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山周邊游
『壹』 洞山的旅遊景點
逢渠橋西南80米處,崖畔上有一塊碩大的黑石,寬3.3米,高2.6米。一頭高隆,一頭低凹,以其形似木魚,叩擊頂端能發出剝剝之聲而得名。相傳,良價在洞山廣為接引學徒,使世人紛紛信奉佛教,這可激怒了鐵拐李(屬道教)。他來到洞山要見住持,但不巧良價正在講經論禪,不可打擾。於是鐵拐李在殿外大聲喊叫,要良價出來回話。吵鬧聲驚動了良價大師,他一出殿就認出了來者,說:原來是你這八百年的不死鬼!鐵拐李介面道:那麼你就是五百年的敗家精,我要叫你今日就敗。他當即拋起鐵拐,良價見拐杖化成一座山丘,直往頭上壓來,用佛指輕輕一彈,那山即被定降在寺院右側,成了拐棍山。有來無往非禮也,良價隨手將木魚擲了過去,鐵拐李見狀逃遁,木魚落在離寺一箭之地,化成木魚石。
位於洞山百岸以上300米處。該橋建於宋紹聖五年(1098)。系同安張仲舒之妻雷四十三娘與其子裕禧用拾稻穗之積蓄捐資,為紀念良價禪師於此悟道而建立。此後,當地的張雷兩姓人丁興旺,人才輩出,雷四十三娘嫡玄孫官至左丞相,且在本族內無訴訟,故有捐建洞山逢渠橋得福蔭之說。該橋拱券以7個縱向單券並列組成,每券花崗石11塊,77塊矩形石排成7列,組成承重拱板,每列縱向與橫向石縫皆相通。拱肩立有2個石雕武士為護橋神。橋全長15米,橋面寬 4.7米,橋拱凈跨4.2米,拱矢高2.1米,矢跨比2:1,屬陡拱。橋面底部石拱上刻有建橋年月及捐建人、主建人名等。其逢渠橋三字,是當時縣令錢鍪根據良價初來洞時,在此涉水相逢身影所作的《逢渠偈》而題寫的。2002年10月在橋上建了仿古亭。
唐代禪宗典籍。又名《洞山良價禪師事錄》、《悟本大師語錄》。唐代禪宗曹洞宗創始人之一洞山良價撰,明圓信、郭凝之編集。《五家語錄》之一。
曹洞宗是禪宗五家中又一流傳久遠、影響甚大的宗派。洞山錄亦是作為禪宗經典語錄而受到重視。本書記述洞山良價行實、機緣語句以及「五位君臣」等曹洞宗義,是了解曹洞宗風的重要資料。
洞山錄版本亦有多種。日本慧印校訂的一卷本《洞山良價禪師語錄》,除經文外增補了自誡、規戒和良價寫給母親的信《辭北堂書》、《後寄北堂書》等,並附錄其母回信。本書所選為明圓信、郭凝之所編的版本。 一、師諱良價,會稽俞氏子,幼歲從師念《般若心經》。至無眼、耳、鼻、舌、身、意處,忽以手捫面,問師雲:「某甲有眼、耳、鼻、舌等,何故經言無?」其師駭然異之雲:「吾非汝師。」即指往五泄山禮默禪師披剃,年二十一詣嵩山具戒。
二、遊方首謁南泉,值馬祖諱辰修齋,南泉問眾雲:「來日設馬祖齋,未審馬祖還來否?」眾皆無對,師出對雲:「待有伴即來。」南泉雲:「此子雖後生,其堪雕琢!」師雲:「和尚莫壓良為賤。」
三、次參溈山,問雲:「頃聞南陽忠國師有『無情說法』話,某甲未究其微?」溈山雲:「闍黎莫記得么?」師雲:「記得。」溈山雲:「汝試舉一遍看!」師遂舉。僧問:「如何是古佛心?」國佛雲:「牆壁瓦礫是。」僧雲:「牆壁瓦礫,豈不是無情?」國師雲:「是。」僧雲:「還解說法否?」國師雲:「常說,熾然說,無間歇。」僧雲:「某甲為甚麼不聞?」國師雲:「汝自不聞,不可妨他聞者也?」僧雲:「未審甚麼人得聞?」國師雲:「諸聖得聞。」僧雲:「和尚還聞否?」國師雲:「我不聞。」僧雲:「和尚既不聞,爭知『無情解說法』?」國師雲:「賴我不聞,我若聞,即齊於諸聖,汝即不聞我說法也!」僧雲:「恁么則眾生無分去也!」國師雲:「我為眾生說,不為諸聖說。」僧雲:「眾生聞後如何?」國師雲:「即非眾生。」僧雲:「無情說法,據何典教?」國師雲:「灼然!言不該典,非君於之所談。汝豈不見《華嚴經》雲:『剎說眾生說三世一切說?』」師舉了。溈山雲:「我這里亦有,只是罕遇其人。」師雲:「某甲未明,乞師指示!」溈山豎起拂子雲:「會么?」師雲:「不會,請和尚說!」溈山雲:「父母所生口。終不為子說。」師雲:「還有與師同時慕道者否?」溈山雲:「此去灃陵攸縣,石室相連,有雲岩道人,若能擬草贍風,必為子之所重。」師雲:「未審此人如何?」溈山雲:「他會問老僧:『學人慾奉師去時如何?』老僧對他道:『直須絕滲漏始得。』他道:『還得不違師旨也無?』老僧道:『第一不得道老僧在這里!』」
四、師遂辭溈為山,徑造雲岩,舉前因緣了,便問:「無情說法,甚麼人得聞?」雲岩雲:「無情得聞。」師雲:「和尚聞否?」雲岩雲:「我若聞,汝即不聞吾說法也。」師雲:「某甲為甚麼不聞?」雲岩豎起拂子雲:「還聞么?」師雲:「不聞。」雲岩雲:「我說法,汝尚不聞,豈況無情說法乎?」師雲:「無情說法,該何曲教?」雲岩雲:「豈不見《彌陀經》雲:『水鳥。樹林,悉皆念佛、念法。』」師於此有省。乃述偈雲:
也大奇,也大奇,
無情說法不思議;
若將耳聽終難曾,
眼處聞聲方得知。
五、師問雲岩:「某甲有餘習未盡。」雲岩雲:「汝曾作甚麼來?」師雲:「聖謗亦不為。」雲岩雲:「還歡喜也未?」師雲:「歡喜則不無,如糞掃堆頭,拾得一顆明珠。」
六、師問雲:「岩擬欲相見時如何?」雲岩雲:「問取通事舍人。」師雲:「見問次。」雲岩雲:「向汝道什麼?」
七、雲岩作草鞋次,師近前雲:「乞師眼睛得么?」雲岩雲:「汝底與阿誰去也?」師雲:「良價無。」雲岩雲:「設有。汝向甚麼處著?」師無語,雲岩雲:「乞眼睛底是眼否?」師雲:「非眼。」雲岩即喝出。
八、師辭雲岩,雲岩雲:「甚麼處去?」師雲:「雖離和尚,未卜所止。」雲岩雲:「莫湖南去?」師雲:「無。」雲:「莫歸鄉去?」師雲:「無。」雲:「早晚卻回!」師雲:「待和尚有住處即來。」雲:「自此一別,難得相見。」師雲:「難得不相見。」
九、臨行又問:「百年後,忽有人問:『還邈得師真否?』如何只對?」雲岩良久雲:「只這是。」師沉吟,雲岩雲:「價闍黎,承當個事,大須審細!」師猶涉疑,後因過水睹影,大悟前旨,有偈雲:
切忌從他覓,迢迢與我疏;
我今獨自往,處處得逢渠;
渠今正是我,我今不是渠;
應須恁么會,方得契如如。
十、他日因供養雲岩真次,僧問:「先師道只這是,莫便是否?」師雲:「是。」雲:「意旨如何?」師雲:「當時幾錯會先師意。」雲:「未審先師還知有也無?」師雲:「若不知有,爭解恁么道?若知有,爭肯恁么道?」長慶棱雲:「既知有,為甚麼恁么道?」又雲:「養子方知父慈。」
十一、師因雲岩諱日營齋,僧問:「和尚於雲岩處,得何指示?」師雲:「雖在彼中,不蒙指示。」雲:「既不蒙指示,又用設齋作甚麼?」師雲:「爭敢違背他?」雲:「和尚初見南泉,為甚麼卻與雲岩設齋?」師雲:「我不重先師道德佛法,只重他不為我說破。」雲:「和尚為先師設齋,還肯先師也無?」師雲:「半肯半不肯。」雲:「為甚麼不全肯?」師雲:「若全肯,即孤負先師也。」
十二、師自唐大中末,於新豐山接誘學徒,厥後盛化豫章高安之洞山,權開五位,善接三根。大闡一音,廣弘萬品,橫抽寶劍,剪諸見之稠林;妙葉弘通,截萬端之穿鑿。又得曹山,深明的旨,妙唱嘉猷,道合君臣,偏正回互。由是,洞上玄風,播於天下,故諸方宗匠,咸共推尊之,曰「洞曹宗」。
十三、雲岩示眾雲:「有個人家兒子,問著無有道不得底。」師出問雲:「他屋裡有多少典籍?」雲岩雲:「一字也無。」師雲:「爭得恁么多知?」雲岩雲:「日夜不曾眠。」師雲:「問一段事,還得否?」雲岩雲:「道得,卻不道。」
十四、院主游石室回,雲岩問:「汝去入到石室里許,為只恁么便回?」院主無對,師代雲:「彼中已有人佔了也。」雲岩雲:「汝更去作甚麼?」師雲:「不可人情斷絕去也。」
十五、雲岩問一尼雲:「汝爺在否?」尼雲:「在。」雲岩雲:「年多少?」尼雲:「年八十。」雲岩雲:「汝有個爺,不年八十,汝還知否?」尼雲:「莫是恁么來者么?」雲岩雲:「猶是兒孫。」師雲:「直是不與么來者,亦是兒孫。」
十六、師參方到魯祖,禮拜起侍立,少頃而出,卻再入來,魯祖雲:「只恁么,只恁么,所以如此。」師雲:「大有人不肯。」魯祖雲:「作么取汝口辯?」師便禮拜,乃侍奉數月。
十七、僧問魯祖:「如何是不言言?」魯祖雲:「汝口在甚麼處?」僧雲:「無口。」魯祖雲:「將甚麼吃飯?」僧無對,師代雲:「他不餓,吃甚麼飯?」
十八、師參南源,上法堂,南源雲:「已相見了也。」師便下去,明日卻上,問雲:「昨日已蒙和尚慈悲,不知甚麼處是與某甲已相見處?」南源雲:「心心無間斷,流入於性海。」師雲:「幾合放過。」
十九、師辭,南源雲:「多學佛法,廣作利益!」師雲:「多學佛法即不同,如何是廣作利益?」南源雲:「一物莫違。」
二十、師到京兆,禮拜興平和尚,興平雲:「莫禮老朽!」師雲:「禮非老朽。」興平雲:「非老朽者不受禮。」師雲:「他亦不止。」
二十一、師卻問:「如何是古佛心?」興平雲:「即汝心是。」師雲:「雖然如此,猶是某甲疑處。」興平雲:「若恁么,即問取木人去!」師雲:「某甲有一句子,不借諸聖口。」興平雲:「汝試道看?」師雲:「不是某甲。」
二十二、師辭,興平雲:「甚麼處去?」師雲:「么流無定止。」興平雲:「法身么流,報身么流。」師雲:「總不作此解!」興平乃拊掌,保福展雲:「洞山自是一家。」乃別雲:「覓得幾人?」
二十三、師與密師伯參百岩,百岩問:「甚處來?」師雲:「湖南。」百岩雲:「觀察使姓甚麼?」師雲:「不得姓。」百岩雲:「名甚麼?」師雲:「不得名。」百岩雲:「還治事也無!」師雲:「自有郎幕在。」百岩雲:「還出入也無?」師雲:「不出入。」百岩雲:「豈不出入?」師拂袖便出。百岩次早入,召二上座雲:「昨日老僧對闍黎,一轉語不相契,一夜不安,今請闍黎別下一轉語,若愜老僧意,便開粥相伴過夏。」師雲:「請和尚問!」百岩雲:「豈不出入?」師雲:「太尊貴生。」百岩乃開粥同共過夏。
二十四、師與密師伯到龍山問訊,老僧雲:「此山無路,闍黎從何處來?」師雲:「無路且置,和尚從何而入?」老僧雲:「我不從雲水來?」師雲:「和尚住此山多少時邪?」老僧雲:「春秋不涉。」師雲:「和尚先住?此山先住?」老僧雲:「不知。」師雲:「為甚麼不知?」老僧雲:「我不從人天來。」師雲:「和尚得何道理便住此山?」老僧雲:「我見兩個泥牛斗入海,直至於今絕消息。」師始具威儀禮拜。
二十五、師行腳時,會一官人雲:「三祖《信心銘》,弟子擬注。」師雲:「才有是非,紛然失心,作么生注。」法眼代雲:「恁么則弟子不注也?」
二十六、師初行腳時,路逢一婆擔水,師索水飲,婆雲:「水不妨飲,婆有一問,須先問過,且道水具幾塵?」師雲:「不具諸塵。」婆雲:「去!休污我水擔。」
二十七、師在泐潭,見初首座,有語雲:「也大奇,也大奇!佛界道界不思議。」師遂問雲:「佛界道界即不問,只如說佛界道界底是甚麼人?」初良久無對。師雲:「何不速道!」初雲:「爭即不得。」師雲:「道也未曾道,說甚麼爭即不得。」初無對。師雲:「佛之與道,俱是名言,何不引教?」初雲:「教道甚麼?」師雲:「得意忘言。」初雲:「猶將教意向心頭作病在。」師雲:「說佛界道界底病大小!」初又無對,次日忽遷化,時稱師為問「殺首座價。」
二十八、師與神山密師伯過水,乃問:「過水事作么生?」神山雲:「不濕腳。」師雲:「老老大大,作這個語話?」神山雲:「爾又作么生?」師雲:「腳不濕。」
(一作:師與神山渡水,師雲:「莫錯下腳!」神山雲:「錯即過不得也。」師雲:「不錯底事作么生?」神山雲:「共長老過水。」)
二十九、師一日與神山鋤茶園,師擲下钁頭雲:「我今日一點氣力也無。」神山雲:「若無氣力,爭解恁么道?」師雲:「汝將謂有氣力底是?」
三十、師與神山行次,忽見白兔走過,神山雲:「俊哉!」師雲:「作什麼生?」神山雲:「大似白衣拜相。」師雲:「老老大大,作這個語話?」神山雲:「爾作么生?」師雲:「積代簪纓,暫時落魄。」
三十一、神山把針次,師問雲:「作甚麼?」神山雲:「把針。」師雲:「把針事作么生?」神山去:「針針相似。」師雲:「二十年同行,作這個語話,豈有與么工夫?」神山雲:「長老又作么生?」師雲:「如大地火發底道理。」
三十二、神山問師雲:「智識所通,莫不游踐,徑截處乞師一言!」師雲:「師伯意何得取功?」神山因斯頓覺,下語非常。後與師過獨木橋,師先過了,拈起木橋雲:「過來。」神山喚:「價闍黎!」師乃放下橋木。
三十三、師與神山行次,指路傍院雲:「裡面有人,說心說性。」神山雲:「是誰?」師雲:「被師伯一問,直得去死十分。」神山雲:「說心說性底誰?」師雲:「死中得活。」
三十四、師問雪峰:「從甚處來?」雪峰雲:「天台來。」師雲:「峰智者否?」雪峰雲:「義存吃鐵棒有分。」
三十五、雪峰上問訊,師雲:「入門來須有語,不得道早個入了也。」雪峰雲:「某甲無口。」師雲:「無口且從,還我眼來?」雪峰無語。雲居膺別前語雲:「待某甲有口即道。」長慶棱別雲:「恁么則某甲謹退。」
三十六、雪峰搬柴次,乃於師面前拋下一束,師雲:「重多少?」雪峰雲:「盡大地人提不起。」師雲:「爭得到這里?」雪峰無語。
三十七、師於扇上書「佛」字,雲岩見,卻書「不」字,師又改作「非」字,雪峰見。乃一時除卻。
興化獎代雲:「吾不如汝。」
三十八、雪峰作飯頭,淘米次,師問:「淘沙去米?淘米去沙?」雪峰雲:「沙米一時去。」師雲:「大眾吃個甚麼?」雪遂覆卻米盆。師雲:「據子因緣,合在德山。」
三十九、師。一日問雪峰:「作甚麼來?」雪峰雲:「斫槽來。」師雲:「幾斧析成。」雪峰雲:「一斧斫成。」師雲:「猶是這邊事,那邊事作么生?」雪峰雲:「直得無下手處。」師雲:「猶是這邊事,那邊事作么生?」雪峰休去。
四十、雪峰辭師,師雲:「子甚處去?」雪峰雲:「歸嶺中去。」師雲:「當時從甚麼路出?」雪峰雲:「從飛猿嶺出。」師雲:「今迴向甚麼路去?」雪峰雲:「從飛猿嶺去。」師雲:「有一人不從飛猿嶺去,子還識么?」雪峰雲:「不識。」師雲:「為甚麼不識?」雪峰雲:「他無面目。」師雲:「子既不識,爭知無面目。」雪峰無對。
四十一、雲居道膺來參,師問:「甚處來?」雲居雲:「翠微來。」師雲:「翠微有何言句示徒?」雲居雲:「翠微供養羅漢,某甲問:『供養羅漢,羅漢還來否?』翠微雲:『爾每日瞳個甚麼?』」師雲:「實有此語否?」雲居雲:「有。」師雲:「不虛參見作家來。」
四十二、師問雲居:「汝名甚麼?」雲居雲:「道膺。」師雲:「向上更道!」雲居雲:「向上即不名道膺。」師雲:「與老僧只對道吾的語一般。」
四十三、雲居問:「如何是祖師西來意?」師雲:「闍黎他後有把茅蓋頭,忽有人問,如何只對?」雲居雲:「道膺罪過。」
四十四、師一日謂雲居雲:「吾聞,思大和尚生倭國作王,是否?」雲居雲:「若是恩大,佛亦不作。」師然之。
四十五、師問雲居:「甚處去來?」雲居雲:「蹋山來。」師雲:「那個山堪住?」雲居雲:「那個山不堪住。」師雲:「恁么則國內總被闍黎占卻?」雲居雲:「不然。」師雲:「恁么則子得個入路。」雲居雲:「無路。」師雲:「若無路,爭得與老僧相見?」雲居雲:「若有路,即與和尚隔山去也?」師乃雲:「此子,已後千人萬人把不住去在。」
四十六、師因與雲居渡水次,師問:「不深多少?」雲居雲:「不濕。」師雲:「粗人。」雲居雲:「請師道!」師雲:「不幹。」
四十七、雲居一日作務,誤劃殺蚯蚓,師雲:「這個聻!」雲居雲:「他不死。」師雲:「二祖往鄴州又作么生?」雲居無對。
四十八、師問雲居:「大闡提人,作五逆罪,孝養何在?」雲居雲:「始成孝養。」
四十九、師謂雲居雲:「昔南泉問講《彌勒下生經》,僧雲:『彌勒甚麼時下生?』僧雲:『現在天宮。當來下生。』南泉雲:『天上無彌勒,地上無彌勒。』」雲居隨舉而問雲:「只如天上無彌勒,地下無彌勒,未審誰與安名?」師被問,直得禪床震動,乃雲:「膺闍黎,吾在雲岩,曾問老人,直得火爐震動,今日被子一問,直得通身汗流。」
五十、後雲居結庵於三峰,經旬不赴堂,師問:「子近日何不赴齋?」雲居雲:「每日自有天神送食。」師雲:「我將謂汝是個人,猶作這個見解在,汝晚間來!」雲居晚至,師召膺庵主,雲居應諾,師雲:「不思善,不思惡,是甚麼?」雲居回庵,寂然宴坐,天神自此竟尋不見,如是三日乃絕。
『貳』 求蚌埠旅遊景點排名榜,哪些比較推薦
蚌埠旅遊景點排名榜:蚌埠博物館、蚌埠龍子湖風景區、蚌埠市張公山公園、花鼓燈內嘉年華容、安徽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都比較值得推薦。
龍子湖風景區青山碧水相連,湖岸曲折多變,水面縱深開闊,絕壁怪岩裸露,既有風景怡人的自然風光,又有韻味無窮的人文景觀;既有城市交通幹道環繞,又以現代化的城市為依託,景區內有省、市級文物保護單位以及古銀杏、石屋、棲岩寺遺址、玲瓏塔遺址等古跡或遺址。
仍處於原始狀態的蘆葦綿延幾公里,保持了原生態的自然風貌,魅力獨具。三汊河國家濕地公園 中國國家濕地公園之一。 濕地與森林、海洋並稱全球三大生態系統,被譽為「地球之腎」、「天然水庫」和「天然物種庫」。
『叄』 蚌埠市著名景點有哪些
1、龍子湖風景區:龍子湖風景區位於蚌埠市區東部,南北走向,面積是西湖的四倍,西南岸有雪華山,東北岸有曹山。湖水波光粼粼,湖中設有許多棧橋,適合散步休閑。
東西走向的龍湖大橋將龍子湖分為南北兩塊,景點集中在大橋以北,又以湖西岸的龍子湖公園為主。從安徽財經大學前的蘭凌路向東走到底,有一座高聳的南北分界標志,是龍子湖公園的地標,上面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雕塑。淮河流經蚌埠,南北分界線指淮河是中國南北氣候的分界線。在公園你可以沿著湖邊隨意走走,看看湖景,再看看不遠處蚌埠樓房林立的城景。
湖東北岸的曹山有烈士陵園、蚌埠革命烈士陳列館,曹山南麓還有明朝大將湯和墓。
2、禾泉農庄:禾泉農庄位於蚌埠市西郊的塗山山腳,是一個讓遊客體驗農家樂的度假村。想要參與採摘活動,農莊裡有石榴園、藍莓園、桃李園、棗園、梨園等,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水果可以採摘。想要吃農家菜,農庄自己養的土雞、小黑豬都不錯。帶小孩的遊客可以去鹿場看一看,裡面養著溫順的鹿。
禾泉農庄北邊是荊塗山風景區,可以爬一爬塗山;南邊是蚌埠花博園,過一條馬路就到。農庄有可以入住的小木屋、小竹屋,如果想要悠閑地度假,順便把周邊的景點都玩一下,不妨在農庄留宿。
3、張公山公園:張公山公園位於蚌埠市西南部,總面積72公頃,是市內最大的公園。1973年始建,1983年正式開放。
公園由張公山和化陂湖組成,湖中有島。園內山水相映,景色秀麗。湖岸曲折,遍植垂柳;山坡蒼松翠柏,曲徑通幽;山頂建有望淮塔。
園東部建有遊船碼頭、半山茶社、水上餐廳、水榭長廊等;還有蘇州園林風格的園中園,內建淮河碑林、酒樓等;園東南角建有少年宮,內有景牆、假山、花壇等。園西部有動物園;園北大門西側辟有兒童樂園,有「玩童」、「母子羊」、「春雨」等雕塑。
『肆』 溧陽曹山有哪些景點
溧陽曹山有以下景點可以遊玩:
1.花海
寺院緣起西晉,距今1700多年。因為與南京毗鄰,又緣屬於南京棲霞寺的分支加之隱於深山密林,故稱「京林禪寺」。寺廟周圍松柏蔥郁,風景優美,茶果飄香,鳥歌佛音,登高遠眺,心曠神怡,正是旅遊、休閑度假和修道的好去處,素齋供養,延年益壽。
『伍』 以"秋遊曹山"為題,寫一篇不少干500字的作文
感受自然 感悟生活
暴風雨來了,小草不屈服,因為它具有著「野草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的堅強意志;鮮花不會哭泣,因為它具有著「風雨任瘋狂,冰雪隨驕傲」的堅強意志;鳥兒不膽怯,因為它具有著「不經歷風雨,哪能見彩虹」的堅強意志。
在這個現代化和多樣化的時代中,雖然在自然界中,有著數不勝數的動物,都具有智慧,勇氣,團結的精神,都具有堅強不屈,願為家園而犧牲的堅強意志。但你以及世界的人可曾在腦中仔細的想過,現在可是現代化了誒,可不是原始社會,人家隨意搞一個原子彈或者森林大燒毀,那可是不堪設想的了,到那時侯,你說自然界會頂得住這災難嗎,到那時侯,人類那隻剩下樓房,什麼都不會再油然而生了,
所以我們不能在對大自然界進行破壞,要進一步的向保護自然界的大門走去,去傾聽,去感受,什麼才叫做保護,什麼才是文明。
在一個陽光明媚,鮮花盛開的日子裡,一位年僅八十多歲的老太公,身子沉重得連起床都需要許久,在一面飽經風霜的面龐中,可以看出這位老爺爺大概經歷了許多事情,在幾顆早已被蟲蛀得十分難堪的牙齒中,可以看出這位老爺爺的不拘小節,身上穿著一條冰寒刺骨的衣裳。他慢吞吞地走在一條森林小徑中,突然,看到了一些易拉罐,他停下了腳步,立即把它撿起,然後放入垃圾桶里,整整衣裳,在想別的地方走去。當這位老爺爺走去後,一輛小轎車開了過來,看到地上如此的潔凈,沒有絲毫的果皮紙屑,心裡非常的高興;一隻年輕的國家領導人走過這條小道時,看到地上沒有動物排除的新陳代謝物,還聞到了夾在小道兩旁的鮮花的芳香,心裡感到非常的高興;一隻抱著自己孩子的野生動物路過此地,看到這條小路沒有山地的彎曲崎嶇,沒有荒漠的一寸泥沙,心裡的鮮花油然而生。
『陸』 寫游曹山寺的 作文200字
你好
今天,是五一勞動節,我們一家去普陀山玩。
到了普陀山,這里的風景雄偉壯觀,古色古香,秀麗迷人,忍不住贊嘆,普陀山真美啊!
在蜿蜒的山道,旁有塊刻著「海天佛國」的巨石,那幾個字蒼勁有力,金光閃閃,耀人眼目。我倚身石下,探著山下,只見那水天相接,汪洋一片。海面上漁帆點點,就像我放在水分中的小船。
向前走去就是普濟寺了,這是普陀山最大的寺院建築群,也是拜佛燒香的好地方。往寺里走,裡面紅燒高燒,火苗搖曳,束束線香,青香裊裊。
走出普濟寺,向前走過就是大殿了,主殿裡面積有萬平方米,裡面四周陳列著32個觀音佛像,有的滿面紅光,有的老態龍鍾,有的三頭六臂……千姿百態,還有四大金剛,一個個手執兵器,凶神惡煞的眼神,好像不允許你進來。
普陀山還有許多美景,我老快陶醉於這些美景,真相把它們全部都搬回家。
滿意請採納
『柒』 蚌埠周邊旅遊景點有哪些
蚌埠市,簡稱蚌,別名珠城。是安徽省重要工業城市,位於安徽省東北部,淮河中游,京滬、淮南鐵路交點。交通便利、基礎雄厚、物產富饒、景色優美、氣候宜人、人民好客,是蚌埠的主要特點。
湯和墓:位於安徽蚌埠市東郊曹山。湯和,鳳陽人,與明太祖朱元璋為同鄉好友,元末隨朱起義,屢建戰功,官至信國公,死後封東甌襄武王。墓面對龍子河,背負曹山峰,水光山色,交相輝映,有大型神道碑和石雕馬、羊、獅、武士,雕刻線條流暢粗獷,當代古建築學家認為,此系明初石刻中的精品。現己劃入蚌埠市的龍湖公園。
龍子湖風景區:位於蚌埠市東郊曹山和雪華山之間,呈兩山夾一湖的獨特風貌。風景區以自然山水為依託,兼有人文景觀,是具有綜合遊憩功能的省級風景名勝區。淮河支流龍子河流經此地,水面寬闊,傳說明太祖朱元璋少時在此撐船,船篙落水化為龍,故稱龍湖。
蚌埠荊塗山:荊塗山風景區是省級風景名勝區,坐落於懷遠縣境內,風景區因大禹治水、禹會諸侯、娶妻生子的歷史故事而聞名。景區內著名景點有禹王宮、白乳泉、卞和洞、望淮樓、靈泉、聖泉、台桑及農家樂禾泉農庄等。
蚌埠博物館:蚌埠市博物館位於勝利中路科學文化宮西三樓,系地方綜合性博物館。博物館佔地1500平方米,展廳面積1000平方米,由三個大廳組成半回行展廳,可以承接各種類型展覽。
『捌』 曹山的景點有哪些
中國旅遊報嘉賓:「5月7日,宜黃縣曹山寺。這座寺院創寺已近1200年,是佛教禪宗南宗五家之一的曹洞宗的祖庭。這里翠林掩冉,古木參天,溪水環繞,霧氣繚繞。人走其中如在夢境。正是這美不勝收的景色給寺院增添了一份靜謐,也讓遊客到此無不心曠神怡。進去寺院,大家參觀了那或立或坐的一尊尊純白玉佛,見識了那棵曾被雷劈燒焦現又重新復活的千年古銀杏樹,並體驗了寺內比丘尼神秘而又普通的生活。此時,大家頓生寂寂之禪心。」
『玖』 溧陽七彩曹山作文
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元號記錄事物、表達思想感情、傳遞知識信息、實現交流溝通的創造性腦力勞動過程。
作為一個完整的系統過程,寫作活動大致可分為「採集—構思—表述」三個階段。與作家的自由寫作、職業人群的專業寫作不同,語文課程意義的寫作,是學生在教師指導下按照特定要求用書面語言創造文本,以發展和提高自身寫作能力的學習活動。簡單來說,寫作是生活中與人溝通、交流、分享信息的一種方式,就像我們平常說話一樣。寫作就是用筆來說話