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旅遊產業升級的方向
⑴ 鄉村旅遊有怎樣的發展趨勢
1.突出重點、亮點和示範點。
鄉村旅遊在同一個地區不能一哄而上,以數量增長代替質量增長。這樣會導致鄉村旅遊迅速泛化,產品同質化。銘智旅遊策劃認為當前最重要的就是制定發展規劃,篩選出本區、本省的重點、亮點和示範點。
2.發展個性化鄉村旅遊產品。
鄉村旅遊之所以會向個性化方向發展,主要原因是市場選擇和需求在趨向個性化。到鄉村旅遊的人,大部分是以家庭、情侶或自駕車為出遊方式,他們要求看到的鄉村旅遊點應有個性和獨特性。幾年前去過的「農家樂」、「漁家樂」、「牧家樂」,在幾年以後如果還是依然故我,旅遊者就不會再選擇它,鄉村旅遊必須適應市場的變化,策劃出自己的特色項目,使景觀、產品、接待、管理都實現個性目標。
3.與實現「三農」目標相結合,是今後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方向。
解決農村、農民、農業問題,推動社會小康目標,發展鄉村旅遊是一個很好的切入點。我國許多地區都在強化鄉村旅遊的這種功能。如成都市近期重點打造鄉村旅遊「五朵金花」:幸福梅林、花香農居、江家菜地、東籬菊園、荷塘月色,通過發展觀梅、觀花、觀菊,發展菜園、荷池等手段,吸引城市居民前往觀光、休閑、娛樂,使「五朵金花」成為該地區鄉村旅遊的重要示範點。農民通過租金、薪金、股金、保障金四重收入,獲得較大的利益。
4.鄉村旅遊開發要注重保持鄉村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原真性。
鄉村原生自然和人文環境是發展鄉村旅遊的個性特徵,是城市居民前往游覽的追尋目標。特別是作為鄉村原真性的景物、景觀,更不能改變其原真形貌。但保持原真性,絕不是在保護鄉村環境的落後面。
5.鄉村旅遊要注重產品的多樣性和組織形式的多樣化。
在一個地區,必須有多樣化的鄉村旅遊類型,如成都市的「五朵金花」就是以梅花、花卉、菊花、荷花、菜園為主題發展的不同鄉村旅遊品牌,每個品牌又有一系列的觀光、參與性產品。遊人對鄉村旅遊品牌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體驗的差異性的要求越來越高,鄉村旅遊目的地就越要盡快改變產品雷同、內容泛化的局面,創新產品的特色,使遊客增加更多的選擇,包括交通出行的自主化,旅行事務的自主化,訂房、訂票、訂餐的自主化,游覽鄉村景物的自主化等。
⑵ 鄉村旅遊如何轉型升級
盡管鄉村抄旅遊發展亮點襲紛呈,成效顯著,但鄉村旅遊資源開發利用總體上仍處於較低層次,經營管理服務還比較粗放,如:缺乏鄉村旅遊整體規劃,旅遊碎片化現象較為普遍;市場機制不活,少數地方政府不願將旅遊資源大膽出手,而投資者又因環境不優而不敢進入;基本公共服務不足,移動網路信號沒有實現全覆蓋,少數景點路況較差、無標識標牌或粗製濫造,公共廁所、停車場不足,等等。
前瞻產業研究院指導認為,針對這些問題,要推動鄉村旅遊從農戶和景區為主向全域發展、從觀光產品為主向「觀光+休閑+度假」融合發展、由一般性脫貧致富向更加精準扶貧發展,必須在優化供給、提升品質上下功夫。
堅持規劃引領,加強頂層設計。針對鄉村旅遊缺乏戰略規劃、頂層設計問題,要分層次編制鄉村旅遊總體規劃、區域規劃以及重點景區景點、精品線路、交通道路等專項規劃,引領鄉村旅遊健康發展。
⑶ 鄉村旅遊產業面臨升級,你知道需要進行哪些方面升級嗎
不管是哪種類型的鄉村旅遊開發,在實踐中都普遍面臨著三個瓶頸。一個是旅遊產業特性在鄉村旅遊中的體現,即長線回收:與地產類項目比較,旅遊項目(尤其是其中大量的基礎和服務設施)投入產出率較低,投資回收期較長,無法形成投資-增值-再投資的良性循環。這對天生逐利的資本而言,並不具備太強的吸引力。另兩個是鄉村區域特性在鄉村旅遊中的體現:其一是公共性困境,鄉村是村民世世代代生產生活的地方,旅遊開發不可避免地佔用了部分空間,並按照旅遊的邏輯開始改造這些空間。其二是人才困境,空心化是當前鄉村的普遍現象,大量的農村青年外出打工,僅剩老人和兒童留守鄉村。而鄉村旅遊需要依靠有專業技能和素養的人才能持續健康地運營下去,如何吸引有理想的新農人下鄉/回鄉創業,是鄉村旅遊開發需要破解的核心困境。
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鄉村旅遊需要進行這些方面升級。
一、投資的升級:2017年2月5日,中央「一號文件」發布,在政策的風口上,預測2017年我國將實現過5000億元的鄉村旅遊投資總額,鄉村旅遊總體消費規模有望達到1萬億以上。
二、產業要素的升級:在住宿供給上,實現了從農家樂到鄉村民宿的升級。由設計師設計、脫胎於鄉村老宅的民宿正在取代農民自己改造的農家院落成為鄉村旅遊的住宿新寵。
三、平台升級:鄉村旅遊的初期沒有什麼營銷或銷售平台,「口碑」+「經驗」是主要的方式。藉助口口相傳來擴大自己的影響力;運營主體也主要是通過之前的經驗來儲備物料,經常會出現浪費或者供不應求的情況。
⑷ 如何推進旅遊產業轉型升級
一、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認識
轉型升級包括三個層面的內容:一是經濟的轉型升級,二是產業的轉型升級,三是企業自身的轉型升級。在市場經濟中,消費的轉型升級是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的最大動力,因此以滿足消費者需求,實現利潤最大化為目標的企業自然是轉型升級的主體。而企業也只有通過不斷的轉型升級,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最終勝出。一般而言,企業的轉型升級與產業、經濟轉型升級的目標是一致的,比如企業創新能力的提高也會提升企業和區域經濟的整體競爭水平。但企業因為逐利的本性,也可能做出與產業、地區經濟轉型升級要求相反的選擇,比如很多企業對環保的重視可能更多是來自於外部的壓力而不是企業的責任。對產業而言,轉型升級是在充分發揮企業主動性的基礎上,通過整合業內資源,吸引新增資源,吸納其他產業轉移的資源,提高行業的整體競爭力,從而實現產業自身的發展。同時符合科學發展需要的產業轉型升級也是對經濟轉型升級的促進,比如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會增加一個地區服務業在整個經濟中所佔的比重,這種「軟化」經濟的作用對於經濟的協調發展無疑是有積極意義的。而經濟的轉型升級,則包括不同產業結構的優化,區域、城鄉經濟的平衡發展,對集約化發展方式強調等方面的內容,這也是企業轉型升級和產業轉型升級結果的集中體現。
作為一個產業,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是指依託於整個經濟社會發展,以滿足多元化、多層次、復合型的旅遊需求為出發點點,以提升服務質量為落腳點,通過旅遊企業經營方式的創新、新型旅遊產品的創造,通過政府部門對旅遊發展方式的引導,對旅遊經濟運行的監管,進而實現旅遊服務水平明顯提高,旅遊市場明顯凈化、遊客滿意程度明顯增加,帶動經濟轉型升級作用明顯增強和經濟、社會、文化、生態效益得到全面體現的過程。
在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過程中,企業比政府更能發現和捕捉市場機會。因此對旅遊行政部門而言,決不能越俎代庖,試圖取代旅遊企業在轉型升級中的主體地位。比如,旅遊行政部門倡導多年的汽車旅館、自駕車營地建設,旅遊企業反應冷淡,很大程度上是因為這一市場目前在中國還並不成熟,因而很難吸引資金的大規模進入。而先前並沒有引起旅遊行政部門注意的經濟型飯店,最近幾年卻吸引了大量的資本,並在市場上火得「一塌糊塗」。兩廂對照,值得思索和玩味的地方不少。當然,旅遊行政部門雖然不是轉型升級的主體,但是在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過程中仍然大有文章可做。比如,旅遊供給涉及各個環節,其中也不乏公共產品的投入(比如景區道路的建設),因此單靠分散的企業,要實現產業轉型升級有較大的難度,這就需要旅遊部門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加大旅遊公共產品投入。再比如,旅遊市場秩序會對旅遊消費行為產生直接影響。單個旅遊企業理性的選擇是根據市場來確定自己的經營行為,而很少有動力和有能力去改變市場運行的規則。因此如果市場出現問題,就會造成「劣幣驅除良幣」,這無疑不利於旅遊業的轉型升級。這就要求旅遊行政部門和其他維護市場秩序的部門一起,創新監管方式,實現旅遊經濟的健康運行。
此外,企業的目標是追求利潤最大化,這就意味著旅遊企業的有些行為並不一定符合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比如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應該符合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發展的基本要求,這可能會要求旅遊企業加大環境保護方面投入的力度,因而會降低企業的利潤率。因此,政府部門應該加大公共服務和公共產品的投入力度,為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創造必要的條件;應該引導旅遊企業在實現自身發展的過程中推動產業的轉型升級;應該深入了解旅遊市場的發展變化,把握遊客和旅遊企業的需求,因勢利導,充分履行自己的職能,創造性的開展工作來推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從這個意義上講,雖然轉型升級的主體是旅遊企業,但旅遊部門應該成為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重要力量。
從大的方面說,旅遊業的轉型升級伴隨著旅遊發展的全過程。而從最近幾年的情況看,由於內外條件的變化,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速度明顯加快,可以說,旅遊業正在進入「從量變到質變」的前夜。正因為此, 2008年,在全國旅遊工作會議上,推進轉型升級被作為國家層面推動旅遊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戰略,這也為今後數年旅遊業的發展確定了基本的目標和方向。因此如何全面深入認識轉型升級的一系列問題,在當前這個旅遊業發展的關鍵時期,顯得迫切而重要。
二、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背景
經過30年的發展,中國旅遊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種變化為下一階段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奠定了基礎。在新的時期,旅遊業的發展面臨著新的機遇,這些機遇也為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提供了重要的支撐。
一是在發展環境上,地方政府對旅遊業的重視程度明顯提高。按照經濟學家張五常的解釋,地方政府之間的競爭是推動中國經濟發展的最大動力。而以遊客流為載體,形成的服務流和物料流,帶動的資金流和人才流,拉動的信息流和商務流,創造的文化流和科技流,對提升地方競爭力發揮了獨特而突出的作用。正因為此,各地政府紛紛把旅遊業作為增加消費,調整區域產業結構的重要切入點,把旅遊業作為促進地區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內容和提升地方競爭力的重要抓手。繼四川省之後,多個省市召開黨政一把手參加的旅遊發展大會。海南提出了建設國際旅遊島的宏偉目標,形成了省委書記任國際旅遊島領導小組組長,省長和省委副書記任副組長的組織架構,這種重視程度,在中國旅遊發展史上可謂空前。受日本「觀光立國」思想的啟發,河南推出了「觀光立省」戰略,而廣東、雲南等地也在旅遊業體制機制改革上積極探索、先行先試,各地旅遊業發展呈現出前所未有的良好局面。
二是在發展條件上,支撐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有利因素明顯增加。2008年,人均GDP突破3000美元是中國經濟發展進程中的一個標志性事件。這意味著中國居民的消費結構將發生巨大的改變,生存性消費在整個消費中所佔的比重將進一步減少,發展性消費、享樂性消費的比例則會顯著增加,而旅遊消費無疑會成為這輪消費結構轉變中的一大亮點。同時,在這一過程中,隨著城鄉居民收入穩步提高,和帶薪休假制度的進一步落實,旅遊自身消費的結構也會發生進一步變化。「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大眾旅遊會變得更加普遍;一些特色和中高端的旅遊產品,也因逐漸增加的中高收入階層,而表現出巨大的發展潛力。此外,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在中央新增的4萬億投資中,有1.5萬億投入了以機場、鐵路、公路為主的基礎設施當中。交通條件的改善無疑會對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起到非常積極的促進作用。而在今年一季度,中國汽車銷量首次超過美國,居世界第一,這標志著中國正在大步邁入「汽車王國」的時代,這意味著自駕車旅遊等相關旅遊業態的發展將面臨著巨大的機遇,這同樣也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一大利好。
三是在發展潛力上,推進旅遊轉型升級的有利條件正在逐步釋放。醫療改革的穩步推進將在一定程度上緩解城鄉居民的看病壓力,這有利於增強居民對包括旅遊在內的消費信心。而正在抓緊研究制定的收入分配製度改革方案如果能夠達到預期目標,也將會對旅遊市場的繁榮起到重要作用。
三、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表現
當前,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表現出很多新的內容,這也構成了現階段旅遊發展的重要特徵。總體來看,旅遊業的轉型升級是多方面、多層次的,很難用單一的模式進行描述。從不同的角度分析,旅遊業的轉型升級表現出不同的特點。
一是從旅遊產品看,盡管觀光旅遊仍然是我國旅遊市場,特別是大眾旅遊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但是不再是市場的唯一主體,休閑度假旅遊、特種旅遊、康體旅遊、商務旅遊等新型旅遊產品的快速發展,使得中國的旅遊產品類型更加豐富。同時像東莞等地「商務+溫泉」、「商務+高爾夫」等旅遊模式的出現,標志著各種旅遊產品組合的方式也更加多元。
二是從旅遊市場看,已經完成了從入境旅遊一枝獨秀到入境、國內、出境三大市場協調發展的階段。在這一進程之中,國內旅遊因其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對於擴大內需的獨特作用,正在中國三大市場中扮演著越來越重要的角色。而出境旅遊不僅對於平衡貿易,緩解經濟摩擦有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許多旅行社重要的利潤來源;此外,中國公民在出境旅遊之前和之後在國內發生的消費(比如為出境旅遊而在國內購買的一些旅遊用品),同樣也對擴大內需起到了積極作用。
三是從旅遊方式看,在旅行社組織的團隊旅遊繼續穩步增長的同時,散客旅遊已經成為旅遊方式的主體。特別是自駕車旅遊的興起,使得旅遊方式的總體格局發生了很大的轉變。而俱樂部旅遊、網上拼團旅遊等新的旅遊方式在年輕人中也是大受歡迎。
四是從旅遊運營方式看,信息化對於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影響廣泛而深遠。可以預見,未來信息化對旅遊者的出遊方式、旅遊企業的經營方式和旅遊行政部門的管理方式將帶來革命性的變化。順應這一潮流,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應有之義。
五是從旅遊者的訴求看,由於旅遊次數的增加和旅遊經驗的成熟,其對旅遊產品、旅遊服務的要求明顯提高。過去「西遊記宮」式的產品已經不可能有市場空間,一般化的旅遊服務也更難贏得旅遊者的認同。這迫使旅遊經營者加快創新步伐,提高服務質量。而這也成為推動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內在動力。四、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要求
無論對旅遊企業還是旅遊行政部門而言,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目標是滿足遊客多樣化和更高標準的旅遊需求。因此,遊客旅遊需求的滿足程度和遊客對旅遊活動的滿意程度不僅是評價旅遊企業經營好壞的重要標准,同樣也是衡量旅遊行政部門工作優劣的基本依據。
滿足遊客多樣化的旅遊需求,就是要使旅遊產品的結構適應旅遊消費轉型升級的需要,而這可以通過旅遊企業的自由競爭和旅遊行政部門的積極引導來實現。要增加遊客的滿意度,核心在於提高旅遊的服務質量。對旅遊業轉型升級存在的認識誤區之一,是認為旅遊業應該大力提高科技水平。其實,集約化經營,科技含量的增加,以及由此帶來生產力水平的提高是工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標志。相較而言,旅遊業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體的產業,雖然旅遊業是一些科技應用的領域(比如主題公園里的高科技游藝設備),但提高科技水平並不是,也不應該成為旅遊業的主要任務。旅遊發展的優劣與好壞,根本是體現在旅遊服務的水平上。而旅遊服務質量的提高主要取決於旅遊從業人員的勞動素質和服務技能。因此要推進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就需要像工業抓科技研發一樣抓旅遊業服務質量的提升。應該把促進旅遊服務標准化和特色化的結合,精細化和人性化的結合作為提高旅遊服務水平的基本方向。當前,由於過分強調旅遊就業的低門檻性,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旅遊服務質量的總體提升。未來需要採取多種手段,加大旅遊培訓力度,使旅遊服務水平提升成為旅遊業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
五、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主要思路
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是各級旅遊行政部門今後一段時期的根本任務。當前旅遊業發展不平衡的特徵非常明顯,要把統籌發展作為推進旅遊業轉型升級的基本思路。在統籌的同時,還應該突出重點,努力解決與旅遊發展相關的一些新問題、新矛盾。
一是在增加旅遊消費時,既要考慮旅遊需求的激發,更要把重點放在旅遊消費環境的優化上。多年來,旅遊行政管理部門習慣於從增加和優化旅遊供給入手來推動旅遊業發展。這次金融危機,各地紛紛出台旅遊消費券政策,對拉動消費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更為重要的是,這是旅遊行政部門從需求入手推動旅遊發展的一次積極嘗試。這需要在今後的工作不斷加以發揚。但我們不得不清醒地認識到,影響旅遊需求最為重要的兩個因素是收入和時間。而居民收入增長主要取決於經濟發展的總體水平和分配方式的變革;從時間看,中國人的假期已處於國際中上水平,進一步增加假期的空間有限,而落實帶薪休假,旅遊行政部門雖然在不斷呼籲,但進展如何,也很難預料。至於「旅遊進社區」之類的設想,主要應該是旅遊企業的市場行為,行政部門不宜過多介入。在收入與時間一定的情況下,潛在旅遊需求能在多大程度上轉化為現實旅遊需求,與旅遊消費環境密切相關。而一個健康的旅遊消費環境不僅有利於增加旅遊消費,同時也能夠給旅遊業的轉型升級創造一個良好的空間。無論是從工作職能看,還是從現實的旅遊消費環境看,旅遊行政部門都有必要,也應該在優化旅遊環境上大做文章。
二是在促進區域平衡發展時,既要考慮經濟發達地區旅遊發展的需要,更要把工作重點放到幫助中西部經濟落後地區旅遊發展上。當前區域發展不平衡既是中國經濟發展中存在的突出問題,也是影響中國旅遊業轉型升級的突出矛盾。從目前中國旅遊經濟的發展情況,東部地區由於經濟發達,旅遊經濟也相對發達,同時已經基本具備了內生的增長能力。中西部地區雖然旅遊資源豐富,但是旅遊發展水平遠遠落後於東部地區。未來需要從國家層面入手,加大對經濟欠發達地區旅遊經濟的支持力度。當前,國家正在通過支持東部向中西部「產業轉移」的方式來幫助中西部地區發展。同樣的,旅遊行政部門也有必要積極爭取東部向中西部的「遊客轉移」來促進中西部地區旅遊業的發展,進而帶動中西部地區服務業的發展,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經濟發達地區對中西部生態脆弱地區的一種生態補償。可以考慮通過價格補貼等方式,加大東部地區向旅遊資源豐富的中西部地區發送客源力度。還可以借鑒汶川地震後,北京等地在公交車等媒體上免費宣傳四川旅遊,支持四川旅遊恢復振興等方式,加大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旅遊形象在東部地區公益性宣傳的力度,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區域旅遊發展之間的差距。
三是在統籌城鄉旅遊一體化發展中,既要支持城市旅遊業的提檔升級,更要把工作的重點放到鄉村旅遊和小城鎮旅遊上。自上世紀開始,通過大規模的創建活動,已經有近一半的城市進入中國優秀旅遊城市行列。這表明城市的旅遊接待設施和旅遊服務水平已經有了明顯的改觀,未來旅遊行政部門的工作重點應該是進一步完善城市的旅遊功能,增強城市旅遊的個性化、特色化,通過創新旅遊城市的評價辦法,形成促進旅遊城市進一步發展的長效機制。最近幾年,鄉村和小城鎮的旅遊發展迅速,正在成為中國旅遊業,特別是國內旅遊業新的增長點。而另一方面,隨著大批鄉鎮企業的衰敗,以工業化為主要方式促進村鎮經濟發展的模式,不僅受到市場的制約,也受到環境的制約。因此大力發展村鎮旅遊,不僅是旅遊業轉型升級的需要,更是中國城鄉經濟和諧發展的需要。當前,伴隨城市居民休閑度假習慣的逐漸形成,以鄉村旅遊和小城鎮旅遊為主體的城市休閑度假帶正在成為城市居民新增消費的匯聚之地。但是較之城市,鄉村和小城鎮的旅遊基礎設施和服務水平都有很大的差距。因此,未來應該加強對鄉村和小城鎮旅遊的指導,通過提高鄉村和小城鎮旅遊的發展水平推進城鄉旅遊的協調發展。
⑸ 鄉村旅遊發展應該選擇什麼樣的路徑
鄉村旅遊升級基本思路與方向
(一)產品精緻開發
鄉村旅遊的升級,首先是鄉村旅遊產品的升級。導入生態與文化創意理念,基於對鄉土文化與自然充分理解、重構與設計,開發精緻化的鄉村旅遊產品,包括:鄉村文化民宿、鄉村遺產公園、休閑農庄(場)、主題庄園、花海田園、親子樂園、鄉村營地等,在傳統的農家食宿之外,形成豐富的鄉村旅遊業態,提供多元化的鄉村旅遊體驗。
(二)參與主體擴展
鄉村旅遊產品升級和鄉村旅遊業態豐富,必將推動鄉村旅遊參與主體將進一步擴展。除旅遊接待戶、當地政府之外,在管理層面,可組建鄉村旅遊發展協會、鄉村旅遊合作社;從投資開發層面,可引入外部旅遊投資企業、鄉村連鎖酒店、新農人群體等;在規劃設計層面,鼓勵旅遊規劃公司進入;在營銷層面,則可廣泛與各類新媒體平台展開合作。以此吸引外部資本、人才進入鄉村,在鄉村旅遊的規劃設計、投資運營、營銷宣傳等各個階段,形成多方參與,合作共贏的發展新格局。
(三)經營模式創新
在遵守國家相關法律法規的前提下,著力破解鄉村土地流轉、農宅租賃瓶頸,積極探索農民土地經營權入股、農宅入股、旅遊咨詢機構智力入股、旅遊眾籌等新型投資機制,引導鄉村旅遊從單一的「農民自營+政府引導」,走向「公司+農戶、合作社+農戶、新農人+政府+社區」等多元化經營之路。
(四)產業融合發展
堅持產業融合發展理念,全面發揮旅遊業的產業關聯帶動效應,一方面,推進鄉村旅遊與農業、漁業、林果業、手工業等鄉村產業的聯動發展,推動鄉村傳統產業升級,另一方面,通過旅遊導入,吸引文化創意、體育、商貿等新型產業業態進入鄉村,豐富和更新鄉村產業體系,全面激發鄉村地區產業活力。
⑹ 《嚮往的生活》火了,中國鄉村旅遊如何順勢升級
鄉村生活旅遊化的實踐其實一直都在進行,我國鄉村旅遊的發展大致分為四代:第一代是「農家樂」鄉村旅遊,第二代是以民俗村、古鎮為代表的鄉村旅遊,第三代是鄉村度假,第四代將是鄉村生活,以提高人的生命質量為終極追求的形態和階段,這將是居住和旅遊一體,生活和工作無間的生命狀態。
前瞻產業研究院歸納認為,中國未來的鄉村旅遊發展方向有以下途徑:
一、品質化的鄉村酒店模式:一個鄉村就是一座「鄉村酒店」。以現代酒店經營管理理念,推動鄉村旅遊服務的規范化與標准化。
二、個性化的文化民宿模式:有歷史的鄉村,有文化的民宿。一個鄉村就是一個鄉土文化博物館,一個民宿講述一個鄉村歷史故事。
三、高端化的度假鄉居模式:一個鄉村就是一個度假綜合體。體現在閑置農宅的整體改造與度假化利用。
⑺ 未來鄉村旅遊應朝哪個方向發展
鄉村旅遊的優勢我就不說了,因為大家都懂。下面我就來說說鄉村旅遊在未來發展的對策吧!
1.把發展鄉村旅遊納入解決農村問題、推動農村社會全面進步的戰略范疇,從政策層面進行有效推動。以英國為例,為解決日漸凸顯的農村社區人口的基本生活保障問題、農業和農民收入下降問題、農村的貧困問題、農村環境等問題,英國在2001年大選後將原農業、漁業及食品部(MAFF)改為環境、食品和農村事務部(DEFRA)並增加了「環境」與「農村事務」採取了更具競爭性、靈活性,對環境更加負責的政策。政府每年投入約5億英鎊改善農村基礎設施。為了繼續提高對農村事務的支持水平,2007年撥付16億英鎊來支持英國農村發展計劃。英國環保人士巴徹勒說:旅遊業是英國最大的產業,截至目前,到英國鄉村休閑農作和生態旅遊的人數已經超過10億。
2.突出強調保持鄉村自然人文環境的原真性。法國、日本等一些旅遊發達國家,在進行鄉村旅遊資源開發和規劃時,非常重視在原有的一些遺址上進行復原和整修,盡可能保持其傳統的、舊式的、古董的、原貌的民俗景點或博物館,使之成為鄉土式的綜合博物館。鄉村旅遊與其是在鄉村空間里旅行,還不如說是在鄉村概念中旅行。鄉村魅力對於都市人群來說,或許並不是換一種「地方」,而是換一種體認「價值」。在芬蘭,農場旅遊廣受歡迎。人們在農場可以欣賞原生態的鄉村景色,體驗原汁原味的鄉村生活。農場主用自己飼養的家禽、種植的農作物等生態食品款待客人。在芬蘭,類似的鄉村旅遊場所有幾百處,均強調保持鄉村自然人文環境的原真性。 3.鄉村旅遊應朝選擇的多樣化和方式的自助化方向發展。隨著鄉村旅遊的迅速普及化,旅遊者對鄉村旅遊品種的多樣性、內容的豐富性和體驗差異性的要求越來越高。越來越多的旅遊者不再滿足於一些成熟的鄉村旅遊點和較固定的旅遊項目,自主開辟新的旅遊點,提出新的旅遊要求。
鄉村旅遊目的地和旅遊內容有不斷泛化的趨勢。與鄉村旅遊選擇多樣性相仿,發達國家的旅遊者願意選擇更加自助的方式開展鄉村旅遊。
⑻ 鄉村民宿如何助推鄉村旅遊市場升級
鄉村旅遊的快速發展,也讓鄉村民宿業如沐春風。不過,鄉村民宿多是在個人村民手中,存在民宿地域分布分散,質量參差不齊,經營狀況難控制,宣傳推廣難等問題,所以對於民宿經營者來說,前瞻產業研究院認為其可以往以下幾個方向發展。
1、鄉村民宿和民宿企業合作,借力造力。鄉村民宿作為新興的勢力,可以藉助品牌短租企業的實力,在民宿的非標准化與標准化運營上制定規范,利用民宿企業的用戶群來形成本民宿的粉絲群,藉助在線短租平台進行宣傳推廣,提高用戶認知度。
2、鄉村民宿邂逅現代科技,打造智能民宿。現在的民宿開始朝著科技化的方向發展,鄉村民宿除了應該和在線短租科技型網站合作以外,還應該在軟體、硬體上增加現代科技元素。
3、完善住宿為核心的服務,打造用戶精緻旅行體驗。鄉村民宿想要快速發展的核心是完善服務。在旅行中,住宿需求只是其中之一,遊客還有觀景、租車、預訂門票、餐飲等其他需求,這就對民宿經營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綜合來說,鄉村旅遊帶動了鄉村民宿的興起,而鄉村民宿更在經濟和精神兩大層面上造福當地人。因此,鄉村民宿經營者應該深度發展民宿經濟,支持有條件的古民居進行多元化開發,挖掘文化內涵,爭取政府和短租平台支持,打造規范化、特色化、規模化的鄉村民宿經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