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鄉村旅遊
㈠ 鄉村旅遊建設應把重點放在哪些方面
1.科學編制規劃 准確定位
「旅遊大發展,規劃要先行。」各級政府要深入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市委市政府旅遊興市戰略,按照大力推進、全面提升鄉村旅遊整體形象和精品民宿建設質量總要求,對鄉村旅遊的功能進行科學定位;邀請省內外著名的旅遊規劃編制單位,根據本溪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高標准、高起點實施本轄區鄉村旅遊規劃的編制工作,把重點鄉村旅遊資源納入旅遊業總體發展布局,予以重點保護、重點建設,並出台鄉村旅遊的中長期規劃和近期發展規劃,確保每個鄉村都有自己的「個性化、特色化、品牌化」發展規劃;做到先規劃後開發,堅決避免低水平開發、重復性建設、同質化競爭問題。同時,要統籌和對接其他相關規劃,如土地利用規劃、各項農業產業規劃等,做到相互協調、相互支撐,不能相互沖突。
2.加大投入力度 鼓勵建設
鄉村旅遊產業發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引導,地方政府要統一部署,多措並舉,綜合協調,把有限的扶持資金重點放在體現特色、打造品牌、增加效益、拉動經濟、保護環境等方面,加大前期性、導向性資金投入力度。要設立用於鄉村旅遊示範區獎勵、基礎設施建設補助、投資貸款貼息、旅遊產品開發營銷等專項旅遊發展資金,發揮財政資金的導向和杠桿作用。有條件的縣區要鼓勵企業投資開發建設一些公園,如休閑廣場、健身樂園、森林公園等。要鼓勵盤活農村房產資源,按照誰投資、誰管理、誰受益的原則,鼓勵農民採取合資、合夥等形式參與建設,鼓勵他們出租或自辦農家樂和民宿,吸引更多的人到農村體驗生活,拉動更多的人參與就業。要充分發揮當地酒店、賓館、娛樂場等服務業經營公司的優勢,鼓勵他們參與創建農家樂、民宿、庄園等鄉村一線旅遊服務設施建設,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乃至跨界經營等,為星級農家樂、精品民宿的提檔升級奠定堅實基礎。要深入研究國家、省市在發展交通、水利、環保等民生工程方面的政策,把鄉鎮景區公路、停車場、旅遊廁所建設、河道改造、污水處理站、畜禽集中養殖場、垃圾集中收集點等基礎設施建設納入國家、省市建設的「大盤子」,提升建設標准,借力推進發展。
3.積極協同推進 形成合力
樹立「一盤棋」思想,在當地黨委政府的統一領導下,各相關部門要結合職責,制定並推進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發展政策措施的貫徹落實。宣傳部門要發揮中心城市營造旅遊氛圍的優勢,利用電視、網路、報刊、微信、宣傳標語、雕塑小品等各種形式,打造統一的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形象,讓遊客產生深刻的認同感。文化旅遊部門要結合當地的民族風情、神話故事、歷史傳說、紅色文化等資源,支持各地定期舉辦一些民間藝術節、文化節和休閑體育、旅遊論壇等節慶活動;在大型商場、賓館酒店、火車站、高速公路出口等人流集聚區設立旅遊咨詢中心,方便服務遊客,提升鄉村旅遊文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美譽度。發改經貿部門要積極走出去、請進來,引導社會各類資本投資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建設。國土交通部門要深入研究多方式供應鄉村旅遊項目的用地政策,在道路改造、交通指示牌設立等方面,充分兼顧鄉村旅遊發展需求。公安消防部門要出台適合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經營的治安管理辦法和消防安全標准。農委部門要在培育家庭農場、種養大戶、合作社等新型主體方面,推行土地入股、土地流轉、土地託管、聯耕聯種等多種經營方式,提高農業適度規模經營水平,在「三化」「三農」建設方面向鄉村旅遊給予傾斜。
4.抓好典型示範 建立標准
當前,我市各縣區的鄉村旅遊呈現出散、小、低狀態,難以產生大的影響力和持久的顧客群。破解這個難題,一是要確立一批鄉村旅遊發展示範典型,利用重點旅遊資源打造好龍頭示範景區,以龍頭帶動全域鄉村旅遊發展;二是要充分發揮桓仁縣、南芬區等「全域旅遊示範縣(區)」示範引領和輻射帶動作用;三是要結合各村獨特產品優勢,重點打造農業觀光園、農產品產業基地、休閑體驗園等特色主題品牌項目,使之成為地方鄉村旅遊的代表性景點,並利用節慶造勢,重點塑造一些具有代表鄉村旅遊節事品牌的民間民俗文化旅遊產品;四是要建成科學合理的鄉村旅遊線路,按照全域旅遊的發展理念,科學布局景區、景點,科學規劃適合自駕游的旅遊線路;五是要出台鄉村旅遊住宿、餐飲、娛樂、購物等環節的服務規范和安全標准,提升鄉村旅遊的品質和檔次,滿足不同類別遊客的消費需求;六是規范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數據統計,要在統計范圍、指標口徑、測算方法以及數據反饋等方面建立一整套機制,夯實鄉村旅遊和精品民宿建設工作的基礎。
5.打造「特色小鎮」 建設帶動發展
特色小鎮不但具備與鄉村聯系緊密,在地理空間上一體化、在經濟關繫上資源互補、在產業鏈上相互協作的功能優勢,而且其優越的生活設施、優美的生態環境、完善的公共服務,更容易跨界融合產生新興產業,吸引更多資金、技術和人才。因此,要充分發揮我市合鄉並鎮後的整體優勢,藉助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和豐富的綠色產品資源,打造一批集農業產業、休閑、觀光、度假於一體的特色生態小鎮。一是以本地區滿族、回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手工加工為重點,做強手工藝術特色小鎮;二是利用地方現有花卉品種基地,以種植業、林業、畜牧業、漁業、農產品加工業為依託,帶動其他特色農業產業發展,做好農產品特色小鎮;三是利用現代農業觀光示範園,著重打造農業生態旅遊和農業科普觀光、青少年教育實踐基地;四是充分發揮特色小鎮的跨界融合發展平台作用,在現有鄉村自然資源豐富、旅遊業取得初步發展的基礎上,大力推動旅遊業與教育、醫療、養老、金融等產業的跨界融合發展,盡快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新興特色小鎮。
6.壯大隊伍 調動農民參與熱情
農民是國家推動全面脫貧致富、建設好生態宜居的美麗鄉村的受益人,是繁榮農村文化、推動產業興旺的建設者,更是發展鄉村旅遊、提高農村幸福指數的生力軍。調動我市廣大農民參與鄉村旅遊建設的積極性,一是要加快出台支持農民參與鄉村旅遊創業創新的扶持政策,鼓勵農民立足當地旅遊產業實際,不斷挖掘、拓展新領域,對符合政策條件的新型旅遊經營主體給予相應的土地、資金等要素保障方面的扶持。二是要搭建孵化平台,按照就地就近和個人自願原則,充分依託現有閑置土地、廠房、校舍、科技孵化平台等存量資源,通過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等方式,整合創建一批農家樂、民宿、休閑農園、採摘園等旅遊園區,為農民提供經營場所、創業服務、拉動就業等支持。三是要把營造包容、和諧、創新、平等、競爭的人才成長環境,列為與發現人才、吸引人才、留住人才同樣重要的工作議程;結合農民創業創收的特點需求,實行免費的旅遊職業技能培訓和旅遊產業創新培訓,進行技術幫扶指導。四是引導成果轉化。要鼓勵和支持當地旅遊龍頭企業、領軍企業,以及有返鄉創業意願的外在成功人士建立市場化的新型旅遊產業平台,幫助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現企業拓展與科技創新的有序對接和聯動發展。五是要結合各鄉村社團和行業協會改建擴建「鄉村村史館、企業榮譽室、廣場閱覽板」等工作規劃設計專欄,心懷崇敬、濃墨重彩地記錄各類鄉村旅遊經營戶、企業帶頭人和能工巧匠傳承人的典型事跡。各縣區政府部門要利用報刊雜志、廣播電視、網路微信等新聞媒體,廣泛宣傳、大力褒獎他們的先進做法、成功經驗;要樹立用人導向,結合鄉村換屆,破格選拔使用一批優秀人才充實到各鄉村幹部隊伍中來,激發農民熱情,吸引更多農民加入到推動鄉村旅遊產業興旺、繁榮農村經濟文化建設的隊伍中來。
㈡ 如何獲得政府扶持,促進鄉村旅遊事業發展
政府介入發揮主導推動作用是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道路。(一)政府主動謀劃,政策鼓勵促進。發達國家大都把鄉村旅遊作為政治任務或公益事業來發展,主動謀劃,不同程度地採取了一些促進措施,積極發揮政府旅遊和農業等職能部門的組織、規劃、協調、宣傳、推動的作用。比喻西班牙,每個地區政府都有相關鄉村旅遊的立法,從立法上確定鄉村旅遊的地位。美國從縣、州一直到聯邦的各級政府對鄉村旅遊都制定了一些列扶持政府。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蘭相繼成立了農村旅遊發展協會和農村政策委員會,協調農村發展尺度,推進農村資源的有效配置。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區政府主持制定了發展規劃並提供了規劃編制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並給予嚴格管理。(二)積極搭建平台,強力推動發展。為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各國政府積極搭建企業投融資平台、跨區域合作平台、網路商務服務平台、市場營銷平台等等。比喻1992年,美國土地管理局、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國家森林公園中心、森林委員會、國防部、美國旅行與旅遊管理局的「理解備忘錄」(MOU),形成了地方、區域、州政府在推進聯邦土地發展旅遊業中共同合作的框架。法國於1953 年成立法國農會常設委員會,1998 年專門設立了「農業及旅遊接待服務處」作為推廣農業旅遊的中央機構;建立「歡迎蒞臨農場」網路,完善農場客棧、農產品市場、點心農場、騎馬農場、教學農場、探索農場、狩獵農場、暫住農場和露營農場等九大系列,推銷農業旅遊,大大促進了鄉村旅遊的發展。(三)堅持農業主體,規范行業運作。西方發達國家在堅持宏觀管理的同時,大都走出了一條行業管理、市場規范、行業自律的發展道路。為了保障鄉村旅遊的農業屬性,英國從法律上規定了農業的地位,全面推行農村事務管理方案;德國農業協會於1972 年制定了鄉村旅遊品質認證制度,凡經檢驗合格者,頒發度假農場認證標章,並由經濟部、財政部等負責後續認證工作的推行,該制度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德國鄉村旅遊服務的總體質量。法國於1974 年頒發了《質量憲章》,根據「農家樂」的周邊環境、軟硬體設施、房間舒適度及各項服務,以麥穗為標志,將它們分為5 個等級,最低等級1個麥穗,最高級別5 個麥穗,要想獲得5個麥穗的「農家樂」要求十分嚴格,要有私家花園、停車庫,還要有包括網球場、游泳池、桑拿及音樂設備在內的休閑設施,引導企業規范運作、加強行業自律。(四)優化農村環境,注重品牌特色。發達國家普遍認為,鄉村旅遊是多事業系統推進的結果,是鄉村傳統產業的替代產業,是發展區域基礎設施、優化農村發展環境的一條重要措施,因此要針對不同地區的特色和優勢進行開發利用。芬蘭鄉村旅遊的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在:經濟增長與調整、創造就業、增加投資、人口穩定、基礎設施和設備供給及保障等。義大利將鄉村旅遊與現代化的農業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新型生態環境及其他社會資源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綜合性項目,對農村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改善城鄉關系,起著非常重要的紐帶作用。
㈢ 財政該如何支持民宿的發展
一是強化政策支持。出台推進民宿經濟發展的意見,成立民宿推進工作領導小組,把民宿經濟工作納入縣重點工作,列入鄉鎮和部門年度目標責任制考核內容。強化部門合力,促進民宿經濟、鄉村旅遊的提升發展。
二是加大財政扶持力度。整合資源、集中財力,將美麗鄉村建設及產業發展、山區經濟項目資金,優先用於民宿產業培育。2016年,該縣財政投入2400萬元旅遊發展資金,主要用於創建和培育民宿特色鄉鎮、民宿示範點,完善民宿周邊景區和主要道路的服務體系,建設信息平台和宣傳營銷平台等方面。加大對民宿旅遊基礎設施、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補助力度,開展民宿星級評定,按以獎代補方式分別給予階梯補助。
三是加強市場培育。制定靈活的工會療休養政策,鼓勵、倡導幹部職工選擇民宿示範村療養、休假。全縣各部門、鄉鎮、企事業單位的會議和公務接待優先安排在民宿特色村、民宿示範點。吸引各地知名團隊參與民宿規劃建設,打造過雲山居、雲上平田、蔦舍等精品民宿示範樣板,提升品牌名宿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鼓勵民宿經營者多渠道利用Airbnb、攜程、去哪兒等在線旅遊平台,開展電子商務營銷。
四提升民宿管理水平。舉辦「十佳民宿戶」評定、民宿創業青年風采大賽等活動,激發民宿經營者的創業熱情,吸引更多的優質青年返鄉創業。通過專業教育培訓、業內人士觀摩學習和經營管理人才引進等方式,不斷增強農村現代民宿經營業主的創新意識,轉變經營理念、創新經營模式,不斷提高從業人員的業務素質和服務水平。
㈣ 淺談鄉村旅遊發展現狀及策略
鄉村休閑旅遊業是農業功能拓展、鄉村價值發掘、業態類型創新的新產業,橫版跨一二三產業、兼權容生產生活生態、融通工農城鄉,發展前景廣闊。
1、聚焦重點區域
依據自然風貌、人文環境、鄉土文化等資源稟賦,建設特色鮮明、功能完備、內涵豐富的鄉村休閑旅遊重點區。建設城市周邊鄉村休閑旅遊區。
2、注重品質提升
鄉村休閑旅遊要堅持個性化、特色化發展方向,以農耕文化為魂、美麗田園為韻、生態農業為基、古樸村落為形、創新創意為徑,開發形式多樣、獨具特色、個性突出的鄉村休閑旅遊業態和產品。
3、打造精品工程
實施鄉村休閑旅遊精品工程,加強引導,加大投入,建設一批休閑旅遊精品景點。
4、提升服務水平
促進鄉村休閑旅遊高質量發展,要規范化管理、標准化服務,讓消費者玩得開心、吃得放心、買得舒心。
㈤ 政府如何推動民宿鄉村旅遊項目
鄉村民宿是利用農村住房為遊客提供以住宿服務為主,並綜合民俗活動、農業體驗、休閑娛樂、健身養老等內容的一種農家樂休閑旅遊新業態,是鄉村旅遊的重要業態。
近年來,省、市、區先後對發展鄉村旅遊作出了一系列部署,並把發展鄉村休閑旅遊經濟放在更為突出的位置,鄉村民宿經濟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我區作為寧波市最大的中心城區,北山南水,城鄉兼具,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良。依託自身比較優勢,搶抓機遇,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經濟,不僅對加快我區中
西部農村地區發展、提高農民收入、延伸鄉村旅遊產業鏈具有重要意義,也是我區推進新型城市化、建設休閑江北的具體舉措。因此,我區應該大力發展鄉村民宿經
濟。我們根據近期的實地調研走訪,就此提些建議和意見,供參考。
一、現狀與問題
目前,我區鄉村民宿尚處於起步階段,零星分布在洪塘街道的鞍山村、慈城鎮的毛嶴、五星、三勤村等地,稱得上民宿的經營實體不足10家。如毛嶴村現有民宿2家,23間標房,收費標准約為100元/天,每家年收入為30萬元。但多數處於半停業狀態,發展中存在諸多問題。據調研,存在的主要問題有:
(一)缺乏規劃引導,項目配套不完善。我區尚未就鄉村民宿發展出台相關規劃,沒有對民宿以及民宿相關旅遊配套產品、設施等進行統籌謀劃,民宿經
濟處於自我發展狀態。發展民宿一般需要有兩日以上的旅遊行程作為配套,我區民宿發展可配套的旅遊資源則較為零散,對遊客的吸引力不大。如鞍山村,主要向游
客推介的主打項目是北山游步道登山游、保國寺古代建築游兩個旅遊產品,這兩個旅遊項目均可以在一天內完成,不足以使遊客產生「住下來」的慾望,留不住遊客
使民宿產業發展受限。當前,全區實際正常運營的民宿沒有幾家,還沒形成具有相當規模和較高知名度的民宿集聚發展區域。與德清、象山等地相比,我區鄉村民宿
發展明顯滯後。
(二)缺乏專業化運作,主題特色不突出。我區民宿經營者主要是當地農民,經營理念較狹窄,管理服務人員的職業化程度較低,民宿主題不突出、特色
不明顯。如,在房屋裝修上照搬城市賓館裝修,缺乏鄉土氣息;在經營特色上,與象山的漁家樂、德清的洋家樂相比,缺乏自身吸引遊客的亮點。其次,民宿的市場
定位模糊,沒有針對青年白領、退休職工等不同的消費者而進行市場細分。
(三)發展環境有待優化,要素制約嚴重。一是受現有政策的制約。由於我區民宿是由農民自行建造,沒有正規的施工單位,無法提供竣工驗收報告,按照有關規定是不能取得消防安全許可證;同時1995年前建造沒有房產證的農房,或有房產證但無環評報告的民宿都無法取得工商營業執照,開業後無法向消費者提供正規發票,意向開辦民宿的經營業者對此顧慮較大。二是缺乏民宿經營用房。由於現行政策規定農村住房高度「一般不得超過2層,最高不得超過8米」,導致大部分農村住房面積限制在200平
方米左右,使民宿向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受到限制。從毛嶴村的調研情況看,除了農戶因工作等原因遷到城鎮後空置的房屋可用於開展民宿經營外,既要滿足農戶自
身居住,又要有空餘房屋用於民宿經營的農村住房幾乎沒有。三是缺乏資金。現在民宿經營主要是個體投資為主,自我發展,財力上不足以完善娛樂、購物、交通、
衛生等旅遊基礎設施,使得區域規模效應不明顯。毛嶴村有兩家經營狀況較好的民宿經營者,各投入了200多萬元用於農房改建、翻修,已無更多財力用於完善交通、衛生、村莊環境等公共配套,另一方面也缺乏建設主體資格。
二、外地先進做法
(一)象山農家客棧發展經驗
象山縣依託旅遊景區、農漁產業、山海資源、民俗文化和鄉村環境,充分利用農家院落,積極發展「民食、民宿、民游」農家樂項目,先後出台了《象山縣農家樂休閑旅遊發展專項資金實施細則》和《關於進一步推進「農家客棧」建設的實施意見》,實現農民家門口創業就業、增收致富,推進農家樂休閑旅遊業轉型升級。2013年全縣農家客棧共接待遊客34萬人次,營業收入達2721萬元,同比分別增長85%和91%。
一是完善組織體系。縣級層面成立農家樂休閑旅遊工作領導小組;各鎮鄉、街道由主要領導擔任組長,設立工作站;農家客棧有關村建立服務站;發揮縣農家樂行業協會作用,引導農(漁)家樂各經營業主依法經營、提升服務。
二是加大扶持政策。象山縣對農戶改建、稅收、信用貸款均明確了扶持政策。如,縣對農戶改建每間標准房補助2000元,單張床鋪的補助1500元,鎮鄉、街道按1:0.5以上比例給予配套。對農家客棧經營農戶10戶以上、床位在200張以上,且建立村級服務組織、設有遊客接待中心和其他必要的旅遊配套設施的村,縣財政給予8萬元的補助。對列入縣農家客棧計劃建設村,驗收後3年內其繳納稅收當年地方財政所得部分全額獎勵給村集體,用於日常管理和村莊環境整治。開展農家客棧經營戶信用等級評定,積極開展小額貸款服務,並給予利率優惠。
三是規范經營管理。縣公安、消防、衛生、環保、工商等部門簡化審批手續,強化對農家客棧從業人員的業務技能和素質培訓,推進農家客棧規范化發展。因地制宜制訂農家客棧消防、治安安全和衛生、環保標准,促進農家客棧標准化建設。
(二)德清農(洋)家樂開發經驗
近年來,德清縣依託莫干山、下渚湖的自然稟賦,積極發展鄉村休閑旅遊。目前全縣共有農家樂200多家,其中以「洋家樂」為代表的精品民宿近50多家。2013年全縣鄉村旅遊共接待遊客270.2萬人次,營業收入達2.07億元。
一是形成合力。縣政府成立農家樂休閑旅遊領導小組,制定《關於促進農家樂發展的若干意見》,安排專項資金補助農家樂休閑旅遊業發展。成立縣農(洋)家協會和西部涉外休閑度假項目服務小組,會同建設、國土等職能部門,針對精品項目予以特事特辦,合理營造良性發展氛圍。
二是做精項目。選擇環莫干山和下渚湖區塊實施精品示範工程,聘請專業設計師上門服務,完成一批精品特色農(洋)家樂改造;利用優越的生態環境和
投資政策,吸引文化人士前來投資,興辦具有文化內涵的精品「洋家樂」,提升區域品位,如裸心谷、法國山居等,其中裸心谷年營業額達1億元。
三是實現多元發展。在發展農戶單體經營同時,積極引入青年旅社、文化公司、國際友人、創意人士等多元投資經營者,打造單體農戶、國際度假村、廢舊老宅改造、戶外俱樂部、大型農庄、文化創意會所型等不同特色的鄉村休閑旅遊產品。
四是加強產業融合。通過規劃引導,將特色種養殖業、本地飲食文化特色與農家樂聯動發展,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延伸鄉村旅遊產業鏈。
三、對策建議
根據調研情況,結合借鑒外地鄉村民宿經濟相對發達地區的做法,我們對加快發展我區鄉村民宿經濟提出如下建議:
(一)加強規劃布局,試點先行。建議區政府研究制定民宿發展的布局規劃,對現有民宿發展摸底排查,並根據自然景觀、村莊條件等,出台相應的民宿
發展規劃線路圖,明確重點發展區域,與新農村建設、拆遷和保留村規劃等有機結合,充分考慮產業布局、人口集聚、土地利用、生態環境保護等內容,形成目標明
確、布局合理、定位科學、特色鮮明的民宿發展規劃。規劃編制時要注意江北農村地處城市近郊的區位,准確定位。建議對毛嶴、三勤、鞍山等具有資源優勢和建設
基礎的村先行試點,可通過村統一經營、村民自主經營或引入工商企業主體等多種模式進行開發,突出民俗活動、農業體驗、休閑娛樂、健身養老等不同主題,打造
適合不同消費者群體、多層次、多元化的鄉村民宿產業體系。
(二)加大政策扶持,突破制約。建議區政府出台相關政策,扶持鄉村民宿經濟的發展:一是在民宿建房用地保障和容積率控制方面,建議拓寬民宿建設
用地渠道,放寬容積率指標控制,簡化審批程序,保障民宿發展用地需求,對於用於民宿發展的臨時建築在政策上予以適當突破。二是加大資金投入,借鑒象山的經
驗,對民宿經營戶按床位給予一定的補助;對有一定規模民宿經營戶數的村建設旅遊配套設施或遊客接待中心等,給予適當的補助;對於資源稟賦較好、市場前景廣
闊的精品項目予以重點補助。三是在環保、工商、消防等准入許可和經營許可的審批事項上要有所突破。建議有關部門學習借鑒外地的經驗和做法,堅持先發展後規
范的原則,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制訂准入門檻和審批辦法,設置相關達標要求的政策,對符合達標要求的民宿發放證件,以保證其正常經營。
(三)加強指導和服務,確保有序發展。一是建議區政府有關部門加強指導和服務,幫助試點村加強對市場的調研和分析,根據試點村的特點和優勢,按
照市場細分原則來確定目標客戶群體,准確定位。指導有關試點村制訂專業化、商業化的發展項目,提升民宿產業整體品質。二是積極發揮政府的招商引資平台作
用,加強與國內外知名旅遊公司的合作、對接,利用旅遊企業的財力、智力以及營銷策劃經驗,進行專業的招引和開發。三是借鑒外地的經驗,建立行業協會,強化
設計,組織開展民宿業主和服務人員的經營理念、營銷策劃、管理服務技能、安全生產、法律法規等方面知識和技能的培訓,提高服務質量和經營檔次。四是相關部
門要加強對民宿發展的服務質量、消防、衛生等的監管,確保有序發展,實現誠信經營,提升知名度,打造民宿經濟的品牌。
(四)理順機制,強化合力,完善配套。一是建議借鑒德清、象山等民宿產業相對發達地區的先進經驗,由區政府牽頭,成
立由相關職能部門組成的鄉村民宿經濟發展領導小組,建立重大事項議事協調例會制度,定期協商解決鄉村民宿在發展中遇到的辦證難、資金籌措渠道單一、經營管
理缺乏專業化運作、配套不完善等難題。二是建議區農村工作和旅遊管理部門應該把發展鄉村民宿作為農民增收和旅遊經濟的重要工作來抓,與所屬民宿村的街道、
鎮形成工作合力,齊抓共管,推進民宿經濟的發展。三是完善配套服務設施,要加大對民宿發展區域的旅遊交通、便民設施、生活設施等建設資金的投入,完善配套
服務設施,同時對民宿村生活污水處理、道路設施建設、村容村貌的整理要加大力度,也要增加村自行車健身道等旅遊配套設施建設。四是加快推進鄉村民宿發展區
域周邊的旅遊項目的建設,增加可游性,使鄉村民宿和旅遊項目形成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局面。同時對現有的旅遊資源進行科學的整合管理,在民俗活動、農業體
驗、休閑娛樂、健身養老等方面進行培育或支持,將特色種養殖業、本地飲食文化特色與農家樂聯動發展,帶動特色農產品銷售,延伸鄉村旅遊產業鏈。
㈥ 2017年中央帶來哪些鄉村旅遊發展的利好政策
政府介入發揮主導推動作用是促進鄉村旅遊發展的基本道路。
(一)政府主動謀劃,政策鼓勵促進。
發達國家大都把鄉村旅遊作為政治任務或公益事業來發展,主動謀劃,不同程度地採取了一些促進措施,積極發揮政府旅遊和農業等職能部門的組織、規劃、協調、宣傳、推動的作用。比喻西班牙,每個地區政府都有相關鄉村旅遊的立法,從立法上確定鄉村旅遊的地位。美國從縣、州一直到聯邦的各級政府對鄉村旅遊都制定了一些列扶持政府。義大利、西班牙、葡萄牙、芬蘭相繼成立了農村旅遊發展協會和農村政策委員會,協調農村發展尺度,推進農村資源的有效配置。西班牙瓦倫西亞大區政府主持制定了發展規劃並提供了規劃編制的技術支持和資金支持,並給予嚴格管理。
(二)積極搭建平台,強力推動發展。
為推動鄉村旅遊發展,各國政府積極搭建企業投融資平台、跨區域合作平台、網路商務服務平台、市場營銷平台等等。
比喻1992年,美國土地管理局、魚類與野生動物管理局、國家森林公園中心、森林委員會、國防部、美國旅行與旅遊管理局的「理解備忘錄」(MOU),形成了地方、區域、州政府在推進聯邦土地發展旅遊業中共同合作的框架。法國於1953 年成立法國農會常設委員會,1998 年專門設立了「農業及旅遊接待服務處」作為推廣農業旅遊的中央機構;建立「歡迎蒞臨農場」網路,完善農場客棧、農產品市場、點心農場、騎馬農場、教學農場、探索農場、狩獵農場、暫住農場和露營農場等九大系列,推銷農業旅遊,大大促進了鄉村旅遊的發展。
(三)堅持農業主體,規范行業運作。
西方發達國家在堅持宏觀管理的同時,大都走出了一條行業管理、市場規范、行業自律的發展道路。為了保障鄉村旅遊的農業屬性,英國從法律上規定了農業的地位,全面推行農村事務管理方案;德國農業協會於1972 年制定了鄉村旅遊品質認證制度,凡經檢驗合格者,頒發度假農場認證標章,並由經濟部、財政部等負責後續認證工作的推行,該制度的實施大大提高了德國鄉村旅遊服務的總體質量。法國於1974 年頒發了《質量憲章》,根據「農家樂」的周邊環境、軟硬體設施、房間舒適度及各項服務,以麥穗為標志,將它們分為5 個等級,最低等級1個麥穗,最高級別5 個麥穗,要想獲得5個麥穗的「農家樂」要求十分嚴格,要有私家花園、停車庫,還要有包括網球場、游泳池、桑拿及音樂設備在內的休閑設施,引導企業規范運作、加強行業自律。
(四)優化農村環境,注重品牌特色。
發達國家普遍認為,鄉村旅遊是多事業系統推進的結果,是鄉村傳統產業的替代產業,是發展區域基礎設施、優化農村發展環境的一條重要措施,因此要針對不同地區的特色和優勢進行開發利用。芬蘭鄉村旅遊的發展目標和功能定位在:經濟增長與調整、創造就業、增加投資、人口穩定、基礎設施和設備供給及保障等。義大利將鄉村旅遊與現代化的農業和優美的自然環境、多姿多彩的民風民俗、新型生態環境及其他社會資源融合在一起,成為一個綜合性項目,對農村資源的綜合開發和利用、改善城鄉關系,起著非常重要的紐帶作用。
㈦ 政府如何推動民宿鄉村旅遊項目
可以結合當地的區域品牌,或者區域特產打造區域特色.通過鄉村旅遊、區域特產來引流,為民宿帶來客源,在鄉村旅遊和區域特產的結合下,為當地留下「遊客」,遊客可以在當地購買特產,在家也能購買,實現了一次良性的循環。民宿可以同產品供應廠家合作,如床上用品,裝飾品等,作為一個共享的場景,在獲得主營業務收入的同時,還能獲得額外收入。
㈧ 鄉村旅遊概念最早是由誰提出的
1.鄉村旅遊的起源
西班牙學者Rosa Marý´a Yagu¨e Perales (2001)將鄉村旅遊分為傳統鄉村旅遊(Homecoming or Traditional Rural Tourism)和現代鄉村旅遊(Modern Rural Tourism)兩種。 傳統的鄉村旅遊出現在工業革命以後,主要源於一些來自農村的城市居民以「回老家」度假的形式出現。雖然傳統的鄉村旅遊對當地會產生一些有價值的經濟影響,並增加了城鄉交流機會,但它與現代鄉村旅遊有很大的區別,主要體現在:傳統鄉村旅遊活動主要在假日進行;沒有有效地促進當地經濟的發展;沒有給當地增加就業機會和改善當地的金融環境。實際上,傳統的鄉村旅遊在世界許多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目前都廣泛存在,在中國常常把這種傳統的鄉村旅遊歸類於探親旅遊。 現代鄉村旅遊是在20世紀80年代出現在農村區域的一種新型的旅遊模式,尤其是在20世紀90年代以後發展迅速,旅遊者的旅遊動機明顯區別於回老家的傳統旅遊者。現代鄉村旅遊的特徵主要表現為:旅遊的時間不僅僅局限於假期;現代鄉村旅遊者充分利用農村區域的優美景觀、自然環境和建築、文化等資源;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經濟的貢獻不僅僅表現在給當地增加了財政收入,還表現在給當地創造了就業機會,同時還給當地衰弱的傳統經濟注入了新的活力。 現代鄉村旅遊對農村的經濟發展有積極的推動作用,隨著具有現代人特色旅遊者迅速增加,現代鄉村旅遊已成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有效手段。因此非常有必要分清這種「回老家」的旅遊或者傳統的鄉村旅遊與現代鄉村旅遊的區別。目前我們談論的鄉村旅遊是指現代鄉村旅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