西部,屬伏牛山系,地處登封市西北面,是五嶽的中嶽。總面積約為450平方公里,由太室山與少室山組成,最高峰連天峰1512米,東西綿延60多公里。東依省會鄭州,西臨古都洛陽,南依潁水,北鄰黃河
5
少室山
5.0
河南省鄭州登封市城西6公里處嵩山南麓 (0條點評)
少室山又名「季室山」,是嵩山森林公園的重點景區,山勢陡峭險峻,奇峰異觀,比比皆是。東距太室山約10千米。據說,夏禹王的第二個妻子,塗山氏之妹棲於此,人於山下建少姨廟敬之,故山名謂"少室"。登少室山須沿著絕壁上一米多寬的石縫,攀鐵環
6
老母洞
5.0
河南省鄭州登封市中嶽大街146號嵩山風景區內 (0條點評)
母洞又名無極洞、老君洞。 始建於唐代,歷經多次翻修形成了如今規模,中軸線上有山門、無極洞、無極老母殿共三進院落。無極洞洞深4米,高約2米,寬3米,為唐代著名道士潘師正隱居之處。因形如雞卵,也稱「雞卵洞」。無極洞內供太極、無極、皇極老母像。洞門外兩側
7
嵩岳寺塔
5.0
河南省鄭州登封市中嶽大街146號嵩山風景區內太室山南麓 (0條點評)
河南登封嵩岳寺塔,簡稱「嵩岳寺塔」,位於鄭州登封市城西北5公里處中嶽嵩山南麓峻極峰下嵩岳寺內。嵩岳寺始建於北魏永平二年(公元509年),原是北魏宣武帝的離宮,後改為佛教寺院,正光元年(公元520年)改名閑居寺。隋仁壽二年(公元602年)改名嵩岳寺。
8
塔林
5.0
塔林位於少林寺西300米處的山腳下,因塔散布如林,故稱塔林。塔是印度古音""塔婆""簡稱,意為墳墓,在我國專指僧人的墳墓。塔內一般安葬死者的靈骨,或生前衣缽。 塔林是少林寺歷代住持和有成就、有貢獻的僧人的墓群
9
太室山
5.0
河南省鄭州市登封縣北 (0條點評)
太室山,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北,為嵩山之東峰,海拔1440米。據傳,禹王的第一個妻子塗山氏生啟於此,山下建有啟母廟,故稱之為「太室」(室:妻也。)。太室山共有三十六峰,岩嶂蒼翠相間,峰壁環向攢聳,恍若芙蓉之姿。主峰「峻極峰」,則以《詩經·嵩高》「峻極於天
10
二祖庵
5.0
河南省鄭州市嵩山少林風景區內 (0條點評)
二祖庵,位於河南省登封市少林寺旅遊景點常住院對面的少室山缽盂峰頂,是少林地區最高的建築。因庵與其北的初祖庵相對,故當地人稱之為「南庵」。據舊志載,相傳禪宗二祖慧可立雪斷臂後到缽盂峰頂養傷修煉,後寺僧為紀念二祖慧可而建此庵
11
峻極峰
5.0
河南省鄭州登封市中嶽大街146號嵩山風景區內 (0條點評)
為太室山最高峰,海拔1440米,太室山上嶙峋怪石、奇峰峭壁,國家地質公園的稱號是名符其實的,峻極峰的景色與眾不同而異常吸引人的。沿著整齊的台階向上,路會一下子變得陡峭起來,爬過幾段非常陡峭的山路之後就來到了峻極宮。峻極宮背依嵩山峭壁,氣勢非凡。
12
達摩洞
5.0
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少林風景區內 (0條點評)
位於河南省登封縣少林寺西北約2公里五乳峰下的阜丘上.建築物僅存一座大殿,兩間小亭和一所重修的千佛閣。大殿建於宋宣和七年(1125年),深廣各三間,是河南現存最古的木結構建築。這所小寺院是達摩的後裔為了紀念達摩而修建的。
13
中嶽廟
5.0
河南省登封市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 (0條點評)
中嶽廟位於太室山東南麓黃蓋峰下,在登封城東4公里處。原名「太室祠」,是祭祀太室山神的場所,始建於秦代。中嶽廟是河南省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善的古代建築群。現存廟制基本上保留著清代重修以後的規模,中軸線建築共十一進,依次為中華門、遙參亭、天中閣、配天作
14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
5.0
河南省登封市西10公里的待仙溝景區 (0條點評)
禪宗少林音樂大典,是全球最大的山地實景演出,由鄭州市天人文化旅遊有限責任公司投資建設,項目總投資3.5億元人民幣,演出項目投資1.15億元人民幣。先後被評為「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中國創意城市-城市文化名片」、「2008中國創意產業先進單位
15
登封中嶽風景區
5.0
河南省登封市太室山南麓黃蓋峰下 (0條點評)
中嶽廟,位於嵩山南麓的太室山腳下,距登封縣城東4千米。它背倚黃蓋峰,北依黃蓋峰,面對玉案山,西有望朝嶺,東有牧子崗,群山環抱,布局謹嚴,規模宏偉,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總面積11萬平方米,為中州祠宇之冠,也是五嶽中現存規模最大、保存較完整的古建築群
16
後周皇陵
5.0
中國河南省新鄭市北約十八公里郭店附近 (0條點評)
後周皇陵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後周的帝王陵墓,位於河南省新鄭市區(屬鄭州)北18公里的郭店村附近,是五代(公元907年-960年)時期中原唯一保存下來的一座較為完整的陵墓群。現存陵墓包括嵩陵、慶陵、順陵和懿陵。嵩陵為後周太祖郭威墓,位於郭店村西南
17
嵩山國家森林公園
5.0
河南省登封市西北 (0條點評)
嵩山位於登封市西北,由太室山和少室山組成,東西綿延約60公里。中嶽嵩山,群峰挺拔,氣勢磅礴,景象萬千。由峰,谷,洞,瀑,泉,林等自然景色構成的中嶽十二景,嵩門待月,箕陰避暑,石淙會飲等,是全國重點風景名勝區。古人雲嵩山多好峰。少室、太室各有36峰
C. 少林寺景區里有幾個景點
【寺內看點】
少林寺山門:山門上方橫懸康熙御題長方形黑金字匾額,石獅一對,雄雌相對。八字牆東西對稱立有兩座石坊,東石坊外橫額:「祖源諦本」四字,內橫額「跋陀開創」;西石坊內橫額:「大乘勝地」,外橫額:「嵩少禪林」。山門的整體結構配置高低相應,十分和諧。
天王殿:位於碑林盡頭,以供奉象徵「風、調、雨、順」的四大天王而得名在山門和天王殿之間,有一條長長的甬道,道路兩旁就是蒼松翠柏掩映下的碑林。
大雄寶殿:殿內供釋迦牟尼、葯師佛、阿彌陀佛、觀音塑像、十八羅漢像。整個建築結構合理,雄偉壯觀,氣宇軒昂。殿前兩側的建築為鍾、鼓二樓,東南為鍾樓,西南為鼓樓,「晨鍾暮鼓」是寺僧起居和進行佛事活動的一種信號。
千佛殿:位於立雪亭後,又名毗盧殿,是寺內最後一進大殿。殿內的壁畫非常有名,是少林寺壁畫中的珍品。最著名的有「十三棍僧救唐王」、「五百羅漢毗盧圖」,色彩艷麗、構圖和諧,衣袂飄飄。
藏經閣:又名法堂,是寺僧藏經說法的場所。內供的漢白玉卧佛像一尊系少林寺的一位緬甸國弟子所贈。在藏經閣月台下有一口大鐵鍋,明代萬曆年鑄造,是當時少林寺和尚用來炒菜用的小鍋,少林寺當時的昌盛與繁榮可見一斑。藏經閣東西兩廂分別是東禪堂、西客堂,東禪堂是供僧人坐禪的地方,西客堂現為接待賓客及佛教徒皈依的場所。
方丈室:方丈室是寺中方丈起居與理事的地方。清高宗弘歷游少林寺時曾以方丈室為行宮,故又稱「龍庭」。方丈室正西為方丈退居,即離任後的方丈住所。退居室前有對聯「少室山下禪林靜,五乳峰前鍾磬悠。」
達摩亭:又稱立雪亭。殿內神龕中供奉的是銅質達摩坐像,兩側分別是二祖慧可、三祖僧燦、四祖道信、五祖弘忍。殿內懸掛的「雪印心珠」四字乃乾隆皇帝御題。
D. 登封少林寺的景點介紹,要詳細,我寫作文要用,快!!!!!!!!!!!!!!!!
縱覽
少林寺是我國久負盛名的佛教寺院,聲譽顯赫的禪宗祖庭,少林功夫的發祥地,位於登封市西12公里處的嵩山五乳峰下,是嵩山風景區的主要核心景區之一。
少林寺建於北魏太和十九年(公元495年),是孝文帝為安頓印度高僧跋陀而建,因其建於嵩山少室密林之中,故定名「少林寺」。北魏孝昌三年(公元527年),印度高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在少室山五乳峰一天然石洞面壁九年,首傳禪宗。至此,少林被稱為「禪宗祖庭」。唐初,少林寺志堅、曇宗等十三棍僧,在秦王李世民討伐王世充的征戰中,立下漢馬功勞,得到了李唐統治者的贊譽和封賞。在此期間,由於朝廷的大力支持,少林寺發展極快,博得了「天下第一名剎」的美稱,少林功夫也從此美名遠揚。明代達到鼎盛。民國時期,軍閥石友三放火燒毀了少林寺的大部分建築,千年基業毀於一旦。新中國成立後,在黨和國家的關心支持下,少林寺雄風重振,特別是1982年一部《少林寺》電影,使少林寺、少林功夫風靡世界,成為河南乃至世界的一個頂級旅遊產品。
少林寺自建寺以來,禪、武、醫舉世聞名,經久不衰,沉積了豐厚的歷史內涵和文化底蘊,曾先後被評為「鄭州市十大旅遊景區」、全國首批「4A級景區」,年接待遊客150餘萬人次,是名副其實的中原旅遊明珠,華夏旅遊勝地。
少林寺簡介
山門,應作「三門」。依佛經言,三門即三解脫門簡稱,稱寺院大門為三門,取其入道之義。
E. 少林寺都有什麼景區
少林寺內保存了不少珍貴的文物。 山門門額上懸掛的「少林寺」匾額,是版當年清朝康熙皇帝南下洛陽時在權洛陽嵩山少林寺親筆書寫的。山門後大甬道和東西小馬道旁立有碑碣數十通,稱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兩通碑刻是留學我國的日本禪僧撰寫的。 在少林寺西約300米處的山腳下,有一片塔林,為唐以來少林寺歷代高僧的葬地,計250餘座,這是我國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大都有雕刻和題記,反映了各個時代的建築風格,是研究我國古代磚古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少林寺壁畫局部
少林寺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少林拳;少林寺千佛殿內供有毗盧佛銅像,因此該殿亦叫毗盧殿。殿內磚地上還保存著20 多個直徑約4.5厘米的窪坑,是往昔寺僧練拳習武時的腳坑遺跡。腳坑分布方圓不大,呈一條線狀,這是僧人刻苦練功的見證,反映出少林拳「拳打一條線」的特點。千佛殿東側的白衣殿,三面牆繪有少林拳譜壁畫,壁畫長約20米,很生動地表現少林寺和尚練拳習武的情景。
F. 少林寺景區都有哪些景點
少林寺
位於登封縣城西北13公里少室山北麓五乳峰下。若從鄭州、開封、洛陽乘汽車,可直達寺院門前。少林寺創建於北魏太和二十年(496年),因此寺建於少室山麓的叢林茂密之處,故名「少林」。正如《說嵩》中所說:「少林者,少室之林」。少林寺是我國佛教禪宗的發樣地,所以又稱《少林禪寺》和《大少林》.據文獻記載,北魏太和十九年(495年)印度高僧跋陀自西域跋涉來洛陽,他0幽棲,常到嵩山,又受孝文帝尊崇,「詔於少室山陰,築少林寺而居之」。北魏正光至孝昌年間,另一印度僧人達摩來中國,修禪於嵩山少林寺。他廣集弟子,傳授禪宗,使少林寺的影響日益擴大,傳說達摩曾在山中面壁九年,因此留影於石。
少林寺原有建築較多,分布較廣。現在少林寺包羅的范圍除主體建築常住院外,還有離寺西不遠的塔林,寺西北阜地上的初祖庵,少溪河南岸的南園,缽盂峰下的二祖庵,寺東太室山麓的三祖庵,以及分散在寺周圍的古塔、碑刻等。
常住院是少林寺的主體建築,位於少溪河北岸,院內現存有山門、客堂、達摩亭、自衣殿、千佛殿(毗盧閣)和地藏殿等,常住院自山門至最後大殿南北長300餘米,現有面積約4萬平方米,分前後六所院落。
G. 少林寺都有哪些景點不能錯過
少林寺內保存了不少珍貴的文物。 山門門額上懸掛的「少林寺」匾額,是當年清朝康熙皇帝南下內洛陽時在洛陽嵩容山少林寺親筆書寫的。山門後大甬道和東西小馬道旁立有碑碣數十通,稱為少林寺碑林,其中有兩通碑刻是留學我國的日本禪僧撰寫的。 在少林寺西約300米處的山腳下,有一片塔林,為唐以來少林寺歷代高僧的葬地,計250餘座,這是我國最大的塔林。塔的大小不等,形狀各異,大都有雕刻和題記,反映了各個時代的建築風格,是研究我國古代磚古建築和雕刻藝術的寶庫。 少林寺壁畫局部
少林寺的出名,在很大程度上源於少林拳;少林寺千佛殿內供有毗盧佛銅像,因此該殿亦叫毗盧殿。殿內磚地上還保存著20 多個直徑約4.5厘米的窪坑,是往昔寺僧練拳習武時的腳坑遺跡。腳坑分布方圓不大,呈一條線狀,這是僧人刻苦練功的見證,反映出少林拳「拳打一條線」的特點。千佛殿東側的白衣殿,三面牆繪有少林拳譜壁畫,壁畫長約20米,很生動地表現少林寺和尚練拳習武的情景。
H. 少林寺旅遊景點
去少林寺旅遊,在少林景區裡面是可以遊玩少林寺,塔林還有就是少林寺的專武術表演的;少林寺周圍屬的嵩陽景區,中嶽景區也是很不錯的;也就是大家說的嵩陽書院和嵩山,呵呵,安排兩天的是比較好的。
而且現在還可以在同程網預訂景區的門票,八折,通票也比較的劃算。
話說天下武術出少林,體驗一回,也還是很值得一去的。
I. 少林寺有哪些景點
音樂大典,嵩陽書院,其實那裡就是山多樹多,沒有其他的 ,真的,而且門票不便宜啊
J. 登封少林寺簡介
少林寺是我國久抄負盛名的佛教寺院,聲譽顯赫的禪宗祖庭,少林功夫的發祥地,位於登封市西12公里處的嵩山五乳峰下,是嵩山風景區的主要核心景區之一。
少林寺的歷史久遠,始建於北魏,印度名僧菩提達摩來到少林寺傳授禪法。以後,寺院逐漸擴大,僧徒日益增多,少林寺聲名大振。達摩被稱為中國佛教禪宗的初祖,少林寺稱為禪宗的祖庭。禪宗修行的禪法稱為「壁觀「,就是面對牆壁靜坐。
由於長時間盤膝而坐,極易疲勞,僧人們就習武鍛煉,以解除身體的睏倦。因此傳說少林拳是達摩創造的。少林寺在唐朝初年就揚名海內。
(10)少林寺參寺內景點介紹擴展閱讀:
少林寺寺內外碑銘繁多,其中元代碑銘不僅數量可觀,且大都具有珍貴的文化價值。它是研究元代宗教、政治、歷史、書法藝術、中外交流的不可多得的實物文獻。在少林寺甫道右側「慈雲堂」碑廊里,奇碑珍銘琳琅滿目。
塔林北約一公里為初祖庵。它是河南省遺存文物中最古老的一 座木結構建築,是為紀念達摩面壁而修建的。殿的檐柱、內柱、牆下雕石以及神台周圍都有浮雕。大殿神龕內供著達摩祖師像。
2013年5月,中國國務院將少林寺古建築列為第七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