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旅遊現狀
㈠ 江西鄉村旅遊發展現狀
鄉村游創業開辟「綠色通道」
我省開辟鄉村旅遊創業綠色通道,對旅遊創業人員申辦從事個體旅遊經營服務項目,便捷申請措施,材料齊全當場發照。2010年12月31日前新申請開辦個體工商戶的,一律免收個體工商戶開業登記費、營業執照副本工本費;有限責任公司注冊資金可以分期繳納,首次出資額不低於注冊資金的20%(不低於3萬元),餘下部分在登記之日起兩年內繳足。
本月舉辦鄉村遊人才招聘會
8月下旬,我省將在省人才市場組織一次鄉村旅遊人才專場招聘會,為農民尤其是返鄉農民工、城鎮失業人員和高校畢業生提供就業信息和幫助,組織鄉村旅遊企業招聘人才。目前正處於籌備階段。
本月,我省還將舉辦創建特色景觀旅遊名村(鎮)的負責人培訓班和鄉村旅遊創(就)業培訓班,對符合規定條件的創(就)業人員給予培訓補貼。
開辦農家樂可申請貸款
鄉村旅遊主要有開辦農家樂等12種就業創業途徑,我省提供一系列的金融支持政策。其中,通過發放惠農卡、大額農戶貸款和生產經營貸款,支持農家樂、漁家樂、生態觀光農業、特色旅遊庄園發展和旅遊飲品、食品、副食品生產加工。
通過發放流動資金貸款,支持旅遊用品、旅遊紀念品、旅遊工藝品、土特產品、手工製品等旅遊商品、個性化旅遊產品綜合開發、營銷,支持鄉村旅遊演藝娛樂、信息咨詢、導游服務發展,支持企業打造旅遊精品,提升旅遊產品體系。(實習編輯:劉艷艷)
㈡ 國內外鄉村旅遊地形象塑造現狀如何
中國鄉村旅遊現狀和未來發展
1.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和問題
中國的鄉村旅遊起步較晚,目前尚處於從導入期向成長期過渡的階段。鄉村旅遊的發展速度較快,各種農業觀光園、農家樂、採摘節等鄉村旅遊形式在各地大量涌現。總的來說,鄉村旅遊在空間布局上主要分布於都市郊區、遠離客源的景區和老少邊窮地區。鄉村旅遊的發展為各地帶來了一定的經濟效益,對於解決「三農」問題起到了一定的積極意義,同時也滿足了城市居民回歸自然和體驗傳統生活方式的心理需求。
由於起步較晚,與國際旅遊者比較,國內旅遊者的需求層次表現出初始階段的普遍特徵。而供給方面也多是開發層次較低,較淺的初級鄉村旅遊產品。具體來講,我國的鄉村旅遊發展中存在著不少急需解決的問題。第一,對鄉村旅遊內涵的認識不足,鄉土特色不明顯。忽視了鄉土性是鄉村旅遊的核心特徵和基本依託點,盲目引進工業化、城市化的旅遊產品形式。第二,多數地區缺少對鄉村旅遊的總體規劃,一般是在原有農業經濟和設施的基礎上稍加改動就開始接待遊客。第三,產品形式單一,參與性不強,產品雷同現象嚴重。第四,基礎設施和旅遊配套設施不健全。主要表現為一些鄉村地區的交通狀況和周圍環境狀況較差等。第五,在管理上尚未建立科學的管理制度與方法。
2.中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前景
首先,鄉村旅遊將繼續享有廣闊的市場前景和發展空間。這一方面是由國家對農村問題日益重視的宏觀政策環境決定的;另一方面也是由不斷擴大的市場空間決定的,即工業化帶來了更多的有逃離工業環境需求的城市人口。
其次,鄉村旅遊將沿著與生態旅遊、文化旅遊緊密結合的方向發展。相對於歐洲國家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綠色內涵的重視、日本對發展鄉村旅遊的社會傳統文化的重視,我國發展鄉村旅遊在現階段則側重於其帶來的經濟效益。這是我國的國情決定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和供需主體素質的提高,鄉村旅遊的生態內涵和文化內涵必然得到進一步發掘。這也是與中國傳統的「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和當前構建和諧社會的發展思路相符的。
最後,本土化是實現鄉村旅遊可持續發展的關鍵因素。鄉村旅遊對鄉土民俗文化、鄉土地域特徵強烈的依附關系決定了鄉村旅遊的發展,最終離不開當地居民的積極參與,這就需要純朴的民風來創造一個對旅遊者具有親和力和吸引力的氛圍環境,合理的利益分配機制來保障鄉村旅遊持續發展的生命力。
3、對中國鄉村旅遊發展的政策建議
第一,提高對鄉村旅遊的認識,培養農民對農耕文化的優越感和自豪感。從工業文明中逃離出來的人們要體驗的是地道的農業文明,而不是工業文明的復製品。真正富有鄉土特色的產品才是有生命力的鄉村旅遊產品。
第二,以政府為主導的同時,發展逐步向市場經濟轉變,引進外資或者民間投資;以市場需求特徵為導向開發旅遊產品,做好營銷宣傳和市場推廣工作。
第三,政府在給予一定的稅收、土地使用和宣傳推廣等政策傾斜措施的同時,加強對市場環境的規制。包括協助成立行業協會、鼓勵農民或經營者成立民間團體等。
第四,合理開發和規劃,改變重設施建設輕環境營造的現象,進行產品的深層次開發,注重參與性,挖掘鄉村旅遊產品的生態和文化內涵,努力使農耕文化與現代文化和諧相融。
第五,提高經營者的管理水平。行業的發展成熟離不開高素質的企業家。對於以創造「詩意的棲居」為目標的鄉村旅遊業來說,管理本身所具有的科學性與藝術性結合的特徵,對於從事鄉村旅遊的經營者來尤為重要
㈢ 簡述我國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現狀。
自1998年國家旅遊局把該年的旅遊主題定為「華夏城鄉游」,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做農家活、看農家景」為主要內容的農家生態旅遊的風潮在全國興起了。國家旅遊局隨後推出的「99生態旅遊年」,「2004中國百姓生活游」以及2006年推出的「中國鄉村游」等都極大地推動了我國農家生態旅遊的發展。後來逐漸形成在北方以北京為中心,長江中下游以上海為中心,東南沿海以珠江三角洲為中心,西南地區以成都為中心的建設格局。目前我國各地的農家生態旅遊開發正朝著集觀光、考察、學習、參與、康體、休閑、度假、娛樂於一體的綜合型方向發展。
從2009年10月11日舉行的「中國(安吉)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發展高層論壇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我國休閑農業與農家生態旅遊正呈現迅速發展的喜人態勢,截至2009年8月,僅經營農家生態旅遊的農戶即已接近130萬家,形成了806億元的年經營收入,帶動近200萬城鄉人口就業,安排農民就業159萬人,實現農民增收257億元,帶動農產品銷售收入352億元。浙江、江蘇、湖南、安徽等14個省、直轄市、自治區的休閑農業園區達到43035家,其中年產值500萬元以上的有2823家。僅在地處中部的江西省,就已有各類休閑農業和農家生態旅遊園區或企業1467家,直接安排以農民為主的從業人員80320人,間接帶動農民就業60540人,年營業收入超過48億元。農家生態旅遊正日益成為農村二、三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缺乏工業或不能搞工業的農村地區,尤其是山區、半山區新農村建設的有效途徑。
㈣ 我國鄉村旅遊發展的現狀怎麼樣
目前,我國的鄉村旅遊點已發展成為全國旅遊業的重要組成部分,遊客接待人數接近全國旅遊業接待人數的1/10。農村的產業結構格局發生了深刻的變化,田地里的產品變成了旅遊商品銷售,綠色蔬菜、水果成為市場的寵兒。
近年來,休閑農業與鄉村旅遊行業市場規模得到快速發展。據前瞻產業研究院數據顯示,2012-2016年,中國鄉村旅遊遊客接待人次和營業收入年均增速分別為32.0%、26.2%。其中,2016年,中國鄉村旅遊接待遊客24億人次,占國內遊客接待人次的54.4%;營業總收入已達4800億元,占國內旅遊總收入的12.2%,可見,鄉村旅遊市場後勁十足。
隨著人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旅遊尤其是鄉村旅遊正成為發生頻次極高的旅遊行為,特別是圍繞城市周邊開展的周邊游、農家樂等形式正普遍存在於全國各地。
㈤ 急求 我國生態旅遊的現狀及其發展的論文參考文獻
1/35
【題 名】社會責任視角下的景區公司成長模式研究——以天龍旅遊開發投資經營有限責任公司為例
【作 者】李樂京 陳志永 梁玉華
【刊 名】安徽農業科學.2007,35(20).-6263-6265
2/35
【題 名】以六大轉變推進我省旅遊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作 者】紀根立
【刊 名】今日浙江.2007(11).-50-51
3/35
【題 名】25年來秦俑館旅遊生命周期與結構變化研究
【作 者】孫根年 薛剛
【刊 名】乾旱區地理.2007,30(2).-283-288
4/35
【題 名】山東省旅遊飯店人才對策深層透視
【作 者】孫鳳芝[1] 秦緒霞[2]
【刊 名】集團經濟研究.2007(02Z).-275-275
5/35
【題 名】從概念到實證:中國旅遊研究的未來
【作 者】馬聰玲
【刊 名】旅遊學刊.2007,22(3).-6-7
6/35
【題 名】西部旅遊企業高成長的影響因素分析
【作 者】王香茜
【刊 名】商業時代.2007(6).-104-105
7/35
【題 名】中國六大遺產地旅遊非線性成長及比較研究
【作 者】孫根年 吳曉娟
【刊 名】陝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7,35(1).-107-111
8/35
【題 名】我國旅遊產業集群研究
【作 者】強亦銳
【刊 名】合作經濟與科技.2007(03S).-43-44
9/35
【題 名】成長期的自助旅遊與迎合策略
【作 者】曹宇
【刊 名】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7(6).-657-660
10/35
【題 名】甘肅段絲綢之路旅遊產品生命周期成長研究
【作 者】何喜剛 高亞芳
【刊 名】開發研究.2006(5).-85-86,73
11/35
【題 名】旅遊是重心 文化是品位——答龍源期刊網記者問
【作 者】季成家
【刊 名】絲綢之路.2006(9).-66-73
12/35
【題 名】試論環鄱陽湖旅遊成長三角的構建
【作 者】馮淑華
【刊 名】商業研究.2006(14).-165-168
13/35
【題 名】甘肅省旅遊產業中的市場成長問題研究
【作 者】彭睿娟
【刊 名】甘肅聯合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22(3).-48-51
14/35
【題 名】制度、技術、管理:中國旅遊產業化成長的制度安排
【作 者】沈和江
【刊 名】石家莊學院學報.2006,8(3).-90-94
15/35
【題 名】企業成長理論與我國旅遊企業並購的路徑策略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特區經濟.2006(4).-195-196
16/35
【題 名】旅遊與家教
【作 者】裴毅然
【刊 名】家庭教育.2006(02S).-22-23
17/35
【題 名】數字化與企業持續成長的戰略選擇——以溫州旅遊企業為例
【作 者】汪升華[1] 劉洋[2] 顧文靜[2]
【刊 名】經濟管理.2006(3).-64-66
18/35
【題 名】淺議中等職業學校旅遊專業職業技能的培養
【作 者】楊亞娟
【刊 名】農業職業教育.2005(6).-26-26
19/35
【題 名】對發展蘇州博物館旅遊的思考
【作 者】於萍
【刊 名】蘇南科技開發.2005(11).-39-40
20/35
【題 名】旅遊管理專業本科實踐教學規律與體系
【作 者】譚白英
【刊 名】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118-119
21/35
【題 名】我國主題旅遊集群的成長及其空間特徵研究
【作 者】聶獻忠[1,2] 張捷[1] 劉澤華[1] 章錦河[1]
【刊 名】人文地理.2005,20(4).-65-68
22/35
【題 名】我國旅遊企業並購混合路徑偏好的實證研究
【作 者】胡春林
【刊 名】旅遊學刊.2005,20(3).-48-52
23/35
【題 名】淺析假期旅遊對青少年學生成長的積極影響
【作 者】鄧宇凡
【刊 名】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漢文綜合版.2005,25(1).-59-60
24/35
【題 名】旅遊社營銷中心的成長檔案
【作 者】韓陽
【刊 名】出版參考:業內資訊版.2005(04X).-22-23
25/35
【題 名】推動旅遊學科發展與中國旅遊產業共同成長——著名旅遊學者杜江教授評介
【作 者】文武
【刊 名】生產力研究.2005(3).-220-223
26/35
【題 名】旅遊業區域合作機制創新研究——以成長中的「泛珠三角」為例
【作 者】秦學 張偉強
【刊 名】思想戰線.2005,31(2).-128-133
27/35
【題 名】基於戰略聯盟的旅遊企業組織創新
【作 者】張顯春
【刊 名】商場現代化.2005(1).-28-29
28/35
【題 名】淺議旅遊高等職業教育的發展
【作 者】王旭科 宋健
【刊 名】中國成人教育.2005(1).-56-57
29/35
【題 名】國外自助旅遊圖書的細分市場策略
【作 者】易曉春
【刊 名】編輯學刊.2004(6).-72-76
30/35
【題 名】區域旅遊業時空演變形式與機制探析
【作 者】秦學 鄒春洋
【刊 名】學術交流.2004(11).-83-88
31/35
【題 名】旅遊市場呼喚品牌和聲譽投資
【作 者】符國群
【刊 名】銷售與市場.2002(01S).-31-31
32/35
【題 名】制度變遷與中國旅遊產業的成長階段和發展對策
【作 者】賈生華 鄔愛其
【刊 名】旅遊學刊.2002,17(4).-19-22
33/35
【題 名】城市旅遊空間成長及其空間結構演變機制分析
【作 者】卞顯紅
【刊 名】桂林旅遊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2,13(3).-30-35
34/35
【題 名】實施六大戰略 培育支柱產業——關於建設旅遊經濟強省的思考
【作 者】薛榮哲
【刊 名】山西旅遊.2001(6).-4-7
35/35
【題 名】過渡區旅遊空間成長初步研究
【作 者】衛旭東
【刊 名】寶雞文理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01,21(3).-223-225,229
㈥ 生態旅遊資源的發展現狀
雖然生態旅遊所闡發的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依稀可以在我國古代先哲們那裡找到思想的源泉,但是,作為明確的「生態旅遊」這一提法,卻是完完全全的舶來品。生態旅遊在我國的發展可以從理論界的研究發展和我國各地實踐兩個方面來概括: (一) 關於生態旅遊的研究 雖然旅遊與環境這個與生態旅遊密切相關的問題早在70年代初就引起了旅遊界的注意,但是「生態旅遊」這一概念是經由國外傳入我國並逐漸被接受的。直到1993年9月份,在北京召開「第一屆東亞地區國家公園和自然保護區會議」通過了《東亞保護區行動計劃概要》的文件,才標志著生態旅遊概念在中國第一次以文件形式得到確認 。 1995年在西雙版納召開了「中國首屆生態旅遊研討會」,此次大會是由中國旅遊協會、生態旅遊專業委員會與有關單位共同組織的,有118位學者出席研討。會議就生態旅遊的定義、內涵;生態旅遊與自然旅遊保護的關系;如何在生態旅遊中開展環境教育;中國生態旅遊資源的綜合評價和持續利用的總體戰略;生態旅遊線路的優選等問題進行了研討,會上還發表了《發展我國生態旅遊的倡議》,標志著我國對生態旅遊的關注和生態旅遊研究的起點。研討會後有關生態旅遊研究的文章在各個刊物上頻頻發表,使「生態旅遊」這一概念迅速在國內被普遍地接受。 此後,在近十年中,有關生態旅遊研究的大量文獻和資料都集中在對生態旅遊概念的界定、內涵的解釋、功能的探討、特徵的描述等基礎理論研究方面,很多的專家和學者根據中國國情,賦予「生態旅遊」概念以中國特色。國內出現的「生態旅遊」的定義達幾十種之多,有些概念和定義還引起了廣泛的關注甚至是爭議,一時間對生態旅遊的內涵眾說紛紜。更多的關注中國生態旅遊實踐的研究。在對實踐的研究上,大致形成了兩個熱點,一個是對我國開展生態旅遊條件的判斷和注意問題的研究,一個是針對特定區域的生態旅遊規劃案例研究。
㈦ 我國農家生態旅遊中環境教育的現狀是怎樣的
(1)對農家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的認識模糊。目前,人們對生態旅遊的認識尚很模糊,僅僅將其作為一個口號,人雲亦雲,並不理解生態旅遊的真正內涵。
我國生態旅遊實踐遠遠走在理論研究的前面,環境保護與利用的矛盾越來越突出。缺少理論指導的行動通常是盲目的,有相當多的人認為,農家生態旅遊就是在農家吃、住、玩,去參觀、去體驗,因而破壞植被、亂扔垃圾、生態旅遊開發過度,參與人數過多的現象令人憂心。一些地區急功近利,盲目發展農家生態旅遊,導致珍貴的旅遊資源被損害,生態系統嚴重失調。也有的打著農家生態旅遊的幌子牟取經濟利益,給生態環境帶來了更嚴重的危害。有一部分人簡單地認為環境教育就是關注沙塵暴,防止化工廠和汽車尾氣污染等等環境保護的初級層面。
(2)缺乏統一規劃,管理體制不完善。目前,我國農家生態旅遊尚缺乏統一規劃,農家生態旅遊開發尚沒有統一標准,沒有一支高水平的專業隊伍,不規劃就盲目開發的情況屢見不鮮,造成許多不可再生的鄉村生態旅遊資源受到損害。管理體制不健全也是導致鄉村生態旅遊資源受到損害的重要原因。管理部門眾多,管理機制不健全,阻礙了生態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
(3)環境教育與農家生態旅遊相脫節。在我國,生態旅遊與環境教育似乎是毫不相乾的兩個詞,環境教育遠沒有成為生態旅遊的核心內容。在國外,生態旅遊規劃中大都含有環境教育的內容,而我國的環境教育僅偶爾在某些「生態環境保護規劃」或「旅遊者管理」等被提及,至於環境教育的設施、人員保障和內容等基本處於缺失狀態。
此外,旅遊者、旅遊管理者,以及農家生態旅遊地區(尤其是老、少、邊、窮地區)居民綜合素質不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家生態旅遊中環境教育的實施。
㈧ 某地的鄉村旅遊發展現狀應該從哪幾個方面進行闡述
國內鄉村旅遊發展概述
區域概況
1)目標人群
2)主要景點
發展現狀
1)遊客量
2)帶動經濟發展量
3)景點、住宿、特色產品舉例
4)所遇到的問題
進一步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