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山景點介紹
❶ 白石山風景區的主要景點
該棧道位於白石畫廊的雙雄石至飛雲口絕壁棧道1.5公里處,2014年5月回10日開建。據河北新聞網消答息,從淶源白石山景區獲悉,目前國內最長最寬、海拔最高的懸空玻璃棧道建設已進入尾聲,預計2014年9月中旬對外開放。
國內最長最寬懸空玻璃棧道,位於保定淶源縣城南15公里處白石山景區,全長95米左右、寬2米、海拔最高達1900米。白石山玻璃棧道為混凝土框架結構,3.2厘米厚的雙層夾膠玻璃與不銹鋼龍骨架巧妙結合,每平方米承重達1000公斤,為遊客游覽風光帶來別樣體驗的同時保障安全。
河北省淶源縣白石山景區「國內最長懸空玻璃棧道」建成並向遊客開放,眾多遊客慕名而來,景區日均接待量達3萬人次,遠遠超過接待能力。由於景區擺渡車、索道載客能力有限,致使部分遊客長時間滯留景區入口。
2014年09月24日,河北省淶源縣白石山景區「國內最長懸空玻璃棧道」建成並向遊客開放。
❷ 白石山國家森林公園的景點景觀
在白石山森林公園內有峰林、雲海、日出、佛光、瀑布、森林等自然景觀,還有明長城和義和團活動遺跡等人文景觀。同時公園附近還有抗日戰爭時期的許多遺址。如白求恩做手術的孫家莊小廟遺址、雁宿崖戰役遺址、黃土嶺戰役遺址。到白石山森林公園旅遊即是「綠色之旅」,更是「紅色之旅」。 白石山景觀齊全,集峰林、怪石、絕壁、峽谷、瀑布、森林、雲海、佛光、長城、廟觀等景觀於一體,地貌奇特,結構復雜,極具觀賞游覽價值。白石山是我國古代「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被認為是神仙的居所。因為夏季出現雲霧機會較多,經常有「佛光」出現。經中國旅遊地學研究會等有關部門論證,2001年被國土資源部列入第二批「國家地質公園」之中。
白石山因山體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白石山上部的白雲岩蓋層形成於10億年前的海洋環境;地殼運動使這塊白雲質大理岩產生了兩組以上的垂直節理,在後來億萬年漫長的歲月里,風化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斷擴大,岩層變成了根根柱立的奇峰;而且,這些柱立如林的奇峰又正好佇立在穩固的花崗岩基座上,使得這些又奇又險的峰林在不斷的地質運動中能夠被保留下來。
白石山最壯觀的景緻,即是以峰林地貌著稱。其核心部位的大理岩峰林是我國惟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是我國峰林地貌的一種新的類型。景區的精華部分,由100多座高低錯落、相對獨立的山峰組成。主峰海拔2096米,高出周圍群山數百米,幾乎在淶源的任何一個角落都能看到她。白石山高大的山體,奇峰林立,巨壑縱橫,斷崖峭壁如刀削斧劈,稜角分明,少有曲線,堪稱山嶽景觀中奇與險的代表。中國泛旅實業發展股份有限公司的專家考察白石山後這樣評價:「白石山北山南象,平朴中見詭異,雄奇中見秀麗。」黃山公司總經理看完白石山的峰林、森林後認為,「品位極高,獨具特色,不可替代,極具開發價值。」許多旅遊專家評價白石山:「集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張家界之秀。」因白石山其形其韻酷似黃山,故被遊人稱為「北方黃山」。峰林奇觀,深藏在絕壁環繞的峽谷之中,路徑艱險。多少年來,人們只能遙望她的高大雄奇,很難接近感受她的壯美。2000年,這里鋪設了一條長7000多米,由7000多級台階及棧道、隧道、索橋組成的步游路,可將遊客帶入白石山的精華部分。 園內植被分布隨海拔變化,存在明顯的垂直分布規律。主要植被類型有4個,即(1)落葉闊葉林帶,分布在海拔1000—1250米的陽坡和陰坡;(2)楊、樺、櫟林帶,主要喬木有山楊和樺樹,多分布在1100—1500米的陰坡和1250—1800米的陽坡;(3)濕生樺林帶,主要喬木以闊葉紅樺為主,多分布在1500—1950米的陰坡和1650—1800米的半陰坡;(4)亞高山灌叢帶一五花草甸帶,以黃花柳灌叢和苔草為主,分布在1800——2096米的陰坡。本區植被分為14個植物群系,他們是:(1)胡枝子群系;(2)山杏群系;(3)綉線菊群系;(4)核桃楸群系;(5)遼東櫟群系;(6)白樺群系;(7)黑樺群系;(8)碩樺群系;(9)紅樺群系;(10)蒙古櫟群系;(11)山楊群系;(12)人工油松林群系;(13)人工落葉松群系;(14)草甸群系。此外,在溝谷中還生長有多種藻類植物,在溪邊、陰坡等潮濕地面有很多苔蘚植物,特別是在岩石表面及樹皮上還有大量地衣生長,說明這里的空氣新鮮,沒有受到污染。每年雨季,林中有許多野生食用菌,這些野生菌不僅形態各異,顏色和大小也各不相同,成為園內一道特別的植物景觀。園內植物種類極其豐富,四季景觀多姿多彩。
由於不同種類植物花期不同,使得園內從春季到秋季,季季有花可賞,且花色各不相同,異彩紛呈。春季3—6月,有山桃(粉色)、山杏(粉色)、山荊子(藍紫色)、蒲公英(黃色)、各種萎陵菜(黃色)、大花溲疏(白色),總體色調以粉白色為主。草花主要為黃色。夏季6—8月,開花植物種類多,花色多、變化大,以大面積的北京丁香(白色)、紅丁香(紅色)、照山白(白色)最為壯觀。更有大量的河北大黃,花大色艷(先粉紅色,後白色),景色誘人。此外還有美薔薇(紅色)、東陵八仙花(白色)、有斑百合(紅色)、黃花菜(黃色)、木楊梅(黃色)、桔梗(藍色)、黃花烏頭、石竹(紅色)點綴其間,色彩斑讕,美麗動人。秋季8—10月,開花植物大多為菊科植物,如翠菊(藍紫色)、小紅菊(粉紅色)、狗娃花(粉白色)、紫菀(紫色)、胡枝子(粉色)、黃花龍牙、荊條(藍紫色)、華北蘭盆花(藍色),構成了藍、紫、粉、黃一片百花爭艷的景觀。秋季更有落葉喬木的葉色變化,黃、紅、綠參雜,如詩如畫,景色醉人。冬季松柏常青,霧淞 、樹掛別有一番景緻。 石山屬溫帶針闊混交林地帶,主要植物類型有亞高山草甸、針葉林、闊葉林、落葉灌木、山地乾性灌草叢及栽培植被等。主要樹種有華北落葉松、油松、白樺、紅樺、槲櫟、蒙古櫟、蒙椴、山楊、柳樹等;灌木有六道木、荊條、榛子、胡枝子、短序胡枝子、三裂綉線菊、中華綉線菊、美薔薇、大葉薔薇、鬼箭錦雞兒等;草本植物種類繁多,尤以禾本科、菊科為最突出;常見種類有白羊草、苔草、蘭刺頭、飛燕草等,夏秋時節各色野花競相怒放,將草甸點綴得五彩斑斕有如天然花園,白石山還有多種菌類植物,如松蘑、雲盤蘑等,多為可食菌,味道鮮美。
白石山植被垂直分布較明顯,油松林多分布在海拔1000米—1500米的陽坡半陽坡,多為人工營造的幼年林。槲櫟林分布於海拔1300—1500米的山脊及山坡地帶;海拔1400—1900米的陰坡半陰坡生長有茂密的白樺林,甚至有些地段分布到海拔2000米以上的陰坡,灌木林以六道木等為主,在白石頂西北向的陽坡還有成片的紅樺林,林相整齊,景觀獨特,海拔高度1600—1900米,風景價值很高;在海拔1600—1800米的碾盤窪陰坡一帶有大面積落葉松林,樹姿挺拔,生機勃勃,林下落葉層厚達25公分以上,像地毯一樣松軟舒服;在落葉松林之上的山頂地帶分布有亞高山草甸,植被繁密,種類眾多。
白石山植被四季不同,季相豐富,山地強烈的紫外線輻射和較大的晝夜溫差(可達25℃以上),使得各色野花和秋季色葉格外鮮艷,特別引人注目;懸殊的高差使得白石山春、秋季節頗有「一山兼四季」的味道,山頂與山腳物候期相差15—20天左右,同一季相景觀從山頂到山腳出現時間被拉長,尤其是秋季景觀的延長,層林盡染,彩若紛披。而不同季相的景觀出現在同一時期:山腳早已濃蔭匝地,山腰剛是桃花初綻,而山頂陰坡一帶還是白雪皚皚……更是顯得奇特而富有趣味。
❸ 白石山玻璃棧道主要景點介紹
峰林
白石山最壯觀的景緻,即是以峰林地貌著稱。
其核心部位的大理岩峰林是中國惟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是中國峰林地貌的一種新的類型。景區的精華部分,由100多座高低錯落、相對獨立的山峰組成。主峰海拔2096米,高出周圍群山數百米。因白石山其形其韻酷似黃山,故被遊人稱為「北方黃山」。
峰林落差可達600米,是所謂「雄」;峰林崢嶸,峭壁陡崖,是所謂「險」;峰林如獸、如塔、如劍、如筍、如仙,鬼斧神工,是所謂「奇」;而夏秋時節,海拔1800米以上(步游路的起點海拔就超過1800米)常常雲霧飄渺,雲海如夢似幻,若雨後初霽,波涌浪卷,飄渺難當,更是一個「幻」字。
白石山降水較多,植被茂密,涵養水份較多,泉眼多出現於海拔1300米的高度范圍內,西麓和南麓的峽谷瀑布各具特色,以西麓十瀑布峽的雙龍瀑、飛龍瀑最為別致壯觀。長城從白石山北側逶 通過,長約4000米,大部分敵樓和牆體保存完好,是全國長城中保存比較完好的地段之一。「敵樓修在城牆外」是白石山長城的一「怪」,它反映了長城建築因地制宜的原則。
拒馬源
拒馬源泉群面積達6平方公里,泉水淙淙,白楊綠地,山水相映,環境清幽,小橋流水人家,一派水鄉風光。淶源縣境內泉源多,水量大,已知泉眼102處,流量大於2升/秒的就有30餘處,在全國許多名泉相繼乾涸之際,拒馬源泉仍舊汩汩翻湧,是名副其實的泉城,泉中有城,城中有泉,因此可稱縣級泉城的精品和絕品。拒馬源泉的水溫基本與外界溫差大而霧氣蒸騰。因此拒馬河是中國北方最長的不結冰的河。現在,白石山下部花崗岩峽谷中的溪流飛瀑、北麓保存完好的明長城及淶源縣城中的泉群,一並被劃入了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的保護范圍。白石山在戰國時期,一山分燕趙,在宋遼對峙時期,一山分兩國。如今登上白石山巔,北俯田疇,東瞰狼牙(山),南覽群峰,西望五台(山),似置身天外仙境,會由衷地生發出「祖國山河無限美「的感慨。
十瀑峽
十瀑峽是花崗岩構造的一條大峽谷,清澈的泉水從海拔1300米處的龍虎泉湧出,溪流跌宕,流連為潭,跳躍為瀑,常年流水不息。落差50多米的「雙龍瀑」,第一疊落入潭中,折轉90度再次跌落,姿態別致優美,為瀑布中的上品。「飛龍潭」瀑面開闊,散落飄灑,飛珠濺玉。「無聲瀑」溪水從石板上滑落,如綢緞一般,亦動亦靜,無聲無息。十瀑峽花崗岩地貌與瀑布流水,構成了「泉、瀑、石、松」於一體的絢麗景觀。山高水急的十瀑峽歷來為遊人青睞。山北麓的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白石山長城,是長城中保存最完好的一段之一,毛感知切築的牆體顯現著歲月的滄桑。
❹ 河北淶源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的特色景點
白石山下部為肉紅色的花崗岩基座,中部為白色大理岩的圍腰,上部為灰色塔形山峰,紅、白、灰三色一體,景觀獨特。白石山主峰高2096米,鬼見愁高2057米,觀日台高2091米,峰多成叢、壁峭、形異。峰壁大都直上直下,有稜有角,陡直壁立,似刀削斧劈。山峰形態各異,有的峰上大下小,有的傾而不倒,有的狀如疊塊,有的深不可測。在花崗岩分布區又是一種景觀,山體渾園雄偉,怪石參天,千姿百態,妙趣橫生。
白石山的白雲質大理岩是白雲岩經岩漿熾烤變質而成。白石山即因山體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白石山上部的白雲岩蓋層形成於10億年前的海洋環境;地殼運動使這塊白雲質大理岩產生了兩組以上的垂直節理,在後來億萬年漫長的歲月里,風化作用使垂直裂隙不斷擴大,岩層變成了根根柱立的奇峰;而且,這些柱立如林的奇峰又正好佇立在穩固的花崗岩基座上,使得這些又奇又險的峰林在不斷的地質運動中能夠被保留下來。大自然的種種巧合,造就出了白石山雄、奇、險、幻的地貌景觀。
白石山十瀑峽中溪水流淌4000米,穿行於山石之間,十瀑連疊不斷,瀑上有潭,潭泄成瀑,瀑布水花飛濺。飛龍瀑落差48米,瀑面寬3米,如銀河倒掛,聲宏如雷,氣勢雄偉雙龍瀑分兩級跌下,落差60米,落差大。乾旱時,水流細,顯的非常秀氣;豐水期,銀簾高懸,景色誘人。連疊不斷的瀑布溪水,在綠色蒼郁的植被襯托下,更顯出生機勃勃,使遊人流連忘返。 「魚鱗坡」為花崗岩的節理,在風化時呈層形剝落,形似魚鱗,谷中溪水漫流,晶瑩誘人。
❺ 白石山的景點特色
峰多:在不到三平方公里的區域內,山脊山谷峰多成叢、成簇。
壁峭:直上直下,有稜有角,陡直壁立,如刀削斧劈。
形異:如柱、如帆、如筍、如劍、如人、如獸、如神仙鬼怪。勢險:有的上大下小,有的傾倒而不倒,有的狀如壘塊。
白石山因山體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白石山景觀齊全,集峰林、怪石、絕壁、峽谷、瀑布、森林、雲海、佛光、長城、廟觀等景觀於一體,地貌奇特,結構復雜。白石山是中國古代「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因為夏季出現雲霧機會較多,經常有「佛光」出現。
「白石晴雲「是淶源古十二美景之首,意思是說即使是晴天,白石山巔也會有雲盤繞,白石山多雲霧是由白石山特殊的地質結構決定的。
白石山的雲霧勝境當屬雨後初霽:溝谷之中生出煙雲,成團成片,接著迅速彌漫,如萬床棉絮,將谷壑填平,巨岩似浮島,奇峰若仙山。
白石山峰雲組合,是淶源的第一大美景。空氣不斷上升並有水氣不斷補充是形成雲霧的條件。東南暖濕氣流遇白石山爬升冷凝,並被攔貯在重巒疊嶂、溪瀑眾多,水汽不斷得到補充,從而極易形成雲霧。因北來的氣流往往占優勢,白石山南的雲霧難以越過山脊,往往在山頂上盤旋涌動。雲霧在白石山南麓形成後,在東南風的推動下試圖越過山脊,冷、暖氣流往往在晴雲峰一線交鋒。隨著冷、暖氣流強弱的變化,雲霧時升時降,時進時退,聚如幔卷,散如蝶飛,奇峰忽隱忽現。尤其是當冷、暖氣流強弱相當時,在山脊上方相互膠著,雲頭壁立,一邊陰暗如晦,一邊艷陽當空,一線兩重天。「風雲際會」為白石山一大奇觀。
❻ 求白石山風景區旅遊攻略
集「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張家界之秀」,被譽為「北方最美的山」。 白石山坐落在河北西部的淶源縣
境內,這里群山環繞,遠離都市,擁有良好的自然生態環境,純凈清新的空氣,涼爽宜人的氣候。暑期平均溫度
只有21.7度。
白石山山體高大,奇峰林立,具有良好的天然生態環境。地貌景觀獨特,人文旅遊資源豐富,是一個集地
質、科研、教學、觀賞、旅遊為一體的天然地質公園。
白石山因山體遍布白色大理石而得名,核心的大理岩峰林處於原始自然狀態,具有很高的科學價值和觀
賞價值。白石山海拔高,坡度陡,懸崖絕壁,最高峰海拔2096米,擁有我國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是我國峰林
地貌的一種新類型。峰林造型獨特,千姿百態。夏季,山中多雲霧,雲海佛光頻現,整個景區可以用雄、奇、
險、幻四個字來概括。
白石山植被茂密,動植物種類繁多,是華北地區物種多樣性中心區之一。不少專家認為白石山是一個集
「黃山之奇,華山之險、張家界之秀」的旅遊勝地。白石山不僅山奇而且水美,以高山、峽谷、溪流、瀑布
景觀為主的十瀑峽景區是白石山腳下的一條峽谷。泉水在峽谷巨石之間流淌,跌宕為瀑,留連為潭,峽谷兩側
山體陡峻,怪石羅列,景觀別致。到了晚上,一定要去拒馬河源頭的白楊綠地間走走,聽溪流淙淙,看澤塘遍野
,走在其間,清涼繞體,暑意頓消。
❼ 白石山景區名稱由來是怎樣的啊
白石抄山景區位於河北省淶源縣襲城南15公里處的白石山,又稱白石山國家地質公園,因山多,山體遍布白色大理石而得名。
白石山,山體多白色大理石,多為水平岩層的含燧石條帶白雲質大理岩,石柱頂面沿層面剝落,呈現一片白色
白石山,雄居八百里太行山最北端,最高峰雲都峰海拔2096米,素有「北方第一奇山」之稱,其風光酷似安徽黃山而被人們稱為「小黃山」。也被大家親切的稱為「北方張家界」「北方小黃山」。
白石山景觀多樣,集峰林、怪石、絕壁、峽谷、瀑布、森林、雲海、佛光、長城、廟觀等景觀於一體,地貌奇特,結構復雜,是中國古代「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作為名山的後起之秀,白石山不僅有奇絕的風光,更有近年在國內響譽盛名的全國最高玻璃棧道,是遊客「賞奇景」「探奇險」的絕佳寶地。
❽ 白石山景區導游詞
白石山景區導游。是一個人呀!可以去實地考察一下。
❾ 白石山附近有什麼好玩的
白石山因山體多白色大理石而得名。白石山景觀齊全,集峰林、怪石、絕壁、峽谷、瀑布、森林、雲海、佛光、長城、廟觀等景觀於一體,地貌奇特,結構復雜。白石山是中國古代「三十六洞天福地」之一,因為夏季出現雲霧機會較多,經常有「佛光」出現。
「白石晴雲「是淶源古十二美景之首,意思是說即使是晴天,白石山巔也會有雲盤繞,白石山多雲霧是由白石山特殊的地質結構決定的。
白石山的雲霧勝境當屬雨後初霽:溝谷之中生出煙雲,成團成片,接著迅速彌漫,如萬床棉絮,將谷壑填平,巨岩似浮島,奇峰若仙山。
白石山峰雲組合,是淶源的第一大美景。
白石山
空氣不斷上升並有水氣不斷補充是形成雲霧的條件。東南暖濕氣流遇白石山爬升冷凝,並被攔貯在重巒疊嶂、溪瀑眾多,水汽不斷得到補充,從而極易形成雲霧。因北來的氣流往往占優勢,白石山南的雲霧難以越過山脊,往往在山頂上盤旋涌動。雲霧在白石山南麓形成後,在東南風的推動下試圖越過山脊,冷、暖氣流往往在晴雲峰一線交鋒。隨著冷、暖氣流強弱的變化,雲霧時升時降,時進時退,聚如幔卷,散如蝶飛,奇峰忽隱忽現。尤其是當冷、暖氣流強弱相當時,在山脊上方相互膠著,雲頭壁立,一邊陰暗如晦,一邊艷陽當空,一線兩重天。「風雲際會」為白石山一大奇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