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痛點
㈠ 有人了解旅遊景點的設計原則嗎旅遊景區規劃設計應該怎麼做好
旅遊規劃中不能忽視的原則,即是做好景區產品的規劃。那麼要做好這方面的規劃,需要注意一下問題呢?
1、以遊客為中心,需求為導向
2、文化IP重塑及孵化
3、產品為王,單品引爆
4、全盤布局
旅遊產品通過文化創意的加成,形成了一個個病毒式的營銷案例,比如北京故宮、日本熊本縣等等,旅遊景區產品與年輕人群的傳播痛點完美契合,以更新的方式影響著用戶群體。艾肯弘揚認為旅遊景區產品能夠傳播景區文化,帶動旅遊景區發展,在當下旅遊規劃中是很重要的部分。
㈡ 休閑農業如何打開新型旅遊模式
將所閑置的地方收拾好,富有自己的裝修特色,可以根據自己合適的主題,來建造新型的旅遊住處,比如一些別樣的民宿之類的,這樣來打開模式。
㈢ "互聯網+景區"會碰撞出怎樣智慧火花
「當旅行遇見了互聯網,原本波瀾不驚的生活開始了滔滔不絕的巨變。」中國旅遊研究院院長戴斌的這句話,確實所言不虛。
移動通信、互聯網和大數據正在深刻改變旅遊業。目前,在線旅遊市場已經是高度競爭的「紅海」,相比之下,智慧景區作為靜悄悄的「藍海」則剛開始引人關注。去年世界互聯網大會上,烏鎮用智慧旅遊為人們帶來了全新的旅遊體驗。如今,各地智慧旅遊的春風正勁,已經成為我國旅遊業發展的一個新趨勢。
其實,早在2012年,國家就確定了首批18個智慧旅遊試點城市,不過一直進展緩慢。去年出台的《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4A級以上景區和智慧鄉村旅遊試點單位實現免費Wi-Fi(無線區域網)、智能導游、電子講解、在線預訂、信息推送等功能全覆蓋,在全國打造1萬家智慧景區和智慧旅遊鄉村。
目前,我國景區數量已達26000多家,「互聯網+景區」到底會碰撞出怎樣的智慧火花?
位置信息是基礎
點開景區APP,動一動手指,就能收聽語音導覽、知道景區里有什麼好吃的好玩的、選擇最佳路徑避開游覽堵點、並快速找到離自己最近的衛生間……這樣新奇又便捷的旅遊體驗已經在烏鎮、古北水鎮兩個景區落地,也正是高德地圖智慧景區的成果。
智慧景區是指通過智能網路,對景區地理事物、自然資源、旅遊者行為、景區工作人員行跡、景區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進行全面、透徹、及時的感知;對遊客、景區工作人員實現可視化管理;同旅遊產業上下游企業形成戰略聯盟;實現景區環境、社會和經濟的全面、協調和可持續發展。
在國家加快智慧旅遊的政策引導下,越來越多的景區開始觸網,尋求新的發展路徑,開辟APP、網上預訂及微信營銷等渠道,並主動尋求與OTA(在線旅遊服務商)的開放合作。
如果說在線旅遊預訂所服務的內容是遊客的出行和住宿,那麼智慧景區所要解決的則是遊客到達景區後「最後一公里」的游覽問題。以往,由於無法提供基於景區的地圖信息、遊客位置的實時在線服務等數據信息,景區管理方和OTA都無法獨立提供景區內的遊客在線服務。
從傳統景區到智慧景區,從遊客有痛點到解決痛點,中間隔著兩重鴻溝,一道叫互聯網,另外一道是地圖。專家認為,只有景區附加上各類基於位置的互聯網服務,用戶的痛點才能徹底解決。在高德集團產品副總裁陳永海看來,高德與景區的合作是資源和能力的互補,景區更懂遊客在景區內的游覽需求,而導航地圖公司有地圖信息的優勢,可以與景區強強聯合,共同做好智慧景區。
免費WiFi要先行
今天的景區要想吸引遊客、留住遊客,不能僅靠秀美風光和優惠門票,而要靠高質量的旅遊服務,畢竟今天的遊客越來越看重旅遊體驗。而智慧景區在提升旅遊體驗方面可說是相當給力。
在移動互聯網時代,要建設智慧景區,免費WiFi(無線區域網)是「標配」。畢竟這是遊客在智慧景區使用智能導游、信息推送等功能的基礎設施。《關於進一步促進旅遊投資和消費的若干意見》也明確提出,到2020年,全國4A級以上景區和智慧鄉村旅遊試點單位實現免費WiFi(無線區域網)等功能全覆蓋。
作為世界互聯網大會會址所在地,烏鎮景區目前共有WiFi-AP(無線訪問節點)點位3000個,景區內的102個衛生間全部做了信號增強,可謂連接無死角。「在烏鎮老街上走走,隨手拍張照片分享到朋友圈秀一下,不用煩惱流量消耗太快的問題,想分享就分享,這樣的體驗真是棒棒噠!」烏鎮旅遊股份有限公司銷售公司總經理姚潔表示,烏鎮各區域WiFi上網速度均可達到20兆以上。
利用WiFi,遊客可以在線游覽景區和進行景點導航。高德LBS開放平台總經理魏凱明告訴記者,遊客還可以利用高德地圖LBS定位服務,查找附近餐飲、會場、商家優惠活動等,讓行程安排更高效。而高德地圖的雲圖管理也可以幫助景區管理者及時、高效、智慧地解決景區資源調度等問題。因此,景區管理者也是智慧景區建設的受益者。如果景區能及時了解交通動態,作出預警分流,景區就不會再遭遇人滿為患
㈣ 在《國民經濟行業分類》中紅色旅遊是什麼
紅色旅遊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兼顧市場發展和公益性
紅色旅遊主要是以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和戰爭時期建樹豐功偉績所形成的紀念地、標志物為載體,以其所承載的革命歷史、革命事跡和革命精神為內涵,組織接待旅遊者開展緬懷學習、參觀游覽的主題性旅遊活動。
今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蘊含著獨特的歷史文化價值的紅色旅遊再次成為熱點。綜合高德地圖和各大在線旅遊平台的數據來看,今年暑期,紅色旅遊持續升溫,總體天氣條件適宜出遊,預計將有過億人次的旅遊者選擇紅色旅遊。「八一」建軍節前後,或為出行高峰期。
紅色旅遊發展現狀分析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旅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紅色旅遊接待遊客11.47億人次,同比增長11.7%,綜合收入達到3060.9億元,同比增長17.2%。近三年來,全國紅色旅遊接待遊客累計達34.78億人次,綜合收入達9295億元。。現在受到越來越多年輕人的青睞,紅色旅遊正成為旅遊產業的一個重要板塊。
年輕人漸成主力
紅色旅遊的一個較顯著變化是年輕人漸成主力人群。今年國內紅色旅遊的主要客群已由60後、70後向80後、90後轉移。今年1月至6月,紅色旅遊遊客平均年齡為33歲,在紅色旅遊總人數中80後佔24.9%、90後佔8%、00後佔5%。紅色旅遊遊客中,80後和90後的佔比已升至39%,60後和70後則降至32%。
紅色旅遊推動有利因素
1、紅色旅遊在時代特色、意涵方面的特殊性對年輕人形成一定吸引,注重遊客體驗成為產品設計的重要考量因素,綠色生態、自然風光、文化名勝、研學教育等與紅色旅遊相結合,形成更多樣化的產品體系,契合了不同遊客類型的需求
2.、另一方面,是相關政策的推動。早在2004年,國務院頒布《2004-201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之後國務院持續頒布《2011-2015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2016-2020年全國紅色旅遊發展規劃綱要》。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於實施革命文物保護利用工程(2018—2022年)的意見》。文件提出,要繼續擴大革命博物館、紀念館免費開放,加強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鼓勵支持文化文物單位和社會力量參與革命文物創意產品的開發,並提高紅色旅遊發展質量,包括推出更多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遊、休閑旅遊項目等。
3、從目的地一端來看,紅色旅遊景點密集,相關旅遊資源較為豐富,挖掘力度相對較大及其旅遊產品相對多樣化,是受捧的重要原因。不少目的地城市也在尋求更多彼此合作的機會,增加彼此間紅色旅遊市場的連接。
紅色旅遊發展痛點分析
不過在市場趨好背後,紅色旅遊也出現一些問題。其中低俗、過度娛樂化等現象在某些地區紅色旅遊區域較為突出。紅色旅遊中低俗、庸俗和惡俗現象主要包括,有的「景區」移花接木虛造歷史場景、建築和器物;有的做成不倫不類的游樂園;有的講解詞不實;有的紀念館越建越氣派,紀念碑越建越高;有的壟斷和強行兜售高價花圈、花籃牟利;有的借吃「憶苦飯」提供價實不符的飲食等等。
國內大部分紅色旅遊目的地的旅遊商品開發現狀還不盡如人意,旅遊商品的同質化傾向嚴重,旅遊商品創意概念的表達受阻。他認為,國內紅色旅遊一定程度上存在著諸如紅色旅遊資源開發模式單一、項目建設同質化嚴重、產品結構不合理等問題。
兼顧市場發展和公益性
下一步需要加強紅色旅遊特色商品與創新型商品的開發力度,進一步優化旅遊購物環境和市場秩序;鼓勵當地居民參與到旅遊商品的打造之中,充分整合利用當地社會資源,鼓勵企業本著社會責任的精神,積極投身紅色旅遊商品創新公益行活動,打造出有特色的旅遊商品品牌。
紅色旅遊應在市場發展與公益性方面保持平衡。紅色旅遊應該圍繞紅色主題,營造氛圍、深化體驗、寓教於游,切不可隨意用「產業化」「市朝」削弱文化主題和公益性質。
如何做大紅色旅遊市場?
要提高紅色旅遊發展的質量,依託革命文物資源,推出更多以紅色文化為主題的研學旅行、體驗旅遊、休閑旅遊項目,豐富紅色旅遊產品的文化內涵,提升紅色旅遊的服務質量。
針對紅色旅遊參與主體年輕化的發展格局,紅色旅遊景區要將自身的紅色文化與美食、體育、科技、動漫、電子競技等現代化元素進行探索性的有機融合,從而更加直觀、有趣、有效地傳播紅色旅遊背後的主流價值觀。要充分認識到「旅遊+」是壯大紅色旅遊的重要發展方向,紅色旅遊需要在與時俱進和不斷融合的過程中煥發新的生機與活力。
培育紅色旅遊主題產品體系,構建紅色主題的餐飲、娛樂、購物等系列產品及品牌,大力推動紅色旅遊和觀光旅遊、文化旅遊、鄉村旅遊、休閑度假旅遊等其他旅遊產品相結合,形成以紅色旅遊為主題、形式多樣的復合型旅遊產品和線路,增強其吸引力和競爭力,實現產業化發展。
㈤ 城市怎樣才能更加吸引遊客
鄉村旅遊如何吸引遊客,做到讓人願來、想來,來了不想離開?
一個附近有風景名勝的鄉村,它要做的只是怎樣將已到家門口不遠的遊客,吸引過來。這些鄉村或做民宿,或做農家樂,或做其他旅遊配套,利用核心景區遊客的溢出效應,給遊客帶來不一樣的鄉村體驗,不僅獲客成本低,也容易呼應核興景區,打造大景區概念。
一個靠近城市的鄉村,它要做的只是怎樣將城裡人吸引到鄉村來。這些鄉村只需緊隨時代變遷,把握都市人親子、休閑、生態、綠色、體驗等新需求,把鄉村打造成都市後花園,遊客就會不請自來。
如果一個沒有區位優勢,既不毗鄰城市,也不臨近景點,更沒有青山綠水的資源貧乏鄉村,該如何發展鄉村旅遊,吸引遊客?而這樣的鄉村,在中國各地數量最多,也是鄉村振興中的難點和痛點。解決好這個問題,事關鄉村振興戰略的成敗。
要讓資源貧乏的鄉村,也能成為鄉村旅遊熱點,村民首先要以人來不來為中心,專注於自己最擅長的領域,做自己能做的。
有些村雖然自然資源匱乏,但民間藝術、鄉風民俗、地方飲食等人文資源特色鮮明。這些無法體現在鄉村風貌、卻以文化傳承方式流傳的鄉村人文資源,正是本村村民所擅長,也是最能吸引遊客眼球、觸達遊客心靈的東西。這些鄉村發展鄉村游,無需跟著別人後面亦步亦趨、東施效顰,而應因地制宜,因村而異,圍繞遊客需求,保持發展定力。只要遊客喜歡,村民就應心無旁騖,專注直至做到極致。如此,一個個個體亮點紛呈在鄉村,就能讓鄉村擁有不一樣的魅力,就能讓遊客樂而忘返。比如陝西袁家村,立足關中民俗,不做紅色延安,不做唐昭陵,專注餐飲,理由是,那些都跟他們的生活無關。結果,「別的做不來,也不會做」的袁家村,靠著餐飲,2015年的十一黃金周,單日接待遊客超18萬,超過了「兵馬俑」居陝西省首位,被稱為鄉村旅遊的一匹「黑馬」。
其次,讓所有村民都參與,讓村民共同富裕。
生活富裕是鄉村振興的目標之一。如何才能讓村民走上富裕之路?有的鄉村通過將土地流轉給產業資本,村民變成員工和股東的模式,分享鄉村游發展成果。而袁家村走的是全村總動員、村民都參與的發展方式。這種方式的最大好處是,不需要搬遷,不需要安置,不需要高投入,也無需把土地流轉給別人。村民自己動手,自己管理,每個村民都是自己家園真正的主人;村民在村裡生活,把自己的生活打造成旅遊風景;村民全體參與,一起分享鄉村游紅利。當然,全村參與,一方面需要有個好的村幹部隊伍,這個隊伍要處處以鄉村利益為上,不計個人得失;另一方面,要能說服村民,讓村民相信一起干能成功,有錢賺。此外,這種模式的口碑效應很重要。需要全體村民講誠信,不急功近利,以淳樸鄉風感染人。一旦全體村民看到「錢」景,積極性調動起來,就會竭盡所能,各展其長,以自己的技能,增添鄉村人文色彩,增加鄉村旅遊深厚魅力,讓遊客被保存完好的鄉風民俗所吸引,在體驗原汁原味的原住民生活中,流連忘返。
再次,大膽創意,做細分市場。
不是所有村莊都適合做高大上的旅遊。相反,自然資源貧乏的鄉村,可以做小眾旅遊。獨辟蹊徑的小而精和小而美,有時會事半功倍。
其實,遊客的需求是千差萬別的,有人喜歡靜,有人喜歡動,有小孩的喜歡親子活動,有老人的喜歡長壽養心……不一而足,這正吻合鄉村分散的特點。鄉村旅遊不需要追求大而全,比如做休閑農庄,做兒童農事體驗。從提供採摘、認養、認種、體驗、特色餐飲;到發展會員,成為會員的,可享受積分、打折等更多超值服務,增加黏性;再到定期不定期舉辦活動,形成品牌效應;最後開發衍生產品,比如種植玫瑰花的,可以延伸做玫瑰餅、玫瑰茶、玫瑰香包等。如今的遊客對大路貨旅遊興趣不大,細分市場如果定位準確,做得有縱深,形成環環相扣的鏈條,對遊客更有吸引力,也更具黏性,更能保證客源穩定。
鄉村旅遊要有吸引力,重在認清自身優劣勢,做到揚長避短。實際上,如果能把一個普通的鄉村,變成一個神奇鄉村,往往這一個村子就能帶動周邊眾多村子走上富裕之路。說鄉村旅遊是鄉村經濟引擎,一點不誇張,關鍵看拿什麼吸引人。
㈥ 傳統文化產業發展前景
我國傳統文化產業發展還是很有前景的,我國傳統文化產業發展還是非常有前景的
㈦ 現在有什麼好的創業小項目
動漫行業是新興產業,市場還在開發擴大,前景非常好。隨著時代的進步專,人們的觀念也發屬生了很大的變化,從2004年開始,中國政府開始大力扶持國產動漫的發展,國內動漫市場的發展潛力逐漸被開發,每年動漫產品的銷售額都日益飆升,由此看到動漫的發展潛力不可估量。
開動漫店是個不錯的選擇。
㈧ 如何編制民宿產業發展規劃
近幾年,美麗鄉村建設如火如荼,各地依託美麗山水大力發展民宿產業。在「鄉村振興」這個新的命題下——應如何重新審視鄉村的民宿發展?民宿行業發展的痛點在哪裡?民宿在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上起到怎樣的作用?民宿產業如何將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民宿發展兩大痛點
據了解,當前國內民宿行業發展的兩大痛點,一是產權問題,另外一個就是配套功能不足的問題。此外,單一民宿也很難在與政府進行交涉的同時取得較好的景觀與價格優勢,包括環保審批等。
民宿IP集群倒逼產業、消費升級。不難預料,隨著民宿群體與量級的不斷提升,未來民宿發展的整體趨勢,將從單一的精品民宿逐漸過渡到類似莫干山、烏村這樣的以民宿IP集群的產業形態,新一代的民宿群落也註定成為廣闊地區「鄉村振興」的發展抓手,並與田園綜合體、特色小鎮結合將漸成趨勢。民宿群落則可以充分藉助優秀資源的高效融合,為解決單體民宿的痛點問題提供一種新的解決方式。
台灣民宿經驗
分享服務方式,傳遞地域文化溫度
去台灣旅遊,入住民宿已經成為許多遊客的共識。台灣北部,有一批以開闊的山景、水岸、森林為資源打造的休閑田園民宿;中部則依靠日月潭、廬山溫泉等景點打造景觀風情民宿;南部又有以民族特色主打南國風情民宿……民宿在台灣各個地區以不同風格呈現,可謂遍地開花。
「民宿是鄉村振興的重要載體。」台灣民宿協會理事長施武忠同時也是南投縣清境農場見晴花園度假山莊的總經理,在他看來,鄉村振興其實最重要的是三個因素:土地、人和物產。「讓廣大的土地能夠成長出更好的物產、讓廣大的農民能夠富起來,從而提升鄉村的文明度,這是鄉村振興最重要的目的。」施武忠說,海南近年來積極推動美麗鄉村和共享農庄建設和鄉村振興戰略,這是民宿產業發展的巨大契機。
清境農場的成功案例或許可以看出民宿在推動鄉村旅遊產業發展方面的巨大助推力。
清境農場過去是政府經營的農場,台灣在上世紀80年代逐漸進入了農業休閑時代,但在1999年之前,當地只有10家民宿。而地震、台風等災害,使得清境農場面臨發展的選擇:遊客不上山,卻有很多村民下山,導致山上很多農田無人看管,旅遊到底應該怎麼做?隨後,這十家民宿自發成立了清境觀光協會,配合政府做觀光休閑的重建工作,從民宿的硬體改造到服務提升,從當地整體營銷到開拓國際旅遊市場,如今民宿的數量已經增加到105家。「清境農場只是台灣民宿發展的一個縮影。目前,台灣大約有1.4萬家民宿,這個數字代表的是從交通、餐廳、購物等整條旅遊鏈的發展。」施武忠說。
依據不同的地理條件,結合當地特有的自然、人文、生態,並在產業的基礎上發展,台灣民宿呈現空間集聚現象。而在這個過程中,台灣民宿經營者通過個人的創意和創造,打造出極具特色和景觀美學的民宿產品,如異國風情主題、家庭溫馨主題、懷舊復古主題、原住民風情、田園鄉村主題、人文藝術主題等,同時把自己的生活態度和悠閑的公共空間分享給來客,讓客人體驗自然的同時享受當地的生活方式。
「很多從事民宿行業的人常常會談到『溫度』二字,不同於傳統酒店行業,民宿的背後意味著當地文化的體驗與交流,需要更多心與心的接觸,傳遞一種民宿主人與客人溝通之間的文化溫度。」台灣民宿協會副理事長呂人鳳說。
深耕當地資源,擴大「作業」范圍
田中有水,水岸有宅,宅中有園,園里有屋,屋中有院,院中有樹,樹上有天,天上有月。民宿似乎成為人們心中的「詩和遠方」。然而光談情懷似乎不夠,如何運營民宿同樣非常關鍵。
「我們必須對當地資源進行盤點,明白自己到底有什麼。」南投民宿協會理事長彭成裕說,在投入大量時間、精力、財力的同時,民宿的長遠發展歸根到底還是要做好內容,這就需要民宿業者的匠心。
台灣南投縣桃米生態村擁有珍貴的濕地資源和發展生態的外在條件,當地就對青蛙、蜻蜓、蝴蝶等物種資源進行充分地梳理並對旅遊從業者進行培訓,為遊客打造一場自然生態觀察之旅。在這里,遊客入住民宿後,白天預約民宿主人的生態解說,夜晚享受青蛙和鳴的熱鬧,或是到臨近的顏氏牧場清晨觀霧聽雨、夜晚賞茶望月,而充滿浪漫藝術氣息的紙教堂、具有歷史意義的「九二一」紀念館,都能讓桃米生態村的深度之旅更加圓滿。
民宿是一個分享生活的平台,要給遊客最具有當地特色的生活方式體驗。這早已成為台灣民宿業者的共識。
在台灣苗栗地區的民宿,遊客可以在草莓採摘季中自己製作無添加的草莓醬;在彰化的民宿,遊客可以品嘗當地有機栽培的葡萄和香菇,並當做伴手禮帶給親朋好友;在鳳凰山,遊客可以在入住民宿之餘,在大自然的氧吧里登山徒步,享受一場健康之旅;而在嘉義的阿里山,遊客除了體驗小火車,還可以同民宿主人一起採茶制茶烹茶……
「民宿所要做的是唯一,而不是第一。民宿需要差異化多元化,但也要熱衷於分享和共享,在這個地域串聯大家所有的產業,幫整個區域做推廣和營銷。」呂人鳳說,民宿不應單打獨斗,而應抱團取暖不斷聚合,逐漸豐富業態,讓圈子越來越大,最終成長為一個良性循環的產業生態,從而成功吸引更多客源。
關鍵:「宿二代」與返鄉青年紮根鄉村
鄉村振興的關鍵在於產業振興,而產業振興的關鍵則在人才。民宿發展除了資金、客源、品牌的問題,重中之重尤在人才。
經過近30年的發展,台灣民宿產業正面臨著人口老化的問題,越來越多的民宿業主已經在思考「二代」接班。而目前年輕人大都不願意回鄉,民宿可以吸引年輕人回鄉守業或者創業嗎?「民宿可以創造就業的機會,更可以創造年輕人的事業。」嘉義民宿協會榮譽理事長劉寧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