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度假景點 » 天柱山具體景點介紹

天柱山具體景點介紹

發布時間: 2021-01-02 20:09:00

Ⅰ 天柱山好玩的景點有哪些

天柱山,又名皖山。位於安徽省的西南部安慶市潛山縣境內,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得名。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時封天柱山為「南嶽」。又因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所以天柱山又稱為安徽的「源頭山」。

Ⅱ 天柱山附近有什麼旅遊景點

天柱山旅遊景點眾多,天柱峰,海拔1489.8米,雄絕險峻,氣勢磅礴;天柱松,破頑石而生,寸土不沾,與石崢嶸,迎風霜而立,頗有王者風范;飛來峰;
神秘谷;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青龍背;蓬萊仙境;蓮花峰;煉丹湖;三祖寺等等,有太多的景點了,可以看下這個攻略,有詳細的介紹
http://wenku..com/view/e78d8e40be1e650e52ea9995.html

Ⅲ 天柱山旅遊景點有哪些

天柱山旅遊景點眾多,天柱峰,海拔1489.8米,雄絕險峻,氣勢磅礴;天柱松,破頑石而生,寸土不沾,與石崢嶸,迎風霜而立,頗有王者風范;飛來峰; 神秘谷; 山谷流泉摩崖石刻;青龍背;蓬萊仙境;蓮花峰;煉丹湖;三祖寺等等,有太多的景點了,可以看下這個攻略,有詳細的介紹

http://wenku..com/view/e78d8e40be1e650e52ea9995.html

Ⅳ 安慶天柱山有哪些景點和旅遊項目

天柱山,
又名皖山。
位於安徽省的西南部安慶市潛山縣境內,
因其主峰「一柱擎天」而回得名。
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答巡時封天柱山為「南嶽」。又因春秋時為皖國封地,山名皖山,水名皖水,安徽省簡稱「皖」即源於此,所以天柱山又稱為安徽的「源頭山」。
天柱山旅遊景區面積82.46平方公里,分八個景區。
景區內「峰雄、石奇、洞幽、水秀」,兼有豐富的人文景觀,集北山之雄,南山之秀於一身。
1982年天柱山旅遊風景區又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首批國家級重點風景名勝區,
92年又被批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2000 年獲「AAAA」旅遊區稱號 。
參觀佛教第三代禪宗道場—三祖禪寺. 參觀石牛古洞摩崖石刻,觀歷代名人碑刻,游覽天柱山大峽谷.
天柱山西關主景區:惟妙惟肖—象鼻石、天外飛仙—飛來峰、耐人尋味—和尚背尼姑、鬼斧神工皖公像、幽深莫測神秘谷、千年古松天柱松、一柱擎天天柱峰、如臨仙境青龍背、中國第三大高山人工湖—煉丹湖等天柱美景.

Ⅳ 天柱山有什麼好玩的地方哪些景點必去

1、天柱山國家地質抄公園
推薦理由:自然景色奇絕,共有七大景點,古皖文化薈萃之地,被譽為「江淮第一山」
2、三祖禪寺
3、天柱山大峽谷
4、天柱晴雪
5、天池峰
6、胭脂井
7、煉丹湖
8、二喬與胭脂井
9、天龍關景區
10、西關寨

還有181條相關問答,更多天柱山新奇玩法,點擊查看

Ⅵ 安慶市天柱山有哪些景點

景點有:天柱峰、三祖寺、煉丹湖、孔雀墳、劉家山、大天門等。
國家重點風景內名勝區、國家森林公容園、AAAA旅遊區、國家地質公園天柱山,以其雄奇靈秀的山水、令人贊嘆的文化、爭奇斗艷的花卉和四季宜人的氣候,構成了獨特的自身價值,成為旅遊觀光的勝境,陶冶情操的聖地。 天柱山位於安徽省潛山縣西南部,景區面積82.46平方公里,又稱皖山、皖公山、潛山,潛山縣因山得名,安徽省簡稱「皖」亦源於此。公元前106年,漢武帝南巡,登臨天柱,封為「南嶽」,由此直至公元589年隋文帝時止,歷代均有加封,備受世人仰慕。早在唐宋時期,佛、道兩教視此為「洞天福地」,爭相建觀造剎,傳道布經。當年佛教禪宗三祖僧璨在此以禪之妙義悟世,安貧樂道,傳缽立化的遺跡仍依晰可見。

Ⅶ 天柱山有哪些景點

【主要景點】

天柱峰

天柱峰,海拔1489.8米。它凌空聳立,一柱擎天,渾身石骨,嶙峋奇絕,瑰偉秀麗,如柱、如錐、如炬、如劍、如樓台,又如生花妙筆,幫有「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天柱歸來不看峰」之贊譽!唐代大詩人李白路過宿松長江江面時,望見天柱峰的雄奇壯麗,放聲高歌:「奇峰出奇雲,秀木含秀氣。清冥皖公山,巉絕稱人意。……」白居易也曾詠嘆:「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宋朱熹大發感嘆:「屹然天一柱,雄鎮翰維東。只說乾坤大,誰知立極功。」明李庚也贊曰:「巍然天柱峰,峻拔插天表。登躋猶未半,身已在蓬島。憑虛舉鸞鶴,舉步煙雲繞。天下有奇山,爭似此山好。」

天柱峰孤峰突起,山峰險絕,很難登攀,據記載,至目前為止,作為遊客登上極頂的只有兩人。

一線天

天柱峰下,有一峰與主峰裂有一縫,如巨斧劈開一般,下不著地,俗稱小天門,又稱「一線天」。峰高不過10米,如一初開的花朵,因而峰名「花峰」。仰望天柱峰的石壁上,有楷體橫書「頂天立地」四個大字。這是民國廿九年,國民黨將領劉義純題寫的。

渡仙橋

天池峰,為天柱山的第二高峰,它稍高於飛來峰,海拔1426米。天池峰,一裂為三,由我們眼前這瘦瘦的兩段石條連接在一起,這便是著名的「渡仙橋」,有句俗語:「人到橋頭皆是仙」。

登上天池峰頂,我們也可以領略一下「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氣概。這里視野寬闊無比,景色十分壯麗。是觀日出、雲海、佛光、晚霞的最佳方位。天晴之時,極目遠眺,飛來峰、銜珠峰,五指峰,山連天際;煉丹湖如同一面銀光閃閃的鏡子被潛河、皖水兩條銀鏈夾在中間;大龍窩、後山、東關諸峰如同一個個土丘,盡收眼底。

小心翼翼地跨過渡仙橋,即達方圓不足10平方米的一平台,台中大小兩個石坑,稱「天池」。它深不盈尺,但水清冽,久雨不盈,久旱不涸。天池平台外沿是懸崖絕壁,令人望而驚心,稱試心崖。試心崖是觀賞「天柱山佛光」最理想的地方。若遇濃霧彌漫山谷,艷陽懸掛碧空,那白色的雲霧上將會出現一個赤、橙、黃、綠、青、藍、紫的七彩光環,光環層層相套,絢麗無比,更為奇特的是,你的身影一定映在華麗的光環之中。若遇「佛光」,將是你的福氣了。

神秘谷

神秘谷,在天池峰南,又稱司元(玄)洞。天柱山最神秘處堪稱神秘谷,一是因谷奇,二則自古就有許多神秘傳奇故事。

神秘谷石由龍宮、迷宮、逍遙宮等組成,自龍吟虎嘯崖入口,穿過五指峰,緊傍飛來峰,環繞銜珠峰,直達渡仙橋,全長400多米,落差100多米。從外面上看神秘谷,一谷亂石堆而已,而近百石洞全在迭石巧堆之中,遊客再多,只聞其聲,難見其人。谷內洞上有洞,洞里有洞;有的相連,有的間隔;疑無路時便是路,看是道處卻迷途;洞寬處容人無數,河底卵石清晰可見;洞低處人必須葡行,一人擋道全洞漆黑;洞大時數人並步,可坐石小憩;壁陡處上下相連,手足並用;陰森處涼氣襲人,七彎八拐忐忑不安;明亮時泉水叮咚,松吟鳥鳴。

道家視此地為洞天福地,道書稱之為第十四洞天。舊志稱此洞「空邃可容萬余武,下有水晶岩,直通滄海。後呼為總官洞。」

蓬萊島

花峰左側,一峰蒼秀圓潤,它便是蓬萊峰。蓬萊峰海拔1350米,南眺天池峰,北依天柱峰。蓬萊峰是一單體石壁,西、南、北三面岸陡壁削,向西延伸一百多米處是萬丈深淵。峰頂狹長絕險,縱長百餘米,寬僅二、三米。古木護石,葛蔓繞膝,躋身往來,險象從生。今已修建石級和護欄。峰下時常雲掩霧繞,峰頂在雲海中若隱若顯。上得蓬萊島,只見青藤蔓蔓,人跡罕至,濃霧繚繞,如入瑤池仙境呀!你看西南北三面懸崖陡壁,古松倒掛,亂雲飛渡,似海島仙山,明代李庚有詩:「登躋猶未半,身已在蓬萊」,故稱蓬萊峰。登山峰頂可遠眺湖北英山、安徽霍山、金寨,領略毛澤東詩詞中「蒼山如海,殘陽似血」的壯美景象。

九井河

源於天柱山後宮殿,曲折宛轉,綿延十餘公里,匯千萬溪泉而成,其間幽潭飛瀑,風清氣爽,「九井西風」為潛陽十景之一。

九井西風可算是天柱一絕。絕就絕在一年四季,無論陰、晴、雨、雪都有股西北風吹進古口、野寨一帶。特別是夏天,不管白天天氣多麼炎熱,入夜西風一來,暑氣頓消。因此谷口、野寨不光是人們聽風觀景的好地方,還是避暑勝地。

煉丹湖

煉丹湖,水面面積近3萬平方米,蓄水量8萬立方米,海拔高1100米,在中國名山中可以和天山「天池」、長白山「天池」相媲美。它水質清澈、碧綠如玉,四周群山羅列,環境優雅,天晴無風,湖如明鏡,藍天白雲,映入其中;四周群峰,蒼崖青松倒影其中,如錦如織,給這平靜的水面增添了生機;微風徐來,湖水盪漾,波光粼粼,又是一番景象,泛舟其上,如入瑤池。在「煉丹湖」平靜的水面之下,原來未修湖以前,稱「良葯坪」,又叫「上煉丹」。漢未明道左慈曾在此采葯煉丹,現在「煉丹湖」名即來源於此。左慈當年煉丹住過的「煉丹房」與煉丹起爐的「煉丹台」還在。在「煉丹台」,舉目四望,西關群峰,歷歷在目,飛來如墜,寶月如錫,銜珠欲墜,天柱在望。獅峰聳於左,青龍背橫於右,登仙打鼓諸峰在其東,麟角、覆盆、迎真諸峰峙其南,遠瞻近矚,可盡天柱一山之勝。

天柱晴雪

天柱山的一道獨特的景觀-天柱晴雪,俗稱「六月雪」。 「天柱晴雪」位於天柱山青龍澗北面的山崗上。
據志書記載:「這里翠嶺環圍,松杉繁茂,萬綠叢中,露出一片砂崗。常年似冰封雪壓,四季如銀山爛海。尤其是雨後初晴,陽光輝映,砂礫經雨水洗濾後,格外潔凈無瑕,如皚皚白雪,光華耀眼。」明代詩人李匡有詩贊道:「五月六月寒常住,千年萬年雪不消。」在炎熱的六月,能身臨其境,一定會頓感涼意。
天柱晴雪的成因與此處的地質、地貌形態有關。「雪山」由長石為主石英含量相對不高的混合花崗岩組成,岩石經常潮濕,日曬夜冷,岩石層面漸漸風化剝落,逐漸鬆散成砂,日積月累,堆積成崗,日光月色映照,晶光四射,瑩然似雪。
飛來峰

飛來峰在「龍吟虎嘯崖」的最西端,一峰獨立入雲,峰頂巨石如蓋,渾身石骨,淺淺的水痕遍布全身,這就是天柱山第三高峰----飛來峰。它海拔1424米,整座山峰為一整塊巨石構成,頂有一石長約3丈有餘,圍長30餘丈,高丈余,渾圓如蓋壓在頂峰,似從天外飛來,石稱「飛來石」,峰因石名,峰頂的飛來石,像一頂華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頂。許多遊人看到飛來峰,都十分驚奇。同時又有一份擔憂:萬一哪天刮風,把那個飛來石刮下來,可怎麼辦?

傳說天柱山在26億年前是一片茫茫無際的西海,西海里許多蛇妖鱉精在興風作浪,擾得民不聊生。後一太上老君路見不平,運用法力從東海龍王處借來一塊鎮妖石壓在飛來峰上,用來鎮妖。

又傳清朝乾隆皇帝來到天柱山,並不相信這個飛來石是從九天之外飛來的。真命天子隨口吟道:「飛來未必是飛來,定是世人胡亂猜……」。話音未落,頓時電閃雷鳴,飛來峰上烏雲蓋日,飛來石隆隆作響,將要飛起……嚇得乾隆皇帝趕緊改口道:「飛來一定是飛來,不是世人胡亂猜。既然飛來又飛去,何必當初要飛來」。言畢,天空一碧千里,詳雲繞騰。飛來石也穩穩當當地蓋在飛來峰頂。

飛來峰,從南面看,如帽如笠;從北面看,如棋如磨;從東看,如球如拳;從西看,則如牛眠虎卧。飛來峰的西部的石壁上,由於泉水的長期侵蝕,形成一塊石鱗斑斑酷似「龍鱗」的斑塊。細心的遊客不難發現,那外圍輪廓與我們現在安徽省地圖的輪廊有著驚人的相似呢!你看那是淮河,那是長江……

寶月峰

在飛來峰南面的是「寶月峰」。峰頂東西有兩個觸角狀的巧石,中間平坦一塊方桌狀的石板,兩塊巧石像兩位老者各自向後微微傾斜,好一幅悠閑自得的神態----「二仙對弈」;從東向西望,似一彎新月掛在藍天----「寶月」;而從東南方向西北觀望又變成了「金雞唱晚」,真可謂移步換景,妙趣橫生!東邊,天蛙峰、丹砂峰、飛虎峰、佛子峰、迎真峰、石紐峰、麟角峰、覆盆峰、天獅峰等,群峰起伏,清秀挺拔……。

天柱松

天池峰側畔的懸崖之間,巍然屹立著一株高大的松樹。它破頑石而生,依山崖而長;大有百折不撓、浩然磊落之氣慨與風骨;只可遠觀、不得近褻;迎風霜而立,堪砥柱中流;頗有王者風范。莫看此松高不過 5 米 ,粗不過 80 公分,可據勘測它卻有 1500 多年的歷史。你看它完全生長在懸崖之上,寸土不沾,與石崢嶸。枝椏還粗壯強勁地向懸空面伸展,此勢好像熱情好客的天 。

馬祖庵
此處主要景點有:馬祖庵、佛光寺、霹靂石、八戒念經、天書峰、天蛙峰、豬頭石等。馬祖庵蒼竹遍野,茶樹叢生,巨石羅列,奇峰連綿,懸流曲折。香子、屏風、石龍諸峰排列在前,天門、天蛙、降丹諸峰陳列稍後。馬祖庵前有馬祖洞,傳為馬祖道人歇腳靜習之處,洞內有幽澗泉。出洞蹬道而上,右邊一石如柱,傲立蒼穹,其上有國民黨四川軍閥楊森題刻「南天一柱」四字。再右為蓮花洞(又稱丹房),傳為漢未方士左慈練丹之地。旁有大石一尊,佔地一畝,渾圓色潤,一線中開,上下勻齊,如切瓜果,俗稱「雷打石」。清人李雲磷刻有「混元霞霧」四字。馬祖庵南邊還有雪瀑崖,飛流直瀉,煞是好看,聲震十里,甚為壯觀。
佛光寺:曾是唐代馬祖道一禪師修行習靜的山洞。五代時,當地山民就地建庵,世稱馬祖庵。明萬曆年間,神宗御賜藏經,詔賜馬祖庵為佛光寺。後一度被焚,現存磚木瓦房十間,有部分佛像可供瞻仰。
霹靂石:俗稱雷打石,高約10米,渾圓蒼黛,中開一裂縫,斷面整齊,似刀削斧劈。石的北壁刻有「混元霹靂」四個一米見方的大字。八戒念經酷似豬八戒躺在山頂之上,口裡念著經書,心裡則想著美味佳餚。天書峰相傳是左慈當年在山上煉丹喜獲「天書」的地方。天蛙峰恰似一隻青蛙朝天哇哇大叫,欲上青天之勢。

人文景觀

石刻文化

「無山不石刻,有刻皆名山。」自古以來天柱山就以其特有的魅力吸引著騷客文人、達官顯宦紛至沓來。他們面對如此美景,揮毫潑墨,抒發內心的感慨,於是便留下了眾多的石刻。從石牛古洞到馬祖庵,從虎頭崖到天柱之巔,從九井河畔到南天門,到處都是古聖先賢們的題刻,而這其中石牛古洞內的山谷流泉摩崖石刻,以其數量之多、密度之大、品位之高、年代之久而列各景區石刻之冠,被國務院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在這片不到300米長的石壁上,匯集了唐、宋、元、明、清、民國、現代共300餘幅石刻,可謂是詩、詞、文、圖、賦形式各異,行、草、隸、楷、篆五體俱全,真正是一條藝術的長廊。其中尤為珍貴的是一代改革家王安石和書法宋四家之一的黃庭堅的真跡。

宗教文化

天柱山是佛道兩家的「洞天福地」。道家將此列為中國名山三十六洞天之十四,並稱其為五大鎮山之中鎮。千百年來的膜拜和香火沉積了豐厚的宗教文化,既有可觀可覽的有形景觀,又有可讀可聽的無形傳說。

自東漢方士左慈在此傳教後,道教遂在此生根。蕭梁時期,金陵高僧寶志來此佈道,並與方士白鶴道人鬥法,結果平分秋色,從此,天柱山成為佛道聖地,鼎盛時期的唐宋,寺觀不下百餘座,曾有「三千道士八百僧」之說。

佛教代表性建築為鳳凰山下的三祖禪寺和天柱山腰的佛光寺(馬祖庵)以及縣城西郊的太平塔。三祖寺於1982年被國務院列為漢族地區142所重點寺廟之一,最初被梁武帝蕭衍賜名「山谷寺」,後因禪宗三祖僧璨在此駐錫,故名「三祖寺」,唐玄宗之子唐肅宗即位之始改元「乾元」,即於乾元元年下詔賜名為「三祖山谷乾元禪寺」。寺內覺寂塔建於唐天寶年間,為三祖僧璨的舍利塔;另有建於唐朝的「三祖傳衣洞」和建於宋朝的「摩圍泉」。

史跡文化(古皖文化)

這里的史跡最早可以上溯到以「薛家崗文化遺址」為代表的5000多年前的古皖文化。薛家崗文化遺址坐落在潛山縣王河鎮,共發掘面積2000餘平方米,出土文物2000餘件。出土文物有石器、陶器、玉器三大類,生產工具以石器為主,其中13孔石刀為國內首次發現,極其珍貴,生活用具以陶器為主。

這些器物以新石器時代物品為主,並有少量商代和唐宋年代遺物,它們風格獨特、自成面貌,代表了新石器時代獨樹一幟的一種文化,為研究新石器時代晚期人類在長江中下游地區生活和生產活動,以及與黃河流域諸文化的關系,提供了十分珍貴的文物資料。

名人文化

天柱山的名人蹤跡最早可以追溯到漢武帝封岳,現在仍可探尋到當年漢武祭岳留存的「祭岳台」、「旌駕橋」等遺跡。後隋文帝志在南疆,移南嶽封號於湖南衡山,但天柱山依然以她的鍾靈毓秀吸引著眾多的文人墨客達官顯宦前來造訪。

唐李白在江上看一眼天柱山就吟道「奇峰出奇雲,秀水含秀氣」,並表示「待吾還丹成,投跡歸此地」,白居易的一句「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雲雷」更是穿透了歷史,至今仍在我們的耳畔回響。王安石在潛山任舒州通判時,擁火夜遊石牛古洞,作詩雲:「水無心而宛轉,山有色而環圍。窮幽深而不盡,坐石上以忘歸。」黃庭堅在石牛古洞內築亭讀書,自號「山穀道人」,並堅稱「吾家潛山」。

古皖大地,地靈人傑,早在三國時,這里就誕生了著名天文學家、數學家王蕃。晚唐有詩人曹松,宋朝有宰相王珪、擅長畫馬的李公麟,到了近代,更有京劇鼻祖程長庚、章回小說大師張恨水、雜技皇後夏菊花。他們都是天柱山的兒女,他們都是我們潛山人的驕傲!

戲曲文化

發源於湖北黃梅地區的地方劇種黃梅戲一植入天柱山這片土壤後,忽然就奇葩綻放,光華萬丈,先有開拓者嚴鳳英,後有新秀韓再芬,硬是將黃梅戲唱響中華大地,《孔雀東南飛》的故事就在這里被搬上了黃梅戲的舞台。

Ⅷ 天柱山八大景區到底是那八個

後面的回答是正確的。三祖寺、馬祖庵、主峰、虎頭崖、九井河、大龍窩、龍潭河、後山八個景區和三個外圍景點太平寺、天寧寨、薛家崗與水吼農業旅遊觀光園。

Ⅸ 天柱山的景點簡介

位於安康市西南約15公里處。那裡,山勢陡峭,碧嶂插天,雄奇險峻。主峰如柱,插入天際,故名「天柱山」。也是安康四大名山之一。 天柱山,面臨滔滔漢水,山水相吻。歷代文人墨客、風流學士,常往天柱山登高賞景,賦詩題字。詩人贊雲:「巍峨萬仞插雲中,秀拔群山第一峰;淡掃天光成翳翠,平分日色熏芙蓉;登巔不覺乾坤大,到底凝沾雨露濃;天降扶與生俊彥,便教柱石大明空。」 天柱山上有座白雲寺,史載創建於唐麟2年(664年)。白雲寺是陝南佛教聖地四大叢林之一,列為安康八景之一。寺廟由三進四塔、一爐五殿、九洞三院組成。沿台階攀至12層,便是建真武祖師殿石碑,此碑為清代楷書精品。最高處三進佛殿的佛像,均為明代石雕精品。寺後有蓮花池,前有方池。據傳,看天池可知漢江水位。山北峭壁處有自然形成的9個洞,洞洞相通。化身爐建於明代,四座靈骨塔均高兩丈余,系該寺宋至清代的靈骨。白雲寺舊有亭宇、樓閣、大殿、廂房數百間。寺院內外松柏蔥郁,寒梅飄香。大殿雕梁畫棟,金碧輝煌,佛像千尊,香火鼎盛。現在的白雲寺,保留有殿宇、廂房60餘間。

Ⅹ 求安慶天柱山景區詳細的旅遊攻略

安慶汽車到潛山,來迴路費30元
從車站下車打的到天柱山山上,大概二三十左右,如果熟悉潛山縣城,可以先打的到零碑汽車站,再坐汽車到山上,這樣大概一二十元.門票有學生證的話是75,山下住宿大概六七十的樣子,山上的旅館是八九十的樣子,都比黃山便宜一些,山下停車場那裡有個超市裡面的東西也不是貴很多,比進去售票處要便宜,汽車站到停車場的旅遊大巴,一個人十塊錢就行了

門票具體不知道多少,我好久沒上山了,如果還有身份證半票的政策,加個索道的錢,也就一百多
住宿吃飯一小百,大概三四百元。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