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完善鄉村旅遊基礎設施的
㈠ 農家生態旅遊中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和衛生管理要完善哪些方面
旅遊基礎設施,是接待遊客、提供旅遊服務的基本保障。首先,要解決好交通問題,提高農家生態旅遊區的可進入性,配備停車場,在村口、岔路懸掛木製指示牌標明路線,方便遊客尋找。其次,修建一些簡單的休閑設施,如樹蔭下的涼亭、石凳、竹椅等,以供遊客休息。再次,修建醫療保健站、葯店、小超市、茶室、理發店等配套設施,滿足不同遊客的需求。在建築方面要避免現代化,應與農村良好的生態環境相協調,材料以土木、石、竹等鄉土材料為主,色彩、風格應與周圍環境和村落整體氣氛協調一致,注意不要把農家生態旅遊辦成餐廳酒樓。
制定農家生態旅遊行業標准和規范,加強衛生管理。這方面成都市的做法值得借鑒。成都市旅遊局發布了《農家生態旅遊開業基本條件》和《農家生態旅遊服務質量等級劃分》兩項市地方標准,規定農家生態旅遊必須持「四證」才可以開業,即營業執照、衛生許可證、健康證、排污許可證,缺一不可。為了讓遊客吃上放心飯菜,成都市衛生局出台了衛生管理規定,要求農家生態旅遊廚房面積大小必須與接待量相適應,最小使用面積不得低於12平方米,從食品衛生、環境衛生、娛樂室及設施衛生、客房衛生、監督管理等七個方面對農家生態旅遊提出衛生管理要求,衛生行政部門將定期對農家生態旅遊餐(飲)具、生活飲用水、空氣、茶具、腳盆進行消毒效果監測及食品衛生檢查,一旦發現問題,將立即按相關規定作出處罰。
㈡ 為什麼說完善基礎設施和旅遊服務設施,提高從業人員素質和服務水平是農家生態旅遊發展壯大的根本
農家的家庭成員一般是農家生態旅遊從業人員的主力。由於缺乏正規的訓練,可能與旅遊者之間存在溝通困難,甚至產生隔閡、矛盾,這將直接影響到旅遊者對旅遊項目的評價,並通過旅遊者之間的交流,最終對旅遊目的地產生不良評價,嚴重情況下甚至會導致農家旅遊產業的開發陷入停止、萎縮狀態。因此,從業人員的基本素質與服務水平對於農家生態旅遊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所以,在發展農家生態旅遊過程中,必須由政府作為監督者、管理者,從長遠角度考慮,有計劃、有重點地培養旅遊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與服務水平,提高廣大農民的文化素質,增強農民的文明意識和開放意識,培養文明的生活方式、行為方式,促進鄉村精神文明的建設,營造文明、和諧、有序的旅遊環境。
㈢ 應該如何使農家生態旅遊的基礎設施更完善
基礎設施的建設對於農家生態旅遊的可持續發展以及農村本身的發展都是必要的。例如:近年來,北京市旅遊局會同市農業委員會、科學技術委員會、園林綠化局、林業局等相關單位,就提高鄉村旅遊可進入性、改善農村生態旅遊的生態環境、營造農村生態旅遊特色景觀、豐富農村生態旅遊產品體系等問題,開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農村生態旅遊基礎設施漸趨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