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城鄉旅遊 » 奇村周邊游

奇村周邊游

發布時間: 2020-12-17 15:16:07

① 從北京自助游忻州蘆芽山、奇村溫泉,怎麼安排行程

北京開車走京港澳到大同入山西。二廣高速到新廣武下高速去蘆芽山。不建議去奇村,15年以前很紅。去河北白鹿或者太原鳳凰山莊。網路可搜!

② 忻州有什麼旅遊景點

忻州主要旅遊景點介紹
五 台 山;雁 門 關;趙 杲 觀;蘆 芽 山;禹 王 洞;娘 娘 灘
楊忠武祠;古城代縣;閻錫山故居;奇村溫泉·頓村溫泉;老牛灣
忻州其它旅遊景點介紹:
忻府名勝

忻州明代城樓:忻州城原有四門,城門上均有樓,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 ),由於歷史的原因,僅有北城門樓倖存於今。城樓總高28米,寬七間,深四間,四周圍廊重檐三滴水(明三層,暗三層),歇山式屋頂,樓內無柱,梁架結構簡潔,連接嚴實。城樓陽面三層高懸一巨大匾額,上書「晉北鎖鑰」四個雄偉渾厚的大字。整個城樓,紅柱藍瓦,畫棟雕梁,富麗堂皇,甚為壯觀,具有很高的文物保護價值。登高俯視,市區景觀,盡收眼底。抬頭遠眺:南倚石嶺、赤塘之險,北扼忻口、雲中之隘,位居全晉後藩,他當交通要沖,定襄、靜樂分峙東西,寧武、雁門環山拱後,既為三關內障,更屬四塞要地,由此才知「晉北鎖鑰」四個大字的分量。以「鎖鑰」形容山關要隘的只有兩處:一是山海關的聯語:「兩京鎖鑰無雙處,萬里長城第一關」;再就是忻州北城樓上的匾額:「晉北鎖鑰。」然而山海關還經過人為的修葺加工,而忻州則純粹是自然地貌,更為難得。

元好問墓:元好問墓位於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韓岩村西北。元陵磚砌拱形大門門額上書以「元墓」兩個大字,系清朝乾隆年間忻州知州汪本直的手跡。元墓一側,碑碣林立,詳細記載著先生的生平業績。元好問,字裕之,號遺山,忻州市韓岩村人,生於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七歲能詩,20歲寫下《箕山》、《琴台》等詩,名震京師。31歲中進土,官至行尚書省左右司員外郎。金朝滅亡後,不再做官,專事著述。他的詩歌創作頗豐,被認為是「少陵(杜甫)之後無此作」。史學方面,他作為金朝元老,編成了野史《壬辰雜編》、《中州集》等,成為後來編纂金史的重要史料。元氏家族龐大的墓群距今七百多年,經過歷代修茸,保存完好,現為山西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秀容書院:秀容書院始建於清乾隆四十年(公元1775年)。當時忻縣稱秀容縣,故以此得名,為忻州市第一所學府。原書院東邊是文昌寺,後書院逐漸擴建,文昌寺並於書院中。在書院西坡上先後修建三個風景亭:正中四角亭,南八角亭,北六角亭。六角亭為三亭中之最,每邊長約三米,亭高約九米。六角亭舊稱寥無閣,為全城最高點,立於亭上,可俯瞰全城。原六角亭前有一磚拱門,稱天之衢,意取書院讀書人,通過天之衢,登上寥天閣,飛黃騰達。

貂蟬故里:貂蟬,中國古代四大美人之一,小說人物據學者孟繁仁先生考證:貂蟬,任姓,小字紅昌,出生在並州郡九原縣木耳村,15歲被選人宮中,執掌朝臣戴的貂蟬(漢代侍從官員的帽飾)冠,從此更名為貂蟬。貂蟬故里在忻州市東南三公里的木芝村,位於從太原或忻州去禹王洞的途中。木芝村原盛產木耳,故名木耳村,後因村中槐樹下發現一株千年靈芝,遂改名叫木芝材。村中傳聞,早在貂蟬出生前三年村裡的桃杏就不開花了,至今桃杏樹依然難以成活,是說貂蟬有羞花之貌的緣故。村中原有過街牌樓、前殿、後殿、王允街、貂蟬戲台和貂蟬墓。現在旅遊景點叫貂蟬陵園,是近年鄉民在墓地原址上復原築砌的。門檐上懸「貂蟬陵園」橫匾,兩側有「閉月羞花堪為中國驕傲;忍辱步險實令須眉仰止」金文機聯。鄉民傳說,桃園三兄弟得勢後,便把貂蟬送回故里,老死後就埋在這里。又說貂蟬撲劍自戕,關羽得知後將遺體護送回故鄉安葬。所以後殿有關羽像,殿前有表示貂蟬演戲的戲台,都是報答關羽拒殺和護送之恩。另在定襄縣東南的中霍村是呂布故里,有「霍清泉」、「智擒赤兔馬」、「歪脖子樹」等民間傳說,都與呂布有關。所以民諺有「忻州沒好女,定襄沒好男」,是說因為有貂蟬和呂布之故,從此,忻州再也生不出好看的女人,定襄也生不出帥氣的男人了。

忻口戰役遺址:忻口是晉北通往太原的門戶,保衛太原的重要屏障。它依山傍水,鐵路、公路從中通過,自古為兵家必爭之地,抗戰初期著名的忻口戰役就發生在這里。忻口戰役紀念碑在忻口村北一里處的公路旁、戰備窯洞前,1986年忻州市人民政府立。石碑上款書;「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戰備窯洞在忻口村北的後溝至紅崖灣,1935年至抗戰爆發前,用款11萬余元,共築成窯洞47孔。每孔窯洞寬約3米,高約4米,深約20餘米。石頭水泥結構。洞門若城門狀,門洞之上有石垛,垛下有「第X號」字樣的橫匾。忻口戰役進行期間,中國軍隊充分利用這些窯洞,指揮作戰、儲放軍火、安置傷員、隱藏戰馬,發揮了很大的作用。郝夢齡將軍指揮所設在忻口後溝的第九號戰備窯洞內,總指揮兼第九軍軍長郝夢齡將軍曾在這里指揮作戰。10月15日夜,郝將軍偕同第54師師長劉家騏從這里出發,奔赴前線指揮作戰,同在疆場壯烈殉國。罪證碑是指日軍侵佔忻口後,分別於忻口村和下王莊村的公路旁,為炫耀其「戰跡」所立的兩通石碑。立在忻口村東公路旁的石碑上書「忻口鎮戰跡」;下王莊公路旁的石碑上書「忻口鎮戰跡」(正面)「昭和十三年一月北川部隊建之」(背面)兩通石碑,這無疑都是日軍侵華的罪證。

原平名勝

天涯石鼓:從原平市驅車東行十餘里,過滹沱河大橋,即是天涯山風景區。重巒疊嶂,山勢險峻,奇峰怪石,峭壁聳峙。山尖似箭,直插雲霄。天涯山西北山麓,有一妙峰,形似蓮花,稱蓮花山。蓮花山東南有一奇石,稱石鼓。縣志記載:「天涯山有石,形似鼓,不待琢以成器,惟應觀而像園,鼓非革生音,從石中發清虛之雅奏,超塵溘似和鳴。」詩人無好問詩贊其曰:「煥起山靈槌石鼓,漢女湘妃出歌舞。」蓮花山麓,有原平市著名古廟石鼓神祠。據縣志載:元代有張顯之夫人延氏,娘家介休縣。延氏樂善施捨濟貧,在蓮花山下大路旁修建舍葯院,並供奉綿山介子推神靈保佑。一天夜裡,忽聞人語馬嘶,隔窗聞問,答曰:「介神駐兵。」翌日,見院內石上留有馬蹄印,隨後將舍葯院改為介神行宮,即石鼓神祠之前身。現存石鼓殿牌匾落款為「大元國延佑四年」。可以肯定,神祠最遲創建於元代。在石鼓神祠周圍,還有石人瀑布、滹沱吞食、早種晚收、天涯掃雪等景觀。

五峰山:五峰山距原平市區26公里,舊為著名的八景之一,稱「地角枕流」。建在中峰之上的壽寧寺,山門懸匾「五峰聖境」。接官廳面寬三間,內部陳設唐代以來各種佛像45尊。聖母殿亦為三間,有聖母等塑像六尊。傳說,此聖母由原來民間賢淑善良的線姑娘坐化,主管風調雨順,座下一眼山泉,歷史上原平境內逢有大旱,鄉民多來此處祈雨,流傳眾多美妙的故事。而令,這里風景優雅,成為人們欣賞大好河山的旅遊聖地。壽寧寺內,還保存有清康皇帝御筆「五峰化宇」真跡。五峰山外圍練家崗村有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惠濟寺。寺廟座北向南,創建於唐,重修於宋,建築完整,其中正殿為宋代建築。神台上有宋代彩色泥塑10尊,造型優美,線條流暢,與五台山中心區宋代彩塑別具一格,跟太原晉祠宋塑屬同一流派,是研究五台山外圍佛像藝術的典型實物。大殿內,還保存有宋、明時期木雕像150餘尊,姿態各異,刻工精細。殿內懸有聯匾,上書:「寶殿巍峨,已接三清法界;天香縹緲,如游九府神宮。」五峰山周圍,是原平市杏子的集中產區。每逢杏熟季節,香飄十里,吸引著許多遠方商賈。

普濟橋:俗名南橋,橫跨在原平市城北20公里的崞陽鎮南門外河流上。普濟橋創建於金泰和三年(公元1203年),以後歷代曾予補修。至今仍保持了宋、金時期的石橋雄姿和瑰麗藝術。橋用行鏨石和雕刻石砌成,主橋全長30米,跨度8米,券高7米。兩端各有一引橋,二小券,以分洪水。大小券口均為石料橫旋,券口之邊均有造型精美的石刻浮雕。大券口的兩邊,中間雕有石獅頭,余者均勻分布雕有故事人物的浮雕組畫16幅;小券口邊上雕有皎龍出水及九針圖案。浮雕均典雅古樸,寓意深遠,造型優美,精巧別致。

朱氏牌樓:亦名朱氏石坊,位於原平市城西14公里的陽武村。是晚清中議大夫陝西延榆綏兵道加鹽運使武訪疇為其母朱氏所修的節孝牌坊。武訪疇10歲喪父,32歲中進士,仕途順利,為官清正,頗受好評,晚年講學於西河書院。武訪疇母親朱氏,陽高縣人,28歲時丈夫不幸亡故,朱氏矢志守節,撫育孤兒,享年73歲。武訪疇為官陝西時,朱氏曾隨衙居住,經常教誨兒子做官要做好官,是被禮教認為標準的道德楷模,所以在道光十五年,清宣宗聖旨特加「旌表」。朱氏牌樓原為三座,現存兩座,主樓座落於村中,配樓建於村外,兩牌樓均為石建。其主牌樓為四柱三樓,總高10.54米,面寬15米。牌樓面寬三間,主體由四根霸王柱承負支撐,霸王柱之間鏤雕二龍戲珠雀替聯接,活龍活現,雕刻精緻。上下檐額雕有二十四孝圖案,並配雕龍鳳花卉等吉祥之物。朱氏牌樓,遠看高大宏偉,氣勢磅礴,十分壯觀;近觀玲瓏剔透,雕鏤精細,工藝逼真;細析結構嚴謹,比例適當,用材恰到好處。實屬山西省境內石雕藝術之精華。

河曲名勝

河曲護城樓:位於河曲縣北城牆下的北園村中。城樓單體建築,坐北朝南,東西長21米,南北寬20米,高12米,為磚石結構。樓門前有一約高三米的大月台,樓內結構為九窯十八洞。樓頂長18米,寬約17米,四周均有垛口和瞭望孔。樓頂原有寺廟一座,其大部已拆,現存照壁一通,其正面雕一大「佛」字,背面雕一大「鏡」字。並留有「乾隆丙戌歲」等款式。護城樓為晉西北唯一留存之精華,其造型之朴實,結構之嚴謹,藝術之精湛,確系古代磚石建築之結晶。

天橋急流:在晉陝峽谷中黃河水面時寬時窄,形成許多險灘和急流,天橋急流便是其中之一。天橋急流,位於河曲縣石梯村和水寨島之間,全長20公里。峽深水涌的急流,邊綿不絕的峰巒,構成一幅壯觀的奇景,使人驚嘆不已,心曠神信。「霧迷浪」險灘,橫攔在峽谷中部,河心屹立著幾座犬牙交錯的巨石,急流從石洞沖擊,浪花飛濺,水霧騰空,遮天蔽日,令人生畏。天橋村附近,冬季積冰成橋,冰橋下急流滾滾,濤聲震耳,故而謂之「天橋」。大橋急流下游,現已建成天橋水電站。

岱嶽殿:岱嶽殿,位於河曲縣城東五公里的岱嶽殿村西南樑上。坐北朝南,南北長65米,東西寬50米,佔地面積3250平方米,中軸線建築四層,現存各種建築15座,除日月宮為磚砌洞外,其餘均為木結構。據碑記,此寺創建年代,最晚為天會十二年(公元1133年),以後歷代修復。主體建築保存較好,大部為明清所遺。該寺各殿壁畫,分門別類,絢麗多彩,有較高的藝術價值。

石徑禪院:石徑禪院,位於河曲縣城東北25公里的石城村。創建於民國八年。石徑彈院東、西、南三面石圪梁環抱,依山傍水,有大小、上下院落三進。整體建築全部為磚面結構,坐東朝西,寺廟東北開一小門,過磚砌小洞,自然石階、獨木橋和「懸空界」,便是黃河懸崖絕壁上通往彌佛洞的懸空石徑,其長百餘米。登臨五徑,俯視黃河,河水波濤洶涌,咆哮萬里,驚心動魄。兩岸百丈峭壁,儼然屹立。相傳峭壁上仍有大禹治水的痕跡。彌佛洞,坐落在一處三面環山的土原上。是河曲古剎中的奇跡。它的大部分是兩層共七排磚石砌成的拱形窯洞,內供如來佛、地藏王菩薩、財神、八洞神仙等塑像。彌佛洞的另一面缺口直接向黃河開放,垂直河面約有百丈之高,是峭岩倒掛、飛鳥難棲的絕地。

海潮庵:位於河曲縣城東南35公里處的舊縣村南門外。創建於大明萬曆年間,明末被農民起義軍燒毀,清順治年間重建。海潮庵隨山勢而建,北高南低。寺廟坐北向南,整體建築結構嚴謹,小巧玲瓏。寺外山環水繞,古槐參天,寺內松柏常青,香煙繚繞。海潮庵風景秀麗,氣勢宏偉,寺內佛像栩栩如生,石質欄桿工藝精細,壁畫、供桌古色古香,碑碣石刻記載了寺廟的歷史沿革,是一座保存完整的古建築。

其它縣區名勝

西河頭地道:位於定襄縣西河頭村,於1947年動員五百餘人經40晝夜挖成,在打擊閻錫山軍隊的戰斗中起到了重要作用,現已開辟為旅遊景點。地道全長10里,三條大幹線由東向西,五十多條支線縱橫交錯。地道分三層,二層有指揮所、休息室、儲藏室;三層有機要室、武器庫、會議室。地道有出入口、出擊口、卡口、翻口、迷魂陣、迂迴槍眼、暗槍眼、陷阱、翻板、地堡及高房工事等裝置設施,能防水、防煙、防毒。

萬家寨引黃工程:位於偏關縣萬家寨,其右岸與內蒙准格爾旗相鄰,是一項大型跨流域引水項目,也是山西新開發的旅遊景區之一。

岩山寺:原名靈岩寺,位於繁峙縣城南峪口五台山北麓天延村。創建於金正隆三年(1158年),元、明、清屢有修茸,除南殿外,其餘均為晚清到民間年間的建築。寺內青松鬱郁,古殿峻峨,壯觀幽謐,彷彿鑲於山野的璀璨明珠。南殿為文殊殿,殿內殘留金代彩塑水月觀音、脅侍、天王和文殊坐騎等。內壁四圍有金代壁畫,現存總面積約90平方米,完工於金大定七年(公元1167年),由金代宮廷畫師王逵所繪。壁畫內容,都是以佛教經傳故事為主題的。西壁所繪為釋迦牟尼的生平故事;東壁描繪了養生太子割肉孝敬父母的故事;北壁繪制了一組塔寺和五百商人航海遇難,羅剎女營救他們的故事;南壁繪有樓閣人物和供養人像,所表現的藝術形象,無論帝王將相、宮妃才女、小農工商,還是宮廷樓閣、磨坊酒肆、旗仗車輛等,都是北宋社會的形制。其中許多畫面應該說就是宋、金時期社會生活的縮影。是研究宋、金歷史、社會、宗教、建築、美術的珍貴資料,與永樂宮壁畫堪稱山西壁畫的「雙壁。」

定襄關帝廟:關帝廟大殿,俗稱無梁殿,亦曰關王廟。位於定襄縣北關南。關帝廟大殿為金代原構,面寬三間,進深四間,歇山頂琉璃脊飾。前檐明間特寬,平柱約與後檐次間中線相對,柱頭欄額肥大,次間欄額伸至明間砍成雀替,猶如門楣形制。該殿斗拱特殊,其結構形制達八種之多,前椽補間三垛,兩山及後檐各設一攢,用材較厚,出挑偏長,為別處所未見。據專家鑒定,此廟為我國北方現存最早的關帝廟,具有較長的歷史和較高的藝術及科學價值。
迤西洞:迤西洞位於偏關縣城東南35公里迤西村東北處的石洞窪內。石洞內,有洞三個,南一北二,以溝隔壑。南邊的因坐南背陰,故稱「陰洞」,相傳有險,所以只留洞口,里邊已堵死。北邊一洞,其口窄小,內徑極淺;另一洞因坐北朝陽,故呼「陽洞」,也就是迤西洞。迤西洞深約五公里,洞內蜿蜒曲折,高低有錯,寬窄懸殊。高處足有十幾米,低處則只尺許,闊處若小型劇場有餘,窄處只能側身而過。洞內潔白似雪的鍾乳石,琳琅滿目,鍾乳石筍奇形怪狀,挺拔滴翠,形態各異,惟妙惟肖、洞內還有清澈見底的「青龍地」神泉水潭;有怪石交錯的「仙人橋」凌空飛架;有粒細如面的「明沙梁」熠熠閃光;有巨大的「鍾鼓石」;有白嫩圓潤的「控馬柱」似幢獨立。另有一小洞,形若盆狀,洞口處冷風嗖嗖,可聞水聲。相傳此處即為神仙之宅。

③ 有「水鄉」之稱的荷蘭魯斯德雷奇村,為什麼要拒絕中國旅行團參觀

因中國旅遊團一些人的不文明行為,導致荷蘭烏得勒支的魯德勒奇村"水鄉"拒絕中國旅行團參觀。在荷蘭的旅遊數據中,中國最喜歡的景點是海牙海文根摩天輪、梵高夜光路、楊角村等。為什麼這么多中國遊客集中的地方,其中可供選擇的路線卻變少了呢?有一個尷尬的理由:就是荷蘭有很多景點,是不允許中國旅遊團參觀的。

拒絕中國旅行團參觀會損失一些收入,比如門票或購物等等,但這樣做換來的卻是安靜、祥和的度假環境。此外,至少被魯村拒絕的中國旅遊團不是針對整個中國人的,所以想去魯村的朋友可以自由選擇旅行,體驗魯村的美景和寧靜。

④ 蘆芽山旅遊攻略

2017年蘆芽山參觀游覽介紹:蘆芽山旅遊區共有八大旅遊景區分別是:蘆芽山、(海拔高度2061米是華北地區第二高峰)、蘆芽山汾河源頭景區(是山西母親河汾河的發源地)、萬年冰洞景區(是形成億萬年前的地質奇觀)、情人谷景區、懸崖棧道景區、懸空村景區、懸棺棧道景區、和天池景區。
主要由兩條旅遊線路將各分散景點串起:一條是南線 汾河源頭 、蘆芽山、馬侖草原、情人谷、;一條是北線萬年冰洞、懸崖棧道、懸棺懸空寺,兩條線路各需要半天時間。您可以上午從目的的出發,之後抵達東寨鎮(備註:這里是您住宿和用餐的唯一地方,其他景點的飯菜不是很好)之後下午先游覽蘆芽山南線路。第二天早晨之後游覽蘆芽山北線。
太原方向:從太原上高速——忻州下高速——行至轉盤處左轉——奇村——忻五線(旅遊路) ——沿途經過楊胡——達達店——東馬坊——分水嶺,左轉(11km)至東寨鎮(蘆芽山風景區旅遊集散地)車程約3個半小時就可以抵達東寨鎮。相對比較方便。
蘆芽山東寨鎮住宿的話相對而言比較便宜一些(價格30-60元一人就可以搞定)用餐的話不吃野味一人在20元就可以搞定了。
蘆芽山在2013年開始實行了景區小交通制度,進入景區之後會需要乘坐景區小交通1人的價格為30元。
蘆芽山旅遊注意事項在蘆芽山參觀游覽的過程當中一定要穿運動鞋。而且最好不要穿網狀的球鞋。這里濕度比較大。到馬侖草原和蘆芽山的話會穿過一片原始次森林。這里比較潮濕。而且到八月份左右。您要是自助游的話最好帶一個指南針。到了馬侖草原這邊會起霧而且濃度非常之大。在東寨鎮住宿的話您最好攜帶自己的洗簌用品。這里的衛生條件相對比較一般。到了晚上比較冷。最好讓老闆給加床被子。想不買汾河源頭的門票的話可以早晨5點半到6點鍾左右的時候先去這個地方。這時候當地的人喜歡鍛煉的朋友會在這里鍛煉身體。這時候進去是不需要買票的。到了10月中旬您就別去蘆芽山了。這個時候蘆芽山景區就徹底封山了。而且住宿的地方也不太好找。總的來說蘆芽山景區是一個夏季旅遊的好去處。

⑤ 山西旅遊資源開發的有利條件是什麼

首先了解山西這個城市。一方面說,古代祖先築城興市除了發展城市的政權職能外,客觀上對城鄉人民發展商品交換,
保護城內工商業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促使了城市人口群落的形成和發展,促進了生產力在城市的集聚和社會分工的發展。
這不僅為城市的經濟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而且也為城市文化的發展創造了有利的條件,使城市逐步成為政治中心、
經濟中心和文化中心,成為先進生產力和文化的搖籃和載體。
人文歷史文化古跡,山西是美麗的城市所以才回去開發旅遊資源因為有它的優勢,這里應該有當地的傳說或故事吧 用這點都可以吸引人群。
以此成為令人想往的地方。人類的智慧、文化和歷史就在城市打下了一連串的印記,並隨著時光的流逝,
遺留至今,成為人類歷史發展的寶貴遺產。這不僅具有考古的文物價值,而且,成為我們追尋祖先足跡的
極珍貴的人文旅遊資源。因此,從這個意義上說,開發旅遊資源,是城市的孿生兄弟。
合理地開發利用城市旅遊資源,保護城市的生態環境等各個方面,更有極其重要的意義。
山西旅遊資源區域開發初探
山西旅遊資源區域開發初探(引用)
一、山西旅遊資源特點
(一) 自然旅遊資源基礎雄厚,但空間組合性較差。
山西自然風光秀麗,主要以名山、瀑布、泉水,野生動物資源等自然景觀為主體構架,充分體現我國北方「粗獷、雄厚」的風光特色 。已開發的名山有五穀山、恆山、蘆芽山、靈空山、綿山、歷山、老頂山、靈帝山、卦山、天龍山、五老峰等。另外還有大同火山群,集中了第三紀和第四紀的火山近30餘座火山,保存完整,是進行科學考察的理想場所。天然水景資源以規模壯觀的大河、流泉、飛瀑最為突出,著名的有黃河、汾河、桑乾河,壺口、娘子關瀑布及湯頭溫泉,奇村、頓村溫泉,夏縣溫泉等,位於運城盆地的運城鹽地,不僅蘊藏有豐富的礦產資源,而且是黃土高原上難得的湖泊旅遊勝地。另外,山西境內還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山自然保護區和龐泉溝自然保護區,有省級自然保護區——蟒河自然保護區和蘆芽山自然保護區,這些自然保護區既可作為生態系統研究基地和豐富多彩的生物物種博物館,又可作為一項不可多得的未經人工雕琢的自然旅遊資源。
但是,從空間分布來看,山西眾多的自然、人文旅遊資源中有近三分之二位於遠離城鎮,資源之間組合性差,很少有比較集中的景點群出現,加之交通不便、山區經濟比較落後,從而使旅遊景點吸引力降低,生命周期得不到延長,不僅給資源開發增加難度,而且也不利於旅遊業的持續發展,形成了目前雖然旅遊資源豐富,卻很多是「養在閨中人未識」的局面。
(二)人文旅遊資源以文物古跡宗教建築為主,在全國佔有重要地位,資源上相似性大,吸引力相對較弱。
山西省是名副其實的「文物大省」,全國保存完好的地面古建築屬唐宋以前的,山西省就佔70%以上,具有珍貴價值的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35處,國家保護級文物名列全國第3位。省級重點保護古跡300餘處,縣級保護的歷史文物達2000餘處,因而有「中國地上歷史博物館」之稱,大部分文物古跡,壁畫建築都具有濃厚的宗教色彩。
山西還是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的革命者區。目前,有國家級及省級保護的革命紀念地16處,大部分已開發瞻仰、憑吊和緬懷先烈的重要場所,構成山西省一項特殊的旅遊資源。
一個地方的民俗風情是不斷發展的傳承文化,也是不可多得的旅遊資源。山西有許多民俗風情獨具特色,如寒食節、添倉節、油糕節等民間節日;剪紙、麵塑、皮影戲,身歌劇、民歌、地方戲曲、社火、燈展、廟會及豐富的地方特產,匯聚為山西民俗風情的海洋,目前,全省已建成了村、喬家大院、河邊村等三處民俗博物館,分別反映了全省南、中、北三個地區不同的民俗特色。
從總體評價,山西省人文旅遊資源的吸引力在全國范圍內的競爭力是相對較弱的,主要原因是:(1)山西缺乏象北京故宮、長城和西安秦佣那樣資源壟斷性高,在國際上享有極高聲譽的古跡名勝。(2)全省人文旅遊資源相似性大,宗教特色顯著。全省僅寺廟、殿堂、道觀就有3000處之多,這種狀況不利於旅遊活動層次的提高。(3)人文旅遊資源豐富但分布相對分散,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資源的吸引力。
(三)自然旅遊資源與人文旅遊資源配合較好。
由於自然條件的特色和歷史的原因,山西的自然旅遊資源常常成為人文旅遊資源的背景,兩者在特定的環境中,緊密結合成統一的整體,使旅遊地形成一種綜合的組合形式,遊客可以通過一景、一地的旅行和游覽,既飽覽了大自然的美妙風景,同時又能達到考察研究、論古探奇、了解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目的。壺口瀑布、北武當山和五老峰中,除壹口瀑布外,其餘四個皆是在優美的自然風景中點綴有宗教建築、文物古跡和人文景觀,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旅遊資源的價值和旅遊活動的效益,豐富了旅遊項目的內涵,是山西旅遊資源開發非常有利的一面。
二、 山西旅遊客源市場分析
(一) 從國際、國內旅遊發展看山西旅遊客源市場
進入90年代以來,國際旅遊市場呈現出觀光型向度假、休閑及康體等專項旅遊轉變的趨勢。這種趨勢對我國旅遊業發展提出了挑戰,對山西的國際旅遊業更為不利。山西旅遊資源以自然風光和文物古跡等觀光旅遊資源為主,而為滿足各種特殊旅遊活動如度假、休閑、娛樂、購物、尋奇、探險等專門層次需要的旅遊資源較為缺乏,因而跟不上國際旅遊需求的變化趨勢。雖然近年來為了改變這種不利局面,有關部門著手開發了幾個旅遊度假區,但是從國際旅遊度假區的建設需求和應具備的區位條件來看,山西在短期內不可能建成有國際意義的旅遊度假區 。
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國內旅遊蓬勃發展,外出觀光旅遊已成為居民消費熱點之一,對於居民收入較高的沿海地區和大中城市的居民更是如此。1996年,國內旅遊區人數已達6.4億人次,旅遊業總產值達1600億元,而且國內旅遊業已超出國際旅遊業產值。據國家旅遊局預測,到2000年,國內旅遊人數將達到9.5-10.3億人次。這一龐大的市場需求將成為山西旅遊發展的有力拉動力。一方面,山西有著緊靠東部沿海地區的優越區位,「近水樓台可以先得月」;另一方面,我國國內旅遊業處於以觀光型為主的發展初期,也就是說,現階段居民出行旅遊的目的地一般為優美的自然風景區和文物古跡旅遊地,這對自然和人文旅遊資源融合一體為資源特色的山西旅遊業發展而言,無疑是一種機遇。
(二)從旅遊客源市場看山西旅遊業的地位
首先,山西國際旅遊在全國處於落後位置。自改革開放以來,山西省國際旅遊人數(包括外國人、華僑、台灣同胞、香港同胞)總的來說呈遞增趨勢(表1)。從1980年到1996年16年間,全省共接待海外遊客70.66萬人次,年平均增長率為12%,旅遊外匯收入年增長率為20.4%,旅遊業作為一項創匯產業在全省的外貿體系中已佔有越來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從全國國際旅遊發展狀況來看,山西國際旅遊業處於比較落後的位置。在全國30個省、直轄市(不含重慶)、自治區(除台灣)中,從1986年到1996年,山西省國際旅遊人數及旅遊創匯比一直在第24-28位間徘徊,即使是在較大增長的1996年,亦僅位次第26位,僅多於寧夏、青海、西藏、江西等省。其次,國際遊客入境平均停留時數短,消費水平較低。1988年國際遊客在晉停留天數為每人次1.43天,人均購物消費26元(人民幣外匯券)。1996年增加到2.8天,但人均日消費仍低於同周邊的河南、陝西等省。旅遊商品銷售額低,是影響山西省旅遊外匯收入低的一個重要因素。
其次,山西國內旅遊的市場前景看好。相對於國際旅遊市場來說,山西國內旅遊市場比較活躍,而且一直呈穩定增長趨勢(表2)。1985年國內旅遊人數不足400萬人次,1996年增加到1318萬人次,回籠貨幣相當於1985年的20多倍,年均增長率分別為12%和30%,而且國內旅遊人數及回籠貨幣數額超過新疆、江西、吉林等省,與福建、黑龍江等省接近,這說明相對於國際旅遊業來說,山西國內旅遊業在全國還是具有一定地位的。
三、山西旅遊資源區域開發及問題
(一)山西旅遊資源區域開發條件
從山西旅遊資源吸引范圍分析,由於山西旅遊資源屬於國際吸引向性的國際級和國家級資源較少,目前只有五台山、壹口瀑布、大同雲崗石崖、解州關帝廟、恆山、應縣木塔等景區具有一定的吸引能力,而這些資源中又缺乏象北京故宮、長城、西安泰佣、廣西桂林等具有國際知名度的景點。一些潛力大的旅遊資源仍處於待開發狀態,短期內也難以吸引大量的國際遊客。相對來說,山西旅遊資源中具有國內和省內吸引向性的旅遊點服務,尤其是晉祠-天龍山風景區、五老峰風景區、歷山自然保護區、黃崖洞風景區、管涔山風景區、靈寶山風景區等很多自然和人文景觀組合較好的景點,雖然目前還難以吸引大量的國際遊客,但卻能引起國內及省內大中城市旅遊者的興趣,發展國內旅遊潛力很大。
從旅遊區位條件來看,山西省地處中部地帶,位於京津、西安、中原(洛陽、鄭州、開封)三大旅遊熱點之間,這對山西旅遊開發即是優勢也是劣勢。首先,由於缺乏便捷的國際交通口岸,加之距主要客源國較遠,從入境海外遊客的旅遊空間行為看成為劣勢。1995年海外旅遊者抽樣調查的資料表明,在來華旅遊者中,只游覽1-3座城市的旅遊者佔74.2%。就華北地區,京津、西安及中原地區是國際旅遊的熱點,1996年這幾個地區的海外旅遊人數為北京218萬人次,陝西51.04萬人次,河南24.2萬人次,而山西只有9.6 萬人次。由於缺乏與這三大旅遊區競爭的高壟斷性旅遊資源,山西只能定位在上述旅遊區的分流區層次上,而分流區的市場是較小且不穩定的。這種狀況在今後一段時期內估計不會有較大轉變。另一方面,旅遊與經濟發展是相輔相成的,發達的國際旅遊離不開發達的經濟水平及外向性經濟的推動。而山西落後的經濟發展水平,薄弱的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單一畸重的產業結構,以及山西「煤炭大省」對旅遊資源的形象及遊客心理的影響,也成為山西發展國際旅遊業的限制因素。
其次,對於國內旅遊客源來說,由於國內旅遊的主體是大中城市居民,山西周圍有京津、西安、鄭州、石家莊、濟南等大城市及城市化進程較快的山東和河南省,有可觀的市場潛力。隨著太舊高速公路的開通,風陵渡,太陽渡黃河公路大橋的建築及侯西、侯月鐵路線的正式通車,山西與京津、冀、陝、豫的交通狀況有了顯著改善。目前,太原到原平的高速公路已開工建設,形成從京津冀到山西東部的旅遊環形線路,京津冀地區的旅遊者利用雙休日到山西旅遊已成為可能。所以,著力開拓周邊地區客源市場,是山西近期內的主要目標。與南方旅遊資源相比,山西旅遊資源有著南方所不具備的雄深、粗獷的奇險的特色,而且眾多的山水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都是消夏避署、回歸自然的好去處,這些都可作為山西開拓東南沿海地區和南方旅遊市場的有利條件。
(二)旅遊資源區域開發存在的問題
首先,地方旅遊資源開發存在較大盲目性,旅遊項目建設缺乏統一的指導和准則。近年來,地方政府和群眾集資開發的旅遊項目逐漸增多,說明旅遊業「投資少、見效快、效益多、風險小」的行業特點已引起地方政府及群眾的興趣。但是,由於缺乏對旅遊市場需求特點的科學分析和了解,地方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項目建設存在著很大的盲目性,有些項目近距離重復,質量品位低,不適應市場需要。例如前一段時期在全國興起的「人造景觀熱」影響到山西各地,很多地方的人造景觀在內容、形式及製作上都顯得粗糙、混亂,經不起推敲,令遊人觀一而三,游興索然無味。這樣的景點也許暫時能取得一些效益,但其內在的特性決定了其生命周期短,因而不會維持很久,造成資金資源的浪費。另外,由於很多人造景觀往往附著於原有的自然或人文旅遊資源之中,破壞了原有資源的特色和形象。因此,山西旅遊部門急需理順管理渠道,對全省各地的旅遊資源開發進行統一規劃指導及全面的可行性研究,真正從長遠著眼,運用可持續發展及永續利用的觀點和系統的觀點進行旅遊資源的區域開發。
其次,在旅遊資源區域開發過程中,管理機制不順,缺乏整體協調,存在著多頭管理、各自為政的現象。在一個風景名勝旅遊區內,可能有五個同等級別而又互不隸屬的管理機構,分別是風景管理局、文物局(治)、宗教局(處)、旅遊局及當地政府。由於各自管理體制不一,投資重點和利益也不一樣,致使景區在投資、建設等方面不能配套協調。如壹口風景區是全國四十佳之一,瀑布屬於風景局管理,投入大量資金,而與之一體的「旱地行船」和清長城是文物局管理,認為只是一般文物,不作重點開發,所以使景區建設一直不能整體同步進行,影響景區價值的發揮。這種管理混亂、效益低下的局面嚴重困擾著山西旅遊資源的合理開發規劃。其次,各旅遊區之間缺乏區域間的聯系和協調,造成了旅遊區間的盲目競爭,同時也難以形成通暢的旅遊線路,對旅遊產品的開發極為不利。
四、 山西旅遊資源區域開發對策
從上述分析中,我們可以看出,山西旅遊區域開發仍處於開發的生成期階段。根據經驗,在這一階段中,旅遊業的關鍵性舉措主要是要豐富風景點結構,加強景區建設。具體開發對策如下:
(一)按照擇優開發、保證重點的原則,採取不同的區域開發模式。
由於旅遊資源區域開發的財力和物力有限,不可能採取「全面開花,面面俱到」。所以在制定旅遊發展政策,選取項目投資時,應該首先在資源質量高,旅遊基礎好的部分地區實行擇優發展戰略。山西每年可用旅遊開發的資金約2000多萬元,應把這些不同渠道來的資金集中使用,重點扶持重點景區的建設,對其進行全面分析研究,整體規劃,統一布局。從全省旅遊資源區域開發來看,目前已基本形成以大同、揚州、太原、臨汾 、運城為主體的八大旅遊區格局,各旅遊區資源豐度不同,開發程度也不同,應採取不同的旅遊資源開發模式:
1、「單一腹地」開發模式
在經濟發展比較落後,旅遊資源開發程度不高的地區,只能集中有限的財力和物力重點開發一、兩個場所值大,等級較多的旅遊景點,把集中開發的幾個旅遊地作為整個區域旅遊發展的增長極,通過自身發展能力的增加和完善來帶動區域旅遊資源的開發,形成單一旅遊中心地——腹地體系的蛛網式結構。如呂梁旅遊區處於經濟比較落後的呂梁山區,旅遊業剛剛起步,今後應把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北武當風景區作為重點投資開發項目,建設配套設施,改善交通條件,擴大其影響,還可與距其不遠的龐泉溝自然保護區進行聯合開發,以二者旅遊規模的擴大來帶動 梁旅遊區的旅遊發展。
2、「等級序列」開發模式
太原、大同、忻州旅遊區屬於旅遊資源價值大,開發程度較高的旅遊區,旅遊業的發展已具有一定規模,形成了一個或幾個多級別的旅遊中心地,而且這些中心旅遊景區在區域內已具有較強的集散功能。對旅遊區的功能、規模及發展方向起著制約作用。這些旅遊區的資源開發應以中心旅遊景區為依託,在不斷完善中心景區功能的基礎上,重點開發和建設潛力大的旅遊資源作為次一級的增長極,逐步形成旅遊中心——次級旅遊中心——旅遊腹地的通道網落式的空間結構,從而實現區域旅遊的全面發展。如忻州旅遊區中,五台山風景區是忻州地區的一級旅遊中心地,區內其它旅遊景點雖也已得到不同程度的開發,但目前還未能達到象五台山那樣的吸引規模。今後除繼續開發五台山各個台頂,開通改造台懷鎮至五個台頂的道路,配套完善各台頂的服務設施等項目外,應加快開發管滲山——蘆芽山風景區及代縣古城(國家級歷史文化名城),加強它們同五台山景區的聯系,形成以五台山為中心的大旅遊圈,推動忻州旅遊區向更高層次邁進。
3、「多核一共生」開發模式
在擁有若干個特色各異,規模相似,功能互補的旅遊中心地的旅遊區內,應充分發揮各旅遊中心景區的功能特色和資源優勢,形成多旅遊中心——腹地網路式的中心集合體,共同帶動區域旅遊資源開發。如運城旅遊區,區內存在著多個級別較高的旅遊地: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解州關帝廟、芮城永樂宮、國家級風景名勝區——五老峰風景名勝區、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歷( 山)雲(夢山)自然保護區。這些旅遊景點都已具有一定的吸引能力;其次,近年來與河南省聯合開發的「黃河游」項目也顯示出了極大的潛力。因此,運城旅遊區應繼續完善「黃河游」及「關公故里游」等項目,大力開發五老峰風景區,歷山自然保護區的觀光、避署、休養、科考旅遊,修復永濟鸛雀樓及唐開元鐵牛館,舜都萍坂古城;加強各中心景區的聯合,開發環狀旅遊線路,共同開拓國防國內旅遊市場。
(二)選定目標市場,針對市場進行資源的開發及設施建設。
旅遊資源開發和建設應以市場需求為前提,遵循一定的市場原則,從實際出發,選擇符合客觀實際的目標市場,有目的、有針對性地開展市場經營、所以,客源目標市場的正確定位是旅遊資源開發成功的一個關鍵因素。對山西而言,發展國際旅遊業相對於國內旅遊業說,短期內還面臨著各方面的困難,旅遊外匯收入的增加,往往需要付出比國內旅遊收入更多的成本,因此,未來一段時期內,山西不應再把重點放在國際旅遊上,而應從實際出發,把眼光移到國內旅遊市場的開拓,以國內旅遊為主體,著眼發展大眾化旅遊,開創群眾喜聞樂見的各種旅遊形式和項目,進一步加強對國內旅遊者的宣傳促銷,為一般群眾旅遊者提供方便的旅遊條件,同時積極創造發展國際旅遊條件,以國內旅遊帶動國際旅遊的穩步發展。根據山西省旅遊資源狀況、旅遊業基本運營態勢及國際、國內旅遊市場發展趨勢分析,筆者認為,山西省旅遊目標市場定位應該是:以國內旅遊為主體,逐步培育進軍國際市場的配套條件,以國內旅遊帶動國際旅遊的發展。

⑥ 太原周邊溫泉旅遊景點有哪些還可以登山的

太原周邊溫泉旅遊景點有奇村和頓村 還可以去石家莊的白鹿溫泉
但是沒有可以登山的

⑦ 我在北京,五一3天假,想去山西旅遊,不跟團,求一條經濟實惠的山西旅遊線路.

三天時間不是很多,建議去五台山吧,離北京很近。

火車
北京到五台山的列車:7095次6:37北京南站出發,15:17到達;N201次21:13北京站出發,3:39(注意:是夜間!)到達。返程:7096次13:01出發,21:13到達北京南站;N202次1:25(注意:是夜間!)五台山出發,7:53到達北京站。
公路
從外地來五台的遊客可以先到太原,從太原汽車站有車可直達五台山風景區,在台懷鎮和太原之間每日有班車往返。五台山六月大會期間(農歷六月初至七月初十),是遊人最多的時候,此間五台山周邊縣鎮都加開到五台山風景區的旅遊車。

五台山兩日游
第 1 天
坐火車或汽車到台懷鎮後,可先去北山腳下的羅侯寺,然後依次游覽顯通寺(門票6元)、塔院寺(門票4元)、菩薩頂(門票5元)。下行再由原路折回,進塔院寺東門。參觀塔院寺後,出南門東行,可進萬佛閣一游。晚上可以到台懷鎮上的招待所住宿。
第 2 天
早上從台懷鎮乘一日游的中巴車,游覽南山寺(門票4元)、龍泉寺(門票4元)、普化寺、殊像寺。也可以選擇清晨去東台望海峰觀日出,然後游碧山寺。中午回台懷鎮稍事休息,下午向南步行約5公里到鎮海寺、普化寺、南山寺(寺內的佑國寺石雕很有名,為五台山一絕)。

五台山所在的台懷鎮有許多招待所可提供住宿服務,價格中等,設施尚可。鎮上還有許多農家旅舍,房屋一般為「一堂兩卧」,即中間一間為堂屋,兩側的套間為卧室,每間設有床位四五張,房間內窗明幾凈,整潔清雅。許多家庭旅舍備有火炕,適宜於體弱畏寒的遊客住宿,還有的家庭旅舍同時可為住客提供家常菜點,十分方便。一般只需幾十元即可解決。
在南山寺附近有一片賓館群,設施比鎮上的要好許多,價格自然也要略高一些。

熱點內容
微山湖島旅遊攻略 發布:2021-03-16 21:45:18 瀏覽:387
適合78月份國內旅遊的地方 發布:2021-03-16 21:42:27 瀏覽:6
文化旅遊部單位 發布:2021-03-16 21:42:22 瀏覽:118
深圳周邊游推薦免費的 發布:2021-03-16 21:42:18 瀏覽:696
塑州旅遊景點 發布:2021-03-16 21:40:53 瀏覽:84
道觀河風景旅遊區發展前景 發布:2021-03-16 21:39:53 瀏覽:658
旅行社psd 發布:2021-03-16 21:39:03 瀏覽:174
常州旅遊業發展現狀 發布:2021-03-16 21:35:14 瀏覽:330
棋牌在線游戲必去797ag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217
有四個旅遊團三條路線 發布:2021-03-16 21:33:30 瀏覽: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