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分類
⑴ 現有旅遊資源的分類
目前我國還沒有形成完整的風景學,自然沒有對風景的分類,然而有關旅遊資源的書籍頗多,其各自對旅遊資源都進行了分類。在此先介紹部分旅遊資源分類方案(按出版先後排序),並在此基礎上提出本書的風景分類方案。
1.王柯平主編《旅遊審美學》之分類
山景——如蒼山翠嶺、幽谷奇峰;
水景——如浩盪江湖、流泉飛瀑;
海景——如碧海金沙、島嶼風光;
地景——如水鄉田園、草原大漠;
雲景——如雲霞變幻、太虛萬象;
洞景——如洞天福地、鍾乳奇石;
花景——如名貴花卉;
林景——如森林植被;
其他——如珍禽異獸等。
2.楊學峰主編《旅遊資源學》之分類
1)歷史遺跡;
2)古建築;
3)陵墓;
4)城鎮;
5)園林;
6)宗教文化;
7)社會風情;
8)地質地貌;
9)水體;
10)生物;
11)天象氣候。
3.梁明珠主編《旅遊資源開發與規劃》之分類(表3-1)
表3-1 旅遊資源分類
4.張建萍著《生態旅遊》之生態旅遊分類
(1)自然生態旅遊資源
1)陸地生態旅遊資源:①森林生態旅遊資源;②草原生態旅遊資源;③荒漠生態旅遊資源;④濕地生態旅遊資源。
2)水體生態旅遊資源:①河流生態旅遊資源;②湖泊生態旅遊資源;③海濱生態旅遊資源;④溫泉生態旅遊資源。
(2)人工自然型生態旅遊資源
1)園林文化生態旅遊資源:①中國園林;②西方園林。
2)城市生態旅遊資源。
3)科普生態旅遊資源:①植物園;②野生動物園;③世界園藝博覽園;④自然博物館。
4)景觀生態恢復生態旅遊資源。
(3)人文生態旅遊資源
1)農業文化生態旅遊資源。
2)宗教文化生態旅遊資源:①圖騰崇拜;②禁忌習俗。
3)民俗文化生態旅遊資源:①傳統民俗文化;②儉朴自然生活方式。
5.黃子燕著《中外旅遊休閑地理》之分類
1)地質地貌景觀:①按高度劃分;②按成因劃分;③按岩性劃分;④按作用力劃分(火山、流水、風沙、冰川、海洋);⑤按功能劃分(觀光休閑地貌、考察探險地貌)。
2)水體景觀:江河、湖泊、泉井、瀑布、海洋。
3)天象氣候景觀。
4)生物景觀。
6.白文明著《中國自然風景大觀》之分類
1)中華五嶽;
2)佛林禪寺;
3)道教洞天;
4)萬窟造像;
5)山嶽奇觀;
6)地質公園;
7)旅遊名山;
8)雪嶺冰峰;
9)高山峽谷;
10)溶洞天坑;
11)草原草甸;
12)沙漠戈壁;
13)森林景觀;
14)古樹名木;
15)大江大河;
16)流水清溪;
17)疊水瀑布;
18)湖泊水庫;
19)園林池沼;
20)江南水鄉;
21)沼澤濕地;
22)海島海岸。
7.1992年中國旅遊局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試行稿)》之分類
1)地文景觀(15種);
2)水域風光(7種);
3)生物資源(6種);
4)古跡和建築(32種);
5)休閑健身(11種);
6)購物(5種)。
8.國家標准之旅遊資源分類(表3-2)
此分類顯然是在1992年中國旅遊局與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主編《中國旅遊資源普查規范》的分類基礎上發展補充而成。二者在分類的方法原則上沒有區別,只是國家標准分類的內容更加豐富全面。
所有前述分類方案,在分類方法與原則上與此也沒有區別,只是重點與簡略取捨有一定差別。因此,本書涉及現有風景分類的評述,以國標為主,其他不再涉及。
表3-2 國家標准之旅遊資源分類(GB/T 18972—2003)
續表
9.《中國森林公園游》編輯部編《中國森林公園游》之分類
1)山嶽型森林公園,如張家界、四川瓦屋山、大別山、廣西八角寨;
2)湖泊型森林公園,如浙江千島湖、廣東流溪河、西藏巴松湖;
3)火山遺址型森林公園,如黑龍江火山口、吉林龍灣、廣東西樵山;
4)沙漠與沙地森林公園,如內蒙古額濟納胡楊、新疆胡楊;
5)現代冰川與冰川遺跡型森林公園,如四川海螺溝、陝西太白山;
6)海島型森林公園,如山東長島國家森林公園、福建平潭海島、廣東南澳海島;
7)海濱型森林公園,如河北海濱、山東日照海濱;
8)溶洞型森林公園,如浙江雙龍洞、山西禹王洞、河南五龍洞、雲南靖華洞;
9)溫泉型森林公園,如廣西龍勝溫泉、遼寧大黑山、江西明月山、陝西太白山;
10)草原型森林公園,如河北塞罕壩、內蒙古黃崗梁和海拉爾;
11)城郊型森林公園,如上海余山、江蘇徐州環城、浙江蘭亭、福建福州。
這一分類方法採用森林與地貌的組合。本書的分類,正是採用這一原則,只不過擴大了范圍,以所有風景美因子的全面組合為分類依據。
⑵ 旅遊者的定義及分類
旅遊者是構成旅遊的主體,是旅遊三大要素的基本要素,沒有旅遊者,自然旅遊就無法實現。旅遊者,從字面上解釋,就是遊客,即從事旅遊活動的人們
基本可分為國際旅遊者和國內旅遊者
⑶ 農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概念體系如何劃分
農家生態旅遊發生區域抄為鄉村居民生活生產的區域,其在歷史上形成的自然與人類和諧的「天人合一」的文化旅遊環境容量與區域生態旅遊氣氛環境容量是相同的,因此農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概念體系可劃分為自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生態社會經濟旅遊環境容量、生態旅遊氣氛環境容量三大部分,所形成的概念體系見表6-2,二級分類每個類別的概念同上。
農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概念體系一級分類二級分類自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天然生態旅遊環境容量生態旅遊空間環境容量自然資源環境容量
⑷ 生態旅遊的類型有哪些
我們根據目前國內外學者對生態旅遊類型的研究,以生態旅遊資源類型為主要依據,將生態旅遊景區分為13個基本類型。
(l)森林遊憩生態旅遊景區
森林遊憩生態旅遊景區包括天然或人工森林生態環境。森林生態環境的旅遊價值主要體現在:①森林中富含的負離子氧能使人消除疲勞,提高人體免疫能力;②一些植物分泌的植物精氣能夠殺菌和治療人體某些疾病;③森林美景能夠給予人美的享受和情操的陶冶;④森林中千姿百態的景物能夠激活人的想像力和創造力;⑤森林中所蘊含的大自然的奧秘能夠激發人們更深層次地認識生命的價值。各級各類森林公園和植物園集動植物和森林景觀於一體,人們在這里享受綠色環境,品嘗綠色食品,體驗人與大自然的和諧,別有一番情趣,是理想的森林遊憩場所。
我國是世界上森林樹種,特別是珍貴稀有樹種最多的國家之一。據統計 我國有種子植物2萬分種 其中森林樹種有8000餘種,包括許多珍貴稀有樹種,如水杉、銀杏、禿杉、鐵杉、油杉、紅豆杉、望天樹、連香樹、水青樹、珙桐等。到2005年底全國已建立各級森林公園1928處,經營面積1. 513 x 107hrri2,全國森林公園共擁有旅遊道路60 382km,旅遊車船16 462台(艘),接待床位363 150張; 「十五」期間,森林公園累計為社會提供就業機會160餘萬個,帶動社會綜合旅遊收入超過3000億元。另據報道,我國第一個國家植物園秦嶺國家植物園於2007年5月30日開工建設,植物園集科學研究、生物多樣性保護、科學普及和生態旅遊於一體,總面積達458km2。可見,森林遊憩類生態旅遊景區類型在我國生態旅遊中佔有重要的位置。
(2)草原風情生態旅遊景區
草原是指在半乾旱條件下,以旱生或半旱生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為主的生態系統。草原在開展生態旅遊方面的價值主要體現在:①草原上的藍天、白雲和一望無際的綠色自然風光,體現了草原獨有的生態美價值,能給人以美的享受,「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便是其集中體現;②草原上獨特的氣候以及高質量的空氣,是夏季避暑療養的勝地;③與草原自然風光相協調的民族風情,體現了其獨一無二的文化特徵,對旅遊者也具有強烈吸引力。
我國草原的主要類型為溫帶草原,集中分布在東北地區西部、內蒙古、黃土高原北部以及海拔較高地區的高山草甸。各類草地總面積約4x108 hrr12,草地植被主要有4大類型,共56種生態系統,可開發出草原自然風光觀光、草原民族風情體驗、草原日光浴、野餐露營、滑草、騎馬長途旅行等多種生態旅遊產品。 「敕勒川,陰山下,天似穹廬,籠蓋四野;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詩篇描繪了一幅優美的草原風情圖。當你離開緊張而喧囂的生活環境,來到一望無際的大草原,面對藍天、白雲、綠草和在陽光下悠閑吃草的成群牛羊,呼吸著清新的空氣,心情一定會得到極大的放鬆。
(3)濕地觀鳥生態旅遊景區
濕地是一種多功能、獨特的生態系統。根據《國際濕地公約》定義:「濕地指不論其為天然或人工,長久或暫時性沼澤地、濕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帶,靜止或流動,淡水、半鹹水或鹹水體,包括低潮時水深不超過6米的海域」。濕地之所以成為生態旅遊的主要目的地之一,除了其一般擁有優美的自然風光外,還因為它為眾多的生物種群提供了優良的生存環境,從而擁有豐富的生物物種,堪稱世界生物多樣性的儲存庫,成為鳥類特別是侯鳥的繁育和越冬的天堂,其中不乏珍稀瀕危鳥類如天鵝、朱鸚等。濕地的生態旅遊功能主要體現在能給遊人提供的新、奇、特、曠、野等旅遊體驗。
我國常見的濕地有沼澤地、泥炭地、淺水湖泊、河灘、海岸灘塗等。截至2006年,已建立濕地自然保護區470多個,已有45 %的自然濕地得到有效保護,並有30塊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濕地鳥類佔全國鳥類總數的26%,種類異常豐富,「觀鳥活動」自然成為眾多濕地的最熱門的專項旅遊活動。目前,我國有代表性的濕地觀鳥生態旅遊地有青海湖高原濕地生態系統和珍稀鳥類自然保護區、黑龍江扎龍丹頂鶴等珍禽及濕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江西鄱陽湖和濕地生態系統自然保護區、江蘇鹽城珍禽自然保護區等。濕地生態旅遊是我國具有廣闊發展前景的生態旅遊類型。
(4)沙漠探險生態旅遊景區
沙漠是在乾旱、極端乾旱的地區降水量不足200mm,蒸發量超過2 000mm的條件下,地表裸露,植物生長極為貧乏之地。一般人認為「生態」便意味著生機盎然、鬱郁蔥蔥,作為不毛之地的沙漠不可能成為生態旅遊之地。但是,沙漠生態系統憑借其蒼涼荒蕪的原始自然景色、神奇的沙漠海市蜃樓、壯觀的風蝕地貌及沙漠探險中所蘊含的冒險精神,強烈地吸引著眾多的探險旅遊者。此外,沙漠生態系統中,生命在逆境中所表現出來的驚人的環境適應能力,蘊含著深刻的生命哲理,即豐富的生態美內涵。再者,與沙漠自然景觀和諧相伴而生的人文景觀,如我國敦煌鳴沙山、月牙泉與世界文物寶庫莫高窟,羅布泊沙漠與樓蘭古城等,與自然景觀相得益彰,為沙漠旅遊增色不少。沙漠中可以開展的生態旅遊活動有沙漠探險、科考、游覽、觀光、滑沙等。值得注意的是,沙漠的自然生態環境十分脆弱,應堅持「保護為主,開發為輔,以利用促保護」的方針,防止沙漠化的擴大。
我國的沙漠面積約有1.0 x 107km:,主要分布在新疆、內蒙古、青海、甘肅、寧夏等地,著名的有塔克拉瑪干沙漠、古爾班通古特沙漠、巴丹吉林沙漠騰格里沙漠、烏蘭布和沙漠、毛烏素沙漠等,其中塔克拉瑪干沙漠是我最大的沙漠。在我國自古以來,大漠戈壁,就是人跡罕至、充滿神奇的地方。沙漠探險旅遊,可以觀賞連綿起伏的沙丘,大片的天然胡楊林和沙漠綠洲風光;沙漠中古城池的遺址令人有滄海桑田的歷史變遷感;沙漠探險可以鍛煉人的體魄,磨練意志,長期生活在熙熙攘攘大都市的人,很少能體會到.我國西北無邊無垠的沙漠給人的感受。黃黃的沙丘和沙梁,充滿著神秘的寂靜和荒涼,生長著特有的野生植物和動物。對一般人來說,這里是生命的禁區,但對於熱愛自然和生命的人來說,這里是生態系統的另一種色調。沙漠也是生態旅遊景區的一種重要類型。
(5)農業體驗生態旅遊景區
農業體驗生態旅遊主要包括鄉村生態旅遊和生態農業旅遊。前者是指以古樸、原始、自然的鄉野自然風光及與其和諧相伴而生的獨特的農業文化景觀、農業生態環境、農業生產活動以及傳統的民族習俗為資源所開展的旅遊活動;後者是指以生態農業資源為基礎,以生態旅遊為主趑,利用城鄉差異來規劃、設計、組合農業資源而引起旅遊者特別是城市居民的消費慾望,滿足其吃、住、行、游、購、娛的需求,並體驗生態農業成果的一種旅遊形式。農業體驗生態旅遊主要是圍繞大、中城市開展的農業生態觀光、農事參與、體驗、農家休閑等活動,可以看作是一種人與自然和諧共建、和諧共生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中國具有悠久的農業文明史和廣闊的農村地域,創造了各地不同的農業種植方式和獨特的農業文化景觀。不同的種植方式、耕作制度、作物搭配均是一個地區民族文化、傳統習慣、地方風俗的具體體現,具有很高的觀光價值,特別是不同顏色的作物,按不同地貌單元配置,可在空間上形成一幅優美的圖畫。這種人工形成的景色具有較高的美學價值,它可以陶冶人們的情操,激發人們熱愛大自然的情趣。同時,我國在現代化進程中涌現出不少現代化的生態農業,為農業生態旅遊的開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可以預見,農業體驗型生態旅遊將成為我國生態旅遊的一種主要類型,農業體驗型生態旅遊景區類型也將成為我國為數最多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我國政府為保護生態平衡,建立了各種自然保護區,其目的很明確,即保持基本的生態過程和生命維持系統,保存物種和遺傳的多樣性,保證物種和生態系統的永久利用。截至2006年全國共建立自然保護區2349個,總面積1. 5 x 106km:,約占陸地國土面積的15 %,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類型較為齊全的自然保護區體系。據統計,我國80%以上的自然保護區開展了生態旅遊活動,旅遊收入已成為某些自然保護區的主要經濟來源之一。生態旅遊開發較好的自然保護區有長白山、武夷山、神農架、卧龍、阿爾金山等數十處。它們走出了一條以旅遊為突破口,實施開發性保護的可持續發展道路。
(9)地貌奇景考察生態旅遊景區
由於外力作用的不同,世界各地發育的地貌類型各種各樣。有銀埂玉盤似的流水地貌;有山清水秀洞奇的岩溶地貌;有宛如古城堡的風蝕地貌;有礁石累累的海岸地貌;更有色彩斑讕、獨具一格的丹霞地貌……對這些不同地貌類型加以開發利用,可以成為理想的地貌奇景考察生態旅遊景區。
我國地貌類型多樣,可以開發地貌奇景考察的生態旅遊勝地眾多。例如,洞峽地貌奇觀有貴州織金縣的織金洞、重慶奉節縣的天坑地縫風景區、湘西的龍山火岩洞群風景區、雅魯藏布江峽谷等;石林、土林和沙林的地貌奇觀有雲南的路南石林、四川興文縣的興文石林、甘肅省天水的砂礫石林、雲南陸良縣的陸良彩色沙林等;火山群地貌奇觀有黑龍江德都境內的五大連池火山群;雅丹地貌有甘肅省安西縣的布隆基雅丹地貌等。這些不同的地貌類型有些已建成了著名的生態旅遊景區,如雲南的路南石林,還有些待條件成熟便可以開發建設。
(IO)冰川探險生態旅遊景區
冰川探險是極具刺激、驚險的生態旅遊項目。雖然相對而言,其旅遊者人數不是太多,但對許多年青人而言是很具吸引力的旅遊項目。冰川探險生態旅遊的形式可以是滑冰、冰雕、攀登冰山等。隨著生態旅遊的不斷發展和生態旅遊者的不斷成熟,冰川探險生態旅遊將受到越來越多的生態旅遊者的歡迎。
我國的冰川生態旅遊資源數量之多,景觀之美,舉世無雙。我國西部有不少海拔4000m以上的山區,高峰聳立,雪山連綿,北起新疆阿爾泰山的友誼峰,南抵雲南的玉龍雪山,東至四川松潘東北的雪寶頂,縱橫2500km,面積達48 651km2,佔全球山嶽冰川總面積的26%,占亞洲冰川總面積的50%。中國冰川旅遊資源分為現代冰川和古冰川兩大類。我國最美的六大冰川是西藏的絨布冰川和米堆冰川、四川的海螺溝冰川、新疆的托木爾冰川和特拉木坎力冰川、甘肅的透明夢柯冰川。
(11)江河漂流生態旅遊景區
「小小竹排江中流,巍巍青山兩岸走」。沿山谷間河流溪水進行漂流,是頗受歡迎的一種生態旅遊項目。漂流旅遊,使遊人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從靜態觀賞到動態觀賞,在運動中感受大自然的力量和綺麗,在驚險中觸摸大自然的脈搏。這項集生態旅遊與體育運動於一身的項目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青睞。不過,現在漂流所採用的工具除了竹筏以外,還有橡膠皮筏、木製扁舟和其他工具,應因地制宜。
目前我國比較成熟的江河漂流生態旅遊景區有湖南猛洞河漂流、廣西資源資江漂流、湖北神農溪漂流、福建武夷山九曲溪漂流、重慶芙蓉江漂流、河北張家口漂流、廣東九瀧十八灘漂流、寧夏黃河沙坡頭漂流、廣西柳州融水貝江漂流、貴州荔波水春河漂流、甘肅蘭州黃河段漂流等。
(12)滑雪(冰)生態旅遊景區
滑雪(冰)也是一種將旅遊與體育結合的、深受人們歡迎的生態旅遊項目。滑雪(冰)速度快、運動量大,能增強肺活量,並能讓腿部肌肉得到充分地有氧鍛煉,強身健體;滑行中眼、於、腿、腳的密切配合能使人的反應速度、協調性、柔韌性、靈活性得到全面的鍛煉;而且滑雪(冰)是一種對平衡性要求極高的運動,還能提高人的心理素質和應變能力;作為一項戶外運動,滑雪(冰)運動最大的魅力在於人們能夠從運動中體驗到回歸自然的感覺;此外,長距離的滑行能讓人體驗超越自我的成功感,你會此而更加信心百倍地去面對生活中的各種挑戰。
在我國滑雪(冰)近幾年才興起,但是發展速度很快,從北方到南方開辟了不少天然和人工滑雪(冰)旅遊場地。就天然滑雪(冰)場而舀,很多在我國的東北,因為東北三省積雪厚、雪期長、雪質好,是進行高山滑雪和越野滑雪的好地方,如吉林的長白山、凈月潭、松花湖、北大潮,黑龍江的亞布力、玉泉,遼寧的輝山,河北的木蘭圍場等,其中最著名的是長白山高原冰雪基地。在南方有雲南的玉龍雪山、重慶的仙女山、四川的瓦屋山、西嶺雪山等。我國的滑雪(冰)場已經遍布全國近20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滑雪(冰)場總數量達到180餘家,全國的滑雪(冰)愛好者也從1996年的不足1萬人,發展到如今的近500萬人。
(13)新興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隨著生態旅遊的不斷發展,會不斷出現新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例如,近幾年國內外新興的一種環境保護游便是一例。這種類似志願者行動的生態旅遊,把需要進行環保的地段作為「生態旅遊景區」。如「清潔珠峰行動」將海拔8844. 43m的珠穆朗瑪峰山腳下人類丟棄垃圾」;而「跨世紀黃河植樹行動」將黃河河岸植樹地點作為「生態旅遊景區」。上述地段並不是嚴格意義上的生態旅遊景區,只是生態旅遊行動的地域對象,但因體現了生態旅遊環境保護的主旨,也可以算作是一種廣義的生態旅遊景區類型。
⑸ 旅遊活動有哪些分類
一
按旅遊的地理范圍劃分1國際旅遊
2國內旅遊二
按旅遊目的劃分1休閑,娛樂,度假類2探親訪友類3商務,專業訪問類4健康醫療類5宗教朝拜類6其它類
⑹ 我國參與型的農家生態旅遊主要有什麼種類
(1)採摘旅遊。我國內地的採摘旅遊開始於20世紀80年代深圳的荔枝觀光園後採摘園,目前北京、上海、廣州等地相繼開展了此種觀光休閑旅遊活動,為城市旅遊增添了一道亮麗風景。據不完全統計,2002年北京市開放觀光採摘果園533個,總面積近28.7萬畝,接待觀光採摘達到335.5萬人次,採摘果品2098萬千克,採摘收入近9730.4萬元,畝產效益比正常栽培的果園高出數倍。現在的一些觀光果園平均收益為7000.8元/畝,其中最好的旅遊採摘觀光果園已經達到3萬元/畝。各地觀光採摘園除了果園外還包括了大量的菜園、農園等(圖4-1)。
(2)務農旅遊。參加此種旅遊活動的遊客有著深厚的「農民情結」,多為「重溫舊夢」,實現某種「感情回歸」,遊客中既有早年離鄉進城的老者,也包括大量的「返城知青」和高考進城的中青年人,他們著重體驗「三親」,即,親知:了解農林業科技知識、當地的歷史文化、民風民俗、社會變革、家庭變遷等;親行:參與農事活動、民俗節慶、鄉村體育、鄉村游藝等,其中參與製造農家美食尤其受女性度假者的歡迎;親情:將度假者作為家庭一員,與其拉家常、結對子、共同娛樂等。
(3)垂釣漁業旅遊。沿海漁村游,參與者可以感受親自參加垂釣、捕魚以及海帶的採集、加工等勞動。我國沿海的許多漁村已對遊客產生了濃厚的吸引力,山東省半島擁有漫長的海岸線,加之30年來經濟的持續發展,人們收入的提高和國家法定假日的改革,使得沿海的垂釣等漁業旅遊蓬勃發展起來。日本岩手縣的一個漁村50多家漁戶常年都能接待遊客。
(4)民俗旅遊。民俗旅遊是一種以鄉村民俗、民族風情以及傳統文化、民族文化和鄉土文化為主題的高層次的文化旅遊。充分利用本地鄉村特有的民俗風情、傳統工藝、文物古跡、節慶文化、民間藝術以及古民居、古建築等,組織開展觀光、遊憩、考古、體驗、休閑旅遊活動。其魅力在於能夠使遊客欣賞到異地他鄉人們特有的生活方式和獨特的創造。從民俗生活的空間角度,又可以分為山村民俗游、水鄉民俗游、漁村民俗游等。根據民俗旅遊涉及的民俗范疇差異,也可分為物態民俗游、動態民俗游、心態民俗游和語態民俗游等。民俗旅遊重在參與和體驗,講求真實的融入。如「梅家塢茶文化村」、「蜂之語蜜蜂王國生態園」、「浙江(中國)花木城」等。2003年國家旅遊局選出203個農業旅遊示範點中,民俗文化旅遊佔12個。
⑺ 依據觀光型農家生態旅遊的主要內容和位置特徵,如何對其進行分類
依據其主要內容和位置特徵,可以做如下細分:
(1)觀光農園。是指既具有農業產業特色又用於提供觀光休閑的農業園區。如鄭州侯寨鄉櫻桃、葡萄採摘園、平頂山金牛山風景石榴園等都屬此類。對生產者來說,觀光農園雖然增加了設施的投資,卻節省了採摘和運銷的費用,使得農產品價格仍然具有競爭力。對於消費者來說,這種自采自買的方式,不僅買得放心,還達到了休閑的效果。而且這種觀光農園投資不太大,各地都有一定特色的種植園,可以考慮作為觀光農業資源旅遊開發的一種主要形式。
觀光農業以其毗鄰城市的區位優勢及生態文化特性迎合了市場需求,從而備受旅遊者青睞。它還可以細分為農業觀光(普通或常態的)、農業科技觀光等。比如山東的壽光蔬菜高科技示範園、三元朱村、煙台農博園等。2003年國家旅遊局對全國農業旅遊示範點進行了評選,共選出203個農業旅遊示範點,其中:農業觀光旅遊點83個,農業科技觀光旅遊點39個。2005年,又進行了第二次評選,選出農業旅遊示範點156處。目前總共評選出的359處農業旅遊示範點遍布全國31個省市,在農、林、牧、副、漁各業中樹立起了發展觀光農業旅遊的樣板,標志著我國觀光農業進入科學化、規范化發展的新階段。
(2)農業公園。按照公園的經營思路,把農業生產場所(如森林、牧場等)、農產品消費場所和休閑旅遊場所結合起來建設,利用農產品生產基地來吸引市民游覽。主要是供觀賞和旅遊,面積比較大,一般選擇依山傍水、有林草的地方,以地形和農產品種類而形成自身的風格。如河南濮陽市世錦園、平頂山金牛山風景石榴園等。
(3)古鎮村落觀光。古鎮村落觀光是以歷史悠久、保持相對完整且獨具民族特色的古箏村落為參訪對象的鄉村旅遊活動。我國古村落旅遊正處於快速成長期。2003年一度成為旅遊熱點。古村落是人類長期適應環境的創造,沉澱了數千年的文化藝術,是一項獨特的文化旅遊資源,是地域文化的一種物化表現。古村落資源既包括古村落的規劃、各類建築、歷史遺址等物質文化遺產;也包括各類民俗、民族語言、生活民居、民間技藝、生產方式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中國廣大農村至今保持著極其豐富的歷史記憶和根脈,以及豐富的文化遺存。如湖南高城馬幫古寨「依山建屋、傍水結村」的風水格局、平地吊角樓建築、馬幫以及千兩茶等,都是古村落人類生產和生活發展的印記。其資源特色在於別具風情的民居(平地吊角樓)、原生態的自然環境以及神秘的千兩茶文化、馬幫文化等。江蘇周庄、江西婺源和流坑、雲南束河都令遊客神往。
(4)市民農園。和觀光農園不同,市民農園是以休閑體驗為主,而不是以生產經營為方向。農民將土地出租給市民,而市民則利用節假日到農園作業,平時由農地提供者代管,而且市民農園里所生產的農產品不能出售,只可自己享用或者贈送給親朋好友。市民農園一般設在離市區較近,交通、停車都便利的地方,對於鄭州、洛陽等城市的郊區農村來說具有一定的開發潛力。如鄭州豐樂農庄2007年推出的「家庭農場」就屬此類。
(5)森林生態旅遊。森林生態旅遊是以森林原生態的獨有魅力為「賣點」的旅遊活動,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據世界生態旅遊大會宣稱:現今世界生態旅遊的年總收入達200億美元。另據調查,中國自然保護區的生態旅遊收入也已達52億元人民幣。2003年國家旅遊局評選出的203個農業旅遊示範點中,農業生態觀光旅遊點33個。
(6)鄉村自然景區觀光。鄉村自然風光旅遊是以飽覽、享受鄉村美麗純朴的自然風光為目的的旅遊活動,它以鄉村的山野、田野、原野或海濱等自然風光為吸引物,人們可以鄉間散步、登山、海邊游泳、沙灘漫步、騎馬、劃船、漂流等,這是最受城市居民歡迎的鄉村旅遊類型。2003年國家旅遊局評選出的203個農業旅遊示範點中,自然景區9個,佔4.43%。
⑻ 我國國家旅遊局對旅遊產品的分類是什麼
國家旅遊局對旅遊產品分類
1、觀光旅遊產品(自然風光、名勝古跡、城市風光等)
2、度假旅遊產品(海濱、山地、溫泉、鄉村、野營等)
3、專項旅遊產品(文化、商務、體育健身、業務等)
4、生態旅遊產品:生態旅遊最初作為一種新的旅遊形式出現,主旨是保護環境、回歸自然,變革了以往的旅遊發展模式。
5、旅遊安全產品:旅遊保護用品,旅遊意外保險產品,旅遊防護用品,這些保障旅遊遊客安全的工具產品。
但現在生態旅遊無論從概念、方式、要求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創新,成為旅遊業可持續發展的核心理論。
從旅遊的目的的角度出發,旅遊產品是指旅遊經營者憑借著旅遊吸引物、交通和旅遊設施,向旅遊者提供的用以滿足其旅遊活動需求的全部服務。
從旅遊者角度出發,旅遊產品就是指旅客花費了一定的時間、費用和精力所換取的一次旅遊經歷。
旅遊產品類型
1、按旅遊產品組成狀況分類:整體旅遊產品和單項旅遊產品。
2、按旅遊產品形態分類:團體包價旅遊,散客包價旅遊,半包價旅遊,小包價旅遊,零包價旅遊,組合旅遊,單項服務。
此外,旅遊還可以按距離、計價形式、費用來源、和旅遊方式來分類
⑼ 對於一個農家生態旅遊區,根據不同的觀光內容分類,其環境容量確定的參考因素是什麼
(1)植物園、農作物、果園、菜地等農作物綜合觀光型。
①以生產為主的,其環境容量主要由開放時間、廣場面積和道路長度、寬度決定。如花卉園以生產為主,平時不對外開放,在花卉採收季節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進行參觀、採摘活動可由開放時間、限額和道路廣場的面積決定。
②非生產性的,特別是開展採摘的果、菜園的環境容量根據植物的品種、產量、大小年、生產管理水平等安排遊人的容量,如菜園時菜類的採摘園依據產量的80%可供採摘計算供應量為宜;瓜菜類由於受顏色、果形、大小等的限制,按產量的60%可供採摘計算供應量;果園不同的種、品種的果期、果肉、果色、果形、口感、產量、採摘中的損耗等差別大,需要區別對待。
(2)動物園、垂釣場、狩獵場、牧園等農牧綜合型。
①生產性的,開發時間短,可供游覽的面積有限,以開放時間和供游覽的面積計算。
②非生產性的參見動物園的容量計算方法。
(3)觀光、娛樂類。參見農園、科技示範園和風景區的容量計算標准,根據開設的游覽道路或小游園、廣場面積等計算可允許的最大遊人值。
根據不同的觀光類型獨立核算後,匯總成為整個旅遊區總的環境容量,對環境容量指標應全面理解其相對性和可變性。用上述方法,結合基本的空間標准,為規劃實踐提供了方便。初步確定農家生態旅遊的環境容量接近600~1000平方米/人。在規劃設計中,為擴大環境容量,可使環境容量不同的區按總體布局的要求安排相對集中或分散,形成不同遊憩環境。同時,加強疏導,開發新的景點、景區,增設游步道,調整不合理的功能安排等也可增加環境容量。
⑽ 生態旅遊資源和產品類型有哪些
(一)資源分類1、山地型指以山地環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適於開展科考、登山、探險、攀岩、觀光、漂流、滑雪等活動。
2、森林型指以森林植被及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也包括大面積竹林(竹海)等區域。適於開展科考、野營、度假、溫泉、療養、科普、徒步等活動。
3、草原型指以草原植被及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也包括草甸類型。適於開展體育娛樂、民族風情活動等。
4、濕地型指以水生和陸棲生物及其生境共同形成的濕地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主要指內陸濕地和水域生態系統,也包括江河出海口。適於開展科考、觀鳥、垂釣、水面活動等。
5、海洋型指以海洋、海岸生物與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包括海濱、海島。適於開展海洋度假、海上運動、潛水觀光活動等。
6、沙漠戈壁型指以沙漠或戈壁生物及其生境為主而建設的生態旅遊區。適於開展觀光、探險和科考等活動。
7、人文生態型指以突出的歷史文化等特色形成的人文生態與其生境為主建設的生態旅遊區。主要適於歷史、文化、社會學、人類學等學科的綜合研究,以及適當的特種旅遊項目及活動。
(二)產品分層1、大眾生態旅遊產品適應大眾化旅遊消費市場而開發形成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包括在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文保單位、農業旅遊示範點等生態資源中進行的游覽、觀賞、垂釣、田園採摘及生態農業等活動形式。
2、示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指生態資源獨特,旅遊開發管理服務水平較高,經營發展模式具有示範效應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包括在自然文化遺產、風景名勝區、自然保護區、生態功能保護區、森林公園、地質公園、國家公園、文保單位等生態旅遊資源單位內,進行的游覽、觀賞、科考、探險、狩獵、田園採摘及生態農業等活動形式。
3、特種生態旅遊產品生態資源具有特殊優勢,在市場上形成獨特吸引力的生態旅遊產品。主要包括觀鳥、觀察野生動物遷徙、沙漠探險、自然生態考察等。這部分產品數量少、品位高、容量低,是中國生態旅遊的主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