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種類豐富的意義
『壹』 我國參與型的農家生態旅遊主要有什麼種類
(1)採摘旅遊。我國內地的採摘旅遊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深圳的荔枝觀光園後採摘園,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相繼開展了此種觀光休閑旅遊活動,為城市旅遊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北京市開放觀光採摘果園533個,總面積近28.7萬畝,接待觀光採摘達到335.5萬人次,採摘果品2098萬千克,採摘收入近9730.4萬元,畝產效益比正常栽培的果園高出數倍。現在的一些觀光果園平均收益為7000.8元/畝,其中最好的旅遊採摘觀光果園已經達到3萬元/畝。各地觀光採摘園除了果園外還包括了大量的菜園、農園等(圖4-1)。
(2)務農旅遊。參加此種旅遊活動的遊客有著深厚的「農民情結」,多為「重溫舊夢」,實現某種「感情回歸」,遊客中既有早年離鄉進城的老者,也包括大量的「返城知青」和高考進城的中青年人,他們著重體驗「三親」,即,親知:了解農林業科技知識、當地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社會變革、家庭變遷等;親行:參與農事活動、民俗節慶、鄉村體育、鄉村游藝等,其中參與製造農家美食尤其受女性度假者的歡迎;親情:將度假者作為家庭一員,與其拉家常、結對子、共同娛樂等。
(3)垂釣漁業旅遊。沿海漁村游,參與者可以感受親自參加垂釣、捕魚以及海帶的採集、加工等勞動。我國沿海的許多漁村已對遊客產生了濃厚的吸引力,山東省半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加之30年來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收入的提高和國家法定假日的改革,使得沿海的垂釣等漁業旅遊蓬勃發展起來。日本岩手縣的一個漁村50多家漁戶常年都能接待遊客。
(4)民俗旅遊。民俗旅遊是一種以鄉村民俗、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充分利用本地鄉村特有的民俗風情、傳統工藝、文物古跡、節慶文化、民間藝術以及古民居、古建築等,組織開展觀光、遊憩、考古、體驗、休閑旅遊活動。其魅力在於能夠使遊客欣賞到異地他鄉人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獨特的創造。從民俗生活的空間角度,又可以分為山村民俗游、水鄉民俗游、漁村民俗游等。根據民俗旅遊涉及的民俗范疇差異,也可分為物態民俗游、動態民俗游、心態民俗游和語態民俗游等。民俗旅遊重在參與和體驗,講求真實的融入。如「梅家塢茶文化村」、「蜂之語蜜蜂王國生態園」、「浙江(中國)花木城」等。2003年國家旅遊局選出203個農業旅遊示範點中,民俗文化旅遊佔12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