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由來
1. 農家樂的起源
「農家樂」旅遊的雛形來自於國內外的鄉村旅遊,並將國內特有的鄉村景觀、民風民俗等融為一體,因而具有鮮明的鄉土烙印。同時,它也是人們旅遊需求多樣化、閑暇時間不斷增多、生活水平逐漸提高和「文明病」、「城市病」加劇的必然產物,是旅遊產品從觀光層次向較高的度假休閑層次轉化的典型例子。
鄉村旅遊在國外已有30多年的歷史,開展得比較成功的,大部分是一些歐美發達國家。20世紀60年代初,當時的旅遊大國西班牙把鄉村的城堡進行一定的裝修改造成為飯店,用以留宿過往客人,這種飯店稱為「帕萊多國營客棧」;同時,把大農場、庄園進行規劃建設,提供徒步旅遊、騎馬、滑翔、登山、漂流、參加農事活動等項目,從而開創了世界鄉村旅遊的先河。以後,鄉村旅遊在美國、法國、波蘭、日本等國家得到倡導和大發展。1996年,美國農村客棧總收入為40億美元。1997年,美國有1800萬人前往鄉村、農場度假,僅在美國東部便有1500個觀光農場,在西部還有為數眾多的專門用於旅遊的牧場。法國有1.6萬多戶農家建立了家庭旅館,推出農庄旅遊,全國33%的遊人選擇了鄉村度假,鄉村旅遊每年接待遊客200萬,能給農民帶來700億法郎的收入,相當於全國旅遊收入的1/4。在歐美國家,鄉村旅遊已具有相當規模,並已走上了規范化發展的軌道,顯示出極強的生命力和巨大的發展潛力。
國內,真正意義上的鄉村旅遊始於20世紀80年代,它在特殊的旅遊扶貧政策指導下應運而生,但由於起步較晚,尚處於初期階段。我國各地的鄉村旅遊開發均向融觀光、考察、學習、參與、康體、休閑、度假、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其中國內遊客參加率和重遊率最高的鄉村旅遊項目是:以「住農家屋、吃農家飯、干農家活、享農家樂」為內容的民俗風情旅遊;以收獲各種農產品為主要內容的務農採摘旅遊;以民間傳統節慶活動為內容的鄉村節慶旅遊。
由此可見,農家樂旅遊是鄉村旅遊的一種形式,它是傳統農業與旅遊業相結合而產生的一種新興的旅遊項目。
我國農家樂最初發源於四川成都,具體位置有都江堰市的青城山,郫縣、溫江等地。後來發展到整個成都平原,四川盆地,直至全國。真正以「農家樂」命名的鄉村旅遊始於1987年,在休閑之都——成都郊區龍泉驛書房村舉辦的桃花節。這次桃花節把農事活動、鄉村田園風光、鄉土民俗文化、鄉村民居和聚落文化與現代旅遊度假、休閑娛樂相結合,形成了一種全新的旅遊形式。
2. 重陽節的來歷
重陽節的由來農歷九月九日,為傳統的重陽節,又稱「老人節」。因為古老的《易經》中把「六」定為陰數,把「九」定為陽數,而九月九日,日月並陽,兩九相重,故而叫重陽,也叫重九。重陽節早在戰國時期就已經形成。到了唐代,重陽被正式定為民間的節日,此後歷朝歷代沿襲至今。重陽節名稱見於記載卻在三國時代。據曹丕《九日與鍾徭書》中載:「歲往月來,忽復九月九日。九為陽數,而日月並應,俗嘉其名,以為宜於長久,故以享宴高會。」現時我國將九月初九定為敬老節。
重陽節的起源,最早可以追溯到漢初。傳說,漢高祖劉邦的愛妃戚夫人被呂後殘害後,侍奉戚夫人的宮女賈某也被趕出宮,嫁給貧民。賈某傳言:在皇宮中,每年九月九日,都要佩茱萸,食蓬餌,飲菊花酒,就能長壽,後來這一習俗傳人民間。
重陽節習俗登高。古代,民間當日有登高的習俗,所以重陽節又叫「登高節」。
此習俗源自東漢。傳說東漢的時候,有一個叫桓景的人,跟隨方士費長房學習道術。一天,費長房對他說,九月初九這一天將有災難降臨在他家鄉,他應立刻回家,只有讓鄉親們每人都在胳膊上系一個絳紫色的袋子,裡面插上茱萸,然後全都外出登高,飲菊花酒,才能躲過這場大災難。桓景聽從了師傅的話,在九月初九這一天,讓家鄉人全部外出登高飲酒。晚上回家的時候,發現家中的雞、狗、牛、羊全已死了。費長房說這些動物代家鄉人受禍了。從此,重陽登高飲菊花酒的習俗便流傳至今。
隨著歲月的流逝,重陽節登高的迷信色彩已逐漸淡化,登高已不再是為了躲災避禍,而成為人們豐富多彩的娛樂活動之一。九月初九,正是秋高氣爽、山清雲淡的季節。此時登高遠眺,使人心曠神怡,有益於身心健康。現在有許多地方都在這期間舉行登山會。
賞菊。重陽節還要賞菊、飲菊花酒,據傳源於陶淵明。陶淵明以隱居、詩、酒出名,更以愛菊而聞名天下。後人皆效之,遂有重陽賞菊之風。舊時士大夫,還多將賞菊與宴飲結合,以求和陶淵明更相近。北宋京都開封,重陽賞菊很流行,當時的菊花就有很多種。清代以後,賞菊之俗更加昌盛。雖不限於九月初九,但仍然是重陽節前後最為繁盛。
九月初九,正是菊黃蟹肥時。菊花一團團、一簇簇,爭相開放,千姿百態,十分討人喜愛。人們喜愛的不單單是它美麗的容顏,更值得贊賞的還是它剛強的氣質。在深秋的冷風中,唯有菊花爭奇斗艷,使秋日添了生氣,多了艷麗的色彩。也正是如此,賞菊的風俗一直保存下來。在蕭瑟的深秋,一些地方的公園里還舉行菊花會、菊展。那一派不是春光勝似春光的景象,吸引著很多的遊客駐足觀賞。
飲菊花酒。飲菊花酒更被附會上神話色彩,說飲菊花酒可以辟邪。菊花在秋日冷霜中綻放,清冽芬芳。人們覺得它是延年益壽的佳品。在菊花含苞待放的時候,人們就將花蕾、莖葉一起採摘下來,和黍米一起釀制,等到第二年九月初九重陽節的時候才開封飲用。
插茱萸和簪菊花。重陽節插茱萸的習俗,在唐代就已經很流行。古人認為在重陽節這一天插茱萸可以禦寒避禍,或佩戴於臂,或做香袋把茱萸放在裡面,也有插在頭上的。多數是婦女、兒童佩戴,有的地方成年男子也佩戴。除了佩戴茱萸外,人們也有頭戴菊花的風俗。清代,北京重陽節的風俗是把菊花枝葉貼在門窗上,「解除凶穢,以招吉祥」。這是頭上簪菊的變俗。宋代,還有將彩繒剪成茱萸、菊花來相贈佩戴的。
吃重陽糕、喝重陽酒。重陽糕是重陽節的應景食品,和元宵節吃元宵、中秋節吃月餅一樣。重陽糕是用麵粉加上棗、栗子或其他乾果蒸做而成的,上面插著小彩旗。明清時期,吃重陽糕很有講究,糕要做成九層,呈寶塔狀,上面做成兩只小羊,以符合重陽(羊)之意。在九月初九清晨,長輩們將重陽糕切成薄片,放在沒成年子女的額頭上,口中還祝福說:「願我的孩子事事皆高。」這是取「糕」與「高」諧音,表達長輩對晚輩的殷切祝願。人們認為在重陽節這天登高吃糕,也就預示著未來的日子步步高升。
3. 農家生態旅遊的起源是什麼
對於農家生態旅遊來說,溯源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農家生態旅遊的出現是建立在城鄉差異達到一定程度,利用農村特有的自然風光和傳統文化來吸引城市遊客的,可見,推動農家生態旅遊的一個重要動力就是城鎮化。所以,農家生態旅遊的興起最先出現在城鎮化比較早、水平比較高的西方發達國家。西方社會在17世紀經歷了工業革命,生產力得到極大的解放,城鎮化水平迅速上升,20世紀中後期進入後工業時期,人們生態意識層次逐漸提高,收入不斷增加,這時就擁有了一定的農家生態旅遊的客源和市場,農家生態旅遊在這個時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
4. 民宿起源於哪裡
民宿在台灣的發展有很長的歷史,最早大規模民宿發展的地區是墾丁國家公園,時間約在1981年左右 ,當初是解決住宿不足的問題。只是一種簡單住宿型態,沒有導覽或餐飲服務。起因於遊憩區假日的大飯店旅館住宿供應不足或缺乏服務,或登山旅遊借住山區房舍工寮緣起,有空屋人家因而起意掛起民宿的招牌,或直接到飯店門口、車站等地招攬遊客,而興起此行業。
民宿業因平民化、平價化、親民化而廣受遊客之喜好。惟初期經營水平參差不齊,缺乏完善的管理制度,導致消費者權益毫無保障,政府於2001年12月12日頒定民宿管理辦法,就民宿之設置地點、規模、建築、消防、經營設施基準、申請登記要件、管理監督及經營者應遵守事項訂有規范,設定為農、林、漁、牧業的附屬產業,正式輔導台灣民宿產業合法化,期透過輔導管理體系之建制,以提升民宿質量與安全,促進農業休閑、山地聚落觀光產業發展,至此民宿產業正式成為台灣一個農業的新行業。
5. 三聖鄉歷史
三聖花鄉位於成都市錦江區。按照城鄉統籌發展的要求,三聖花鄉先後打造了 「花鄉農居」、「幸福梅林」、「江家菜地」、「荷塘月色」、「東籬菊園」五個主題景點。
「五朵金花」幅員面積12k㎡,是一個集商務、休閑度假、文化創意、鄉村旅遊為一體的旅遊休閑勝地,先後被國家旅遊局、建設部、文化部等部門授予「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首批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市級森林公園」。
這里四季花開不斷、蝶舞蜂飛,景區基礎設施完備、文化氛圍濃郁,有「梅花知識長廊」、「呤荷廊」等人文景觀;有「許燎源現代設計藝術博物館」、「藍頂藝術中心」等藝術創意產業基地;
有「高威體育公園」、「綠道」等運動休閑設施;有「成都傳化」、「中國蘭花博覽園」等高檔花卉生產示範基地。在三聖花鄉,人們不僅可以感受到傳統的鄉村文化,又可以欣賞到優美的鄉村景色,體驗回歸田園、擁抱自然的別樣情趣。
由農業部主辦的首屆全國休閑農業創意精品推介活動於10月13日、14日在南京舉行。活動中,由三聖鄉幸福梅林一家園藝公司選送的一盆梅花寫意盆景展品「情滿中華」和一盆創作周期長達16年的古樁蠟梅盆景展品「龍行天下」獲得了產品創意金獎。
來自全國共5000餘件創意作品參加展示,四川省農業廳產業處副處長周曉琴表示,我省參展的作品共獲得產品創意等類別的5個金獎,在全國名列前茅。
(5)鄉村旅遊由來擴展閱讀:
三聖鄉的梅花大觀:
走進梅花大觀首先映入眼簾的便是石碑上所刻的「探梅尋春」四個字,「探梅」二字出自南宋詞人劉過《沁園春·寄稼軒承旨》中「暗香浮動, 爭似孤山先探梅。」一句。
由此可見,探視梅花、尋訪春天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在冬春相交之際的一項高雅的戶外活動。而今天的幸福梅林也成為了廣大遊客探梅尋春的又一勝地
梅花是高雅、純潔、堅忍不拔、剛正不阿的象徵,提起梅花,我們總會聯想到梅花淡雅的芳香和所隱喻的堅強品質,歷朝歷代愛梅、頌梅者極多,也為我們留下了許多流傳千古的不朽佳作。
順著階梯漫步前行是梅花大觀廣場,廣場的中間設有一塊照壁。照壁的正反兩面分別鐫刻著毛澤東、陸游所作的兩首「卜運算元·詠梅」詞。
在照壁的正前方鐫刻著毛澤東同志的詠梅詞。這首詞寫於1961年12月,其寫作背景是在中共中央擴大工作會議召開前夕,閑暇時,毛澤東同志閱讀了陸游的《卜運算元·詠梅》後深有感觸,感慨萬千,便揮筆寫下了這首詠梅詞。
詞中寫到:「風雨送春歸,飛雪迎春到,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
6. 我國的鄉村旅遊開發的起源
某些地方,因為一定的因素、自然會逐漸形成
哪裡先形成的,問國家檔案部去、只怕那裡得到的答案也不準確
對了、順便對廣大網友們說下,我國目前還是發展中國家、表搞的以為是發達國家,只是發展國家裡的老大而已
7. 鄉村旅遊的起源,發展及未來的趨勢是如何發展
前瞻產抄業研究院發布的《2014-2018年 中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深度調研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表明近5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也得到快速發展。截至2012年底,全國有9萬個村開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活動,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經營單位達180萬家,其中農家樂超過150萬家,規模以上園區超過3.3萬家,年接待遊客接近8億人次,年營業收入超過2400億元。
伴隨著工業化和城鎮化進程的加快,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快速發展。2009-2013年,我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收入以年均43%的速度遞增。僅2011年,鄉村旅遊行業就帶來了860億元的經營收入,帶動近200萬城鄉人口就業,其中安排農民就業159萬人,實現農民增收257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收入352億元。鄉村旅遊前景看好!
8. 滇池為什麼以生態旅遊建設為主
滇池亦稱昆明湖、昆明池,為中國雲南省大湖。滇池位於昆明市南的西山腳下,其北端緊鄰昆明市大觀公園,南端至晉寧縣內,距市區5千米,歷來是度假觀光和避暑的勝地。滇池東南北三面有盤龍江等20餘條河流匯入,湖水由西面海口流出,經普渡河而入金沙江。滇池是受第三紀喜碼拉雅山地殼運動影響而構成的高原石灰岩斷層陷落湖,海拔1886米,湖體形似弦月,南北長39千米,東西寬13.5千米,平均寬度約8千米。湖岸線長約200千米;湖面面積300平方千米,居雲南省首位,湖水最大深度8米,平均深度5米,蓄水量15.7億立方米,素稱「五百里滇池」。是中國第六大內陸淡水湖。湖的東北部有一天然沙堤,長4千米,將滇池分為南北兩部分,稱外湖和內湖。由於過去環湖地區常有洪澇水患,早在1262年就在盤龍江上建了松華壩,1268年又開鑿海口河,加大滇池的出流量,減輕環湖澇災。1955年以後在湖的上游各個河流上先後修建十餘座大中掣水庫,沿湖修建幾十座電力排灌站,解除洪澇災害,並確保農田灌溉和城市工業、生活用水。
滇池名稱的由來有3種說法。一是從地理形態上看,晉人常璩《華陽國志·南中志》中說:「滇池縣,郡治,故滇國也;有澤,水周圍二百里,所出深廣,下流淺狹,如倒流,故曰滇池。」另一種說法是尋音考義,認為「滇顛也,言最高之頂」。第三種說法,是從民族稱謂來考查,《史記·西南夷列傳》有記載:「滇」,在古代是這一地區最大的部落名稱,楚將庄躋進滇後,變服隨俗稱滇王,故有滇池部落,才有滇池名。
滇池水域,群山環抱,河流縱橫,良田萬頃,人稱「高原江南」。在池的周圍,有大小數十個山峰,有漁村和風帆點綴的觀音山風景區;有花光樹影的白魚口空谷園;有綿亘數里,水凈沙明的海埂湖濱浴場和秀美雋逸的大觀樓公園等。站在龍門上,居高臨下,滇池盡收眼底。其迷人之處更在於它一日之內,隨著天際日色、雲彩的變化而變幻無窮。滇池水面寬闊,湖光山色十分壯麗,既有湖泊的秀麗,亦有大海的氣魄。不但是旅遊的好去處,還極有經濟價值——航運、漁業、灌溉、供水等。滇池周圍風景名勝眾多,與西山森林公園、大觀公園等隔水相望,雲南民族村、國家體育訓練基地、雲南民族博物館等既相聯成片又相對獨立,互為依託,是游覽、娛樂、度假的理想場所。1988年,滇池以昆明滇池風景名勝區的名義,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名單。
現在的滇池,已是全國首批批准建立的十二個國家級旅遊度假區之一。也是唯一設在內陸省的國家級度假區。海埂公園緊靠滇池湖畔,整個公園沿滇池湖岸而建。垂柳綠荔枝、白浪沙灘,一派多姿多彩的南疆風光,是理想的天然游泳場。在公園眺望湖對面高山上的西山森林公園,更覺賞心悅目。若是想登上西山遊玩,公園里的大壩碼頭上,有漁民駕駛的漁船可渡過水面到達西山腳下;也可到海埂民族村坐纜車上西山,從纜車上俯視滇池,千重波濤,湖光山色盡收眼底。
滇池又是昆明風景名勝的中心,遊客既可乘船環湖游覽觀賞湖光山色,又能上岸一覽鄭和故里、觀音山等風景名勝。
滇池污染是一個令人揪心的話題。為了凈化這500里滇池的渾濁波濤,「七五」以來,國家和雲南省相繼投入滇池污染治理的經費突破40億元。這些來自中央、地方政府的款項和世界銀行的貸款雖然有效地緩解了滇池生態環境的惡化,卻未完全根治滇池污染。目前仍屬5類重污染湖泊。由此,被國務院列為重點治理的「三湖三河」之一。
在治理滇池水污染的詳規中,有關專家提出,要分區發展,路南路北各有側重。環湖路以南,這一片區除原有的一些自然村落外,還有以福保文化城為代表的一些休閑娛樂項目及昆明藝術學院等一些教育項目。本片區三面環水,具有較好的自然景觀基礎,所以規劃結合滇池景觀建設、濕地恢復、旅遊開發等綜合考慮,確定這一片區以生態旅遊建設、濕地生態恢復以及發展藝術文化產業為主。
環湖東路以南以生態建設為主,建設結合濕地恢復、水系延伸,將採用自由鬆散的結構模式,使現有綠地始終貫穿其中,濕地也隨著水系深入內陸,區內進行適量的生態社區與生態旅遊建設,由此保護和利用好半島片區的生態景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