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新農村建設鄉村旅遊
㈠ 論述發展鄉村旅遊對我國鄉村建設有何現實意義
發展鄉村旅遊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充分利用農村旅遊資源,調整和優化農村產業結構,拓寬農業功能,延長農業產業鏈,發展農村旅遊服務業,促進農民轉移就業,增加農民收入,為新農村建設創造較好的經濟基礎,如四川綿陽香草庄園。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然資源、人文資源,增加價值。同時,也使農村生產的農副產品就地消費,降低了運輸成本,提高了市場價格,促進農民增收。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使農村自力更生,靠自身力量得到發展,進而減少國家對農村的扶持資金。同時,當地農民參與投資、經營旅遊業,可增加其可支配收入,實現「生活寬裕」的目標。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促進城鄉統籌,增加城鄉之間互動。城裡遊客把城市的政治、經濟、文化、意識等信息輻射到農村,使農民不用外出就能接受現代化意識觀念和生活習俗,提高農民素質。
發展鄉村旅遊,可以挖掘、保護和傳承農村文化。以農村文化為吸引物,發展農村特色文化旅遊。同時,通過旅遊可以吸收現代文化,形成新的文明鄉風。
發展鄉村旅遊,有利於保護鄉村生態環境。旅遊對於環境衛生及整潔景觀的要求,將大大推動農村村容的改變,推動衛生條件的改善,推動環境治理,推動村莊整體建設的發展。旅遊追求個性化、特色化、原生態、唯一性等等,形成了旅遊村莊的獨特面貌和村容,是打破目前新農村建設中千村一面的最佳模式。可以說,發展農村旅遊,有利於農村乃至全國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有利於保護資源和環境,促進農村科學規劃與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村容整潔」的目標。
㈡ 新農村建設政策與鄉村旅遊的關系
一般來說,鄉村旅遊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鄉村民俗文化為靈魂,城市居民為目標的一種休閑旅遊形式,筆者認為,鄉村旅遊不應該局限在農民身上,而是以鄉村田園風光為依託,與當地農民生產生活、鄉風民俗和諧相融的多種旅遊形式,其經營者可以是農民,也可以是集體和企業。鄉村旅遊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緊密的聯系――新農村的「新」主要體現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管理民主五個方面上,而這些方面都和鄉村旅遊關系密切。總得來說,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東風能夠極大地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鄉村旅遊的發展又能更好的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和互動,能夠形成新農村建設一種重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模式,即以旅遊產業為導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關於質優價廉太陽能路燈廠家,你可以到潢川利民科技一對一根據你們當地的情況,專門定製生產適合你們當地情況的太陽能路燈。這樣不僅大大的提高了利用率,也節省了不少的金錢和人力。當然你如果感興趣,也可以申請潢川利民科技的代理,技術方面廠家會全程負責,你只需要跑單子就行,賺錢也非常容易。
㈢ 新農村建設,可以通過開發鄉村旅遊實現嗎
新農村建設,可以通過開發鄉村旅遊實現嗎?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研究,鄉村旅遊不僅可充分利用農業資源、豐富旅遊產品結構、增加旅遊供給,也可滿足城市居民周末休閑度假的旅遊需求,對促進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實現農村剩餘勞動力的就地轉移、提高農村居民收入水平、促進農村社會文化全面發展、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條件、實現農村社會整體進步,促進新農村建設具有重要意義。利用農業的生產經營活動,農村自然環境和人文資源,經過鄉村旅遊規劃設計,合理規劃、充分利用現有資源,切忌隨意浪費,形成一個具有田園之樂的休閑旅遊度假園區,既可發揮農業生產功能,又可提高農業收益,促進農村經濟繁榮,樹立新型農業生產觀點,縮小城鄉差別,加快新農村建設。可以說,發展鄉村旅遊為農村經濟找到了新的增長點,具有巨大潛力和良好的發展前景,可以很好的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
㈣ 開發商如何藉助新農村建設,發展鄉村旅遊
借建設新農村的東風,發展鄉村旅遊,二者為求得和諧發展,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研究,必須以發揮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的互動作用為出發點,選擇新的路徑,鄉村旅遊的發展能夠促進新農村的建設,這已經成為不爭的實事,但在二者發展的實踐中出現了很多問題,主要表現在:二者規劃相脫節、管理機制不健全、農民參與的積極性不高、鄉村旅遊產品雷同、生態環境嚴重破壞等等,這些現象制約著鄉村旅遊對新農村建設的促進作用的發揮。為此,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旅遊的發展必須採取下列新策略:政府引導、協同規劃、全員參與、產品升級、生態保護。
1.在政府的引導下,各主管部門協同規劃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的鄉村旅遊要健康持續快速的發展,必然需要有科學的和前瞻性的規劃作為指導,其中涉及有新農村建設規劃與鄉村旅遊的發展規劃但是,新農村建設規劃和鄉村旅遊的規劃分屬於兩種完全不同類型的規劃,無論從編制目的規劃內容,還是規劃的主管單位都不相同,無疑影響到新農村建設規劃和鄉村旅遊規劃之間的相互協調,實踐中出現規劃相脫節,甚至相互沖突的現狀,實屬難免,這就嚴重影響著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的相互促進為此,政府的引導就成為必然 各級部門協同規劃以應對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共同發展過程中的問題,使二者的規劃充分考慮相互促進的作用。
2.健全管理機制促進二者的共同發展宏觀上,新農村與鄉村旅遊的開發建設要以政府為主導以當地農民為開發者,把發展鄉村旅遊作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重要途徑,充分發揮政府在鄉村旅遊發展過程中的引導和扶持作用,調動各級 各部門和當地農民的積極性,齊心協力發展鄉村旅遊,共建社會主義新農村;微觀上,對從事鄉村旅遊的相關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進行系統培訓,制定行業的評價標准,建立監督機制,提高經營者的管理水平進行規范科學的管理尤其要提高服務人員的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使鄉村旅遊走上良性循環的發展道路,最終達到保障鄉村旅遊和新農村建設的合理規劃 合理利用,相互促進,協同發展的共同目標。
3.調動村民積極性,為村民的全員參與創造條件 當地的村民是新農村建設的主體,同時也是鄉村旅遊發展中的主力軍在新農村建設和鄉村旅遊的建設中,村民既是建設者服務者,更是受益者 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旅遊的發展更注重村民積極性的發揮,使村民全員參與,進而推進全體村民生活寬裕鄉風文明管理民主目標的實現 如何發揮村民在新農村建設背景下鄉村旅遊發展的主體作用積極性,專家認為關鍵是要讓村民得到實在的利益 因此,必須從以下三個方面解決這一問題:一是村民的參與方式 在鄉村旅遊規劃中應充分考慮到村民應以什麼樣的方式參與到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遊發展中來,旅遊服務、旅遊管理環境保護的主題無疑都應該是當地的村民,這些角色的扮演為農民提供了相應就業崗位,從根本上解決了農村大量的閑散勞動力二是村民的能力培訓,從事旅遊業的人員需要專業的技能和較好的素養,當地的農民必須通過專業的培訓,加強文化傳統服務意識服務技能禮儀禮貌生態保護管理能力等方面的培訓,具備充分參與的條件與能力,三是村民現實利益的分配,必須通過民主協商的方式,建立公平 合理的利益分配方案,調動村民參與的積極性和主動性,真正喚起村民主人翁意識。
4.加速鄉村旅遊產品的升級換代,不斷推陳出新。旅遊產品是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生命力,在旅遊需求層次不斷提高新農村建設不斷推進的背景下,鄉村旅遊產品也要不斷的推陳出新長期以來,鄉村旅遊給人們的印象只有農家樂 這兩個概念的混淆充分反映了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其實,鄉村旅遊發展的基礎層次和較低級的表現形式才是農家樂,目前鄉村旅遊的內涵早已有了新的外延鑒於以上原因,鄉村旅遊存在著遊客滯留時間短消費項目單一消費水平不高等弊端,這些都阻礙了對新農村建設的帶動作用 在鄉村旅遊發展和新農村建設中,只依靠政府是不夠的,應積極尋求智力支持,以市場為導向,使鄉村旅遊產品能夠不斷創新,不斷推出適銷對路的鄉村旅遊新產品,從而吸引更多的遊客,延長滯留時間,拓寬消費內容,提升消費層次,發揮鄉村旅遊對新農村建設的積極推動作用。
5.加強環境保護,促進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鄉村旅遊之所以有其發展的空間,主要原因是憑借其優美、協調的自然環境,而農村村容整潔是新農村的基本特徵之一,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旅遊服務型新農村的內在要求因此,在旅遊服務型新農村建設過程中,綜合運用行政手段科技手段法律手段和經濟手段,以鄉村的自然風光生態環境景觀遺產特色的保護為前提,優化鄉村生態環境,實現鄉村旅遊的可持續發展,勢在必行。
㈤ 什麼是鄉村旅遊規劃和新農村建設規劃
鄉村旅遊規劃是指以鄉村為旅遊目的地,針對以鄉村特定區域的自然生態環境和鄉間農、林、牧、副、漁、手工業等各類生產活動、村野風光、村寨文化、地方民族、鄉村習俗等為旅遊吸引物的觀光游覽、體驗鄉村風貌、鄉村生活、休閑度假、康體娛樂等旅遊活動所做出的統籌安排與布置。
新農村建設規劃涉及政治、經濟、文化、教育、衛生、社會福利、生態、環境、農業、建築、科技和管理等諸多領域,是一項正在發展的綜合性、實踐性很強的系統工程。
鄉村旅遊規劃和新農村建設規劃是點面關系,鄉村旅遊規劃除了依據旅遊發展規劃的一般性原則之外,還需強調「服務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原則。具體來說就是: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改善鄉村交通、用水、用電、通訊等生產生活條件,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和發展鄉村旅遊的共同任務,鄉村旅遊規劃應與新農村建設規劃緊密結合,融為一體。鄉村基礎設施、生產生活條件好了,鄉村旅遊的發展就有了基礎。在鄉村旅遊規劃中,要把旅遊鄉村的住宿、餐飲、旅遊公廁、停車場、農產品購物點等配套設施與新農村的基礎設施、公共設施建設結合起來,營造村容整潔衛生、村民文明友善的旅遊環境,促進鄉村旅遊的快速健康發展。此外從各地的實踐看,良好的生態環境,便捷的交通條件,整潔的村容村貌,是發展鄉村旅遊的重要保障。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對村容村貌提出了明確要求,要求通過新農村建設,極大促進和改善鄉村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生產生活條件,通過交通、通信、衛生和飲水等條件的改善,使鄉村旅遊業的設施條件和自然環境大為改觀。
㈥ 面對現在國家強調的新農村建設規劃,哪位高手知道新農村建設下,怎樣發展鄉村旅遊
旅遊休閑產業,特別是新農村建設規劃下的鄉村旅遊,具有較大的家庭版服務特性,最具增加權就業、富裕民眾的推廣價值。
新農村建設規劃下的鄉村旅遊的開發主體,可以是獨立經營的農戶,也可以是集體或私營的企業。獨立經營農戶,以採摘、農家樂、垂釣園、民俗大院等方式,可以直接為遊客提供服務,形成家庭收入。農村企業提供的具有一定規模和一定檔次的旅遊休閑服務,不僅就地消化了農產品,吸收農民就業,而且帶動了區域的發展。
新農村建設規劃下的旅遊休閑是一個富民產業,對於參與農戶的收入支持,超過對稅收的貢獻。因此,旅遊休閑是新農村建設中比較容易直接帶動農民增收的產業。
參考文章:旅遊產業導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綠維創景公司網站
㈦ 誰知道新農村綜合體在新農村建設,發展鄉村旅遊方面有哪些作用呢
1、新農村綜合體是新農村建設的最新模式
新農村綜合體是四川省委在總結新農村建設的經驗上率先提出新農村建設新模式,新農村綜合體是一種規模大、功能多、效率高、現代性、開放性的農村新型社區,具有深刻的內涵和顯著的特徵,與「城市綜合體」比較具有明顯的區別。新農村綜合體必須具有鄉村的基本特徵和功能,必須吸納城市的先進要素;既要依託鄉村行政區域,又要打破行政區域的界限,是一種開放式的要素聚集區。它是一個區域發展概念而不是單體建築概念,它是一個生產生活復合概念而不是單純商業經營概念,它是以農民為主體的組織形態而不是僅僅包括市民活動的空間形態,它是農村中的「現代集鎮」而不是城市中的「新房新村」。
四川綿陽•國際香草庄園項目就是一個新農村綜合體項目,項目范圍涉及綿陽市楊家鎮2300餘畝,涉及人口千餘人。在該項目中,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圍繞楊家鎮周邊充分研究了開發香草旅遊與城鄉統籌的結合問題。將楊家鎮規劃成為農戶居住規模較大、產業支撐發展有力、基礎設施建設配套齊全、公共服務功能完善、組織建設和社會管理健全的、能初步體現城鄉一體化格局的農村新型社區。同時建設了該綜合體的公共服務設施,包括道路、院壩、廣場、文體設施、水電氣主幹道、污水管道及污水處理、公共服務設施等。
2、新農村綜合體是新農村建設的最科學模式
新農村綜合體是一個全新的建設模式,包括:農民集中居住、產業發展、基礎設施、公共服務、新型社區管理等五大要素;允許其他個體、企業和社會組織參與;主導產業連片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具有迅速聚集人口、帶動產業升級、傳承城鄉文明、優化生產生活條件、助推城鄉互動發展等「五大功能」;表現出設施的配套性、要素的系統性、功能的復合性、產業的規模性、人口的聚居性、城鄉的融合性和發展的現代性等「七大特性」。
3、新農村綜合體是新農村建設的發展方向
新農村綜合體的指向在深入解決「三農」問題,核心在建設集中居住點,紐帶在農村產業發展和社會服務發展,路徑是集農業生產與農民生活於一體,更加強調區域空間的聚合性與生產生活功能的配套性,突出多種生產生活要素的集約優化配置。新農村綜合體是一個多功能的交織體,是一個內涵豐富的創新體,既分層次、分結構,又分區域、分系統;既包括水、電、氣、路等基礎設施建設,又包括衛生、教育、文化等社會事業發展,還包括生活生產物資、農技和信息等服務配套,是今後新農村建設的方向。
㈧ 論文《新農村建設與鄉村旅遊發展》該怎麼寫
作為鄉村旅遊設計與鄉村度假開發的專業機構,山合水易已形成新農村旅遊、新農村民居、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國家統籌城鄉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十七屆三中全會後鄉村旅遊發展、休閑漁業旅遊、國內外鄉村旅遊發展經驗研究、古村古鎮古村落、郊野度假屋等多個專項研究報告,並已經結合2010年國務院關於加快推進旅遊業發展若干意見的最新精神,為北京、貴州、雲南、廣西、福建、湖南等地的多個鄉村旅遊項目提供了咨詢與規劃設計指導工作。
發展鄉村旅遊是新農村建設的有效載體和手段
大部分偏僻的農村從自然和區位的角度也無法走工業化致富的路子。走農業產業化和集約化生產的發展不失為一個很好的設想,但依然有許多制約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是農村的生產資料使用權分散,現代生產技術技能掌握程度低,農村農民發展經濟存在融資難,農民無法完成原始積累。事實上,許多農村地區,由於自然條件的限制,無論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有多快,對該類地區無實質性影響。政府在現階段也無能為力實施人口的戰略轉移,農民從整體上分析大都缺乏轉移的經濟能力和技能。
大部分的農村地區就城市化而言應實行錯位發展。城鄉之間有一個「圍城現象」,城裡人想出去,因為有了經濟基礎,城裡人空餘時間要返樸歸真,要領略大自然的風光,回味田園風光;而鄉下人則希望進城,城裡有更多的就業機會,城裡有豐富多彩燈紅酒綠的生活。這么一個生產和生活方式的互換,為自然資源和人文資源豐富的農村提供了極大的商機,就是大力發展鄉村旅遊。城裡人到鄉下消費,為鄉下人帶去滾滾財源。這兩年一些所謂「農家樂」項目被制止,實質上並非發展「農家樂」旅遊政策有誤,而是投資者的誤讀。一是改變了土地的使用性質,二是手續不齊備,三是背離了「農家樂」的本義。
關於鄉村旅遊應該如何發展,山合水易的專家們給出了幾個觀點:
一、發展鄉村旅遊的意義
發展鄉村旅遊應注意自然生態。 地方特色文化眾多、民族民俗風情濃郁、優質農副產品、淡水產品眾多的實際。 發展鄉村旅遊對解決「三農」問題,增加村集體和農民收入,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步伐,改善農村落後面貌都十分有利。
無論從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 大多數農民依舊無法擺脫對土地和農業的依存。農業由於其天然的弱質性(抗風險能力低,農產品收益不高),農民由於生產資料不足(受教育程度低,缺乏有效金融支持,人多地少),現行的農村生產模式無法參與市場競爭。
鄉村旅遊的發展和成功。 一定會拉動農村按新農村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自然生態,管理民主」的方向發展,推進農村在政治、經濟、社會和文化層面的全面協調發展。換一句話說,鄉村游項目如果沒有這些前提,註定也不會成功。
另外,從整體而言,我市大部分農村地區和農民在比較長的時間內依然會處於「溫飽有餘,富裕不足」的狀態。大量的青壯勞動力外出務工雖然帶回可觀的收入,但造成了農村的空心化。青年一代不會也不屑於農耕技術,這個文化不高、城市謀生技能不足的群體,受城市文化浸染較深,但又不能在真正融入城市,不願意生活在物質文化匱乏的農村,變成了城鄉之間的游離人,失去了對家鄉的熱忱,農村也失去了發展的活力。大力發展好鄉村旅遊,可以給這一群體提供很好的創業空間,還可以為農村的中壯年富餘勞動力提供就業機會,離土不離鄉,增加農民收入。
從深層次意義上看,鄉村旅遊可以使原本封閉的農村提高聲望,增加原住民的社會交往,拓展生存和發展空間,喚起農民建設家鄉的勁頭、愛護家鄉、保護環境的熱情和責任,並可招引人才和資本流入,使農村的自然資源、人力資源、人文資源乃至生產資源得到充分整合,產生綜合經濟效益,提高勞動和產品的附加值。
鄉村旅遊是我市主線旅遊產品很好的補綴,也是自然風光、民俗文化、鄉土人情、特色美食展現的有效載體,十分符合周邊城市人口的周末休閑需求,通過消費,讓城市的財富流向農村,形成城市反哺農村的一種很好的財富再分配機制。
二、鄉村旅遊發展的指導思想
鄉村旅遊的發展,要以政府主導+公司帶動+集體、農戶參與的模式進行,鄉村旅遊的發展要注重以原住民為主體,形成三方共贏的格局。
政府的職責是政策引導,主要基礎設施(交通、電力供應)的建設、適度的財政激勵機制、融資配套、有力的監管和完善的服務體系的建立。要對鄉村旅遊進行全面的規劃,按自然風光、人文特色、物產特色、客源預測分類布局,規模發展。要提供鄉村旅遊項目的建設風格、風景設計、民俗節目藝術等的指導,使人文景觀、自然景觀、農業生產景觀得到最好的演繹效果。政府最為重要和關鍵的作用是要對發展鄉村旅遊進行全面有力的監管和服務,要提供包括法律師、政策、稅務、項目管理、價格標准、定價原則、融資計劃、補貼申領到公共安全,水資源管理、餐飲衛生、食品安全、鄉村公共保潔、投訴等方面的咨詢和協調。
公司的作用主要是在鄉村旅遊規模發展的區域打造起核心作用的主線旅遊項目,起到聚集功能和資源市場化配置優化功能,以及產業的行業服務功能。
村集體和農戶是鄉村旅遊發展中的主體,並不是說等待政府和開發商把肉送到嘴裡,而是要主動積極地參與建設和投入。遵守鄉村旅遊游戲規則的村集體和農戶,一是可以獲得政府的各項政策支持,二是通過開發商的投資拉動,可以在存量擁有的資源中獲得可觀的增量收入。家鄉的山水、田林果自留地、承包地、河流、草地、蔬菜、家禽、農副產品、水產品、村裡保留的民間民俗活動和傳統技藝,都可以通過參與勞動或資金投入,獲得大幅的增值,大批中壯年富餘勞動力非常適合鄉村旅遊及後勤服務工作,並可在家門口獲得就業機會。
三、鄉村旅遊的內容構成
鄉村旅遊的產品,應是賦有純正本土文化和鄉土氣息,有豐富多彩的傳統民俗活動觀賞,生產生活和娛樂結合的田園牧歌景觀,略帶野趣風韻的自然景觀、人文景觀和悠閑自得的旅遊方式。不能說鄉村游會成為主流,但絕對是觀看了古人的鬼斧神工、大自然的天物造化、領略了漂流的刺激、享受了溫泉的舒適和異域外族風情後的最佳補綴。甚至有半天之閑的城裡人,以換口味的心理,鄉村游也不失一項極受歡迎的內容。
鄉村旅遊原則上是以原有古村落、民俗風情、自然景觀為依託,配以農業生產的季節性風景,本地產的優質綠色農副水產品和配套的現代娛樂生活設施。鄉村旅遊產品的結構有若干層次的結構,適應不同規模的投資和對象。1、戶外旅館。選擇交通便利,在優美的鄉村環境,視野開闊和綠樹竹林茂密的地方建設,周邊有可以發展主線旅遊產品的人文資源或自然資源。建築風格最好與族群文化的村莊一致,和自然景觀融為一體。建設標准不低於三星級,招商開發。村集體可以採用土地調整,開墾荒坡地置換成集中面積,以土地入股或一次性收取使用權流轉金,由村集體用作其他項目配套開發,這種旅館適合周邊有大型主線旅遊產品的地方,單位對口的公務接待和外地遊客。
可由村集體通過宅基地置換和拆取舊民房的面積置換土地,統一規劃建設「農家樂」餐廳,表演傳統工藝的作坊,可讓遊客互動的鄉間民俗表演等場地,以本地特色的農副產品烹制鮮美的農家菜招徠遊客,為遊客提供餐飲服務和娛樂服務。2、旅遊宿營地。旅遊宿營地適於在離城市不要太遠的地方建設,最好選擇有山有水,視野開闊的有連片耕地的地點,營地內設置青年旅館式的低層農舍式建築或顏色明快的板房和帳篷區,宿營地內利用坡地旱地植草,開展高爾夫練習、騎術、草地網球、小型足球、燈光籃球場、劃船、垂釣,參與性強的民俗節目,燒烤場篝火晚會等適合集體活動的娛樂項目。發展好鄉村旅遊,為農民提供了增收的渠道,促發農民建設的積極性,有利於農村的社會發展和進步,有利於民間傳統文化的保護和傳承,有利於農民積累向城市轉移的經濟積累和城市生存生活技能技術的掌握,更有利於農村的長治久安,無論從任何角度看,鄉村旅遊值得各級政府大力去推進。推進鄉村體制機制的創新,關鍵點應放在激活鄉村旅遊發展的內在活力上。要培育壯大鄉村旅遊龍頭企業,引導旅遊企業以農民參與等方式形成新的產業優勢,改變「大產業、小景點」的現狀。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大力引進市內外投資開發商的資金、品牌、管理、技術和專業化經營管理團隊。
北京山合水易規劃設計院多年專注於休閑產品設計與度假項目開發,積累了大量業界的知名專家、專業團隊與專業技術合作夥伴,形成了項目總體實施、專業資源整合以及後續服務跟進的實戰項目理念。以旅遊產品休閑化升級、度假區規劃設計、鄉土景觀與生態建築設計為核心競爭力。
㈨ 我們都在談新農村建設,那到底鄉村旅遊與新農村建設有啥關系
一般來說,鄉村旅遊是以農民為經營主體,鄉村民俗文化為靈魂,城市回居民為目標的一種休閑答旅遊形式,筆者認為,鄉村旅遊不應該局限在農民身上,而是以鄉村田園風光為依託,與當地農民生產生活、鄉風民俗和諧相融的多種旅遊形式,其經營者可以是農民,也可以是集體和企業。
鄉村旅遊和社會主義新農村有著緊密的聯系――新農村的「新」主要體現在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和管理民主五個方面上,而這些方面都和鄉村旅遊關系密切。如圖所示。
總得來說,借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東風能夠極大地推動鄉村旅遊的發展,鄉村旅遊的發展又能更好的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建設,兩者之間有效的結合和互動,能夠形成新農村建設一種重要而且行之有效的模式,即以旅遊產業為導向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綠維創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