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郊型鄉村旅遊村莊
Ⅰ 關於旅遊經濟學的考試題
體驗旅遊產品開發研究
[摘 要] 本文在闡述石家莊城郊鄉村旅遊產品現狀、特徵的基礎上,提出石家莊城郊鄉村旅遊產品的開發原則及保障措施。
[關鍵詞] 城郊 鄉村體驗旅遊 產品開發
鄉村體驗旅遊是以鄉村獨特的自然風光和人文特色(生產形態、生活方式、民俗風情、鄉村文化等)為吸引物,給都市人提供認識農村、體驗農家生活、追尋古樸民風民俗的機會,為遊客提供娛樂、教育、審美和逃避現實等體驗的鄉村旅遊的高級形式。
一、石家莊城郊鄉村旅遊產品的現狀
1.鄉村旅遊產品類型單一
目前,石家莊城郊鄉村旅遊產品主要以農家樂和小景點休閑為主,以採摘游為主要活動形式,基本還停留在「摘農家果、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住農家房」的階段。
2.鄉村旅遊產品普遍缺乏文化內涵
產品項目的設計和開發缺乏文化品位,許多鄉村旅遊活動缺乏創新設計和深度。在發掘當地民俗風情、提高活動娛樂性和遊客參與性等深層次開發還做得不夠,影響了產品的吸引力和遊客的重遊率。
3.鄉村旅遊產品整體營銷觀念薄弱
部分鄉村旅遊景區缺乏市場意識和競爭意識,發展大旅遊的整體觀念不強。鄉村旅遊企業存在單槍匹馬打市場者多,團結協作、聯合促銷者少現象。
4.鄉村旅遊產品缺乏規劃和策劃
許多鄉村旅遊項目盲目上馬,開發時城市化、雷同化明顯,展示鄉村差異、突出鄉村特色不夠。
二、體驗經濟時代鄉村旅遊產品的特徵
1.製造獨特的經歷和體驗
旅遊業是以出售體驗和經歷為主要產品,因此,在產品的設計上應該以資源為舞台,以環境為背景,以文化為內涵,以設施為載體,以服務為支撐,為旅遊消費者製造獨特的體驗和經歷。
2.講究環境的營造和氛圍的設計
現代旅遊不論觀光還是度假,人們都期望賦予更多休閑的內涵。旅遊消費者日漸成熟,換個環境放鬆身心成為主要追求,強調體驗參與,講究環境的營造和氛圍的設計。
3.注重社會生活資源的挖掘
現代旅遊者更青睞融入生活元素、生活氣息、生活情趣的鄉村旅遊產品。人們期望能在觀光中觀察生活,在度假中體驗生活,在休閑中品味生活。因此,鄉村體驗旅遊產品在設計中要注重社會生活資源的挖掘,濃郁的生活元素已成為鄉村體驗旅遊產品不可或缺的部件。
4.旅遊者參與產品的設計和生產
隨著旅遊消費者的消費心理和行為的變化,人們希望主動參與產品的設計和生產全過程,注重參與過程中的感受和體驗。
5.產品呈現生態化
鄉村體驗旅遊產品要實現資源規劃開發的生態化、旅遊管理的生態化、旅遊設施的生態化、旅遊行為的生態化、旅遊的生態知識普及、旅遊服務的生態化等等。
6.產品實現組合集成
旅遊者不願被動接受定型的標准化產品,追求更能體現個性化、多樣化、自由化的旅遊,更傾向於自己做主、自行組合、自由行動的產品。在旅遊產品的設計上,既要考慮各子產品的相對獨立形成菜單式模塊化,又要使各子產品能夠自由拼裝無縫連接,使旅遊者能自主便捷地設計組裝中意的旅遊產品。
三、石家莊城郊鄉村體驗旅遊產品開發的原則
1.突出鄉村旅遊產品的地方性
鄉村作為承載我國地方傳統文化的載體,是歷史文脈延續的重要場所,鄉村旅遊是區域性和地方性的旅遊活動。
2.突出鄉村旅遊產品內容的原味性
石家莊城郊鄉村資源文化內涵豐富,有反映人與自然的依存和延續、形態獨特的鄉村聚落;有深厚文化底蘊的鄉村節慶、農作方式、生活習慣、趣聞傳說等。只有將這些文化內涵挖掘出來,深層次、多方位開發設計具有地方特色的鄉村旅遊產品,才能增加鄉村旅遊產品的吸引力,提高市場競爭力。
3.突出鄉村旅遊產品的優品性
鄉村旅遊產品應追求真、善、美的境界,為遊客提供貨真價實的高品位產品,這樣的產品才是可持續的旅遊產品。
4.突出鄉村旅遊產品內容的差異性
鄉村旅遊產品的創新開發要突出產品的差異性,應緊密結合區域性旅遊市場,開發出類型多樣的鄉村旅遊產品,避免產品雷同重復。
5.突出鄉村旅遊產品形式的多樣性
只有多樣性才能豐富鄉村旅遊活動,滿足多樣的鄉村旅遊需求,增強鄉村旅遊的生命力和吸引力。產品形式上的多樣性是對鄉村旅遊深層次開發的體現,也是深層次經營的結果。
四、石家莊城郊鄉村體驗旅遊產品設計
1.農業旅遊園區
石家莊城郊發展觀光農業有良好的基礎。趙縣萬畝梨園、欒城草莓基地、藁城千畝黃杏園、贊皇的大棗、元氏縣石榴、鹿泉上寨鄉大棗、鹿泉市紫藤葡萄等,已成為石家莊城市郊區鄉村旅遊活動的主要內容。以這些農業基地為基礎,打造具有復合功能的農業旅遊園區,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
2.鄉村DIY活動中心
石家莊城郊農村還可開發鄉村DIY活動中心。具體包括鄉村特色傳統工藝品DIY(捏麵人、泥塑、臉譜、風箏、老式玩具等)、鄉村傳統食品DIY、農耕作業(鬆土、播種、育苗、施肥、除草)、親自駕馭農耕機具如收割機、牛車、耕耘機、插秧機等。
3.鄉村俱樂部
鄉村俱樂部是服務於城市居民或高收入階層進入鄉村進行旅遊、休閑、度假消費的重要形式,是鄉村旅遊的信息中心和中介機構。鄉村俱樂部應根據周圍自然環境、地理地貌特點,充分融合地方性文化要素進行設計,不僅體現在居住特色、裝飾特色和服務特色上,還要體現在鄉村俱樂部提供的住宿、餐飲、娛樂方面。
4.鄉村博物館
石家莊城郊鄉村歷史遺址和遺跡、人文活動與民俗活動豐富,可開發鄉村博物館,集中展現鄉村文化歷史。鄉村博物館的陳列主題要別出心裁,特別要搜集對農業歷史有重大紀念意義和時代性的重要文物,從更高層次和深度上豐富陳列內容,多角度展示鄉村發展。此外,鄉村博物館應配套建設商店、咖啡廳、酒吧等,並開辦與農業和農村民俗有關的各類節慶娛樂活動。
5.鄉村田園公園
石家莊城郊鄉村自然景觀秀美,地勢西高東低,地貌類型復雜。可利用豐富的鄉村自然景觀資源,將山丘、河流、水池、草地、農田、林地和街頭廣場結合起來,形成具有多樣性的鄉村田園公園,為居民提供休閑遊憩的去處。
6.鄉村民俗度假村
石家莊城郊還可發展鄉村民俗度假村,為城市居民提供新鮮生活體驗的機會和場所。民俗度假村要打造安靜、接近自然的環境,體現人文關懷,提供運動和遊憩、人際交往的平台。
7.古村落
古村落指的是至少在民國前建村,保留了較長歷史沿革,建築環境、建築風貌、村落地址未有大的變動,具有獨特民俗民風,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石家莊城郊至今保留完好的明清於家石頭村就屬於此類。石頭村屬於遺產性古村落,可以利用古民居的藝術特點、古村落空間的完整性和村落農耕文化的豐富性,深層次挖掘其中蘊藏的歷史和文化內涵,將文化提升為傳統村落持續利用的生命力。
五、石家莊城郊鄉村體驗旅遊產品開發的保障措施
1.政府主導、部門聯動
應做好石家莊城郊鄉村體驗旅遊開發規劃,嚴格按照近、中、遠期的規劃設計,有步驟、科學合理地進行旅遊項目的建設和旅遊活動的組織。
2.吸引社會資金
發展資金緊張,是困擾鄉村游發展的一大瓶頸。所以要積極爭取中央、省、地方的旅遊資金支持,積極利用銀行中長期貸款進行旅遊項目投資,鼓勵鄉村原有居民申請小額信貸進行先期投入,制定並積極推行有關旅遊投資的優惠政策招商引資,按照「誰投資、誰受益」的原則,打破區域和行業界限,通過招股集資、入股集資、集資聯營等形式鼓勵、吸引當地和外地有條件的農民或企業家投資開發與經營。政府要制定引導扶持政策,形成一套合理的投資融資機制。
3.充分利用互聯網營銷
網路營銷覆蓋范圍廣,信息傳遞快捷,宣傳服務費用成本低,可以通過互聯網促進旅遊者與鄉村體驗旅遊經營者之間信息的溝通,提供雙方信息的交流平台。可以通過網路來展示農家旅館的位置、價格、衛生狀況、就餐情況、通訊情況、周圍環境等等遊客所關心的問題,還可以通過網站以多媒體的方式表現生動活撥、真實而有說服力的鄉村體驗旅遊活動內容。
4.大力培養專業人才
因為鄉村很難吸引外地人才,旅遊從業人員素質不高,直接導致了旅遊產品開發設計、管理和市場營銷的落後。可以利用高校、中職的旅遊人才教育系統和旅遊局的培訓班等進行學校教育與上崗培訓相結合,對開發者和管理者實行繼續教育和終身教育。教育培訓機構應制定科學、合理、全面的人力資源教育培訓計劃,不斷加強旅遊從業人員職業道德和文化、技能建設,為石家莊城郊鄉村體驗旅遊提供可靠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參考文獻:
[1]吳文智:體驗經濟時代下旅遊產品的設計與創新[J].旅遊學刊,2003年第6期
[2]王雲才等:鄉村旅遊規劃原理與方法.科學出版社,2007年4月
[3]成都城郊鄉村旅遊深層次開發研究.農村經濟,2004年第5期
[4]何景明:城市郊區鄉村旅遊發展影響因素研究.地域研究與開發,2006年12月
[5]張麗華等:鄉村旅遊體驗營銷模型的一種設計.經濟管理,2007年3期
[6]孟明浩等:城郊型鄉村旅遊地開發規劃研究.福建林業科技,2006年12月
旅遊產品差異化不足,1、旅遊產品產業鏈長2、旅遊產品資源具有唯一性。比如某兩家品牌旅行社都有去西藏的行程,很有可能是他們是同一家西藏專線供應商,這樣的話最終客戶享受的是一樣的產品。那為什麼不是兩家供應商呢?因為量這么大,人少的話行不成團,他們只能成為多家旅行社的供應商,從而保證人數。深圳旅遊網www.szuuu.com,歡迎多多交流。
Ⅱ 濟南城郊型鄉村旅遊的發展現狀
對濟南具體的鄉村旅遊發展現狀了解得不多,就全國范圍來看鄉村旅遊日漸火熱,模式也版是逐漸豐富。遠權景設計研究院鄉村旅遊規劃專家道:鄉村旅遊作為一種新興的旅遊形式是農業生產與旅遊活動的有機結合,對於鄉村經濟的持續發展起著越來越大的作用。進行規劃是需注意深化鄉村旅遊概念的理解,豐富鄉村旅遊的內涵、加強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及配套設施的建設、注重生態、社會、環境、經濟效益相協調,走可持續性發展道路,打造出鄉村旅遊品·牌。
Ⅲ 平原、城郊地區的農家生態旅遊有哪些產品類型如何進行針對性設計
針對平原、城郊地區的客源市場特點,依託景觀和資源條件,具有比較優勢的生態農業旅遊產品類型如下:
(1)觀光、休閑型生態農業旅遊。以特色蔬菜、花卉果園、垂釣、鄉村農舍、特色養殖業基地等自然與人文景觀為主要內容。我國百萬人口以上的大城市已達近百個,大量城市人口蝸居在城市中,鄉村地區的輕松、綠色對城市居民有著強烈的誘惑。且大城市周邊地區一般多為地勢平坦的平原、崗地,農業發達,交通便利,將鄉村地區的居民生活生產的節律與秩序、房屋建築、飲食習慣、服飾、禮儀、節慶活動、民風民俗、語言等方面的傳統特色糅合到旅遊者的旅遊活動中,配以土特產飲食、花卉水果、垂釣休閑等活動,會極大地豐富旅遊的內容,進一步增強對城市遊客的吸引力。在鄉村可以建立一些小型、家庭型的民俗館,進行民族歌舞表演、節慶活動等展示鄉村民俗文化的活動。廈門鼓浪嶼在這方面的開發非常成功。鼓浪嶼號稱「琴島」,鋼琴人均擁有量居全國之首,不少家庭收藏有大量具有歷史意義與價值的鋼琴。因此,鼓浪嶼旅遊部門充分挖掘這些旅遊資源,將家庭鋼琴收藏轉變為小型家庭鋼琴博物館,既挖掘了旅遊資源,又增加了旅遊情趣,同時鋼琴收藏家庭還獲得了一定經濟收入,反過來促進其對博物館的維護與升級,實現了旅遊觀光與發展共贏。
(2)體驗農耕生活型生態農業旅遊。我國目前有6億左右的城市居民,這一龐大的城市人口中,絕大部分40歲以上的居民是第一代城市化的農民,對農村有著天然的親切和親近。因此,體驗農耕生活對他們有著較強的吸引力。平原、城郊地區交通便利,適宜於建設「周末農場」,給旅遊者提供短暫的農事勞動時間。由於數小時的短暫農事勞動既可以體驗農事活動的成就感和親切感,又不至於過度勞累,對於返城後的工作不會造成不良影響,因此對於出身農民、久已遠離農業生產的第一代城市移民及其家庭,具有較強的吸引力。體驗農耕生活型生態農業旅遊需要與當地的農業生產相結合,開展的項目需要相對簡單輕松、內容豐富有趣,且不能影響正常的農業生產。可以參考的項目有:花木栽培、花木修建、除草施肥、捕魚撈蝦、挖地種菜、瓜果蔬菜採摘等,在一些特色農業發達的地區,還可以根據地方特點,展開諸如手工藝製作、插花、盆景等技術性要求較高的項目。
(3)度假型生態農業旅遊。目前,我國在逐步推進和完善帶薪假期制度,城市工作者的休閑時間有大分散、小集中的趨勢。所謂大分散就是長假不再集中於幾個法定的「黃金周」,從國家的層面,假期不再極端集中,旅遊景點的客流量將趨於平緩,人們在旅遊中真正休閑活動的比重將大大提高,旅遊質量有望上一個台階;小集中就是居民將越來越多地自主選擇自己中意的時段進行休假,集中享受超長假期。這一休假制度的改變是農家生態旅遊發展的重大機遇。由於鄉村環境優美、寧靜,相對城市人口稀少,極大地增加了人們的活動空間,因此可以建設特色農場、庄園,滿足人們的較長時間度假的需求,如家庭庄園、少兒農庄、銀發農園等,一方面提供體驗性農業勞作項目,另一方面通過完善的旅遊服務設施、娛樂設施,供各類旅遊者進行鄉村度假旅遊,與農民共同生活、體驗鄉村生活的質朴淡雅和耕種收獲的喜悅。
(4)游樂型生態農業旅遊。游樂型生態農業旅遊就是純粹以觀光游覽為主題的生態農業旅遊,其主題內容則與農業、生態有相當的聯系,其形式多表現為形形色色的主題生態農業游樂園,供遊客參觀、游覽與參與。如以農耕文化為主題建設的農業游樂園,可通過布置風車、水磨(石磨)、馬(驢)拉磨、手推小車、石臼、織布木機、犁、耙、鋤、鎬等原始的農業生產工具,並利用圖文、聲像等現代技術講解中國古老的農業傳統、農業歷史、農業文化,開展水磨米面、水車灌溉、石臼舂米、木機織布、陶器製作等參與性質的農業生產體驗活動,讓遊客通過豐富多彩的參與活動感受中國農業文明的發展、了解中國博大精深的農耕文明。
(5)知識技能型生態農業旅遊。蝸居在城市中的人們渴望與自然進行交流,因此花卉、盆景、陽台農業等在不少城市居民家中都有體現。但是由於栽培、管理等方面基礎知識技能的欠缺,這類活動往往效果不好。游樂型生態農業旅遊就是指以先進農業技術、特色農業農藝技術、農耕文化等為主題的生態農業旅遊項目,讓遊客通過在鄉村地區休閑、娛樂去感知、體會、實踐植物花卉的栽培管理技術、插花技術、手工藝技術等,讓更多的人了解、感受這些我國傳統的農業手工技術。知識技能型生態農業旅遊一般也以參觀、參與為主。由於遊客的參與實踐短暫,因此組織接待方應將相應的農業、手工技術進行充分的濃縮與提煉,力求在最短的時間內將技術要點、難點、意義等介紹出來,並准備最充分的條件,做到使遊客能夠拿起來就操作、動手就基本能成功。
(6)採摘購物型生態農業旅遊。農村農業地區是城市食品的基本供應地,但是農產品在向城市供應的過程中存在周期長、鮮嫩性下降等問題,因此,直接在農產品產地採摘、購買農產品成為很多農家生態旅遊的基本賣點,也是一種比較新穎的農產品銷售模式。這一銷售模式在農產品生產者和消費者兩方面都取得了效益最大化。首先,對於城市的旅遊者來說,自己直接從農田中收獲農產品並消費,是一種明明白白的綠色消費,從心理上獲得極大的滿足感,因此願意承擔稍微高昂的價格;其次,對於農產品的生產者,既減少了農產品的採摘、運輸、保鮮等生產成本,同時還可以獲得較高的價格,並通過提供旅遊項目獲得額外收入。由於新鮮農產品存在時限性等問題,所以生態農業旅遊不能完全以採摘作為賣點,還應考慮對綠色農產品進行深加工,展開品嘗、直銷等旅遊項目,如以鄉村的農產品資源為基礎,將鄉野食品與美食文化結合,開發以綠色食品為主,色艷味美、營養豐富的大眾食品、野味自然食品和保健食品,開展果品品嘗、特色風味小吃品嘗、健康保健食品品嘗、綠色生態食品品嘗、野菜品嘗、特種禽畜菜品嘗、燒烤美食品嘗等美食旅遊活動,並提供各種生態農業商品,形成以農產品、綠色食品采購、消費為主題的特色農家旅遊。如在法國,很多的農村葡萄園和釀酒作坊,遊客不僅可以參觀,還可以參與釀造葡萄酒的全過程,在完成釀造後品嘗並帶走自己釀好的酒,其樂趣當然與在商場購買酒不一樣。日本東京一家旅行社,每年以春天的插秧、秋天的收割為契機,組織都市人去農村體驗農民的生活,在沿海地區還組織遊客參加捕撈、海帶採集及加工等活動,使都市人直接感受大自然。日本岩水縣的小井農場自1962年起,結合生產經營項目,先後開辟600餘畝觀光農園,設置多個專題場館,其中動物農場,可以觀賞到各種家畜在自然懷抱中的憨態,又能增加動物學的知識;牧場館,每天有定時擠牛奶表演和定時看奶油的加工過程,觀賞之餘,可以購買到各種包裝精美而新鮮的奶製品;農具展覽館,陳設有各式各樣新奇古怪的農用機械,有的是現在使用的,有的是已被淘汰的,人們可以藉此了解農業發展歷史和農機具知識;在農場旁邊,是由廢機車改裝成的列車旅館,深受懷古思舊者和青年人的歡迎。蘇州一旅行社每年春季推出太湖西山採茶一日游,觀摩、體驗茶葉採摘、炒制,並可以將自己炒制的碧螺春茶帶回家慢慢享用。
當然,也可以將以上多種農家生態旅遊類型結合起來,綜合開發。但綜合開發如果規模過大,就有可能失去「農家生態旅遊」的特色,因此在進行農家生態旅遊開發時,准確、穩定的市場定位非常重要,不能以丟失特色為代價,發展面面俱到的、游樂場類型的生態農業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